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6:5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今天的中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是保证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

因而,本着对中国社会的深切关注,通过我们小组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们,能够通 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以得出 21 世纪初的重庆市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二是通过对西南政法大学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西南政法大学全体在校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分为网络问卷(以邮件形式发送)和打印的问卷,共有100位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其中包括了大一到大四所有年级,尽量保证了其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2位男生,58位女生,其中,女生对马克思主义更为了解和关注,专业以文科为主(可能有政法学校的影响),但也有22%理工科,12%的生物、医学类,8%的农学类 和 12%的艺术类;其中76%来自城镇,而经调查,这些城镇学生的信仰也较为丰富;66%是团员,25%是党员,只有9%是群众;调查以上问题是想知道这些因素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其中,58%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但32%的人认为其没有说服力,已过时,另外10%表示不了解,但所调查的人全部都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到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可以看出,信仰对学生很重要,但学生们的信仰已不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了。问及当今,许多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表示认为是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及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没有学生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或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可以看出,学生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还是有其现实性,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不一定成为学生们的第一信仰。当然,问到如果非必要,你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吗时,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不会,这令人感到遗憾。在谈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的态度如何时,只有6%的学生充满信心,38%的表示对其前途比较有信心,56%的学生表示态度一般,好在没有人表示对其前途不看好。学生们认为怎么对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最有效呢?只有2%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有20%认为是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途径,大多数占36%认为是加强自身修养,另外42%认为是通过其他途径,这些其他途径包括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等,具体将会在下面的建议中指出。

三、问题总结:

1.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自己的政治意识淡漠。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不坚定、不明确。

2.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足,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是很感兴趣,没有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学校老师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并未切实与实践相结合,教育脱离实际,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也力不从心。

4.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方式单一,学生们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也很单一。

四、原因分析:

1.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学生的感染力不够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因而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喜欢马克思主义、愿意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在取得举世瞩 目成就的同时,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和矛盾,如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导致在一些人中出现了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论,以及政治中出现一些收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再加上近年来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随着高校学生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长期影响着学生等等。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化解,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因而对部分大学生产生 了错觉,使他们轻信马克思主义不可能解决这些 问题、马克思主义没用等错误思想。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讲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对马克思主义讲解不深、分析不透,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不够,直接导致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引导不到位,因而不能有效地向学生分析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历史发展 的重要作用,以使学生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

3.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渠道单一。从目前的高校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看,主要平台还是课堂教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分析在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几个主题的调查中发现真信马克思主义的仍然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没有用的问题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其现实意义,这说明各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和灌输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信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学生中的主流。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既反映出了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不足,也说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去武装更多大学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果不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不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去武装这部分学生,将有可能被其他不良文化或西方腐朽价值观所占领。

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中,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的形式、方式和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落后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学、宣传手段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和宣传中“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戴理论高帽。空话、套话多,其结果往往使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风不够端正,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5.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不适应。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与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适应;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相对来说受到的重视不够。民间舆论往往把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看作“万金油”,甚至认为是专业能力不行的才去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给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者在评职称、晋级晋职,对外交流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受“歧视”的现象,机会往往不如其他专业课教师。

6.相关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多年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大专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除了明确规定的课程考试之外,其他形式的理论学习得不到落实。教学、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相关的教学和学习工作计划虽有提及,但是具体任务、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等都相对模糊。

五、改进建议

1.真正解决好各级领导重视的问题。高校应把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客观评价工作状况,及时发现突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主动支持“两课”教学。学校的上级领导机关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应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和可测量的评价标准。

2.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体系。第一,一些教师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究竟是作为一门课还是作为两门课设置,是编一本教材还是两本教材,还有不同看法。如果是一门课,是分为两部分讲,还是一起讲,有不同意见。这应当解决。第二,课程设置体系只从文科、理科的类别和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大专生的层次来区别,是否缺少针对性。至少应当强调各校要在执行基本设置规定的同时,一定要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有所调整。第三,一些教师对大专生的“两课”不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不同看法。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讲哲学,不讲政治经济学会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得不全面。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感到,由于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就显得缺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3.认真抓好基础理论教材建设工作。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难免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二,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据以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而且在内容安排上,政策内容讲得偏多;其三,有的教材中,理论内容本身和编写者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阐释的区别不明显。

