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

时间:2019-05-12 07: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

第一篇: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

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

一、谈教师读书的价值意义

教师读书是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对教师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教师要想教好学生,个人读书多,素质高,才会成为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自己就是一面镜子,教师自己的进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职业生涯中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对学生会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党员读书活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课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期望的关注焦点。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次教师党员读书活动的开展具有战略眼光和深远意义。

1.观念要更新:终身学习的榜样

教师不单单是人梯,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教师自身同样需要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先锋,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为了胜任教育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和声誉,职前的学习不可缺少,职后的专业发展尤其重要,这其中当然包括进修、培训,但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是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自己多读书进行研修,通过读书研修,在自己特有的专业领地──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从而成为教育专家。那种一次教育终身享用的一劳永逸的教育观已经与我们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2.领域要拓宽:教、学、研三位一体

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叶澜教授认为“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很多教师有职业疲劳倦怠症状,其原因就在于他属于“教书匠”,“知识搬运工”,他不会创造性的劳动。观念的更新要求教师职业活动领域的拓展,教师的职业活动由传统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语),扩充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而不休”,即由过程的“教学相长”变成“教、学、研三位一体”。

“教”(诲人)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体,“学”是教好的前提和条件,此二者一直被认为是教师天经地义的职业要求。而“研”则被排除在外。皮亚杰研究发现,中小教师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必须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才能从一个否认个人的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教育制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进而解放学生,从而也使自身获得应有的尊严。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只有当教师把研究变成一种态度、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教、学、研才能真正融为一体;教师才能不简单重复别人的劳动,才能创造性地游历自己的专业世界,体验专业生涯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教师成为研究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从特征上而言,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会学,还必须会研究,成为研究性教师;从类型上而言,它要求当代教师必须由经验型(知识型)、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化;而在教师的职业活动的行为上,则由过去的“教”与“学”拓展为“教、学、研”三位一体。因此,教师从事研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给教师增加了一个新的任务,而是教师特征和类型的根本性的变化。

3.角色转换:成为“引导者”、“开发者”、“研究者”、“实践者”

当教师专业活动的领域拓宽为教、学、研三位一体时,教师在自身发展中的角色也自然就变成了学习者、教育者和研究者。就教育者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也将会发生深刻变化: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共同发展。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由原来的机械记忆等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由原来的如何传授知识,转变如何教“学生学习”,即如何组织、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这样就要求教师知识广博,所以必须读书才能丰富自己武装自己,才能适应角色转换。

二、目前教师类型和他们读书的现状分析

现实中教师各不相同,有学者根据教师的职业状态把教师分为三种类型:“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生存型”的教师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教书。教师的职业仅仅是谋生或是获取地位的一种手段。他们是知识的搬运工,他们把教书看成是一生无可奈何的选择、看成是当作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他出于良心或出于无奈而不得不尽一份教师的义务,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一个不能深入体验职业情感的、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已经失去了热情和积极的态度,不可能对业务潜心钻研。教师这一职业对于他来说始终是一种异己的存在,他在职业中找不到快乐和幸福,无法融于自己的事业之中。所以上班备课应付差事,照抄教案,上网聊天,炒股,做一些不符合教师身份的事情,看韩剧,购物,打游戏,靠抄袭别人的教案混日子。属于厌岗混业型教师。

“享受型”的教师把以职业作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工作中享受着愉悦。他们只要一走上讲台,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对他们来说,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吃苦也是乐。属于爱岗敬业型教师。

“发展型”或者叫研究型教师怀着崇高的教育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如果说“生存型”教师主要是从生计出发,具有功利的目的;“享受型”的教师主要是从兴趣出发,是非功利的;“发展型”的教师则是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是超功利的,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升华。“发展型”的教师不以现实的活动为局限,而以超越的态度,以实现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理想为追求目标,不以外在的强制为约束,而是以自觉的发展为动力。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快乐和发展。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于是,学习、教学、研究成为他们的一种专业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使他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更成为他们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他们是研究型教师,是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属于爱岗乐业型教师。

最近我们校长提出这个类型,要求老师爱岗“乐”业,虽然是一字之差,可是类型则完全不同,是有差别的。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三种类型的深刻概括总结。

虽然我们不能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教师的职业态度、在职业中的状态不仅影响他自身教学天赋的发挥,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

三、个人教书读书的几点体会

我从教的誓言:救救孩子,不再像我一样有文大失学十年的痛苦,我有多次机会提干,转行,都被我放弃,这实际都源于热爱教育,甘心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这正是我和目前80后教师的差别,也是我爱岗乐业的原动力。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目标不一样,态度结果也自然不一样,我的职业幸福指数高,因为一份耕耘总有收获的果实,所以我始终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快乐之中。

1从教学杂志中读书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最初参加教育工作,主要是阅读语文教学杂志,从中吸取好的教法学法,做摘记笔记,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尤其是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教改经验,我学习到魏书生的知识树的理论,撰写了《关于语文知识系统化量化的构想》。

