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地方政府行政伦理的失范与对策--葛红柳解读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成人本科)
论 文 题 目
学 生 姓 名 :葛红柳 指 导 教 师 :马金祥 学
号 :201313050140 院
系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专
业 :行政管理
日
期 :2015.05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葛红柳_______
日期: 2015 年 05 月 01 日
地方政府行政伦理的失范与对策
摘 要
行政伦理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政治现象后,政治便与道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政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学中的伦理观念始终是政治研究的基本内容。政治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一点一点绵延,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影响,行政伦理失范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问题的表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停地变化,内中部件因素也在不停地淘汰与更新。全球不管哪个国家都要面对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并非离我们很遥远,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在行政管理中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各国都在研究,都有所建树,都期望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以便使行政伦理更加有效地作用于政治,并促进于社会。在本文中,笔者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出现的行政伦理失范的现象,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建立有效规避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通过各方面的完善和改进,来提高地方政府的伦理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伦理 伦理失范
Analysis of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omie and ethics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ethics research has a long history.Since the emergence of political phenomena of human society, the political will and moral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Politics of ethics, ethics in politics has always been the basic content of political research.Politics in the long river of time a little bit rock wool, due to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ministrative ethics anomie this issue has been there, the performance problem with changing times and in constantly changing, within in part factors are eliminated and constantly updated.No matter which country worldwide have to face this problem, the problem is not very far away from us, but with our daily lives, into our daily lives.How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n the administration, countries in the study, to accomplish something, expect to find a better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order to make a more effective role in administrative ethics in politics, and to promote the community.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superficial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views, for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appears Administrative Ethics phenomenon, its causes and how to build on this foundation to effectively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Ethics to make a few suggestions to pass to refine and improve all aspects to improve local government ethics, democratic, scientific level.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thics Ethical Misconduct
目 录 前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2 行政伦理概述..............................................................1 2.1 行政伦理的概念.........................................................1 2.2 行政伦理的构成、功能及性质.............................................2 2.3 行政伦理的特点.........................................................3 3 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分析..............................................3 3.1 行政伦理失范的概念.....................................................3 3.2 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现状.............................................4 3.2 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负面影响.........................................4 3.3 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5 4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对策................................................6 4.1提升地方政府行政人员的伦理意识.........................................6 4.2将对地方政府的道德引领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6 4.3增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6 4.4 完善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6 结论.......................................................................7 参 考 文 献................................................................8 致 谢...................................................................9
前言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行政改革也在一步步进行,地方政府直接面对各种利益群体,直面各种社会矛盾,其行政行为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决定着上级政策落实的效果。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行政行为中出现了伦理失范现象,此举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致使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支持度、配合度下降,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导致上级指令无法很好地贯彻落实,不利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从行政方面来说,大到国家、中央,小到地方、基层,彼此都是环环相扣、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责的时候,其行政行为是否符合行政伦理,是关系到群众的利益是否能得以实现乃至社会是否稳定,不合伦理的行政势必造成不良的影响,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问题出现总是有其原因,本文盼望能通过分析某一些方面的因素来解释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具有可行性的制度建立方案,来有效减少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提高行政效率,保障群众利益,改善干群关系,提高社会政治水准,促进社会稳步良好向前发展。1.2.2研究的意义
行政伦理是政府工作的灵魂。现代各国政府普遍都在致力于行政伦理的研究和发展。行政伦理作为一种“软实力”被世界广泛认同。建立一套能提升行政活动工作效率的、系统的、完整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有利于推进一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而政治的良好有序发展是增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政府正处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时期,在转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政伦理失范就是出现的问题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套健全、有活力的行政伦理规范,可以引导政府工作走向合理、公正、廉洁,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更加高效率、高效益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行政伦理概述
2.1 行政伦理的概念
