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PPT

时间:2019-05-12 07:2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课稿PPT》,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课稿PPT》。

第一篇:说课稿PPT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说课稿

定安县金鸡岭学校——刘琼连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6页到67页的内容。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关于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在学生已有了一些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在现实的情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能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人民币的换算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学情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在生活中用人民币买过东西,所以他们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人民币的一些小常识,为此,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和合作的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认真研读了教材之后,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对教材进行了创新处理,使知识呈现生活化、认知过程活动化、现实问题数学化、课堂氛围情绪化,打破了教材的编排模式,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认一认、分一分、换一换、付一付”在互助合作、讨论交流中多动手、动脑、多思考,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购买商品情境,并每个小组准备三个信封,里面装有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学具。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认识人民币

(三)动手操作,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应用,加深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五)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真实人民币。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钱)你们知道钱的作用吗?揭示课题:大家知道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钱,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钱有不同的名称,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让学生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认识人民币 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认钱活动,让学生拿出第一个信封里的钱,在小组里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人民币的。然后通过幻灯片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来说明从数字和汉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辨认,利用人民币上的头像、国徽适时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并让学生谈一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接着 追问:你会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吗?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再幻灯片出示两种分法,引导学生明白: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有两种:纸币和硬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交流、探索、归纳初步感知我国人民币币种及分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动手操作,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习1元=10角

1角=10分

教师出示场景图,问学生:“东东想买一本1元的练习本,可是他没有1元的钱,都是1角1角的,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请同桌两人拿出2号信封,用学具摆一摆。学生会想到数10张1角就可以,于是课件展示1角1角地出示,学生齐数:1角、2角……10角,这样就引出了“1元=10角”。板书:1元=10角

这时老师接着问:“如果1分1分地继续数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于是课件展示1分1分地数,数到10分时,引出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用数一数的方法学习“1角=10分”、“1元=10角”,可以让学生在经历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这种加一加的思想,这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合的,孩子们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2、学习教材67页例2,同桌间进行换钱游戏。

课件出示五角、五分、二分人民币并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小组交流怎样辨认这些人民币。接着追问:1元可以换几张5角?5角是几个1角、5分时几个1分、2分是几个1分?让学生拿出第三个信封里的学具同桌进行游戏。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引导他们表达换钱时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启发:1枚1角可以换几枚2分?几枚5分硬币可以换1枚1角的硬币?1枚5角可以换多少枚5分?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十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3、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学生跟着唱,适时对学生进行 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四)实践应用,加深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我是这样设计的,幻灯片展示:

1、(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让学生巩固人民币等值间的购物;

2、(想想做做第2题)算一算,让学生巩固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买1元2角玩具车,你会付钱吗?有几种付钱方法?

4、(想想做做第4题)哪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中1元钱能买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五)自我评价,拓展延伸

小结:小朋友,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课外实践:

1、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2、帮妈妈购买物品,观察商店里物品的标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反思提升。

七、说教学板书

认 识 1元及1元以内的人 民 币 人民币的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八、教学效果预测

1、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的密切联系,在换币、付币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培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了简单购物。

2、可能存在的问题:

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学生对分的理解模糊。在算一算时容易把纸币与纸币相加,硬币与硬币相加。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金鸡岭学校

刘琼连

一、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共有学生3人。学生的年龄偏小,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经过我一年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如:学会并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空间和图形等等。但是,仍然有美中不足,为此,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做好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本期的工作情况作简单的总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绩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作出反思。

2、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四、改进措施

1、狠抓学风。我所教的班级,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后进生基础太差,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2、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 金鸡岭学校 刘琼连

这学期我担任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繁忙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 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良好习惯的培养是本学期的教育重点之一,那么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了以下的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让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让学生写心得日记或看图写话,在课堂上朗读给大家听。此外还经常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小活动,诸如查字典比赛,词语 接龙,讲故事比赛益智身心,鼓励学生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

