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第一阶段实施总结
课题第一阶段实施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全体教师经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工作,为了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铺下基石,在此之即,相应的工作也将告一段落,总结工作也将用心进行,所以课题第一阶段实施的总结便诞生了。
经本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查资料,写实施报告,作大量相关调查与分析整理汇总工作,省级C类课题——普通高中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在2011年9月许予以批准立项。且于2011年10月,课题组负责人员到长春听取了省级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的课题研究报告,由相应专家做了近五个小时的学术报告,学习与掌握了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宜,与历年来课题研究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听取了专家对于本次课题审批的点金讲解,与课题研究的实施意见与建议。博百家之长,吸百家之短,对于本课题予以针对性的反思与回顾。回来后经分析整理,又组织了课题成员的集体学习,并对学习的体会,各抒己见,且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进行了重新的分析与处理,对于当初考虑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予以更正,与必要的修改,重新打印了课题实施方案。经研究决定了课题研究以学期为单位分阶段进行,商讨分五个子阶段,及相应的时间与拟完成内容。并制定了第一阶段的计划,确立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形式与成果:形成论文三篇,1.由崔建国同志撰写的“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及成果高效性的研究”;2.由侯建英同志撰写的“教学设计案例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研究”;3.由李影同志撰写的“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并进行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予以修改,更正,成稿。
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而努力总结每一阶段,让我们期待本课题研究的最后圆满。
2011年12月14日
普通高中校本培训有效性研究
——第一阶段实施总结
2011年12月14日
双辽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课题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读书、读报习惯的研究》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2008.9—2009.1)
统稿:唐志荣
根据课题总体实施方案,我校将从2008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为了及时完成本阶段的课题研究任务,我校课题组 首先将该计划与方案,贯彻到每一位老师,课题组组织语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课题实施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深入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课外阅读读计划。本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各班建立流动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推荐好书,使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各班开学初对班内学生的藏书进行统计,并把它登记在班级书目统计表上,张贴在班上,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课外书上写上名字、学号,建立班级流动图书角,方便每位孩子借阅,在班内开展“献一本看十本”活动,达到资源共享。流动图书角的建立,可使班内学生的读书热情更高。
二、确保足够的读书时间,加强课外阅读检查。
我校规定每周一到周五下午第三节为课外阅读时间,为了确保读书的实效,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在读书时间要加强指导,课外阅读课老师要认真备课,各年级组加强集体教研。
学校组织五、六年级的阅读小博士,对周一、周三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教导处表扬栏中公开表彰。除了规定学生在校的读书时间外,学校还规定老师家庭作业要以阅读为主。每天保证20——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四、五、六年级每月反馈课外阅读书目、数量。三年级让学生每天收集5——10个好词,两个好句抄在积累本上,一周检查一次,教师写上批语。课外阅读将延伸到家庭,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三、各班采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激发,老师的激励、同学的赞许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各班老师为了培养孩子对课外书的渴求,规定每周五为图书交换日,为孩子提供博览群书的环境,利用教室黑板设立“书海拾贝”栏目,让学生把读书过程中的好词佳句等摘录下来,与同学共享。五年级语文教师规定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让阅读统计员检查,过关后把读的情况统计下来,每月将统计向课题组书面汇报一次。总之,利用这些形式激励学生,让学生乐而不疲地读书。
四、积极组织读书活动,加强阅读交流
本阶段为了推进课外阅读的扎实开展,我校将组织“诵读千古诗文,传承中华文明”古诗文诵读活动,时间大约定在12月底。这次活动的参加对象是全校学生,3--4年级为
一组,5—6年级一组,分段开展比赛,各班准备两个节目,一个为集体展示节目,一个为个人展示节目,形式可以自行设计,任选2——3首内容展示。由语文教研组长和课题主研人员组成员评审组,分年级段评出个人一等奖1--3名,二等奖1--6名,集体奖2名,个人奖奖励学习用具或课外书,老师颁发辅导奖奖金50元。集体展示节目在各班验收,个人展示节目在学校操场公开展示。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摘抄,还可以在文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有的老师指导学生浏览、跳读,有的老师教育孩子要把阅读与思考相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之,学生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学生的读书效果能大大加强。
六、本阶段具体目标为:
1、三、四年级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五、六年级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或体会。
