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改革数学科阶段性工作小结
课程改革数学科阶段性工作小结
一、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为课程改革做保障
组织老师参加省课程改革数学科培训者的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都能认真学习有关材料,认真听专家、学者的讲座,做好笔记,自觉遵守各项培训的纪律和要求,购买有关资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分工,每位老师负责几个专题,分头进行备课。
2002年6月下旬,组织我市各中学初一年数学老师参加泉州市举办的数学科教材培训,七月上旬各中学认真组织通识培训,在这基础上,于七月下旬,组织我市初一年数学老师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能严把出勤关,做到无重大事情不请假,每天坚持点名两次以上,并且做到每天两次签到,保证培训工作在人员到位方面落到实处,每位讲课老师都能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备好课,上好每一堂课,而且还组织观看课改的课堂教学录像课,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还是比较受接受培训老师的欢迎,这在培训质量上起到保证作用,最后还要求每位培训老师回到工作单位后,按课改的精神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教案,使培训工作延伸到课堂教学实践,使受培训老师还能继续学习提高。开学后,发现个别老师因种种原因(有的是新毕业生)没有参加培训,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特意 再举行一次补培训的活动,切实做到每位任课老师都参加培训。
二、抓教研工作促进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1、课改指导组深入基层学校听课调研,指导课改工作。为使我市课改工作更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学科指导组,指导组由进修学校刘季辅、吴文仪老师,安海中学林水艇老师、毓英中学洪培璇老师、侨声中学许文艺老师组成,为了能更好地起到指导作用,他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学科指导组成员一起或分别到毓英中学、南峰中学、晋江侨中、江滨中学、南区中学、上安中学、潘径中学、金山中学、远华中学、尚志中学、南侨中学、池店中学、三民中学、深沪中学、锦东中学、安海中学、平山中学、东石中学、高登中学、季延初级中学、晋江五中、磁灶中学、侨声中学、松熹中学、鸿江中学、紫华中学、罗山侨中、西滨中学、罗山中学、梅溪中学、陶英中学等31所学校听课调研、指导,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员到的问题。
2、开展市(片区)的教研活动,以实际课例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提高
一年多来我们分别在金山中学、安海中学、深沪中学、池店中学、紫华中学、鸿江中学、南侨中学、毓英中学、西滨中学、陶英中学等学校开展片区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做到先说课,再授课,授课老师反思,同伴帮助,最后进行专题研讨,大家都能围绕 某个专题进行深入研讨,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及时在侨声中学举行一次由学科指导组成员许文艺老师亲自上的示范课,在研讨的过程中,把这些问题提出来研讨,取得共识,较好地促进课改工作的进行。
3、指导镇片区开展教研活动,重心下移,促进以校为本的教研风气的形成,更好地推动课改工作的进行。
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各镇都成立片区课改领导组,学科指导组,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有效地开展活动,学科指导组还参加南区中学、平山中学、晋江侨中、磁灶中学、远华中学、季延初级中学、罗山侨中、晋江五中、梅溪中学等中学的镇片区的教研活动,指导课改教研活动,效果较好,促进片区教研风气的形成,为了促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我们还把各校教研组活动时间公布在我校的数学科网页上,同时倡导各校之间开展教研活动,现在也有了校与校之间的教研活动,推动课改工作的深入进行。
三、学习先进经验,为我市课改工作做借鉴,促进课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现在是终生学习的时代,即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首先我们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国家实验区——深圳南 山区实验中学荔香中学听课,听取南山区教育局教科所老师介绍课改经验;我们还到南安市鹏峰中学听课,并听取南安市有关领导介绍课改工作经验;还到石狮市凤里中学、石狮侨中听课并听取石狮市教育局领导介绍石狮市课改情况。我们还组织部分校长、骨干数学老师到东山二中听课,并听取课改情况介绍,学习他们的一些好的做法,为我市课改做参考、借鉴。其次我们还邀请教授、专家、学者来我市指导课改工作,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主编王继延教授、泉州师院继续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张荣辉教授到我市指导课改工作,还邀请泉州市普教室曾大洋、张白翔老师到我市听课、指导课改工作。总之我们认真学习外地课改实验的先进经验,学习教授、专家、学者对课改的领会精神,使我们更明确课改的目标,及具体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开展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为了促进老师们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更加深入研究课程改革的精神,在课改工作中做出成效。我们开展了“我与新课程”征文比赛,其中获晋江市一、二、三等奖的分别有1篇、2篇、4篇;开展“优秀个案”评比活动,其中获晋江市一、二、三等奖的分别有3篇、7篇、7篇,并且把它们刊印在“晋江教研”上交流,不定期把平时下校调研听课中发现较优秀的个案,整理成文交流,选送五位老师的论文或个案,三位老师的试卷在华东师大出版社举办的全国性会议上交流,并受到表彰。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大大地激发老师们研究课程、课标、教材和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性,使课改工作能更好地顺利进行。
五、课改新变化
1、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转变,教师明确了课改的目标,意识到课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开始从只关注“双基”转变到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
2、师生关系更加平等、融洽。
3、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变化,教师唱主角的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多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教学方式已走进课堂,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4、教研气氛更加浓厚,大多数教师意识到自身素质已适应不了课改的要求,自觉、主动地参与教研探究。
5、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得到逐步的培养。
6、学校领导更加重视课改工作。
六、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较模糊
⑴对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理解不深,例如新课标提倡“师生平等对话”,理解成问答或提问,合作学习有形式,但没有实质,有的老师一节课“合作学习”采用十多次,有的有开展活动,但没有让学生好好地体验、反思及提升到理论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独立化,脱离具体的内容,新课程提倡学科整合,有的老师把握尺度不够。
⑵对新课程的理解产生误区,例如:新的课程数学科的内容对数学概念过于形式化的描述要求有所淡化,有的老师把它理解为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淡化了等等。
⑶深究性学习没有把握好,有的老师把什么问题都在课堂上探究,结果导致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
⑷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不敢大胆改革。
2、有些老师的素质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⑴教学目标的确定不明确。
⑵课堂组织调控能力不强,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效果。⑶应变能力不强,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机遇轻易放过。⑷教师的知识面不宽,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3、班生数多给课改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2003、6 7