2、边教书边研究,带电作业。读《语言学理论》《句群知识》专业性书。从书中的理论高度来印证个人教学实践的结果,我撰写了《单句教学的优化选择》一文,语言的层级性揭示了单句分析的简单化,可操作性强,效率高,效果好。由于长期坚持各种课题研究,也逼迫着我多读专业书,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之中,每次论文交流会,我都会主动撰写论文,身日查找资料,认真研究当前教育趋势和本学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多触角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发表个人见解,写出高质量论文,受到专家的认可和好评。“乐”就在研究之中。

3、系统读一些专业书,以提高专业素质。

如《诗词格律》知识,个人在大学学得囫囵吞枣,真教书时不满足一般了解,更深入到诗词的如何写作,为了更深入了解掌握古代诗词知识,买了《诗词格律》一书自修,以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此外也经常买一些专业用书,例如《大众逻辑学》《文学词典》《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词典》等,这些工具书对我从事语文教学很有帮助,是我自修的好老师,我经常向工具书求教,不满足一般性了解。

4、电脑上网看电子书,向名家专家学习,提高个人思想境界。

上网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感觉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诱惑很多,眼花缭乱,开始看的很杂,基本属于浏览式阅读。后来我发现这样毫无目的的阅读,会浪费自己大量宝贵时间,真是得不偿失,不划算,光是凭兴趣阅读,是错误的,实际上属于浅层次读书。于是我开始转变阅读的内容,多读一些教育名家的博客,例如孔庆东、易中天,周国平,于丹等名人博客,我从读他们的博客文章中获得了很多人生教益。

5、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读书,多阅读教育经典理论著作,对提高思想境界很有帮助。

我们的知识结构里面应该充实经典的东西。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读书。这一点我是受大学同学程奎的启发,他经常在坐火车的时候阅读古书,《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历史书《史记》《清史稿》都是他涉猎的范围,他说最好读原作,这样阅读,使得他写出《皇太极全传》。读书要有品位,要高雅,要有目的,要有选择,要持之以恒,我的身边同学成才的经历,让我反思以往我的读书方向曾凭着兴趣出发,发生过错位,需要纠正,在一个方面钻研进去,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出深山,任尔东西南北风."人们的时间经历有限生命短暂,有目的的读书,提高读书效率,充实自己精神世界,丰富自己情感,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要读,因为我们缺少理论来武装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要读,最近读到闫学特级教师撰写的《和苏霍姆林斯基学》一书,感到耳目一新,收获很大,爱的教育思想理念改变了我以前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和学生交朋友,和谐相处,严格眼球学生和热爱学生温和的态度不矛盾,教师既是严师,又是慈母,要一辈子备一节课等教育思想对我影响很大,触动我改变教学态度,实现角色转换,我还读了钱学森的传记、于丹的《论语。感悟》我觉得经常读一些名人经典著作,从中汲取大量营养,对自己思想有启迪作用,对教师教育理念人生价值意义都大有促进作用,6、读一些关于教学方法的书,它是最有价值的书。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感到最解渴的是1995年我学习了天津南开中学田家骅和湖北杨初春两人创造的《快速作文法》,学到了很具体的指导学生写作的具体的写作方法,实用,具体,明确,好懂,好用,我就虚心学习两位老师的方法,我担任快速作文实验课题主持人,组织了全市七所学校骨干教师自觉地积极地开展“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改变了我市作文“少慢差费”的现状,经验后来全市推广,并获得市科研课题成果奖励。我还在全市上了语文科研课题经验介绍课并且评为优秀课题主持人。

7、语文教师要成为杂家,要成为读写结合的多面手。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光是吸收,不能释放,等于茶壶里面煮饺子倒不出来。很多语文老师能读能讲却不会写作,指导学生作文,也是纸上谈兵。从教以来,我一直热爱写作教学,长期坚持文学社团活动,指导小荷社社员参赛经常在全国省市作文大赛中获奖,受到教育专家的好评。

后来我自己也开始尝试锻炼自己写作能力,2006年开始尝试博客写作,至今为止,撰写博客文章600多篇,拥有博客读者8万多人,这几年我尝试了现代诗歌写作、古代诗歌写作、散文写作、小说写作、杂文写作、影评剧评、传记写作等多种文体的写作,大大丰富我的写作经验,提高了个人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我的写作教学研究,我带领一中中级教师搞了个性化写作研究,获得省科研课题奖,评为省优秀语文教师。担任市兼职教研员期间,指导二中年轻教师杨莉上高考作文指导课,获得全国全省优秀课一等奖。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能写的专家,才能真正教好学生语文。而且语文的综合能力是看作文能力。

四、教师读书少是为何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根源之一。

教师读书是好的举措,是深刻认识到杯水和桶水的关系,是母鸡自身强健才能育出超级大的小鸡,母鸡缺少营养,小鸡自然瘦骨嶙峋营养不良了。教师要通今博古,教师要触类旁通,教师要有高尚境界,育人理念决定了育人质量,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看得远,号召广大教师都来读书,这是英明之举。政策对了头一步一层楼。问题在于落实督促检查和长期坚持。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要靠吸收新知,完全满足于自己那点有限的知识,一层不变的教下去,教研的路会越来越窄,谁都有知识盲点。

