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而化学学科是给人美感颇多的一种学科,五颜六色的物质,千变万化的颜色改变,无不体现出一种化学学科独特的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化学学科独特的自我的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几年来,自己就在自己的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教学的美育教育实验,也曾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收获。
比如,在自己的化学教学中,自己曾经利用上课时间,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歌诀和一些顺口溜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十分轻松的进程中,达到自己的化学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大限度的无障碍化,从而达到学科学习成效的最大化。比如在教授“化合价”一课时,便将其变成顺口溜“氢银钾钠正一价,氟氯元素负一价,钡锌钙镁正二价,三铝四硅氧负二”。这样使学生很难记忆、又很抽象的知识变的很容易,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教电解水实验时,采用谐音记忆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父亲正痒”这样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达到对化学知识的自然生成的记忆,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还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把有关的化学学科彩图通过投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将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让学生在亲手操作的同时感受化学之美,还有将一些化学内容改成趣味实验,是很难理解的知识变得易接受,如在讲酒精可燃性时,做了“烧不坏手帕”的趣味实验,这样就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达到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摆脱了化学学科的枯燥的记忆的苦恼,在一种美感的过程中达到对化学学科的有效的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化学知识,也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应该说,在学生把学习日益视为一种简单枯燥的的机械活动的今天,这种尝试自己的独特的实践意义,相信一定会为各位教学同仁在自己的教学中达到肯定性认知。
总之,自己几年来在自己的化学学科中,进行了一番尝试性的试验,缺点肯定是有的,自己今后一定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使这种尝试,在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臻于完美。
必斯营子总校石佛中学:孙希岭
第二篇: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美育
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美育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素质教育放在了操作日程的核心上。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美育。自改革初期就一直倍受关注,研究美育的相关理论性著作也相当多。但事实上。大多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性。再加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美育的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特别是各学科对于美育渗透的意识还不高,思想仍深受智育的影响。
小学美育原则的制定要以主体对象—— 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独有心理特点,在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时我们不能带强迫性质,而应提供一个自由、愉悦的审美环境,尊重学生的自然本质。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时,要侧重直观性的原则。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接受文化的范畴很小,在审美时多带有很强的直观性,往往从自己周边生活环境及亲身体验出发展开想象,因此,我们在融入美育的过程中,注重美育的直观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针对小学生的审美具有阶段性的心理特点,在进行美育时,还应遵循其个体性原则,根据他们的年龄因素、性格因素等,恰当实施美育。笔者认为,美育不仅不会降低对学生智育的培养,反而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怎样在美育理论指导下实施审美教育,使英语教学真正从应试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英语回归素质教育的本性呢?
一、美育感知的培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有形式美与语音美的特点。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美育感知的培养就必须充分体现其形式美和语音美两种特点。
1.英语的形式美。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最基础的莫过于26个英文字母,这些字母最能体现英语的形式美了:英语大写字母坚毅有力,小写字母柔和秀美。在教小学生写26个英文字母时,草写体字母最能体现艺术欣赏性。在教学生进行书写时,应要求他们使每个字母都稍向右斜.并尽量连写各个字母,注意使各单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还可向他们展示国外手写体字母的图片,让他们对优美的英语书写产生直观的认识。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书写流丽生动、圆浑大方的英文单词,从而油然而生英语的美感。同时,在书写过程中,也体现了书写者个人的魅力。字如其人,不仅对中国文字,英文字母也一样。通过引导小学生掌握英文字母的正确书写方式,使他们在作业、比赛中体现自我个性,也在自我展现、与人对比、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意识。
对英文字母的记忆也可以体现小学生美育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生活中有很多日常用品都与英文字母相仿,教师在教英文字母时,可以把字母与一些相似的物体摆在一起。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想象字母和什么物品差不多。由此,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文字母的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体味到英文字母的独特美,使他们从心里喜欢上英语.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英语的语音美。英语同其他国家的语言一样,有其独特的语音、语调,且具有一种很强烈的韵律美。韵律美最关键就是重音,小学英语教材中英语单词词汇量少,但词汇中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很多,特别是一些绕口令和英文歌曲。正是有这些,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英语的韵律美。
如:A box of biscuits,a batch of mixed biscuits.(一盒饼干,一炉杂饼干。)绕口令节奏感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而且绕口令大多篇幅短小、简单、易懂,带有强烈的节奏感,所以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寻找很多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语音训练。朗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进行朗读,也可以配合音乐读,从而使学生进入情境,实现以情带声,声声传情,让他们在琅琅读书声中感受美、享受美、领悟美。
