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校本课程

时间:2019-05-12 06:3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学科校本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学科校本课程》。

第一篇:语文学科校本课程

构建语文学科校本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语文教育冲击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满足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但要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还要探讨作为语文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本课程。本文将从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价值、背景、开课模式等层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校本课程、构建体系

一、价值阐释:

现代社会的大变革对传统语文教育格局的冲击,丰富了语文教育的资源,拓展了语文教育的空间。重视挖掘教育资源并发挥其教育功能,是解决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的有效办法,开辟语文校本课程,是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语文教育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的有效实践形式。因此,语文第二课堂应避步成为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体例,建立一整套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任选课教学体系,能够在落实好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活动余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吸纳相关知识多途径地获得信息进行积极的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促进其探究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体系既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能力特长的发展,又能充分尊重教师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有利于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积极实践

语文校本课程是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历史和不可否认的优越性,使它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示范和引路。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有限的语文知识,是每个中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掌握的。但学生仅仅掌握本中有限的语文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另外,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它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合,仅限期于课堂学习而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实现的。相对于课堂教学的这些局限,语文校本课程的优势显著。

首先,语文校本课程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广阔天地。

作为学习,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较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往往越好。学生在校本课程越少感到学习的强制,更多的是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同时,校本课程的丰富多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校本课程冲破了教室时空的限制,使学生有了实践和应用语言的更多场合和时机,从而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语文能力,体现了学校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其次,语文校本课程为因材施教提供了余地。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因材施教,而校本课程可以让广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活动,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充分发挥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目标,都得到发展。

再次,语文校本课程有利于发挥社区、家庭的教育效益。

学生学习语言,除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在社会、家庭里学习。语文校本课程能沟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走出课堂狭小的天地,面向社会,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对象和学习场所,语文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同时,校本课程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教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和多参加校本课程。

二、背景阐释: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与新课程匹配的支持系统。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合理解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切。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满眼皆汉字,满耳皆汉语;二是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厚的民族文化。语文课程又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拿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及新课程方案的逐步推广,人们在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考与反复实践中发现,如何认识新课程、把握新课程的精神,从教师自己现有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及客观条件出发,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将新课程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具体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最终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无疑是当前基础教育如何真正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亟待理清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建立 “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作为一种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被提了出来,作为对这一理念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活动形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实践和实验的比重,必然要求课程的设置要有必修课、活动课、任选课等课程形式;新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不同学科教育的不同期待,必然要求高中语文课程体现出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新课程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必然要求语文课程的结构应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的特点;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必然要求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出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同时要使学生能够从现代观念的角度出发,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去感受和思考传统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新课程标准是以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为主要着眼点的,是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它必然要求课程的设置要与之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与要求相适应。然而,反观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却仍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课程的设置仍未能突破统一化、单一化和机械化的局限;作为教学内容重要载体的语文教材,无论是旧编还是新编,都未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来展示教育内容。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与生活领域相衔接、相融合的教学素材;呼唤一种生命化、创新化与信息化环境、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能够突现个体成长、个性发展的多元课程体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送审稿)》在前言部分特别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对高中语文的新要求新需要,应该调整好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华、探寻适合个性发展方向的大舞台。为此,改变原有的只由国家设置课程、决定课程内容的状况,转而推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开发语文校本任意选修课程,使高中语文的课程设置更符合新课程标准,这将是推动新课改的很有意义的尝试

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构建思路

(一)围绕普通高中语文的学科培养目标,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建立一整套全新的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

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与这一强调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相适应,新教材的编写是以能力点为依据的,但是如何落实这些能力的培养,却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使用新教材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尽管新课程标准在阐释语文能力比原有的教学大纲相关内容来得详细,但由于它是以三年为总目标的,在落实时难免会有遗漏。在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过程中,片面追求哪一点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但新教材在编著时 “有意淡化技术操作层面的训练,改变了某些纯工具性的做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新课标)从这点上看,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的基础上,似乎也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知识点的传授,知识点的落实在常规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架空基础知识大谈语文能力或语文素养的提高,无异于舍本逐末,再完美的目标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有鉴于此,参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体例,建立一整套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把能力目标细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可以使教与学都做到循序渐进、梯级进行,较好地实现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双重目标。比如,高一新教材在阅读方面的内容编排上以现代散文和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⑤在文言文阅读的教学中,可将新大纲规定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5个文言虚词全部分解到具体的课文中,以保证知识点的落实;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则根据新教材的编排内容,按照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到分析评价、鉴赏吸收的过程,将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分解到具体的单元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在确定落实教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能对教材内容起到拓宽加深的选修科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可开设以下内容的选修课:《常用语文工具书的使用》、《中国传统文化》、《训诂学入门》、《汉语的演变》、《文言文语法示例》、《先秦散文选讲》、《中国古代散文史》、《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骈文概论》、《现代散文名家代表作赏析》、《现代散文的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简介》、《鲁迅与国民性批判》、《杂文大家名篇赏析》、《当代女性作家散文》、《闽籍作家的成名作》等。这样,通过建立一整套与新教材相配套的任选课教学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加深,能够在落实好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和课程观,注重对知识的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学校教育中那些企图通过必修课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训练已经不再可行,也难以适应新的社会要求。有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 “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新课标)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树立信息化社会的知识观和课程观,注重对知识的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一味增加知识量的做法,转而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从而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变革学习方式、重新筛选和横向组合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那些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具有 “生产性”的、适应信息时代学习需要的知识,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因此,根据知识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知识越来越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整合现有课程、参照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动创造精神的基础上,可以开设诸如《生活中的逻辑思维》、《农村实用文体写作》、《网络时代的写作》、《修辞例谈》、《美学入门》、《中外文学比较》、《西方文学纵横谈》、《影视欣赏》、《三国谋略》、《泉州文化名人》、《泉州地方戏剧》等任选课目。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能力特长的发展,又能充分尊重教师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也有利于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三)确立适应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观,加强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正如一位未来学家所说的: “将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确立,必然要求人们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学习快速吸收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知识的更新和发展是飞速的,而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基础教育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没能注意培养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着眼于未来社会的需求,培养善于主动更新知识、紧跟时代脉搏的研究型人才,必须是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让学生“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新课标)的培养目标。在这个目标中,高中语文对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性的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则基础教育应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目光,高中语文学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如此。所以高中语文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课程优势,在落实好必修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任选课对必修课内容的拓展深化作用。以生动的、开放的、丰富的、创造的、实践的、发展的、科学的任选课内容,帮助学生确立面向 “学习社会”的学习观,变适应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注重学生对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强调基础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由此,可以开设诸如《如何有效获取网上信息》、《网络时代的语文学习》、《现代文阅读指要》、《语文学习心理探索》、《文学创作入门》、《演讲与辩论》、《写作中的创新思维》、《语言表达》、《广告写作》、《武侠世界中的情与义》、《儒、释、道与中国古代文人》、《现当代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等任选课。通过开设带有研究性学习性质的任选课,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和活动余地,能够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吸纳相关知识多途径地获得信息,进行积极的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促进其探究精神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体系对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四)我校高中语文老师构建校本课程的实践。

我校高中四位高中语文老师分别开设了:

《中外名著名片赏析及表演》(内容为:赏析名著名片,并自导自演其中精彩片段,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心,诗意地栖居,哪怕片刻,这是本课程的目标。)

诗歌诵读与创作(内容为:鉴赏诗歌力作,提升文化品位,培养高雅气质,尝试创作创作。)

文言经典选读(内容为:选取古代文言名篇《四书五经》等,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诗经》、《尚书》、《春秋左传》中的名篇等等。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小说和戏剧(内容为阅读和欣赏中外著名小说和戏剧)

从课程内容的开设来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关于五类选修课的教学是这样规定的:

诗歌与散文

本系列课程,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小说与戏剧

本系列课程的一些基本教学要求,与 “诗歌和散文”大致相同,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新闻与传记

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语言文字应用

应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化论著研读

应指导学生阅读论著,凋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我尝试过两门校本课程,一为新闻赏析与写作,二是中外名著名片赏析与表演。上前者这门课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最基础的新闻知识和技能,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京城主流报刊,从阅读时间中体会消息、通讯等各种新闻问题的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把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每隔两周左右的时间采写校园内新闻或做人物专访。一个学期下来,经过我辅导的学生已经能较好地完成学校校刊和校广播站、电视台的新闻撰写采访工作。并有部分同学向校外新闻媒体投稿,得以发表。

我现在开始的这门《中外名著名片赏析及表演》,一周两节课,大概能上十五周左右的课。一部名著电影用一至两周的时间播放完,然后用半节课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名著的人物、主题、艺术魅力等,小组发言完后,接着进行另两个小组的电影片段表演。一个学期大概能欣赏六部左右的名著电影,所放内容一是根据我所拥有的影碟资料,一是根据学生的喜爱调查,一般播放的是《飘》、《简爱》、《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双城记》、《茶花女》《傲慢与偏见》等。学期末的考评方式为写名著欣赏论文,再结合平时的发言和戏剧表演来打分。从两个学期开学初的报名情况来看,这门课程很受学生欢迎,两学期报名人数均达到 50多名,为保证上课质量,我不得不控制在不超过40人。

实际上,在几年前,为了开设这门校本课程,我已经在教材上做好了准备,和他人合作编写了一本长达 50万字的专著:《文学名著导读》,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完成了其中二十篇,每篇都是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介绍,包括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小说主要人物、小说梗概、精彩段落、艺术价值评述等。现在我就是用这本书作为本课程的教材的。所以我以为:老师们可以平时有意识地多从事这方面的写作和素材积累,成论文,甚或成专著,这都是自己教学的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所写的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举行朗诵表演等具体成果来看,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明显提高。在阅读名著时间,能拓展想像和联想,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批判质疑的能力也有较大提高等。

在这几年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我感觉到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育人工程里,应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构建设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时,应充分利用老师,社区、学校、社会等已有的教育资源,紧扣新课标理念,给老师提供发展的舞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老师(出书、写论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和学校(学校得到更快更大发展)的三赢。

第二篇: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

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方

当前,学校、教师一谈到课程开发,便认为是开发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这是对课程开发内涵的窄化。这种认识的误区导致的结果是学科课程二度开发还没有真正起步,教学方式转变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很大制约。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学科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问题一:我们国家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在谈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这个问题之前,先将我国课程管理的基本框架做个简单梳理。为了实现育人目标,我们国家的课程框架可以归纳为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各级课程担任不同的管理职能和育人目标。国家课程目标上侧重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地方课程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则满足学生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不同的课程分别担任不能的培养目标,整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虽然三类课程开发主体各不相同,但为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在课程政策上鼓励国家课程即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

问题二: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情况与课堂教学现状如何

在实践层面,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情况与课堂教学现状如何?

一、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未见大的结构性突破

目前,把教材当圣经,将教材讲深讲透当成完成了教学任务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是按教材的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或相关练习。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为例,固定不变的流程为:读,理解词义、诗句,体会思想感情、了解阴韵平仄、朗读。这种程式化教学,导致丰富的课程资源没有挖掘,意境、背景、相关类型的诗歌、作者当时的生活现状等等都被忽略。即使有的课堂教学某方面有一点突破,也仅仅局限于以单元为整体思考的小改进,未见真正大的结构性突破,如按照一定专题或者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或者将教材内容按照一定思路进行大的整合,或者按照学生或当地的实际进行大的增删、调整等做法鲜有人试。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形式的热闹掩盖不了控制的实质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囿于按部就班地执行自己设计的过程与思路,不擅于根据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在课堂观察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情境一,学生答问错了,教师也没有任何反应,因为教师根本不善于倾听学生发言,更不用说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情境二,学生回答问题,不是教师需要的答案,可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于是教师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答案为止;情境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教师或视若不见,或匆匆打断,或微笑着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课后讨论,因为教师有预设的教学过程和内容必须完成。诸如此类课堂乱象,不胜枚举。

有的课堂,表面上增加了互动、问答、小组合作,实质上仍然是教师控制的,缺乏真正自主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课前准备与预习严重不够,有的应该在课前准备中完成的资料收集、疑难发现等任务,全部放到课堂中,学生没有实践体验,没有带着问题学习,课堂探究性、生成性不够;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不足:其一,教师涉及的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满堂答;其二,设计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加之教师不会降坡引路,导致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这样,学生思维受到阻滞,永远无法向高层次迈进。教师在课堂上不成功的问题设计无法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真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

三、忽略学生经验与思考,课堂教学缺乏生成性

由于教师受传统学生观的影响,强调的是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非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因此,学生这一鲜活的课程资源被教师忽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本身蕴涵的教育资源进行发掘的意识淡薄,由于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经验、思考、智慧、情感等不被重视,课堂许多可能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被教师的麻木所淹灭,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被教师的迟钝扼杀。

如一位教师上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课,按照要求,第一步是教学准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是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问题,并指导学生分析、整合、提炼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提问,怕学生提问范围太广不便梳理、提炼,于是教师创设很多情境,收集很多资料,引导学生在教师划定的框架中来设问,由于缺乏准备阶段的真正实践经验和体会,课堂上学生思维被束缚,课堂毫无生机与活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以偏概全,认知成为唯一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的特征之一是有正确的目标。所谓正确的目标是指目标具有指向性和全面性。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形成一定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发展。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以认知目标代替所有目标的现象大量存在。认知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有的课堂,甚至赤裸裸地打上应试的烙印。如,笔者曾到某学校听语文课《蒹葭 》教学。《蒹葭》是秦国的民歌,全诗表现的是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象,又暗喻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使整首诗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可就是这么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教师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如何应付考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击考点”的引导,用一大堆练习题目引领学生关注考试内容。这种以大量练习代替阅读感悟、欣赏,唯知识目标、考试目标是从的现象,在我们课堂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如,经常在课堂中听到教师在下课前问的一个问题是:“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可以说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教学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目前课堂教学的通病。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左脑长期超负荷运行而右脑处于半休眠状态,循规蹈矩、思维趋同、高分低能、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问题

三、如何加强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加强学科课程校本化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切实转变观念,形成课程意识

关于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我们要有国际视野,要了解世界课程观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国际课程观的视野下转变我们的课程观念,形成我们的课程意识。20世纪下半叶,率先在欧洲大陆上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知识观、课程观的变化。以美国路易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 E.多尔(William E.Doll, Jr.)的研究成果《后现代课程观》最引人注目。首先,该书阐述了新的知识观:(1)知识是对开放、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而不是对封闭、稳定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2)知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非终极真理;(3)知识不是单纯社会历史的产物,而是个人经验的统合;(4)知识是作为整体对自然、社会人类的统合的解释,不能简单地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接着,描述了在新的知识观的影响下,新的课程观也发生变化。(1)课程是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不断地得以充实和完善,最后形成一体化的内容;(2)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课程的开展,学生的感知经验都被纳入形成中的课程体系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探索受到重视。(3)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课程目标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4)课程的组织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向跨学科和综合化方向发展。(5)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掘和创造知识。这些观点,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产生很大影响,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有很多契合之处。新的课程观视课程为动态发展的过程,力图建立一种新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以开放、弹性、综合性为特征。注重学生个体体验和感知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形成课程意识,并指导教育实践。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发教材与课堂中蕴含的课程资源

