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纲要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之际,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颁布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握七条原则:一是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有力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努力把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整体考虑、超前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规划纲要的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雪中送炭。五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全面需要,充分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改革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支持和鼓励各地各校进行探索和试验,努力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七是坚持依法治教,体现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注意与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
5.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是什么?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6.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五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7.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重大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6项改革任务。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强调更新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哪些政策措施来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六是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9.教育规划纲要设计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有哪些?
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设计了要在近期启动实施的10个重大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10个重大项目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民族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10个改革试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我们希望通过重大项目的实施,在解决“能上学、上好学”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希望通过开展重大改革试点,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第二篇:全面质量管理纲要范本
全面质量管理纲要范本
一.总则
1.为贯彻国家质量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全面实现质量战略,特制定本纲要。2.本纲要作为公司质量管理总指南。二.定义和术语
1.质量。产品过程或服务所具备的满足明示或隐含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质量保证。为使人们确信某产品或服务能满足特定质量要求所必需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4.质量方针。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存布的总质量宗旨和目标。
5.质量管理。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管理职能,是公司全面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6.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责任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三.质量方针与目标
1).公司的质量方针为。(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等。)
2).公司的质量总目标。(包括形成和保持公司的市场质量信誉,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供专门设计、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产品,且服务周到。3).公司的定量质量目标,如: 1.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2.提高质量对公司增长贡献率为 %;
3.产品、服务质量优良率 %,合格率 %以上; 4.产品退货率 %,投诉率 %以下;] 5.质监和社会对公司产品、服务质量抽检合格率 %以上; 6.消费者、用户满意度 %以上。
10.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措施。(包括措施项目、实施方法、落实单位、完成时间。)11.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应聚集公司同工共同质量意志,员工参与、自下而上地讨论制定,由公司最高管理者签署发布,使员工人人皆知。
12.确定后的质量方针目标,逐次展开,自上而下地形成各部门、分厂、车间、工段、班组直至个人的质量目标、方针和措施。四.组织体系与责任制
1.总经理为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总负责人。
2.公司可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亲任主任(主席),作为企业质量决策的参议或协调、监控机构。
3.公司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或处、部),负责全企业质量职能工作的具体组织、计划、检查、监督、评价。该部门一般置于总经理直接领导下。
4.公司可在制造部、技术部内专设质管科,在各职能处、部、室、分厂、车间、工段、班组设立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兼职)质管员,以及质量控制点。
5.公司设专门的质管稽核、质管工程、质管统计、进料检验、制程检验、线上检验、出货检验等职位。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
6.公司的质量职能落实到各有关部门,成为该部门的质量责任。各部门的质量责任进上步展开成若干项具体的工作和要求,再落实到各工作岗位或人咒,成为个人或岗位的质量责任。
7.将所有质量责任写成书面文件,加上管理内容,形成质量责任制。在部门和岗位责任体系中,一般明列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条文。