4.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要严把“入口”关,不能让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登上“两课”讲台;二是要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同时,又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四是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中去。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理论教材应侧重实际。其一,应彻底改变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最终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应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使基础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二,对于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的现象应加以区分,并在内容安排上,不应将政策内容讲得过多,而应把重点放在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使得马克思理论能够更好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6.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没有任何信仰的学生是不存在的,那些号称什么也不信的学生,常常是放弃了精神卜的信仰与追求把某种有限的物质事物神圣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信仰趋向,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因此,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教书与育人切实地结合起来。

附:调查问卷: 1.性别是:

A.男

B女

806040200第一题AB5842 2.您的专业类别是:

A文科

B理工科

C 生物、医学类

D.农学类

E.艺术类

***080第二题ABCDF

3您来自: A.城镇

B.农8076604024200第三题AB

4.您的政治面貌为:

A.党员

B.团员

C.群众

村80604020025669第四题ABC 您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到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吗 A是

B不是

C没想过

***1000第五题ABC0

6.认为马克思主义

A有说服力,没有过时

B没有说服力,已过时

C不了解

806040200第六题ABC583210

7、当今,许多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 B、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 C、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 D、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

8060402000第七题ABCD04060

8.非必要,你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吗? A会

B。不会

806040200第八题AB5941

9.你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的态度如何? A充满信心 B比较有信心 C一般 D不看好

***386第九题ABCD0

10.您认为对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有效途径是 A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 B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途径 C自身修养的加强 D其他途径

50403020100第十题ABCD2203642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指导人们创造美好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信仰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如果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或者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就不会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所吸引、所折服,也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信仰的形成不仅建立在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只有在实践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同时,科学信仰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意志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历困难、曲折和失败的磨难,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因此,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反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人们的行动,用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着重认清它们的思想实质。在分析和鉴别的基础上,摈弃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反对传统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真理的辩证法,反对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必要张力与平衡,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与灵魂。

信仰体系持续存在的规律性要求是:神圣性与现实性必须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信仰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具有神圣性、超越性和抽象性以及自然性、社会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信仰动摇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人们主观地、实用地割裂了这个矛盾统一体。共产主义信仰是神圣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信仰的三级态即生活信仰、道德信仰和终极信仰,要求我们把共产主义终极理想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并在这一实践中渐次达到、不断跃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现实信仰目标和可把握的方式方法,使共产主义崇高而神圣的信仰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认真领会、贯彻执行,就能保证信仰的神圣性与现实性的平衡。

二、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反对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坚持民主执政,加强制度建设,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与保障。爱因斯坦说:“信仰是绝对的动力来源,但却是很糟的调节器。”马克思说: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3页)坚实的制度基础,为信仰提供最好的调节器。拥有制度规范的神圣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题中应有之义。

制度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基本内核,执政党的至上价值目标是制度正义。因此,要使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三、倡导科学和谐,树立科学精神

倡导科学和谐,树立科学精神,反对专断主义、愚昧主义,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条件。应坚持以科学系统的和谐发展与和谐运用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工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真理体系蕴含了自然科学真理、社会科学真理及哲学和思维科学真理。我们必须用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包括科学成果武装自己,加强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文化修养,做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浩大工程也才会牢不可破、坚如磐石。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艺术性;严格区分政治问题、信仰问题、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注意发挥理性与非理性在认识和解决信仰问题中的不同作用。不空谈思想觉悟,以避免陷入道德万能论或信仰万能论或政治万能论的误区。脱离理性的单纯的信仰绝不是万能钥匙,因为信仰系统的存在及其复杂性,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理性的探索与追问。