我们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的功能,让课程不断走向综合化;改变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密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直接经验等重要改革目标。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对学科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

1、以教材为基础,开发其中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以此为基础,通过研究,将其进行拓展,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某一问题、课题、情境为起点或基点而开展的,可借鉴如下策略:第一,本学科知识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由课堂教学所遇到实际问题而引申、探寻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外学习资源中得到解决或再认。如,初中语文有篇课文《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诗句中充满离别之愁。关于这首词的教学,教师不能只关注这篇的教学,而可以这样拓展:让学生搜集李清照不同时期描写愁绪的词作。如,青年时期,《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现的是淡淡的闺愁,刻画的是一个含蓄矜持的大家闺秀形象; 中年时期,《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描写的是独处深闺的离愁,描画出一个成熟的情趣女人形象;老年时期,《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诉说的是饱尝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的哀愁,展现的则是个心念国家存亡的大女人。这样的拓展,一方面,能体会将闺愁、离愁、哀愁这些复杂的情感串联起来,从而勾勒出李清照真实的人生轨迹;另一方面,以一带多,引导学生大量收集与阅读,开展专题式探究学习,真正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第二,要以教材为载体加强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向其它学科拓展。如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自然的四时景象、各地的山水特点(自然);画中的题诗落款、情景交融的意境(文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差异(历史背景);画家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等方面入手开展探究学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又加强了与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把各种零散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建构,成为综合性知识。第三,以社会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把它们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第四,关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将学生经验纳入课程学习的范围,挖掘学生本身所蕴涵的教学资源。

2、宏观把握教材,思考教学结构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思考教学结构,对教材宏观把握。关于教学结构的思考可以循序渐进。首先,备课可从单元结构思考开始,首都师范大学赵亚夫教授在一次讲座时提到: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把抄写教案的时间用于思考“教学结构”,其教学效果会有大的提升。根据他的观点,长沙市开福区的谭兴茂老师归纳了单元备课“教学结构”的基本要点:①课程标准的要求,②学情实际(学习基础):A、大多数

B、少数

C、优生

D、学困生;

③教学目的(单元)与目标(本课、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④教材使用与自主调整补充等⑤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⑥教学过程简述(附预期“板书设计”)⑦教学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多种方式测评)⑧教学反思。“教学结构”的表达形式多样,可以用文字简述,可以用图示等。“教学结构”强调的是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整体结构,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关键性的提问等。它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组织成一定结构形式,有助于同化新学知识,记忆具体细节,将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在单元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从确立模块教学和专题型体系入手,组织专题教学。具体而言,第一,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学生需要等因素,确定专题。如可以将教材中定论性知识按其逻辑构成关系分设为若干问题,使之形成问题“链接”;第二,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调整、取舍、提炼教材内容,使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

1、认清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乔伊斯(Joyce B.)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谈到,在后现代课程观背景下,目前教学模式发展呈现三个主要趋势: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学法指导。为此,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掌握学科逻辑知识体系,更多地进行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如:怎样观察、怎样学习、怎样概括与总结,怎样分析问题、怎样收集处理信息等。

2、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我们大都沿用班级集中授课教学模式。然而,随着各学校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无疑要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创新。我们国家一些学校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下面列举两个案例:其一,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其教学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核心是一个“议”字。它的本质是对话----经验与文本的对话。其二,北京十一学校,该学校2012年开始,继高中走班制后初一年级实行“走班制”尝试。即同一个年级,同一个行政班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教室中,有的学生在上自习,有的学生在上物理课,有的学生在读地理,课堂教学完全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在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看来,因材施教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方法层面,必须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来真正实现——提供学生空间、机会和课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以上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新课程改革是从内容到方式的全面变革,传统的方式势必制约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创新。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的过程中,总会不断产生新的教学生长点,这些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把握,敏感地意识到其课程价值,并加以及时引导。

如,在一次“中巴出城,关注公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阶段交流时,学生谈到:“通过访谈,了解到居民人数超过一万的社区,可设公交车停靠站,而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四万多居民,由于社区没有公交车停靠站,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了“未来社区的规划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研究。

三、课程安排遵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

目前,一些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进行了更加大胆的尝试。如笔者去年考察了上海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该校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将国家课程在一定的学段中重新安排和调整,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课程。一年级,语言发展期,少写字,多认字,加强阅读,增加英语课程;逻辑思维弱,不开数学课,而小学学段的数学内容集中在2——5年级学习(上海小学5年制),加开科学探究课、实践活动课。这种大胆的尝试,体现学校遵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新课程背景下,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开放的态势。此外,上海很多学校开始研究跨学科领域通融、整合,无疑是我们学科课程教学努力的新方向。课程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颠覆传统,希望我们从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开发这个起点做起,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科教学与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作者单位: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三篇:选修课材料-语文校本课程

山西长治高新区火炬中学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报送资料

杜雄丽

目录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3

《语文》校本课程纲要 ······7

《语文 长治 文化》教材文本······9

第一章

长治文化概述 ······9

第二章

上党神话传说集萃······10

第三章

上党从来天下脊 ······31

第四章

天蓝地绿景秀美 ······37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39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三、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

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语文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语文》校本课程纲要

一 基本项目石: 课程名称:

《 语文 长治 文化》 2开发老师

杜雄丽 3教学教材

教材拓展、搜集整理

4课程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兴趣活动课

5授课时间

24课时 二 背景: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作为乡土文化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本土文化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学生学习本土特有的文化同时,还可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可以使他们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并终身受益无穷。为此,我校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新的科学教育、课程理念作支撑,开发和实践校本课程《语文 长治 文化》,旨在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三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纲要,实施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贯彻我校“成人并成才”的教学理念。3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4将网络教材和文字教材进行结合,使信息全面而准确、有趣而直观。四 课程目标

1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家乡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2使学生在学习家乡文化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五 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主要面向初一学生,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

长治文化概述

2课时 第二章

上党神话传说集萃

10课时

第三章

上党从来天下脊

8课时

第四章

天蓝地绿景秀美

4课时 六 课程形式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探索 交流 分享”的教学理念,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七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

学生学习成果可以通过竞赛、评比、汇报演出、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并把成绩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内。(2)教师评价

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质量和成果进行检验和考核。

《语文 长治 文化》教材文本

第一章

长治文化概述

长治“居太行之巅,叶形最高,与天为党,故名上党”。上党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这里殷商时为黎国,周朝为潞子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晋、韩、赵国,秦朝时为上党郡,隋开皇年间改为潞州,明嘉靖八年改为潞安府、并附廓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始。长治,古称上党,素有“天下脊”的美称。这里关山伟固、居高设险,历史悠久、文明久远,山河壮美、人主荟萃,厚土民魂、神韵飞扬,实乃太行山上的一颗明珠。

上党是神话的故乡。在中华史前神话传说中,上党神话以其源流之原始、密度之集中、内容之详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拂去岁月的尘封,穿透时空的阻隔,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精卫填海,这一篇篇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社话传说,已带着诞生它们的一座座大山,高高矗立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折射出长治古代文明的源远流长,印证着上党历史文化的博大久远。

上党是华夏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上党孕育过播谷稼穑的民族祖先,文明的曙光最早在这里初现。2.5亿年前的木化石,为上党文明写下了久远而深厚的第一篇章;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向世人昭示了上党文明的亘古和绵长。数不尽的遗址,道不尽的陈迹,仿佛散落在上党大地上的颗颗明珠,向你印证着数千年长治文明的邈远悠长,诉说着上党文化的源远流长。

上党是山水雄奇之地。长治的山,不仅有着绮丽雄浑的外表,而且蕴藉着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长治的水,不仅有着大江大河的神韵风采,而且印证着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辉煌。长治山水,南北兼容,刚柔相济,真可谓坐山水秀丽之胜,拥文化昌盛之富,必为仁智者向往。

上党是诗书之乡。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名士登太行观赏山川河流之秀丽,进上党领略历史文化之悠久,驻长治赞叹人文风情之俊美,或文或诗,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骈文绝句、文章佳作。这些熠熠生辉、流远久远的精品佳作,以写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上党的古风古韵、美景名胜、人文地理、淳朴民风,记录了文人墨客对长治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思和留恋。

上党是戏曲乐户之乡。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千百年来,上党戏曲根植于上党这块

皇天厚土中,犹如枝繁叶茂的虬根老树,见证着岁月历史的苍桑世变。凭借“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的夸张手法,依靠高亢激越的音乐唱腔和一代又一代演职人员声情并茂、出神入化的表演,上党戏曲曾经创造过“上党歌舞先梨园”、“士大夫皆能诵之”、“誉满并门”、唱红京城等无以复加的辉煌。

上党是礼仪之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沉淀于社会底层的民俗文化,保留着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风俗”,上党民俗民风,既有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又有山河之地的影响,因而具有它的特殊性,正所谓“勤俭其本质也,奢靡其习染也,劲悍本于地气,淳美由于化成”。

上党是名产之乡。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毛主席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毛主席说的“有鱼有肉”,实际上就是物产丰饶。“中国第一米”沁洲黄曾经上过康熙皇帝的御宴,中国四大名绸之一的潞绸曾经“衣天下”、“遍宇内”,史称“上党一绝”的长治堆锦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名声大噪、驰名中外,弹丸之地的荫城曾经享有“天然铁府”的美称,并且“日进斗金”,“上党三宝”----花椒、柿子和核桃名闻遐迩,飘洋过海......上党是美食之乡。上党美食在过去上敬奉过皇帝,下适应民间百姓,它长盛不衰,伴随上党人民度过了无数个寒来暑往,岁月更替。上党名吃粗放而不失雅致,是文化的结晶,地域的印证。壶关羊汤曾让曹操将士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太行山灭了高干;半疙瘩救过光武帝,潞城“甩饼卷腊肉”系唐玄宗亲自命名,黄家凉粉来自皇家,沁县干饼曾是贡饼......原来美食名吃也蕴藏着历史,饱含着文化。

这就是上党,山光水色优美,文化传承悠久;这就是长治,英杰雄才辈出,文明郁积磅礴。这就是上党,既有亘古长存的历史足迹,又有今日始开的时代芬芳;这就是长治,既蕴藉历史的雄浑博大,又焕发未来的神韵风采。

第二章

上党神话传说集萃

上党神话以山西东南部为中心,不断向四面八方传播,除古籍上记载的以外,大部分上党神话故事仍流传在当地民间。近几年来上党地区发掘和收集了许多民间口头传承下来的神话,这些民间口头上流传的神话比古籍上记录的情节更丰富,描写具体而生动,有的虽比古籍上的神话又多了一层历史积淀的面纱,却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上党神话传说内容,基本上属于原生态转述,原汁原味的成分浓厚,更有研究的价值。由此得到一个启示,口头文学是研究远古历史、文化、地理以及民俗风物的重要参照物。口头文学仍有许多在民间埋藏着,10

只要深入收集,深入研究,就会有新的发现。

女娲的传说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的故事发生在长治县上郝村的天台山。

天台山有奇景:每年夏至这一天,不论是旭日东升的早上,烈日当空的中午,还是日落西下的傍晚,游人站在天台山上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身影。

传说盘古开天地后,女娲用泥造了人。先用黄泥捏成小人,就是现在的黄种人。女娲累了,到河边散步,看见河里有黑泥,还有顺山流下的石粉形成的白泥,就用绳子沾上泥甩,溅出的泥点也成了小泥人,分别成为白人和黑人,因黄人是女娲亲手所捏,所以就聪明些。女娲当皇帝以后,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并发水向太行山进攻。大水冲走了女娲的许多“小泥人”,女娲十分痛心,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把擎天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遂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类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朝思暮想要拯救生灵。一夜她梦见人们抬着巨石把天补好了,她高兴得大笑,惊醒一看,天还是有个大窟窿,就决心炼石补天。可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场所。女娲选好地方,怕被人占去,就脱下绣花鞋埋在山上,返回都城。女娲走后,山上陆续来了诸多神仙,他们均是来躲避水火灾难的,都想将山占为己有,便取出各自的宝贝埋于山上。等女娲带众兵前来,他们都称天台山是自己的,与女娲争论不休。天台山的土地爷见此状,忙上天禀告玉帝,玉帝降至,众神跪倒,玉帝说:“天下有难,各位当忠于职守,现却逃避凶险,理该重罚。今女娲炼石补天,各位要鼎力相助,将功补过。”众神跪地称“是”,于是各神取回自己宝物,女娲取回鞋,随手磕了磕里面的土,眼前堆起一堆土丘,这就是后来的无影山。

于是众仙人就在天台山周围住下,帮助女娲炼石补天,现在天台山北半坡仍有许多庙的遗迹,南半坡、东半坡有“奶奶庙”、“四大天王庙”、“龙王庙”以及“祖师庙”、“五谷神庙”、“土地庙”等遗址。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仿照此法,又用整整四年时间,炼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石头,连同前面的那块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早霞和晚晖,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的一块留在了海边。多少年后,这块巨石因是神仙所炼,众神路过都要在此休息片刻。

天补过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扯下来送与它,从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女娲用龟的四腿作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腿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

从此以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人们在天台山迎驾女娲归朝,女娲十分欣喜。到天台山后,观望到普天下的儿女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笙萧。

后来,人们把女娲吹笙箫、望儿女的地方称作“望儿台”,建娲皇庙,每年农历二月二十日人们就做些布娃娃带来,说谁若带回布娃娃,就会有喜事降临,以此祭祀女娲恩泽万世的功绩。

(此神话流传于长治县一带)

抟土造人

在很古很古以前,也就是世界上还没有人类的时候,首先出现了一个女神,她叫女娲。女娲出现后,看到天地如此之大,连一个人也没有,实在太寂寞太无聊了。她灵机一动想起一个好办法:和泥造人。

于是,女娲马上动手,把泥和好后,急忙捏起泥人来。她每捏一个泥人,就变成一个活人。就这样不分昼夜地捏了很多很多的泥人,这些人都是一个模样,个个眉清目秀,身材端正、体格健全,煞是好看。尽管她捏了这么多人,但世界这么大,这么宽,只靠两只手去捏,实在太慢了。后来她又想了一个办法。乘天下雨时,折了一把长藤条,在泥水坑里蘸些稀泥浆,朝四周一甩,点子甩到哪儿,哪儿就出现了人。