单就语文教师来看,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情趣境界,还是有高低之别的。知识结构来看,学无止境,比如诗词知识,很多语文老师满足于了解一般常识性知识,浅尝辄止,可是更深的诗词格律知识还需要自己自学才能够用,我就是如此,最近喜欢上了诗词格律,自修了诗词格律,上沈阳书店买来《诗词格律》书,获得了很多更深的诗词格律知识。同时自己也练习写古代诗词,在学习实践当中,不断地丰富这些知识,对自己的教学大有好处。我们教一学科,要尽量使自己由门外汉走进门里,不要老是满足于一般性常识了解,应该更加深入研究,能教能写可能就会做到体会更加深刻,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也就更加深入一些,甚至你都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兴趣爱好。

抚顺市原来有个语文教师叫于海洲,他对古典诗词钻研很深,他编写了四十余种古典诗词的专业书,我很佩服他,他现在在北京密云教老年大学艺术欣赏课,老人家诗词造诣很深,做学问做到了精深。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很多年轻教师满足一知半解,甚至很狂傲,这是很浅薄无知的人。你问他为何教书?他说为了混饭吃,那是把教书当自己谋生手段的“教书匠”,我们缺少那种把教育当事业来为之终身奋斗乐此不疲的教育专家。

真正有学问的大家名家都是很虚心学习的楷模。苏步青、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文理兼长,有高雅的艺术修养,科学和艺术是相关相通的,过早的分班时极端功利错误的做法,它正是我们国家出不了诺贝尔人才的重要原因,文理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不是对立的。苏步青的语文学习成绩好,能诗能文,写论文需要语文表达,他用自己的实际证明了文理不应过早分科,分科就是瘸腿,比如我就是例子,我的理科一塌糊涂,这也影响了我的知识结构有很多盲点。钱学森的爱人是钢琴家,钱本人也极为喜欢音乐,在他研究火箭技术的同时,我想艺术充满想象力,有可能给他带来创造的灵感。袁隆平会拉一手小提琴,可能那杂交水稻和小提琴还是有关系呢?

随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强知识结构全面的人才,反观我们的教师队伍,有多少教师在读书呢?可能很少,为考试而读书,为晋职称而读书,功利性很强,也很世俗,缺少远大理想,鼠目寸光,这种读书,是把知识当做敲门砖,一旦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就浅尝则止,所以钱学森临死之前发出教育之叹,为啥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更顶级的精英,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没有献身科学的高尚思想,教师本人的思想都落后自私,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吗?我们的教师缺乏高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所以追求升学率,整天泡在题海,思想被淹没了,信仰也不见了,就只知道钱了,上班的目的就是钱,这样的老师能合格吗?

很多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教师读书的迫切性重要性。我看到《语文的诗意》里面谈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看到这三重境界,使我陷入沉思,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是否还都处于第一境界呢?

应试教育大都使得语文老师不得不处于第一境界,把语文教成一种技能训练,字词句章,语修逻文,整天整年陷入这些所谓语文高考拿分的题海当中,既枯燥又乏味,还能有什么诗意来谈呢?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根本原因,我想与这种拆卸零件支离破碎的语文应试教学模式绝对有着重要的关系。

语文教师还应该有“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另外两重更高的境界。所谓“人技教育”仅仅是教授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则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而“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品德方面:要有正义感,爱憎分明,一生都要追求做一个无私高尚的人.我还看到中国哲学家冯友兰的四个境界说,生存境界、生活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有多少人能够达到道德境界呢?这正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最近中央正在反“三俗”,高尚的人拒绝庸俗。我读德国歌德的《浮士德》,受到很深刻的启发,我认识到人生的真谛。浮士德在经历了“书斋悲剧、爱情悲剧、宫廷悲剧”三大“杯具”之后,他开始醒悟,人生到底为啥活着?在经历了三大悲剧之后,浮士德深刻感悟出人生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劳动创造,劳动创造世界,节是了人的本质特点,浮士德开始带领德国人民围海造田,并且和魔鬼打赌,当浮士德把围海造田工作作完,他看到自己亲身创造的劳动成果之后,说了一句话:“这个世界真美丽!”然后他微笑着告别了人世,结束了生命的旅程。

这个故事很深刻的说明了人为什麽活着,活着应该做什麽,揭示了人生意义和价值究竟如何实现,《浮士德》是最好的人生教育教材。我经常反复的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也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逐步认识人生,认识世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一辈子不是为了追逐名利而活着,那会不择手段,那会很自私自利,那会失去人的很多本原的东西。人活着是要为人类做出自己一点应有的贡献。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育人就要求教师把最好的经典讲给学生听,让它深入骨髓,铭刻在心,精神财富,终身受益。

目前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教师教育标准》,该标准最快年底出台。起草标准的专家称,按照新标准,现在多数老师不合格。教师入职资格将提高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落后50年。