2、二年级阅读量为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3、12月底三年级以上语文教师写一篇课外阅读跟踪报告,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总之,课外阅读要不断加强,要求要具体,检查落实到
位,使学校的课外阅读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孩子们有好书相伴,为他们的童年储存无限丰厚的精神财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8年9月1日
第三篇:课题第一阶段总结
巴南区惠民镇中心小学校2007—2008(第一学期)
体育学科工作总结
——努力开发体育资源 当好学生勤务员
赵万里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体育知识的积累,技能技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除了认真设计体育教案,创设乐学氛围,开发体育资源,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健康成长以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当好勤务员,为学生服好务。
一、努力开发体育资源
首先是科学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场地。由于学生的相对集中和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我校场地严重匮乏已经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但作为一个农村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师而言,要改变这种现状却又是绝不可能的,但又不能误了学生。因此,根据我校的环境特点,对我校场地进行了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例如:跑跳梯坎、爬竹竿、跑上下坡、跑跳车轮胎等都有利于将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场地上活动。从而解决了因几个班同时在一个小操坝上体育课产生的拥挤、不安全等问题。
其次是开发与利用体育器材。
1、本学期,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我校体育科研课题,制作了大量的体育器材,例如:利用废旧轮胎皮制作了小沙包、用木块制作了起跑器等。
2、对大量损坏的器材进行了改造利用。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每一年 1
都会有大量的损坏器材,通常不是被丢进垃圾桶就是被堆放在角落里,没有发挥余热的舞台。如果我们能对这些器材加以改造利用,它们必将变废为宝。本学期,我将废弃的短绳改作“二人拔河”用绳、断了的体操棒改成接力棒、破了的球把它吊起来作为摸高的标志物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发动学生自制铁环、毽子、陀螺、绳等简易活动器材1000多件。
3、发挥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一种器材往往会有多种功能。例如:体育教学中毽子的功能和作用多种多样。一是它可以用脚踢用来比多、比远,二是可以用手投、抛或接用来比高比远比准,三是可以用嘴吹用来练习肺活量,四是用头顶毽子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五是可以用作其它教学的辅助练习。又如:羽毛球可以用来练习自抛自击、自抛自接、击球赛跑、左右开弓、记时捡球、“8”字接力、互抛互接、击球打靶、吹球比远、钓鱼、打活动靶、飞镖比准等;乒乓球可以用来练习托球跑、投掷(投掷比远投掷比准)、击球(对墙击球击活动靶)、夹球(夹球赛跑夹球比快)、吹球(吹球比远吹球比久)等。体育器材的丰富以及各种器材的多种功能的发挥,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增强服务意识当好学生勤务员
有了丰富的器材,就要让他们发挥功能和作用,不能把这些器材放置在体育室作为收藏品。但又不能对这些器材缺乏管理。首先,在本学期,我作为体育室器材管理人员,首先建立
和完善《体育器材借还制度》和《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建立健全借还登记簿。要求学生借器材一律要用借条,归还时要求整齐规范,具体由各班体育委员检查督促,教师还必须经常进行整理。但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一律不给学生借活动器材。各班教师借还器材均要填写借还登记簿。使我校体育器材管理规范有序,并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组织各种体育活动
本学期,组织了学校的趣味运动会,项目涉及铁环、陀螺、毽子、呼拉圈等,学生参与率达90%,效果很好。另外,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真正做到了入场有序,做操认真,活动积极。
四、问题及措施
当然,对于体育资源的开发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得到全体师声的共同支持。对于无序借还器材我也有不是很耐烦的时候,我希望大家互相理解,共同遵守《体育器材借还制度》和《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使我校体育器材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全体师生服务。进一步促进我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2008年1月
第四篇: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初期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课题名称:多角度深层次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7月
一、指导思想
1、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写作是国民的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愿通过课题研究,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怎样去写作文,让全体学生获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基本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熟悉作文怎样才能“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写得顺利、写得好、写得美妙”,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培养基本的写作技能。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总体思路
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 念。
2.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资源。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3、具体实践,落实写作。
