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共产主义萌芽论》
《新共产主义萌芽论》
——高中历史教学教研毕业论文
张超
QQ:381794307 我于2015年3月10日正式登上讲台任教高中历史。今天是2016年3月9日,我想写一些话。
纵观当今世界(芬兰福利新政等),共产主义萌芽看似已经出现了。就像当年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手工作坊中”一样,我推测,中国的共产主义萌芽必将出现在互联网信息行业中。
身处改革开放将近40年的中国的今天,谁再自私自利!谁再使用“封建独裁等级指令式管理”!谁再“吃独食”!谁就会发现钱越来越难赚!愿意听你话的人越来越少!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市场客户开拓越来越难!最终导致心情身体越来越差!
怎么办?
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预言:未来必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我们现在能吃饱肚子了,甚至绰绰有余,闲置资源为什么不拿出去跟别人分享?自己的“传家宝”为什么不拿出来分享、杂交、互动、升级?
依托互联网,个体自由劳动力正在日益崛起!淘宝店主、微信微商、游戏解说播客、网络直播人、专车、上门美甲师„„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拿我自己说事,央视春晚的魔术公布后,不到24小时我编辑的完整的解密教学视频已经出现在优酷网上了。这不就是陌生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的自组织自协作吗?我们不是魔术师,我们不违法,我们只是怀着好奇去解密!一切只因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无秘密可言(严谨起见,重要机密除外)!我们只是谜底的搬运工。
同理,别再自私自利,别再守着“秘方”当个宝!鲁迅先生好像写过“拿来主义”,我说现在就要学会拿出去,通过互联网把“私有的宝贝”拿出去,去跟别人甚至全世界的陌生人协作、互惠、互利、共赢。
这就是“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我没在信口开河,瞅瞅美国,我认为所谓的“众筹”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演进”的一次美国式的自我微调整。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演进会像“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进那样引起大的波动甚至浩劫吗?我看未必。有了前车之鉴,英国的“光荣革命”就是例子,变革可以“不流血”。
新时期“无产阶级”手里的法宝是什么? 就是“分享精神”!就是“义务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就是“契约精神”!就是“我先做出成绩(自觉劳动且劳动成果产权明确),工资薪酬看着给(按需分配)!”
“免费且优质”就是最有市场竞争力的广告——“物美价零”。有人问了,我免费义务工作那我吃什么?
诚然,受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目前“自觉劳动、按需分配”可能还实现不了,但“代偿”(代为偿还)一定能实现。还拿我自己说事,我在优酷网义务教学魔术不收学费,但我会有广告传媒效应啊!我赚稿费啊!这不就“代偿”回来了吗?“免费”是为了“推广”和吸引粉丝。列宁同志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早就说过“退一步是为了向前迈两步。”
最后,针对中国教育我也想进言献策: 我设想,未来的实体学校会逐渐演化为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电影院放映厅式的教室;
电影排场式的课程规划;
公交刷卡式的学费收缴;
宾馆式的配套食宿服务; 脱口秀主持人式的教师; 挑战升级式作业与练习; 驾校“题库+实践”的考试; 从统招统考到师徒传承。
莫言老师在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建议变12年义务教育为10年义务教育,取消小升初、初升高考试,取消大学分级。借鉴德国经验,高中毕业生可考大学,可进职业技校。
我只从实践中知道:自从在班级里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张超超历史微课”,加上随堂解说后,班级学生睡觉率降为0。
我到底想说啥?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我们可能看不到,我们的子孙一定会看到!我们每个自由的劳动个体都去好好赚钱,赚干净的钱,这就是最有尊严的生存方式。
实干赚钱的人多一点,吐槽评论的人少一点,我们的中国梦会实现的。
——写于大课间 2016年3月9日
第二篇:萌芽书友会章程新
萌芽书友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协会的名称:赵庙中学“萌芽书友会”。
第二条 本协会的性质: 本协会是由赵庙初中读者自愿结成的“学习型、交流型、求知型、实践型”非赢利性的学生组织。
第三条 本协会的宗旨:
(一)本协会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本着“增长知识、增强了解、增进友谊”的建会理念,努力实践校训;
(三)坚持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谦虚求知、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优良学风;严格的组织观念和优良的思想品德;
(四)组织重点读者队伍,增进读者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扬“求真务实、交流提高”的民主作风,推进“读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乐”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形成“学习型学校”的良好文化氛围;
(五)参加读书活动,升华思想境界,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成果;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第四条 本协会的场所:赵庙初中阶梯教室内。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协会的活动范围:
(一)组织开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及文艺交流活动。
(二)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组织开展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娱乐活动等,组织必要的图书宣传、推荐、介绍等公益性服务活动;
(三)学习、借鉴和推广学校的学习心得、读书成果,彼此交流、共同促进、相互提高,培养和煅炼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本协会的各项活动,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及学校规定的上课、作息时间。
第三章 会员管理
第七条 会员入会程序:
(一)本人提交入会申请表。
(二)经“萌芽书友会”领导机构考核。
第八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协会的活动。
(二)对本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