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

目前,标准已由华东师范大学编制完成并提交到教育部,待教育部公布后,有望成为国内通行的教师教育标准。

据起草标准的有关专家透露,《教师教育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涵盖教师标准、教师教育标准、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该标准意味着我国师范教育体系要进行大改革,改革后的师范课程将着重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他说,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单单是“教书匠”,教师尊重孩子的学习权,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所以新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要研究教育对象(学生),杜绝“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

按照新标准,现在的绝大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我国的中小学老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这主要归结于目前我国师范生在大学接受的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至少落后50年,现在使用的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理论,尽管有过一些改革,但是目前仍然是偏重书本知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控制,是封闭式的教学方式。

他说,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中小学教学,制约着教师教育的质量。“我提到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不合格并不是说这些不合格的老师要遭到淘汰,而是说大多数的老师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事实上所有的老师都应该是终身学习者。”

读到这些文件,感觉到当老师有危机感紧迫感,不读书,不能用更多知识充实自己,不研究,就适应不了时代发展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就有可能被淘汰。

所以终身学习,教师才能进步,学生才能提高,质量才有保证,多读书,读好书,做好人,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好时代,缺少的是精神食粮来武装自己,只有教师这只母鸡强健起来,才有可能孵出健康优秀的小鸡仔,才能对民族进步,对社会发展有更大的贡献,个人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

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自己的进步、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教育的最好内容。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职业生涯中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如同春雨,润物无声。

因此,教师如果希望学生热爱学习,自己首先必须具有勤勉的从业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敬爱和虔诚、专心致志、忠于职守。不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体现人生价值的表现形式。教师自己在专业上不断进取、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比空洞的语言说教更有意义。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专业发展牵引着学生的发展;反之,学生是教师成长的参照系,参照系的向前驱动,推动着教师的发展。事实上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榜样,还应该成为社会的典范,即所谓“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2010年8月16日,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对高一新生所作的入学教育讲话中,给四中学生们列出了一个建议清单——“至少读50本好书”、“至少认真完成一项研究”、“至少交一个外国朋友”、“学做四道中国菜”„„勉励学生们在高中三年中要尽力做成这18件事情。刘长铭说,学科课程尤其是高考科目的学习,这些不是高中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高中生活不仅要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获得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变得丰富。,现在的学生整天埋头在题海之中,读书甚少,有限的教材是满足不了学生的胃口的,可是有的学校有的老师硬性规定学生一律不许看课外书,这样的应试教育的决定就完全堵死了学生自学语文的道路,白天题海,晚上作业,课外阅读也只能在假期里进行了。不过所幸的是新教材改革,必修和选修教材数量大,内容多,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利用好这套教材,从知识营养、经典篇目还是可以够用的,这就是我们原来高中教六本书,现在得教12本书的重大变化。可是教师本如何利用好这套教材又是仁者见仁,各取所需了。

语文学习有三种境界:人技境界、人格境界、人生境界。可是我们大多数老师还是局限于应试教育人技教育的境界,句词句章语修逻文,扣字眼,咬文嚼字,埋头题海,学生学习语文整天陷入痛苦之中,没有快乐可言,这正是语文教师的悲哀所在。解决办法:学校应该给学生课外阅读开绿灯,效仿上海市特级教师陈仲良(他是上海市语文教研室主任)的做法,每周开一节学生阅读课,在学校阅览室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然后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读书的境界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同样,教师整天埋头自己专业书,知识视野狭窄,知识结构有缺陷,那就会误人子弟的。同样北京特级教师韩军也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他认为老师一篇篇讲解得支离破碎,不如让学生自己大量阅读,涵养性情,丰富情感,培养阅读习惯,读书,尤其是读高尚的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进行心灵对话。可惜这样的对话时间太少了,我们的语文教师舍不得放手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先进的地区上海北京的特级教师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他们在大力提倡并且实行,而我们却如蜗牛在慢慢的爬行,是雄鹰放飞,让他自己找食物,还是一口口喂,我觉得我们是井底之娃,老是坐井观天,老大自居,靠辛苦的被动的教学,而不是主动让学生去寻找知识,感兴趣的学习,而是死记硬背,缺少读书能力,是学生后劲不强的根源所在。

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教师应当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模板;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率先成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典范。以上就是我通过读书学习的几点个人体会,有不当之处,还请方家赐教斧正

第二篇: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

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

太和中学 武雪

教师读书是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对教师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教师要想教好学生,个人读书多,素质高,才会成为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教师自己就是一面镜子,教师自己的进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职业生涯中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对学生会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党员读书活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课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期望的关注焦点。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次县教育局开展的共读一本书活动具有战略眼光和深远意义。

1、观念要更新:终身学习的榜样

教师不单单是人梯,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教师自身同样需要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先锋,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为了胜任教育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和声誉,职前的学习不可缺少,职后的专业发展尤其重要,这其中当然包括进修、培训,但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是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自己多读书进行研修,通过读书研修,在自己特有的专业领地——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从而成为教育专家。那种一次教育终身享用的一劳永逸的教育观已经与我们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2、领域要拓宽:教、学、研三位一体