用这个方法快是快了,然而却不如以前捏的整齐、健全、好看。因为泥点子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所以以后造出的人,有大个子的,有小个子的,有胖的也有瘦的。

当她在用藤条撒泥时,有的地方仍在下雨,有的泥点子被雨打坏了,就成了瞎子、拐子、傻子、呆子等不健全的人。

(此神话流传于长治县一带)

无影堆

古时候,传说苍天塌了一个大窟窿,为了补天,神女女娲来到上郝村天台山炼五色石补天。在炼石时,她看见漳河水整日暴涨不休,淹及众多黎民,百姓们为了逃生来到了天台山。女娲见状心急如焚,于是,向一位长者询问缘由。

老人含着热泪,叹了口气说:“在漳河的北边有一个水潭叫„黑龙潭‟,潭里有一条恶龙,它与水潭南边的千年鳖结拜成兄弟,终日好吃懒做,坑害百姓,并要百姓每年九月间杀猪宰羊为它们敬贡。如不照办,就发大水淹死百姓。由于天不作美,久旱无雨,庄稼颗粒不收,哪里还有心事去敬贡,所以两个孽种耍起神术,把周围的庄户和田地全部淹没了。

女娲听了老人的叙述之后,不由心中火起,气愤不已,发誓要为百姓们出这口气,惩恶除霸,恢复家园。

为了除掉“黑龙”和“大鳖”,女娲发动百姓用泥捏成许多泥人。说来也怪,泥人捏成后,只要女娲用手一指泥人的眼睛,那些泥人便变成了数以千计的真兵实将,阴历二月廿二,女娲便向两个魔鬼宣战。

没想到,这些兵将英勇善战,直杀的“黑龙”和“大鳖”丧魂落魄,最后被女娲生擒活捉。抽了黑龙的筋,做补天用的绳子,斩了鳖的腿做顶天的柱子,发动百姓填平水洼地。女娲同百姓同甘共苦,披星戴月,建设家园。女娲在同百姓们干活的时候,她的鞋内装满了土,就在她脱鞋磕土的地方,磕出的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大土堆,日出日落无影子,所以,后人叫它“无影堆”。

(此神话流传于长治县一带)

兄妹成亲

传说开天辟地的时候,尘世上只有女娲和她哥哥伏羲两个人。这么大个世界,只有他俩咋行啊?应该有夫有妻,生儿育女才成。可是,兄妹两个,怎么能结夫妻呀?不行,不能结。兄妹就是兄妹。

这样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么空空旷旷个世界,还是孤单单他们兄妹两个。哥哥伏羲就跟妹妹女娲商量,不如咱兄妹结成婚姻,生儿育女。女娲说,这是一件大事,不能任意妄为,应该问问天意,看上天对这件事是怎么安排的,同意不同意这样办。

“怎样问天意啊?”伏羲问女娲。

妹妹女娲说:“咱们滚磨扇吧。你在北山上,我在南山上,各自从山顶上滚下一只磨扇。要是两只磨扇合在一起,上天就是同意咱兄妹结成夫妻;要是两只磨扇合不在一起,那就是不同意。”

南山和北山,各有万丈高,南山距北山,要有许多里。两个山上滚下去的磨扇,能合在一起吗?

伏羲知道,两扇石磨是很难合在一起的,可是,妹妹提出了这种卜问天意的办法,他自然也就同意了。

兄妹俩各自扛了一扇磨,分别爬上了南山头与北山头。他们相对站立,默默无言,只是将肩上的石磨取下来,放在脚前,准备推下山。

哥哥伏羲跪在北山顶上,仰脸向天,虔诚地祈祷说:“皇天在上,盘古开天辟地死后,他的脑袋变成了大山,他的眼睛变成了日月,他的血肉变成了江海,他的毛发变成了草木。大地上从此孳生出万物。各种飞禽走兽,各种鱼虾龟鳖,到处都有。可是,这么大个世界上,除了我们兄妹两个,连一个人也没有,这怎么行啊!为了生男生女,繁衍后代,我们兄妹只有结成婚姻,但不知天意如何?”伏羲说完,拜过上苍,把磨扇扶正,准备滚向山下。

妹妹女娲跪在南山顶上,先拜上苍,然后说:“天地混沌,盘古开辟,有了天地就好像

有了房子。可是,再好的房子没有人住,那又有啥用啊!上苍既然叫我们兄妹来到这世上,我们兄妹本该繁衍子孙。可是,兄妹同胞,怎能结亲?祈求上天明示小神:如果上天命我们婚配,就令两扇石磨相合;如果婚配不得,就让两扇石磨各滚一方!”然后,再拜过上苍。

兄妹两个说完,同时把各自的那扇石磨滚下山去了。

那时的山坡上,树木丛生,荆棘遍野,豺狼虎豹无处不有。两扇石磨在南北两个山坡上隆隆滚着,真是越滚越快,草木向两边倾倒,猛兽急急跑开。石磨滚下山坡,继续在平地上滚动,跳过沟坎,滚过河流,隆隆地向前滚着。最后,两扇石磨竟合在了一起!

伏羲从北山上下来见了,心里很高兴;女娲从南山上下来了,顿时羞红了脸儿。

兄妹俩成亲的时候,女娲实在羞得不敢看哥哥。她就从地上采了几把蒲草,编织成一把十分精巧的扇子,当即把脸挡上,匆匆忙忙地举行了仪式,赶忙进入了洞房,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婚姻。直到后来世人结亲,新媳妇总爱拿扇子或手帕挡住脸儿,据说就是照着女娲奶奶当初那样做哩。

(此神话流传于黎城县一带)

女娲送子

女娲给了人类的生育本领,又确定了婚姻关系,形成了世代繁衍的传人规律。作为女娲本人,虽然不再抟土造人或挥泥点成人,但也不是高枕无忧,总是惦念着天下苍生的苦乐,关心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哪家人久婚不育,哪家膝下缺子少女,孤老寡弱,她都历历在目。于是,她改作送子娘娘。凡对一世行善、尽孝之人,都送子偿报,使之门旺族盛,香火不断。而孩子出生后,还可以把孩子的生辰八字祷告于女娲,求得一块长命锁(长命锁也叫银牌锁,上有“长命百岁”铸字或“麒麟送子”图),戴在孩子的脖子上,说明了孩子是在女娲保佑下成长的。从此,孩子便无灾无难,岁岁平安。但由于“锁”,会使孩子见少识薄,心灵迷蒙,影响聪明,茅塞不开。为此,一般待孩子到了十多岁以后,才在女娲面前烧香叩拜祈祷还愿,摘锁保回孩子,这番程序就叫“开锁子”。女娲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保佑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自开天辟地不知为人间解除了多少无儿之苦,也不知为人间送来了多少温暖欢乐,所以人们尊她为送子娘娘。

(此神话流传于潞城、平顺、黎城县一带)

二 神农尝药

也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前了,南方出现了一个善良的大神,他就是太阳神炎帝。据说,这炎帝长得非常怪:牛的头,人的身子,全身都是透明的,一眼能瞧见心肝五脏。

那时候,人们还不会种五谷杂粮,全凭地上自己长出的食物来维持生命。可是,人越来越多,能吃的东西却越来越少,眼看着人们就要挨饿了,炎帝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播种五谷,又让太阳乖乖地照着禾苗,给禾苗光和热。从此,人们就不愁吃和穿了。为了纪念炎帝,老

百姓管他叫“神农”。

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这些吃五谷的人就开始生起病来。有的肚疼,有的头晕,到处是一片痛苦的呻吟声。神农当然不能坐视不救。他找来一根神鞭,照着地上的花花草草抽了几下,那些花草霎时间就变成了药草。

可是该给哪个病人吃哪种药呢?这可难住了神农。他皱着眉头想了整整一天一夜,最后决定自己把药草尝遍,然后再给病人服。

第二天一清晨,神农就开始尝药草了。谁知,他刚拿起一根草来咬了一口,就觉得浑身难受。他知道自己中了毒,可还是硬撑着观察,看是哪儿的毛病———他的身子是透明的,观察起来特别方便。只要一中毒,就赶紧尝试着用另外的花草来解毒。就这样,他在这一天里就中过十二次毒,可也明白了中毒的部位,并找到了解救的方子。

神农救了无数条性命。可是,有一次,他尝了一种毒性极强的断肠草,眼看着肠子在一寸寸烂断,就是找不到解救的药方。就这样,神农为大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神农。

(此神话流传于长治郊区一带)

三 炎帝访贤

相传,古代明君炎帝,由于年纪高迈,精力减退,便外出访贤来继承自己的皇位。

一日,经过一田间,见一农夫在犁地,拉犁的是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而在两头牛的拉套间,挂着一个簸箕片儿,每当农夫吆喝牲口快走时,总是挥鞭打在簸箕片儿上。炎帝纳闷,便走上前问道:“农夫兄弟,你为什么不打牲口而打簸箕片儿呢?”农夫笑笑说:“是你非知,牛不会说话,吃的是草,干的却是很重的活,如果再用鞭子抽打它们,不是太没人情了吗?你看我这样做,只要我用鞭子打簸箕片儿,它们会感觉到我在打它们中的任意一个,这样它们就都会出力拉犁的。”炎帝听后,觉得这农夫很有人性,对不会说话的牛尚且如此怜惜,何况对庶民?真是一个大贤人啊!

后来炎帝就选这位农夫进入朝中继承了皇位,这便是后世的明君尧。

(此神话流传于长子、高平县一带

四 神农井

远古时,神农和他的一部分氏族成员过着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住着洞穴,穿着树叶,吃着野果和野兽。到了后来,人越来越多,单靠采集野果和打猎已不够吃了。神农就苦思冥想如何给人们解决吃的问题。

有一天,羊头山的上空飞过一只遍身通红的鸟雀,嘴里衔着一株九穗嘉禾,穗上的谷粒像下雨似的纷纷落下来。神农跑过去,一粒一粒捡起来。他用石铲、弯柄木锄,耕掘土地,把这些谷种播进去。秋天到了,土地上收获了许多谷物,人们可以吃谷物充饥了。有一年春季正逢大旱,神农就在羊头山上用石铲疏通泉水,挖掘水井,用井水浇灌土地,谷苗又长高了。

附近的氏族前来参观,神农送给他们一陶罐谷种,并领着他们来到山坡参观。神农教他们松土掘坑,说:“每年布谷鸟叫时,你们就开始播种”。他又带他们参观泉和掘的井。“老天要旱了,你们就用井水浇地。嘉谷长大了,就有吃的了”。神农把耕种技术全部教给了他们。就在这一年,这个部落收获到了嘉谷。他们燃起篝火,带着用玉石、贝壳穿成的项链,跳起了舞蹈,吹着石埙,敲着石磬、皮鼓,唱着歌儿感念神农。

神农部落也同样获得好收成,他们用陶器打起井水放在井边,又用一只陶器盛满谷子,也放在旁边。然后他们围成一圈儿,围着井,围着谷种,跳起了舞蹈。他们吹着竹龠、击着石磬,模仿农业生产的动作,一边起舞,一边唱着欢乐的歌:

泥土呀,返回到你的居所,大水呀,归返到你的沟壑;

害虫呀,你不要闹成灾祸,杂草呀,统统都留在沼泽!

从此,人们为怀念慈爱的神农,便把这个泉称作神农泉,这个井称作神农井,把获谷之处称为谷关。至今羊头山上还有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等遗迹。

(此神话流传于长子县一带)

五 漳源泻碧

长子县城西五十华里,有一座发鸠山,山东麓有一座坐西向东的庙宇,名叫灵湫寺。庙里有碗口大小一个石渎,一股清澈的泉水,穿过殿下这石渎内喷泻而出,流入庙前的四星池内。然后,又从池内溢出,流向东去,绕长子城的西、南、东三面,沿途汇集百川,流经河北,注入渤海。这泉水初入四星池时,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当流出四星池以后,由于河床加宽,泥沙冲积,才逐渐变得浑浊不清。这庙前的石渎,便是浊漳河的源头。当你走到山前,只见波涛滚滚,泉声隆隆,气象万千,十分状观。故有“漳源泻碧”之称。

灵湫寺原名泉神庙,宋朝政和元年改用今名。庙内正殿的神龛内,供奉着三尊女神。居中一位乃为炎帝的小女儿女娃,两边两尊分别是女娃的姐姐和母亲。为什么女娃最小而居住正中呢?这里边有一段优美的传说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即神农氏)娶了赤水神的女儿为妻。赤水女儿最喜弹琴,她的琴声清悠入耳,沁人心腑,十分动听。炎帝每天赶着太阳从东海一直走到西方,当炎帝履行完一天的差务回到家中之后,她就弹起琴来为他解除疲劳,共享天伦之乐。夫妻俩相亲相爱,感情十分和美。后来,他们生了一男两女,长子炎居、长女瑶姬,小女儿女娃。

瑶姬是个美丽而又多情的姑娘,她曾与父亲手下一个名叫赤松子的雨师订了婚约。后来 16

因为赤松子不守信义,抛下瑶姬远走他乡,又与别的仙女相爱。瑶姬又气又恨,不久就含怨而死了。瑶姬死后,化作昆仑山瑶池边的一株瑶草。据说这种草任何女子只要闻一闻,性格就会变得温顺、善良,容貌和体形就变得特别窈窕、俊秀。瑶姬用自己的生命为天下女子换来了幸福,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这是后话。

单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她天真活泼,长得也十分秀丽。她从小喜欢大海,每天都要跑到海岸上去观看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波涛;观看那击水嬉戏的海燕和那展翅飞翔的海鸥;更喜欢到海岸上去拣那五光十色的贝壳。有一天,女娃又来到海岸上。放眼望去,只见那茫茫大海,水天相连,波光粼粼,碧波万倾。她简直被这大自然的美景迷住了。她在海岸边玩了很长时间,拣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贝壳,高高兴兴地往家返。突然狂风大作,一阵暴风雨袭来,把她扑倒在海滩上。紧接着,一个巨大的海浪冲上海岸,把她卷进无边的大海,埋进海底。女娃的母亲冒着暴风雨赶到海边,面对大海,用嘶哑的声音不断地喊着“女———娃———”,“女———娃———”。但是,除了海浪隆隆的狂叫声以外,她再也听不到女娃的回声。可怜女娃就这样被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幼小的生命。她的母亲也因失去心爱的小女儿,不久就病死在发鸠山下。