第二篇:数学科实施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科实施课程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当课改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学校,是新课程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呼唤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如何才能引导本校教师适应新课程,上好新教材,是每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带领全体教师关注课改,解放思想,强化学习,加大研究,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平台,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校长的核心任务,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需要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教育科研等方面综合努力,但我认为抓好校本教研,教研并举才是有效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制高点。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答案是17只。
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 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把原先的“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这一课题研究项目,进一步修订为“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研究课题,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实施让数学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很有必要。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实行领导包抓教研组制度。一位课改专家曾经说过:“课改成在教师,责在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课改的组织者,校长亲自参与课改,这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导向。为了加强课改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学校领导包抓教研组,指导课改工作,参加课改活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亲自反思课改,撰写课改论文,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
2、真抓实干,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为确保课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校长周俊满同志带领班子成员长期深入教学一线,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7年8月,我校新合并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扬传统,创新思路,做到责任不变,热情不降,力度不减,把课改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为了深化课改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校长总体负责,重点保证课改师资和经费;副校长对课改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并及时向全体教师做情况通报,提出改进措施;教导处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长期站在课改前沿,在教学中掌握课改第一手资料,负责资料搜集、整理、归档,及时小结。由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课改氛围。
二、狠抓业务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
1、抓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课改的关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没有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什么课改理念、教材、教法、师生评价都可能会被扭曲、变形、异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争做“学习型教师,营造书香校园”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抓业务学习。首先,学校不惜财力,拿出经费,添置学习资源。充实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的新课程图书。为教研组和青年教师征 2 订教学刊物,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其次,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教师学习视野。我们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充分借助电子备课,网络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再次,倡导全员读书,撰写业务笔记和教育随笔,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广大教师不甘落后,买书读书成为时尚,发表感想,自觉反思成了常事。爱学习、爱读书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同嗜好。
2、抓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课改的重点。为了适应课改需要,我们狠抓了教师业务培训。首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们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曾先后派出30多位教师参加区级培训,10多名教师参加市级培训,一名校长参加过省级培训,他们回来所做的报告、所上的示范课,使全体教师深受启发。其次,制订了《业务培训制度》和《业务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在日常培训中,我们做到“三定”(即定培训时间,定培训内容,定培训人员),一是定时间,即确定每周五放学后开展教研活动,确定双周四晚上为教师业务学习和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学习,单周四晚上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光碟;二是定内容,即确定每周的培训专题,如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安排“多媒体资源的浏览与下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定人员,即事先确定辅导教师或主持人,要求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扎实的学习与培训,课改新理念已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并形成了自己的课改风格与特色。
三、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凸显校本教研特色
1、深入教学实际,选定教研课题。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加大校本教研力度,解决教师自己的教学困惑,2007年开学伊始,在深入实际扎实调研的基础上,数学教研组拟定了《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校本教研课题,2、关注研究细节,夯实课题研究过程性管理。
为了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课题组结合实际制定了翔实的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步骤。根据各学段的教学特点,课题组进一步细化研究,将本组成员划分为高、中、低段三个小组,分别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也有负责人及研究实施方案。
为增强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初,课 3 题组梳理整合教师的教学困惑,制订阶段性研究方案。平时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两则教后记;每周教研会上针对困惑,做专题发言,让教师谈经验、说方法,交流感受;每月从刊物或网络上搜集一份相关资料;每月公开课后写一篇教学反思,学期末每人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课题组上交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小结。同时还重视研究材料的收集,三年多来,数学课题组共收集材料:教师教学设计10余篇,教学案例3个,搜集相关资料20多份,专题发言稿10余篇,教学反思近100篇,教育故事5个,教育教学论文30余篇,制作课件39个,业务摘录笔记22本;学生数学日记100多本,数学积累100多本。这些材料都进行了分类归档,整理装订,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课题成果的应用。
三年多来,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数学课题组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开展了大量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
