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生活化阶段小结
小学中段生活化习作教学探索与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麟游县镇头小学
田玲芳
本学期,在学校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课堂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已经有四个多月,还处在刚刚探索阶段,但学校的监督下,有计划的落实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现把我在课题研究以来所做的工作做总结反思如下:
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目前,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我进行生活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课题开题伊始,我们课题组成员便展开了理论学习。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搜集到的关于作文教学的最新资料、新课程标准与课题相关的文章,观看教学录像,通过学习,转变了课题成员的观念。此外,我们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业务理论,在课题组集中学习时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积极开展实验活动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希望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可以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作文。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打算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二)描绘生活,谱写生活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首先强化了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地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通过训练,希望学生练就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打算结合范文剖析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并让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辩论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动口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并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四)改变评价机制。
1、评语生活化。作文评语是老师批改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交流的另一片净土,起着独到的催化作用。传统的“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语句通顺”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评语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兴趣极高,也给学生留下了自我创造、修改的空间,因此我打算努力使自己的评语生活化。
2、批阅方式生活化。由教师的单一批阅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性批阅。如:教师点评、家长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各种形式。
三、方法措施:
1、教师搜集课堂作文情景化教学理论依据,凡是对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广泛搜集,然后精心选择并整理出来。并加强理论学习,以指导作文教学。
2、积累学生作文现状包括:学生课题实施前的作文(每班5---10篇)、老师对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
3、精心备好课堂作文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如何写日记写随笔。
4、每周开发一个体验活动,活动后,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收获,从而丰富学生对活动的认识,学生体验后进行第一次写作,利用作文课进行交流,互评,教师从中选典型例文(优秀作文和问题文章),集体进行评价,互评结束,学生反思自己作文存在哪些问题,然后进行修改,最后发稿。我们开发的体验活动有:“做家庭的小主人”“盲人与哑巴”“感恩系列活动”
5、为了丰富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学生每周至少2000字的读书笔记。二是学生的生活日记量,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2000字左右的生活日记。
6、利用作文讲评课或语文课,赏读优秀作文或日记,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日记或作文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7、在写作时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受、领悟情境,自然而然受到美的感受和熏陶,进而陶冶性情。
8、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将每次作文或日记中较好的,打印电子稿,张贴在班级走廊文化吧中或收集在班级作文集中。
四、实验的体会
1、作文教学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的准备。(2)营造和谐的交际气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3)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口语交际。如课文前五分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角色扮演在表演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抓住课文“空白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4)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作文教学要注重书面语言的积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
(1)在阅读教学中积累。(2)在课外阅读时积累。要做好课外阅读积累,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报,让学生轻松阅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还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此外,还可开展评比活动,提高阅读兴趣。(3)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3、作文教学要加强生活积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
(1)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2)关注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美好。(3)开发学校生活,领略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4)参与、观察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假、恶、丑。
五、实验的成效
1、通过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不但乐说,而且会说,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大部分学生懂得如何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并且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3、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提高得较快。中年级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语言较丰富、文通字顺的习作,实现了快速作文的目的。
4、实验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教师们上的研讨课和上交的各种资料就可看出。
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方向
通过一段时期的研究,发现要深化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资料、投放精力不够、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活动抓得前紧后松等,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工作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阅读教学生活化课题阶段小结