女娃被大海淹死以后,她的精灵不散。她对夺去她幼小生命的大海万分怨恨。发誓要报仇,要把这罪恶的大海填平。后来,她的精灵化成了一只小鸟。这种鸟长着花头、白嘴、红脚,因为这种鸟每到夜里就发出“精卫、精卫———”的哀叫声,故名精卫鸟。精卫鸟每天都要飞到长子县西边的发鸠山上,衔上那里的小石子和木枝,飞往碧波万顷的大海上空投进海里。就这样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后来,发鸠山表面上的石子和木枝全被衔光了,精卫就在发鸠山的东坡上找到了一处地皮比较松散的地方,先把石子用嘴啄起来,然后再衔去投向大海。久而久之,这地方就被精卫衔啄下一个土坑。她的姐姐瑶姬和母亲,虽然离开了人间,但她们的英灵未散。她们对精卫发誓填平大海的宏愿十分支持,就主动帮助精卫把坑内石子挖出来,以供精卫衔去填海。姐姐和母亲的双手被磨破了,鲜血染红了每一粒石子,但她们一直紧挖不止,土坑被越挖越深。有一次,精卫看见母亲和姐姐的双手流血不止,心中十分难过。她就亲自飞进坑内,用嘴在坑壁上往下啄石子。不料,一连啄下四粒石子以后,一股泉水便从石子留下的洞内喷射而出,泉水越流越旺,一霎时便把土坑流满。这大水又把坑内的石子和泥沙冲出来,流向东去,一直冲进大海,加快了填海的速度。据说,以前太行山以东便是一片汪洋,现在的华北平原,就是这石子和泥沙冲积而成的;山东半岛则是精卫用石子和木枝填起来的。因为精卫连啄四粒石子而啄开了泉水的源头,后人就把这土坑起名叫四星池。

女娃和她的姐姐、母亲填平大海造福人间的事迹,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就把她母女三人追封为“三圣神女”。当降旨排位的时候,却把玉皇大帝给难住了:论功劳要数女娃最大,而论辈数和排行要数女娃最小。玉皇大帝左思右想无法定论。后来,还是太白金星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要她母女三人向发鸠山四星池竟跑,先到者居首,依次排之。一天,母亲骑了一匹枣红大马,姐姐瑶姬骑了一头大青骡子,惟有女娃骑的是一头灰色的小毛驴。母女三人一齐从长治县看寺村的“飞来寺”出发,向正西方向的发鸠山前进。一路上,大马在前,骡子居中,女娃的小毛驴走得最慢,落在了最后。三人少不了各催坐骑,扬鞭追赶。当走到离发鸠山只有十里路的龙死河时,眼看骡子已快追上了大红马,不料大青骡子一头卧在河滩上,生了驹子不能前行。把个瑶姬急的满头大汗没有办法。一气之下,瑶姬便把大青骡子的子宫给掐了,可怜骡子,从那以后再不能怀孕产驹传宗接代了。再说母亲,她骑得枣红大马走得最快,把个女娃远远甩在了后边。当她走到离四星池只有一里路的圪台垴时,眼看着头名在握,大功告成,却不料被山坡上的圪针勾把罗裙给挂住了。她用手捋了一把,才将罗裙挣脱,但罗裙早被挂成了八片,她不得不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缝补。她补好罗裙以后,向后边看了看,女娃连个影子也没有。她想,瑶姬没了坐骑,女娃还无踪影,就是睡上一觉,这头名也跑不了。于是躺在石头上想休息一会。不想因为赶了八十多里的路程,身子劳累,一躺下便鼾然入睡了。当她一觉醒来时,只见女娃已走到四星池边,步行赶来的瑶姬也跑在了她的前头。她便急忙翻身上马,向前赶去,但已经来不及了。结果是女娃夺了首位,瑶姬第二,母亲落在了最后。就这样,玉皇大帝才按顺序为她母女三人排了坐次,降旨加封。后来,人们在四星池的上边建起了庙宇,就把女娃敬在了正中,把母亲和姐姐敬在了两边。圪台垴的圪针针,自从被捋过以后,至今还是直的,没有一个勾勾,而且圪针都是朝上长的。女娃母亲休息过的大石头现在还在,人们称它为奶奶炕。四星池涌出来的泉水,从古至今一直向东流着,永不停息,精卫填海的动人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神话流传于长子县一带)

六 羿射九日

羿射九日的地方就在屯留的老爷山上。

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长着一棵扶桑树,树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它们同是上帝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乌吐出强烈的火焰,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叫三足乌)。后来,这十只三足乌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就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在山洞里,黑夜出来寻找食物。猛兽毒虫借机残食人们,人类濒

临灭绝的危险。消息传到天上,帝俊就赐给羿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间,惩治妖魔怪兽,同时也教训教训他的这些太阳儿子。

可这些三足乌根本不把羿放在眼里。羿大怒,就选天下最高地方,就是屯留的老爷山上,拉弓搭箭,瞄准三足乌射去。他弹无虚发,一连射下九只三足乌。人们围着他连声喝彩。三足乌一死,火光自灭,人们顿觉清凉爽快,于是欢呼雀跃。呼喊声传到天上,帝俊急忙赶来,见羿扯满弓正瞄准最后一个三足乌,连呼住手。

羿的做法违背了帝俊的本意,帝俊大发雷霆,不准羿再回天上。同时也令仅存的这只三足乌日日遨游,不得休息。从此大地酷暑消尽,万木复苏,百姓安居乐业。

(此神话流传于屯留县一带)

七 老爷山的来历

《淮南子》记载有后羿射日的故事,其云:“尧使羿射九乌于三嵕之山。”不知羿是不是我们要说的张三宗,不过,羿的传说,倒与屯留境内的老爷山(别名三嵕山)有紧密的挂牵。

相传,远在尧帝时期,屯留城南十多里处的松坡湾附近,有个张村,村里有一个张三宗,开了一个砂锅窑,自捏、自烧、自卖,小日子过得倒也宽裕。他身材魁梧,力拔山气盖世;但性情却很温和,为人忠厚,平日喜好射箭。

一日,瓦泽岭(老爷山原名)一带的黎民百姓捎来口信,那儿急需砂锅,张三宗想人所想,急人之急,担起砂锅就向瓦泽岭进发。那时天上有十一个太阳为患宇宙,到处是赤地不毛。烈日把石头都蒸烤成浆。当三宗走到瓦泽岭山脚下的神居时(也就是当今余吾的神徐),脚踩石浆,滑倒在地,一担砂锅摔了个粉碎,三宗那个气呀,就甭提啦,一气之下,他决心要把那些可恶的烈日射下来。

听说张三宗要射日,方圆百里的黎民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拍手称快。大家从四面八方送来柴草碎铜,有名的工匠自告奋勇,帮助张三宗赶造青铜神箭。

经过三天三夜的苦干,檩条粗的青铜利箭打造成功,不多不少,正好十一枝,三嵕又将自己五丈长的桑木扁担弯成强弓。这弓,光弹一下牛筋,那响声五十里以外都能听到,十里以内震耳欲聋。三宗站在老爷山顶,摩拳擦掌,搭箭扯弓

“吱……”拉弓。

“嗖……” 箭发。

“咚”射中!

火光四溅,石尘遮天,陨石乱飞,温度下降。

射下一日,民众百姓大声喝彩一阵,一喝彩,张三宗越发来劲,射下三个日,他已是汗流夹背,他一气射掉九个太阳,已经精疲劳力竭。

正当他搭上第十枝箭,拉足弓欲放时,有个鹤眉童颜白须光顶的老人,从背后拍了三宗一把,说道:“贤弟,箭下留情,过多亦为害,没有亦不行。”这突如其来的一拍不要紧,三宗这一箭射偏了,只在这个日头的边缘撞了一下,无损大体,可光线也立即暗淡了许多。这颗日头,就变成了月亮。据说月亮也觉得挨这一箭十分冤枉,时常伤心,直到现在还是如此。伤心起来就出缺,伤心过后才变圆。没射过的那个太阳,完整无缺地留在宇宙间,它很自豪很高兴。

从此天上一个月亮,一个太阳,宇宙分出冬夏春秋,世界显出阴阳白昼,天气变得风调雨顺,冷热有规。大地变得肥沃丰腴,万物竞生,免除灾患,人寿年丰。普天下的黎民百姓都非常感激张三宗,牢记他的大功大德,纷纷要求为他修宙宇塑金身。当地的地方官吏,直接表奏尧帝,反映人民的愿望。尧帝闻奏,也大为感动,很快准奏。就在三宗射日一带的最高山峰上为他修建庙宇,并封张三宗为灵贶王。正好,方圆数瓦泽岭最高,就把庙宇修在了瓦泽岭上,名曰“三嵕庙”。从此,瓦泽岭就改名为三嵕山。人们敬称

张三宗为三嵕爷,所以人们也就惯称三嵕山为老爷山。

历朝历代的官宦黎民都把张三宗当作降福于人类的神仙,在三嵕庙上每年五月初一和七月初七举行两次盛大的烟火香会,除了本县的黎民百姓,周围各县的财主豪绅,隐士名人,也都要前来朝山进香,祷告还愿,这个习惯一直沿续到解放。直到现在,三嵕庙的遗址上还留有许多碑证和痕迹。

(此神话流传于屯留县一带)

八 治 水

古时候,因为河床淤堵、大山阻路,漳水横流到处泛滥,沿岸百姓离乡背井,跑到山上,没吃、没穿、住没住,加上虫蛇出没猛兽伤人,人们都活不下去了。

舜闻知后,派鲧来到平顺境内治理漳河。鲧到了后,只是粗粗地转了转,就盲目地率众在奥治村西挖渠开沟,想把漳水向山南引,这里大都是石山,全靠民工錾子凿,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费时数年,好不容易把沟凿成,谁知山南边地势比北边高,漳河还是无法疏通。老百姓都失望了,鲧呆呆地坐在大山上,长叹不已。

舜十分震怒,把鲧召回杀头问罪,又派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来治理漳河。

禹来到奥治村后,先走访了村里的父老,详细询问了历年来河水泛滥的情况,又亲自爬

遍了方圆上百里的山,走遍周围的沟川,最后制定出“去其壅塞,因势利导”的治水方案,决定改变鲧的疏水方向,引漳河水向东流。办法有了,禹便带领大家凿石排壅疏通河道。

冬天来了,到处是冰天雪地。大禹就在奥治村后的高坡上选了一个山凹住了下来,做歇息和避风御寒的地方。

大禹治理漳河的行动,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了一条神龙来帮禹治水。

经过几个寒暑的苦干,漳河里的壅塞消除了,漳水顺流东下,水灾平息了。神龙告辞了禹和百姓们,腾空而起返回天庭复命,禹则又去别的地方治水去了。

人们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记治水的艰难,从此就把奥治村西鲧带人错开的沟渠叫成“错凿沟”,把禹住过的山凹叫“禹旮旯”,在神龙腾飞的地方也留下了“龙门奋蜇”的美丽传说。

禹告别了漳河两岸的百姓,向西南方向走去,他途经三池南里(即现在的北社乡河东、南社、西社),看到这里的百姓没有水吃,就住了下来为他们找水吃,他爬山越沟勘探山势,最后,指点了一个有地下水的山沟,让大家动手打井,老百姓在禹的指引下没明没黑的打井,终于“穿井得泉”。人们给这口活水井起名“大禹泉”,又在大禹泉附近盖起了“禹王庙”,三里五村的人们经常来禹王庙烧香上供以示纪念。

(此神话流传于平顺县一带)

九 禹王下棋输夫人

大禹被供奉壶口镇后,方圆百里,风调雨顺,百业俱兴。百姓们对禹王倍加崇敬。大禹庙香火一天比一天旺盛,禹王心里也十分快慰,闲暇时常与城隍爷对弈。二人的棋艺不差上下,彼此胜负难分,禹王常常为此而郁悒寡欢。

一天禹王决心与城隍爷争个高低。二人商定以夫人为赌注,败者就把夫人输给对方。二位神仙摆开阵势,从春下到夏,从秋下到冬,直杀了三春三冬。前两盘各有胜负,到第三盘时,城隍爷再胜禹王。禹王虽然疼爱自己的妻子,但因有约在先,无法悔口,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城隍爷把自己的夫人领走。从此,城隍老爷的身旁就立起了禹王夫人的塑像。

禹王下棋输了夫人,自感羞辱,再也不下棋了。从此禹王总是闷闷不乐。百姓们知道此事后,就再三祈祷城隍爷开恩,把禹王夫人归还禹王。不知是城隍老爷被感动了,还是禹王夫人自作主张,多年之后,禹王夫人又被百姓请回了禹王庙,重新与禹王团聚。

(此神话流传于壶关、平顺县一带)

十 洗耳传奇

在黎城西井的凤凰山下,有一条清沏的溪水环山而绕,名叫洗耳河,古称草儿河,其水清清,其流潺潺。据说这股水有些奇异,小孩子喝了它,可变得聪明伶俐;老年人喝了它,便可以长寿。河畔,禾苗青郁,树木森茂,隐若可见一村,也因河水而得名,叫洗耳村。它东枕梳妆楼,西朝北架山,北列凤凰台,南挡狮子岭,四面环拱,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好地方。

相传,尧牧巡上党时,已是年近古稀的人了,由于他曾一时拒忠信谗,使政通人和,固若金汤的江山,众叛政危,日趋衰落。

当时,有个州长,名叫许由,此人德才兼备,殷政诚廉,面对众叛政危的局面,深以为忧,曾数次进谏劝尧,但不得所纳,反落个意欲谋位之嫌。许由忍辱辞官不做,隐退于凤凰山。

一日,尧知许由辞官而去,问群臣曰:“由何以辞官而隐?”有一近臣对曰:“其素狂而目中无人,因不得大用而避退,是此当诛。”尧自思许由入朝以来,勤勤恳恳,智谋过人,是治国之栋梁,时有提携之意,遂以九州牧长官许之,命人前去请许由辅政。许由拒不相见。尧又以天下让之,许由仍不为所动。他觉得尧之举有辱其德,当下于草耳河洗耳,以示不为谬言所污。

尧得知许由河边洗耳后,才知道自己完全错了,后悔不已,便亲自徒步来到草耳河,要见许由。许由听说尧亲自来了,便急忙出迎,二人隔岸相望。尧大喜,而许由十分担忧。尧见许由面带忧郁之情,为表达自己的诚意,下马于河边洗脸,以示悔过之意。此刻,许由见尧于河边洗脸,自己便再次以河水洗耳,并抬头问尧曰:“草野涧水,不惟污君面乎?”尧反问曰:“是恐污君面,汝何以洗耳?曩闻君洗耳以为吾之过,今洗耳何也?”许由笑答曰:“见君洗面,吾岂不洗耳恭听?”二人相视大笑,许由感到尧确是诚心而来,就随尧返回上党,尽力辅助尧的朝政,尧的江山又重新兴旺起来。