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叶澜教授认为“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很多教师有职业疲劳倦怠症状,其原因就在于他属于“教书匠”,“知识搬运工”,他不会创造性的劳动。

观念的更新要求教师职业活动领域的拓展,教师的职业活动由传统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扩充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而不休”,即由过程的“教学相长”变成“教、学、研三位一体”。“教”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体,“学”是教好的前提和条件,此二者一直被认为是教师天经地义的职业要求。而“研”则被排除在外。皮亚杰研究发现,中小教师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必须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才能从一个否认个人的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教育制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进而解放学生,从而也使自身获得应有的尊严。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只有当教师把研究变成一种态度、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教、学、研才能真正融为一体;教师才能不简单重复别人的劳动,才能创造性地游历自己的专业世界,体验专业生涯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成为研究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从特征上而言,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会学,还必须会研究,成为研究性教师;从类型上而言,它要求当代教师必须由经验型(知识型)、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化;而在教师的职业活动的行为上,则由过去的“教”与“学”拓展为“教、学、研”三位一体。因此,教师从事研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给教师增加了一个新的任务,而是教师特征和类型的根本性的变化。

3、角色转换:成为“引导者”、“开发者”、“研究者”、“实践者”

当教师专业活动的领域拓宽为教、学、研三位一体时,教师在自身发展中的角色也自然就变成了学习者、教育者和研究者。就教育者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也将会发生深刻变化:

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共同发展。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由原来的机械记忆等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由原来的如何传授知识,转变如何教“学生学习”,即如何组织、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这样就要求教师知识广博,所以必须读书才能丰富自己武装自己,才能适应角色转换。

现实中教师各不相同,有学者根据教师的职业状态把教师分为三种类型:“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生存型”的教师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教书。教师的职业仅仅是谋生或是获取地位的一种手段。他们是知识的搬运工,他们把教书看成是一生无可奈何的选择、看成是当作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他出于良心或出于无奈而不得不尽一份教师的义务,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一个不能深入体验职业情感的、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已经失去了热情和积极的态度,不可能对业务潜心钻研。教师这一职业对于他来说始终是一种异己的存在,他在职业中找不到快乐和幸福,无法融于自己的事业之中。所以上班备课应付差事,照抄教案,上网聊天,炒股,做一些不符合教师身份的事情,看韩剧,购物,打游戏,靠抄袭别人的教案混日子。属于厌岗混业型教师。“享受型”的教师把以职业作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工作中享受着愉悦。他们只要一走上讲台,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气。对他们来说,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吃苦也是乐。属于爱岗敬业型教师。“发展型”或者叫研究型教师怀着崇高的教育理想走进教师职业中。如果说“生存型”教师主要是从生计出发,具有功利的目的;“享受型”的教师主要是从兴趣出发,是非功利的;“发展型”的教师则是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是超功利的,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升华。“发展型”的教师不以现实的活动为局限,而以超越的态度,以实现人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理想为追求目标,不以外在的强制为约束,而是以自觉的发展为动力。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快乐和发展。他们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于是,学习、教学、研究成为他们的一种专业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使他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更成为他们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他们是研究型教师,是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属于爱岗乐业型教师。

虽然我们不能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教师的职业态度、在职业中的状态不仅影响他自身教学天赋的发挥,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从教13年来,我有几次机会提干,转行,都被我放弃,这实际都源于热爱教育,甘心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这正是我和目前80后教师的差别,也是我爱岗乐业的原动力。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目标不一样,态度结果也自然不一样,我的职业幸福指数高,因为一份耕耘总有收获的果实,所以我始终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快乐之中。

1、从教学杂志中读书学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最初参加教育工作,主要是阅读语文教学杂志,从中吸取好的教法学法,做摘记笔记,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尤其是一些新的方法新的教改经验。

2、边教书边研究,带电作业。由于长期坚持读书,也逼迫着我多读专业书,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之中,每次论文交流会,我都会主动撰写论文,身日查找资料,认真研究当前教育趋势和本学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多触角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发表个人见解,写出高质量论文,受到专家的认可和好评。“乐”就在研究之中。

3、系统读一些专业书,以提高专业素质。如《诗词格律》知识,个人在大学学得囫囵吞枣,真教书时不满足一般了解,更深入到诗词的如何写作,为了更深入了解掌握古代诗词知识,买了《诗词格律》一书自修,以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此外也经常买一些专业用书,例如《大众逻辑学》《文学词典》《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词典》等,这些工具书对我从事语文教学很有帮助,是我自修的好老师,我经常向工具书求教,不满足一般性了解。

4、电脑上网看电子书,向名家专家学习,提高个人思想境界。上网阅读,感觉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诱惑很多,眼花缭乱,开始看的很杂,基本属于浏览式阅读。后来我发现这样毫无目的的阅读,会浪费自己大量宝贵时间,真是得不偿失,不划算,光是凭兴趣阅读,是错误的,实际上属于浅层次读书。于是我开始转变阅读的内容,多读一些教育名家的博客,例如孔庆东、易中天,周国平,于丹等名人博客,我从读他们的博客文章中获得了很多人生教益。