提到行政伦理,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行政,什么是伦理。
行政通常指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推行政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国家行政机关
是其主体,社会公共事务是其客体。行政工作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政治制度和理念的影响和制约。
而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
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主要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的判断过程以及判断的理由,涉及行政主体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即领导决策执行等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问题。在其含义中,体现了行政管理在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等方面的质的规定性。
行政伦理是指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以实现行政价值为目的,用来调节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之间特定行政关系的应然性要求和伦理性规范。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行政领域里活动的人员作为行政伦理主体的行政伦理意识、行政伦理活动以及行政伦理规范现象的总和;二是政府、行政机关群体作为主体从事行政领导、决策、管理、协调监督、控制、服务等事务中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与伦理的总和。2.2 行政伦理的构成、功能及性质 2.2.1行政伦理的基本组成要素
行政伦理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权利与义务。对于行政主体而言,行政伦理意义上的义务,在行政主体所承担的各种义务中,是处于较高层次的义务。只有当政府及其官员履行了他们应尽的义务,社会公众才会享有相应的权利。反之,社会公众的权利就没有保障、就会受到侵害。
2.2.2 行政伦理的基本功能
行政伦理属于一种行政权力的自律机制,是行政权力内在的一种约束机制。这种约束机制就体现了行政伦理主要的和基本的功能。2.2.3 行政伦理的基本作用
行政伦理对于维护和促进行政管理的公正、廉洁与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政伦理有助于政府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取较高的社会理解与支持,提升公众对于行政工作的认同度和配合度。反之,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影响行政工作的推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2.4 行政伦理的范畴体系
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如行政伦理观、行政理想、行政态度
和行政作风、行政良心、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荣誉、行政人格等等。2.3 行政伦理的特点
行政伦理有别于社会其它伦理,它有着自身的特点泛性;
一是整体性与系统性。其整体性是指:行政伦理是行政系统的一部分。行政系统是存在是为了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它必须维持长期地运转。行政人员作为行政系统中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必须贯彻这一系统的伦理思想和道德意志,而这里的伦理思想和道德意志必然是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行政伦理对行政人员进行行政活动有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而行政活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所以行政伦理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因此,它具有一种整体性的特征。在行政管理系统中,整个行政体系的功能与作用决定了行政伦理的状况,行政伦理又反过来体现了整个行政体系的价值取向。所以,行政伦理是行政系统的伦理,具有系统性。
二是政治性与社会性。其政治性体现在:行政伦理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外化行为准则,由于行政是对国家意志的传达和执行,所以行政伦理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需要贯彻国家的意志,积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其社会性体现在:公共行政的主要内容是对于整个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它接触到这庞大、复杂社会的各个方面,处理这个社会从大到小的一切事情,这需要其以管理者的角色上维护全社会的利益。
三是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这两个特征主要是由于行政的公共性质决定,政府的行政管理承担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不同于以营利为最终目的的企业管理,政府的行政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的行政行为也不能是商业行为,既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的交换。如果如此,那么以钱谋私,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就会频繁出现,这是违反行政人员道德准则的。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分析
3.1 行政伦理失范的概念
失范,字面意义为没有或失去社会规范,是一种由于社会规范失调产生一种社会反常的状态,即在一个社会中缺乏人们可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行政伦理失范就是行政人员在进行行政工作的过程中,置行政伦理的规范与原则不够,把公共权力用来满足私利的情况或现实,从而导致公共利益受损。从本质上来说,是行政权力的异化。
近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推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
内容,然而各级地方政府现有的行政伦理规范与现有的行政制度不配套,有很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行政伦理的发展无法跟上制度转型的脚步,行政伦理方面失范现象频频出现,事况不容乐观。
3.2 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现状
历史证明,关于社会治理的一切新的创意都必然来自于社会结构的最基层。(张康之,2004)引导、决策和执行是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中所应尽到的责任。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于党和国家发展目标的落实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行政伦理失范对行政管理构成重大威胁,可能会导致政策传达不到位、政策变相执行、行政效率减缓、行政人员专业素质降低和政府公信力丧失等问题,更严重者可能会动摇行政权力的合法性根基,最终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对地方政府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地方政府行政伦理缺失的原因,进而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对于重申什么是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基本管理理念,明确地方政府的伦理精神、提高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率、促成政府转型、营造社会良好政治氛围、提升社会的政治成熟度、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理应得到重视,并加以治理。3.2 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负面影响
1、行政执法主体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一是行政执法主体没有按时履行职责,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相应的行政行为。在做出个体行政行为时,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办事,没按法或者按错法,还有越权执法、不走正当行政程序的行为。二是违背公平、公正的宗旨,在执法过程中,不根据具体情况需要依法执法,该区别对待的都用同一种方法,不该区别对待的却不同的方法,还有打关系牌,打人情牌,打权力牌。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以不正当方式非法保护本地的利益,置国家政策于不顾,或者不完全执行国家指令。四是以公谋私,接受他人贿赂,将权力当做商业活动的手段,行政执法活动变成商业行为,纯粹唯利是图,牺牲公共利益谋取个人利益。五是侵犯民众的合法利益。执法人员执法时乱罚款、乱收费、乱没收,甚至要求当事人缴纳各种“额外”费用。执法方式不文明,随意破坏、扣押当事人的财务。这种执法违法现象会深深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导致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大大下降,政府形象也受到了扭曲。
2、未能充分考虑公共利益。美国公共行政学家罗森布鲁姆指出:“公共行政与私营部门管理的区别在于:政府有义务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约翰.奈斯比特,1984)政府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人民群众是政府的“主人”,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并促进
公共利益的实现,所以,各级地方政府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地方政府所进行的决策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然而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往往置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未从广大公众的所思所想出发,没有充分关注公众的普遍需求,公共权力经常被用来满足自身或某一部分群体的利益,从而导致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极大损害。
3、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一些地方政府为一己私利,对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和下达的指令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行所谓的“软抵抗”,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的权力,以维护或扩大地方局部利益,不仅不将中央的政策指令贯彻执行,更有甚者,表面上是在按照中央指令行事,实则变相处理。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利用职权,运用多种不合法手段,尽己所能从公共利益这块“大蛋糕”里捞好处
