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创想

时间:2019-05-12 06: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创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创想》。

第一篇: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创想

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创想

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使原来的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和管理内容已经明显地不能适应教学的新环境、新形式和新发展。近几年,我们在探索创新的基础上,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逐步提出了一套注重实用、注重教师个性发展的常规管理要求,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备课

1、“个案”与“通案”结合:“个案”是指个人撰写而成的个性教案,“通案”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通用教案。数学备课所撰写的教案应该把“个案”与“通案”结合起来,首先由每位教同年级数学科的老师自己学习钻研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对某一单元或课时的教学内容有一种主观上的认识,然后在教研组长的主导下,所有教同年级数学科的老师共同参与形成一个“通案”,“通案”不但是大家的共识,也是每位教师形成“个案”的阵地。最后,每位老师在“通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个案”。集体备课每周可一至两次。

2、“精案”与“简案”结合:“精案”是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撰写的详细教案,“简案”是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教案上,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添加、修改的简单教案。备课时把“精案”与“简案”结合起来,每周可写一至两个“精案”,其他都写成“简案”的形式,这样既减轻了老师们的教学负担,又加强了老师对课堂教学精

心设计,不至于象从前那样老师整天忙于应付常规检查。当然,“精案”的要求标准一定要高,不仅各教学环节具全,还要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不仅能体现较高的教学造诣、教学艺术,还要体现本人所具有的教学特色。

考虑到数学符号的特殊性,用电脑备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除“通案”,其他形式的备课一般要求书面完成。

二、上课

1、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学背景材料,从巧妙的实践活动和实例出发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问题,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和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理解掌握知识的应用。

2、创设一种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上积极向上、敢于冒险、解决问题时能享受到乐趣和成功的氛围。在这种开放的课堂上,每个人都参与学习、发表见解、独立或协同工作,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收获与发展。

3、知道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知道怎样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巩固新学知识。及时调整课堂节奏,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有意识地利用竞争性的丰富的数学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紧扣学生思维。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4、善于表扬、激励学生,发展自信,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使每一个学生都时常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赏,鼓励学生猜测、实验、分析、假设、推理,构建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模式。

5、根据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外延,灵活调整教材结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难点。选择合适教法,制定切实的目标,运用恰当的评价,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组织形式,使课堂活跃、有序、实用。并结合相关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6、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数学术语准确;板书设计合理,字体规范。

7、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

三、听课与评课

1、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向领导和同事真实地展示教学能力,把讲好公开课当成促进自己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2、主动听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自觉向优秀教师和同行学习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3、认真参与评课活动,虚心发表、听取、采纳各种意见和有益建议,积极探讨课堂教学问题,在相互切磋中力求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四、作业与辅导

1、作业的确定:作业是备课的一部分,作业的题目应该是在“通案”中集体研究确定的。确定作业的题目时要注意三点:既重点、疑

点、易错点,不要不顾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复布置一些方法相同的题目,作业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通过一次作业,能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作业的批改: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当天的作业要求学生要当天完成,老师要在下一节课前完成批阅,并掌握本次作业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哪些学生的作业较好,哪些学生的作业较差,在下一节课上要给出积极适当的评价;对于面上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集体讲解,对于个别现象要个别辅导。如果批改时间较紧,可以让优秀生参与批改,切不可拖延反馈的时间。

3、作业尽可能有选择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去钻研、深入,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做作业得到自我检测和巩固,让少数基础略差学生尝试着不断上进。

五、单元检测

1、单元过关卷的选择:我市有名师参与撰写的单元题,可供单元检测使用,如果不够也可适当补充。青年教师要有意识通过单元命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促进学科知识把握。

2、单元过关卷的使用:根据教材章节和教学进度,及时安排单元检测,认真评阅学生作答情况,准确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为有利教学,一般同科流水阅卷,成绩对比分析。

六、业务学习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和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和知识形成过程,能灵活运用多种

多样的数学解题技能与技巧方法。

2、掌握的数学知识远远超过授课所需,明白数学的中心概念和原理(代数、函数、几何、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离教数学和微积分等),知道数学思维的基本步骤——审题、假设、建模、推理、结论、解释、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数学知识。并积极了解数学方面的新进展。

3、掌握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能灵活的把实际问题抽象建模,能帮助学生发现题目中隐含的概念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重要关系,并把各种观念和方法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4、了解丰富的数学史知识,利用对数学的感情,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满好奇和热情,并从中得到乐趣,巩固学习的信心。