8.将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制和管理标准,纳入《质量手册》,并作为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9.公司质量管理的边界不单局限在本公司的内部,应与本公司相关联的控股、参股子公司和供应商、经销商等协作企业,共同形成一个集团式的质量管理体系。五.公司在产品形成全过程中的质量职能有11项: 1.销售情况和市场调研;
2、设计、规范地编制和产品开发;
3、采购;
4、工艺准备;
5、生产、制造;
6、检验、试验和测试;
7、包装和贮存;
8、销售和配送;
9、安装和运行;
10、技术服务和维修;
11、用后处置。
六.公司对以上质量职能进行细分,展开时应广泛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力争不漏项。
七.质管部门在质量职能展开基础上,提出质量职能分配方案,规定哪些职能应由哪个部门承担,并组织有关部门领导讨论方案。
八.企业领导亲自主持会议,协调并最终敲定质量职能分配方案。
九.根据分配的质量职能,修订或制定该质量职能的管理标准,也列入《质量手册》。十.各部门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部门
1.主要工作内容为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后检验把关。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2.制定各类质量标准,检查执行情况。
3.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并监促该计划的完成。4.清查索赔事件的质量原因,检查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
5.参与设计方案审查、工艺审查及试制鉴定工作,进行可靠性管理。
6.评价产品质量,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收集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根据质量情报,对产品质量作出评价。
7.做好质量管理中的各项记录工作,规定其保管方法和年限,指定专人妥善保管。(二).产品开发部门
1.收集和分析技术情报和质量信息。
2.对市场现有产品、消费偏好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公司产品之不足之处。
1.在设计中采用标准原材料、零部件,确定设计、制图、工艺标准公差和视觉检查标准。2.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安全性、可靠性、价值工程分析。
3.对新技术、新材料先行试验,对样机、样品进行实验一室和现场试验使用。4.形成设计、评审、更改设计和程序和规范。(三).技术工艺部门
1.设计审查与工艺验证,对样机进行鉴定。2.进行工序能力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3.编制可行的原材料、零部件及装配工序计划,向操作工人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书。4.设计、制造或购买特殊生产及极验、测理设备。
5.新产品、老产品改进首轮试生产,调整工序计划,之后才能正式投入生产。
6.保管技术文件。对产品图纸、工艺规程妥善保管。发放、回收、修改、销毁技术文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四).采购部门
1.选择最佳供应商与外协单位,确保供应质量、数量和服务,价格较低。2.在供货合同中列明所有质量要求。
3.考查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状况,可驻厂进行质量监督或抽查。
4.催促履约,对进货进行要验检测,上报不合格品情况,与供商品交涉退货、索赔。(五).制造部门
1.生产监督和检验,在各关键阶段对产品进行测试。
2.实施工序控制。通过各种方法,判断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数据的波动是否合理,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等。出现偏离标准或异常状况时,应查打原因,采取措施。3.维护和校准生产和试验设备,检查各种仪器。4.标注原材料和产品,使之可追溯。
5.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查明出现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研究。6.管好在制品,督促作业者对加工件实行自检。落实“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的规则。7.制定原材料加工、存贮和包装的标准及业务指导,待运产品的最终试验和质量记录的保存。(六).检验部门
1.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减少因人而异而出现的检验失误。
2.为提高检验效率并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开发新的检验工具,或采用先进设备进行极验。妥善保管极验工具,测量仪器。
3.进行工序检验。包括首件、巡回和极验站极验,随进统计不合格数,及进查明原因,迅速反馈给各有关部门。
4.对原材料、外购件进行接收检验,查验各类合格证明和极验凭证。5.出厂检验。主要是性能、安全性和外观性检验。(七).营销部门
记录顾客订货合同或购买中的所有要求,尽量满足之。
1.负责从发运、收货、存贮、拆包、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一系列工作,保证各环节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必要时对产品功能进行试验。
2.考虑运输方式和周期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注意产品证书随同货物发出,有关用户服务卡回收立档。4.对顾客提供技术服务和纠正使用缺陷。5.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受理用户投诉。(八).搬运部门
1.制定搬运详细规程,保证零部件、成品在搬运途中不受损坏或质量降低。2确保不同质产品不混淆,标记醒目、易辨认、为灭失。
3.保宇航局精密仪器产品敏感性,防止有寄存器物料的损伤。4.搬运设备的日常保养。
(九).仓储部门
1.各类物料按储存备件,分区隔离存放。仓储要求和警示张贴于库区和物料上。2.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仓储区。
3.采取适当措施,调节通风、采光、温度、湿度等保存物料,定期极查盘点,及进发现受损品并上报处理。
4.建立严密的收、发货程序,按先进先出发货。(十).包装部门
1.根据产品特性、运输、仓储条件决定包装方式和材料。2.在包装物上注明指导装卸、贮存作业特殊标志及失效期等。(十一).动力部门
1.负责制定设备动计划,制定设备更新计划,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设备。2.保证设备运转处于良好状态。
(十二).其他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和任务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制定。十一.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是实现质量目标的成本。其构成为; 1.预防成本。为了预防故障而支付的费用。
2.鉴定成本。为评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水平而试验、检验的费用。
3.内部故障成本。交货关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质量要求造成的损失(如返工、复修、重新服务、报废等。)4.外部故障成本。交货后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质量要求造成的损失(如保修、保换、保退、直接成本、折扣和赔偿等)。