《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廖美芳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对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实验概况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生活背景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基于此目标,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细化各个研究过程,切实推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实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中年级阅读教学生活化》
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还原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作文中体验生活的意蕴,在生活中快乐、自觉地阅读、作文。
二、研究进展情况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课文的学习同“自我”联系在一起,学生潜心入文,达到“我心入书,书入我心”,同时注意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丰实写作“内存”,用心感受生活,达到“我手写我心”,真正做到记录自己的真实体验,抒写自我心灵。
三、实验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他们能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去体会,感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好的诠释文本,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
四、存在问题
1、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
2、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再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再上台阶。
五、后续研究方向
1、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实践刚刚开始,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环境,怎样更具有操作性。
2、怎样处理好学生自我阅读与生活化教学的关系问题还有待解决。
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探索还不够深入。在科研之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我们深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行动,才会收获”。2014年1月4日
第三篇: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阶段小结
《“关注生活 快乐写作”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阶段小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现在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陷入言而无物的困境。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生活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观察。《“关注生活 快乐写作”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积极投身实验研究工作,逐渐摸着了一些如何让学生的作文闪现生活色彩的门道,现将实验工作进行总结。
一、建立机构,加强管理
1、职责分明,分工合作。
课题组成员均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她们除了承担具体的研究工作外,还要写好本班的实验计划和总结以及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制定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成效,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3、重视实验调查及存档工作。
为了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验情况及效果,我们及时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工作。
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课题开题伊始,我们课题组成员便展开了理论学习。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搜集到的关于作文教学的最新资料、新课程标准与课题相关的文章,观看教学录像,通过学习,转变了课题成员的观念。此外,我们还要求课题组成员自学业务理论,在课题组集中学习时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实验活动
1、做好“五个一”工作。
为提高老师教学教研能力,课题组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每个学期上一节研讨课,交一份优秀作文课教案(或案例)、一份教学反思、写一篇论文。课题组通过集体备课、评课,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了教师的合作精神。
2、抓好“三方面”训练。
(1)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说是写的基础,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既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又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因此,我们很注重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2)加强课外读书活动。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的诗“胸有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张翕”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具体开展了编写阅读手抄报、读书汇报会等一系列活动。
(3)加强生活积累。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习作贴近学生实际,必须注重生活体验,加强生活积累。因此,我们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笔下生出许多美丽的鲜花。
3、搞好实验的辐射活动。
虽然我们的课题正处于实验阶段,但对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效,我们总是注意做好辐射活动。如:每次上研讨课,都邀请其他有时间的语文老师一起听课。评课时,邀请非实验老师参与。
四、实验的体会
1、作文教学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的准备。(2)营造和谐的交际气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3)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口语交际。如课文前五分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角色扮演在表演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抓住课文“空白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4)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作文教学要注重书面语言的积累,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
(1)在阅读教学中积累。(2)在课外阅读时积累。要做好课外阅读积累,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报,让学生轻松阅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还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此外,还可开展评比活动,提高阅读兴趣。(3)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3、作文教学要加强生活积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1)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2)关注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美好。(3)开发学校生活,领略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4)参与、观察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假、恶、丑。
五、实验的成效
1、通过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不但乐说,而且会说,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大部分学生懂得如何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并且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3、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提高得较快。中年级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语言较丰富、文通字顺的习作,实现了快速作文的目的。
4、实验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教师们上的研讨课和上交的各种资料就可看出。