二、特殊学生的教育。

对班里那些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比如老师讲课爱插嘴,坐立姿势不端正,上课爱做小动作。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是将他们分散在班级中,有个别特别调皮的就安排他坐在最前面,上课经常提醒提醒,也便于管理。对这些学生我还常常用语言开导、鼓励、教育他们。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我班的肖玉翔同学,他原来就是一个学习极不认真的学生,习惯也很不好,后来在我的耐心教育下,变得听候多了,作业基本上能认真完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很积极,现在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了。

三、家校沟通,携手共进。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因此,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经常利用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告诉家长,共同商量策略,鼓励学生进步。

总而言之,班主任的工作是任而道远,每天都要用心去对待。

第二篇:数轴说课稿PPT

数轴说课稿

老师们:您们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我说课的课题是 “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轴》是华师大版七年级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三、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

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b、c、d、e、f、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23页的例1,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3页练习1、2 2.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必做课本25页1、2、3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

(八)、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篇二: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老师们:您们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二章

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数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题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

1.了解数轴的概念,学会如何画数轴;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 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①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②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四:学情分析:

1、从学生身心特征上分析。

(1)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2、从学生知识掌握上分析。

(3)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4)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丢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教法学法:

1、教法:

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2、学法:

“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二)得出定义 揭示内涵(三)手脑并用 深入理解(四)归纳总结 强化思想(五)分层作业 巩固课题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1、观察温度计,体会数、形对应。

学生观察温度计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零上5℃怎样表示?

②零下10℃怎样表示?

③0℃怎样表示?

2、画情境图,体会方向与距离。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3、对比观察,引入课题。

通过以上的的两个国、练习,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

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1、提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

2、丰富数轴的内涵:分数和小数在数轴上怎么表示

3、观察数轴上的有理数排列的大小?

① 位于数轴左(下)边的数总比右(上)边 的数小。

②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 a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 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篇三:数轴说课稿

七 年 级 数 学《数 轴》 说 课 稿

(第一课时)

郭店初中 汪胜红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后面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习任务分析;

1、要求学生会正确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2、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3、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关系初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说出表示点的数

三、目标分析:

1、通过回忆和实例使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过动手画数轴和数轴的概念,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了解点与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了解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

4、通过实例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学习应用、发展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直观、感性的支持,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借助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启发诱导,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先回忆再从实例引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较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动手画数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改变原来的听数学为做数学。

数轴应用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1、正确画出数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通过实物如:标尺、温度计等,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能建立数轴的概念模型通过提问:标尺及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从而引出数轴的方向性及数轴的原点和单位长度,上面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补充从而概括数轴的概念即三要素。

2、变式;从而也可归纳出数与点的对应关系。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画出数轴并描述点

说明:(1),可能有不少学生会忘记正方向

(2),原点左边的数的表示会发生标反的错误。

(3),数轴上的正方向,同时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4),单位长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长度,不是唯一的。

(5),数轴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温度折线图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3、正确画出数轴后,开始点在数轴上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强调一下,分数和小数的表示是这一节课的难点,首先通过例题:

如在数轴上描出下列各点:4,-2,-4,5,1/3,0 分析:先对数进行分类(正数,零,负数),负数在0(既原点)的左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再按整数和分数描点,通过练习巩固能说出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数?

4、提高(提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在+3和+4之间没有正数

(2),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3),在+1和+2之间有无穷个正分数

(4),在0、1、和0、2之间没有正分数

这题通过数轴的直观描述进一步说明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创新题:

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的先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三个单位长度,最后到达的点表示是什么数。

(画图可以看出,到达终点是表示数1的点)

画图表示一个点从数轴上原点开始,按下列条件移动两次后到达的终点,并说出它是表示什么数的点:

(1)向左移动4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2)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

(3)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这是一道源于运动变化思想设计的题目,借助点在数轴上从原点开始的连续两次沿直线方向的运动后,将终点的数写出。一要认识方向,二要把握运动距离,可提高学生的运动思维,有助开动学生的变化的观念。

六、小结:

(1)归纳学习了哪些内容?

