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2:0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玉山江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美育没有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因为,美育尤其不能是整齐划

一、呆板凝滞的,尤其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更不能惟一以考试分数来检验成果。所以,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坚决地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之所以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技术教育,其原因是:首先,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至把美育变成了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天才教育,或者仅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其次,是对美育的宗旨缺乏认识,不够自觉。诚然,进行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停留于技能的传授和特长的培养上,忘记了美育的宗旨,就达不到美育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培育和心灵建设的目的。再次,对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缺乏正确的了解,因而在实践中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实施美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第二,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发生学来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实施美育。前面说过,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例如,《红楼梦》中既有艺术的美,也杂有糟粕。对于这一类美的对象的欣赏,就需要有较高的辨别力和较多的知识了。所以,欣赏《红楼梦》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比较适宜。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计划。学生的特点,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到,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对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我们一起来琢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她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实施美育。前面说过,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例如,《红楼梦》中既有艺术的美,也杂有糟粕。对于这一类美的对象的欣赏,就需要有较高的辨别力和较多的知识了。所以,欣赏《红楼梦》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比较适宜。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计划。学生的特点,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认真研究。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

除此,课堂上教师领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掌握。如果我们的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要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音乐、美术课,还可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文娱活动。把美育与德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样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还应该把美育融入智育和体育之中。虽然美育与智育相互区别,但它们也是相互联系的。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特别是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但是美育的实施,想象力的发挥,都必须凭借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把握与发展,也都需要想象力的帮助。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把美育融入智育的具体途径。至于美育和体育的结合,如健美操、远足郊游等,都是例子。还有,学校的环境、校风建设等,也是实施美育的具体途径。总之,中小学实施美育的天地相当广阔。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会有很多好办法。

第二篇:浅谈“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很多教师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重视李东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失去学好的信心。那么什么是数学美,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是美的,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如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等。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展示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产生激情,激情产生快乐,兴趣是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现就数学教学如何利用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学生不喜欢数学,不重视数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数学,不知道所学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因而学习缺乏动力没热情。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引入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在讲比和比例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爱看警匪片吧”“公安人员在破案时,为什么总要找到罪犯的脚印呢?知道罪犯的脚印为什么就能计算出罪犯的身高和体重呢?”通过一系列问题之后,由于数学急于想知道教师的谜底,就大大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然后,我转身板书—开始了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又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时,为了激情兴趣我从问谁到过公园,谁见过音乐喷泉人手。见到过的学生夸喷泉如何如何美丽,学生的情绪也高涨起来。我抓住时机,设出问题情境。有一公园建一个圆形喷泉,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安装一个圆柱形柱子,顶端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沿相同形状抛物线路径落下,给出了抛物线解析式。问题

1、柱子高度多少?问题

2、喷出的水流距离水平面的最大高度(抛物线最高点)多少?问题

3、水池半径至少多少米,水才不会落到池外?(抛物线与X轴交点)学生带着对美的追求很快融入课堂教学。在讲统计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测量全班学生身高和体重指数。体育达标刚好有这一项,学生们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利用这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了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得出身高、体重的众数、中位数以及达标的人数,优秀率,列出频率分布表,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由于学习目标明确,又能学以致用,同学们看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之外我常常引导学生从图书馆或网上查看有关数学应用,数学发展的历史,使他们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增强对数学的了解,产生对数学美的一种向外,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和现代数学的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三、展示数学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因为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差,对学习总缺乏信心。没有信心,兴趣和热情必然难以持久。对此,根据教材内容我会有选择性向学生介绍一些现象生动的数学典故、奇闻异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思维王国奥秘的故事。在讲分式的概念时,我引用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的话:“一个人就好像一个百分数,他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式的值越小。”告诫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丢掉“面子”不耻下问,解除疑难。在讲圆的定义时,我以“有人以我为中心,以自私为半径;有的人以社会为中心,以奉献为半径。”引起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即教书又育人。通过华罗庚杂货店里写论文,自学成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明珠而努力的数学家陈景润;解开圆周率奥秘的祖冲之;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争做合格接班人。