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方向
通过一段时期的研究,发现要深化课题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资料、投放精力不够、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活动抓得前紧后松等,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工作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习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这一现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这一理念,对习作教学的“生活化”进行思考:感悟生活,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描绘生活,让学生放飞自由的心灵;创造生活,让学生体验作文的快乐。[关键词]习作教学
生活化
在作文教学中,“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恐怕是学生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习作脱离实际生活,对于所写的对象理解过于简单化、概念化。这主要表现为说大话,不着边际;说假话,虚张声势;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语言积淀不够,底子太薄,不能“胸藏万汇任吞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生活挂钩,还学生作文本来面目,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童趣。
一、感悟生活: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小学生作文之所以内容单薄,篇幅短小,主要是因为缺乏生活阅历。为了广开“材”源,应打破课堂界限,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1.指导观察,选取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实践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头戏,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观察生活方法,让学生争做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有心人。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打破传统的用眼观察的单一视角,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乃至心灵去观察周围存在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读、去幻想„„如中秋的月亮不再仅仅象征团围,学生可以由月亮想到宇宙天堂,想到神话故事,想到海边潮汐;深秋的菊花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花的状貌的描绘,学生可以想到菊花的实用价值,想到菊花所象征的民族气节,想到秋天的丰硕美丽等等。学生在观察时,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学生有意注意,使他们观察得细致、持久,从而获得较为具体、丰富的印象,为写作动机的形成奠定基础。为了提高观察的效果,教师要精心组织和指导,要恰当地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明确观察的目的重点,选择最佳的观察顺序、角度、方向,从激发引趣入手,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在美中激活写作兴趣。
2.展开活动,丰富素材。
实践是认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平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多做、多练,动嘴多说,多议,动脑多玩、多思。这样,不仅可以调解沉闷的教学气氛,又可以让学生获取活泼生动的素材。如教师可以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定期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也可以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出外郊游、调查采访等,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饱含激情地写出来。各种活动的开展,开放了课堂作文教学,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3.组织阅读,充实素材。
阅读也是解决作文素材的一个捷径。学生除了从课本中获取信息外,在一定意义上,还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获取信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增设阅读欣赏课,定期开放图书阅览室,学生自订报纸、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通过大量的阅读,接触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学生再主动地摘记、收集整理。其中,教师要认真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学生记好“三本”(课内阅读摘录本、课外阅读摘录本、日记本),并开展读书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欣赏、评价中汲取知识,积累语言,为写作构建起一座素材资料库。长期积累,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描绘生活:让学生放飞自由的心灵 生活化习作最基本理念是: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习作的空间就有多大。所以,学生的习作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时空界限、现实和幻想界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谓是“无拘无束”的。这样的习作充满着童真和新意,充满着活生生的生活气息!生活化作文教学,可使生活处处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习作开式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写记叙文,还要写应用文;不仅写现实中的,还要写想象世界;不仅继承传统的习作形式,还要勇于创新、善于借鉴。
1.注重交际,写应用文。
在众多的习作形式中,“生活化”习作特别强调的是应用文的写作,“因为生活、工作的需要,人们才写文章。”“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发言稿„„”,这些是人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所以“作文教学要学以致用。”生活化的习作因其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所以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生活的技能。比如:
(1)写推销语。如我县是著名的文旦之乡,我们便可引导学生写这方面的推销语。
(2)写倡议书。如我县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时,我们让学生写“请做绿色环保人”,“交通安全你我他”等倡议书,既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与支持,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
(3)写书信。如本校与兄弟学校的小伙伴结成友好关系,利用书信交流信息,沟通感情。
此外,教师可以借节日之机让学生制作贺年卡,学写贺词;为学校广播撰写广播稿,包括采访稿,表扬信,小通讯等;学写请假条、留言条、通知等;利用班级图书角,学写借条、收条;毕业前夕学写赠言等等。2.捕捉亮点,写即兴文。
在教学和生活中,常有一些事情,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心灵一振,但又稍纵即逝。这些偶发事件,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指导学生写作的良好时机,教师应及时捕捉亮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练笔。如一次刚上语文课时,教室外面下冰雹了,这对于生长在南方的孩子可谓难得一见,学生的思绪马上飘到了教室外去了。看到学生心不在焉的样了,我想,与其让他们带着十二分的不满意上语文课,不如让他们痛快地玩一玩,上一节作文素描课。于是,我带着学生到操场上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回,十分钟后再回到教室,并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刚才玩时的感受。学生们仍处于兴奋状态,都迫不及待地把心理的感受告诉别人。教师简单点拨指导,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关注生活的热情被激发,他们都感悟到,原来关注生活是这样的有意思,把生活中的这些事记录下来更是有意思。