4、行政不作为,行政超作为。行政组织之间职能交叉,政府行为自相矛盾,相互之间推诿扯皮,有利有权的争着管、无利可图的往外推。部分行政人员存在着“做多错多,不做不错”的思想,上班泡茶看报纸、聊八卦,混日子,部分岗位忙闲不均。部分地方政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尸位素餐,没钱不办事,给钱乱办事。部分地方关于不为民众办事实,只顾着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有各种“管太宽”“管过界”的现象,越权现象严重。
3.3 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
一是行政人员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忘记了自身担负的为公众服务、为公众争取更多公共利益的职责,而总是时刻地考虑个人利益,总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假公济私,以权谋私,无视民众的需求,损害公众的利益为自己的“钱途”、“官途”添砖加瓦。
二是行政伦理责任不明,身为地方政府行政人员,未能深切认识自身所应担负的责任和所应具有的职业操守和所应遵从的职业纪律,从而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政策和指令,确保政令的精准解读、政令的畅通,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三是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分配结构畸形,分工过多过细,各部门权、职、责不明,“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油水多的差事大家抢干,没油水的苦差事就在各部门直接被扔来扔去,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增加行政负担。
四是诚信保障约束制度不完善、不建全,民众难以对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进行道德上的约束,再加上某些行政人员自身素质低,自我约束能力差,总是不认真工作,老是希望能投机取巧,钻法律法规或政策上的空子给自己捞好处,致使群众对地方政府抱有不好的
印象,对地方政府的权威产生怀疑。
4地方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对策
4.1提升地方政府行政人员的伦理意识
行政人员理应做好党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者、人民群众的好公仆,主动提高自身伦理道德素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当下时期,行政人员应具备相当服务意识,公平、公正、有责任的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政治服务 4.2将对地方政府的道德引领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
一是将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原汁原味地传达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应及时开展相应的学习研讨会,精准解读和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和要求,使地方政府在思想觉悟上与行为准则上党和国家保持较高的同步性。同时与自身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工作中融会贯通地加以应用,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二是建立对行政人员的伦理要求机制,加大对行政人员的伦理制度约束,防止其工作上出现方向上的偏差和界限上的模糊,进一步确保行政人员自身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不会因此受到负面的影响。三是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不能一味地追求GDP。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决策者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导向,注重效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公平,讲求“快”的同时也要讲求“好”,讲求速度的同时,也要讲求质量。4.3增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杜绝“来一个领导换一个口号,到了明天又是另一套”的现象,政策多变,朝令夕改,言而无信,只会导致政策的可行性大打折扣,部门上下无法配合,行政工作难以进行。确保政策相对持久性、稳定性、信用性,使想干事的人有所依循,对政府充满信心,大大加强配合政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创建以诚信为稳固基石的和谐社会。4.4 完善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
政府决策的目标是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社会政策,并通过政策的施行达到改善资源配置、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当前地方政府决策过程存在一种客观状况,就是决策主体过于单一,使行政决策权力都集中在政府,不利于民众参与决策,也不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因此,一是加强宣传,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对公众参与进行积极的宣传,让广大公众了解公众参与的目的、作用、参与程序和方式,引导公众积极
参与,避免工作中出现消极应对或情绪抵抗等问题;二是让公众提前介入,在项目的前期决策共同商讨可行性,可避免后续无效投入。只要是涉及公众利益的, 公众就有权力知道,政府就应当公开相关信息,务必让公众详细了解与他们自身利益有关的决策内容和进展过程。三是地方政府应拓宽公众参政渠道,充分发挥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的优势,将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黑箱操作以及权力滥用。四是建立听证制度,提升公开信息的可信度,完善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对听证会的相关环节应做好调查和准备,使听证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结论
只有政府官员尽职尽责,各部门各司其职,认真处理好社会事务,社会公众该有的权利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社会才能健康良好的发展,不然的话,社会就会发展成病态的社会。在我国,政府权力来自人民,依法行使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政府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如胡锦涛主席所说: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样的政府才是良好社会政治的行政机构范本,才能提高社会的政治成熟度,推动国家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徐元善.论基层政府决策伦理的失范与制度安排[A].中国行政管理,2007(9):99-102 [2]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9 [3]张康之,李传军.行政管理学[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赵杰.“公众参与”与决策体制创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2)[5] [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84
致 谢
时光飞逝,四年流过似水无痕。在北京师范大学美丽的校园里,我认识了很多幽默风趣、知识渊博的老师和热情友好的同学,使我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意义和快乐。值此拙文完成之际,衷心的向各位老师和同学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首先,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诸位老师的悉心培养和指导。老师们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人格的魅力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感谢马金祥老师。在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修改、定稿和答辩过程中,马金祥老师都给予我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致谢。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0
第二篇: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
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
时间:2011-05-22作者:谢宜家来源:中国论文库字号:T|T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在客观分析我国公务员伦理失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加强公务员 标签: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在客观分析我国公务员伦理失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教育、完善行政体制建设、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和
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对提高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中公务员的伦理素质,营造一个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
作者简介:谢宜家,中共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县委办公室,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地方政府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3-154-03
公务员作为个体的公民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其伦理也包含着两个方面,即作为公民所应遵守的社会伦理和作为公务员身份的行政伦理。
现实生活中,行政伦理经常遭到公务员的践踏,造成大量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的存在。所谓行政伦理失范,笔者认为,就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
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部门、个人或与自己有密切关系者谋取利益,践踏法律的权威、违背基本的社会公德、侵害具体相对人或社会公共利益
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
一、当前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主要体现
