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将营中学迎省检工作总结
迎省检工作总结
选将营中学
2011年,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财务股、教研室的帮助指导下,经过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今年迎省检工作高标准地完成了各项指标,为政府、教育局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为我校再次谱写华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热情勉励;得益于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锐意进取、精诚团结、无私奉献;得益于社会各届和广大家长的长期信任、鼎力支持、积极配合;得益于全体学生的执著进取、力争上游、不甘人后。下面就我校迎省检工作做总结如下:
11年4月份,我校按着教育局关于督导评估工作的部署,制定了我校迎检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按步骤完成督导评估工作要求。其中学校班子成员在学校建设、教学评估工作中,没有老师加班的情况下,牺牲休息时间、常常工作到深夜,保证了督导评估工作的顺利验收。
一、立足基础 规范管理
2011年,我们迎来了四年一度的省督导评估。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做好迎“省检”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它给我校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带来了良好契机,是我校深入推进科研兴校、切实走向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校迎检工作便做到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相关工作有条不紊、分类推进。校园环境日新月异,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1.办学思想:
我校坚持“以师为本,育人为首;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树立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进取”的办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学校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在教科研实践中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型、研究性、反思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教师群体。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办学声誉与日俱增。
2.管理目标:
我校创设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管理文化;以校为本,构建校本教研文化;以德为本,构建养成规范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德育为首,积极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礼仪教育等德育活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足课时,开全课程。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建立校本研训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每学期开始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按计划督导、落实,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
3.教务管理:
学校注重了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刚性的管理。学校最先制定了《教师考勤实施细则》,加大教师的考勤管理,对教师缺勤,明确既在年终考核时扣分。学校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制定出《课堂教学常规》,明确教师喝酒不准进课堂,上课不准接打手机以及侯课等特别的要求。以此为标准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加大检查力度,督促课堂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一是领导不定时听推门课;二是不定期抽查教案和作业与教研组长定期检查教案和作业相结合;三是和学生、家长进行座谈,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作业批改、试卷反馈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学校领导和教务处能及时了解教师落实课堂教学常规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得我校教学工作得以扎实稳定的进行。
学校领导不仅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关心教师的生活,给老师们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我校现建有理、化、生专用室;音、美、体、卫专用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数字实验室;中控室。各专用室均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并有专人负责。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各种记录详实,有据可查。使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4.管理机制:
学校的管理必须具备整体性、人文性、发展性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构建学校管理文化,才能指导学校的整体工作,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
⑴加强团队精神建设。以此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特别是在班子内部,我们强调分工不分家,分管不分心,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珍惜缘分,珍重友谊,加深了解,谋事、干事、干成事。我校坚持了多年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加强团队建设的一个很好的抓手。
⑵提高管与理的水平。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层管理,发挥校长的指导、决断作用,理出高效的运行机制。学校与各处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 “人人心中有目标,千斤重担分着挑”,校长重在监控,及时反馈,督促执行。
⑶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依据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进行学校制度重建,完善教会代、教职工大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按章操作,学校运行机制井然有序。
5.教学资源:
今年,政府为我校投入资金近20万元,进行校园文化以及专用室建设,而且各专用室设备一流。使用效率高。我校现有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音乐教室、体育器材室、美术活动室,卫生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档案室。
学校的微机双网连接,校务平台的全面使用更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崭新的玻璃钢篮球架等其它音体美器材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图书室现有藏书在26100册,有电子图书3000册,完全向学生开放,极大的开阔了学生视野。
6.文化建设:
充分挖掘校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以德为本,构建养成规范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关注德育是教育的前提。我们注重校内与校外教育功能的有机融合,注重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学校建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⑴拓展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室墙壁、花坛、宣传橱窗、墙报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师生真切体会到了墙壁说话、花草抒情的文化氛围。