5、善于自我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总结,不断丰富和升华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

第二篇:阜新市初中新课程教学常规

阜新市初中新课程教学常规

(试

行)

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方面,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途径。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进一步规范我市初中新课程的教学,特制定本教学常规。此常规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规范,也是学校管理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常规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要求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提出的规范化要求。它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教学反思、课外辅导、复习、评价和校本教研九个方面。

一、制定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学年)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要制定出教学计划,交教导处审定存档备案。

(二)教学计划的内容

1、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要求做出统筹安排。

2、安排整个学期、单元(或章)、课时(或节)的教学进度。

3、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验的补充、删减、调整或其它方面的改进做出安排。(删减要报县区教育局批准,市教育局备案)。

4、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安排重大校本教研活动内容(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业务学习内容,研讨课,观摩课,评优课,集体备课,外校学习交流等),并提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复案上课。

(一)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单元(或章)、课时(或节)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

(二)在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整体结构,明确单元(或章)、课时(或节)在教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要分析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要素,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并设计教育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处理教材,提出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

(三)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学生的智能结构和能力倾向,确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基本技能形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探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科学定位教学起点,增强教学实效性,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策略。

(四)要了解学生在学习单元(或章)、课时(或节)过程中易出现的倾向性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规律,排除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障碍,设计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五)科学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建立学业补救机制。掌握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章)、本课(节)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漏洞、技能缺失、方法不当、情感淡漠等问题。调整教学方案,实施补救措施。建立学生成长的电子记录档案。

(六)形成单元(或章)教学的总体构想,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单元重点、单元教学程序、单元测试,单元矫正深化的措施等。

(七)在单元(或章)教学总体构想的基础上,形成课时(或节)教学方案,把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包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与旧课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起点的准确定位,重点、难点的处理,课堂程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其意图,训练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及其意图,各类学生积极性调动办法的设想,板书、教具、语言、作业的设计,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安排、课后作业及预习内容等。

(八)要备教具、备实验、备术科动作。

三、上课

上课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教学目标清楚,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二)教学内容准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要及时解决学生的疑点。控制好教学难度、密度和进度。

(三)教学程序合理,一般应当先进行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尽快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组织要严密,各个环节所用时间要适当,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要多样、有效。教法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废止灌输式的教法。要保证学生“学会”,培养学生“会学”,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交流表达的能力上下功夫。

(五)教学气氛要活而不乱,要调动各类学生特别是中、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

(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并注重实效。

(七)板书应简要、工整、形象、清楚,字体要规范,严禁草体书写,不准写错白字;教学语言要清晰、简练、生动准确易懂,要讲普通话;教态要亲切、自然、认真、从容,衣着打扮要整洁大方,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

(八)必须准时上、下课,不拖堂;教学过程规范,要注意教学卫生。

(九)要以各种方式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和调控,保证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四、布置和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并形成技能、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手段,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矫正、改进教学的必要措施。

(一)布置作业要求

1、作业必须围绕本节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

2、作业份量要适当,力争当堂消化并完成作业。如安排课外作业,每科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初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据此,学校要提出各科作业量安排)

3、作业以教材规定的为主,如留课外题,一定要精选,注意难度适当,题目要典型,题型要灵活,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二)批改作业要求

1、按时收缴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返回。

2、作业批改的数量,以各科教学基本要求为准。

3、作业批改的方法,除教师按一定数量进行详批、详改外,可鼓励学生自行订正错误,还可以采取面批、互批、略批等方法。对差生的作业要全批,有时可进行面批。

4、必须保证批改质量,评语既要指出问题,又要提出解决办法。

5、作业批改后要及时进行讲评。对普遍性问题要进行补救教学;对个别性问题要进行单独辅导,并进行检查。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可以是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

(二)反思内容上主要反思教得如何,学得如何。(例如,教学设计是否得当,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活动是否充分等)

(三)认真总结成功与不足,并能科学地提出改进措施。

六、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条主要途径。

(一)要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对各类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对中下等学生辅导应包括:端正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立互帮小组。提倡个别辅导。

(二)要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时间。自习时间,教师要深入班级进行个别辅导,决不可变相上新课。注意加强对学差生的辅导。

七、复习

复习是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强化。

(一)按照学期初编制的计划进行复习。要把知识、技能理出系统,弄清结构。要抓住重点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复习和训练。

