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社团活动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开展社团活动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1、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大家一定都知道胡锦涛同志、江泽民同志都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创新型的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要勇于探索创新,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不会有更深的认识,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跟不上时代,不学习更无从去谈创新,只有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无论是教育教学理论还是其它学科知识,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挤时间去学习,利用一些机会去学习,把社会当作一个大课堂去学习,只有时刻有学习的愿望,并为之去努力,才会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能够做到自主学习。
另外,在基于问题的研究的大前提下,每位教师都迫切地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尽管平时的工作很繁忙,但是学习却是必须的,不学习将被淘汰,近来市、区统一对教师进行各科的基本功考试都再次向每位教师敲了一个警钟,而越来越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在威胁着我们的饭碗,同时社会各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受着大家的关注,学习,提高,丰富自己早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因而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我校早就成立了自下而上的一个民间组织:教学专业委员会,通过语文、数学,社科,艺体等各个教学专业委员会有实效性的各种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促进每位教师的成长。
2、为了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层次,迫切需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校各个教学专业委员会的每项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学校宏观调控下,更有实效性地去开展活动,以解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面对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形势,我们将面临一系列全方位的挑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能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中来。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地对教师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为满足广大教师加速提高自己的愿望,迫切需要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我们身边不少骨干教师亲自投身于教育科研的实践之中,由于尝到了科研的“甜头”,因而“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的信念影响着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特别是年青教师的身上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挖掘,因而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把教育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和理论修养,使每位教师都成为科研型的教师,为教师更好地专业化发展打好可持续的基础。
我们这个课题组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刚参加工作几年的年青教师,可以说在科研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工作的热情也很高。同时,在此课题中还有一部分人是我校的科研理事或是各个科研课题的负责人,他们本身在科研工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在这个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年青教师起到辐射的作用,这样,传帮带的结果是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因而,在省教育学会专家的指导下,我校所确立的子课题是:《开展社团活动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特别是在各个教学专业委员会所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所发展。使教师们在参加教改和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培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推动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在科研能力方面的经验。
3、探索和总结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形成文字。
4.在校本培训中看VOD中教学录像,边看课边写听课笔记,写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听课心得和学习体会。特别是对全国大赛课进行分析,整理,培养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5.在社团活动中解决教师不会看课,也就是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不会品评优质课的现状,培养教师能够看出名优教师在课堂评价,教学设计及教学机智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优势,也就是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看一节好课,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由校领导,名优教师带头,通过各个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社团活动,教会大家评课的方法,把教研与科研有机地结合,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1、开展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
采用点与面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问卷、座谈、访问和查阅资料等途径开展对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的调查活动,主要包括:(1)教师教育科研的各种能力现状与评估、形成原因分析等;(2)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成长规律及个人成功的经验;(3)教师在提高科研能力方面有何需要与建议。
2、总结科研骨干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成长的经验,并在全校推广。
3、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规律。主要采取查阅文献,总结先进经验和召开理论研讨会等方式。
4、提高科研工作能力与水平。及时传阅《动态》,并于2008年10月前出版复华校第二期《动态》,在复华《动态》中至少要有每位实验教师的一篇优秀的科成果,形式是随笔、纪实、体会、论文等;每周编印《晨风》校报等。
5、建立有效的科研培训机制和科研管理机制,引导教师不断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我校开展的的社团活动中,要不断地推出学科带头人,在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的引领下,让每位成员都有所提高。
每个人都要有计划地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科研有问必答》两本书。除此之外,要阅读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其它各学科的书籍。利用网络资源,特别是教育类网站提供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参与新浪UC网上研讨活动和远程教育等活动,不断培养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课题实施的设计
1、实施原则
(1)求实。在以教改和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重点,实心实意奔目标,实实在在抓过程,实实惠惠求效果。
(2)求真。从实际出发订计划,区分层次定目标,开展活动重实效,过程资料重积累,实事求是作总结。
(3)创新。勇于创新,积累经验,认真反思,探索规律。(4)协作。集思广益,同心协力,及时沟通信息,认真听取建议。
2、研究方法