(一)服务意识淡薄,特权思想浓厚,形象工程泛滥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必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现实中,常常出现主仆地位颠倒的现象,服务意识严重淡化。“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人们对
政府机关的形象描述,反映出了人们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不满。
部分公务员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握有权力,就享有特权,严重影响了公务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服务水平。官僚主义和利用职权寻租普遍,失职渎职现象大量存在,侵犯人民合法权益的事件不胜枚举。
据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2009年,全国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175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70人,其中厅局级204
人、省部级8人,立案侦查失职渎职、侵犯人权涉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共9355人。部分公务员为了确保“政绩”,增加自己升迁的筹码,在各地相继出现了大量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如原广东开平市市委书记赵瑞彰搞所谓的经济建设,大量征地搞工业园区建设,4年征地3万亩,不仅造成土地浪费,且严重伤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被人们喻为“军阀”。
(二)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盛行,官德败坏严重贪污受贿作为最常见的腐败类型,每年都有大量的贪脏分子被查获,2009年,全国共立案
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191件。部分公务员行政伦理素质不高,将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己有,从事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违法行为。主要运作模式
是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企业老板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内幕消息、充当保护伞等获取企业的非法财物。如山西省临汾市煤炭工业局原局长杨吉
春,利用职务便利为煤炭老板提供各种便利,获取巨额回报案,影响恶劣。
任人为亲,跑官要官,卖官鬻爵等大量官德败坏,行政伦理素质低下的事件屡见不鲜,成为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障碍。原重庆市公安局副
局长和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文强利用职权便利,收受时任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某支队队长的陈涛40万元,其后陈涛顺利升任市局治安总队
副总队长一案就是典型。
(三)利益部门化严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较多部分行政部门在履行公职时,常常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宣传是一套,做起来是另一套,遇到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件,就推诿给其他部门,互相踢皮球,在无过便是功的心态下,谁也不愿多做事,以防因事得祸。遇到有力可图的事情,就都争着抢着去办,硬将部门利益纳入职权范
围内,以所在部门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制定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等,甚至为了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而出台一些与上级政策不相符的红头文
件,如前几年某市为保护本地产品,而指定某些特定单位必须采购和使用本地产品,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国家有
关法律的规定。
(四)违背组织纪律和社会公德,生活作风堕落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基本的组织原则,是我国各级政府进行决策、行使职权的重要活动原则
。而目前有的部门领导人搞一言堂、家长制,我行我素,实行所谓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威胁模式,容不得有不同的声音,严重破坏了
民主政治建设。
诚信缺失广泛存在,公务员面对公民的请求,满口答应后不了了之,出台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严重有损政府的形象,既与当今诚信政府的
建设背道而驰,也不符合公民基本的诚信道德,使国家和人民都蒙受了巨大损失。有的行政领导凭借自身权力,纵容自己的配偶、子女及亲属
利用自己的所谓影响谋取非法利益,个别行政领导甚至与黑社会势力相勾结,为虎作伥。
生活作风方面,随着社会物质条件明显改善,部分公务员便不再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勤俭节约的美德,常常沉迷于享受权力而不顾
最起码的社会公德。例如部分行政人员以考察、工作为借口,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大肆挥霍公款,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严重败坏了社会公
德,玷污了政府的形象与尊严。
二、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陋习沉渣泛起我国自进入奴隶社会以来就确立了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特权,前后长达三
四千年,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更是达到鼎盛,皇权思想、君臣思想影响深远。我国虽已进入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但时间较短,传统官僚主义
思想还不能从根本上清除,现今传统官僚主义思想沉渣泛起,变相的被部分公务员所接受和奉行,“官”的思想充斥在政府部门的各领域,导
致公务员服务意识低下,特权思想严重,由人民的公仆变为主人。
(二)自身素质不高
古语云:“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现实生活中,公务员自身素质不高是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根本原因。由于公务员身份的两
重性,一旦在履行公务员职责时牵涉到了自身的私人利益,就有产生行政伦理失范的可能。有的公务员只要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就不再注重身心
道德的修养与提高,沉迷于特权和享受之中,将对党和国家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从而伦理道德陷入滑坡并从此跌落,徇私枉法,追求个人利
益最大化,甚至营造条件去搞腐败行为。
(三)行政体制不完善
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行政体制自身还存在许多弊端:行政职权扩大化、机构设置臃肿、人浮于事、管理目标不明确、行政效
率低下等。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期,新体制从开始建设到转入良性运行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和调整期,各种配套的相关法规、制度、章程还不是
很健全,导致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从而成为产生行政伦理失范的隐患。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1.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体系缺乏合力从总体来看,我国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行为的监督,既有国家监督又有社会监督,既有部门内部监
督又有外部监督,各种监督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关联的系统,也缺少监督分工,往往出现监督盲点,给不法分子留下投机空隙。
2.司法监督受到限制,监督效果不佳在我国,司法机关监督行政的范围非常有限,《行政诉讼法》把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限定在具体行政
行为的范畴,而将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可能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外。
同时,检察院对行政的监督不够全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人们集中关注于法院,而对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重视不够,目前
检察院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犯罪行使侦查权和提起公诉进行监督,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探析
(一)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教育明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务员是人民公仆的地位关系,削弱传统的“官老爷”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
意识,必须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强调廉洁自律和服务意识,从根本上解决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行政
伦理教育,坚持正确的行政价值观注重公务员队伍的再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培训教育,适当地请优秀公务员和道德模范作报告等,确保广大公
务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增
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因为这是树立公务员道德的基础和根基,同时也是现代公务
员行政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2.增加政治理论学习,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公务员的政治修养。强化
公务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让公务员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优秀群体。
同时,公务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明确当今我国政府转型时期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意义,遵照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细节要求和总体规划
对公务员行政伦理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做到与时俱进。