(二)要把训练作为复习的主要方法,训练设计要注意类型化,避免“题海”战术。

(三)要将课堂小结、单元(或章)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或升学复习形成系统,着重抓好单元复习。

(四)单元(或章)复习要保留一定时间,但不另行安排集中时间,期末复习安排一周左右,毕业和升学复习安排一个月左右。不要提前结束课程进行复习。

(五)复习时,缺漏知识必须补上,疑点必须解答。

(六)要写好复习课教案。

八、评价与反馈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体现激励、诊断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可分为质性评价和学业考查两个方面。评价是教学结果的信息反馈,通过及时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质性评价

质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而不只是考试分数的情况,它突出了学生平日参与学习活动的真实情况和总体情况,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方法通常采用记录、描述方法反映学生的各种行为再现,(可由师生共同完成)如评语、学习日记、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

1、要把质性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方法,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存档。

2、质性评价方法要做到多样化,防止单一化。

3、质性评价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确定。

4、及时交流每个学生的历次质性评价的内容,注重学生个体提高进步幅度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学业考查

学业考查是对学生学科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掌握情况的考查,及时了解教学问题,并改进教学。

1、要对每节课做好教学效果的检查。可通过提问、抽测、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并加以矫正深化。每节课小测验不得超过10分钟。

2、要将单元形成性评价作为检测的主要方式,把单元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到单元过关。单元测验时间不得超过一节课。

3、要以期末考试形式总结整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学期终结性评价,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加以解决,达到学期过关。

4、期末考试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命题双向表,确定试卷结构覆盖面适当,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易中难程度控制在7:2:1,即低档题7成,中档题2成,高档题1成。不出偏题、怪题。

5、考查题型要多样化,主、客观题比例因考查类型不同而调整。

6、考查方式可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抽签口试、实际操作等相结合。

7、加强平时考察,对课堂检查和单元(或章)测验的达成度要做好记载。

8、期末考试后,要认真做出质量分析,填好质量分析档案,并采取积极地补救措施,同时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三)学生成长信息反馈

准确而迅捷的信息反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班主任教师、科任教师、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增强信息反馈意识,提高信息反馈速度,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信息反馈策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避免教学盲区的存在。

2、学科教师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直接与学生沟通对其进行帮助,定期与班主任联系对学生进行会诊式评价。班主任定期汇总学生的成长记录并报教导处,同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信息沟通。

3、建立以质性评价和学业考查为基本内容的周反馈、月反馈、学期反馈机制,实行多向反馈,综合改进,整体优化的学生发展策略。

九、校本教研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教学研究内容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及实施办法。

2、学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和表现方式。

3、学科的知能体系及训练方式。

4、教材的处理及实施办法。

5、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6、作业中的倾向性问题及矫正办法。

7、针对各类学生的因材施教办法。

8、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9、复习考试的内容、安排及方法。

10、学科教改的课题、途径及方法。

11、组织学科教师进行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

12、交流课程资源开发的体会及网上搜集素材的经验。

(二)教学研究要求

1、要组织教育理论学习,并结合教学实际展开研究。

2、要组织研究课、观摩课,课后切磋讨论。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次研究课。

3、要组织专题研讨,探讨教学规律。

4、教研活动要实行“三定”:定期,即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时间不少于二课时;定题,即每次一个专题;定人,即每次由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参加讨论。

5、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要做好听课笔记和教学分析;每学期应向学校提出教学研究的总结或专题总结。

6、每位教师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业务进修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数学作为初中的必学科目,必然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老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让自己的教学方式真正地适合学生。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毕竟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小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学得非常轻松,也非常快乐。但到了初中就不同了,或许在刚开学的时候,学生很难适应初中生活,毕竟初中和小学相比压力太大,而且学生将面临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大型考试:中考。因此老师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适应初中生活。数学作为学生从一年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学习的一门科目,学生对它并不陌生,但是初中数学的难度或许会让学生讨厌数学,所以老师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要因材施教,让自己班级的尖子生表现出来,让差等生的成绩提上来。这种教学方式的对象是所有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必行性与可行性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从古至今就流传的教学方式,但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老师却少之又少,分层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和因材施教是一样的,都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所有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尖子生和差等生的区别,这样会导致尖子生的优势得不到发展,差等生的成绩无法提高。再加上每个班的人数都很多,老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中照顾到所有学生,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渐渐地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后,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尤其是对数学这门课来说,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的,如果老师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那他就会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会清楚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试想一下,如果老师讲的数学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无法理解的,那学生是否会认真听讲,肯定是不会的,相反,如果老师讲的基本都是学生可以理解的,那学生肯定会认真听讲。所以数学老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