以观察法为主,辅以行动研究法、调查问卷法、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3、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3——8月)
(1)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开题会。
(2)探讨和确定“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及培养目标系列。(3)开展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4)布置研究方案,培训实验骨干。
通过课题组长郭永军老师宣读课题实验方案,刘波老师代表课题组教师发言,从而使全体课题组教师熟悉实验方案,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制定每位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6、9——2008、8)
第二阶段是探索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实验的深化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逐步探索、实践运用教师科研能力开展创造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从实际出发,贯彻“以在社团活动中通过教改和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重点”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带着微型课题进课堂;坚持写“教育反思笔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每月至少写一个案例、随笔、反思或论文上传至bbs论坛中,主动查找科研资料丰富自己。
(2)在《晨风》校报上多提供自己的科研成果。
(3)召开经验交流会或现场研讨会,在全校总结和推广经验。
(三)总结阶段(2009、3——12)
第三阶段是总结推广阶段。这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验证假设,总结实验经验。建立起复华小学以开展社团活动来开展自主性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
努力做好结题工作,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等多种形式呈现,每位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成果在2008年出版的《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经验集》中出现。这本《科研成果集》已经在课题组组长郭永军老师的整理和编排下优质高效地出完,并在省学会召开的研讨会上分发给省内各实验单位交流,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在《科研成果集》中,有课题组教师的案例,随笔,反思,论文及教学设计等,充分体现了课题的引领作用。整个《科研成果集》图文并茂,是课题组成员智慧的结晶。
根据几来课题组的实验情况,认真撰写好《课题结题报告》等。在这三个阶段中,我们的前、中期工作主要分三部分:
1、准备工作
为了认真研究如何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领导系统,成立了实验领导组、指导组、技术组和顾问组,并请来专家给我们讲座,讲座后我们与专家一起研讨交流。经过一阶段的探索,当时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如何把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好。(2)如何把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其它课题有机地整合。(3)如何让各教学专业委员会为我所用;(4)如何利用我校的特色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在充分的研讨交流和实践中,在专家的直接引领下,我们对本课题方案和子课题名称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最终有了学校的该课题的研究方案和教师个人的研究方案。
2、探索阶段。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探索阶段,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各种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内容的整合教育、教学研究。主要包括:
(1)将各学科课程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开设多层次网络教学研究课。
(2)充分利用学校VOD点播系统,对学生进行网上德育教育和教学工作。观看网上的成语故事和优秀课例,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
(3)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大家一起研讨有关对《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的认识。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研究活动,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
(1)让教师们认识到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层次、意义和作用;
(2)培训了一批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把各科研课题组的组长都吸收到本课题组中,用传帮带的方式培养年青教师。
(3)提高了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结合校本培训和优质课等活动,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
(5)依托学校网络优势,在校论坛BBS上发有关科研的贴子,及时总结反思,撰写案例,随笔,反思,论文等。
3、推广阶段。
自2008年8月,我校课题研究进入推广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1)怎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使教师现有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2)怎样充分利用校本培训和各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以提高每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怎样结合学校的其他课题,如情趣识写课题,网络功能模块课题,创新教育课题等创造性地开展好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研究的课题活动。
(4)如何依托学校网络优势,在校内外多读书,读好书,开展好读书沙龙活动,不仅有面对面的交流,更有网络上的研讨活动。
(5)每月上传到学校科研成果,并把优秀的成果整理到校《科研成果集》中,给省内各兄弟实验学校参考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进展过程
(一)在实施中不断地修订和发展课题计划
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之初,我们健全了领导组织和队伍网络,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和总体计划,但计划毕竟是人脑以往经验的产物,而科研有往往是指向未知领域。假设毕竟是假设,措施毕竟是设想,是否有效,有待于实践来验证,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在实施之前就把计划定得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校各实验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校长亲任组长的课题组首先做到不断地听取与研究第一线实验老师的意见。对计划加以修订和补充,使计划更符合校情,更符合规律。
我们在组织老师学习课题计划时就很坦率地宣传了这个观点,指出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欢迎老师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中,我们倾听老师的意见,定时与专家、老师一起检讨计划的得失,及时地修改、调整和发展。
(二)在实施中不断地更新,在观念上不断武装实验教师
为保障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研究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利用双休日时间由领导带领实验教师去省委党校和省教育学会学习,听讲座,并请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座和研讨。
1、在实施中不断地培训、提高教师
在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的探索中,建立一支既熟悉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关键,因此,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以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
(1)引导老师端正思想