5、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读书,多阅读教育经典理论著作,对提高思想境界很有帮助。我们的知识结构里面应该充实经典的东西。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读书。读书要有品位,要高雅,要有目的,要有选择,要持之以恒,看一些名师成长的经历,让我反思以往我的读书方向曾凭着兴趣出发,发生过错位,需要纠正,在一个方面钻研进去,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出深山,任尔东西南北风。”人们的时间经历有限生命短暂,有目的的读书,提高读书效率,充实自己精神世界,丰富自己情感,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要读,因为我们缺少理论来武装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要读,最近读到闫学特级教师撰写的《和苏霍姆林斯基学》一书,感到耳目一新,收获很大,《爱的教育》思想理念改变了我以前的简单粗暴的做法,和学生交朋友,和谐相处,严格眼球学生和热爱学生温和的态度不矛盾,教师既是严师,又是慈母,要一辈子备一节课等教育思想对我影响很大,触动我改变教学态度,实现角色转换。我还读了钱学森的传记、于丹的《论语。感悟》我觉得经常读一些名人经典著作,从中汲取大量营养,对自己思想有启迪作用,对教师教育理念人生价值意义都大有促进作用,6、读一些关于教学方法的书,它是最有价值的书。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感到最解渴的是1995年我学习了天津南开中学田家骅和湖北杨初春两人创造的《快速作文法》,学到了很具体的指导学生写作的具体的写作方法,实用,具体,明确,好懂,好用,我就虚心学习两位老师的方法,自觉地积极地开展“快速作文实验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改变了我的作文“少慢差费”的现状。

7、语文教师要成为杂家,要成为读写结合的多面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光是吸收,不能释放,等于茶壶里面煮饺子倒不出来。很多语文老师能读能讲却不会写作,指导学生作文,也是纸上谈兵。从教以来,我一直热爱写作教学,五中工作期间,一直担任《今日五中》的编辑,调到太中工作后,创办了“红帆船”文学社,复刊了校刊《红帆船》。

后来我自己也开始尝试锻炼自己写作能力,2009年至今先后参与编写了《写作导航》(大众文艺出版社)、《小学写作课本》(语文出版社,1-6年级12册),并开始尝试博客写作,大大丰富我的写作经验,提高了个人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我的写作教学研究。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能写的专家,才能真正教好学生语文。而且语文的综合能力是看作文能力。

随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强知识结构全面的人才,反观我们的教师队伍,有多少教师在读书呢?可能很少,为考试而读书,为晋职称而读书,功利性很强,也很世俗,缺少远大理想,鼠目寸光,这种读书,是把知识当做敲门砖,一旦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就浅尝则止,所以钱学森临死之前发出教育之叹,为啥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更顶级的精英,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没有献身科学的高尚思想,教师本人的思想都落后自私,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吗?我们的教师缺乏高尚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所以追求升学率,整天泡在题海,思想被淹没了,信仰也不见了,就只知道钱了,上班的目的就是钱,这样的老师能合格吗?

很多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教师读书的迫切性重要性。我看到《语文的诗意》里面谈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看到这三重境界,使我陷入沉思,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是否还都处于第一境界呢?

应试教育大都使得语文老师不得不处于第一境界,把语文教成一种技能训练,字词句章,语修逻文,整天整年陷入这些所谓语文高考拿分的题海当中,既枯燥又乏味,还能有什么诗意来谈呢?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根本原因,我想与这种拆卸零件支离破碎的语文应试教学模式绝对有着重要的关系。

语文教师还应该有“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另外两重更高的境界。所谓“人技教育”仅仅是教授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则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而“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品德方面:要有正义感,爱憎分明,一生都要追求做一个无私高尚的人。

我还看到中国哲学家冯友兰的四个境界说,生存境界、生活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有多少人能够达到道德境界呢?这正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我读德国歌德的《浮士德》,受到很深刻的启发,我认识到人生的真谛。浮士德在经历了“书斋悲剧、爱情悲剧、宫廷悲剧”三大悲剧之后,他开始醒悟人生到底为啥活——人生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劳动创造,劳动创造世界。浮士德开始带领德国人民围海造田,并且和魔鬼打赌,当浮士德把围海造田工作作完,他看到自己亲身创造的劳动成果之后,说了一句话:“这个世界真美丽!”然后他微笑着告别了人世,结束了生命的旅程。

这个故事很深刻的说明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应该做什么,揭示了人生意义和价值究竟如何实现,《浮士德》是最好的人生教育教材。我经常反复的给学生讲这个故事,也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逐步认识人生,认识世界,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一辈子不是为了追逐名利而活着,那会不择手段,那会很自私自利,那会失去人的很多本原的东西。人活着是要为人类做出自己一点应有的贡献。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育人就要求教师把最好的经典讲给学生听,让它深入骨髓,铭刻在心,精神财富,终身受益。