四、巧设趣题展示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潜力

新奇趣味的东西往往能吸引学生。我经常和学生们做数学游戏或历史上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有四个数3,-5,7,-13,写出一个运算式子使其和等于24.七桥问题:18世纪的哥尼斯堡,横贯哥尼斯堡的普雷格尔和上有两个小岛,从和的两岸分别有三座桥和它们相连;另外又有一座小桥将两个小岛相连。岛上的居民总是试图在散步时一次走遍七座桥,而每桥只走一次,但是一次也未能成功。这写问题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学习数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我给出了著名的丢番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着丢番都的骨灰,下面数可以告诉你他活了多少岁。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十二分之一,颊上长出了细细的胡须。再过五年,他感到很幸福,有了一个儿子。可是儿子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在悲痛中活了四年,结束了尘世生涯。“请问:丢番都活了多久?几岁结婚?几岁有孩子?”

当学生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学生上课安心听讲、学习,甚至走路、吃饭都对它念念不忘,在这个领域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如果对该领域有激情,学生就可以为它废寝忘食,甚至可以在睡觉时因为想到一个解题思路而一跃而起。这时学生不只是为“学习”而学习了,而是为“享受’而学习了。毫无疑问,学生就会在这样的享受中进步和提高。

真正的兴趣应该是发至内心的。因为只有听从你的内心才能找到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潜力,才能是自己乐在其中。如果说热枕和激情像一把火焰,那么兴趣就是点燃激情的火种。让我们用数学王国中自身的美去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火种,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快乐。

第三篇: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钦北区板城镇中

苏泰辉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要求,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各学科教学都进行美育渗透。学校教学中的美育不同于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它的实施并不难。从本质上讲,良好的教学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即美的欣赏和美的熏陶过程,这一点美育的目的和学校知识的传授教学的目的是相通的。本人是一个语文老师,现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的问题,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关键词]

美育

语文教学

应用

美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通过富有个性爱好的自由形式,潜移默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涉及到人的本质,涉及到社会的本质。它的范围比暴露在我们眼前的物质世界更为广阔;美的领域也就是整个自然界的、心灵的、人的才能等所及的领域。就学校的教育而言,美育作为一门学科,它不可能孤零零地存在着,它包含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在各学科领域里,因而各学科教学领域应以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综合平衡的力量对教育的对象日浸月化,雨滋露润地进行教育。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推行应试教育,忽视了基本素质的培育,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方面就是教学意识和教学实践中都漠视了美育。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此,我不想谈及其他学科与美育的方方面面问题,只就语文教学如何应用美学原理,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浅见。

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提高基本素质。而美育就是培育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它在全面发展人才的个性特长方面更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爱因斯坦1952年应《纽约时报》和《教育编辑》的请求,写过这样一项申明:“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的道德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比机器聪颖,比动物高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有审美意识。”

美育的任务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和审美情趣,造就品格,以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而语文教材中所收作品大都是现实美和艺术美的体现,尤其是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它们都是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艺术美,而且它们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比现实美更为普遍、集中、典型,所以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而美育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德、智、美三育相统一是语文必须贯彻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智是求知,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掌握事物内部规律性;德是培养品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人生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美是培养情操,陶冶性情,培养正确审美观,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实际上,德、智、美虽各有特点,但又互相渗透,正如王朝闻说:“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不是一种加法,而是一种化合。前三者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作用渗透在这三者当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而又不可代替,共同组成教育的有机整体。周扬同志也认为:“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美育在素质培育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首先,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语言符号的前提下唤起情感,在情感的推动下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感知作者感知过的、想象过的事物映象,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其次,学生在头脑中浮现文章描绘的画面,再现作者创作思维的过程,从而可以学习作者表达画面的语言和方法,通过吸收、借鉴、写作上会有更深体会。最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紧随着作家想象描画的轨迹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的人文思想、生活态度,由此滋养自己的心灵品格,提高判别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德、智等方面的同时渗透应用有关美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贯彻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方针,又适合语文教学的特色,真正体现了文道

