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时间:2019-05-12 07:0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教学中的美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第一篇: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

孟津县直中学许红利

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 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其最终目是培养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的人。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实施全面发展。在全国发展教育中,美育如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必有可少的。因此,生物学教育中应进行美学教育

一、审美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1、能培养真确的审美观点,增强审美意识

生物学中的科学理论、规律、公式、图像、图表、生物学各种实验;生物学挂图、模型,各种直观教具、生物学电化声像教育手段,微电脑教学软件等,均形成和储存多种审美信息。这些审美信息为学生感官所接收,不断产生美感效应,就会丰富学生情感,树立其真确的审美观。

2、能创设良好的学习请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进行可审美教育,可创设愉快自由的学习情镜,会使学生的大脑不至于过度紧张和疲劳,变“苦学”为“乐学”。良好的学习情境包括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形式多样;教师语言简洁幽默,循循善诱;课堂结构紧凑,富有生气,良好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3、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第二篇: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庞义 四川省简阳中学 邮编:641400 电话:*** 摘 要:美育是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美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条件之一,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自身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例,从营造审美情境、彰显审美因素和享受审美愉悦三个层次,对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以及如何创设审美愉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谈一点认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 美育 审美愉悦

竞争激烈、节奏紧张的社会生活,迫使人们像陀螺般旋转,身心疲惫的从早忙到晚,人们的感情已变得日益淡薄甚至走向麻木,人性本来所具有的诗意、直觉和想象已渐渐远去,愉快的感觉离我们越来越遥远,我们现今正面临着严峻的人格危机。

一位哲人曾说过“美是心灵的体操,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正,情感和信念端正!”。时代呼唤审美人格,审美活动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美育,是时代对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能力,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审美所带来的愉悦中奋力追求,进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将美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是学校美育的最佳途径。对于生物教学而言,可以尝试如下思路来进行美育的渗透。

一、立足教材,营造审美情境

审美情境的营造,需要教师细心、充足的准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展现教师自身的仪表、语言美,二是注重课堂活动中的和谐之美。

1.展现自身的仪表、语言美

仪表能够直观的表现出教师高雅的情趣和潇洒的风度,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庄严沉稳的教师形象,能够体现出优雅大方的教师风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语言是师生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工具,洪亮清楚、自然流畅、生动风趣、富于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在准确地呈现教材所要表达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例如在攻克《神经调节》这节课中“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 上建立起的”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这样讲授:“同学们可以回忆我们小时候去打针的情景,在第一次打针之前我们并不会害怕,甚至当妈妈抱着我们走进医院,看到拿着针管的医生时,我们还可能是笑呵呵的,只有当冰凉的针头刺破我们的小屁股时,我们才因为那撕心裂肺的痛而长哭不止。但是有了这次经历以后,不要说再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了,可能刚刚走近医院就开始哭闹了。”这样的讲解,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会笑起来,这不仅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了知识点,更通过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个愉悦的课堂氛围。

2.注重课堂活动中的和谐之美

课堂活动是双边的,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而非是局外人,进而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在其中,才会有更多美的享受。例如:在提问之前应做好铺垫,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在提问的过程中,应注意引领,让问题精而准。讲到糖类代谢的去路时,可以这样提问:“血糖进入细胞后首要任务是?如有剩余会?如再有剩余呢?如果还有剩余呢?”。前三个问题,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解答,目的在于让学生理清知识主线和明确递进关系,而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暂时无法回答,但却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为后续的探究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务必要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如“讲得不错”、“基本描述清楚了,不过还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等,只有恰当而准确的评价才能保持学生积极参与和敢于表达的热情。

二、深挖教材,彰显审美因素

艺术家罗丹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无论哪个学科,都蕴含着美的教学内容,生物学科的美育素材尤为丰富。

中学生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可以归纳为几个大的方面:一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外在美, 如生物的形态、结构、色泽、声音、行为、习惯、生长之美;二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内在和谐美, 如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选择性、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的协调性、种群间的协同进化、生物圈的稳态等;三是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 如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简明对称之美、遗传定律的逻辑美、科学术语的简约美;四是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格美, 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严谨的方法等。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给予大胆的呈现,甚至进一步延伸拓展。例如《生态因素》这节课,教材中的语言描述优美,呈现了一个多彩的自然景象,配合教材中的 插图,更是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讲授本节课时,在教材所呈现美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可进一步拓展教材所要呈现之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网络查找,下载并编辑了一段能够展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和谐共处”、“种内互助与种内斗争”、“共生、竞争、捕食”等因素的近五分钟的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视频播放后,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切身感受到动植物外在的多样美、形态美、结构美、行为美和声音美,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平衡美,在美的享受中,再结合老师形象的讲解和点拨,学生便能愉悦地、轻松地理解“种内、种间的互助与斗争”等知识点。