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初三基本的训练文题,进行了作文的一般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认认真真的书写,细心的审题,合理的选材等),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于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合了作文的资源。撰写相关教案。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四、工作重点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定学年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不断总结教案设计和运用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五、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学生学习情况,教案案理论学习。
2、研讨作文阶段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写什么---怎样写---作文激趣---作文检测---学后反馈。
3、组织成员写教学教案,选择优秀者试用教学。
六、本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5.1----2015.3)准备阶段
1、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课题组纂写一篇实际情况调研报告。
2、设计出总体研究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的实施。第二阶段:(2015.3----2015.7)实验阶段
1、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资料
2、调整课题方案和操作措施。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讨作文多角度深层次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4、组织成员写教案,选择优秀者试用导学案教学。(各成员纂写一篇导学案教案)。
5、召开小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教案在实践教学中的可操作性。第三阶段:(2015.7----2015.8)阶段总结 完成初期课题研究报告,汇总研究资料。
2015.4 3
第五篇: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初期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课题名称:导学案设计和运用的研究
研究时间:2012年4月至7月
一、指导思想
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切实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总体思路
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与指导,严格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的意识,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学校课题及各段的子课题计划进行研究,多一种意识,多一种实践,多一份总结,注意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1、导学案相关理论学习。
2、导学案结构的合理性研究。
3、初步设计导学案。
四、工作重点
1、定期培训实验教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定学年实验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不断总结导学案设计和运用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五、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学生学习情况,导学案理论学习。
2、研讨导学案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体验学习---学习检测---学后反馈。
3、组织成员写导学案,选择优秀者试用导学案教学。
六、本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2.4----2012.5.15)准备阶段
1、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的组成与分工;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课题组纂写一篇实际情况调研报告。
(1):负责组织分工以及纂写调研报告
责任人:田智、聂金成(2):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
组长:田承柱
成员:田智、田承柱、彭治顺、吴丽燕、戴超、聂金成、田胜坤、田时勋、张平男、梁翠香、彭晓蓉、彭梅英、周菊莲
2、设计出总体研究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的实施。
第二阶段:(2012.5.16----2012.6.27)实验阶段
1、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资料(各成员写一篇经验性论文)。(田智、戴超主抓)
2、调整课题方案和操作措施。(田智、戴超主抓)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讨导学案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田承柱主抓,参与者:田智、彭治顺、吴丽燕、戴超、聂金成、田胜坤、田时勋、张平男、梁翠香、彭晓蓉、彭梅英、周菊莲)
4、组织成员写导学案,选择优秀者试用导学案教学。(各成员纂写一篇导学案教案)。
5、邀请教科所专家进行专题指导。
6、召开小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完善导学案在实践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第三阶段:(2012.7)阶段总结
完成初期课题研究报告,汇总研究资料。(责任人:田智、戴超、聂金成)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学习研讨组织:
田智:组织协调,确立研究活动与目标。
聂金成:负责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活动记录及资料。
田承柱:负责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现象的分析总结。
2、过程管理
①课题主持人负责开展每一次活动,每次活动定时间、定主讲人、定讨论题,进行课题研究的论文交流、听讲座、课题研讨课的观摩、理论学习心得的交流、外出学习的汇报、教学反思的切磋等,并督促成员做好研究的原始记录,注意做好课题成果的搜集工作。
②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学习和研讨活动。每位课题组成员在一个阶段内听课题组组织的导学案课堂公开课两次以上。每次听过课后课题组成员参与评课活动,上课老师要写出详实的课后反思。按时参加每每阶段的课堂实践教学经验总结。
③课题组成员要坚持理论学习,每阶段阅读一万字以上的有关导学案设计和运用方面的专著或教育杂志,参加读书交流活动。
④课题组成员每阶段必须按时上交论文和导学案。
3、制度与奖惩
①课题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学习、研讨活动,请假每阶段不得超2次。超过2次取消课题研究资格。②课题研究工作每阶段一小结,对于未上交课题组安排的论文、导学案及其他等任务的,视其自动退出研究小组;对于完成任务的成员运用课题经费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奖励。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