1.充分发挥理论解释现实的功能,并致力于理论创新,使理论跟上时代的需求

要充分发挥理论解释、指导现实的功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正如资本主义经历了较长时间与封建势力的反复斗争才确立自己的统治一样。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适应性、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社会主义国民生活的共同富裕性、社会主义对剥削和战争的消灭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优越性,使社会主义能成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行动。

3.教育方式上富于人性化,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强调以人为本

信仰教育是以人为对象,它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是建构人的精神家园的教育活动。因而,教育方法上必须体现出关心人、尊重人的原则,以人为本,遵循人的思想特点,变被动的灌输为主动的践行。由于新世纪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具有很强的价值评判意识,教

育者要敢于面对问题。以情感感化、理论说服的方式使他们体会到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而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4.引导学生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实践信仰的信心

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一种源于现实生活,奠定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的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迈进的。根据这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向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在彼岸世界,而是在现实的世俗的此岸世界,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具体的超越,共产主义实践虽然不长,却已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因而,大学生应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把个人的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第三篇: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研报告

调查问卷:杨彬

PPT制作:张贵祥

调研报告:史俊超

演讲:牛剑桥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是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尤其是现在大学生精神生活更是贫乏。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信仰的理解,认识以及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信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精神问题更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

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信仰都是可以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受过许多高等教育,他们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的希望,信仰在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一旦出现信仰问题,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自己更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十分应该受到重视的问题。当然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好的,但是仍有大学生信仰状况不容乐观,对于这个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下面是我们对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分析。正文:

一、什么是信仰

1、信仰的含义

通过对《汉语词典》的查阅,里面对信仰这样诠释: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注意,或对神的信服和崇敬,对鬼妖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仰有了新的含义:信仰是富于思维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意志品质,它会让信者终生深信不疑,执着追求的一种意志行为。信仰的产生具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也有人类自身原因,信仰的形态固然千差万别,但是不同的信仰也有其共性,其中对信仰对象是真实性,信仰的价值目标是有超越性的,信仰是具有非逻辑性的,信仰是专一排他性的。信仰的功能,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信仰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升华人生价值,获取行为准则,构建精神支柱。

2、信仰和宗教的区别

当有人被问到你的信仰是什么的时候,有的人会回答我信仰佛教,我信仰道教等,有人也会问那么信仰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与信仰有着本质的差别,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活动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为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宗教现象,宗教一般有鬼神迷信的色彩,他更注重的是人在某种势力下不能反抗的一种精神寄托,它还具体有时间的落后性,当然他的某些思想还是符合某些当代大学生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信仰宗教就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有坏影响的。其实有人信仰宗教也是作为一种心灵寄托而存在的,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客观的评价与认识,急不能全盘否决,也不可全盘肯定,我们必许要有所取舍。

二、当代大学生是不是应该具有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的改变,对信仰的有无当然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应该有还是不应该有信仰成了现在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在第四个问题“您拥有信仰吗”,有65%的选择没有,有35%的人选择有,对第十四题“你周围有的人有信仰吗?”有61%的选择几乎没有,12%的人选择较少人有,有27%的人选择大多数有。没有人选择不知道。从这三个题中这些负面数据比以往类似题目的调查数据结果有较为明显增长,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是需要有信仰,并且需要对积极思想的加强宣传教育。对于第八题“您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有自己的信仰”,有55%的人选择应该,有30%的人选择不应该,有15%的人选择无所谓,所以对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信仰的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明确的,但还是需要加强。

三、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仰

对于第十二题“.您觉得人生追求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有10%的人选择健康,有30%的人选择了金钱,40%的人选择了权力,有10%的人选择了理想信念,有5%的人选择知识,有5%的人选择情感,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都比较现实,对于未来的生活都比较想要衣食无忧型的,甚至有的人会说当你在为生活奔波时,谁还会想到自己的信仰,这也是大部份人的想法。