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共同促进,共同进步。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热情。
数学课题组大力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捕捉数学信息,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之中,倡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开展数学生活化问卷调查活动。
四、突出重点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原因,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曾一度处于低谷,萎靡不前。面对这一现状,我校新一届班子高度重视、冷静思考、深入调研,幸好找到了落后的根源: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方法不适应新课程,课堂40分钟效益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学校只有走以研促教,教研并举之路,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才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才能使学校教学质量走出困境,才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开展“课堂为镜,以正教风”的活动。做到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5节,教导主任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任课教师不少于15节,听后及时座谈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上学年,我们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系列活动,采取理论补养、典型带动、困难帮扶、比赛拉动的做法,引导教师进行 4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端正教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指导,促其提高。通过大胆探索与实践,我校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新跨越。
五、注重总结提高,锤炼出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五年来,在这苦涩而又甜蜜的课改之旅中,我们注重学习总结、不断反思提高。一是积极为全体一线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中老年教师上研讨课。二是鼓励教师自我反思,每位教师授完课后,都要对自己所授课进行课后反思。起初,许多教师不知反思方法,反思不到位,后来,在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能认真回顾自己授课时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三是采取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四是积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历次的研讨课后,教研组长都要组织全组成员进行集体评议,所有教师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认真分析教学中哪些符合新课标精神,哪些还有待于改进,最后形成小组评课分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学校正悄然发生变化,课改的花朵绽放娇艳,课改的果实压满枝头:教研氛围浓厚了,评课发言积极了,课堂结构改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素质提高了;教师业务学习更专心了,读书积累的更多了,虚心请教的也来了,主动上研讨课的多了,自觉听课的多了。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锤炼了一批科研性骨干教师。
六、取得的成果 2007:
1、张学斌老师被评为“蓬江区中小学科技节优秀指导教师”;
2、周俊满老师撰写的数学教学案例获评为蓬江区二等奖;
3、吴文初老师撰写的数学教学案例获评为蓬江区三等奖;
4、周俊满校长、胡淑娴老师、谭惠芳老师、谭惠英老师的论文在棠下镇教师论文集《滨江扬帆》上发表。5、2008年7月15日五(2)班的谭德智、五(3)班的黄汉星同学荣获2008年小学数学“育苗杯”通讯赛省三等奖。
2008: 1、2008年11月21日张雪梅主任荣获2008年棠下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2、2008年12月2日荣获蓬江区2008教学论文评比奖项的教师有:三等奖:谭惠英。优秀奖:周俊满、周惠华。3、2009年4月11日五(1)班谭佳俊、六(1)班张德安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三等奖,4、2009年5月,三、四、五年级数学竞赛有19人获区奖励:一等奖:5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5、2009年4月谭子钊和张学斌老师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优秀辅导员奖。6、2009年5月侯兆庄、黄志成、邓明光、谭子钊、黄柏锐老师被评为2009年区小学数学竞赛优秀辅导老师。2009: 1、2009年12月31日,张雪梅老师获江门市第一届“江门有线宽带杯”多媒体创作大赛小学低年级组“最佳教学奖”。2、2009年12月31日,温翠平老师获江门市第一届“江门有线宽带杯”多媒体创作大赛小学低年级组”一等奖。3、2009年9月,谭惠英老师的《在体验式活动中孕育生花的妙笔》获区教育战线教学论文一等奖。4、2009年9月10日,周惠华老师的《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获区教育战线教学论文三等奖。5、2009年10月18日,侯兆庄老师获棠下镇说课比赛三等奖。
6、张雪梅主任参加棠下镇第二届中小学小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荣获二等奖。
7、周俊满校长、张雪梅主任、周惠华老师的课件被选送区参评。
七、存在的问题与调整的措施
教师方面: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加强学习。备课的资料十分缺乏,在设计教案时,有设计教学教案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能用教学课件的应多采用课件,使学生通过多的观察、思考和操作掌握所学的知识。对我们课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多不利。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应有以下方面做 工作。
学生方面:虽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得到一定的改进,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因此,很难达到老师预设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说明理由,希望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及时帮助自己的孩子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孩子具有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能力。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课改之路依然漫长。在今后的课改征程中,我们还将坚持不懈地实践创新,锐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时俱进抓课改,开拓创新搞教研,为创建富有特色的科研型学校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数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数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黄岐小学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学校数学科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以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为依据,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数学教师业务水平为目标,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研究中心,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引用现代教育理论,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新课程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下面从几个方面就数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总结。