3.强化公务员的道德自律意识,正确处理公务和私人问题具体就是要求公务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进行自我反省和教育,做到自重、自
省、自警、自励,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控能力,坚决抵御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正确定位自己的公务员权力与职责,明确区分与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将外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自觉,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
(二)完善行政体制建设
多年的反腐败经验表明,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总是和政府职能过多、权力过大有密切关系。政府职能过多、权力过大,就会使行政官员滥用
权力成为可能。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制度上制止行政伦理失范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实现由传统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加快政府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明确各政府机关的权力和职责,减少权力交叉造成的各种推诿扯皮现象;
在制度规范上,要尽可能的可量化,执行时确实需要自由裁量的一定要遵守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在行政方式上,要完善民主集中制
建设,真正做到民主决策、行政公开、政府行为透明,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减少公务员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的机会。同时,要加
强“治贪”力度,增加贪官腐败的成本和代价,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行政环境。
2.完善人事行政机制,规范公务员任免机制严格遵守《公务员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用人上要秉承因职招人、因材器使、人事动态
平衡的原则,在源头上把好关,确保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同时还应形成合理的人才流转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保证
公务员的行政伦理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建立公务员伦理道德考核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核、提薪、晋升时充分考虑其伦理道德状况,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考察办法,切实付诸
实践而不流于形式。
建立一套公务员伦理道德考核机制,具体可包括道德评价机制、道德奖惩机制,对尽职尽责的公务员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违背行
政伦理和社会基本道德的公务员要严惩不贷。
(三)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1.尽快制定统一的行政监督法,构建整体合理的行政监督体系充分整合现有各种监督主体与手段的优势,通过一部统一的行政监督法来明
确规定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政府机关内外监督的重点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整体性的行政法制监督体系。
2.改革行政监督机构,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作用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的违法或者不当 的行政行为,把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同监察、审计等专项监督结合起来。各部门都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恪尽职守,减少政府和公务员行政
伦理失范问题,大力推进法制政府建设,确保政府行政行为法制化。
3.完善司法审查制度,强化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具体做法: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之内,这样可以压
缩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空间;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来损害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四)加快行政伦理立法
日本作为廉政建设成绩显著的国家,其行政伦理建设的特点在于确立了行政伦理的核心价值,重视程序规定和行政伦理法治化,制定了统一的伦理法典。借鉴日本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我国应建立行政伦理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行政伦理法规,加强监督,推动权力规范运行,健
全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1.建立专业的行政伦理管理机构在日本中央政府,有专门负责公务员伦
理事务的机构——国家公务员伦理审查会,直接隶属于日本人事院,负责各种公务员行政伦理规则和处分细则制定、调研审查公务员的伦理问
题等,对提高日本公务员行政伦理素质,防止行政伦理失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的治国实践中,有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
机关”,因其地位、权限等多方因素,致使发挥的作用有限,借鉴日本经验,建议将其纳入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垂直管理,在人大部门中可设立
专门的行政伦理管理机构——行政伦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各级公务员的伦理考核和相关伦理法则的制定等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有
效的科学的公务员行政伦理管理体系和管理机构。
2.加快行政伦理立法,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作为公务员个人修养的“自律”和社会法律法规的“他律”是督促公务员行政伦理行为 的两大力量,而公务员的行政伦理实践,实际上是循着经“他律”并在“他律”的支持和督促下,形成“自律”并以“自律”为主要的约制力
量的过程。虽然我国也非常重视行政道德建设,提出一系列政策方针,如以德治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目前我国大多公务员还停留在他律的基础上,靠公务员自律来规范行政行为的理想,与
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加快公务员行政伦理立法,将行政伦理纳入国家法律效力范围内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相信,只要权力机关、司法机关高度重视,公务员积极配合,社会认真监督,从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公务员行政伦理教育、完善行政
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加快行政伦理立法等方面着手,就能保证政府职能转型期公务员行政伦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向服务型政府 的转变,营造出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早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三篇:中国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中国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一、中国现阶段行政伦理的价值标准
行政伦理实质上是指国家公务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要求的总称,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共行政人员所应遵循的行政伦理要求,也包括作为群体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应遵循的行政伦理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伦理应包括以下内容:树立高尚的行政理想,树立廉政和勤政理想,将公正廉洁作为行政职业活动的价值追求,把实现“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职业活动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行政态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不畏艰险、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树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先锋态度。培养优良的行政作风,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主作风,为人民办事的务实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塑造独立的行政人格,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树立效率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等现代化观念。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遵守誓言、忠诚努力、忠于职守、承担义务、完成任务的责任,切实做到“权责一致”,树立公正意识、仁爱意识、宽容意识、求实意识和节制意识等。严格遵守行政纪律、工作纪律、保密安全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行政道德纪律等。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树立公平精神、公仆意识,为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而努力奋斗。
二、目前中国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
行政伦理失范就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为了私人利益而置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利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利益,其本质即行政权力的异化。
(一)行政人员自身素质发展不平衡