5.外部质量保障成本。应顾客要求,向其提供客观证据支付的费用(如特定或附加的质保措施、程序、数据、试验、认定费用。)十二.质量管理效益评价
1).评价质量管理活动投入、产出、效益的因素有: 1.质量成本大小;
2.公司质量在同业中所占的位置; 3.产品、服务满足顾客的适用程度; 4.退货、投诉比例下降幅度;
2).对公司质量管理活动,应进行总体和阶段性的有效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调整质量管理活动的策略。3).公司积极向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或协会,申报企业质量管理活动成果评选和奖励。十三.附则
1.根据本纲要,具体建立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完整体系。2.本纲要在经公司董事会审核批准后,由总经理负责实施。
第三篇:会议纲要
导语: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需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旅游是一种观念、一种文化、一种品牌、一项产业。将旅游建设成内蒙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不能够仅仅陶醉于优美的草原风情挖掘,只有挖掘出草原旅游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同时,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强力推进能源、交通、水利、城市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
旅游文化具有多样性,它表现在丰富的民俗文化、自然生态、宗教、建筑以及其他方面。旅游融入文化内涵,可以提高旅游的知名度,提升品位,所有成功的旅游开发案例无一不是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来实现的,比如云南迪庆打造的香格里拉品牌,九寨沟的羌族文化。对于旅游业发展来说,一种旅游文化要有价值,就说明这种文化对旅游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旅游资源是旅游文化的载体,旅游活动是旅游文化传播方式,旅游文化要发生作用就要对载体进行开发,使其价值得到展现,同时旅游主体的活动在产生旅游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旅游文化的传播,使它的价值扩大,使旅游文化价值由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最终体现在旅游收益上。
具体如下:
一、纲要:
“阐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明确文化与旅游的衔接”
二、主线:
“打造草原文化带动旅游战略”。
三、主题:
“草原文化与草原旅游现状”。
四、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基本原则。
(1)、可持续旅游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从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营销促销、形象建设、品牌树立、服务理念、政策支持保障等一系列方面,都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旅游者为中心,争取最大化的尊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草原旅游资源,地理环境开发基础,制定开发方案。
(4)、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协调原则。
(5)、环境美化原则。立足于追求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创造独特的旅游风格,塑造一个标志性的旅游区必须综合本地深厚的文化,创造与现代生活文化有区别的生活空间。
(6)、地方特色和差异是构成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根本要素。在继承原有的基础和特色的同时,结合周边竞争与合作关系,努力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创新绿色旅游资源。
(7)、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8)、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
(9)、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三)、发展目标。
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次数提高,旅游消费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上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相应提高,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每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增加。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四)、主要任务。
(1)、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2)、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3)、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4)、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5)、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6)、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7)、提高旅游服务水平。(8)、丰富旅游文化内涵。(9)、推进节能环保。
(10)、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
(2)、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3)、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4)、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5)、加大政府投入。(6)、加大金融支持。
(7)、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五、会议时间: XX 年 XX 月 XXX 日
上午 或 下午
六、会议地点: 呼和浩特市------某XXX 四星级宾馆。
七、参加人员: 各地级市旅游局,县级市旅游局,风景旅游局,宣传负责人员。
八、会议主题: “ 草原文化急草原旅游现状”。
九、会议内容:
(1)、文化与旅游关系。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于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文化对于其它产业具有基础性,文化更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即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对旅游的消费就是对文化附加值的体现,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就吸引不来或不能持续地吸引旅客,那么其附加值就实现不了。与此同时,文化还主导旅游形象的定位和开发。