后来,尧为记取这个沉痛的教训,就将草耳河改为洗耳河。明嘉靖年间,曾于此建许由庙并刻石以记之。

后人所说:“洗耳恭听。”是否由此而出,不曾详究。

(此神话流传于黎城县一带)十一 长子与丹朱

长子县在上古时代并不叫长子,而叫“丹”。“丹”地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尧王。尧王姓陶唐氏,原是丹地部落酋长,因德高望重,被四岳十二牧酋长推选为部落联盟大酋长。于是尧离开故乡丹地到晋南平阳建都,统一管理各部落事务。

尧王担任部落领袖以来,昼夜辛苦为民办事,政绩显著,其中最有名的是统一时令,制定历法。尧王年老的时候,感到身体和精力一天不如一天,便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商议推举 22

大酋长的继承人。四岳十二牧酋长都推举很有政德的舜,但也有人提出让尧王的长子朱来当接班人。尧王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名朱,自小比较傲慢、任性,不务正业,贪于下棋玩耍。尧王知其长子没有才能,决定让舜来接位,但为了考验舜的才能,就让他率领众人去开发荒原。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考验,证明舜确实有领导才能。

于是,尧王就把王位禅让于舜,命他摄政,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也嫁给了他。

尧王让贤于舜,对朱的震动很大,他毕竟是尧的儿子,从小受尧的教育,本性还是不坏的。为了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决心从头干起。他虚心向舜请教,处处学习尧、舜的高尚品德和治国方法。尧王通过几年观察,看到朱确实脱胎换骨,很是高兴。就通过舜,委以大任,让朱率兵去平定“三苗”之乱。“三苗”之乱平定后,又率兵击败了来犯的共工氏,为国为民立了大功,威信一天比一天高。这时,部分酋长忌妒尧王父子的政德,就散布流言蜚语,到舜的跟前说朱居功自傲,说朱拥有兵权,想推翻舜,自己摄政。舜并不相信。尧王父子对此很是苦恼。这时候,从东面传来消息,说丹地瘟疫流行,人畜死亡很多,灾情严重。尧舜二王为此忧心忡忡。特别是尧王,每日愁眉不展。朱为了避嫌,就主动向舜交出兵权,并请求回故乡丹地带领民众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尧舜二王当然很高兴,就答应了朱的请求。

朱返回故里,在岳阳一带定居下来。他率众放火烧山,清除猛兽;采集草药,根除瘟疾;依漳河、丹河兴修河道,开垦农田;又在发鸠山下修建岳阳古城,作为部落的都城。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颂朱的政绩。

又过了好几年,朱又在距岳阳城东二十里地方修建了新城池,称东岳阳,也就是现在的长子县城,因尧和朱都姓“陶唐”,便把尧出生地更名为“陶唐村”。朱临死时,嘱咐人们一定要把他埋在丹河岭上。朱死后,人们依照他的遗嘱,含着泪水把他埋在这里,后来,此岭就叫“丹朱岭”,又名“丹朱陵”。为了缅怀朱重建故乡的政绩,就把“丹”地更名为“长子”,又称为丹朱。因朱是尧王的大儿子,又把东岳阳城更名为长子城。到了夏朝,划全国为九州,长子属北州的一个县,定名为长子县,一直沿革至今。

(此神话流传于长子县一带)十二 丹朱送宝

尧王派长子丹朱打败“三苗”以后,天下太平,百姓乐业。那丹朱肯动脑筋,他发现,老祖宗“烈山氏”传下来的“刀耕火种”法,烧山毁林,坏处很多,就建议尧王停止烧山,保留森林,后来果然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有一回,丹朱上山打猎,逮住几头小野猪驯养起来,不想只年把功夫,这种凶猛野兽成了一种温顺的家畜。还有呢,他发现施了粪肥的地,选好种籽就能增产,于是选育出优良谷种和麻种,推广开来。

尧治下的百姓,生活越来越美气。首都平阳附近,汾河两岸,丛林翠绿,星星点点,分布着一座座氏族公房,在公房附近,老婆老汉们照料小孩绩麻打杂,家里年轻妇女们在织布,四周田地家里男子汉有的耕作,有的打猎。人们齐心合力,所以每年收成都还好。

一天,尧王外出视察,走到响水河边一处氏族,老远就听得有人唱小曲,唱得瓮声瓮气,十分可笑,走过去一看,瞧着个老汉,胡子眉毛一色白,拿两块叫“壤”的东西,坐在地上敲打着唱道:

太阳出了山哟,儿女们打猎又耕田。

太阳落了山哟,老汉我睡得好香甜。

挖了深井哟,凉水喝了真舒坦。

庄稼丰收了哟,肚儿吃得滚滚圆。

啊!请问老天爷哟,我们啥事用你管?

这就是有名的《击壤之歌》。听了这歌,尧王知道百姓们日子过得很舒心,十分高兴,不料想却惹恼了那管祭天打卦的“阿衡”,管祭祖宗神灵的“太祝”和管山林鸟兽的“虞”等。

他们串通一气,捣起鬼来。今天说“祖宗显了灵”,明天说“老天降了符”,还说敬神用了上过粪的五谷“冒犯了天威”,不让烧山,破坏了“祖宗成法”。甚至放出风来,说丹朱“不肖其父”,是个不敬祖宗的逆子,就差端起尿锅扣到尧王头上了。

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和贪吃现成野味的人都跟着起哄,并不顾丹朱的反对,秋收一过,狠狠地搞了一次大烧山。各氏族击鼓通信,沿山把守,祭了天,祭了祖,祭了火神“祝融氏”,便放起火来。衰草连绵,西风正猛,不大一会儿,火苗满山遍野窜起来,烟尘弥漫,昏天黑地,数不清的大树全被烧成灰烬,烧死烧伤的野兽全被猎获,堆得像一座座山。人们围着胜利的果实“呜———呼———呜———呼———”又跳又叫,跳够了,叫够了,各自分了许多猎物回家,整整一冬天,吃得满嘴流油,好不痛快。

可是第二年一开春,大风一吹,尘土飞扬,把平阳城周围刮了个昏天黑地。这年一春无雨,夏天仍不见一丝云彩,骄阳似火,汾河谷地成了个大火盆。不用说种庄稼,就是最耐旱的小草也晒死了,平阳有名的“浮山泽”也干得滴水无存。后来瘟疫流行起来,人口牲畜不断死亡,没办法,一些氏族就离开汾河谷地,翻过太岳山向东走了。

到了秋天,可又怪了,乌云黑压压盖住大地,连阴雨哗哗地浇下来,只几天功夫,山洪一齐冲下来,汾河谷地又成了一片汪洋,百姓们纷纷往高坡上爬,更多的氏族又翻过太岳山迁走了。

这大旱半年接大火,灾情可真够受,要说原因,全是因为烧光了森林。可是阿衡、太祝

一干人,做贼心虚,硬说是丹朱“不敬神灵”招来的“天谴”。

就在这时,东迁的氏族回来信使,说他们翻山越岭,最后登上了发鸠山,山下向东是平展展的好一片大平川。那边地势极高,“与天为党”,河川交错,土地肥美。可是当地“潞戎”部落,一看来了外人,便当敌人打,双方争斗,死伤无数,请求尧王定夺。尧王接见了信使,随即召开会议,征询派谁去上党处理此事。阿衡一眨眼,几个同党心领神会,便一齐推荐丹朱。尧王明知有鬼,可又怕人们说闲话,当下就亲自坐了木筏去察看灾情了。

尧王一走,阿衡、太祝等人便召见丹朱,同时召来丹朱的两个兄弟———仲烈和季雷。

在议事厅里,由纳言龙传旨:“为解我民危难,着尔三人前往,先至该地者为君,后至该地者终生为氓!”说完,便抽签取道。丹朱抽着南路,签上画一头猪,纳言龙说:“丹朱,帝赐尔豕!”仲烈抽着中路,签上画一匹马,纳言龙说:“仲烈,帝赐尔马!”季雷抽着北路,签上画一匹骡子,纳言龙说:“季雷,帝赐尔骡!”这“帝”就是“老天爷”,这“赐”就是“赏”,因为他代神说话,所以跟一般人不一样。

这时,阿衡板起面孔说:“今日备办,明日上路,三日后重九之日至发鸠山祭山神。先至者执王命,后至者为百姓,终生不得返归。”说到这里,又翻了丹朱一眼说:“上天不负有心人,神灵既赏给你心爱的猪,就不能再带别的生灵。有神灵庇佑,你说不定骑了老母猪,顷刻就能飞到上党的。”

丹朱心里明白,这帮人容不得他,定下了诡计,阴险地挑拨他兄弟相互残杀,但是转念一想,能带猪去正好,再捎些谷种麻种,上党百姓不就能安居乐业了嘛!于是答道:“谨受命!”随即出了议事厅。两个弟弟,不知好歹,也学着哥哥答道:“谨受命!”便分头去挑选强骡壮马,准备上路。

仲烈走的是中路,他骑了一匹青鬃快马,那马长嘶一声,四蹄生风,闪电一般向前窜。仲烈有些害怕,死揪住马鬃,闭了眼爬在马背上,只听耳边呼呼风响。不知到了什么地方,忽然觉得身上凉飕飕的,便抬起头来打量,不料正碰到崖边的酸枣丛上,“嘶啦”一声,衣服裤子挂了个稀烂。仲烈一看,暗暗叫苦,他想:“这赤身露体的样子,怎能站在百姓面前为君呢?”只好坐在路旁生气。最后他狠狠地咒骂道:“该死的酸枣树,我要你绝种!”从此,发鸠山所有的酸枣树就都死了。

老三季雷骑一匹骒骡,急匆匆顺北路前往。那骡子起初健步如飞,翻山越岭,很快就过了太岳山主峰。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越走越慢。季雷发了火,“啪啪”就是两鞭。谁知道那骡子干脆卧下不走了。不大一会儿,生下一头死骡驹。季雷知道没法再走了,只好拿死骡驹出气,他一边打一边骂:“看你骡子以后再敢下!”从此以后,骡子就再不能下驹了,只好借马或驴来传宗接代。

仲烈、季雷困在半路上的时候,老大丹朱正在南路受罪。他背着料豆、麻种和谷种,沉甸甸的,还带着几天的干粮,赶了一头怀孕的大母猪,又不敢快走,磨磨蹭蹭一天不过走二

三十里。半路上打尖没店,晚上投宿没村,全是荒山野岭。一路上自己不吃,先做猪食,拔野菜、捋草籽,搭配着那点料豆支撑。到了晚间,山林里狼嗥虎啸,丹朱不敢大意,常常点着篝火,整夜不敢合眼。好容易走到沁河边上,正赶上发大水,水急浪高,涉不过去,只好在西岸停下来。整整三天,他用树枝和野藤编了个筏子,把母猪、料豆、谷种都安排在筏子上,自己下水推了筏子向东岸游。看看到了河当中,一个浪头打过来,筏子一摇晃,猪惊了,站起来就跑,木筏稳不住,一下子翻了个底朝天。亏了母猪会浮水,慢慢游向了东岸。可丹朱上岸后一看,干粮、料豆全被水冲走,好在麻种谷种还在,可都浸湿了。再看那母猪,水淋淋的正在发抖。因为没了火种不能取暖,丹朱就脱下自己的麻布长衫,拧干了水,给母猪擦了一遍,又把种籽摊开凉在石头上,自己光着脊梁在一旁赶鸟雀。

第二天,晒干了种籽,给母猪找来些野果吃了,继续赶路。丹朱忽然觉得身上发起冷来,起初以为是没吃上东西,不抗寒,过了一会儿浑身滚烫,发起高烧来,这才觉得事情有些不好。丹朱想:“坏了,打摆子了,我得趁还有力气的时候,加劲往前赶路,要不,倒在路上,见不到上党百姓,岂不误了大事?”于是,他就咬紧牙关,轰着猪急忙赶路。

这样又坚持了几天,丹朱每天只把给猪吃的野果挑几个吃,又发高烧,身子就越来越支撑不住了。这天,丹朱挣扎着又走了一程,迎面一座高高的山岭挡住了去路。丹朱咬着牙,牵着猪就往山上爬,喘一阵爬几步,爬几步喘一阵,最后终于到了岭巅。向下一看,近处是一片小山梁,远处白云底下是一带开阔的平原,其间漳河、岚河两条大河隐约可见;向西北望去,郁郁葱葱一带崇山峻岭,无疑那就是发鸠山了。丹朱看着看着,高兴得热泪夺眶而出。他拼着全身力气喊了一声:“到啦!”就倒在山顶上。据说他的热泪从山顶慢慢流下来,冲开的河谷变成了两条河流,岭南的一支成为沁河,汇入了黄河;岭北的一支成为漳河,汇入了海河。这就是今天的南北丹河。

当丹朱兄弟三人分路前来上党的消息传到当地时,百姓们就分头寻找,终于在这座山岭上找到了丹朱,他已经死了。但是睁着双眼,面带微笑,左手腕上缠着绳子,绳子那头拴着那头临产的母猪;右手旁边一字排着几个口袋,装着谷种、麻种和其他作物种籽;地面上画着一个图形,有漳河、岚水,距两水相等的地方是一座城池,向东在二河交汇处画了握在一起的两只手;城外田野上还画着纵横成排的林带。

人们流着热泪接受了丹朱的珍贵礼物,把他就近安葬在山头上———后来这山就取名丹朱岭。按照他的遗愿在漳岚二水间修筑了城池,为了纪念他,就取名“长子”———因为丹朱是尧王的长子。又按他的指引,和潞戎订了盟,友好相处,共同播下丹朱带来的种籽,繁殖了小猪,发展起农业来,后来就育成了全国闻名的“潞麻”和“长子猪”。

(此神话流传于长子县一带)十三 五龙山

相传,东海龙王有五位太子,个个英俊潇洒,心地善良。一日,兄弟五人相约到人间游

玩,途中,见禾苗枯萎,饿殍遍野,怨声载道,一片凄凉。经问一老者,方知一年无雨,干旱至此。为此,五位少年游兴大减,立即返回龙宫,报于父王。

谁知龙王一听,勃然大怒,喝道:“放肆,人间祸福乃玉帝所管,诸神不得随意干预。以后,不许私出龙宫,再降人间!”说罢拂袖而去。五位太子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大太子灵机一动,心生一计,忙道:“我看咱们这样,如何?”他低声如此这般说了一阵,众兄弟都拍手称快,各自准备去了。

当日夜晚,五位太子又偷偷跑出龙宫,登上云头,竭尽全身法力,向人间洒了一场透雨,然后收起雨布,迅速遁去。

谁想下雨之事竟让玉皇大帝知晓,他立即召集各路雨神和四海龙王,追问此事:“哪个胆大妄为,竟敢向人间擅自降雨!若不从实招来,各责四十大板!”众神吓得面如土色,躬身下跪,全说不知。此时,土地神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叩拜:“禀玉帝,昨晚降雨之事乃东海龙王五位太子所为,此事老奴亲眼所见。”玉帝怒视东海龙王:“哼,你有何话可说?”东海龙王吓得魂不附体,连连叩拜:“老朽不才,对子管教不严,此乃儿辈私下所为,老朽委实不知。”玉帝下令传来五位太子,喝问:“胆大狂徒,你们知罪吗?”五位太子正气凛然,非但不下跪,反而慷慨陈词:“做为神仙,应救民于水火,拯民于灾难。人间干旱一年有余,庄稼颗粒不收,饿死者不计其数,对此,天庭不闻不问,我们扶危救灾,为人间洒下喜雨,何罪之有?”