分层教学的重点在于分层两字,分层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好坏,也决定着学生成绩的好坏。因此老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程度,避免因自己不了解学生而造成重大失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来源于现在非常流行的素质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应试教育一直被老师重视,很多学生被应试教育所摧残,新课程改革后应试教育被摒除,素质教育广为流传,分层教学也因此诞生。同时老师也要给差等生解释好这个问题,不要让他们觉得老师是要放弃他们了,否则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因为自己错误的认知而放弃自己的学业。分层教学的原则是让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也要以学生为主,要尊重学生。老师可以在自己进行分层教学之前让学生轮流到办公室说一下自己的情况,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行列,同时也说一下自己对学生的认识,让他们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队伍。当然,老师也要在最后得到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做一下调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然而,老师在分层次的时候也要注意水平相近的原则,尽可能的多分一些层次,如果说一个班级只分两个层次,好学生一层、差学生一层,这样的结果和不分是没什么区别的。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水平进行分层,让能力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这样也方便老师的教学。其次,老师要控制好班级,毕竟每个层次要求学习的知识不同,如果老师不加以控制的话,很难治理好班级。因此老师在课堂是要以引导为主,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同时要尽量控制好每个层次所教授的时间,做到公平对待。

三、组建与实行

虽说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提高,但是这对老师来说是有很大挑战性的,尤其是在实行之前,它要求老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行备课;同时老师还要避免学生的叛逆心理,毕竟初中是学生叛逆心理的高发时期,如果学生觉得老师做的不合理,就很容易造成师生矛盾。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要将教学目标分为多个层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要把课后作业自己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层次,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课后题,也有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但是,毕竟一节课只有几十分钟,初中数学知识又很多,老师不可能在这几十分钟内把所有?W生的问题都解决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找优等生帮忙,让他们帮助自己教一下差等生,当然这些都是在优等生学会自己该学的数学知识的前提下。

为此,老师可以在给学生安排位置的时候,让优等生一排,差等生在优等生的后面,不过老师要让差等生知道这样安排位置的目的,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对他们是有好处的,同时老师也要和优等生打好招呼,让他们理解一下自己。当然这个位置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要定期给学生换位置,不能让他们感到厌烦,不过这个原则是不能改变的。初中考试虽然不像高中那样频繁,但也会时不时地进行考试,老师要在每次考试后分析每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及时的给他们变换层次,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在某种程度上变换学生的学习层次会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从优等生行列进入中等生的行列,学生的自尊心会激励学生不断的学习,从而让他重新进入以前的行列;而如果学生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学生也会因为想让自己一直留在该层次而不断地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提上来了,毕竟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如果学生对初中数学不感兴趣,那老师做再多的努力都是不够的。

四、结语

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和老师的挑战性都是很大的,不过既然这种教学方式被提倡,那它就有它的好处。虽说初中数学实施这种教学方式会很难,但是只要老师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就一定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让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福建省晋江市南湾中学 林文权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几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 键 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分层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一级达标高中)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

①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②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③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

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④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

⑤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

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⑥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

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C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如在“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上的高。,求△AOB斜边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A层次:;

B层次:;

C层次:。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孔庆邮 《数学分层教学及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学 2002年第1期;

3.冯跃峰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中学数学 1997年第2期;

4.付海峰 《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7年第10期;

5.马忠林 魏超群 《数学教育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6.曹才翰 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平磊

1、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2、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3、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如在“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求△AOB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4、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A层次: B层次: C层次:

5、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 ;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下载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创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常规管理创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五篇材料)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李 金 (会宁县翟所中学 甘肃·会宁730715) 摘要: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写写帮整理)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 文昌市罗峰中学邢福标 这次有幸参加了文昌市中小学教导主任业务培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听取了专家的精彩报告和兄弟学校的经验介绍,而且参加......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吴长宪 毕节市长春中心校 摘要:新深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落实教学常规(大全5篇)

    抓好“三不”突出“三实”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落实教学常规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向常态教学过渡。针对如何落实教学管理制度这一......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模式浅谈[本站推荐]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模式浅谈 syzxmj 发表于 2010-12-28 14:14:00 0 推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