(2)归纳学习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采用探索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所以,在教法上,不采用课本单刀直入的探索式推理方法(即先给出结论,再推理论证),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类比,使学生产生求知快乐感,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而这种处理,化难为易,抓住教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达到异曲同工之妙。2008年6月篇四: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甘南县平阳镇中学 刘山友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数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负数及有理数的分类后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它能够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理数,也是以后学习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运算的有用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我们还可以用来比较数的大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同时为我们以后学习“不等式”、“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我校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数轴和用数轴上点表示有理数的过程,会在数轴上找出有理数对应的点,体验到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②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且以“情境—问题—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巩固—提高”的过程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有步骤,有层次的掌握数轴的概念,在练习中教师要做到多

鼓励、多肯定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乐趣与奥妙的探索过程。

2、学法指导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数学不应只是简单模仿、机械背诵与操练,而应该采用设置现实的问题情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从而由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数轴,并且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这一情景,要求学生用学习过的有理数来表示这一些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节可以引导学生对有理数学习的巩固,并且提高学生对有理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

2、引入新课,得出概念

(1)、提出问题: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画出图形。老师巡堂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以必要的指导与肯定,并请最先做好的两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汽车站、树和电线杆都是在同一条线上(东西方向的马路上)而他们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

(2)、老师引导学生对同学的板书进行评价,并观察画出来的图的特点,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容易发现正数、0和负数都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从而为学习数轴奠定基础。

(3)、教师讲解数轴的概念:(围绕着: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并向学生强调: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其所需要的条件。

(4)、观察温度计,指出与数轴的相同与不同出。

设计意图: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并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验新知

(1)、讨论下列数轴画得对错?(教师出示一些数轴,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给以必要的肯定与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轴的三要素。

(2)、如何画数轴?(先由学生分组画,画好后互相交流,并由最先完成的组派代表到黑板板书,教师在巡查的过程中给以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观察板书,主动发言对板书进行合理性的评价,最后有教师引导总结出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设计意图:在这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

4、巩固新知

1、学会读数轴(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0页的练习2)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轴上的点所代表的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轴上标出已知的点:(课本第10页的练习1,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以适当的讲解,并提出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那么是否数轴上的任意一点都能表示有理数呢?这个问题不展开分析,要求学生课后思考,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数轴的理解,初步认识到了有理数都能够在数轴上能够找到唯一的一个点与之对应。

5、形成技能

(1)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2)归纳: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3)、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12页的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数到字母表示的数)能力

(4)、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5)、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的整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归纳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7、布置作业

一张练习巩固卷。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景,并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篇五:数轴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老师:袁锦秀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归纳总结 强化思想

(五)、分层作业 巩固课题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b、c、d、e、f、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归纳总结 强化思想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23页的例1,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分层作业 强化思想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3页练习1、2 2、2、补充练习

⑴ 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⑵ 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

⑶ 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⑷ 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七: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第三篇:春说课稿PPT

《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散文教学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是讲读课文,其突出特点是文章的结构和生动的写景语言。因此本课对学生欣赏散文有很大帮助。2.本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散文欣赏的能力目标及学生写作写景类记叙文时景物描写模式化的现状,确定本文的教学目的为:

(1)感受春景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写景训练。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

难点:培养细致描写景物的写作能力

二、说教法

写景散文教学往往以教师的串讲分析为主,学生也只是机械地生吞活剥教师传授的知识点。所以,在教法上,我们应该力求精于引导,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确实走入作品之中。为此,我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诵读感染法——配乐让学生朗诵,感受作品艺术魅力 2.引导深入法——逐步引导,层层深入 3.讨论延伸法——自由发言,延伸提高

三、说学法

“学而不思则罔。”我想教师经常强调学生学时要思,而往往忽略还应让学生会思,有门路可思。学习本文时,在上述教法指导下,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1.课前整体感知熟读课文

2.课堂牢牢抓住作者写景思路和方法 3.课后延伸迁移,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美,学会懂得从景物的特征中发现春天美的与众不同。为本文教学指明具体的方向,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写景的具体化。

(二)本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积极引导,启发思维,讨论延伸,突破重点难点。1.为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我设计如下教学内容。

(1)配乐诵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2)朱自清如何绘春?在绘春之前还写了什么?之后又写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