(三)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四)根据进修学习、自我深造、学习研究的需要增加借书册数。
(五)优秀会员获得本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第九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协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协会权益。
(三)完成本协会交办的工作。
(四)向协会提出合理化建议、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五)准时参加协会的活动
第三篇:论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论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
——从民间资本集团的形成切入
导言:我国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民间资本集团的形成更为其的发展起到和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在我国始终没能真正发展起来呢?这就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来谈了。下面,我将结合所学,从我国民间资本集团的形成切入,谈谈自己对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看法,包括其形成、发展和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在明代中后期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也就是说,中国在16世纪左右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相对欧洲都不会慢了。但为什么中国最终还是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这其实与当时统治者制定的国家政策和中国的传统经济状况是分不开的,也就是当时的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两大主义因素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在明代初期,国家实行全面通商政策,其结果必然是民间商人资本逐渐壮大。开放的政策,使得明代经济异常的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商品货币贸易活跃,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一些大商人向手工业生产投资,明朝中后期开始,江南纺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类的现代劳资雇佣关系。农村则以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白银代替实物税,农产品趋于商品化等等。此外,在文化方面,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抬头,市民文化流行,占据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也受到来自民间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置疑。
至明代万历年间,随着国家垄断盐业经济地位的松弛,民间商人资本不仅从事盐货及其他物资的转运制度得以稳固,国家开始将盐货的转运权交个了当时一些具有资本和实力的民间商人集团。民间经济借着这么一股东方,发展得越来越快。
随着经济的越趋发达,原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于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形成。与之相应地,民间资本集团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丰富了人民的市场选择,活跃了市场,推动了相应部门生产力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民间资本也开始逐渐壮大,但总的来说这些作用在封建自然经济下的效果是有限的。
什么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到实质性的发展?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
一、统治阶级重农抑商的政策,排挤,打压商品经济。
二、统治阶级为了抑制商业,设立种种关卡,税收沉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的小农意识,商人将获取的大量的资本进行置地,而不是投入到生产领域,因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商品经济萌芽弱小不能转化为自然资本主义。具体说来,其实就是经济和政治两大方面环境都非常恶劣,民间资本集团发展空间受到极度的限制。
从经济结构看,中国明代资本萌芽,一、首先要受到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制约。战国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渐形成了以土地买卖和诸子析产为特征的地主土地私有制。此一制度,造成土地所有权迅速转移,一方面使大土地所有制不稳定,除孔子后裔外,很难找到百世不衰,甚至十世不衰的民间集团(家族地主)。这与欧洲庄园制大土地所有制的稳定存在是不同的。一方面使土地占有相对分散,造成自耕农与半自耕农占了人口的大多数,这种一家一户,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个体小农,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再生能力,致使人口中不易游离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自耕农与半自耕农终日在温饱线上下浮动,他们积累不了多少财富,购买力低下,无法形成大的农村市场。虽然当时产生了一些民间资本集团,但是相对了封建制度下的传统经济来说,它还是太弱小了。
二、其次,应该看到,中国封建经济并不是纯粹的经济,手工业与商业一直比较发达。不过,在整个封建社会里,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商业却一直由国家经营和控制。虽然当时的资本集团也逐渐开始掌握了一些重要的产业,但是,那都是在统治者控制下,依赖于官方进行的;而且,当时的民间资本集团大多都有着官方背景,本就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三、最后,城市本应该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基地,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与西方的城市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西方城市是工商业者发展经济的中心,他们先是从封建主那里争得“自治权”,继而以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后盾,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首先是政治中心,然后发展为经济中心。封建国家牢牢地控制住城市,工商业者的行会组织是封建性的行帮,执行的是封建国家的与政策。工商业在城市也不可能自由地发展。显然的,民间资本集团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想想,资本主义萌芽在如此的经济环境下,又能有多大的发展呢?