三、延伸教材,享受探究愉悦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究能力是中国学生普遍欠缺的一种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探究学习之美,并能享受探究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是新课改背景下生物学科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Ⅲ《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做了如下尝试:“在第一节课的学习讨论中,激发学生对教材中关于艾滋病方面内容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外利用网络、图书室、医生等教学资源开展了系列的探究活动,并制作题目为‘关于艾滋病的一点小秘密’的知识展板。第二节课的教学便以学习小组的课外探究成果汇报作为切入点,并同步展示学习小组制作的知识展板。然后再以小组汇报中提到的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作为新课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HIV攻击T细胞的过程中,二者在数量上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呢?’,由此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材36页的曲线上来。引导学生对曲线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教材中所设置的相关问题。完成对曲线的分析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HIV能够让机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T细胞在人体免疫中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知识板块的学习„„”。这节课的设计中,通过“课前探究→课堂汇报→课堂探究→课后展出”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用小组汇报的方式导入新课,结合教师的微笑、眼神和手语,营造一个愉悦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自豪和分享中开始新课内容的探究。

总的来说,将美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培育社会主义 合格接班人的需要。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应该善于发现、转化和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审美因素,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识别美、欣赏美,师生共同营造一个有美感的课堂,并在审美所带来的愉悦中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1.姚军.《美学》.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

2.蒋秋菊.《浅谈生物教育中的美育》.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3.窦桂梅.《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4.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第三篇: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将德育教育溶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世界的科学美和人们的道德美是统一的,自然界的物质美和人们的情操美是统一的。物理课堂教学描述的就是这个世界。因此,物理教学艺术的内在表现,需付诸于情感。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有责任将德育教育,运用艺术的手法,溶于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物质的自然美和科学美

自然界的美使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而这些美的本身就蕴涵着科学的美,这二者是统 一的,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科学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如教材中光的色散、干涉、光谱图、海市蜃楼、日出奇观、回音壁等,我们在给同学们传授知识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让同学们领悟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美,即科学美。

二、物理学的辨证美

物质世界的发展是辨证进行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中各种现象 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也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传输物质学中的辨证唯物主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也是辨证统一的。

首先,物质是统一的,世界是有物质组成的,大到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电场、磁场也是由物质组成的,各种物质既客观存在,又相互作用(力和能),各种物质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其次是物质的矛盾统一,运动和静止,作用和反作用,加速和减速、压缩和伸长、合成和分解、热胀与冷缩、吸热与放热、正电与负电、实象与虚象,放大与缩小、正立与倒立等等,都说明物质内部的矛盾的统一。

再次是物质的辨证性,1871年人们认为带正电粒子绕负电中心旋转,即电子存在于原子中心。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为揭示电的本质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基础,电子的发现使人们对过去的结论做了辨证的否定。1925年,当人们看到电子的衍射花纹时,认识到电子不是经典粒子,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否定了前人的认识……人们正是这样经过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对电的本质的认识不断的得到深化与提高。

三、献身科学的崇高美德

罗蒙诺索夫和助手力赫曼一起从事雷电的研究,助手被雷电击中而死,罗蒙诺索夫并未被吓倒,继续从事雷电的研究,终于取得成功,居里夫妇历尽艰难,在简易的工棚里,忍着严寒和酷暑,花了近4年的时间,熬制了4吨矿渣,终于提出了0.1克的镭。法拉第经10年多的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科学研究需要这种精神,这些科学家的事迹,经过我们的传播,在学生的心目中种下为科学奋斗的种子,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们的坚忍不拔、刻苦勤奋、献身科学的工作精神。

四、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3000年前就有天象的记录。早在2400年前,墨经中就详细记载了光学现象、等臂和不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我国近代物理学家吴有利、钱学森、钱二强、何译慧等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力排阻扰,在诺贝尔授奖带台上,坚持用汉语作出了激动人心的演讲。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等等这些科学家的崇高爱国精神足以使学生们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其爱国情怀。