文意,理清思路,理清结构。)

(3)“春雨图”写得好,想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春雨的?(教师点拨引导,引导

学生赏析散文景美的同时,也教会了他们写作写景散文家的一般技巧。)(4)让学生依据教师分析“春雨图”的方法,试着分析理解“春风图”的写法。(进 一步提升学生分析散文学习散文的能力。)2.为体现课改理念,真正把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特设计课后知识延伸题。认真揣摩“春雨图”,试着写一则“夏日图”。

(三)小结(帮助学生把整堂课的内容串成一棵系统的知识树,以便他们掌握。)

(四)板书设计

春雨图 特点:多、细

描写

语言:恼、斜、逼

氛围:安静、和平

(五)作业

1.练习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2.仿写“夏日图”(提高学生写景文的写作能力,突破教学难点。)《春》的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比如《在山的那边》,《紫罗兰瀑布》《理想》等,主要是抒写人生感悟,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等,构思精巧、语言精湛、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于四季都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春》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进一步得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语言要准确生动,以及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思想】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修辞手法,比如拟人等,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全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一切景物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故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生活的美。

五、教学理念

1、以读促学,增强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提倡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2、联系现实生活。

新课程的“大语文观”,提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并学习语文。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来阅读本文,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并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首先,我将“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的感受。”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答案,适当地鼓励学生对生活观察仔细、以及语言的表现力。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基础知识的疏通,包括作者简介、文中的生字词等,扫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第三,通过范读、齐读、自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自主探究

1、分小组进行问题探讨,比如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写作训练

通过《春》的学习,结合散文的特点,让学生以四季为主题,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自主创作。

九、板书(略)篇二:《春》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体验的个体差异,不求结论统一和唯一,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

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结尾对点题、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了解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

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形象直观,使美丽、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中。篇三:《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班级:文新学院10级8班

说课人:王待越 学号:20100304133 《春》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1、课程内容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2、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

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学习全篇都是抒情散文的还是第一次,他们对于鉴赏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学习、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赏美能力。

1、知识与能力

对于初一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技巧至关重要。具体如下: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d、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有发现“美”,赏析“美”的能力。a、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培养朗诵能力。b、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c、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

3、情感价值目标

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有一双发现 “美”的眼睛、欣赏“美”感受“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

教学难点:

(1)、体味本文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结合实例,把握特征,多角度描写。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四、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如临其境,能联系生活,入情入境,尽情发挥想像,释放自己的情感。

2、探究讨论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处。

因为初一的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学习高超的写作技巧,教师可选取

一、两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风图”和“春草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颂读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合理的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五、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法

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动手、动脑、动口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避免学生走神,使学生专心于课堂。

2、合作、探讨法

对于某些问题,分小组讨论,能让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即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课时安排:三个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我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2让同学联想所学的或知道的关于春的诗句,起来回答。老师用课件补充展示一些诗句。这一步骤让同学们回忆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积累新的诗句。初中是

掌握诗句和字词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

(二)介绍作者、作品简介、文章体裁(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老师进行补充)[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

朱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背影》、《匆匆》等。这篇作品选自《朱自清全集》。他的散文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春》是一篇抒情散文。大致写于1928—1937年,他此时的创作以没有当初的那种淡淡的哀怨,而是表现出了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春》反应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生字词

预习反馈,掌握新字词。分析:检查学生的预先情况,让学生在黑板上注音,学生和老师一起纠正错误的字词。[说明]特地设计这一步骤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酝酿(yùn niàng)黄晕(yǜn)迷藏(cáng)...