统一的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乃是素质培育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师教文育人的本色。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应用

事实上,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性已给教育者实施美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教材的阔延性。语文教材反映的生活包罗万象,其中绝大多数篇章就是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反映。教材的这种阔延性给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当代的学生,已经过了多年正规语文学习,加上当今社会上大量宣传媒介的影响,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审美意识,已基本能扫清现代文的文字障碍,读懂内容;对古诗文等借助注释或工具书也能明白大体的文意。他们的心理特性和年龄特征已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强烈愿望。这是他们潜在的能动性的表现。教学客体和主体的这些特点,为教者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为教者的设计和组织教学提供了创造性的因素。

那么,教学中如何进行具体操作呢?

一、合理导引,激发爱美的情怀。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文学作品,而且语言生动形象,精心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表达了观赏感受,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开阔视野,培养观察能力和感受美的最好素材。只要教者稍加合理导引,就可以激起学生爱镁的情怀。例如《济南的冬天》,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法国的雕塑家罗丹这样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更是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风姿。现在我们要学习的人民艺术家、我国著名的大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是描写冬天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我们要体会其中的美,就得通过反复的诵读和细心的推敲,看看大作家是怎样以精彩的笔墨去描绘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以怎样的方法来创造出这样的美文的。”

随着教师的导引,学生就会顺着思路,步入大自然的美景,教者只要灵活有计划地进一步合理组织教学,就可以达成目标。笔者记得在上完这一课后,很多学生就开始注意周围环境,寻找美的对象。特别是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他们不但精心的培土、浇水、施肥,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向学校养花工人请教了修剪技术,别出心裁地剪出了各种形状的花草,学校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更加勃发生机。在习作《校园的秋色》里,许多同学就以他们切身的体会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校园美景。

二、选择“情感”作为突破口,实现美感认知。情感是审美过程的动力因素。作家写作伴随情感,读者领会内容也同样伴随情感。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更应具有丰厚的感情,以情唤情,最容易引起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选材平凡,语言朴实,学生自渎可能体会不深。但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利用录音机或用包含感情的语调去朗读唤起学生与父母、亲人的感情,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就会仿佛看见一位父亲正在艰难地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的情

景,此情此景之下就会如同身受,精神倍受感染,心灵也会因此受到撼动。很快地感悟到亲情原来是那样的崇高而伟大,也会很快地体会那平凡语言里包含的父子深情和字里行间隐含的淡淡哀愁,那旧社会下一个衰败家庭惨遭祸不单行后的那种无奈之情,也最容易引起读者感情上共鸣。笔者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位叫黄小华,全家六口人,四个姐弟读书。家庭景况不好,父母矛盾纷出,母亲因此离家出走。不久父亲在一处建筑高地上工作不小心摔了下来,致成半身残废------黄小华就以她深挚而凄苦的感情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父亲》的习作,诉说了自己家庭不幸和对父亲欲助无能的悲苦之情。在讲评时我特意叫她到讲台上诵读自己的文章,她那深沉而凄苦的语调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心灵震动,等她把文章读完,全班同学无不为之掉泪。事后,同学们都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经济上纷纷慷慨解囊相助,与黄小华同学一起共渡难关,而且在同学的帮助下,小华的母亲也闻讯赶回来和小华的父亲和好如初,一家人对学校和同学们感激不尽------

三、利用小说或戏剧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进行心灵塑造。美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语文教师肩负着教文育人的重任,是塑造学生优美“心灵的工程师”而对学生心灵塑造的最佳途径就是利用人物形象的正负面因素进行影响。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让学生接触作品中的人物,如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去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把握本质,然后学会判别评价人物的功过是非,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心灵受到滋养和熏陶,提高辨别能力和审美