历史和现实证明,行政人员是决定法律、政策能否完全、充分实现的最为关键的主体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价值观念和利益的多元化,一些腐朽落后的观念侵蚀着行政伦理人员,削弱了行政的权威性,导致行政效率下降,严重危害着社会稳定。在经济领域,挪用公款、非法集资、涂改票据、做假账、伪造证据、侵吞公款,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以权压法;有些行政人员乱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产生“寻租”型失范行为,将公共权力当做交换的商品,为自己和亲友打开便利之门,无视法纪法规,从根本上背离行政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忽视了行政伦理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的特征,严重破坏了行政伦理的公平原则。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当个人利益与社会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行政主体为了利益而无暇顾及行政伦理规范,从而造成行政伦理失范。
(二)行政行为不当,行政管理机制不完善在行政管理的实践中,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之间的争功诿过、拖延扯皮等官僚主义现象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行政组织中没有完善的责任制度,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制度在注重抑制人性恶的一面的同时,把人的善的一面给抑制住了。所以在制度的建设上,要有机制调动行政人员的热情和活力。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领导干部的升迁与政绩息息相关,所以有些领导干部忙于作秀,大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扩大知名度,制造轰动效应,短期内有成效,一旦升迁,新的领导上台,政策不连贯,很多项目无法更新,导致民不聊生。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各自为政,执法未能形成合力,形成“大家都在管、大家都管不好”的现状。根本原因是各部门不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依法履行,行政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在行政执法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并非公务员,却行使着行政权力,比如城管、协管等等,他们被授予了权力,但能力有限,很难执行复杂的任务,而且执法方式是简单粗暴型的,由于是临时岗位,干得不好可以随时换人,但他们执法中的行政伦理失范行为已经危害了行政客体的权利,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政府需谨慎授权。
(三)行政监督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严重
行政人员每年都会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奖惩和工资等挂钩,按比例评选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许多贪污腐败分子,把权力作为荣誉的基础,用权力去获取荣誉,把荣誉转化为追逐更大权力的砝码、欺压百姓的“护身符”。尽管一路高升,荣誉众多,但是老百姓对之评价并不好,这时权威、法定的行政荣誉机制失去了客观性,失去了道德评价作用。行政工作注重定性考察,缺乏定量考察,对于考核靠后的行政人员除非出现重大失误或违法违纪行为,一般不会予以处理。再者,公务员是“金饭碗”,被辞退、降职的很少,输出管理滞后,所以作为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体制,也已名不副实。制度再完善,执行的人不遵守,那也只是流于形式。行政外部的监督体制很多,如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中国是党管政府,宪法中只规定了党对权力机关的领导,却没有规定权力机关可以监督政党的活动。人大监督缺乏权威性,真正有效的监督难以实施。司法监督有权威性,但法制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限制太 多,缺少自主性。由于无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条文和人民直接监督制约政府的制度,再加上日前行政机关的行政运行过程透明度不高,这就导致公民对政府监督难以到位,只停在表面上。
三、中国行政伦理失范的对策探讨
(一)提高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行政人员自律意识的途径很多:行政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理论,树立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相适应的伦理观念,从而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行政人员通过慎独的方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省察克治,自我解 剖,不断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机关通过树立正反典范的方法,使行政人员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加强服务意识,减少特权意识。行政机关应定期对行政人员进行职业伦理培训,训练其道德选择能力,学习自我道德判断,接受道德的自我改造,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加强行政人员队伍的行政伦理培训教育、考核机制方面,可以借鉴俄罗斯公务员培训的招投标制,参标的教育机构只要具有国家认证的相应专业资格即可。引进这种竞争机制,将极大地提高培训质量、降低花销,有利于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严格考核,对不达标者进行再培训,直到合格为止,或输出公务员队伍,从而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实力。
(二)加强行政行为的道德法制化和制度道德化建设行政伦理失范现象折射出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滞后。把行政伦理要求纳入法制建设的范畴,实行权威性立法。“行政伦理法制建设有两个基本依据:其一,行政伦理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其二,行政伦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对中国行政体制的立法工作进行修正与完善,严格规范行政权力的来源、运行方式以及行使范围,规范行政主体的伦理行为。改革干部人事选拔制度,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实行竞争选举。适当提高干部薪给标准,使其符合养廉要求,以便彻底废除薪酬以外的一切特权待遇。要真正把决定行政人员‘官运’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行政人员的上下、去留、升降,要由人民群众的意愿来决定。制度道德化方面,邓小平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行政伦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大众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护和保障。在中国,就目前而言,要减少行政伦理失范现象,仅仅依靠道德伦理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道德“软约束”和法制“硬约束”结合起来,法治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当忠诚、公正、仁爱、尊重等理论原则充分贯彻于行政体制之中时,就会大大弥补制度与法律作用的不足,从而起到制度与法律起不到的作用。
(三)加强行政监督体系建设
政府内部要建立“道德监督机制”,强化有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利用外界压力帮助那些不具备自律能力或自律能力不强、不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人,改变其不道德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道德能力。对于绩效考评不合格者要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不改进者应严厉惩处。行政人员要自律,有自我约束机制,树立正确的行政监督观念。
建立行政信用制度。首先,建立行政主体个人信用档案,记录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的信用状况,完善行政主体的信用记录制度。其次,依法建立行政主体信用资源管理的中介机构,对行政主体的信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如信用资料的采集、信用档案的管理、信用资源的披露和使用都必须要有强制性的法律为其后盾。最后,把先进技术手段引入行政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如加快类似“电子政府”、“政务超市”等的建设步伐,以提高行政主体行为的透明度;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建立网上反馈机制,使行政主体更好地接受民众的监督,让贪官“上网”,从而使腐败者身败名裂,广大行政主体能更好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对于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赋予相应的权力,建立制约机制,完善法制监督。公开的行政有利于抵制腐败,民主的行政有利于公众参与、公众监督,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了加强群众监督,政府应建立健全政府信用监督机制,完善信访制度,通过专家咨询会、听证会等形式接受群众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的一种。新闻媒体应十分关注行政人员舞弊、受贿或以权谋私行为,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较强的监督威力。实践证明,强化群众监督将有利于弘扬正气、鞭挞腐恶,将更加密切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对治理行政伦理“失范”现象,促进社会整体进步起到重大作用。参考文献:
[1]李冲锋.俄罗斯联邦公务员培训制度及其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2009(6).[2] 陈胜.服务性政府之行政伦理构建的思考[J].重庆行政,2009,(6).[3] 黄剑宇.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行政伦理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 李楠.行政伦理分析———兴起的原因探讨与“失范”的对策思考:第 24 卷[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第四篇: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行政伦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问题已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公共行政人员伦理失范的现象,在分析失范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防止和治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进行探讨。
一、行政伦理失范的涵义
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