在实验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题实施的活思想。如接受实验任务之时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急躁;与世俗偏见冲突时的彷徨。还有许多消极的心理定势。因此,为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并找到科研能力培养研究与学科教学的最佳整合点,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为此,我们发现老师的思想问题时,就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校长不以先知先觉的态度出现,不急于求成,不埋怨责备,而是让教师畅所欲言,然后设身处地地对具体思想作具体分析,和老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讨论乃至保留,而对教师通过学习后思想的更新,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转变也立即予以鼓励。
科研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与教师一起学习,不断地端正教育思想,就能加速这个动态过程的进展。
(2)帮助老师掌握方法
教师端正了教育思想是使科研顺利开展的保证,但要取得预期效果,还得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中,教师的积极性越是高涨,学校越要爱护与保护他们,要珍惜他们的精力与体力,提倡巧干与乐干,要尽快让教师“入门”,少走弯路,少做无效劳动。
2、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课题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能使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纳入课题的轨道。如我校的课题最终目标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科学地把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施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因此,我们在培训教师时,就牢牢抓住这一目标,使之成为教师制订每一个教学活动时必须顾及的要素。树立强烈的课题目标意识,既保证了实验的正确方向又不束缚教师的手脚,给教师以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余地。
3、帮助教师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
坚持校本培训和每周四的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我校在抓教师培训中,着眼于时代要求,不断调整培训节奏,不断更新培训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观念上常抓常新,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在技术上不断引进新技术,使自己开发、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抓骨干带一般,形成梯队,分层次推进,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形成一支有着过更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和各教学专业委员会的活动机制,保证培训和学习的时间、内容、师资和经费,确立本校的培养目标,制定培训总体规划和学期计划。
4、帮助老师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具体问题是学习科研方法的好机会。我校课题实验的领导组、指导组经常与实验教师一起共同商量,互教互学。教师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归纳出某些规律性的方法,积极性也越来越高。、鼓励老师大胆实践
在目前的条件下,要培训、提高教师,鼓励教师去实践是最佳道路。因为实践才会遇到困难,困难才会促思索,思索才会得领悟。只有“行”才能“知”;只有“知”,才能更好的“行”,如此反复,不断提高。
对老师的主动实践,只要基本方向正确,学校应热情鼓励。在实践中发现教师有好的方法苗子,学校应及时加以扶植而使之迅速发展,这样可以让教师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欢愉。对教师在实践中的成功创新,学校更应大张旗鼓地发扬。应设法解除老师怕失败的顾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对教师创新予以充分的肯定,就能使教师的教师创造潜力得到不断地发挥。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特色
1、利用校本培训,开展备课创新。
利用校本培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传统的备课和学生预习基本上是学生和老师背靠背进行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准备讲些什么,老师更不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想学些什么。根据这种情况,学校教师尝试在校园网中建立了一个“教学准备网”,利用教学准备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把自己的见解、疑问、找到的教学资源、设计的教学片段等发布在网上,与校内外的共同分享,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可以用网络发布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提示和点播,为学生提供提前阅读、观看或学习的资料;可以向专家、教者提出求助或疑问以获得帮助。学生则可以把自己预习中的收获、问题提供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和想要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领域,帮助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适用性;家长则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见解和要求,行使教学民主权力。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教学准备网使复华教师的教学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非课改学年提前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民主。这都是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才能换来的成果。
2、立足各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每周四晚上近两个小时的专业委员会活动,大大地提高了每一位实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这里有供教师自修和共同学习的各种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料等,更有大家集思广益的交流和研讨。教师教育的开展使全体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师们能够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广开课程资源。比如说,复华学生作文网的开通,传统的作文教学讲评是学生作完作文,交给老师后就与自己的习作相互隔绝了,直到老师批改完所有的作文,才能听到来自老师一人的总结和评价,最多可以听一听一两个同学的优秀作文。现在我校四、五年级各班通过网络进行作文讲评,学生只需在作文课上把作文直接上传到班级主页,利用作文课、在学校的自由上网时间或在家中,通过网络阅读全班同学的作文,并通过网络发表评论,在老师批改作文的大约一周的时间里,同学们也经历了一个品评、借鉴、修改、完善的动态提高过程。如果说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完作文交给老师到老师批完发下来讲评之间,是两个间断的、脱离的点,那么,利用班级主页发布作文这种形式,则把写作文、评作文、修改作文变成了一条不间断地、连续的线,使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呈现出动态提高的状态。这样的变化也为实现作文课堂的民主化提供了基础。比如在作文讲评课第一个环节,过去只能是由教师总结,而现在则是由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网上作文的感受,结合这次习作的要求来总结全班同学这次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接下来的佳作欣赏环节,学生更可以依据自己的评论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作文,各抒己见,继而与全班同学形成立体交叉的评价网络。从而实现了作文课堂民主化的理想。另外,利用网络上的QQ空间,博客等也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参与热情,使不少教师主动为学生改作文,不少学生的作文在《生活报》上发表。而课题组的实验教师们把每一次的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都看作是展示的机会,大家及时把各自的观点及收获以“我有一招”“学会一招”“教你一招”等成果方式呈现给大家,从而达到资源共享。这都是在专业委员会活动中才使得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有了生命力。
3、教科研一手抓,全面实施创新评价模式。