一、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理念是行为的指南,是实践的先导,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课程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撑,离不开教师对原有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和关键,实现观念的转变基础是培训。科组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并把其中精华应用于数学课教学中,继续关注现代教育信息,学习当今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学校领导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有效教学学习资料》等等有关课改资料,了解“有效学习”的理论,为研究和实施“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鼓励老师多看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吸收优秀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学科的教学实际,不断应用于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二、加强常规管理,明确各项要求。
1、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自己所教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弄清编者意图,结合新课标精神,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案,因材施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每一节课40分钟尽可能的发挥其有效价值,并写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
2、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3、加强了同级教研活动,确实做到同级集体备课有中心,有记录,及时交流意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根据本年级的整体学习水平,注意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布置和课后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制定可行,有效的教学计划、复习计划与对策。
4、加强单元形成性测试的管理。要求单元检测后评讲,尽量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检。校长、主任、科长对单元形成性测试、老师的质量分析进行阶段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和老师进行分析,共同商讨对策,并进行小结。
三、开展课题研究,实施有效教学活动。
1、以“有效教学”为中心,着力关注“教”的效率与“学”的成效。立足课堂,通过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围绕科组的课题研究,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如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学习”的研讨活动,并组织科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课后针对如何组织小组进行有效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把握学情,关注学困生,把训练落实到实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评课、交流讨论,吸取好的经验,结合数学科的特点,让老师们也根据自己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交流,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数学科的老师们外出听课,参加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名师教学观摩会和有效课堂的理论和教学学习与探讨。通过观摩学习,收获良多,开阔了视野。教师们认识到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具有探索知识的正确态度、思想、方法和途径,形成爱学、会学的习惯,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开展《有效教学片段的设计》、《练习设计》研究活动,引导教师深入认识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学的过程、练习与练习课的重要作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练习与练习课,用好练习题,上好课,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5、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和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多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尽量当天的内容,当天过关,抓好基础知识的训练,探讨交流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在辅导中,注意用激励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拓学困生学习思路。
6、在每个期末复习期间我们都参加由区或镇教育组组织的复习课例的研讨和讲座,同时还组织老师们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并在科组内进行复习经验及提高质量的交流。
常思考,常研究,常反思,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数学科全体教师将继续虚心学习,不断探讨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9-5-21
第四篇:2004实验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小结
从转变观念入手 坚持科研为先导
以课堂为主阵地 走向课改新天地
——沙市新世纪实验学校课改工作小结
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着时代的节拍,我校的新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这次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课程形式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课程内容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特点。三年来,我们从走近新课程到体验新课程,与新课程一路同行、一起成长,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一、从转变观念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只能虚有其表,为此,我们把通过师资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适度超前。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校本培训和即时即地培训,使教师边实践、边培训、边转变。
(一)集中培训
所有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在课改实施前都参加沙市区教育局组织的课改培训,并全额支负培训费、资料费;在校由教导处调好课,支持教师参加培训;不论是资金,还是时间上都给以了大力支持。这三年里,主动给教师传递培训信息,让各科教师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课改培训。通过集体培训,打造共同的教育新理念,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产生思想、理念、情绪上的认同感和投身于课改实践的积极性。
(二)有计划的校本培训
1、省教育专家王钧、李文衡两位老师每学期4次对老师分学科作课改讲座;听课并指导,进行课改培训。使教师受益非浅,更新观念的同时也改进了教学的方式。
2、每学期开学前,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学期学习培训资料”。这已经成为了我们“新世纪人”工作中的必要元素,更是我们课改工作中的催化剂。
3、照例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要求各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纲要》,各科“课程标准”及解读等课改理论文章。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及评价观。
(三)即时即地的案例培训
1.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会议、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2.召开一至三年级任课老师座谈会,研讨新教材实验中新课程理念落实的体会和困惑。
3.通过向家长开放日活动,听取家长对学校课改实验课的反馈意见,不断提升教师教改水平。
4.邀请各科省竞赛课获奖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开展“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5.行政班子人员为期每周的课改调研随堂听课5节。6.每年级组的4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年级组教研赛课活动。7.青年教师的“我与课改同行”的专题汇报会等等。
通过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来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通过点拨式的即时即地的培训,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不断提升新课程理念。
二、坚持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带动新课程的实施。