从政治制度看,一、自秦朝以来中国一直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这个制度,一方面通过户口案比对全国百姓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进行严密控制,大大束缚了他们自由的思考和创造。一方面以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众多的大小官员,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国家难以积累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资金。
二、当时形成了一种很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得思想,商人是个低贱的工作,士,农,工,商就是当时职业的三六九等,商排在最后。在这种意思形态之下,民间资本集团很难生存和发展。
三、还应该看到,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比较成熟,长期成为东方的文明中心,是周边国家和民族向往和的榜样,致使历代封建皇朝的统治者形成以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的优越感和自大狂,一直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对外来文明往往采取排拒态度。如此一来,也就失去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最好的机遇。比如明朝初年,正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将触角四处延伸的时候,而此时,中国的国力不仅稳居世界第一,而且中国的航海技术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郑和统帅的远洋舰队,无论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还是舰队规模,都远远超过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统帅的远洋船队。然而,郑和七次远航主要是“宣扬国威”,而不是进行商贸和殖民活动。在这样的政治体系下,民间资本集团就算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得不到国家的认可,也的不到任何的政治特权,甚至还会受到当时统治集团的打压和剥削。
在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两大决定性因素都那么恶劣的情况下,中国在当时能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和民间资本集团并且能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造成影响,已经是很不错了,更不要说能够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发展了。
有人或许会问,明代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相对其他朝代不是开明和很多吗?是的,明代的在经济方面的管束相对其他朝代来说是开明了很多,但是,那只是相对而言的。而这种相对而言的“开明”,对我们现在来说,还是难以想象的严格的。那种“开明”还未能让民间资本集团在传统经济体系中占据太大的份额,那种“开明”还不足以让资本主义萌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发展。
虽然明代形成的资本主义萌芽最后未能取得真正的发展,但其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却依然是非常巨大的,给我们当代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对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不能一味地去否定,而要理智地看待,正确地分析,从中汲取经济发展的积极经验,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招商政策与区域经济》
第四篇: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用化学
(二)班 姓名:周勇
学号:201040205207 课程论文题目: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学生:周勇
(理学院应用化学二班,学号:201040205207)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不和谐思想。“共产主义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等。十二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它在理论上的错误,就在于否认了共产主义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作为先进的思想体系具有真理性“在共产主义作为理论的时候,那么它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个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它来源于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它的真理性,在它创立的过程和以后在它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关键词:共产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
真理性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
马克思宣言 有人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只是画了一张图画,将来的事情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来回答,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述,这是几十代人以后的事。这种悲观失望的渺茫论,是毫无革命志气,毫无客观根据的。它既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又不符合现实奋斗道路和丰硕成果,必须进行彻底批判。
一、正确认识共产主义。
根据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关于共产主义的解释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因此,共产主义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是通过消灭私有产权,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私有产权、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极为发达,人们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能力会超过已往任何时代。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并实现电气化、自动化,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正在世界兴起的电子计算机与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将为共产主义准备物质技术条件。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会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人类将成为真正的自然界主任。共产主义应当是什么样的社会呢?应当是一个生活富裕的社会,应当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而不用担心成天这涨价、那涨价,成天担心丢掉饭碗和下岗。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一个花天酒地的社会。不是一个人歧视人的社会,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一切不和谐分子的社会。这些不和谐分子,就是现在鼓吹个人奋斗,个人的价值比社会价值重要的人。共产主义社会也绝不是一个不要奋斗,不要进步,不要思想价值的社会。不是一个幻想的社会。
二、论“两个必然性”兼评共产主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性。