“反啦!”玉帝气极败坏地令两旁武士把他们推出南天门斩首,南海龙王见此情景,急忙奏曰:“禀玉帝,蠢才初犯天规,念其东海龙王德高望重,向来忠诚,如此杀其子,断其后,恐有不妥。乞望玉帝开恩才是。”

众神纷纷伏地叩拜,为五太子求情。

玉帝思虑片刻,仍然面带愠色,说道:“也罢,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拿玉锁把他们五个锁在一起,贬入凡间!”

从此,五位太子就来到了人间,伫立在淘清河畔,一任风吹日晒,受尽磨难。东海龙王几次请求赦放,均未准奏。久而久之,五位太子便慢慢化为五座大山,即今天的“五龙山”。

人们为了纪念五位太子的功德,曾在各山修筑殿宇,供奉祭祀。可惜被日本鬼子一把火化为灰烬,现仅存残垣断壁。

(此神话流传于长治县一带)十四 彭祖的传说

在沁县南乡石火、侯家庄、上张庄三村交界的一面坡上,有一较大的墓穴,据说这墓里的主人就是彭祖。因此,这里叫作彭祖洼。彭祖洼南面有条沟,彭祖一家当年就住在这里,沟下有条季节河,这条河就是当年小鬼访彭祖的“洗炭河”。

彭祖的父亲陆终氏娶的是鬼氏的女儿,婚后孕而不育,怀了三年,孩子还没有生下来。

一天,鬼氏之女突感肚疼,稍后,便分娩了,但生下来的不是个孩子,而是一颗红色的圆球。陆终氏见妻三年怀孕生一圆球,以为是怪,怒从心头起,举刀欲劈。就在刀即将落下时,圆球忽然自开,从中滚出三个孩子来,最后一个就是彭祖。

彭祖出世后,发育惊人,生长极快,一年后,竟是一个魁梧的后生了。彭祖寿至八百岁,已娶过四十九个老婆,死了五十九个儿子了,但他仍无衰老之相。一天,阎王听说世上有彭祖,寿至八百,仍未归阴,便命俩小鬼到世上寻找。俩小鬼受命后,东找西寻,整整奔波了九九八十一天亦没有音信。当寻到今沁县石火村附近时,已经根本没有再寻彭祖的信心了,认为这是阎王有意刁难他们,索性坐在一条河边休息起来。约晌午时分,一妇人挑炭路过,在俩小鬼身边掉下一块炭来,小鬼就拾起那块炭在河水中洗起来。这时,一位貌似四十多岁的过路者见状,便问他们道:“你们是在干什么?”他们说:“这炭太黑,把它洗白吧!”那人一听,哈哈大笑后说:“我彭祖活了八百八,还没有见过黑炭能洗成白炭!怪事!怪事!”俩小鬼一听此人就是彭祖,便扔下炭,不由分说把彭祖抓去见阎王。从此,这条被小鬼洗过炭的河就被人们称为“洗炭河”了。

其实,在民间传说中,彭祖并不算是长寿,人们在谈论长寿时常常好说:“彭祖活了八百八,还不及老寿星打个盹呢!”

(此神话流传于沁县一带

十五 张果老的故里

今长治市郊区店上乡的张祖村,据说是因张果老故里而得名。

张果老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俗言张果老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能把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放入箱子,骑时再以水喷之,又成一匹欢蹦乱跳的白驴。有的书中说,张果老不知岁数,自言:“我尧时甲子生,位侍中”(《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独异志》中又把他说成是开天辟地时的白蝙蝠精。

历史上确有张果其人,但他并不是什么神仙,以现代眼光来看,只不过是一个“善气息,能累日不食”的气功师。《新唐书·方伎》中记载,张果是武则天、唐玄宗时的人,隐居于中条山,往来汾、晋之间。武则天曾遣使者召见他,他装死不见,后来人们发现他云游于恒州一带。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去请他,他又“气绝”,“久乃苏”,裴晤怕担责任,立即回奏。玄宗又派中书舍人徐峤带皇帝亲笔信去请,张果才应召至东都。“玄宗亲问治道仙事,语秘不传”。当时玄宗有意把玉真公主下嫁给张果,话还未出口,张就对人们说:“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怕呀!”人们不理解其意,恰好使者来传诏:“玉真公主欲嫁先生。”张果闻诏大笑,坚辞不就,恳请还山。玄宗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擢为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赐帛三百匹,给扶侍二人”。不久张果死于恒山莆吾县(在今河北省境内),玄宗特为之修建了栖霞观。张果的居里家世不见记载,据说是他诳言为尧时所生,故有意隐晦不谈。而山西民间传说他是长治张祖村人,《潞安府志·古迹》:“张祖村在城西十

五里,唐通元先生张果世家于此,今子孙犹盛,果隐中条山,村有栖霞观。”

(此神话传于长治郊区一带)

十六 黄龙洞的传说

据《封神演义》里说:黄龙真人在太行山黄龙洞(现名黄崖洞)得道成仙,后赴昆仑山为原始天尊门下之弟子。自真人走后,瓮圪廊内有一妖龟,便兴风作浪,残害黎民。

相传,黄龙洞附近住着一个老农,他有九个胜似天仙的女儿。一日妖龟上山打猎,碰见了姑娘们,遂起歹意,决计抢走九个姑娘与他的九个儿子成婚。当日傍晚,水窑一带狂飙大作,九姐妹被卷入瓮内,落入魔掌,受尽了凌辱。老农失去九女后,整日哭天喊地,眼泪也快流干了。有一天,顺风耳、千里眼出巡太行路过水窑,闻到哭声,便降落云头,扮作樵夫,走进了老农的家。老农将女儿遇难之事对二人诉说了一遍,千里眼、顺风耳速返天宫,禀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当即下旨派黄龙真人捉拿妖龟。黄龙真人受命后,在黄崖山摆开了战场,降服了妖龟和它的九个儿子,为民除了害。九姐妹被救后,誓不嫁人,变成九只凤凰落在水窑山。从此,水窑山便出现了九个凤凰山头。黄龙真人又遵照玉帝旨意,定居在黄龙洞内。

自黄龙真人定居黄龙洞以来,兴利除害,造福于民。有一年,当他看到赤峪一带久旱逢灾,心急如焚,决心从根本上为民排忧解难,便将一股清泉从口内喷出,沿着黄崖山奔泻而下。但泉水竟被一座大山挡住,停滞不前。黄龙真人面奏玉帝,借得一把神斧,从南天门向黄崖山砍去。只听一声巨响,黄崖山被劈成两半,泉水便从峡谷之中哗哗地流了出来,使千年旱垣,变作水浇田。现在的瓮圪廊便是神斧劈开之处。自那以后,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感激黄龙真人之恩,在黄龙洞口修了庙,每逢初五、十五,男女老少前来烧香上供,报答黄龙真人的功德。

(此神话流传于黎城县一带)

十七 太岳山和沁河水

太岳山中,从北到南,有一条沁河。它穿过沁源、安泽、沁水、阳城等好几个县份,直奔黄河。

沁河两岸的人们常常传颂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这个地方没有山,没有河流,没有花草树木,是一片灰蒙蒙的荒滩。冬天,北风卷着黄沙漫天席地而来,房子被掀走了顶,人们只好在地下挖洞穴,躲着风沙,过着非人非畜的生活;夏天,毒辣辣的太阳像火一样燎烤着大地。土地干旱裂缝了,庄稼萎缩枯焦了。人们只好携儿带女,成群结队出外逃生。

那时候,人们一心巴望着能有一座大山来为他们挡住北边吹来的寒风和卷来的黄沙;能有一条清沏的河流来为他们浇灌田园,解脱长期干旱苦难的折磨。

有一天,不知从那方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名叫山宝,长得雄壮魁梧;女的名叫水玉,生得美貌俊秀。山宝和水玉在这里用泥巴盖起了三间草房,用锄头开出三亩薄田,不声不响

地居住下来。他俩不论是烈日当头的夏天,还是飞沙走石的隆冬,都相随奔走在荒滩之上,好像在寻找水源,又像在勘探哪儿有一块可以栖息的绿洲。

一天夜里,人们刚刚睡熟。突然,一声巨雷响,满天电光闪。人们仿佛觉得大地在颤抖旋转,星空在交替变幻。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人们都惊愕了:灰蒙蒙的荒滩不见了,一座大山耸立在眼前,巍峨挺拔,树木参天,天边绿色,翡翠生辉;一条大河穿山越峡,蜿蜒曲折,水色澄碧,波光潋滟,像明镜一般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山峦草木。人们急忙找山宝和水玉,但发现山宝和水玉的三间草房没了,只见天地交接之处,山宝和水玉手挽着手,甜蜜地微笑着,深情地向人们频频挥手,继后缓缓而去,隐入云雾之中。于是,人们恍然大悟,才知道山宝和水玉原来是神仙下凡,一个变大山,一个化长河,为人们解脱苦难来了。从此,寒风黄沙被大山挡在北面,再也不能到这儿逞凶作怪了;干旱亦被长河所吓倒,夹着尾巴逃窜了……

后来,人们把这座山叫做太岳,意思是形容高大雄伟,把这条河名为沁河,意指它为人们心上的水。

太岳山,沁河水,它俩好像一双孪生的兄妹,又像是一对难舍难分、情意缠绵的恋人。清晨,血红血红的太阳从群山中冉冉升起,喷射万道霞光,山峦像抹了一层赤金。沁河在霞光的沐浴下,好似青春少女经过梳妆打扮,秀气的脸蛋,窈窕的身姿,缓缓漫步,轻轻地吐出乳白色的雾气。渐渐地,这雾气飞升在空中,浮动在太岳山群峰的腋下、肩头、腰间,像为太岳山披上了锦袍,扎上了玉带,太岳山显得更加雄姿英发,强健无比!

(此神话流传于沁源县一带)十八 天下都城隍

自古以来,城隍庙都建在城里,可在长治县城东南五十多里处的一座大山上却有一座“城隍庙”,而且号称“天下都城隍”。此山叫天紫岭,威武壮观,庙前举目,可望数百里之遥。为什么这座城隍庙要建在如此偏远的山上,而且还号称“天下都城隍”呢?说来还有段来历哩!

据说这天紫岭上原来只有一座小山神庙。相传,当年王莽篡位,追杀刘秀,来到天紫岭上时,刘秀已口干舌躁,无力再逃。眼看追兵将至,刘秀一急,便向山神庙里窜。其时,这座山神庙已破旧不堪,当门被一个大蜘蛛网遮罩得密密麻麻,刘秀惊慌失措地闯进去,那蜘蛛网被戳了个大窟窿。闯进庙里的刘秀回头见蛛网已破,心想:“瞬时王莽贼到来,见蛛网已破,定料我在庙内,岂能活命?”想到此,他“扑通”一声跪到神台前祷告:“山神爷显灵,你若能将蛛网弥合,救我性命,它日重登龙位,定封你为„天下都城隍‟。”刘秀言毕,见那蜘蛛网倏然弥合,恢复了原状,而且将门遮罩得越发严实。

不一会,杀气腾腾的王莽带领人马到来,四下不见刘秀踪影,欲进庙内搜查,一看蜘蛛网罩门,又无丝毫破迹,便急急忙忙向别处追去了。

后来刘秀登基,果真封此处为“天下都城隍”,并重建庙宇,亲书匾额,从此,“天紫岭”也就叫成了“城隍岭”。至今,那庙门横额的“天下都城隍”五个大字还隐约可见。

(此神话流传于长治县一带)

第三章

上党从来天下脊

长治是一方魅力无穷的土地。

仅就其历史文化方面的魅力来说,就深厚无量。

长治地处山西省东南部,黄河中游以北,太行山脉南端,古称上党,是中华民族发祥和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史前远古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0余处。其新石器时代仰韶与龙山时期文化较为发达,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中心之一。考古资料还进一步表明,长治可能是人类农业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长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西周算起,亦长达3000余年。

长治在全国的历史地位,无论从政治、文化发展上,还是战略、战争攻防上,抑或是民族融合与宗教发展上等方面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看,长治在以下时期发展迅速:

———新石器时代仰韶和龙山时期,文化遗址密集,文化发达。

———夏、商、周时期,是三代文明发达的重要区域之一。

———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是晋文化发展壮大的重要地区。

———秦汉以至清代,长治历代经济文化发展基本等同于全国其它地区,而唐、宋、明、清时发展较迅速.明、清时期,商业与手工业发展处于先进位置。

从战略要地的意义上看,长治地理位置独特,占据了上党,就意味着占据了战略上的主动权。长治几乎历朝历代都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战争也连续不断。长治在历代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有以下几个时期:

———商晚期西周灭商时期,周文王伐灭位于上党的商畿内国黎国,扫清了商都安阳的北方屏障,为周王朝最终灭商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中期以后,晋景公灭潞氏国,奠定了晋国在上党地区的疆域范围,稳定、壮

大了晋国的统治力量,为其东出拒齐、南下抗楚的争霸事业打下了基础。

———战国末期,秦赵长平之战,秦打败赵国后,逐步攻占上党,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西汉初期,刘邦从上党开始,平息韩王信叛乱,北上抗击匈奴。

———三国魏时,曹操攻占上党,以此为基地之一稳定北方统治。

———东晋、十六国时期,上党是东晋与北方十六国争夺的要点,也是汉赵、后赵、前秦、后燕、西燕等十六国之间争夺的焦点,还是后赵石勒拥兵起义的基地。

———唐末五代到北宋初,上党是泽、潞藩镇割据及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争战的要地。潞州争夺战几乎完全伴随着后唐与后梁的兴灭。北宋初期,上党又是北宋与占据太原的北汉的必争与对峙点。

———南宋与金对峙时期,上党是抗金的战场之一。

———元代晚期,朱元璋明军一路从上党抗击元兵,逐步攻占太原,驱逐元兵北回草原。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派刘芳亮一路兵攻占上党,东出华北平原,北上灭清。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此为革命根据地,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显著贡献。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浴血奋战在巍魏太行山上,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侵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文武英才,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一、八路军的建置及发展壮大

