第一篇: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美育
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美育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素质教育放在了操作日程的核心上。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美育。自改革初期就一直倍受关注,研究美育的相关理论性著作也相当多。但事实上。大多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性。再加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美育的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特别是各学科对于美育渗透的意识还不高,思想仍深受智育的影响。
小学美育原则的制定要以主体对象—— 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独有心理特点,在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时我们不能带强迫性质,而应提供一个自由、愉悦的审美环境,尊重学生的自然本质。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时,要侧重直观性的原则。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文化的范畴很小,在审美时多带有很强的直观性,往往从自己周边生活环境及亲身体验出发展开想象,因此,我们在融入美育的过程中,注重美育的直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针对小学生的审美具有阶段性的心理特点,在进行美育时,还应遵循其个体性原则,根据他们的年龄因素、性格因素等,恰当实施美育。笔者认为,美育不仅不会降低对学生智育的培养,反而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怎样在美育理论指导下实施审美教育,使英语教学真正从应试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英语回归素质教育的本性呢?
一、美育感知的培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有形式美与语音美的特点。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美育感知的培养就必须充分体现其形式美和语音美两种特点。
1.英语的形式美。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最基础的莫过于26个英文字母,这些字母最能体现英语的形式美了:英语大写字母坚毅有力,小写字母柔和秀美。在教小学生写26个英文字母时,草写体字母最能体现艺术欣赏性。在教学生进行书写时,应要求他们使每个字母都稍向右斜.并尽量连写各个字母,注意使各单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还可向他们展示国外手写体字母的图片,让他们对优美的英语书写产生直观的认识。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书写流丽生动、圆浑大方的英文单词,从而油然而生英语的美感。同时,在书写过程中,也体现了书写者个人的魅力。字如其人,不仅对中国文字,英文字母也一样。通过引导小学生掌握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方式,使他们在作业、比赛中体现自我个性,也在自我展现、与人对比、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意识。
对英文字母的记忆也可以体现小学生美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生活中有很多日常用品都与英文字母相仿,教师在教英文字母时,可以把字母与一些相似的物体摆在一起。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字母和什么物品差不多。由此,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文字母的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体味到英文字母的独特美,使他们从心里喜欢上英语.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英语的语音美。英语同其他国家的语言一样,有其独特的语音、语调,且具有一种很强烈的韵律美。韵律美最关键就是重音,小学英语教材中英语单词词汇量少,但词汇中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很多,特别是一些绕口令和英文歌曲。正是有这些,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英语的韵律美。
如:A box of biscuits,a batch of mixed biscuits.(一盒饼干,一炉杂饼干。)绕口令节奏感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而且绕口令大多篇幅短小、简单、易懂,带有强烈的节奏感,所以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寻找很多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语音训练。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进行朗读,也可以配合音乐读,从而使学生进入情境,实现以情带声,声声传情,让他们在琅琅读书声中感受美、享受美、领悟美。
二、美育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感知美。还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学会运用于实践。学生在享受英语实践所带来的自我美的同时,也会持续不断地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所谓英语教学中美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英语语言进行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
1.美育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阶段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背后所呈现的国外文化的感性认识,教师会用文字教材和电视教材.加上现在网络普及,网络课件等向学生传递与教学中英语语言相对应的视听觉审美信息。在接收这些审美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会把视觉和听觉中接收的信息输送到大脑中并留下痕迹,然后再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实践把所学应用于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美育感知培养后,有的学生喜欢唱英文歌,有的学生喜欢看英文小故事,这些都有助于英语美育欣赏能力的培养。由此,学生在歌曲或故事等英语听觉和视觉享受过程中,就慢慢积累了一种美感体验,进而更有激情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2.美育评价能力的培养。英文作为一种西方特有的语言文化,传播着操英语民族的独特文化。小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体验国外民族价值体系的过程。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使他们知道如何站在西方人的审美眼光来评价教材中的人或物,在学习中提升对英语文章的评价能力,使自己所说的英语更符合国外人的习惯,从而更便于进行跨文化交际。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培养,是以生为本的学科教育。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培养可以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张扬学生个体生命的风采。体现生命的本真,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第二篇:美育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美育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走进了我们学校生活,也走进了每一位老师的视野。我校在坚持新课改的理念下,提出了“美育”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中更多 地渗透美化教育。不论教学模式如何变化,我们教育的目的始终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人的终身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也要有思想、有个性。我校提出的“美化”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本着这样的教育目标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校倡导的“精导——互动——训练”与新课标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互动,评价反馈及时有效”等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挖掘出来,而英语这门课则尤为注重师生的互动和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所以我们不仅教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及时表扬,通过赏识教育、鼓舞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考试失利时,老师几句信任与鼓励的话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因此,要以信任的眼光激励学生成长。