旅游文化产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分类有:一是有特定文化内涵和主题的旅游线路,其中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二是各种综合或专题型旅游节庆活动。三是以人工景观和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点景区。四是以宣传和描写旅游地人文和自然景观为目的的各种文艺表现形式,如影视剧、原景实地演出、图书及光盘等。五是以各种传统或现代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2)、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根据内蒙古草原文化过去与现在对比,总体对比,结合草原文化原有的姿态进行探讨。2)、存在问题:
A、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但是,从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赋存状况存在着错位现象。自然开发居多,文化偏少。
B、其次是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C、草原文化内涵创新较少,几乎没有什么新颖的地方。
(3)、对草原文化旅游业的下一步思路以及措施。
1)、深入挖掘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为旅游的深度发展和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针对不同的旅游景区点,融入不同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质量。
3)、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4)、借文化制度改革的契机,促进地区文化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内涵支撑。
九、代表发言:
(1)、谈论国外旅游业发展状况,结合国内旅游发展前景。(沈老)
(2)、具体谈谈北京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北京作为窗口展示各地方资源。(赵主任)
十、主办方: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
协办方:北京墨迪企业策划工作室。
十一、会议的举行方式,配套活动以及辅助活动的日程安排,如:参观,游览,娱乐,聚餐,交流等。
十二、会议接待,后勤保障措施和技术手段。
十三、会议的宣传方式,如:召开新闻发布会,编写会议简报,邀请记者采访,发送新闻稿件等。
十四、会议经费的预算以及筹集经费的渠道和方式。
十五、其他说明的事项。
第四篇:政策学纲要
政策学纲要
一、名词解释
1.政策目标:指政策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2.政策准则: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设定的规范性的行动准则,它是对政策目标所指向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现象处理的准绳。
3.超负荷压力:是指某些个人或群体采取激烈的方式,向政策决策系统表达他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提出他们的政策问题。
4.非正式关系:是指未经正式规划、超越于法定组织制定和工作程序以外的某种关系。5.政策决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策决策包括政策制定的一系列环节,它包括从政策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的规划,政策方案的选优、试验和政策的颁布,以及与政策制定过程相适应的一系列政策研究活动。狭义的政策决策是指政策方案的抉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拍板”,他是从政策规划阶段设计的若干政策方案中选择其一。
6.政策界限:就是不同政策之间的分界或区别点。7.政策评估:就是对政策执行结果的评估。
8.政策终止:指的是在政策领域里发生的终止现象。
9.政策反馈:是指决策指挥机关制定政策,执行机构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后来政策的在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10.政策研究:就是为制定或者修定、补充、完善政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或部门的某些政策所进行的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案的工作。
11.预测研究:是指人们通过思考、设想、和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状况、发展结果,获得未来的信息,以便提出针对性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即是说,预测研究以事物的未来为研究对象。
二、简答题
1.政策的三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政策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政策主体、政策内容和政策载体。政策主体是指受政策所调整的各种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者;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准则和政策措施三项;政策载体即政策的外部形式,是指把政策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文体和文本。
2.理性优化模式的内容、优点和局限性?内容:第一是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1)确定政策目标。(2)拟定政策方案。(3)政策方案评估与选优。(4)政策实施。第二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调查研究技术、预测技术、智囊技术、决策技术、环境分析、可行性分析、可靠性分析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依靠各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完善的信息系统等决策支持系统。条件:(1)得到所需要的全部详细的政策信息;(2)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比重;(3)寻找到所有的政策方案:(4)能够正确估计每一政策所产生的全部后果;(5)选择出最经济有效地政策方案。局限性:(1)在一个复杂政策问题面前,由于各种原因决策者很难获得足够的信息;(2)不存在共同的价值准则;(3)数不清的困难阻碍政策备选方案资料及社会后果影响的收集,从而致使分析难以进行;(4)社会后果的预测常因资料、经费、时间的不足以及预测水平的限制,特别是涉及政治、文化、社会心理时,难以作出有说服力的论证;(5)决策者心理动力和权力体系中的不可知因素,限制了理性优化的客观标准。(6)理性优化模式不能解决应急决策。
3.渐进决策模式的内容、优点和局限性?内容:直接针对理性优化模式的缺陷,根据实际政策制定的特点,特别是美国政策的制定的具体过程,从政策“实际上如何做”的角度出发建立的一套政策制定模式。优点:(1)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2)考虑到人们分析能力的局限性,只要求在对既有政策进行分析基础上,着意于既有政策的修改和补充。(3)不注重对目标的重新改进,也不注重后果手段和方案的重新选择,只着重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的相互调试,使问题较容易处理。(4)新旧政策及其他方面的利益代表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互相协调,最后达到一个能为大多数人所共同接受的平衡点。局限性:这种模式只适用于高度稳定、平衡发展的社会,只是用于本质上巨头高度持续性的问题和具有高度持续性的方法。