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当代教师之必然和必须。课改实验并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机械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研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课改呼唤着科研,为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课题和广阔的用武之地,另一面,课改也只有贴近科研,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推进措施。为此,我们遵循“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的原则,确立了“科研带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思路。
在学校总课题“积极开发大脑功能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统领下,各实验老师按照一定的维度,确立易操作、周期短、富有实践意义的专题,从而形成了健全的学科科研网络。这样,教师人人有了研究阵地,个个带着课题实践研究。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真正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服务,我们扎扎实实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每月由一位实验老师围绕自己研究课题上好课题研究实验课、年级组的公开教学活动课、沙市公开教学活动课等。听课后,围绕“本课教学中反映了课题的哪些思想?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进行研讨。对教学中不到位或不够成熟的地方,一起讨论改进方案,然后再按议定的教学方案再次上课„„使老师们逐步积累了成功的做法。科研,提高了教师课程研究的素养,不断探索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所谓“课改促科研,科研推课改”。
三、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
相同的教学理念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再加上新课程理念给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开放度,教育教学设计没有了固定化的模式,怎样实施教育教学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探索着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不断追求“超越”,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教学理念,提高实验能力。
(一)加强随堂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课改动态
哪些教师与时俱进,与课改同行;哪些教师教育观念滞后,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用的虽是“新”教材,走的仍是老“路”。随堂听课,使我们及时了解了教师的课改动态。欣喜地看到了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一些教师教学行为的各种变化。
1、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程强调要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因为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2、重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按照这样的理念,我校的各科教师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3、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强调建立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而且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二)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 我校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加课程改革的新机制,落实“家长三知道”:
1、知道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2、知道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3、知道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规范家长行为,不断提高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的合力。
2004年春我校举行了一次全校家长学习、观摩教学的开发日活动,通过活动,旨在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评价观,探索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参加本次家校研讨活动的家长有二百八十多名,认真听了各年级语文、数学、艺术课共32节。他们反映,老师上课教学方法灵活,图文并茂,并能开展学生喜爱的游戏等活动,把枯燥的数学、识字教学寓于快乐的童趣中,充分调动了小朋友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同时,不忘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课满意率达95.9%。本次活动在座谈研讨中,家长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他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举办“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 这几年,我校举行了“实施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请来了省兄弟学校同行共同探讨新课程改革的话题。每次活动都要展示了几节课,这些课均力求围绕“知道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即怎样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发展为本,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充分肯定。
(四)进行年级组之间的公开教学赛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分别以年级组为单位,在集体磨课的基础上推出四至五节研讨课,进行全校的公开教学赛课活动,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来审视课堂教学,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与评价观。通过活动,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感悟了课改的核心。
四、增强“管理即服务”意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此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因无确定的教学内容、无固定的教学模式,更担心孩子尚小,无“研究”能力。面对这种全新的课程,教师感到困惑、迷茫,学校管理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觉得,科学的课程管理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而管理的重点应侧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者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即课程的管理应体现在服务之中。
(一)组织培训,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启动以后,我们教导处每二周组织每一位 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有关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涉及的四大领域和具有的五个特性,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两大意义。一是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运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二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组织者、帮助者。商讨并制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二)提供范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是全新的课程,毫无经验可借鉴,我们及时在平行班中选择“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的个案进行示范,组织“上课——说课、评课”的研讨活动,进行面上的指导,通过相互交流,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1、以《我在长江边长大》为题材的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搜集家乡各方面的资料、素材,深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家乡,锻炼了自身能力。