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通融和交合。行政伦理实质上是指国家公务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要求的总称,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共行政人员所应遵循的行政伦理要求,也包括作为群体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应遵循的行政伦理要求。
失范,也叫违规、越轨,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行政伦理失范就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置行政伦理的规范与原则不顾,把公共权力用来满足私利的情况或现实,从而导致公共利益受损。从本质上说,是行政权力的异化。
二、行政伦理失范的类型及表现
行政伦理失范是和各个领域相互关联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经济类失范。这类失范包括贪污挪用、行政人员经商和隐匿财产。一般来说,贪污是行政人员利用职权通过欺骗、瞒哄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集体私分、挪用公款、非法集资、涂改票据、做假账、伪造证据、侵吞公款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以权压法,不按法定权限、程序履行职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循私枉法甚至执法犯法。
2、政治类失范。这主要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一般指公务人员脱离实际,不关心公众利益,官气十足,铺张浪费,贪图个人安逸和享受,导致工作效果和效率低下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其具体表现为:有的干部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有的干部对待上级布置的任务是有决定而无落实,有布置而无督查,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3、组织人事类失范。由于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长期以来任用干部只有“选拔”而没有“选举”,人事权掌握在少数领导人手里,其具体表现为:卖官鬻爵、公款行贿、跑官要官。用人问题上的腐败,后果最为严重,它使官场变成了市场,从而使行政伦理失范愈演愈烈。
4、失职类失范。在公务活动中,行政官员的失职、渎职是行政伦理失范的又一种典型表现。失职、渎职有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例如:有的造成桥梁垮塌、煤矿安全等恶性事故.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协进而破坏社会稳定。
三、行政伦理失范的成因分析
行政伦理失范并不是我国现阶段的“特产”,它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我国新旧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时期,一定程度的行政伦理失范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归结起来,造成行政伦理失范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文化价值方面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急剧现代化的国家,不仅利益、地位分化会产生价值观念与生活观念的分化,而且各种来自异域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也会随着国家的开放纷至沓来。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将会持续且深刻地影响中国社会,也会对国家的行政伦理带来挑战和影响,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向多元化方向转化。旧的道德规范被冲破后,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确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被严重扭曲,如果行政主体不能正确认识基本的行政伦理准则和规范,那么,在履行行政职责时就难免会出现偏差,行政伦理失范也就不可避免。
2、行政体制的弊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极易出现行政伦理失范。一是行政权力“公权私化”。尤其是行政领导职务的刚性,即一旦获得了行政职务,在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只要无过错或有过错而不被追究,他就只能上不能下,即便退休,其身份、级别、待遇也不改变。这就必然造成官员的过剩和滞留,进而形成错综复杂的行政伦理关系。二是“官僚泛化”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行政机构臃肿,行政权力全面介入社会生活,行政人员可以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地位合法占有各种稀缺资源。谁一旦获得行政权力,谁就有了进行权力“寻租”的大量机会,就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3、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行政伦理建设,总的来讲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内部控制,即行政伦理道德建设。这种方式主要通过训练和职业社会过程来培养、强化行政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水平。二是外部控制,即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这种方式强调组织结构的合理安排或是立法、制定组
织规则、设立严格的监督机构等。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行政伦理失范的客观条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行政伦理失范的程度。
4、行政人员是追求个人利益(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这一判断使行政伦理失范的经济根源展现出来。公共选择理论在探寻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失灵”的原因和对策中,把“经济人”的假定推广到政治领域,提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的观点。因为“当个人由市场中的买者或者卖者转变为政治过程的投票者、纳税人、受益者、政治家或官员时,他们的品性不会变化”,他们都会按照成本-收益原则追求最大化效用或利益。作为选民,他们总是趋向选择那些预计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政治家或政治选择方案。同样,作为政治家或官员,他们在政治市场上追求自己最大的效用,即权力、地位、待遇、名誉等,而把公共利益放在次要地位。这样,行政伦理失范就有可能发生。
5、行政伦理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一直非常重视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从建国初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上始终严格要求,与时代同步。但是在传统体制下,由政治力量所支持的社会舆论不次于法律的约束性。由于缺乏法治环境,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随着领袖崇拜和政治人格化的神圣性的消解,公务员行政伦理道德失去了往日的政治约束力。特别是随着传统计划体制各种弊端的暴露,与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机构重叠臃肿、职责不清相伴随的是人浮于事、官僚主义、责任意识淡漠、缺乏进取心等严重违背行政伦理道德的现象。
6、行政人员双重身份的角色冲突。行政人员具有双重身份,这种身份的双重性来源于他进入公职系统之前的“原身”是公民。当他经过法律程序进入公共行政部门后,就形成了新的身份和行政职务关系,公共领域的特殊性要求公务员的公共角色定位。社会利益的实现是以国家权力的公共性使用为前提的,为了保证公务员能够公正地行使公共权力,为公众谋取公共利益,必须要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能够“大公无私”,不掺加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即韦伯在官僚组织模式中设定的“公共人”。我国学者张康之指出:“作为社会的公民角色的公务员,得到行使公共权力的前提恰恰是个人对其权利的转让,即让个人权利服从公共权利的要求”。而一旦优先发展个人权利,就难以保证其公共权利使用的公共性。尤其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缺乏对公务员角色扮演的严格规范,在原有社会分工体系中居于较高地位,而待遇相对较低的行政人员为了获得与此相适应的经济收人,便很容易想到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权谋私等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发生就不可避免。
四、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对策
防止和治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是促进行政伦理建设、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健全行政监督体系的需要。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确立合理的行政伦理道德标准。确立合理、实用的行政伦理道德标准,是实行行政道德监督的前提。目前,不少西方国家都建立了系统的公共部门道德准则。这些道德准则对行政人员提出了相应的道德要求,时刻提醒行政人员对公众所负的责任,对行政人员规范自己行为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具体到我国而言,要对行政人员进行有效的道德约束,必须改变以往过高或过于空泛的道德标准,制定出一套符合行政部门实际工作的道德准则,以便行政人员遵循对照。当然,行政道德准则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道德环境的形成,这种道德环境的形成有赖于政治承诺和领导层的支持,并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其次,道德准则的要求必须为行政人员所接受,并依赖于他们的职业道德信念和道德自主性。行政伦理道德的标准内容十分丰富,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忠于职守,勤奋行政。二是廉洁奉公,清白行政。三是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四是实事求是,科学行政。五是热情待人,协调行政。