4.建立政策体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科学的政策体系有利于解决政出多门、政策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有利于消除政策脱离实际、超前和滞后的现象。
5.政策界限的双重规定及其把握?双重规定:一方面它受客观事物的规定,另一方面它还有自身的规定。把握:一方面要考察客观事物是否属于某项政策适用的范围;另一方面在运用政策过程中,把握住决定政策本身质量的数量界限。
6.政策执行的主要过程?包括:调查研究、编制执行计划、典型试验、政策宣传、全面实施政策五方面。
7.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型?按照政策影响角度,分为效果评估、效益评估和效应评估;按照政策执行过程,分为预评估、执行评估和后评估;从评估的规范程度角度,分为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从评估者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角度,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8.我国政策监督系统?主要包括执政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论述题
分析现实生活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原因分析:(1)利益最大化追求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根本因素。(2)权力寻租是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关键原因。(3)政策本身的缺陷是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制度原因。(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管理体制原因。防范措施:1.严格把握政策界限
2.严格实施政策执行过程
第五篇: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当前及以后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含的内容深刻而广泛。通过研读《纲要》,我觉得有三大的亮点。
一、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中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最大亮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方面组成,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加强,会影响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世界上无论是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巴西、印度等人口大国,都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积极实施具有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国家行动。
反观国内,近年来,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而导致“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导致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其结果,一方面,导致公办幼儿园过少,无力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另一方面,导致政府对幼儿教育的主导力度降低,带来幼儿入园收费过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强化了学前教育的内容,既是一大亮点,也是未来10年国家教育的一大重点。“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对此,纲要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根据纲要,我国将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二、强化考查实践能力是另一大特色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的统计数据,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状元军团覆没的事实,正是说明了应试教育的考分制谋求选拔最优人才的教育理念,并不适应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并不符合社会资源随之整合的最大期待,并不体现百年树人的最终目的。
本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但是,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三、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三大亮点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都与政府、学校、社会、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责界定不清晰有关。学校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没有个性与特色,与政府部门越权办学有关;教育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学校领导首先是官员而不是教育家,这与政府部门把学校的财权、人事权、办学评价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有关;教师的非教学压力沉重,师生矛盾、家校冲突加剧,这与学校内没有维护教育者、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机制有关。我从事学校行政工作多年,我深深地感到现在学校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教育主管部门,非教育主管部门都要到学校开展活动,平心而论,近年来,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加关注了学校教育,送温暖的多了,开展活动的多了,但是很多都是走走过场,一场法制讲座就十几分钟,照两张照片就走人,很难说,学生能有什么收获。毫不夸张地讲,现在学校行政人员有百分之六十的精力用于应付各种检查、活动,这样的检查和活动已经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应付检查和活动上花了太多的精力,花在教学上的精力必然减少,那还何谈工作创新。
为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政府各部门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 3 管理制度,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
芜湖市第四十中学 高昌景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