3.提供原型,写想象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在生活中要提供契机,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研究、探索的快乐。如一年春天,我带着学生去春游,被一道奇丽的风景所吸引,那就是柳树的中间长了一棵槐树,槐树上一串串像珍珠似的小白花,散发着一阵阵诱人的清香,吸引着学生们,大家都想知道这棵槐树是怎样从柳树间长出来的。此时,我要求学生根据看到的“柳抱槐”这一现象,假想它们的来历,生长过程。学生们带着好奇的心情去了解“假想”的方法,想象着曲折的情节,编织着科幻一般的故事,创造出新的境界。这种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习作兴趣浓厚,还促使学生运用文字把自己幻想的画面、色彩、情感、意向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简直到达了忘我的奇妙世界里,潜在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创造生活:让学生体验作文的快乐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大多对事物认识肤浅,意象贮存杂乱,不易再现,写起作文来显得思想狭窄、空洞无物。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生活回忆,再现生活表现,激活写作素材,开拓学生习作的思路。
1.运用媒体,展开联想。当今是一个媒体化的时代,互联网、电视、VCD等媒体设备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如果在习作课堂上能使用这些设备,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借助各种音响,激发情趣,引导想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重构生活,产生表达欲望。比如教师可以收集音响,把“哨声”、“呐喊声”、“狂欢声”等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想象发生在生活中的特定情境,在课堂上反复播放音响,让学生仔细倾听,弄清有哪些声响,这些声响会在哪些场合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声响,引导学生自由畅想。在学生合情合理地勾画出各种生活场面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文字再现这些生活情境,写成一篇优美的习作。
2.追忆往事,开启心扉。
教师可指导学生翻阅日记,重温日记梦,重温往昔的趣事、乐事,重温自己参观过的、体验过的美景。同时,要注重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索时间,使他们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回忆过去的生活,感受其间的乐趣,实现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其间,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哪一件事使你至今难以忘怀?为什么印象这么深刻?把当时的情形在头脑中过过“电影”。当学生回忆往事,重温了往昔的情感体验,点燃了心中的情感之火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吐心扉,拿起笔描述情感、抒发情感已是水到渠成。
3.具体事物,唤醒表象。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来牵动学生的思绪,调动学生平时的积累,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生动形象。如让学生写上学期的实习教师,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课始,我把实习教老师送给班级的地球仪摆放在讲台桌上,并出示了一张同学们与实习老师的合影。此时,学生很容易从眼前的事物联想到过去与实习老师在一起的快乐情景,想到与实习老师在一起的快乐情景,想到与实习老师一起学习生活的许多事情。这样,通过具体事物调动学生的信息贮存,唤起学生的有效记忆,就很自然地打开学生的思路。
4.模拟表演,直接体验。
在作文课上,教师要创设典型情境,拓宽学生的思路。学生们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些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奇感,还可以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会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让学生参加角色表演,学生对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感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之间在心灵的沟通中实现情感交融,共同提高说写水平。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搬煤饼》时,我从三方面进行诱导:第一,让学生观察图片,理清“搬煤饼”这件事的过程;第二,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表演小品,把搬煤饼的经过再现给全体学生,每演一步,都与学生共同讨论怎么说,怎么做;第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里、田野里的一次劳动,当时遇到什么困难,心里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安排既使学生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当时的真切感受,又通过小品使事情的经过更具体,更符合生活。
“生活化”的习作,让习作走进生活,通过创设条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形成改造生活、提高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的质量。
《习作教学的“生活化”》2004.9.25发表在《教育信息报》
第五篇: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策略研究的阶段小结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策略的研究 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秋期)工作小结 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教育学生在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创造。于是,我们大胆地提出“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学习了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理论,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更新观念,揭开创造的神秘面纱
实验伊始,参加实践的教师普通存在疑惑和缺乏自信的:一是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都形以提高,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二是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难以突破;三是认为应试教育还未能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教“砸”了怎么办?四是认为即使按实践方案实施,学生是否真正能够接受?等等。因而忧心仲仲,信心不足,思想包袱很重。
针对上述种种思想,课题组经过细致周密的分析研究,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正确对待教学改革实践,明确该项改革实践的意义。为此,采取了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实践教师要澄清错误认识,转变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重大的教育决策,是不可逆转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二是要辩证地正视教改实践的实质,解除思想包袱:任何教改实验都有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既是教学改革,就应大刀阔斧,不要有丝毫顾虑,失败了可吸取教训,成功了可总结经验。三是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坚定教改信念:学生思
1想活跃,思维灵活,潜能巨大,只要教师“启”得有道,“导”得有法,学生便能“自会”,便能“独创”。四是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教师的信心。五是实验班级要经常互相交流、切磋,集思广益,共同的解决问题。
教师认识澄清了,思想统一,信心坚定了,但对“读与写”的内涵、“读与写”的实质仍不甚明确,不可避免地为“读与写”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课题组认为整个实践的核心就在于“读与写得结合、渗透”,教师首先要有“创”的强烈意识和积极的行动,才能在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学科特点,建立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的初步框架
实践的路子如何走?课题组每位成员都是明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创造力是素质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是现代化语文教育的主旋律。语文教育在发展创造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实践应紧紧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两大优势:一是语文优势,语言是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一切创造及其过程都需要语言的参与;二是思维优势,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因素,而“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实验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挖掘读和写的结合点上。因为读和写尽管有着不同的心理过程,但它们是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两种语文能力,显示着不同的功能:阅读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写作是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产生新的观念,提高学生用尽可能精而简的语言符号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的能力。