三、尊重教育
新课改理念中强调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我们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在课上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十分必要。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激励教学对学生的作用,尊重和鼓励也是一门艺术,好的鼓舞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我们关注英语课堂,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把人放在第一位。
四、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英语兴趣的提高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提高和改进,多媒体的运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录音机、幻灯片等各种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语言教学领域,把视、听、说密切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声音和影像的结合,有时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或根据图像和声音做猜词游戏等,这都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带给学生更多的视觉体验和感受。由于我校教学条件优越,许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我还利用实物展示,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总之,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诱发、巩固、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学好英语”
学生们都知道许三多的这句口号,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就变成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口号。新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后也强调把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所以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不仅让学生一节课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学生喜欢的Games and free talk(游戏和自由谈话)环节,有时也组织学生参加English speech contest(英语演讲比赛)等。如英语读后感大赛和全国英语能力竞赛都鼓舞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是多元化的,最终的目的是发展人、成就人。教给学生迈向成功的钥匙,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所以不仅教给他们课本知识,更要激发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潜能。
六、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角落
环境问题事关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关爱环境就是关心自己。在教材中Global Warming(全球气温上升)一课中,课文涉及了大量的环境变暖问题,我就和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治理和改善环境的主意,发现学生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很不错,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这也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同时在整个教学中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美育”的培养,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关心社会、关心环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山东省济南中学 苏娟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体现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体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心端正。”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进行“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拄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苏州园林》、《地下森林断想》等课文,就展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在教学中,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地理、历史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审美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特殊功能,审美教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审美教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审美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总之,只有当学生有了感知美和理解美的能力,才能逐渐掌握语文表达的审美规律;只有学生长期的开展阅读鉴赏,使语文外在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在情感的丰富性融于一身,并不断积累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水准才能日益提高。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摘 要】 美是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美育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客观要求。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成为了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而学生则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美育人,以美激情,在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效率。
【关键词】 渗透 美育 欣赏美 感悟美 体验美
蔡之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过;“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治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英语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给学生有关这种语言的一大堆干巴巴的词汇、枯燥的语法规则,而是要教会学生发现、欣赏、领悟这种语言背后所蕴涵的内在美,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极大愿望,要对学生进行一种美学渗透,即审美教育,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著名教育家克莱顿·柯伦《教学美文》指出: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学素质怎样进入生活,当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来完善,扩展各种美学方法时,人们踏上了教学艺术文路。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美学素质,更要不断提高美学素质,用教学塑造美的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1、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当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都要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教态要亲切,态度要端庄大方,衣着要美观得体。既让学生感受美的愉悦,又在教学活动中营造美的氛围。