信仰多元化在当代大学中已经明显凸现出来从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的成熟,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出现信仰功力化和世俗化的倾向,功利化和世俗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无信仰状态,因为信仰一旦功利化和世俗化就会失去信仰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功名利成为了人们行为唯一本能信仰。因此在这个潮流化信仰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心灵还不够真正的成熟,必须需要进行正确的本能信仰和引导教育,这种情况也迫在眉睫需要解决,在选择荥信仰时一定要具有正确的眼光,摒弃糟粕,具有人生意义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面去想。

四、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是否要以共产党为首选 对于第十九题的选择有50%的人选择入党有好处(对自己的就业、从政、升迁等有好处),有20%的选择信仰共产主义,能更好地为国家、人民和社会服务,有20%的人选择入党光荣,能更好地证明自己,展现自我,有10%的人选择受父母、同学等他人的影响,大家都入了,所以自己也想加入,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已经对于以后的社会有了很清醒的认识,能够为自己将来的开始做打算。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信仰的首要选择可以是中国共产党,因为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期诞生的,国民党曾对他进行五次围剿,共产党人都顽强无谓的生存下来,他博大的胸怀和国民党一起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了全中国,在近三十年的沧桑历史中,始终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为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实现中国的最大复兴。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共产党,或许根本不可能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对于信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首要选择,但我相信一个人拥有了信仰,他就会这个信仰而努力奋斗,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将不会退缩,他都将会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并将获得最终的成功。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三信)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1世纪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环境下,我国人民的精神信仰状态也在不断变化。许多外来思想、观念涌入,对我国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产生巨大冲击,使得信仰多元化、信念不坚定、信心不足以及价值取向多样性等。于是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那么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状态如何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特作了本次调查,希望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状态作大致的了解。

二、调查方法和操作过程

本次调查活动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

1、调查对象: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部分学生。其中团员占80%,预备党员占15%,党员占5%,2、调查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总分发问卷数:20份

实际收回问卷数:20份

有效份数:2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信心不足的发展倾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同学是有信仰的,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只占18.2%,远远小于其他信仰。这反映出有些大学生出现了信仰世俗化和功利化的现象。他们崇拜和向往的经常是权力、金钱、名誉及其人格化的载体。他们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当做自己的信仰,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重金钱实惠,其信仰显然是走入了误区,步入歧途。首先,我们来谈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的趋势及其原因: 多数大学生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同时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1.在信仰目标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主流,但多元化趋势明显。49.81%的同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有宗教、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及其他方面信仰的合计占32.83%,还有17.36%的同学没有任何信仰。2.在信仰的坚定性上:多数大学生(54.8%)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但42%的同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现象,还有2.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3.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判断上:功利化倾向越来越突出,58.19%的同学是出于功利目的才入党的。4.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知上:大多数大学生(76.38%)能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自身发展;但也有部分学生(20.88%)是出于功利目的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有部分学生(2.74%)没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让人深思的是,对是否有意愿加入共产党,虽然有79.2%的学生表示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广大同学对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存在怀疑,有高达68.0%的同学认为学生入党是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有20.4%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用来赚取荣誉“把它当成一种荣誉标志”,只有不到4.9%和6.8%的同学认为学生入党“是信仰共产主义,个人人生追求”和“愿意更好地为同学服务”。可见,大学生的选择都直接指向了未来的就业,认为入党对就业和发展有帮助,对加入党组织存在片面的理解和误区。只有少数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

其次,我们来谈谈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总的看法,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学习马克思的,他们还表示如果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他们是不会学习马克思的。究其原因,45.3%的同学认为是“与就业毫无关系,浪费时间”,20.5%的同学认为是”理论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针对性时效性不强”,还有一些认为教师水平差,师资队伍不强。

不可否认,这些年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内容、方法、手段方面都有极大突破。但调查显示:超过15%的大学生表示上马克思理论课时会“认真听讲”;超过69%的大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只是再是照本宣科,没有是“对课本有深度发散性讲解”;19%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理论课教师素质不错,做到了“见闻广博、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可见马克思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教师队伍也没有让广大同学满意。

对于马克思理论在当今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22.3%的同学充满信心 30.9%的同学比较有信心,而41.3%的同学认为一般还有少数同学不看好马克思。如果要加大马克思的教育,绝大部分认为加大主观能动性才是关键,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途径为辅。