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学语文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思考和动手操作上又有其个性特点,这都为语文教学实施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条件。正是在上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我们通过归纳概括形成了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策略研究的初步框架。
1.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思想。树立语文教育整体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内外语文活动的作用,把阅读、作文及其他语文能力训练与思维培养、创造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情感修养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语文知识丰富、语文能力高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能胜任未来学习、生存、发展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创造人才。
2.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教学实验的内容和目标。内容:(1)抓住阅读与写作的对立统一规律。突出阅读与写作的重点、难点和连接点,着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写作技能的训练点,智力的开发点。(2)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读、写、思、创的多种能力。(3)抓住阅读与写作的发展统一规律。进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着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4)抓住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在阅读渗透写作教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
3.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教学实验的环节和方法。环节:(1)读——指导阅读要强调针对性、选择性、趣味性、多样性、广泛性。(2)写——指导写作要强调争辩性、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3)创——指导创造活动要强调活动性、层次性、特点性、艺术性。上述三方面都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情感性、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方法:实
验重在探索,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制定要综合考虑,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4.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教学实践的管理。(1)优化学生管理。精心制订学习活动常规,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强化激励机制,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活,知识、技能、智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2)优化教学管理。实验要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实验教学要做到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的统一。(3)优化科研管理。把阶段性研究与示范课、探索课、观摩课、评比课、汇报课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
三、找准阅读教学渗透习作的训练点,巧妙进行“课堂小练笔”
模仿文本练笔,可以仿内容,仿写法;充实文本练笔,可以抓省略号、抓提示语、抓语言、抓情节补白,可以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展开想象;拓展文本练笔,可以续写、改写、创写。
四、本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收获
1.组织参研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我们以《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为主要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参研教师学习、讨论,使参研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根据课题研究内容,设计第一次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对学校的语文老师和实验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中有部分对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存在一些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策略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本次调查共发学生问卷335份,涉及我校8个班级、335人,收回的有效问卷320份,占问卷总数的95.52%。问卷中78.77%的学生在阅读和习作方面
仍然存在学习是被动接受,不喜欢读书,作文水平低。许多学生,只知道完成老师交给的课业,而学生害怕写,一提到习作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3.针对问题及时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在学校开展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以读写结合为核心,分析教材,撰写教案,分析修改,二次备课,最后定稿的形式,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杜绝上课随意发挥等现象的发生。第二,召开家长会,了解每个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重点和家长交换了学生的读写习惯和能力等,鼓励家长和学生多交流,促进学生多读多写习惯的养成。第三,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反思,找出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撰写教学(育)随笔,参研教师在此基础上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了大量改进,并进行了总结。第四,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学生谈心交朋友,了解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第五,针对个别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案研究,写出研究报告,从而为后续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第六,参研教师通过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及时总结得失,为后续的研究找准了方向和目标。
4.组织第二次学生问卷调查并认真分析。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和上次的学生一样,收回的有效问卷330份,占98.5%,和第一次差距不大,但不喜欢读书和作文、被动学习的学生比例下降到了66.04%,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由于接受调查的学生部分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这部分学生对写作还比较陌生,调查的数据可能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偏差。
2.限于研究条件的限制,课堂实录仍然停留在教师的观察和描述等方法,与课堂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使研究更科学和便捷。
3.由于我校参加研究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班主任,加上学校其他事情也比较多,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研究。另外,部分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
4.虽然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对读写的认识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任然有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转变观念,这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更有赖于参研教师的大量研究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