终身学习,教师才能进步,学生才能提高,质量才有保证,多读书,读好书,做好人,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好时代,缺少的是精神食粮来武装自己,只有教师这只母鸡强健起来,才有可能孵出健康优秀的小鸡仔,才能对民族进步,对社会发展有更大的贡献,个人才能有更长足的发展。

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自己的进步、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对学生教育的最好内容。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职业生涯中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如同春雨,润物无声。

因此,教师如果希望学生热爱学习,自己首先必须具有勤勉的从业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敬爱和虔诚、专心致志、忠于职守。不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体现人生价值的表现形式。教师自己在专业上不断进取、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比空洞的语言说教更有意义。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专业发展牵引着学生的发展;反之,学生是教师成长的参照系,参照系的向前驱动,推动着教师的发展。事实上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榜样,还应该成为社会的典范,即所谓“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010年8月16日,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在对高一新生所作的入学教育讲话中,给四中学生们列出了一个建议清单——“至少读50本好书”、“至少认真完成一项研究”、“至少交一个外国朋友”、“学做四道中国菜”„„勉励学生们在高中三年中要尽力做成这18件事情。刘长铭说,学科课程尤其是高考科目的学习,这些不是高中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高中生活不仅要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获得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变得丰富。现在的学生整天埋头在题海之中,读书甚少,有限的教材是满足不了学生的胃口的,可是有的学校有的老师硬性规定学生一律不许看课外书,这样的应试教育的决定就完全堵死了学生自学语文的道路,白天题海,晚上作业,课外阅读也只能在假期里进行了。不过所幸的是新教材改革,必修和选修教材数量大,内容多,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利用好这套教材,从知识营养、经典篇目还是可以够用的,这就是我们原来高中教6本书,现在得教12本书的重大变化。

语文学习有三种境界:人技境界、人格境界、人生境界。可是我们大多数老师还是局限于应试教育人技教育的境界,句词句章语修逻文,扣字眼,咬文嚼字,埋头题海,学生学习语文整天陷入痛苦之中,没有快乐可言,这正是语文教师的悲哀所在。学校应该给学生课外阅读开绿灯,效仿上海市特级教师陈仲良(他是上海市语文教研室主任)的做法,每周开一节学生阅读课,在学校阅览室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然后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读书的境界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同样,教师整天埋头自己专业书,知识视野狭窄,知识结构有缺陷,那就会误人子弟的。同样北京特级教师韩军也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他认为老师一篇篇讲解得支离破碎,不如让学生自己大量阅读,涵养性情,丰富情感,培养阅读习惯,读书,尤其是读高尚的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进行心灵对话。可惜这样的对话时间太少了,我们的语文教师舍不得放手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先进的地区上海北京的特级教师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他们在大力提倡并且实行,而我们却如蜗牛在慢慢的爬行,是雄鹰放飞,让他自己找食物,还是一口口喂,我觉得我们是井底之娃,老是坐井观天,老大自居,靠辛苦的被动的教学,而不是主动让学生去寻找知识,感兴趣的学习,而是死记硬背,缺少读书能力,是学生后劲不强的根源所在。

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教师应当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教师群体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模板;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应当率先成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典范。以上就是我通过读书学习的几点个人体会,有不当之处,还请方家赐教斧正。

第三篇:读书谈体会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在本学期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十句”。通过前两年当了班主任,使我深深的有了这样的体会,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他说: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启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感受最深的是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

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在作出每一项决定时,魏老师总是要和学生“商量商量”。最后要大家举手表决后才予以实施。这“商量”就是发扬教育民主,就是要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决策、班级管理决策中来。民主的“商量”、“商量”的参与,是魏老师教育激励的重要表现。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教育激励不仅体现了民主更多的是让班级每个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就像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一样,哪一天一位领导者跟你说“某某老师你看这一方面你有什么看法,建议”。我想即使你是个外行也会开动你的大脑努力的去思考,去想办法。学生更是这样,他们需要我们的认可,需要我们的尊重需要我们把他们放在心上,所以班级的事情尽量让学生去完成。而这一点是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是比较欠缺的。我常常努力把很多事情做好做完,自己很累班级也没管理好。在这样科学的民主的管理下呈现出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大扫除15分钟完成,20分钟内全班调动完座位,班规班法的制定等具体实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启发我不断思考,不断琢磨处理各种班务的方法。

二、对待后进生的问题。

魏老师在书中说,做老师的不要轻易发火,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说不定后进生将来比你眼中的优秀生有出息,更会赚钱。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师爱洒向他们。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严格要求,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为了使学生能在校得到健康的成长,学校把每班学生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捆绑管理,学生表现的好坏,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有直接关系。教师只有用心去教育学生,去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才能向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发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学生。

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望尘莫及。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情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班主任工作漫谈》