五、强烈的民族紧迫感

在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后,还要让同学们意识到民族紧迫感。我国的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几十年,有些行业甚至更多,农业生产还未完全脱离原始的手工生产,而国外已是现代化的农业模式等等现状足以使下一代树立民族的紧迫感,让他们满怀信心的努力学习,加强赶超世界的动力。

六、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统一美

人们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和谐地统一起来。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去观察现象,去识记物理知识,去理解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去研究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去从事物理学领域的新的开发,这便是包含着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识记、理解、应用,引导学生在占有丰富的准确的材料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改造制作,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在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完成第二次飞跃,充分发挥主体——学生的能动性。

总之,结合物理学科知识的特点,运用艺术的方法将美育贯穿于课堂中是我们物理教师的基本任务。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激发爱美的天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们成为会审美的人,成为理性的道德人,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世纪新人,也是我们物理教师的神圣职责。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作者:李美娴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年第04期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其目的是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与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美丽的景象、美好的情愫、美妙的人生、美满的生活,无不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美读”。因为“美读”是感知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是获得作品美感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抑扬顿挫,富有表情地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文中的人、物、情、景等跃然纸上,产生美感。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物形象美;“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意境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之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美。通过“美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自然而然地领略了文学作品的美。值得注意的是,指导学生品位文章的语言美时,必须做到语言顿挫分明,有张有弛,这样才有韵味,才能引人入胜。比如我在讲《听潮》中的“涨潮”时,要求学生朗读时语速要快些,这样才能品位到急切、震怒、壮烈的韵味;讲到“落潮”时要求学生语速就要慢些,这样才能品位到宁静、沉寂、优美的韵味。又如《答谢中书书》,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全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在课堂上教师分析这样的文章,自然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美

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是以展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为手段的审美教育。一篇篇课文里所描绘出来的各种艺术形象,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不断吸引着读者去感受,去欣赏。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和艺术形象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白杨礼赞》中白杨的形象;《驿路梨花》中梨花的形象;《海燕》中海燕的形象;《普通劳动者》中将军的形象,无不是完美的象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遵循课文中的思路,让学生通过景物美、人物美等艺术形象领悟其内涵的价值,从而达到运用形象美感染学生的审美教育。比如教学《七根火柴》时,指导学生赏析“无名战士”这个美好的艺术形象:他,在死神逼近时,为了党,为了革命事业,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也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我们只知道他就是“无名战士”。我们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此外,淡薄名利、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唐雎,礼贤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士、求贤若渴的刘备……都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受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也就获得可喜的成功了。

三、领悟文学作品的情感美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更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优秀文章之所以能够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饱满的情感因素。《文心雕龙》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正说明了情感因素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性。文章的作者在他所写的人物、场景、情节之中,已渗透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朱自清的《背影》,用最朴素最普通的语言,表现父子情深的真挚感人的情景,笔墨则是深入到了人之常情中最难摹写的心灵美。我教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就要求学生按情感归类的思维活动去领略这首诗的意境: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为什么要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这些物象构成了一幅令人生意盎然的、情感上能与诗人引起共鸣的图画。又如杜甫写的《春望》,抒“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思家深情;苏轼作《水调歌头》,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祝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些情感之美,无不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作品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见其行,如闻其声。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美的享受。

四、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美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架搭得如何,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可以这样说,结构美是文学作品构成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鉴赏结构美的:文章开头,虽然直接点出礼赞的对象,却不急于描写阐发,而是轻宕一笔,用舒缓亲切的笔调带领着我们在黄土高原上漫游起来。然后牵引着我们的视线自上而下地观察白杨的“干、枝、叶、皮”,整个白杨的神韵风彩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后再突出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卒章显其志: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照应了文章的开头。整篇文章的结构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鉴赏文章结构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五、接受文学作品美的熏陶

当今的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成长于21世纪,他们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世界形势日新月异发生变化的环境下,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只有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学《〈论语〉十则》,可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品《岳阳楼记》,感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引导,使他们接受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无限广阔的天地。我们只要坚持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必能达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之目的。

第五篇:教学中的美育

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班主任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科科学的和谐美、简洁美、形式美,抽象美,培养学生建立真正的美育美德。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就要求班主任教师必须追求美、挖掘美、塑造美、感应美。

一、教师的形象美

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旁引博证的口才等内在美的素质,以此来吸引学生;作为现今社会中的一员,教师还应首先是个艺术教育家。教师的服饰,必须做到与教师的个性及职业角色相一致。以自己外在的形象美向学生袒露了他的气质、个性、学识和能力等,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上,教师完美的外部形象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启迪学生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打扮,这是培养学生树立美的思想的初步手段。