只有把教研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让科研为教研服务,教师工作起来才更有抓手。本课题组适应时代的要求,注重与时俱进,全面实施创新主人模式。学校可以把一个学年度的课程计划公布到网上,向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人士征求意见;可以把每个教师的工作绩效输入数据库,让计算机精确地统记每个人的工作情况;给每位教师建立网上“亮点储蓄袋”,把每位教师平日的各项工作的“亮点”记录在网上,既增进了教师间相互了解,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又可以让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可以用网络进行不记名投票,举行“全民”公决;可以让老师们对学校的大事小情发表意见和见解;或者让学生评价评价学校和老师„„敞开心胸之后,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带给学校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想。正是有了这种科研的能力,才会不断地创新,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我们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心也是相通的,正是这样,才会更好地开展好工作。
七、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在三年多的实验研究工作中,我们收获不少,的确尝到了甜头,然而,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难免有所不足,纵观我校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1、应加深对“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研究”理念的理解。
我们或多或少地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特别是把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多动脑,多思考,多总结,就会不断完善。部分教师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思想理解不全面,对科研能力缺乏本质上的掌握,对教师科研能力与学科整合的层次还需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从而使教师科研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2、对出现的问题不够关注。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作为利用社团开展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个别人认为它更多的是与教学有关,与科研的关系不大。实则不然,没有科研作理论支撑,教研也是不可能有巨大进步的。而我们的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研究,它一方面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带动了教育现代化;但另一方面,在运用运用科研能力于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随之也产生一些问题。如学生本身注重知识的获得,对能力水平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交流弱化,这样可能会形成学生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诸如此类,我们现在就应该加以重视,加以研究,尽可能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所有教师对教师科研能力与学科整合的实验方向正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新的整合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研究课的教学更接近教学实际,也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各学科活动形式的精神,在今后的整合过程中,我们一要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让教学设计不断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二要继续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处理好师生、生生的互动的关系;三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实”与“活”的关系;四要在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各学科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规律过程中的模式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让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研究与教学专业委员会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成为我校教科研工作中的又一亮点。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有上级从事师训工作的领导的帮助指导。
2.有教育学会的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为课题研究把关定向及时指导,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3.本校有校长及教导主任的大力支持及具体工作指导。4.全校科研理事及各个科研课题负责人带头开展科研工作。5.学校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物质支持。6.学校提供科研课题研究的时间及场地等。
九、子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编号:XHZ115-093-33 总负责人:刘金芝 宋春生 负责人:刘敏 组长:郭永军
副组长:吕庭波 吴立霞 材料整理员:逄江蕊,范田野 记录员:张文亭 召集员:周莹莹 计时员:刘波 艺体小组长:范田野
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小组长:周佳 成员:
刘敏、郭永军、吕庭波、吴立霞、逄江蕊、范田野、张文亭、周莹莹、闫芳玲、于滢、汤晋、葛 磊、刘 波、刘 颖、林 森、王敬吉吉、吴长虹、鞠双红、于晓君、史春辉、候婉婷、杨玉胜、韩忠玲、周佳,周 丹,霍艳,张磊,梁艳昕,岳海博,孙颖(小)等30人。
总之,在进行科研课题实践的过程中大家能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验研究,努力在校本培训中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全课题组成员在总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不断地将在校本培训中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从而使课题实验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让自主学习真正影响每一位教师的一生。
第二篇:科研结题报告
一、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结题报告是一项课题研究结束,研究者客观地、概括地介绍研究过程,总结、解释研究成果,向有关部门(机构)申请结题验收的文章。它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最主要的依据,其基本结构包括:
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正文部分——
(1)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
(2)理论依据。
(3)研究目标。
(4)研究方法(采用哪些教育科研方法)。
(5)研究的主要内容。
(6)研究过程概述。
(7)研究成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结论与建议。
(8)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
结尾部分——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结题报告要注意基本格式的规范化。根据具体情况,在体例上可作适当调整,我们反对格式呆板化,但也不能违反基本格式。接下来着重谈谈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题报告题目的表述要有明确性
结题报告的题目一般格式为:《……》课题结题报告。
关键是该课题题目应具体明确,准确地概括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且有新颖性。具体要求是:①应有价值、有新意。②范围既不会过于宽泛,也不会过于狭窄。③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④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⑤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⑥题目要避免价值判断。⑦不宜用过分修饰、文学化的题目。⑧用词规范,切忌杜撰。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题目不当或该研究没有价值,就得终止研究,重新调整研究课题,并呈报立项审批单位。在结题报告中应写新的课题,并附上说明。
三、理论依据的选取、运用要准确
理论依据即本课题研究的科学依据,是选题论证的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选取理论依据要防止三种情况:①无“论”可依;②有“论”难依;③大“论”小“依”;④有论不依。所选取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理解的深刻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