评价能力。例如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以小见大,用七根火柴的故事刻画了一名红军战士的伟大崇高的形象,这就是一个很好利用的正面因素。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描绘故事情节时若能抓住扣人心弦的场景,渲染气氛,就可使学生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仿佛亲眼看见滂沱大雨后无边草地上一幅悲壮动人的情景;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之际对卢进勇的重托——七根火柴,完成最后重托时的表情、嘱咐的每一句话和“用手笔直指向正北方向”的动作,一个伟大品格的具有忘我闪光思想、坚强革命意志的高大形象浮现在脑海里,就会如同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而在这样基础上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再一次激发对烈士崇敬的感情,发掘出文章的思想意义,学生就能由此及彼,又表及里地体会到无名战士的高贵品质,从而牢记先烈为革命付出的代价,学习先烈的光辉榜样。笔者记得上课时与学生进行的讨论:

师:“小小的火柴体现了什么?” 生:“无名战士的一颗伟大的心!” 师:“他这颗心里只有什么?” 生:“革命队伍”

师:“那今天,我们该怎么做?”

生:“学习无名战士的精神,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爱护集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里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就是一个见利忘义,虚伪自私的负面因素,他们对自己弟弟于勒的反复

无常的态度,教师只要抓住显示他们夫妇态度变化的实质东西——钱,学生就能认识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性格以至丑恶灵魂,进而领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情脉脉之下”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特别是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有没有呢?随着教师的进一步导引,学生很自然展开讨论并予以不同的回答。笔者清楚地记得,五年前的一天傍晚,有两位不速之客冒然来访,原来是笔者的学生罗小春和罗春晖的两位家长,他们说明原委:罗小春和罗春晖用于勒的故事教育了双方的大人们,使他们消除了隔膜,屏弃了生意场上明争暗斗的种种前嫌,恢复了多年来已没有的友好关系------他们此举是专来道谢的!罗姓的两位学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很好地回答了我们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

由此可见,通过正反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提高了判别评价能力,同时还可以激起他们追求美好人格,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四、利用古诗词文进行美的感染和陶冶。叶老所说就是我们的最好借鉴。他在《小学生诗选》序里说:“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让他们(学生)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那所思所感虽是古人的,可是历久常新,仍然使后人感到亲切),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一些不易了解的词语,当然要教师先讲明;其余的最好让学生自己体会,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力;如果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话语也就足够了,不一定需要反复罗嗦的讲说。每首讲授之后,最好让学生熟读,------熟读了的诗歌,在休闲时间复诵一回,像他们常常唱一回个一样,对他们心灵上的补益是无限量的”。除了叶老所说的诗歌外,词文都可依法炮制,特别是一些名篇佳句,其功效也会和诗歌一样。只要教师运用得法,皆可使学生从古诗词文里得到熏陶和感染。例如笔者在学生的作文里就经常见到一些学生恰当引用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理论根据论述人之理想;也有一些应用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明从逆境中奋起之志。古诗词文对学生心灵品格的熏陶由此略见一斑。

五、利用优秀民族文化的熏陶影响。语文教材里收集有许多介绍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篇章,其中有关建筑艺术的篇章颇多。教师可根据实际采用影视录象或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去了解有关建筑物的空间组合、体型、比例、尺度、质感、色调、韵律以及某些象征手法等。再现出一个丰富复杂如乐曲般形体的体系,从这种造型的美中就会造成一定的意境,引起联想和感情共鸣。而且,还可以从这样的形象去了解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了解一定时代的理想、情趣和精神面貌。如《故宫博物馆》以洗练的笔墨,生动准确的说明和展现了一座辉煌无比的古建筑——故宫。通过直观教具的作用,故宫以其严整的中轴先布局,前序、过渡、高低、结尾、十几个院落和几百所殿宇纵横穿插,高低错落,再加上强烈对比的色调和各种装饰物的烘托,把皇权渲染得淋漓尽致的庞大结构造型就会展现出读者面前。教师只