千里太行贯神州,苍海碧波一巨龙。人们常用此来形容太行山战略地位的重要。早在1937年9月,毛主席高瞻远瞩,精心运筹,指示八路军和华北党组织首先在山西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以五台山、恒山、吕梁山、太行山为依托,创建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敌后根据地,依托这4个战略支点,伸展四臂,向外扩大,囊括华北地区,连接西北地区,策应中原地区,使山西成为我党我军在华北乃至全国实行持久

抗战的战略支撑点。按照这一战略决策,八路军115、120、129三个师挺进山西,扎根于太行山,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前者是华北敌后第一个根据地,后者是敌后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八路军总部则先后转战晋东北、晋西南、晋东南30多个县、60余个村镇、行程4000余里,五台县南茹村、潞城县北村、武乡县砖壁、王家峪,辽县(左权)武军寺和麻田镇依次成为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驻扎地,成为华北抗战的“神经中枢”。

八路军的前身是红军。1937年2月中旬至9月下旬,国共两党为共同抗日,先后进行了6次谈判,5次交锋,最终于8月达成改编红军主力的协议。8月2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红军改编命令,将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设总指挥部,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令,宣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下辖第115、120、129三个师及总部直属队,全军编制4.5万人。第115师15500人,由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及陕南红军第74师等部编成,下辖第343旅、344旅、独立团和3个直属营。第120师14000人,由原红二方面军第27军、第28军和陕北红军独立第1师、第2师及赤水警卫营和前总直属队一部等编成,下辖第358旅、第359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第129师13000人,由原红四方面军第29军、第30军和陕甘宁第1、第2、第3、第4团及第15军团骑兵团等部编成,下辖第385旅、386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九月十一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照抗战的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以八路军总指挥部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彭德怀分任总司令、副总司令。但人们习惯还是叫八路军。

到1945年抗战胜利,抗日根据地已由晋察冀、晋冀豫、晋绥边区3个发展到19块,抗日军民对敌作战10万余次,歼灭日军43万,伪军90余万,整个解放区人口达1亿多。八路军由出征抗战伊始的4万余人发展到102万之多,成为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

二、八路军与太行精神

以巍巍太行为依托的晋冀鲁豫边区是华北敌后最大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创建倾

注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凝聚了八路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百折不饶、浴血奋战、不怕困难、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因此,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集中展现。在八年抗战中,抗日军民战胜困难的气概惊天动地、奋斗业绩彪炳千秋,他们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浇铸的太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一)太行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当中华民族又一次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时,是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组织、武装民众奋起抗击,救亡图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和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在芦沟桥事变发生、华北沦陷、民族危难、国民党节节溃退的紧急关头,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毅然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太行山上点燃了抗日烽火,建立起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并很快通过发动、组织、武装人民群众,将根据地扩展到河北、山东,使华北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正是共产党唤醒了民众,引导他们拿起大刀、长矛、锄头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

(二)太行精神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军民一家、鱼水依存、并肩作战、百折不挠、艰苦朴素的团结精神。太行根据地的创建,八路军是其中的钢骨,当地人民群众是浇铸钢骨的水泥。共产党、八路军之所以能在四面受敌、前狼后虎、围攻扫荡不断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发展为敌后不可抗拒的力量,最关键的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善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了民族生存,不当亡国奴,老年人、青壮年、妇女、儿童都组织起来,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在根据地,共产党实行了解放妇女、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等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把农民引向进步和幸福,这是以往历史上没有的,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八路军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1939年至1943年,日军两次9路围攻,数次侵入太行山腹地,实施了残暴的“三光”政策,野蛮的铁壁合围、蚕食、清乡手段,虽然许多村庄被毁,军民被害,粮食被抢,但太行军民没有被天灾人祸吓倒,34

根据地军民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衣物自己织,没有蔬菜自己种。从八路军的朱总司令到普通士兵都和老百姓一道投入生产,军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终于战胜了敌人。太行山每一个山头,都使日军望而生畏;根据地每一块地方,都留下军民团结斗敌、鱼水深情、艰苦奋斗的事迹。

(三)太行精神是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民本精神,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克服一切困难、无私奉献的爱民精神。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不仅以英勇善战著名,更以爱民言行被老百姓称道;八路军走到那里,就把铁的纪律带到那里,也把好事做到那里。八路军在行军打仗时往往露宿,不打扰当地群众。平时住在老百姓家,总是帮助群众挑水、扫地、种田。偶尔碰坏个碗,走时就悄悄地把钱放在碗底或压在炕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的一丝不苟。在根据地,军民更是一家亲。八路军给灾民发贷款,给病人看病,给妇女接产。太行根据地为减轻群众负担,大力发展集市贸易,鼓励发展小商品经济,实行统一累进税、整理村财政、反贪污浪费等,把人民利益真正放在了第一位。

总之,太行精神是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爱国御敌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是最本质的是为国家独立,求民族解放,谋人类幸福敢于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团结民众歼日寇、肃内奸,斗顽军,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无私奉献。他们的英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民众,为民族解放建立了不朽业绩。

历史上的历次战争,都给上党带来极其苦重的灾难和牺牲,扰乱了生产和生活的秩序,破坏和阻碍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但是战争中蕴含着政治的、军事的战略和策略,饱含着古代军事科学理论,发展了古代兵法的运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长治的独特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和旅游资源。

长治在中华民族的融合历史上,从远古直至明清,一直属于重要的摇篮地之一,在以下历史时期,产生过重要的作用:

———新石器仰韶、龙山时期,当时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正处于融合形成的时期,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在长治有过频繁的活动,并与黄帝部落组成炎黄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

———春秋早、中期,长治大部分地区为从西北部迁徙而来的少数民族赤狄所居,晋国实行“和戎”政策,同长治赤狄少数部族保持了紧密的联系。春秋后期至战国,赤狄各部大部分被晋逐步融合,吞并,少部分又北迁塞外。这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融合所走过的第一段重要路程。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中原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斗争和融合的高峰期。长治处于北方匈奴、羌等各族和中原汉族接触频繁的地区,是民族交汇融合的重要地点。

西汉初,匈奴南侵,韩王信降,匈奴南至上党地区。汉高祖曾率大军从今沁县反击。西汉武帝时,匈奴有部族归降汉朝,元朔四年(前125)七月,西汉政府封归降的匈奴相国桀龙为襄城侯,居于今襄垣县故县一带,食邑四百户,其后代及少数族人长期定居于封地内,逐渐与当地汉族同化。东汉初年匈奴入塞,也两次南侵至上党地区。

在东汉安帝永初年间(107———113),西羌大规模入侵山西,侵扰长达十余年,随着战争的平息,一部分羌人定居到上党地区,其主要居住范围为长治市区东南部、潞城市南部、平顺县西部、壶关县北部、长治县东部一带。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羌人继续南下东迁。此时有大批羌人进入上党地区,与匈奴等民族混杂,有氐、羌、羯族等称号,统称为杂胡,广泛分布于太行山西麓。当时迁居上党的南匈奴部族在今武乡、长子、沁源都建有部落治所。其分布范围几乎占有今天长治市境的全部,并有晋中地区的祁县、榆社、左权、和顺四县全境。在长治市一带的是匈奴羌渠部张背督部落,在武乡一带的是匈奴羌渠部石勒部落,在沁源一带的则是匈奴羌渠部郝散部落。这些少数民族到西晋末年,形成石勒起义建立后赵的基础。

此时,原先居于东北的少数民族鲜卑逐步进入山西,鲜卑慕容氏在长子曾建立西燕国,而拓跋部则在大同建立代国,后改名为大魏,史称北魏。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长治处于其南北两部的交通要道上。此时的上党地区,鲜卑、氐、羌、羯匈奴等进一步融合,难以分别原来的种族,统称为山胡。北魏时,长治曾爆发过由西北迁来的“饥胡起义”。其后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又被北齐、北周取代,长治全境在当时属于东魏、北齐所辖,最后北周统一北方。

———隋唐五代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进入新的时期。唐末五代,原系突厥族的沙陀族占据山西,长治亦属于其入居与活动的范围。此时的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已经基本汉族化,实际上是仅存部族名号而已。

从宗教传播和寺庙建筑看,长治从北魏时直至明、清,都属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现存的从唐至今的各类佛、道、民间祭祀等古建筑,数量极多。

悠久的历史,使得长治这片钟灵毓秀、神奇古老的土地,蕴含了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代石刻等遍布全市。历年来,长治考古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琉璃器、石刻等文物,内涵广博、种类丰富,从政治、军事、科

技、生产、艺术、宗教等多方面反映了长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进程和成就,彰显了长治古代文明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组成中的重要位置,它们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页。

第四章

天蓝地绿景秀美

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长治有以山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那壁立千仞的黄崖洞,云蒸雾罩的紫团山,空谷幽深的广志垴、层峦叠翠的老顶山,桔屈难行的羊肠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虹梯关等,充分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险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那峰奇松挺的灵空山,藤缠泉泻的盘秀山、山叠环绕的提神岭、峰矗泉涌的发鸠山、花奇草异的花坡、水回鱼转帆影动的沁河等,充分显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党盆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这些都是绝妙的天然胜景。

长治市人文旅游资源古老珍贵。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神农尝百谷”、“粒王填海”、“参卢农耕”、“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长治可谓古代建筑的艺术宝库,在全国占有率很多。据统计,中国古代宋元以前地面著名建筑的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长治。中国唐宋以后的彩塑大都莽草山西,长治则是古代彩塑的聚宝盆。如平顺的唐代明慧大师塔,唐塔建筑的典型代表;长子法兴寺的唐代舍利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建筑形制为我国现存古塔所仅见。法兴寺自然灯塔,在国内仅存同类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在众多的寺观庙中保存着一大批艺冠华夏的历代彩塑、石刻、石窟和壁画,堪称我国古代艺术之珍品。

长治市居高涉险,关山伟固,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左权、陈庚、簿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绘制了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他们率领八路军总部进驻这里,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与长治人民一起发动了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和长乐村战斗、响堂铺战斗、神头岭战斗、沁源围困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解放战争初期,面对阎锡山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猖狂进犯,我人民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上党战役”,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拉开了序幕。如今,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砖壁、北村,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神头岭纪念碑、上党战役纪念馆等革命文物,已经成为对青少中进行革命传统教 37

育的活教材。

“江山助磅礴,文化照光辉”,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广博的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构成了长治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多个,主要风景名胜20多处。古建筑、古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数量之多,全国少见。今日之长治,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附:红豆峡简介:红豆峡是太行山大峡谷的主要景点,因峡内生长着成片珍稀树种红豆杉而得名,主峡长15公里,占地500余公顷。境内有陡峭的崖壁,像形的山石,潺潺的流水,壮丽的瀑布,珍稀的物种,奇特的石林,原始的植被,是一幽美的天然风景区。太行水乡简介:太行水乡位于平顺县城东北的浊漳河畔,全长53公里。这里绝壁千仞,悬瀑飞泻,鬼斧神工,天造地设,高峡平湖,浊浪滔天,集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与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则灵。

绿野漂流简介:绿野漂流河道全长4.3公里,融合了勇士漂、奔驰漂、探险漂、瀑布漂的峡谷激流特点,沿途水天山色,既有山林的清新气息,也有水的柔情与澎湃之感,令人陶醉。

长治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饱含着上党先民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上党先祖们的辉煌业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使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这一文化瑰宝为我们所用、为时代服务,既是历史传承给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

《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

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通过本案例试图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课堂教学;

2、如何应用比较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

3.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想象,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 【课堂实录】 片段一: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女娲造人》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请大家看材料,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然后默读课文《女娲造人》,将 课文与短文材料比较阅读、(学生读完材料与课文后)师: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 生:喜欢课文(学生情绪比较高)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写的比材料要好些 师:好在哪?

生1:课文比材料写的详细,具体 师:还有补充吗?

生2:还有课文比材料写的内容要丰富的多了 ……

师:看来,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主要是《风俗通》中的短文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共同探究比较课文《女娲造人》与这两则短文译文相比丰富了那些内容? 生1:女娲为什么造人 生2:女娲是怎么造人的、39

生3: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生4:女娲的喜怒哀乐

生5:女娲是用什么造人的

小结;通过比较性阅读,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学习,更好的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 片段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女娲造人固然不可信,它是作者通过大脑想出来的,课文所丰富的内容,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是想像本文通过大胆奇特的想像,对人类的起源进行了解释 读材料展开想象; 《女娲补天》

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女娲用泥造了人类后女娲继了皇位,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把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五色巨石,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1块五色石,众神仙和众将官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0块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

1、共工与火神祝融是怎样打斗?

2、女娲是怎么样炼石?

3、女娲是怎么样补天的?