1、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最使资产阶级及其理论家们感到恐惧和烦恼的,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因为关于“两个必然性”的理论,以铁的历史规律为依据向全世界宣告: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资产阶级理论家们把马克思之比为上帝,把“两个必然性”讽刺为宗教中的“末日审判”,但规律终究是骂不倒的。当然,历史不是纯粹必然性组成的黯淡画面,而是曲折多变,风云变幻。当前国际形势中出现的暂时的局部的逆转,只是使“两个必然性”的实现更为曲折和复杂,而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两个必然性”的客观依据,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反对和批评曲解“两个必然性”理论基础的错误理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性”的理论,把社会生产力看成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并不把生产力的绝对水平看成是否应该革命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考察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即使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但只要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余地,只要它的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权还能正常地发挥它的调控机能,它就不会立即灭亡。相反,一个国家即使生产力水平不太高,但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僵死腐败的政权窒息了社会最后一点活力,不推翻这个政权,不改变这种生产关系,整个民族和社会在这种窒息中毁灭。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旧中国的这种状况进行了科学的剖析。由上可见,把中国放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考察,中国革命完全符合“两个必然性”的规律。只是由于中国的具体情况,使这个必然性的实现带有中国的特点。
3、美国社会学家非常卖劲鼓吹关于工人与资本主义制度一体化、工人阶级已同资本家同化,工人阶级以分享资本主义制度的成果,米尔斯就是其中的之一。他说“在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资劳务者变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事例是不多见的,他们并没有成为任何时代性革命变化的动因。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已经已经同民族资本主义合为一体了,政治上,经济上和心理上都是如此。在这样合并后,他们便在资本主义内部形成了一个依赖性的而不是独立的变因”在米尔斯看来,“两个必然性”是一种虚构,马克思设想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不可能发生。他说:“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以及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序列,是马克思的理论和预言的巨大历史框架。但我们现在却必须对他加以修正:从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并没有产生出任何一种可以被认为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我们并不否认近几十年来资本主制度的某些变化,例如劳动条件的变化和就业工人生活状况的改善,等等。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性”的理论,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为依据的,而不是单纯建立在工人的生活状况上。
4、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利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挫折和困难,宣扬共产主义的“大失败”,期待“不战而胜”,以此来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性”理论的失效也是徒劳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性”理论揭示的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他并不排斥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也不排斥偶然性,相反以其作为自己实现的形式和补充。社会主义社会这种人类历史的根本转折,不可能没有倒退、没有漩涡、没有挫折、没有反复。处在比较强大的、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环境中,落后国家开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遇到的困难将是可想而知的。社会主义社会当然需要扩大和完善社会主义明主;需要坚持、宣传和贯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在理论领域中我们同样应该有反潮流的精神。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肯定和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使得一些人对“两个必然性”的理论发生怀疑和动摇,但历史规律终究的不依人民的意志转移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共产主义是世界的救星,也是中国的救星。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进了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了。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苏联);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唯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民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的明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现在的世界,依靠共产主义做救星;现在的中国,也正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四、共产主义渺茫论必将不攻自破。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条逐句地、淋漓尽致地批驳了这些资产阶级的偏见,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一再驳斥了这些论调和行径,指出:这些人是“以‘人类’目的为幌子,为‘资产阶级’利益冲锋陷阵”的“诚实正直而胸襟开阔的幻想家”。这些人“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这些人是“以美文学的词句代替了科学的认识,主张靠爱来实现人类的解放,而不主张用经济上改革生产的办法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一句话,它沉溺在令人厌恶的美文学和泛爱的空谈中”。恩格斯直到自己逝世前两年,还批判了那种把科学共产主义解释为不是单纯的工人阶级党派性的学说,而是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他说:“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无益的,甚至还要更坏。”恩格斯甚至把用“全人类的解放”代替阶级的解放的说法斥责为一句会“在革命斗争的火焰中烟消云散”的“自作多情的空话”。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把科学共产主义同历史上一个最伟大最有前途的阶级联系在一起,将科学共产主义的命运寄托在无产阶级这个最无私最革命的阶级身上,这正是科学共产主义绝不渺茫、绝对可以成为现实的主要根据之一。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离我们还很远,但绝非虚无飘渺,我们正是为实现这一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奋斗。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就在我们身边。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一个人只要真正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心一意实践马克思主义,他就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至于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它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结果和最终的归宿。运动和制度总是具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运动的成果要通过新制度的建立来巩固、来体现。共产主义运动在破坏旧制度的同时,总是要建立某种与运动的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制度。列宁说:“科学社会主义是以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这一事实为依据的。“共产主义运动、学说与制度的统一,既表现为这种运动总是以共产主义制度的完全实现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而且在运动的每一发展中,总是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开辟着道路和创造、增添、积累着物质的与精神的因素。作为这么一种并不是最终定则或规律,而是伴随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发展进步的理论体系,共产主义的传承延续性决定了它必将是活跃在人类发展各个阶段的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它注定成为人类社会制度的最终归宿的又一重要根据。