要再配以恰当的解说或渲染,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领悟到如此建筑物体现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的无比智慧和创造力量。再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以它的建筑雄伟、设计精巧、结构复杂体现了新时代的美,教师若能将它与《故宫博物馆》作比较加以导引展开讨论,学生就会明白,建筑艺术美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时代性,通过这种美的鉴赏,还可以了解到一定时代的理想、情趣和精神面貌。教师在这样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美的辨证发展就非难事了。德国的女作家蔡金曾说:“建筑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富有社会性的,是公共生活的一种最强烈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一切的优秀民族文化,有如一个历史博览会,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又一重要素材。

旅游、参观访问、组织观看古文物纪念影片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影响熏陶的手段,只要教者适当运用,均可达到教学目的。

六、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且重要的是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教者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愿望,相信他们初步创造美的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指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如观察日记、游记等,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辨别事物,发现异同,把握特征,掌握变化,从而引导他们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提高审美鉴别能力,创造出合乎事物本质性的美。再如在写人记事的创作活动中,要注意引导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捕捉最能体现人的精神品质的语言、表情、动作或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从而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发掘出重大意

义的主题,做到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语文教学中运用有关美学知识,实施美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既要注重语文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又要注意表达、操作方式上美的因素,从而借助美的规律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钻研熟悉教材,运用自己的才华去调动生活知识的积累,不断提炼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走出教材。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包含着自身许多知识能力,感情思想等因素。此外,像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板书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实施,所以教师自身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整个教学任务和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美育也是如此。

1999年5月28日

第四篇:美育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使之完全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感觉到音乐之美、音乐之妙、音乐之醉。从而使学生欣赏音乐、陶醉音乐、爱上音乐。

【关键词】美育教育 音乐教学 应用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而在初中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美育色彩,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使之完全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觉到音乐之美。从而使学生欣赏音乐、陶醉音乐、爱上音乐。

1.情感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2.意境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之美在于无法触摸,只有凭着想象来把握,培养音乐这想象力,想象力的发展又增加了对于音乐的理解。较差的学生能根据歌词想象歌曲所传达出的故事或是意思,好一点的学生便可以跟着旋律捕捉曲里的意境,再好一点的学生便能感知歌曲不可言传的意蕴、氛围。音乐便像是一股来自天外的自由之风,吹拂着学生心灵,放飞了所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如果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音符,那么音乐的意境便是窜起所有的音符,谱写成一曲有关想象的美妙歌曲。

3.旋律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之美多是通过旋律的形式展现,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受生活之美。如,在欣赏《神奇的九寨》[2]时,让学生遐想在飞泉流布,流水高山,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自然之声,曲调清新、自然、淳朴,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心随着这大自然的音乐节奏一齐跳动,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使学生进一步地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音美的能力。又如,在学唱《沂蒙山小调》[3]时,先用录音机播放著名歌唱家于华老师演唱的《沂蒙山小调》,甜美、悠扬、抒情的音乐仿佛把同学们带进了沂蒙山老区――那山的秀丽、那水的甜美、那人的勤劳……我让同学们闭着眼睛仔细地听,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抒发对沂蒙文化的自然美、传统美的热爱。在《沂蒙山小调》的音乐声中,有的学生写成了一首诗、有的学生画了一张画、还有的编成一段优美的舞蹈……

4.创造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的创造美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从狭义的方面可以是:学生对流行歌曲歌词的改编,用以表现自己现实生活;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歌曲,虽然谈不上专业,但也是学生创造的一种表现。广义的方面便要包括:学生面对学习上的难题所采用的创新思维,和对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创造性的发现。

创造音乐的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充实学生的审美底蕴,浸润心灵、抒发感情、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音乐课堂唱响出最美的旋律。

总之,在初中音乐的美育教育中,应采用各式各样的手段进行教育,将音乐作品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来体验,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则属于音乐的阐述者和描述者,并不是音乐的解释者,音乐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其具备着一定的特殊功能。[4]教师只有不断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够对学生的性格、能力、信心和创造等方面进行培养,因而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中心,促进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庄曜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音乐下教材[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3] 庄曜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音乐上教材[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4] 赵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摭谈[J].新课程学习.2012,10:170.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刘丽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课。