2、以各学科相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平时丰富的积累相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生活中的数学 „„从而锻炼了综合学习能力。
几学期来的实施,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明晰、由肤浅走向深刻。“综合实践活动”最终归结为师生的“活动”。师生将活动什么,怎样活动,为什么这么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而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五、以艺术教学课改为抓手,开发校本课程,发展艺术特色
课程改革把单一的音乐、美术课程融为一体,形成了综合性的课程——艺术课。我校每周二、周四下午两节课法定为艺术课,虽然在校外聘请了一批专业教师,但是还是要求教师全员参与。艺术课程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等内容。它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认知空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的选择空间。每学年的艺术展示活动中,一个个精彩的文艺节目,一块块让人留连的艺术展板博得了领导、专家、家长以及同行们的啧啧称赞。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尝试校本艺术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使我校的艺术教育再铸辉煌。
六、课改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教育观念有所更新
进入课改的教师和学校行政成员,经过培训、研讨和实验的砺练,已基本接受课改的理念,愿意投身课改实践,积极实践课改,努力体现课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他们在课改工作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是伙伴及朋友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是问题的探究者,是解决问题的构建者和实施者。
(三)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步更新,各学科相互观摩、借鉴,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广泛的研讨、评比,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校园的热门话题。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艺术课中音乐美术整合形式新颖,学生兴趣浓厚,小学语文课充分开发教育资源,以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引入课堂拓展教学,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我校举办的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综合性、选择性。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与以往学习中难于享受的成功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个性特长。这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学生乐学愿学,发展势头良好
通过问卷调查,94%以上的学生愿上课改学科的课,在学习中兴趣高,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的信心增强。课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实验研究成绩喜人.1、语文的“大量识字,快速阅读,快乐作文”实验效果显著:(1)一二年级识字量达2427个,超“课标”要求627个。
(2)低年段阅读量达7万字左右,中年段阅读量达 50 万字左右,高年段阅读量达120万字左右。
(3)三年连续参加省“我们爱作文”作文邀请赛两次团体一等奖,一次团体特等奖;个人一等奖 9 人次;个人二等奖 12 人次;个人三等奖9 人次。上半年参加省”小学生天地杯”作文比赛金奖1 人;银奖2 人;优秀奖2人。
2、数学的“脑心算”实验,很大层度上提高了低年段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三年参加区教研室语数两科的质量转项调研,所调研的各年级三次均获得“五星级”。
4、近两年,各科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比赛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国家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省级一等奖两人;市级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两人;区级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一人。
5、各科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论文、案例等比赛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国家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省级一等奖两人;市级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两人;区极一等奖三人、二等奖一人。
6、艺术教育成果显著:(1)书画教学成绩喜人,国家级特等奖2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60人;省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5人;市级一等奖9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8人;区级一等奖10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0人。
(2)在文化部、中国青少年促进会、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04年“蒲公英”艺术新人选拔赛中,我校张伟、何苗同学分别获少年A组、少年B组金奖。其中张伟获本次大赛总分第一。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真正转变还有一个过程
整体上看,传统的教育教学观,旧的教学模式及考试 评价方法严重地影响着学校领导与教师,部分学校领导在课改工作的组织实施上行动缓慢,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依然沿续陈旧的模式,未能将课改精神积极贯彻到教学实践之中,对课改实验持观望的态度,缺乏探索的激情,使该工作未能达到预期的推进效果。
(二)教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深感教师素质普遍跟不上课改工作的发展要求。许多教师面对课程改革感到无从下手。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缺陷、跨学科的知识及技能不足,教学设计特别是活动设计无新意、无特色,个别教师甚至存在新课标执行困难,新教材应用不能适应的问题。
(三)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妥善处理
新课程倡导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随之带来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少教师一味地穿插故事情景,练习形式一味地采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看上去轻松、活泼,但训练的面不够,训练的量达不到要求,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随之产生。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为迎合教改,不善于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取舍,不善于结合不同的知识层次、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吸取和借鉴优秀的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去追求教学创新而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
(四)教学的方法还有待研究、改进
现在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这说明老师有意识地将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小组讨论仅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课堂都非常活跃,但是否真正认真思考过,课堂活跃究竟是为了什么?如何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效地进行思考,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八、今后应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在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我们必须以小平同志教育必须坚持的“三个面向”、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为动力,不断促进和发展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为了使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我们还需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干部和教师、社会各界人士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课改精神。要加强政策导向,为课程改革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并