二、美育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感知美。还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学会运用于实践。学生在享受英语实践所带来的自我美的同时,也会持续不断地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所谓英语教学中美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英语语言进行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
1.美育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阶段中,为了提高小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背后所呈现的国外文化的感性认识,教师会用文字教材和电视教材.加上现在网络普及,网络课件等向学生传递与教学中英语语言相对应的视听觉审美信息。在接收这些审美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会把视觉和听觉中接收的信息输送到大脑中并留下痕迹,然后再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实践把所学应用于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美育感知培养后,有的学生喜欢唱英文歌,有的学生喜欢看英文小故事,这些都有助于英语美育欣赏能力的培养。由此,学生在歌曲或故事等英语听觉和视觉享受过程中,就慢慢积累了一种美感体验,进而更有激情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2.美育评价能力的培养。英文作为一种西方特有的语言文化,传播着操英语民族的独特文化。小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体验国外民族价值体系的过程。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使他们知道如何站在西方人的审美眼光来评价教材中的人或物,在学习中提升对英语文章的评价能力,使自己所说的英语更符合国外人的习惯,从而更便于进行跨文化交际。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培养,是以生为本的学科教育。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培养可以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张扬学生个体生命的风采。体现生命的本真,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第三篇:美育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美育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走进了我们学校生活,也走进了每一位老师的视野。我校在坚持新课改的理念下,提出了“美育”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中更多 地渗透美化教育。不论教学模式如何变化,我们教育的目的始终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人的终身发展。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也要有思想、有个性。我校提出的“美化”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本着这样的教育目标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校倡导的“精导——互动——训练”与新课标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互动,评价反馈及时有效”等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挖掘出来,而英语这门课则尤为注重师生的互动和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所以我们不仅教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及时表扬,通过赏识教育、鼓舞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考试失利时,老师几句信任与鼓励的话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因此,要以信任的眼光激励学生成长。
三、尊重教育
新课改理念中强调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我们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在课上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十分必要。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激励教学对学生的作用,尊重和鼓励也是一门艺术,好的鼓舞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我们关注英语课堂,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把人放在第一位。
四、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英语兴趣的提高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提高和改进,多媒体的运用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录音机、幻灯片等各种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语言教学领域,把视、听、说密切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声音和影像的结合,有时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或根据图像和声音做猜词游戏等,这都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带给学生更多的视觉体验和感受。由于我校教学条件优越,许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我还利用实物展示,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总之,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诱发、巩固、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好好活着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学好英语”
学生们都知道许三多的这句口号,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就变成了我们学习英语的口号。新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后也强调把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所以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不仅让学生一节课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学生喜欢的Games and free talk(游戏和自由谈话)环节,有时也组织学生参加English speech contest(英语演讲比赛)等。如英语读后感大赛和全国英语能力竞赛都鼓舞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是多元化的,最终的目的是发展人、成就人。教给学生迈向成功的钥匙,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所以不仅教给他们课本知识,更要激发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潜能。
六、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角落
环境问题事关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关爱环境就是关心自己。在教材中Global Warming(全球气温上升)一课中,课文涉及了大量的环境变暖问题,我就和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治理和改善环境的主意,发现学生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很不错,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这也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同时在整个教学中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美育”的培养,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关心社会、关心环境,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山东省济南中学 苏娟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体现