案例背景

我国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当然不少人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认为学数学的人满脑子是数码和符号,做事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刻板,不懂艺术不懂美。的确数学不像音乐、绘画那么直观,怎样能与美联系起来呢?作为课程实施主阵地、主战场的课堂教学将是渗透美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巧妙地把美育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得到美的享受,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

案例描述

“同学们,你能将卡通人物放在图片你认为最合适的位置,让图片看起来最美吗?上来摆一摆吧。”(多媒体课件演示)

对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摆放问题,学生觉得很容易,于是马上就有很多人举手要求上台摆一摆,我叫了班级里2位不大爱发言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上台进行了尝试。结果一位学生将卡通人物放在了正中间,另一位则将其放在中间偏右上一点的位置。

(摆放结束)“这两位同学的摆放如何,美吗?”

对于美,大家都有不同的认识,因此老师的话刚一完,立刻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我认为第一位同学的摆放比较美,很对称。”

接着又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对美的理解:“我认为这两位同学的摆放还都不够美,应该放在图片的右下方的位置比较好些,而且摄影老师也说了这样的取景比较好一些。”

学生这学期正好在学摄影,但能将摄影与数学联系起来,也还有点出乎意料,然而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应该是高兴的,于是我马上让这位学生将卡通人物摆在了相应的位置,让大家来看,这样摆放感觉如何呢,这时,部分同学开始小声的说:“对哦,看起来比较舒服呢。”接着,我乘机追问:“这样摆看起来比较舒服,那这里有什么数学知识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拉到了数学上来,而且他们的兴趣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开始高涨起来。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习资料任选一个五角星,测量五角星上C点到A、B点的距离。并计算一下ACAB和BC

AC的值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

(通过测量,学生齐声回答):“0.6,相等。”“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得出“黄金分割”的定义。教师并指出:“以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我们可以计算出黄金分割比

51

2512ACAB是。”我的话刚一完,就有一学生疑惑的举起手:“为什么会是呢?是哪里来的呢?”于是,很多学生也开始好奇起来,开始追根问底,疑惑不解。对此,我本想不会有学生提问才是,不是都说以后会说的吗,知道就行了啊,可是毕竟学生是提出这个问题了呀,讲还是不讲呢,不讲学生肯定会失望,看来是非说不可了。“我们如果设AB=2,AC=x,那么BC=2-x,所以由AC

ABBC

AC得到,x22x,以后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可以2

解得x=51。所以黄金比是

始轻松起来。512。”通过解释,学生开始明白,课堂的气氛也因此开

这样,再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即在乐器和建筑上的应用。

然后提问:“你会作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吗?”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黄金分割的意义。那么怎样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我们假设”,我刚想说下去——“线段AB=2,那么只需在这条线段上构造长度为51的线段。”

居然有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话,说“老师,我们可以先假设线段AB=2,再在上面画出51的线段就可以了哦。”此时,我还真觉得不对劲,居然有学生抢我的台词,这不是很要命嘛,有点惊讶,但也心里确实也佩服这位学生。课后我回想上课的内容,才知道,原来是在向学生介绍为什么黄金比是

是意外的收获。

又有一位学生起来:“那就先做出5再减去1就可以啦。” 学生继续思考,并嘀咕着“怎样做出5呢?”