读后感

扣庄乡文士中心完全小学

刘鹏飞

第四篇:读书谈体会

教师读书演讲稿:书香伴我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伴我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是一条小鱼,书就是清清的溪流,它滋润着我,让我快乐的徜徉;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书就是碧蓝的天空,它支撑着我,让我快乐的翱翔!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在我眼里,书是炎炎夏日的一阵凉风,是数九寒冬的一缕阳光,是可以倾诉衷肠的亲密朋友,更是牵着手一起慢慢变老的知心爱人。它安静平和,无论世界怎样风云变幻,它依然从容淡定;它忠实可靠,不会因为你得势而奉承更不会因为你失败而远离。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愿意成为你心灵的避风港,为你撑起一方晴空。

书让我的生活变得精彩,充满乐趣。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义薄云天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里,我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读《中华国宝》和《中华国恨》,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更让我在心中立下了和周恩来总理一样的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虽然我不能有周总理那样的丰功伟绩,但我会把我的志愿、我的爱好传给我的学生们!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齐健的《追溯生命轨迹》,这是一本既有深刻教育理论,又有真实教育案例的好书。文中徐志兴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学历不高的他,在面对困难时,没有被吓倒,也没有一味埋头傻干,而是抓住一个个教育契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典范:与学生共进午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说话绕点弯子”指导学生写作技巧,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文体的区别,“变清晰为模糊”„„正是这一个个创造性的劳动,让徐老师收获了许多,实现了自己专业的成长,其他老师的事迹,也让我深深懂得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合力;我们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我们可以感染学生,进取向上,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赢得尊重。

回想我自己的教学之路,也曾有许多疑惑,但书读得多了,教师这份工作做起来也不再那么生涩,竟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这都归功于一本本好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感受到把心灵给了孩子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明白了班主任原来应该这样做,也让我明白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窦桂梅的《阅读教学实录》,给我的阅读教学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帮助。最喜欢李镇西老师的“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这句话,我也经常把这句话说给班上的孩子们听,那些从不善于发言的孩子也大胆地站起来发言了,怕做作业的孩子也能坚持完成作业了,我也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无论是做人还是教学都如此。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时刻牢记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酷爱读书的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班里的孩子一起阅读,静静地享受阅读带来的幸福感。阳光明媚的早晨,风和日丽的午后,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和我的学生们各自捧着一本书安静地坐在阅览室里穿越时空体验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感悟着生命的真谛,领略着人性的美妙。激动人心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精妙绝伦的文字纷纷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淘气的马小跳,才华横溢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漂亮的米兰老师„„他们都已经活在孩子们的心里了。阅览室已经不单是一间教室,更是我们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神圣殿堂。风儿轻轻地吹,鸟儿婉转地叫,我们快乐地读。有的边读边做批注,有的边读边摘抄,有的边读边思考,还有的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还有的一脸凝重,更有甚者,眼角还会流出两行热泪„„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师生阅读图,这又是一道多么令人迷恋的风景线呀!每每此时,我总是有些激动,有些感动,更多的是享受着一种无以表达的幸福。

因为读书,我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经常落笔在纸上,写出了篇篇获奖的论文;又因为读书,我有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灵活的驾驭我的课堂;还因为读书,我学会了做人,成了学生们喜爱的教师„„

今天,我仍旧坚定不移地做着一件事:读书!我读书,带着我的孩子读书,带着我的学生们读书。雄鹰在宽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我带着我的学生们在丰富的书籍里获取精神食粮,在书籍这片海阔天空中快乐的成长!

谢谢大家!

第五篇:教师读书体会

假期教师读书体会

2011年学校布置教师读书,作为一名教师深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我结合自己的需要想起了一本苏联当代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听到学校的教学计划、政教计划等等,我就感觉自己每天都很忙,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八小时,而且这八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

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自己是过的太安逸了,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每个成功人士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下载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教师读书的意义和我的读书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读书体会

    微笑是对挫折的挑战。微笑的人并非没有失败,并非没有痛苦,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将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美好的一面。如果一味苛求生活,怜悯自我,怨天尤人,愁苦只会越来......

    教师读书体会

    《美丽只在有无间》教师读后感 近日读了《美丽只在有无间》后,感触之多。做幸福快乐的教师,是每个教育者的原始追求,而多彩的教育现实往往使众多教师与自己的教育理想背道而......

    教师读书体会

    教师读书之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

    读书意义

    学习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我的体会很深。陶老师用深入浅出地道理告诉我们:读书对于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是多么重要。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屋子再小,也......

    谈读书心得与体会

    谈读书与心得 读书,若不是死读书的话,即是追求真实学问的工作,所谓真实学问即是活的真理,真的知识。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真实学问的过程。而真理或知识即是对于实在或真......

    读书悟廉谈体会[精选]

    “读书悟廉谈体会” 我心里暗想:我一位教师,一无权,二没势,哪里有我们产生腐败的土壤?唯有我们学校四周一片肥沃的土壤,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最近选读了一些“读书思廉”活动推荐......

    谈读书

    谈读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

    谈读书

    谈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题记 响应月色的召唤,泡一杯清茶,位于绿树之下,书香作伴,何等惬意! 现在的书市场,鱼龙混杂,需要我们明辨是非。读书,就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不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