抖(dǒu)擞(sǒu)应(yìng)和 卖弄 烘托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四)、听录音朗读,然后学生齐读。(说明:本文宜读少讲,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作者的语言。)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听读,不仅让课堂更加有诗意,而且能够激起课堂教学的层层涟漪,从而使课堂书声朗朗,更有活力。

(五)全班齐读然后分小组讨论文中写了几幅春天的画面,并给出提示,但学生的讨论并不限于提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并给与相应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尊重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抓住表现景物特征的词语感悟春天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春草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表现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句子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了解排比、拟人、比喻等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六)、精心潜读:学生们默读文章,找出认为语言精彩美之处。提示:①抓关键词 ②抓主旨句 ③抓修辞 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圈点勾画。【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学习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能力。】

(七)、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背诵全文。进一步巩固本课堂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

(一)、全班朗读一次,再背诵一次。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二)、师生共同探讨 1):为什么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文章哪些说明春天是新的、是美的、是力量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围绕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仔细品读。2):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来分析如何写的。比如:①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②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③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蝴蝶,繁花嫩叶中的鸟人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非常舒畅,给人以愉悦的美。④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⑤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扬悠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3):注意描写景物的动词。如①“张”,不仅指出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指出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②“钻”,更是春天活力的表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尽情的在上面玩耍,诱得人们充满活力。③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竞相开发,蝶蜂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

(三)找出课文中多次运用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运用这几种修辞手法来对事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四)、阅读了本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大好的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说明: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们读完《春》,从中感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点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说明:此题的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

(六)、课后作业

抄写同学们喜欢的句子,写在笔记本上

第三课时

一师生悟读,探究写法

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同学结合你最喜欢的句子和片段,谈谈其写法的妙处。

通过这一环节,使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深刻学习到作者的写作特点,在以后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二、课内练笔

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项,仿写《春》写作手法写一篇写景散文。1 写夏 2写秋3写冬 这一步旨在使同学们在回忆中更能掌握前两个课时所学的内容篇四:《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体验的个体差异,不求结论统一和唯一,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

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结尾对点题、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了解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

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1、必做题:积累本科生字词。

2、选做题:试背诵课文。

3、选做题: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形象直观,使美丽、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中。

板书: 《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总括轮廓山(郎润)水(涨)

(二)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 美

太阳(红)

(一)盼春篇五:《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板书题目,作

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位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这五个方面来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要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理解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前两个单元都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惜生命,而这个单元

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世界、美的语言。。

这个单元以《春》 为开篇,正如俗话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的《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本节课我将用两课时完成。

3、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春天

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季节,对于春天他们都有自己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自己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把握大部分信息。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诵抒情性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

句段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和热爱的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二、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将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分析课文,感受语言。

三、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自主评价教师朗读的过程

中,掌握朗读抒情散文的技巧,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四、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体验过或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景象和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天的想象和回味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教师配乐朗读。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对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把学生带入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教师朗读进行评价和自读,激励学生对文章进 行初步的分析,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学会朗读抒情散文的技巧。

(三)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副春天的图画,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

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体验的差异性,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要抓住表现景物特征的词语来感悟春天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的嫩绿,通过人的动作“坐”、“躺”。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表现人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从而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突破重难点。

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和

结尾对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教师重点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进行

引导。

(五)作业设计

感悟《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 和反思,学以致用。

第四篇:《篮球运球》说课稿PPT

《篮球运球》说课稿PPT

篇一:《篮球运球》说课稿

《篮球运球》说课稿

一、教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三年级(水平四)的学生。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篮球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篮球运球接力比。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本次课的篮球教学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动作,以便更好的锻炼身体,促进身体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次课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知目标:使学生学会和掌握一些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控球、运球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参与运动的热情,发展个性。

根据以上的学习目标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为:

1、追逐跑

2、篮球运球

3、篮球运球接力

重点:用手的感觉控制球。练习时,要求学生抬头运球,提高手感控球的能力。

难点:手脚动作协调一致。强调运球时,用手拍按球的后上方和掌握运球时“哪手运球哪腿同时迈步” 的节奏。

二、学情

针对本次授课对象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并对优秀的篮球选手特别的敬佩,也都喜欢参加这项运动。启发学生从最简单的运球技术开始学习,引导学生从基本运球技术开始学,树立起他们对学好篮球的信心,并将运球技术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程序教学法的模式,有步骤的进行。本次课我主要通过各种提问、示范、互动、比赛等教法,使简单的运球变得有趣、丰富。通过启发思维、讲解示范、分层教学、教学比赛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法