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体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心端正。”美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进行“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拄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苏州园林》、《地下森林断想》等课文,就展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在教学中,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地理、历史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皇帝的新装》、《威尼斯商人》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审美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特殊功能,审美教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审美教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审美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总之,只有当学生有了感知美和理解美的能力,才能逐渐掌握语文表达的审美规律;只有学生长期的开展阅读鉴赏,使语文外在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在情感的丰富性融于一身,并不断积累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水准才能日益提高。
第五篇: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 郑继霞
当人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应当和谐发展时,对小学科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科学既要探求“真”。又要追求“美”。于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正是契合了这一要求。小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美育素材。科学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素材并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用科学知识的形式美来感染、熏陶学生;用科学的内在美来感化、激励学生。培养他们感受美、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学素养,让他们学会在思考中领悟。在科学教学中实施美育渗透,更能使科学教学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科学的美,欣赏科学的美,追求科学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科学的美,创造出美满的科学课堂。
一、美在生活中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科学,到处存在着科学思想。同样,科学中的美不单单属于教材本身,而广泛的表现于生活之中。如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科学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素材,捕捉生活中所蕴涵的科学美,展示科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花园,一起去感知体会。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材料,也 展示了生活中的科学美。如在教学:《木材》一课中,在认识木材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木材,他们的花纹形形色色,美妙绝伦,学生时而惊讶、时而赞美。在讲解木材的用途时,我又搜集了一些木制品图片,利用课件展示给学生欣赏,有精美的木质家具、漂亮的木雕、美观的木桥、美妙绝伦的木材建筑物等,学生边欣赏边赞叹,这一课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美”。又如在教学《我像谁》一课中,我让所有学生带来他的全家福张贴在教室宣传栏中,这些全家福,形式各异、五彩缤纷,学生在欣赏时,时而传来××真漂亮,××的妈妈真漂亮,××的爸爸真帅气,××一家真幸福等,从学生的表情和言语中无不流露出美的赞赏。教学这一课时,我还把自己的全家福电子稿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帮着找一找我和家人的异同点,这样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也寻找到了生活中的科学美。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捕捉生活中科学美的素材,感受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美在生活中,美在科学中也就成为学生心中自然的感叹。
二、美在教材中
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充分说明美育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都是鲜明的、形象的、生动的,具有较强的可感性。科学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首先科学教材本身的美,即外显美。科学教材是经过无数专家、学者 2 像艺术家创作作品那样经过“精雕细刻”而成的,其精美的装帧,漂亮的封面,有序的编排,图文并茂的内容等,可以说是一件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其次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的美,即内在美。科学内在美是以和谐、对称、简单、奇异等为主要表现形态,是审美者通过理解、想象、逻辑思维所能体验到的美。在科学中,美主要表现于实验、理论、规律上。简单、统一、精确、巧妙、对称、和谐、奇异等特征,使得它具有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和神韵。研究科学中的美,不仅能够陶冶心灵,领悟科学之美,而其奥妙无穷的自然法则,更能启迪和推动人类永不休止地去探索物质运动的规律,在科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美的魅力,接受科学美的熏陶,提高对科学美鉴赏的能力,促进身心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以美求真,以美向善”的教育功效。
三、美在操作中
科学美在实验方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感受美的常用方法。因为教学中的审美对象通过实验这一媒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观察和想象中去感受它的美。那些包含科学美思想的实验,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学《降落伞》一课,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降落伞,然后在小组展示中评选出最实用的降落伞,学生设计方案,验证谁的降落伞最实用,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了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此实验 3 其制作的精确完美,设计思想的巧妙,实验技术的精湛,都给人以美的体验与享受。借助精心设计的实验,往往会使学生激起强烈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筷子折了》一课时,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生用激光笔分别直射和斜射入玻璃砖,发现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光直射入玻璃砖不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在操作中不停地变换角度验证,在操作中体验到科学的规律美。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方案安装仪器、操作、读数、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假设、推理等思维活动。这些都能使学生从中领会实验的科学思想、形成实验意识,感受实验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同样,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学生对科学的美的感受会有更独到的领悟,会更强烈,更贴于心!