教育理论都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有的还存在其局限性,运用时不能拈来便用。
四、教育科研过程要作客观、清晰的概述
对研究过程的概述必须符合研究类型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多种划分标准,因而教育科研有多种类型,诸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发展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追因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等。对于各种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应明确界定。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数是应用研究。
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过程。教育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当前我国进行的有学校整体改革实验、引进国外教育理论的验证实验、教育政策决策的实验、课程教材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
这里有必要讲讲教育行动研究,它与教育实验是有区别的。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决策者、校长、教师主动利用有关理论、知识、方法解决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合作,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在研究中也常有二者交融渗透而以一为主另一为辅的情况。不同研究类型,其研究过程是有不同的。教育实验研究与一般性教育研究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上是不同的。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教育实验研究过程的表述应体现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形成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量、下操作定义、制定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选择被试、分配实验组或对照组、选定测量方法工具、形成方案和工作计划。
②实施阶段。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观察实验对象,记录所需资料、数据并加工整理。在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过程中,有前测和后测设计(即对被试进行的测量),前测有时会给实验带来麻烦,所以并非所有实验都要前测,但后测却是不可缺少的。
③总结阶段。对资料数据的分析,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包括判断有否充分的实验控制、实验结果可否实际运用、可否与非实验班组比较、所得数据资料能否确保检验假设、能否充分反映实验效应、是否有相关变量的干扰、实验结果有否代表性、可否大范围推广)。
2、一般研究过程的概述内容应包括:
①简介研究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参与研究的人员。
②对问题、设计和行动步骤、过程措施的回顾;对观察到、感受到的有关现象的描述、整理。
③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根据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探讨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论证(只有研究过程而没有分析论证,因而得不出有价值结论的研究是无效的研究)。
概述时应强调态度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对事实的描述要明确,遣词用句以中性为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五、研究成果与结论的陈述要简洁、符合科学性
研究成果需作概括性描述,诸如解决什么问题、认识有何提高、师生得到哪些发展。
对于所撰写的一些文章(著作)的观点、要点应归纳说明,所发表的文章(论文、教学案例、资料选辑)列出图表。
主要研究成果如果是巨篇宏论,则应列出该文的纲目结构。
在成果的表述中一般有讨论与分析,即讨论该研究的局限性、尚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的价值和推广的可能性。
结论是针对课题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答案,是整个研究的结晶。其内容包括:对研究总体性的判断,对于研究假设的总结性见解;提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方法。结论的陈述应精炼、鲜明、留有余地。
课题研究水平可划分为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纵观我市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目前多数还只是达到一、二级的层次,在自我评价上必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关高庙小学
陈娇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运转离不开阅读活动,要使后代学习前人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也离不开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够进行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学生每天都要看书学习,学习知识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学会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
纵观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不想读。有的学生阅读是老师和父母要求的,纯粹是为了完成阅读作业而阅读,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是一种“要他读”的状态,这造成的后果就是“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没有兴趣。
2、不能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业负担重,大量的作业塞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阅读范围狭小,为考试而读。例如,除了教科书外,学生所接触的课外读物大多是《好词好句》、《优秀作文选》。
3、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中问,问中读”,“勤于查找资料”等等。有的学生阅读方法不正确,看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看书后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几句好句。不能深入感悟文本。学完一篇课文,读完一篇文章,了解了内容就认为是读好了,读过了,其中的感情、意义、道理以及表达方式没有深入领会,读书只是停留在表面。
4、盲目读。由于受社会和传媒的冲击,许多学生沉湎于世俗流行的卡通读物、漫画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黑色幽默等另类文学作品,这些书大多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和人性的闪光,内容不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加之缺乏及时有利的指导,学生容易走向某种极端。在读书过程中,真正读进去的学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流行看什么,自己就看什么。
5、缺少阅读氛围。父母文化素质低,不爱阅读,家长用于孩子玩具、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对阅读认识不足,家庭没有阅读氛围,孩子无法得到熏陶和指导。
鉴与此,进行“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读书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生
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即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自主阅读: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去选择阅读材料,制定读书计划并付诸实施的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拓展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自主阅读能力: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教的情况下,独立的阅读、分析、理解、品味阅读材料,处理、筛选、搜集、接受各种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已有的认知基础、阅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包含各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阅读目标,达到阅读效果。