1、启发思维:提问学生:你们看过NBA吗?认识姚明吗?你们还认识哪些篮球明星?首先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回忆精彩的篮球场上运动员熟练的运球技术及各种准确的投篮技术是多少的漂亮而神奇,是一种力与美的结合。由浅

入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然后提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篮球运球,接着老师简要地介绍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这两种运球方式。

2、讲解示范:教师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示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方法和直观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可采用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爱好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4、教学比赛: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及参与的积极性,采取运球接力比赛,在基本掌握运球技术的基础上让他们适当竞争,这符合篮球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比赛过程中既学习运球技术、锻练体能,又和同学团结合作,使学生在技术、素质、心理、生理上都得到提高。

四、学法

1、体验: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自主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个性化:完成和自己能力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发掘学生潜能。

3、兴趣:通过运球接力跑,体验到篮球的乐趣,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五、教学程序

1、热身部分。

按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的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应下面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

2、学习技能部分。

(1)讲解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能学会基本的篮球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动作,确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尝试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练。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球性,掌握基本篮球技术。

(3)学生进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空间,一部份同学在很快掌握一个动作后可以迅速进入下一程序学习新的技能,充分体现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运球接力:学生运用自己己掌握的动作进行比赛,通过学习和比赛使学生从中获取了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技能,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形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勇于竞争的意识。

3、恢复身心部分。学生经过上面的练习,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心肺功能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恢复到常态。本人安排了放松操这一内容,使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得到充分放松,可很好的使学生身心得到恢复。

最后简要小结本次课的教学过程,感谢同学们与老师完成了一节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到今天所学到的技能。

场地器材:篮球场2片;篮球12个;录音机1台

本课的平均心率:135—150次/分左右

运动密度:35—40%左右 篇二:篮球运球说课稿

篮球运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90%以上学生了解篮球的起源与发展等知识。

2、技能目标:使7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运球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品质,使学生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习内容

1、游戏:抱球接力

2、篮球运球

四、学情调查

我校五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有部分女生对球类特别是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运动却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虽然五年级学生对运球有一定的学习和练习,但运动技能一般,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五年级学生理解力强,对动作的认识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力,掌握较快。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少讲解,多提示,用降低难度、情景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教材分析

篮球运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篮球动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的基本方法。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手腕控球

2.难点:全身协调发力控制球的方向

七、教学过程

1、课的开始与准备部分

本部分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的心理与生理准备,因此,我设计了课堂常规、篮球常识、慢跑热身和篮球操、游戏: 抱球接力。

2、课的基本部分

a、“篮球运球”是基础教学,作为教材体系中“篮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点是“手腕控球”。通过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灵敏、协调等素质。

b、组织教法: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在指定的区域练习,练习时由体育小组长指挥,通过配乐来提高学生运球的积极性,掌握节奏,体验手感,通过降低难度来吸引学生参与,消除部分女生对篮球的恐惧感。教师巡回辅导,这样能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小组长可以对本组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只对小组评价,不评价个人。

3、课的结束部分

a、通过意念、冥想、抖动达到放松肌肉和心理的目的。

b、教师总结本节课,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c、教与学法:在教师的口令的指挥下,伴着轻音乐,模仿教师做各种放松的动

作,调整呼吸。学生认真模仿,尽量让自己全身得到放松,呼吸节奏趋于平稳。

八、课的特色与创新

1、“小组互助”学习,教师辅导的形式,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学

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式学习,组内学生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2、游戏“抱球接力”、专向篮球操的设计紧扣课的目标,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练习内容,又达到热身和导入课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单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场地:根据课的内容统一设计布置场地。

器材:篮球40个,录音机1台。

练习密度预测:32~35%,平均心率:115次/分。篇三:《篮球运球》说课稿

《篮球运球》说课稿

一、教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篮球行进间运球、篮球运球接力比赛。篮球运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本次课的篮球教学是让学生学会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动作,以便更好的锻炼身体,促进身体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次课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知目标:使学生学会和掌握一些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控球、运球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参与运动的热情,发展个性。根据以上的学习目标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内容为:

1、篮球运球过障碍物

2、篮球运球接力

重点:用手的感觉控制球。练习时,要求学生抬头运球,提高手感控球的能力。

难点:手脚动作协调一致。强调运球时,用手拍按球的后上方和掌握运球时“哪手运球哪腿同时迈步” 的节奏。

二、教法

1、讲解示范:教师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示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方法和直观

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他们爱好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3、教学比赛: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及参与的积极性,采取运球接力比赛,在基本掌握运球技术的基础上让他们适当竞争,这符合篮球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比赛过程中既学习运球技术、锻练体能,又和同学团结合作,使学生在技术、素质、心理、生理上都得到提高。

四、学法

1、体验: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自主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个性化:完成和自己能力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发掘学生潜能。

3、兴趣:通过运球接力跑,体验到篮球的乐趣,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五、教学程序

1、热身部分。按人体的运动规律,人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课的开始的热身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身体状态适应下面课的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

2、学习技能部分。

(1)讲解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能学会基本的篮球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动作,确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尝试练习和分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练。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球性,掌握基本篮球技术。

(3)运球接力:学生运用自己己掌握的动作进行比赛,通过学习和比赛使学生从中获取了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技能,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形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勇于竞争的意识。

3、恢复身心部分。学生经过上面的练习,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心肺功能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为了使学生的这种状态降下来,恢复到常态。本人安排了放松操这一内容,使学生身心得到恢复。

最后简要小结本次课的教学过程,感谢同学们与老师完成了一节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应用到今天所学到的技能。