四、美在想象中
审美体验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某种独特的审美意象,而这正是创造与想象的作用,放弃了想象,一切就显得平淡和单调,也就无所谓审美体验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想象丰富的人,审美感受就丰富;想象贫乏的人,审美感受也就贫乏,“想 象就是创造力”,教师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领悟想象的美!
如在教学《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时,教材中展示了各种交通工具,教师再借用电脑课件展示一些学生生活中未见过的交通工具,然后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你梦想中的交通工具什么样?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领悟想象中的奇特美。
五、美在创造中
创造美是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对美的追求的一个重要动机。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创造科学的审美意境,以启迪学生科学美的直觉,以便作出科学规律的再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正如美国科学家哈尔斯说的:“科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科学家创造了美好的新概念;科学是创造性的艺术,因为科学家象艺术家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索”。
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自我设计课内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组织学生参加“自制教具”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创新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创新意识,丰富创新体验。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调查安全用电,要求学生发现人们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学生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操作、制作和创作活动,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通过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从中可以品味出“劳动创造了美”的深刻意蕴。
总之,科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科学的课堂时时闪烁着灵动的美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渗透,让学生要认真体会小学科学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捕捉、发现、体验、领悟、创造科学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让科学因美育的渗透而更完美!小学科学课中美育教育渗透的计划 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 郑继霞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人文精神之美”,要“不断地使学生振奋精神,以一种登山者的姿态投身科学探究活动,也使学生越来越乐观自信,朝气蓬勃,进而形成性情之美,升华为一种人文精神”,因此,在科学课中渗透美育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在相互之间交流受到启发,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如《导体与绝缘体》一课,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后,提问: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铁钉、铜片、铝丝可以让灯泡亮起来,有的说纸片、塑料、碳棒不能让灯泡亮起来等等。
教师把学生的这些猜想和假设板书出来,并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实验验证。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 定性的作用。科学课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丰富他们童年生活与自然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张扬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自然美
大自然的风光是美不胜收的,如“人靠什么运动,小鸟靠什么飞翔,植物靠什么生长,汽车靠什么奔驰„„神奇的能量,神奇在哪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学会思考,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答案。这些都是来自大自然中美的事物,使学生得到享受和愉悦,得到美的熏陶。这些美的事物科学课中最多又显而易见。例如:《生物的遗传现象》一课中,出示家庭照片,让学生用连线的方法帮助他们三个同学找到自己的父母,这就要求教师能利用彩色照片、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指导学生去发现、去寻找,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发现自然美,再结合老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对自然美的赞叹。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体验美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 活动,帮助他们体验美。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例如:《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学生通过阅读“恐龙的化石”了解到,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在教学中,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科学课中美的教育要注重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其中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审美愉悦的感受体验。如:《磁铁游戏》的教学,学生通过“玩”得出磁铁能吸小刀、大头针、铁片等,不能吸纸片、橡皮、玻璃等,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得出磁铁能吸铁。学生又由磁铁隔着衣服、书能吸铁,得出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这是本课的两个知识点,推理过程清晰、严谨,给学生一种演绎推理的享受,孩子们就会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同时也从小树立了一种审美的观点。
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为一名教师应用心捕捉时机,利用科学教学中提供的丰富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去发现美、欣赏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强调说:“你们看它漂亮不漂亮,美 不美啊?它们多有意思,多有趣啊!”用各种启发性语言鼓励学生去观察,发现。例如:《各种各样的能量》一课中,所探讨的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通过学生讨论得知,能量是一种驱动着宇宙万物运动的动力,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是它却无处不在,汽车在路上奔跑,喇叭发出声音,蜡烛发出光芒„„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经老师点拨后他们就知道了,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是处在一种自然协调中,是非常和谐的一种美,在学生中播下了审美的种子。
在科学课教学中,在自然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渗透美育,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真、善、美的统一,和谐发展的思想,而且可以引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增强对大自然的了解,让学生体验科学的人文精神之美,进而形成性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