三、研究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
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感受、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素质和修养。
2、营造利于学生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积极、主动的读书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读书学习活动质量。
3、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和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搜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4、实现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能够愉快的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真正实现创造性的阅读。
5、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更新教育观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2、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采用观察、谈话、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积累多种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与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完善。
4、经验总结法。按时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及方法
1、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研究对象,做好调查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
2、研究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
主要工作: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体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的同时,引领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广泛阅读。
3、总结阶段(2017年6月)
主要工作:分析处理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记录,总结实践,研究,探索的理论,撰写研究报告。在实践操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重视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4、家校联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培养兴趣,营造氛围
1.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宜的课外书,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阅读热情高涨。
2.真正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学生随时可以借阅图书,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登记。这样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班级里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3.在学生中大力推广“书籍互换”活动,扩大阅读范围。成立了“读书小组”,小组成员定期轮流对全班同学推荐好书,并要有推荐理由和内容介绍。
(二)重视指导,掌握方法
1.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指导读书方法,如:“精读法”重在质量,汲取起精髓,探求其义,明其习法;“浏览法” 重在广博,读得更多;“品读法”品味文中的语言,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们也已经养成阅读时勾、画、圈、点、批、记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提高了阅读效果。
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
不再局限于语文书,学完一篇课文,教师都会推荐学生去读同题材的文章,或者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立体地读”,效果颇佳。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和家长留给孩子的作业较多,导致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少,或者难以保证每天的读书任务。
2.阅读是一种需要身心高度投入的脑力劳动,小学生意志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觉得读书不如玩游戏或上网来得轻松,对于读书就应付差事,主要表现是装样子,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就会分心。
3.我校的生源多为外来打工人员子女,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缺少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的阅读学习不够重视或者没有能力指导,不能配合教师完成阅读教学指导工作。
4.课题研究中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
(二)解决思路
1.教师和家长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2.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和家长要做好指导和
监督。以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为平台,以家长与老师沟通配合为桥梁,以学生持续发展为归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3.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长期地搞好自主阅读教育。
4.在本校有组织地推广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课题成果,及时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使课题研究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真正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第四篇:培养学生自救能力结题报告
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
----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
二、承担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镇中心小学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是学生安全成长的需要
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流行疾病等等,随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生命安全时时在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威胁。据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天大约就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这些惨痛的数据不容回避地凸显出我国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力量薄弱与生命教育缺失的严酷现实,也让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保护与珍爱幼小生命”这样一个超越了所有教育根本的沉重话题。未成年学生的幼小生命之所以保贵,因为这是人之唯一且不能再生的年少的生命;为了让学生快乐成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对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二)实施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需要培育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 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突发事故中有着极强的应对能力。用健康的体魄建设国家。