五、小结。
作为即将成为共产主义中流砥柱的我们,更应该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识破任何同渺茫论一样的不轨言论,对于敌对共产主义的攻击和诽谤,要勇敢和理智地去战斗,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心怀共产主义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发奋图强,拼搏到底,用毕生经历去验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目标!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2版,第25卷,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美]米尔斯:《马克思主义者》,128页。
第五篇: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 班 级:10级应用心理学二班 姓 名: 贺郁舒 学 号:201040968203 课程论文题目: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驳共产主义渺茫论
学 生:贺郁舒
(科学技术师范学院10级应用心理学二班,学号201040968203)
摘 要:马克思曾经为我们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蓝图——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好社会。但近几年来,我国涌出很多不和谐的思想,例如,“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 “共产主义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等。他们极力否认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抽掉科学共产主义的阶级内容和阶级概念,把科学共产主义说成为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学说,而是所谓“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人的幸福和解放”的空想学说。共产主义是个空想,还是一个可以实现和实行的理想社会制度?本论文是从几个方面反驳共产主义渺茫论,证实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 共产主义 渺茫论 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马克思曾经为我们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蓝图——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好社会。其实,关于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由来已久。从古代人们所设想的大同社会,到近代为“平等、自由”而战的资产阶级,再到社会主义的空想时期,最后马克思把共产主义放到了科学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中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这也是人们的需要,需要是理想变成现实的必要条件。
由于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发展水平在一个时期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人产生了“共产主义渺茫”的思想,认为共产主义没有实际根据,其实现是空虚无望的。“渺茫论”者,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其沦点许多,表现形式各异,但提其要者,无非二字:一为“远”、二为“空”。所谓“远”,就是认为共产主义不过是一种离现实遥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理想;所谓“空”,就是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虚无缥缈的空想。共产主义果真如此吗?
答案肯定是否。共产主义既不是“渺茫”的,也不是“空想”的,而是现实的。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也曾指出:“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以下我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共产主义可行性来驳实现共产主义之“空”;从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问题等驳实现共产主义之“远”。
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的事物都在运动,在发展变化。在运动、发展变化中有一个规律:任何事物面临了出生(长出、产生、开始),就一定会走向灭亡(死亡、消失、解决、结束),只是时间有长短罢了。另一规律是,事物在面临出生又走向灭亡过程中,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指一类事物)。恩格斯说:“……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论》第305页)。拿我们成年人来说,在每一瞬间是你自身,同时又不完全是。因为在每一瞬间,你都在运动,在发展变化,只不过这每一瞬间的变化,极其细微,不容易察觉罢了。我们知道,大家天天见面,互相看不出变化,几个月不见,也难看出来,但分别几年就一定会发现有变化的。单从外观上就会发现变老些了。这种“变老些了”,是怎么来的呢?不是突然一下变来的,而是每一瞬间的细微变化的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每一瞬间的微变,就没有几年不见的较大变化。当然,人的从降生到成熟和将近死亡时运动、发展变化的速度则较快,较容易发现的。人是这样,别的如河流、山川、土地、地球、月球、太阳等,也都在运动,在发展变化。只是它们发展变化得更慢,我们更不易察觉罢了。
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中,又都将面临由出生到走向灭亡的过程。一切的事物在面临出生又都最后走向灭亡的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又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从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与人类有关的一切活动都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那么与人类活动紧密联系的社会制度是否也有这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呢?回答是肯定的。你看,原始社会灭亡了,产生了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灭亡了,产生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灭亡了,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这后来出现的社会,都比原来的社会提高一步,前进一步,(为什么说是提高呢?后文论及)。由此推论下去,资本主义社会也一定要灭亡的,它灭亡后代替它的社会,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灭亡后,代替它的就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