2、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太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英语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语言要新鲜,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构图清晰。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色彩搭配合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色彩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的板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也是课堂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活动可以发展青少年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教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动,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比如教学英语数字时,可以借助“Ten Little Indians”来帮助他们掌握。另外还借用一些熟悉的曲调(如“Two Tigers”等)让学生自编歌曲。伴着悦耳的音乐节奏吟诵感受音乐美,领悟语言的艺术特色,培养一定的欣赏能力。
2、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一直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有一个固定教室,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自己的教室变成美丽的“大花园”,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这样不仅记忆的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比如,我在教授color时,把很多美丽的照片贴在教室四周,学生兴致很高,于是抓住机会,问What color is this ? It's a yellow.然后师生问答,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单词,还美美地饱了一次眼福,这样的学习学生怎能不喜欢呢?另外,我也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再配上合理的英文说明在教室进行展示,换一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样,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围下去感受、去表达,使教学增添了活力,使教学变“单调”为“多彩”。
3、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 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 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 进别人房间要说“ May I come in ?”初次见面,要说 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任务。
4、在情景中感受美
教师可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
5、在活动中体验美 教师在课堂里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边听边做,边说边做,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水果、动物等名称时,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或边听边画;在学时间的表达时、让学生做一只钟的模型,边拔动时针分针边练习句型;在学习家庭成员名称时,让学生做一做指偶,互相玩一玩,猜一猜„„在这些活动中,会画会做的学生总是特别受到大家的注目,而其他孩子们从他们那儿既能学到如何用英语自由表达,又能欣赏优美的艺术品,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正蕴含于这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中。
总之,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参考资料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蔡元培
《教学美文》 克莱顿.柯伦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第五篇: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人们崇尚美、追求美。不仅服饰上要求完美,在形象、才学、修养等方面都力求完美。可见,美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英语教学中的美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利用英语教材中美观的设计、丰富的色彩进行美育
中小学英语课改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色彩的搭配,结构的设计等方面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大量采用色彩丰富、有趣的卡通图片,内容涉及人物、动物、山水、建筑、服饰、饮食、颜色等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这一突出特点,采取以下方式:
1.让学生准备彩铅、水彩笔等,在课前自己涂抹彩色纸条,并在背面写上该颜色的单词,如:red,yellow等。
2.用彩笔在自制的小卡片上书写26个大、小写字母,其中有些字母根据笔顺及笔划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书写,如:Y、N、L、M等。
3.为了牢固记住书中物品及颜色,还让学生在课后用纸画出这些物品,涂上颜色并在背面写出物品和颜色的单词,如:a green jacket;a bine quilt.4.让学生四人一小组,用彩色纸条、字母卡片、物品卡片及实物等进行口语对话,以加深印象。如:
A: What color is it? A:What color is it?
B:It’s purple.B:It’s orange.C:What’s this ? C:What’s this?
D:It’s “A”.D:It’s a jacket.这样,学生存英语学习中既达到了学习目的,又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利用优美的语音、和谐的语调进行语境美教育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具,尤其是优美的语言效果更佳。不同的词、句所表达的含义不同,甚至同一个词、句在不同的语气、节奏、音调状态下其含义效果也大不相同。如:英美人在道别时,有时间、语调、正式与非正式之分:
1.时间段的“道别”。与朋友在上午见而时说:“Good morning!”↓ 此时,Good重读,morning读降调;早晨分手时则说:“Good morning?”↑ 这时一般Good次重读,morning读升调,表示祝对方上午过得愉快;下午见面时说:“Good afternoon!”(下午好);一般在下午分手时说:“Good day!”(日安);傍晚见面时说:“Good evening!”(晚上好);“Good night!”(晚安)是在晚上分手或上床前说,对方回答时一般也说“Good night!”但多用降调,既表示“再见”,也表示“谢意”。
2.较正式的“道别”。Good bye是较正式的用语,不论在哪种场合,对任何人都很合适。说这句话时,应注意语调的区别:
(1)/good ↑ bye/轻松愉快的语调,表示一般的客套和道别。
(2)/good ↓ bye/沉重、低平的语调,用于与远行的好友道别等情况,有时还加上一句“Take cafe(多保重)”等。
3.较随意的“道别”。Bye-bye或Bye“再见,再会”,多用于儿语和口语,语气较随便。See you later!/See you!/See you tomorrow!(一会儿见!再见!明天见!)这些在亲朋好友中尤为常用,一般多用于有预约的情况下。
See you again。(下次见),多用于亲友之间,不宜用于初识的朋友之间。So long(再见),Have a good(nice)day!出白美国人之口。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应以优美的语音、和谐的语调给学生示范,再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正确运用磁带、光碟等英语音像教材形象地模仿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不仅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领悟到其中的语境美。
三、利用礼貌用语进行文明教育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学习用英语交流,必须了解英美国家的礼貌用语。
1.初次见面打招呼常用A:How.do you do?
此外,还可说
B:How do you do?
A:Nice Io meet you!
B:Nice Lo meet you,too!
2.熟人、好朋友见面常说
A:How are you?
B:Fine,than test.And you?
A:l' m fine,too./I'm OK.3.打扰别人常说Excuse me…
4.感谢别人的问答为:
A:Thank you!
B:You.re welcome!等。
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了待人处事的道理,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加深。
四、利用崇高人物形象进行品质美的教育
教材中具有许多品质高尚的人物形象。如:Thomas Alva Edison(托斯阿尔瓦?爱迪生),一生对科研、发明创造事业锲而不舍;Florence Nightingale(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推动了西欧和世界各护理工作和护士教育的工作;德国作曲家、钢琴家Beethoven(贝多芬),创作成就极大地深化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这些伟大人物对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崇高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伟人的精神和事迹对学生进行人格美的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新世纪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