四,总结与讨论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一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主观方面看,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如调查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什么用处。即使有的大学生 “信仰”马克思主义,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的主导意识形态,不信仰就不可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和好的生活。换言之,对他们而言,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入党,就不会有更好的前途。诸如此类的认识,极大阻碍了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和理论思维的培养。

从客观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如发展市场经济中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腐败现象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使一些青年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发生动摇,信仰迷失。

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中,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的形式、方式和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落后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学、宣传手段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和宣传中“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戴理论高帽。空话、套话多,其结果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风不够端正,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不适应。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与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适应;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相对来说受到的重视不够。

4.相关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多年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大专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除了明确规定的课程考试之外,其他形式的理论学习得不到落实。教学、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相关的教学和学习工作计划虽有提及,但是具体任务、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等都相对模糊。

总之,信念、信心和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理论学说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围绕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围绕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没有一种社会制度像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我们的事业是世界上最为正义、最有前途和力量的事业。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脚踏实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无往而不胜,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五、建议

要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必须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1,在高校,对学生党员固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但在当代文化多元并存与竞争的时代,更应该大力加强对非党员的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和普及化教育。对此,目前最重要的不在于课堂的教学,而在于如何加强大学生课外阅读和业余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与关注。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的图书市场,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并且,其中相当部分还让人读之索然无味。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读物少,能吸引大学生主动去阅读的更少。专家、学者都有责任去做这些普及工作。要写好一本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是非常不易的, 要和社会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要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 谈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把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出来。这几年《论语》热、《三国演义》热在高校掀起一波又一波高潮,大学生趋之若鹜。这些视、听、读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读者、“粉丝”?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大众的多样文化需求,迎合了年轻人的阅读品味。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工作中,非常有必要去反思这种现象,并借鉴其中的一些有益做法。

2,当代大学生普遍重视实践能力,喜欢通过自我参与实际的操作来体验

理论的精髓。传播者费尽唇舌的理论推导,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往往得不到学生的信任。所以传播者应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的教育理念,自觉地促进大学生将理论的“认知”与“践行”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之间应该通过创造生活、改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我们一直期待的最高境界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入脑、入心,最后变为每个人的社会行为。实践,且只有实践,才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3,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要严把“入口”关,不能让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登上“两课”讲台;二是要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同时,又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四是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中去。

六、调研感想与收获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心、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体,它支配着整个人生,影响人的全部生活,是人全部生活的价值依据和根本指南。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信仰是指路的明灯,没有信仰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帮助大学生确立信仰,也就是信仰教育。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力度,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信心。

第五篇: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XXX大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一、导语

进来,有些国外基督徒在高校进行某种程度的传教,进而出现了高校大学生受到传教影响的个别现象,引起了高校师生和社会的注意和重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出现了世界观的缺失,信仰的空洞,价值观的紊乱?就此引发一连串的思考,为了更确切,更清晰,更真实地理解这一情况,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在XXX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有关信仰和价值观的社会调查。

此次社会调查我们XXX为调查对象,以年级、民族作为参照进行系统抽样,于2009年3月11日在XXX对抽样的学生进行匿名问卷和访谈方式的调查。调查组成员团结互助,认真负责,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此次调查活动。下面就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此次调查的问卷部分主要是调查大学生对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含公共课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对将来的打算;调查的访谈部分主要是考察大学生对幸福、宗教、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并调查其关于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理想与现实的态度和关系。调查的问卷内容和访谈内容既有交叉有所不同侧重,能较全面、典型地反映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

二、调查结果

综合两部分的调查结果,总的来说,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一)绝大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我国现状持肯定态度。据问卷结果,8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学习《马哲》、《毛、邓、三》;51%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个人生活有一定联系,30%认为联系非常密切;0%认为马克思主义完全没有价值;7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0%完全否定社会主义。