(三)实施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必须关注受教育人的生命世界。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而现行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环节往往忽视了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和需要,忽略了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的教育,造成了学生生命意识的淡漠与浅薄。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使学生知识的增长不以情感的盲目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避免导致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怀疑、虚幻与破灭。学校也正因此更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促进教育在培养人安全健康成长环境里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中小学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的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原则、途径及完善的教育体系。侧重培养学生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及幼儿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序列等内容。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中小学生、幼儿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培养学生面对安全事故有较好的防范能力与自救能力。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论证充分、方法得当、科学实施。
(二)全面性原则:实验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也 要关注教师与家长的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
(三)体验性原则: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四)实践性原则: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救能力,构建生命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内容涉及交通、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烫伤、防雷击和用电安全教育;防食物中毒、防疾病安全教育;校内外安全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国防安全、国家安全教育;安全心理疏导教育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等。紧抓校内主阵地,开辟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新途径,让学生把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的生活习惯,从被动的授教育者转变成教育家庭和身边人群的教育者。
主要教育行动有:调整教学活动,渗透安全课程。首先针对课题实施情况,为确保课题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特别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教学,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寻找并描绘“安全标记”,自制“安全棋谱”。通过相互交流、讲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增强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及对自救、自护技能的掌握。
本课题研究从2016年3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共一年时间,分准备与启动、研究与实践、回顾与反思、总结与提高四个阶段进行。
第二部分 实践效果
一、通过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增强了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护技能。
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策略,让学生在各种危急情况下基本能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
(一)学生掌握专业的危机处理和自护自救知识。
校外危机处理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通过与这些校外教育基地的交往互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安全策略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这已经成为我校开展本课题研究活动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二)学生形成安全的生活和活动习惯。
课题组老师首先针对课题实施情况,调整教学活动,渗透安全课程。为确保课题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特别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如体育课《小小消防员》、健康教育《游戏中的安全》、科学《安全标志》、品德与社会《在汽车上》、综合实践活动《安全自救演习》。如在安全游戏“红灯停、绿灯行”中,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在交通安全周活动中,让学生收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进行了展览。老师制定了教学内容、目标,制作了大量的色彩规范、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标志。通过有目的教学,所有学生都能够认识掌握并遵守。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增强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及对自救、自护技能的掌握,形成对规则遵守的习惯,从行为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得到了家长及社区群众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学生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学生遵守规则培养目标上,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共开展问卷调查5次,收集个案材料百余个。通过数据统计对比、个案分析,学校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部分 研究结论
一、自护自救能力的培养注重活动形式多样性、趣味性
学校除了以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自护自救能力培养教育渗透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中,还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校外基地等教育资源,在整个过程中,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
(一)引导学生从家庭安全、学校安全、社会安全三个方面,由对危机能识辩、能防御、能排除、能救护、能宣传五个重点训练自己。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学会各种突发事件的紧急应急处理技能和措施,懂得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保护自身人参安全和他人以及公共安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应对各种安全隐患应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机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队员,都有适合自己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安全教育活动内容,或是在老师的引导以集体方式下开展,或是在小组间自发组织开始活动。
第四部分 问题讨论
一、本校在课题研究时,总体目标和研究的具体目标尚欠具体化、清晰化、系列化,有可能应形成层级“目标树”相信研究成果会事半功倍。课题研究目标越具体明确,越有利于开展研究,也越有利于过程检测和成果鉴定。个别子课题方案和计划不具体,或者说缺少方案或计划,给研究的具体操作带来一定困难,更不要说如何进行成果检验或结题鉴定。由于这是一个关于安全的课题,范围比较宽,在具体实践中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法规和科学性强的制度和政策,教师在理论指导上显得单薄又浅显,从而对一些情况不能进行深入到位的点拨。
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加大采用教育案例研究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力度。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教师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从而使结题时理论得以升华。