2、建立健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保证行政伦理规范建设的重要基础。行政伦理监督的形式有多种,如政党监督、行政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它们相互结合,构成行政道德监督机制的基本内容。当前,构建完善的行政道德监督机制工作的着力点在于:一是加强权力机关对政府道德行为的监督。应在现有的政府领导述职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道德审议制度,将政府及政府官员的道德品行作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政府系统的自我监督。将政府机构及其行政人员的道德问题作为上下层级监督、行政监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将这些道德规范纳入政绩考核、素质考评范围。三是加强司法机关对政府行为的司法审查。四是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政府行政道德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政治实体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社会经济组织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以及社会成员监督)是不容忽视的体制外的监督形式,对政府的道德行为的监督作用非常明显。当前应提高社会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以及监督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加强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的相关制度建设,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以形成强大舆论压力,限制和约束政府的道德失范行为,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
3、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强化社会赏惩制度建设,加大赏善罚恶的力度,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核心。一是建构行政伦理道德代价补偿机制。这种利益补偿,既包括精神的褒奖、工作的变动、职务的升迁,也包括物质利益补偿。二是对违反行政伦理道德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公务员违反行政伦理道德行为的惩罚量,必须远远高于违反行政伦理道德所得的收益,必须使他们在政治上、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不偿失。例如,新加坡政府利用中央公积金制度,把公务员每月工资的40%作为公积金,存放在银行里等公务员退休后才能支取。这40%的公积金,只在公务员的工资中扣除22%,还有18%由国家补贴。也就是说,一个公务员如果从20多岁参加工作,到退休时将会有一笔数目巨大的公积金可以支取,多则几十万,少则十多万,足够保证吃穿不愁,颐养天年。中央公积金是实在而可靠的保障,既是福利,又是一种廉洁抵押,对于胆敢贪赃枉法的人来说,公积金是惩罚的筹码,贪污腐败者被法律宣判后,他的全部公积金将被没收,上缴国库。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实际上是通过向公务员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实行廉洁抵押制度,变相提高了腐败行为的“成本”。有鉴于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不再可能以少数高风亮节的人民公仆“穷而愈坚,不堕青云之志”的标准,要求大部分的公务员在清贫的生活环境下保持良好的行政伦理水平,我们更应该在“重典治乱”的原则下,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逐步建立“以薪养廉”的伦理化的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
4、推动行政伦理监督立法。我国在行政伦理监督法制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公务员法》、《国务院工作人员守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和《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的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关于国家行政人员行为规范的制定和贯彻,在规范政府和国家公务员的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仍有大量的行政法规,尤其是行政伦理监督方面的法规急需制定。例如,我国还没有《行政伦理法》或《公务人员伦理法》以及实施的具体法令。因此,除了上述行为规范以及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典中的有关行政道德规范的规定之外,还应加紧制定专门的行政道德法典以及法律实施细则,以加强行政伦理监督。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对于公共行政管理的公正、廉洁、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切实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和治理公共行政人员行政伦理失范行为,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伦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五篇: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2010-06-29 19:01:5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调研对策(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行政伦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治理问题已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公共行政人员伦理失范的现象,在分析失范成因的基础上,对如何防止和治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进行探讨。
一、行政伦理失范的涵义
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针
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通融和交合。行政伦理实质上是指国家公务员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在公共行政领域所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要求的总称,既包括作为个体的公共行政人员所应遵循的行政伦理要求,也包括作为群体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应遵循的行政伦理要求。
失范,也叫违规、越轨,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行政伦理失范就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置行政伦理的规范与原则不顾,把公共权力用来满足私利的情况或现实,从而导致公共利益受损。从本质上说,是行政权力的异化。
二、行政伦理失范的类型及表现
行政伦理失范是和各个领域相互关联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经济类失范。这类失范包括贪污挪用、行政人员经商和隐匿财产。一般来
说,贪污是行政人员利用职权通过欺骗、瞒哄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集体私分、挪用公款、非法集资、涂改票据、做假账、伪造证据、侵吞公款甚至为了个人私利以权压法,不按法定权限、程序履行职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循私枉法甚至执法犯法。
2、政治类失范。这主要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一般指公务人员脱离实际,不关心公众利益,官气十足,铺张浪费,贪图个人安逸和享受,导致工作效果和效率低下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其具体表现为:有的干部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有的干部对待上级布置的任务是有决定而无落实,有布置而无督查,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3、组织人事类失范。由于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长期以来任用干部只有“选拔”而没有“选举”,人事权掌握在少数领导人手里,其具体表现为:卖官鬻爵、公款行贿、跑官要官。用人问题上的腐
败,后果最为严重,它使官场变成了市场,从而使行政伦理失范愈演愈烈。
4、失职类失范。在公务活动中,行政官员的失职、渎职是行政伦理失范的又一种典型表现。失职、渎职有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巨额国有资产流失。例如:有的造成桥梁垮塌、煤矿安全等恶性事故.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协进而破坏社会稳定。
三、行政伦理失范的成因分析
行政伦理失范并不是我国现阶段的“特产”,它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我国新旧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时期,一定程度的行政伦理失范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归结起来,造成行政伦理失范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文化价值方面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另一方面,我国又是一个急剧现代化的国
家,不仅利益、地位分化会产生价值观念与生活观念的分化,而且各种来自异域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也会随着国家的开放纷至沓来。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将会持续且深刻地影响中国社会,也会对国家的行政伦理带来挑战和影响,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向多元化方向转化。旧的道德规范被冲破后,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确立,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被严重扭曲,如果行政主体不能正确认识基本的行政伦理准则和规范,那么,在履行行政职责时就难免会出现偏差,行政伦理失范也就不可避免。
2、行政体制的弊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极易出现行政伦理失范。一是行政权力“公权私化”。尤其是行政领导职务的刚性,即一旦获得了行政职务,在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只要无过错或有过错而不被追究,他就只能上不能下,即便退休,其身份、级别、待遇也不改变。这就必然造成官员的过剩和滞留,进而形成错综复杂的行政伦理关
系。二是“官僚泛化”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行政机构臃肿,行政权力全面介入社会生活,行政人员可以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地位合法占有各种稀缺资源。谁一旦获得行政权力,谁就有了进行权力“寻租”的大量机会,就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3、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行政伦理建设,总的来讲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内部控制,即行政伦理道德建设。这种方式主要通过训练和职业社会过程来培养、强化行政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水平。二是外部控制,即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这种方式强调组织结构的合理安排或是立法、制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