(二)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协调发展
针对各科课程改革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们要下功夫,努力促进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是抓点带面。采取“帮扶”、“结对子”等形式,促进共同发展;骨干教师带一般教师,形成教师群体共同进步的合作氛围;重点学科带动一般学科,形成各学科教学的不同亮点。
二是抓过程指导。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深入各教研组,为课改的不断发展排忧解难。针对实际,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及研究活动,改进传统的教研工作方式,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抓课题研究。针对课改中的各种问题,鼓励和支持学校立项研究课改课题,让教研科研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并不断总结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
(三)大力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思路是:理论导向、因地制宜、广泛发动、重点突破。首先应加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拓展课程改革发展的空间,切实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驾护。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培训,确立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建立校本课程建设基本的理念框架。其次,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发小班化教学的特色校本课程。
(四)积极围绕课改加强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巨大驱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我校独立承担的国家级及市级总课题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教育科研提高广大参研人员的课改能力。组织课改论文评比,以此进一步总结、提炼、推广课程改革中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
(五)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争取市内外教育科研机构和省教育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大力开展课改科研课题的研究;积极开展专题研讨会、现场观摩、教师技能竞赛等活动;以此推进全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六)深入抓好课改评价的研究及实施工作
由各学校分管领导牵头,第一线教师、教研组负责人、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对评价方案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使其导向性、可操作性及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七)努力争取加大对课改工作的投入
采取多种形式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保障。特别要确保各种师资培训、课题研究的经费。使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既有政策导航,又有物质基础,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校课程改革工作要遵循“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措施”的精神,努力开创我区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执笔:沙市新世纪实验学校 沈佩
2004年12月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物理科改革小结
基础教育课程物理科改革小结
柘林中学陈佳远
2004年9月开始,初中物理学科开始课改。我市物理选用的是粤沪版教材,迄今将近五年了。我们将培训、教研、教学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共同发展、进步、提高。现将有关工作小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1、做好培训工作,转变教学观念;学习《课程标准》。落实课改精神。
这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课程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反映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学过程转化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为此,我们首先加强了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培养的形式主要有:选派骨干教师县、市各种培训,同时结合校本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培训的内容更是多方多面。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1)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相结合解决单元教学问题。
此种教研形式主要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解决教师们每一堂课怎么上的问题。每章都会有一个备课组负责,拿出针对自己的学生和教师特点的教学设计,并最大限度地体现本备课组对于课改精神的理解,同时围绕这个教学设计拿出一节教学研讨课,使教师们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切实的体验。在教研过程中,引导讲课的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听课的教师进行针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明晰大家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研讨的氛围。
(2)组织教学反思的专题研讨。
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会不断地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广大教师来讲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因此在教研工作中及时为教师们搭建交流反思的平台,共同分享课改的苦乐。
(3)逐渐引入专题研究。
九年级开始,物理教研工作开始逐渐引入专题研究的理念,在开学之初,要求各备课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小的角度,确立本学期的研究课题,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注重对问题的研究、思考,及时积累相应的教学案例,逐渐形成研究的氛围。
3、引导教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在课改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是顺利实施课改的重要环节。我们采用课题阶段总结、期末回顾总结、论文评比、考试质量分析等形式组织教师总结反思,扬长避短,乘势而上。近五年来教师撰写的总结性文章在论文评比中屡获佳绩,得到了好评。
二、实施课程改革的体会
1、《课程标准》是学习与新教材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不是学习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常学习,每学期开始时制定实施方案时要系统学,在实践过程中要带着产生的问题有重点地学,在总结反思的时候对照自己的做法重新学。
2、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教研形式,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要抓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一定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上。
3、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培训、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让教师真正确立这个观念。
4、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经常反思、不断调整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5、新教材实验较多,学校的设备、仪器跟不上,再加上一些教师对实验重视不够,因而不少学校实验开出率较低,实验教学被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