(二)共产主义信仰较明确。在对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考察中,47%坚定共产主义信仰,30%给予肯定,还在认识中;访谈的结果反映被调查者对共产主义有较科学、深入的认识。

(三)对中华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关于中华文化圈的认同,有73%的被调查者认同,11%完全认同;0%对民族传统文化、特殊民族政策一点不了解;在对于一个国家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访谈中,被调查者强调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四)看待问题趋于现实、理性和具体;个人的主体意识较强;认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途径有待完善的地方。问卷调查结果反映,60%的被调查者的理想是找个好工作,7%是实现共产主义;访谈结果反映被调查者都突出了现实的重要性;在对最幸福事情的访谈中被调查者更趋向于具体事情,而不是抽象境况,比如被调查者认为考上大学、过汉语水平八级、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菜为最幸福的事情。

三、分析

在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和研究后,主要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一)具有XXX特色,受到XXX多民族等特色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个人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此次调查的被调查者绝大多数来自新疆,一定程度上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并且认为在科学,伦理,政治,精神领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从宗教里面寻求答案;对事物和现象的不了解为宗教的存在腾出了空间。此外,被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XX作为谈论对象,提及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以及双语教育等等。

(二)思维、视角多元化,观点各异,认识不同,但不乏主体倾向。在这里映射出了价值观的多元,也是文化多元的表现形式。费孝通先生曾经讲过这么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可以用《论语·子路》所载孔子的一句名言:“和而不同”。这种“和而不同”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一是每个人之间的和而不同。由于个人的出生、经历等不同,造就一个人为其自身的特殊性,个人间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内容、价值取向等千差万别。二是民族层面的和而不同。这里不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成员共用了一个大脑,并且大脑的构造与别的民族有什么区别,而是因为(由于历史、环境等原因)这个民族的每个人,或至少是大多数人各自都有某些价值偏好(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在形而上层面),而这些偏好恰好又有共同之处。换言之,所谓的“民族偏好”是其每个成员个人偏好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有些人说“西方人尚能,而中国人尚贤”就是这个道理。就此次调查而言,我们看到了虽然被调查者在价值和信仰问题上认识、观点有差异,但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作为新疆的一份子,作为新疆大学的一份子,总体上都有一些“偏好”倾向,有一个贯穿大多数人的主体倾向。比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科学的肯定以及主体意识的凸显、中华文化的认同等,无不打上历史、现实和时代的烙印。

(三)看待问题,认识事物不会过于极端、偏执,能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分析问题。在访谈对于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奉献与索取、得到的重要性问题调查中,不难看出,被调查者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如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重要性,但并非肯定教育方式),辩证地认识不同利益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联系起来,力图寻求不同要素间的结合点,即“共赢”(或者至少是互不损害)。随着社会分工与协作的加强,以及在系统教育过程中自身素质的提高,过分突出其中一个要素的发展而忽略甚至否定其他要素的发展是不可取的。

四、看法和建议

(一)价值多元出现具有其客观条件,即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引入、全球化深化等大环境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培养主导的科学的核心价值观,防止西方不良文化、价值的渗透。

(二)循序渐进地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课堂讲授、时事讨论、模拟情景、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多样化形式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对于此类关于价值观、信仰观的调查,可继续深入调查,对非大学生群体和他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以对比研究,更好探究人们价值不同和变更的原因。

下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

    编者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攻关重大时代问题。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

    编者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攻关重大时代问题。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

    编者的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攻关重大时代问题。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

    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所谓信仰,其实就是不完美者对于完美境界的永远憧憬和追求。它是一种意识范畴、精神意象。信仰就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

    关于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的信仰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我们正......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1)你所崇拜的对象:A崇拜伟大政治家(注:以下数据均四舍五入为整数) B崇拜商界成功人士C崇拜文体明星D崇拜科学家E崇拜普通人F崇拜自己G没有崇拜对象占(2)你认为哪......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调查背景: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 社会知敏......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精选]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暑假的作业是对社会进行调查,我调查的题目是“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调查”。在此我对村里所有大学生进行调查。在调查的结果,访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