二、教师的语言美

教师美的外部形象需要美的语言进一步深化。语言作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更直接地袒露其内在的美,也更直接地给学生以感化和熏陶!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2)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3)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4)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求其精,还要求其亲;不仅要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还要做到言中有情,言中有爱,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还感受到一种温暖。

三、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形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是教师备课成果的具体表现,是教学内容的升华。板书有利于知识传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板书是一种视觉艺术,要整齐美观,讲究美学效果。所谓整齐美观就是写字要规范,不要写错别字,笔顺要正确,书写要清楚。教师工整的字体,可以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字如其人”说的就是一个人的字体可以体现其性格和修养,所以,教师要以身示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取得教学上的成功,除具有深的教学功底和对学科知识的精通外,还应当在板书设计上下功夫,只有努力钻研教材,精心选择形式,反复推敲修改才能够拿出一份“完美”的板书。优美的板书,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境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同时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知识的美。

四、学科美 语文美:语文,是一杯纯香的美酒,李白曾醉生梦死在他的份怀抱里。语文,是一副连绵不绝的画卷,苏轼曾挥洒自如的一片天地。语文,是一汪碧绿的湖漾,将我轻轻卷入他清脆的涟漪。

数学美:数字和符号美。美好的数字:一是万物之始,一统天下,一马当先,何其壮美;二是偶数,双喜临门,比翼双飞,多么美好幸福;三是升的谐音,表示多数,三教九流,三生有幸,三番四次,四是全包围结构,四平八稳,小四合院独具特色,四通八达,四季发财;对于一个循环小数,可以采用循环节的记数法,简洁准确的表示出来。数学学习中还涉及到许多符号,如四则运算中的“+、-、×、÷”,比较大小的 “<、>、= ” 号,还有改变运算顺序的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 }等等,这些符号都讲究上下左右对称,如 果书写时 不注意它们的对称性,错写漏写都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美。

英语美: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且都是名篇佳作,篇章多,题材广。一些文学作品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性强,而且语言鲜活优美,生动形象,字里行间蕴涵着无穷的意境美。

物理美: 物理模型常常具有对称美,它在空间也常常呈现对称分布。例如,对于一个均匀球体,它相对于中心呈对称分布,所以,其球心就是它的重心。也就是说,当它与别的物体吸引时,球心就是引力中心;若球体均匀带电,则研究球外空间的电场分布时,可将全部电荷都集中在球心来处理。一个带电的导体球,电荷在球面上分布处处相同,这正是导体球具有对称美的结果。

化学美: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通用的专业语言,具有简明、易懂、含义丰富的特点。包括一些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结构式、原子结构简图等。给我们以简单、清晰、明确的美感。

生物美:植物的叶子和哺乳动物的四肢、眼、耳等都表现为左右均衡对称的美学法则;生物体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在质量和数量、时间及空间等方面可以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体现了整体一律的美。

政治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它要求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从一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考察政治,尤其是从社会经济生活中去探究政治发展的动因,具有揭示政治现象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的美感。

历史美:翻开人类的历史,几乎每章每篇,都生动地记录着人在各个领域中的斗争与创造,都闪烁着创造者的美,显示着他们的价值。……

地理美:地理的图像美。地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运用图像教学,图像具有直观、全息的特点,通过分析图像将知识一点点展现,将一丝丝信息凸现,最后成为学生用以构建逻辑、推理思维、联系知识的有机体,成为学生想象再造的载体、知识-活动-能力再现的集合体。

艺术美:艺术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指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体育美:整体美是体育美的一个特定形态,它表现在集体项目的群体组合和活动中。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等都是群体组合,通过体育技术组成、运行、提高以致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美。队员们之间配合默契、娴熟的传接球、准确的投篮、扣球、射门都表现了群体的意识美、智慧美和技术美。

总之,各学科的美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美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学科教学过程和生活中,为学生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

下载生物教学中的美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教学中的美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语文......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照天性来说,人都是爱美的,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们生活中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美育走进新课堂,可以收到事半......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太白中学刘玉平 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任务。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堂应......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就是用美的事物和形象去对人们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教育。目的是陶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以及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凸显出来,成为语文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这里,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美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司荣秋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美育,就是按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通过美育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从而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

    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体会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二中 杨国旗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大多采用集中办学,导致班级数目众多,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将班级氛围几个层次,但这种分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