马上又有位学生起来:“可利用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实数的方法,构造Rt△。”

大家表示赞同:“对哦,做个直角三角形”

这位学生继续回答:“使得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1和2就可以了。”

就这样,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唱一答的解决了我抛给的问题,还居然让我当了一会隐形人。

下面,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后随堂练习中找黄金分割点的另一方法。(边演示边讲述)并让学生回答“你能说说这种做法的道理吗?”学生开始思考起来,慢慢地部分学生开始交流,接着就有人举手,我叫了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讲讲他的思路,让他也当一次老师。结果这位学生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同学们都鼓起掌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

最后,“昨天大家已经收集了一些有关黄金分割的资料,现在你也上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黄金分割’,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好吗?”学生都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此时,我知道接下来的讲台应该交给大家了。让我也来当回学生吧。课堂中学生的讨论非常的精彩,举了很多生活中黄金分割的例子,比如:人体上的肚脐,眉毛等,健康饮食上,工业上原料的配置等等。通过交流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也是这么的美,感觉意外之余,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

案例评析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512时,学生知道方法,可以设整条线段长为2,这真

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而“黄金分割”(即有名中外比)是古希腊人在探求美感产生的数字化规律,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是美的原则。

1、数学美,美在来源于生活

数学家乔纳森·戈兰也说过:“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它更是艺术。在没有被表达出来之前,大多数数学观念不是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的,而是直觉与美。”于是我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你能将卡通人物放在图片你认为最合适的位置,让图片看起来最美吗?”让学生再现生活中美的体验,感受生活的美。也正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让学生联系到摄影知识,感受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课后,还有很多学生围着老师说:“老师,这是数学课吗?怎么像在上语文课呢!”

2、数学美,美在与艺术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在活动中发现新知,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新知,在理解基础上再探其作法,最后进行生活拓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测量五角星来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操作、探索等体验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使学习数学成为每个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力求做到课堂的结构美;在教学方法的形式上,主张千变万化,给学生神美形也美的感受,从动手体验操作到学生的主动探索到最后的学生相互交流。在教学手段上,利用了多媒体平台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如这节课的引入,利用flash课件就可以让学生再现生活片段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另外,在学生的“说说生活中的黄金分割”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了解,一些漂亮的图案都能很生动的演示出来,使得同学们的讲解更加精彩。

3、数学美,美在意料之外

数学史家M.Kline说“一个精彩巧妙的证明,精神上近乎一首诗”。教学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情况。对此,如果教师能因势力导,巧妙地化解矛盾,将会使教学魅力平添,美不胜收。在本课的教学中就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一个是在教学的开始,学生将数学摄影联系在了一起,结果很好的达到引入的目的;另一个是在讲黄金比值时,学生的刨根问底让我们不得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可正是这意外的提问解释,将给后面的黄金分割作图的探索打下了基础,才出现了学生“抢”老师的话并进行深入思考讨论的过程。这些让我们知道在课堂上机智也是一种美。

4、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有些落后的农村没有多媒体怎么办,学生回家如何查阅资料呢?即使是教师介绍,学生能很直观的感受到吗,对于美的体验能到位吗?对此,《课标》也指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条件不允许的地区要尽可能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应尽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感受,比如引入中的摆一摆可以拿一盆花让学生在窗台上摆放,同样也可以达到感受美的目的。

(2)对于黄金分割学生都很感兴趣,因此课前的准备都很充分,都很认真的上网查资料,可是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每位或大部分同学来介绍他们的资料,最后也只能是建议他们把资料拿给同学、老师课后进行交流,这样会不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呢。对此,《课标》也指出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不同的平台让学生得到充分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想是否可以设立一个课外讨论小组供交流呢。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越发艺术化,艺术也越数学化。它俩似乎曾经在山脚下分手,又

将在山顶上汇合,数学上的真与艺术上的美是统一的。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下载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育在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摘要】 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 郑继霞 当人们重新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应当和谐发展时,对小学科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科学既要探求“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的教育,而美的教育部仅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气质,高雅的情趣,而且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在“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无锡市广益中心幼儿园 崔倩昀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

    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美育

    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美育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素质教育放在了操作日程的核心上。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美育。 自改革初期就一直倍受关注,研究美育......

    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方面的应用

    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方面的应用 就语文课程而言,其是具有人文性质、美育性质等方面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对于学生的发展、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般在语......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尝试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尝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我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