第五篇:初一英语全英文说课稿ppt模版课件

初一英语全英文说课稿

Good afternoon, everyone.I'm Cuijing Yan.I'm an English teacher from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Now I'll say Unit one of Module Five in Book seven.I'll prepare to say the lesson from four parts.Part On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一)STATUS AND FUNCTION 1.This is an important lesson in Book One.From this lesson, it starts asking the Ss to grasp contents of each Sample.To attain “four skills” request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To start listing “Word Bank” and tell the Ss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To start asking the Ss to write the English sentences well.Therefore this lesson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2.This lesson is the first one of Unit 2.So if the Ss can learn it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to make the Ss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3.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daily life, so it is helpful to rais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it will be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二)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he Ss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about one month so far.They can understand some words and some simple sentences.The Ss have taken a great interest in English now.(三)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The teaching aim's basis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Junior School English syllabus' provision.1.Knowledge objects(1)To make the Ss know how to use the affirmative sentence “This is....” and the negative sentence “This is not.”Everyday expressions for “Apologies”“I'm sorry”“That's all right”.(2)To study the new words “six, hey, sorry, it's, that's”, etc.by learning the dialogue of this lesson.(3)To finish some exercises.2.Ability objects(1)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2)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pairs.(3)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by learning the useful structures.3.Moral objects(1)To enable the Ss to be polite and love life.(2)To enable the Ss to look after their things well.(四)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basis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Sample A of Lesson Six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position and function.1.Key points:(1).To help the S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2).To enable th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3).To develop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2.Difficult points:(1)How to make dialogues and act them out.(2)How to write the right whole sentences.(五)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 Tape recorder, Software: Powerpoint or Authorware, school things and so on.They will be needed in this lesson.Part Two The Teaching Methods 1.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2.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3.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iddle Schoo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o 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That is to say, I'll let the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I'll give the Ss some tasks and arrange five kinds of activities: talking, guessing games, watching CAI, acting out Sample A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Teaching special features To use these methods ar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Ss' thought.Part Three STUDYING WAYS 1.Teach the Ss how to b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2.Let the Ss pass ”Observation-Imitation-Practice “ to study language.3.Teach the Ss how to master dialogues and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Teaching special features: Let the S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adopt competition methods to develop the Ss' keen interest in English.Part Four Teaching Procedure I'll finish this lesson in four steps.First I'll divide the Ss into four groups and bring a competition into the class.At last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winner.Step1 Warm-up 1.Free talk between T and Ss.Such as: Hi, I'm....What's your name This is.How do you do Who is he/she How are you Who can count from 1to 5 What's this in English etc.2.A game: Ask the Ss to give T some school things.For example: T: Give me your book.(ruler, box, pen, table, knife, etc.)T: This is your book.This is not my book.It's your book.etc.In this course I'll ask them to make a dialogue group by group without repetition.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make the most dialogues.Purpose of my designing: 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s by imitat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situations to review learned knowledge.Step2.Presentation This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step.I'll use CAI to present the whole dialogue.Arrange some situations to help Ss understand Sample A.First scene: There is a bag on the floor.B is picking it up and get ready to leave.Now A is talking with B.A: Hi, B.How are you today B: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A: I'm fine, too.Oh, this is my bag.B: No, this is not your bag.It's my bag.A:(Look closely)Oh, I'm sorry.B: That's all right.(At the same time, C is running up and hitting A.)C: Oh, I'm sorry.A: That's OK.I'll write the key points on the Bb while they are watching.After watching, I'll teach them to rea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on the Bb.Make sure they can read them well.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o present Sample A by CAI is much easier for the S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meanings.CAI can provide a real situation with its sound and picture and it mak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s better.Step3.Practice First play the tape recorder.Let the Ss 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ue.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In this step the Ss are required to practise the Sample in pairs by reading the dialogue aloud.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make the Ss grasp the Sample.At last I'll ask the Ss to think hard and act it out with a partner according to Sample A.Then 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act it out well.I'll give them red stars.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make the Ss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dialogue as a whole one.At the same time let the Ss have a chance to practise their listening and spoken ability.Step4.Production In this step I'll give the Ss a free space to show their abilities.Second scene: The Ss are having a picnic.It's hot and they take off their coats and put them together.They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laughing and chatting.After the picnic, they begin to look for their coats.D and E are talking.F and G are talking.etc.After watching, I'll give the Ss some tasks to make similar dialogues without repetition and find out which group will make more dialogues.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Tell the Ss we should be polite and take good care of our things.We should love our life.I think pro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If the Ss can finish this task well, they will benefit a lot in their spoken English.2.Skill 1 Model 1.I'll ask four Ss of the groups to write these sentences on the Bb in the four lines.Then check their handwriting, correct their mistakes.Find out who will write well and whose handing is the best.3.Finish the Ss' workbook.Purpose of my designing: To check the knowledge Ss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Step5.Homework:(1)Recite the words as many as possible after class.(2)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Sample A and write it in the exercise book.Purpose of my designing: I think homework is so important that the Ss should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can in class or after class.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s to do some extensive exercises after clas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Blackboard Design Lesson Six Sample ASix This is my.hey This is not your....sorry It's my....Picture it's=it is Oh, I'm sorry.that's=that is That's all right/OK.

下载说课稿PPT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课稿PPT.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说课稿PPT(共2篇)

    篇一: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版高中历史必修 第 单元第 课的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

    中班《秋天的色彩》说课稿及ppt

    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秋天的色彩》 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儿童散文诗就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它具......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和对应PPT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号选手包礼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我的说课将分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 说教......

    ppt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首先一、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

    ppt专题

    打开当前目标下“几米的漫画.ppt”文件,完成以下操作。 1、 将第一张幻灯片标题“几米漫画系列”的动画效果设置为“螺旋”。 2、 给第一张幻灯片的文字“作品简介”设置超链......

    PPT材料整理

    PPT演义总结(陈魁P368) 六种典型框架模式: 1. 说明式:多用于方案说明、课题研究、产品介绍、情况发布等PP演示,逐步分析、从不同角度解释,一般采用树状图,特点:中规中矩、清晰明了。......

    PPT模版[推荐]

    PPT模板下载 一文字的作用 做为幻灯片的主体,文字的表达和处理非常重要。总的原则如下: 1.文字不能太多,切忌把Word文档整段文字粘贴到幻灯片内。 2.文本框内的文字,一般不必用......

    ppt材料

    PPT答辩材料样式一. 本次比赛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制作精巧,灵敏,能更好完成任务的机器飞车,提高我们团队每个人的动手能力和我们的团结。二.我们的参赛队员:……三.本次制作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