一年课题研究有失败,有辛苦,但也有成功,有喜悦。在这两年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教育教学应齐头并进。课题不是空架子,课题研究对教师学生的成长、学校发展、社会进步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未来的科研征途中,我们将更加振奋精神以更加勤奋的态度,脚踏实地的精心研究,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岔路口镇中心小学王立秋
第五篇:结题报告(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办事处杨店小学
【摘要】本课题由我组语文教师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汲取知识、丰富视野的方法。初步达到:学生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读书方法,掌握从书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能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人们在当今知识总量以成倍速度递增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自学能力,可以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开发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太少,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读书习惯有待养成。个别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缺少读书的方法,经常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
我们在早餐之后特别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晨读30分”,专门对学生进行具体、切实的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课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二)选编小学生阅读书目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本校各年级学生知识特点,我们选编了一套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
2、童话类。中外著名童话故事。
3、浏览类。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不仅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新闻等,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增加阅
读量,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利用阅读指导课,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等。对于时事新闻只需要浏览和略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文字的大致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何事,老师利用报纸或电脑网络对学生进行训练。对于词藻优美的句子或是富有哲理的话语,要学会细细品读,也就是精读,边读边想像,把自身融入其中才能体会到深刻的涵义。比如教学生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时候,因我班学生都见过大山和漳河水,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山、对水的认识来体会“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想像出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的画面。
除了教学生品读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型、介绍型、体会型等,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先记录下来再独立解决。遇到的优美的词语、句子也摘抄下来,反复体会,学以致用。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使学生勤于阅读、乐于阅读,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因此我们为学生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外阅读经历。
1、激趣导读,读给学生听。语文教师选择性的在晨读时间绘声绘色的为学生朗读经典文学,如《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等学生感兴趣、喜欢听的故事。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每次讲故事都是心甘情愿地坐端正,全神贯注地聆听故事,这告诉我们教师,要好好利用孩子的这点兴趣大做文章。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能记住故事的情节,同时也刺激了他的阅读神经,建立起读书是一种乐趣的观念。
2、自由阅读经典文学。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为主,低年级也有适合的各种图画书和绘本。
3、比较读,以讨论为主。因为学生们读了故事以后,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讲出来,设置这个环节,完全是给了学生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
4、回家向家人讲故事。家长听完后要给孩子提提建议该如何改进。
5、睡前阅读一则小故事。形式自选,可以是家长读,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亲子阅读。通过亲子形式的阅读,增进父母也子女的感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①制作剪报本——学生用A4白纸自己装订成剪报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同时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很多学生制作得精美别致。
②坚持写摘记——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4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
③教务处组织举办了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知识抢答等有趣的活动,来营造积极阅读的良好氛围。在2013年“六一”文艺演出中,二年级同学表演的课本剧《抗日英雄王二小》以精彩的表演、真挚的感情,博得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演出后剧中的台词成了校园的流行语,同学们对课本剧的表演热情空前高涨。
三、课题研究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素质。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有了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早晨的“晨读30分”时间,学生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我任教四年级的有些同学平时不爱看书,业余时间都是看电视玩电脑,经过半年多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现在他们都开始喜欢书了,每到星期一总会有同学拿着新买的书向同
学们“炫耀”,然后同学们投以羡慕的目光。现在班上读课外书已蔚然成风,同学们互相传阅书籍,广扩视野。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包括: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近一年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二)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阅读教学得到优化。经过课题实践,教师走出了以往的阅读教学误区: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指令性太多,自由性太少;放羊式朗读太多,指导性朗读太少。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倡导自主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得到优化。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让学生受益,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提升。以前语文课预习阶段完全由老师引导带领,现在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掌握了预习课文的要领,并能在初读和精读中体会文中的含义,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只需要稍作点拨学生就能心领神会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语文阅读教学也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课题名称: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编号:Xkt2013470
课题主持人:刘圣华
课题参与者:鲁拥军官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