所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世界是物质的,事物都有在活动,在发展变化,都有面临出生和必然走向灭 亡的规律,又都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由此,我们有理由推论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的到来,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共产主义可行性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也是这样。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共产主义渺茫”论则是错误的。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个理想虽然远大,但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我们虽然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不能进行详尽的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考察;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
三、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是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和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作为根
据的。持共产主义“渺茫”论的人割裂了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共产主义运动不仅在全世界,在中国早已存在,而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国家建立起来并取得重大发展,从而使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的最高理想,不可能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实现,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共产主义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从不成熟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使人民从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旧制度下解放出来,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道德水准和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向前推进。我们能够争取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也就一定能够争取到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
四、从社会制度的发展看共产主义的实现
我尝试将社会制度的发展用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来比喻:在进行产品研发阶段就相当于人治社会,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才能发明出好的样品;但要转入正式生产就应该用法制,因为需要制定原材料标准,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等规范,通过具体祥细的制度来保证产品的推广生产和使用;当产品已经普及,材料供应稳定,工人生产熟练,人民也能正确有效的使用时,自然就算是礼制社会了。
但是,社会仍然要发展,生产力也需要进步,这就要开发出新的产品来满足人民对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再次进入人治管理,虽然创新也可以有一些的规定要求,但给予充分的个人自由,才最有创造能力,限制条件越多则创新越少,科学进步的幅度越小;而新产品研究成功,在推广应用初期,大众不清楚、不了解、不习惯,应用法制,制定标准,强制执行也在所难免,即使用大量广告来推广也是一种骚扰和精神压迫,同时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并不环保;相比之下,当然是礼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最环保,大家统一思想,自觉行动,相互关爱,自然和谐。
创造新的产品就要面对大量困难和挫折,失败乃成功之母,想要获得成功也要付出代价,如果说产品创新的成本是金钱和物质的话,只要你负担得起也就可以进行,但社会制度的直接主体是人,要发展进步的方式可能就是革命和战争,付出的成本既有物质的损失也有血的代价,的确非常痛苦和残酷,却是难以避免的;产品如果研究成功,法制社会的主要责任应该就是推广,面对一些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旧势力,要用尽各种办法去推翻它们,最快的方法大慨就是暴力了;但是,虽然可以通过一些强制力让民众放弃保守,尝试新产品、接受新制度,如果中间出了些问题,人民不能形成长期自觉自愿的习惯,总还是要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话,最终的结果也就不一定能进入理想的礼制社会。
比如产品的实质创新不够,还没进入市场就落后了,当然不会被人们接受,或者产品的硬件科技很先进,但制定配套的软件不好,而导致产品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行,结果还没进入礼制社会,就又要回到人治环境下重新花成本再进行研究和实验了。
在过去了的两千多年,中华民族可以说是比较幸运,文明程度比较高,生产力水平很高,人民的生活也算安定幸福,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初期,就有我们的孔老二同志(称其为同志,是因为大家都有共产主义的礼制理想)制定了一套相当完美的封建礼制思想,为其后漫长的封建社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所以说,孔子真是很伟大!而在推翻了满清王朝这个最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后,到现在还不过一百年,期间的改革、改良、革命和战争是接连不断,包括„五四运动‟和所谓“打倒孔家店”等事件也属历史的必然和必要。孔子思想作为典型的封建礼制的确已经过时,不能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现在还将其当做需要实际执行的社会制度当然不行,应该被打倒,但从历史和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孔子之伟大,在这个领域无疑是空前绝后的!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展生产力就是硬道理,是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制度则算是其配套软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有相当的影响力,中华文明的经验也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历史的事实证据,说明它并不是空想,而现代文明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生产力确实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具备了进入共产主义的一些基本条件,只差一部现代版的《论语》---一套高瞻远瞩,符合现代生产力水平,切实可行,能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共产主义礼制道德标准而已。
当然,也不知道会是谁?能在什么时候写出一部怎么样的现代版《论语》,这一定是非常复杂和高难度的;就算写出了,要世界各国的人民都接受也不容易,推行过程肯定非常麻烦和漫长,也许要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时间,而孔子的思想就是这样经历过来的,可以相信有一天,它确实是可以完成的。
五、结束语
我们要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曲折和困难。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如此,它有成功,也有失误,有前进,也有暂时的困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人们才能看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希望。只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就为将来的共产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勇往直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
有以上得出,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渺茫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 [2]: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矛盾论(第1卷)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