4、如果你就是女娲,你又会用什么方法补天?(学生很活跃的讨论着自己的观点)结论:

首先,本案例力图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无论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还是对语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而是由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而发现的教师的作用变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促成者,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也不是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命令性的任务去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教师以教材调动学生,使学生乐学,并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让

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其次,本案例中通过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想象的创造意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对故事的内容的把握由学生用形象、创意的手法加以生动的展示,激发他们学习和探讨的热情在教师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引导、点拨、调控,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借这篇课文以比较性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

《长治风土人情》教学案例

——学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引言:

每一座城市都有过辉煌与灿烂,同时也有着被人误解和遗忘的角落,通过对长治风土人情进行全方位调查后,希望能够使人们对长治的风土人情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但因为不同层面的人对一件事物都有着不同的感悟,所以我们收集到的信息会褒贬不一,详略不一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收集到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与整合,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PowerPoint来展示长治的风土人情。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此次对长治风土人情的调查,学会如何收集与处理信息,同时在处理信息的程中,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辨别。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预备知识:学生会使用PowerPoint,浏览网页 学习活动:

一、将学生分成5组,各组扮演一个角色,在活动之前,各组成员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立场。第一组:政府

代表政府的小组成员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扮演政府这个角色。在收集,处理信息时都要从这个角色出发,应当明确自己作为政府官员应当收集什么类型的材料,注意在收集材料时应当从全局出发,从市内的各个方面去收集。

可以从当地政府网站了解一些关于当地的经济,教育方面等的信息 第二组:市民

代表市民的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扮演市民这个角色。在收集,处理信息时都要从这个

角色的角度出发,想象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会收集什么类型的材料以及在这个角色中应该如何收集材料。

可以亲自出去体验一上当地的市场和小吃,但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市民这一角色中。第三组:游客

代表游客的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扮演游客这一角色。在收集,处理信息时都要始终使自己处在这一角色的状态当中去,去想象自己作为一名游客会通过旅游这一手段如何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了解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可以亲自把自己当作一名游客去当地的旅游风景风去实实在在的体验一回。第四组:学生群体

代表学生群体的成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扮演学生这一角色。在收集,处理信息时一定不能脱离学生这一角色,想想作为学生我们如何去了解,去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去收集信息以及收集什么样的信息。第五组:民俗专家

代表民俗专家的成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扮演民俗专家这一角色。民俗专家是比较专业的,所以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时应当比较专业。

可以通过网上的一些民俗专家对当地的民俗和风土人情的介绍去收集这部分信息。

二、用3节课(1周半)的时间去收集和整理信息,用1节课(半周)的时间制作PPT或网页形式去展示自己收集和处理后的信息,原则上要求所收集的信息真实,简练,能够说明其来源。在收集信息期间,可借助各种渠道,比如图书皮,报纸,杂志,网页或者通调研等等手段。

三、第5节课,每个小组进行10分钟左右的演示向大家说明收集处理后的信息内容。

四、第6到7节课时,根据各个小组在第5节课上阐述的观点,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会让同学们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认识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最终通过对各组信息的整合与处理使同学们对长治的风土人情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五、第8节课,各小组对参加讨论后的心得和再悟,用书面形式表现。

六、第9节课,教师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性概括和评价。

教后反思:活动开始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习者,活动中学生参与调查、访问及查找资料的兴趣较浓。在将自己收集资料,汇报调查情况并展示自己收集的婚嫁图片及课件时,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此次活动,突出了实践性和主体性,着力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将学生学习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习者,而不是代替学习者。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并逐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如何对文学文本进行研读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多种研读。学习重难点:研读方法的掌握。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要发扬和继承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还要吸收相关的文学理论。这里我简要介绍主要的几种文学鉴赏方法,以帮助加深对文本研读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社会历史分析法

这种方法源于西方,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反映的逼真程度作为判断作品成败优劣的标准,或者说以作品的认识意义作为唯一标准。看轻作家的精神创作价值,重视文学的认识价值,而淡化作品的审美价值。其和我国的知人论世很是接近,从而形成了我国的“义理、考据、辞章”相结合的标准。其中的考据就是先推究作品再现了什么样的历史真实,再判断是否符合善的标准。其如鲁迅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当今的语文教学就很盛行知人论世法,如对牛汉《华南虎》的解读: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种鉴赏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意蕴,引发和作者的心灵共鸣,不过有时也会牵强附会。如从朱自清的《绿》里看到当时南方革命形势风起云涌的侧影,在现在看来显得生硬和幼稚。

(二)、道德分析法

道德分析法也是一种源源流长的鉴赏模式,是用伦理道德的标准评价文学作品的成败得失,主要关注的是作品的伦理道德倾向性和教育性,关键词是善恶。如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如文艺复兴时代看待文学艺术,主要是以人道主义作为评鉴标准。

可见,道德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民族、阶层的评判标准差异很大。我国的潘金莲被看成十恶不赦的淫妇,而俄国的安娜·卡列尼娜,则被列宁称为俄罗斯的母亲。

不过有些永恒的道德价值,不会因时代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如对祥林嫂的道德判断,还有对别里科夫作为旧道德、旧势力的典型代表的判断。

(三)、审美分析法

审美分析法积极探寻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和美的价值,强调愉悦、畅神、移情的效果。从司空图、一直到王国维,都是审美分析法的理论家和实践者其主要观点有三:

一是偏于情感评价,即以是否激发读者情感波动、心灵震撼为判断标准;二是引导文学也引导人超越昏暗现实和追名逐利的低下境界,让人超越现实而体验对尘世的超越;三是关注文学的形式特点,考察形式是否和谐和完善,形象是否鲜明和独特。

这是教材练习和试卷常用的,如“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艺术特色”、“评价哪个更好”等。这种方法体现了文学鉴赏的特殊规律,可惜的是仅关注作品的美感和形式,视阈太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达尔文曾经说过:“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分享研读文本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四)、心理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起源于西方,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原理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作品中的人物心理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寻作品是如何形成的、人物的本来面目如何以及作品的心理学价值等。这里要运用很多心理学术语,如潜意识、无意识、格式塔、原型等。与我国的体悟很类似,如“诗言志”、“性灵说”等。

语文教学也时时闪烁着心理分析的灵光,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分析,揣摩祥林嫂死前的心理,但这些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氓》这篇女主人公的自述作品。其情感变化线索、心理活动线索非常鲜明,可以看出其心理变化的层次和情感表达的艺术性。其实很多抒情作品,我们也可以从中抽绎出其中的情感线索、心理线索,这些都可以成为赏析的重点。

(五)、语言分析法

语言分析法产生于西方,就是运用语言学原理和概念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现象、语言规律,分析语言结构和结构中的能指性、转换性和象征性。语言分析法主张,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符号结构。因此作品的意义只能从文本、话语中寻找,而不能从外部世界寻找,或从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寻找。

这种方法把语言学原理引入文学鉴赏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咬文嚼字,给我们对于文学语言的精细研究分析提供了依据。如语言分为实用语言和诗性语言两大系统。诗性语言是语言的变形产物,由此才能产生艺术的魅力。作家在进行语言变形时,往往是根据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学风格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基本方法一是着眼于字词义,揣摩微言大义,如《郑伯克段于鄢》的阅读提示: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不用兄弟之称,表明他们已无手足之情。言“克”,则把他们当作两个尔虞我诈、相互攻伐的君主来看待,孔子对周室衰微、道德沦丧的感慨尽在字里行间。二是着眼于字词味,如朱光潜对“推敲”的赏析: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

(六)、品象入境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古典诗词鉴赏。品象入境也就是品味意象、探入意境,实为我国文人鉴赏文学常用,一般分成以下步骤:

一是披文识字,也就是从深层认读语言文字。这里鉴赏者不仅要认得这些字词“是什么”,还要想到他们是怎样的和为什么。二是感知物象,形成一个个鲜明的形象。鉴赏者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文本还原成人物形象、生活图景或自然风光。三是探入意境,意境是由意象群所组成。四是领悟意蕴,从而把握作者的初始命意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五是体会情感,从字里行间读出情感来。最后是审美评价,一方面是关注作品美的内核,另一方面还要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巧性相关的方面做出评判。

三、总结归纳:

1、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一种方法运用到了正确的地方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一种文本具有很宏大的结构,通常一种方法也不能够完全把文本的意义解读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本常读常新”。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对其用多种方法进行文本解读。

第五篇:趣味语文校本课程

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的交流,优质化的教育,智能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人才,都要求教育必须有全方位的思考、全频道的运作。而在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课程教材的改革又是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开发目标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抓住课改的契机,树立大语文观,坚持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评价、总结中去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抓住课改的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的科研型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会教、善教,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课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和。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不断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三、开发意义

⒈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由于“趣味语文”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会激发学生积极地热情地投入知识学习的活动之中,在不断成功中增长自信,以便从事更复杂,更为艰巨的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⒉ 更好地解决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同时,可以促使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⒊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等的形成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实践活动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和产品,把自己的心理外化,别人通过使用这个人的产品,把其中凝聚着这个人的心理内化。在实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能把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态度的形成、行为的改变统一与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学生 的全面发展。

四、开发原则

㈠、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又要将教育寓与有趣的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㈡、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设计与实施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鼓励学生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实现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㈢、实践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与自主能力的提高创造最佳条件和机会。㈣、过程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学生活动结果的高低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所经历的一切心理感受:理智的、感情的、意志的体验与训练。活动不能只重结果,忽略活动过程的体现与指导。只有在活动过程的展现中,才会更好地发现儿童的创造才能。㈤、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趣味语文”可以在课内进行,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还可以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广阔空间,把学习语文与运用语文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结合起来。

五、开发内容

“趣味语文”的内容由于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也不受学科教材的束缚,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材领域和宽大的范围,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都要力求突出“一个核心,三个有利”,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渠道去思考。㈠、立足语文根本“市场” ⒈ 寻基础知识点

“趣味语文”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与所学语文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如:小学六年级复习词语部分时,可设计“巧学成语”的语文系列活动:①修改广告词中的成语,出示几组成语广告词“天尝地酒”、“咳不容缓”等让学生修改;②猜成语,可以看图猜成语,也可以看动作猜成语;③成语接力;④用自己学过的成语写几条广告。这样,使学生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应用成语。⒉ 找能力训练点

“趣味语文”要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教《威尼斯小艇》一课,在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的这一段时,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商人、游客、船夫、导游、威尼斯人,转换角色向别人介绍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中转换角色,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⒊觅表象深刻点

①、觅典型人物:以课文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人物为原型,开展故事会,从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②、觅精彩片段:对课文中的词汇、优美语句、段落,可以采用背诵、仿写、摘抄等形式来组织实践活动。㈡、挖掘课文“宝藏”

小学课本内容丰富,但未必包罗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选择“趣味语文”的内容时,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因此,要把视角放大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广泛挖掘课外“宝藏”,捕捉一切可能为“趣味语文”所利用的有利因素充实活动内容。⒈抓课文的延伸点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课文延伸处接触语文材料。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圆明园要不要修复?”这个问题,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结果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介绍圆明园的资料,根据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来阐明观点,并把理由写下来,再通过寄信、上网发电子邮件等方法,与圆明园筹备组的专家一起讨论、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在课外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收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⒉抓学生的兴趣点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趣味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将知识包装成礼物的过程,因此,内容安排尽可能满足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奋点。⒊ 抓特长的兴奋点

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都有自己的一方乐土,教师要善于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舞台。⒋抓生活的连结点

①内引。把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进活动中来;②外联。把学生学得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即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或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演绎生活情趣,或从学生发展“缺陷”中找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⒌ 抓成绩的关注点

小学生喜好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成果展示。⒍ 抓问题的聚集点

结合校内外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焦点问题,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确定内容,展开讨论,从而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㈢、开发校外“富矿”

“趣味语文”是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储备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在选编活动内容是,应把眼光投放到社会生活这座巨大的“富矿”上。⒈ 结合校园生活

综合性是“趣味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开设“趣味语文”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趣味语文”的整体功能。如《我爱秋天》一节活动课,活动过程如下:①看秋天,让学生走出课堂,细心观察秋天的美景;②画秋天,借助手中的画笔进行创造性描绘;③说秋天,以画面为核心,说一说秋天的美景;4赞秋天,以文章、诗歌、演唱等形式歌颂秋天。

⒉结合地方特色

“趣味语文”内容可结合地方特色,设立实践基地。与居委会结合,设立“创建文明街道”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打扫卫生,栽树种花,再写成日记;与伤残人员结合,设 立“帮孤助残”实践基地等。⒊结合时代特点

以书报、影视等媒体为凭借,以时事为依托,从中寻求活动内容。如结合建国53周年,对高年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综合活动中,可设计“黑、红、黄、白、蓝”五个方面的活动:即采访历史老人,了解黑暗的旧中国,踏着先烈的足迹寻找红色的根,联想黄土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在白纸上绘最完美的图画,展示祖国的变化,最后以 “蓝天万里任驰骋”为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抒发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总之,”趣味语文”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系统性、综合性。活动课的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的意识,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学习功能,活动课程的开发功能,环境课程的辐射功能,使三个板块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六、具体形式

⒈阅读实践式

这类活动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这类活动可以有导读、自读两种形式进行。导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①指导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②同一体裁的文章读法专题指导;③速读训练。自读----学生自主读书:①自由阅读报刊,进行资料搜集;②阅读名篇,摘录优美语句;③阅读心得交流;④读书报告会;⑤背诵古诗文比赛。⒉口语交际式

此类活动旨在为学生发掘,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它包括:①短新闻发布会;②热门话题讨论;③故事会;④专题辩论会;⑤即兴对话表演;⑥生活见闻交流等。⒊听说训练式

此类活动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并能根据听到的内容迅速作出适当反映----说、写、辩、记。培养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它包括:①听故事、听新闻后复述;②听广播后想象作文;③听录音辨别正误④听记比赛等。⒋书面表达式

此类活动是把学生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实践性、趣味性。此类活动包括:①班级日记接力;②绘画日记;③小编辑部;④广播站;⑤专题征文;⑥作文门诊。⒌游戏表演式

此类活动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表演、游戏、竞赛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它包括:①编演课本剧;②语文游戏宫;③绘画表演;④诗歌朗诵会。⒍书法绘画式

此类活动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包括:①办手抄报;②参观书法展览;③参加书法比赛;④为课文绘插图;⑤制作小书签等。⒎观察实验式

这种活动主要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视、听、嗅、味、肤等感觉,进行探究活动。它包括:①小实验;②小制作;⑶小发明。⒏ 社会实践式

此类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它包括:①组织参观游览;②访问;③小调查;④设计广告词。活动的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越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不管 采用哪种形式都力求以“活动点”连“活动链”,以“活动链”结“活动网”,拓宽创新训练通道。

七、活动措施:

如何让“趣味语文”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活动课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下面谈谈我在组织”趣味语文”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在“活”中求学 顾名思义,“趣味语文”就是围绕“语文”开展活动的课。既然是活动,首先应在“活”中做文章,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如:课本剧的表演活动。

二、启发思维,在“动”中求知 好奇爱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活动”就是要“动”,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齐“动起来”。“趣味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动眼,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通过动脑,提高思维素质;通过动口,提高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动手,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

三、拓展空间,在活动中求发展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基础课对教材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活动空间,在课外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如开展课外阅读、查找资料、手工制作、编写故事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才能。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趣味语文”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应用到”趣味语文”当中,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次革命。比如,学生学习了《趵突泉》、《桂林山水》等课文后,就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有关的风景名胜去游览、观光。学生学习了古诗《暮江吟》后,就让学生到附近的江河去实地考察、欣赏。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我爱祖国的山河”或“名篇佳作赏析”等语文活动。这就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性情、培养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再如,学生在电脑课上学习了绘画、排版、输入法等知识后,可开展“我的电脑作用大”的演讲比赛“作文输入、鉴赏”等比赛。这就把学习语文知识、运用电脑的能力以及陶冶高尚情操融为了一体。

总之“趣味语文”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才能的途径,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通过”趣味语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八、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

九、活动地点 四年级各班

下载语文学科校本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学科校本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红楼梦诗词欣赏)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红楼梦诗词欣赏) 红楼梦诗词欣赏 马家兰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明克提到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并指出用精读的方法进行鉴赏和专题研讨......

    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规划(汇编)

    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要求,英语教学的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性的教学途......

    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性的教学途径,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

    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四年级 一、指导思想: 依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任务性的教学途径,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

    校本课程武术学科第二课堂教学工作计划

    校本课程武术学科第二课堂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武术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

    小学二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我爱积累语言 普兰店市瓦窝镇中心小学 回岩伟 1、学会积累 进入二年级以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习作积累了。同学们,你们能说一......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范文)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清明情思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节 2、了解清明节的相关文化 学习过程: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高一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高一校本课程教案 《论语》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