⑵自主编写实施校本课程。我们开设了《经典诵读》《硬笔书法》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主体分为三部分,七年级为“迈好第一步”,对学生侧重于养成教育;八年级为“走稳每一步”对学生侧重于技巧;九年级为“跨出关键步”对学生侧重于应用。⑶大力实施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学生仪表。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提出了“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的学生仪表要求,以及“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的气象要求,并且加强检查。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学校共同价值观体系,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达到清新高雅、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新层次。在培育新人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7.学生管理:
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可是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或者是相互脱节的现象。我校力戒这种情况的发生,力争使两项工作相融,互相促进。
一是德育工作从细节抓起,淡化德育形式,强化养成教育。细节决定成败。工作要从小事做起。我们遵循的规律是“防微杜渐、慎易避难”。变教师的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实行班主任周例会制,完善实施了《班级量化考核标准》。引导教师善于透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察他们的微妙心理情感变化。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心无旁骛潜心求学。所以,我校大力重视细节、切实关注琐事。狠抓了九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举止、怪异的头型仪表、带手机、看小说、上学放学不带书包、私藏管制物品等等。显然,只有抓好这些小事,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有效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环境更是整洁优美。
二是德育工作做到全员育人,教师人人抓,人人管。我校教师在校园内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会制止。教师在校外遇到学生打架吸烟等违纪情况,都会停下来对学生进行处理教育。特别是强调自己的课堂自己负责,一岗双责,既抓教育又抓教学。这样很好的解决了个别乱堂的情况。教育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三是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协调连动,不分彼此,分管不分心更不分家。教务处与政教处共同组织了六次家长座谈会,密切了家校联系,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共同组织了五次年级会,规范了日常行为,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热情与干劲
四是德育工作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礼仪演讲比赛、1小时。今年,我校毕业学生白春玲白血病,全校师生自发捐款超3000元;
五是狠抓安全纪律教育。周济部长说“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学校始终把学生安全教育作为重中之中,逢会必将安全,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制定了各种安全预案。在保证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教学器材安全的基础上。学校加强对学生纪律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树立安全意识,懂得安全知识。为此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安全主题班会,2次法制讲座,并利用板报,橱窗、视频材料等进行教育,并多次进行疏散演练,消防教育,同时学校实行了全方位的纪律督导网络检查,几年来学校没有出过一次安全事故。
二.课程管理 1.课程计划: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体现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信息、综合实践课、社会实践课 地方课程:心理
校本课程:必修课:经典诵读 硬笔书法
选修课:《校园英语》、《趣味实验角》、《 乒乓园地》、《素描与色彩》、《声乐与舞蹈》、《阅读与欣赏》、课程设置的原则:
⑴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⑵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开设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教师配置:
我校现有教师69人,专任教师6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58人,学历达标率100%;中学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20人;按照学科教师专任化的要求配置各个学科的专职教师,逐步提高教师的岗位学历合格率。
3.课程实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报区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后实施)。学期开学前一周,学校根据有关要求制定出学校的课程安排表,并通知到每个老师。实验课要保证学科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 分组实验开出率达90%以上。图书馆全天开放,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微机室在课余时间向老师随时开放,保证教师能够及时获取网络资源,满足教学需要。学校为学生订足订齐上级要求的各种教材,按课程标准及时进行评价和完善,保证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4.课程评价:
学校制定了各项教学常规,各项教学、教研制度。有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备课评价标准。教师必须按学校要求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每次活动有记录,无故不参加活动,教师量化考核中都有相应制度减分,整体分数将作为教师考核评估的主要依据。学校的《教师业绩考评方案》是我校对教师进行考评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出台了我校《教师教学评估细则》。教师评价建立了以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评估结果作为年度教师考核的主要标准依据。学校把教学质量评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绩提高的重要指标,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品德、健康、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其它方面都有了进步。学校的办学成果也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认可。
三.教学管理 1.教学准备: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认真备课,课前必须写好教案,不备课不准上课。教案要分细节写,要写明课题、教学目的、复习内容、导入新课的引言,写明知识的重点,难点与主要教学环节,设计好带有启发性、整体性的提问,课堂练习的主要内容及形式,板书设计及课后作业。教案书写整洁、清晰,条理分明。
教案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讲课思路,结合教师本人和本班学生的实
际,再加入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案中注意体现分层教学。教师养成写课后反思或课后札记的习惯。
⑴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为单位,以研修教材学生为载体,以改进教法学法为目标,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集思广益。
①具体备课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主备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设计、训练和活动,统一教学进度;“六备”:备教材内容、备学生水平、备教法设计、备学法指导、备教具应用、备作业设计。②中心发言人(主备人)要精心钻研教材和教法,准确把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突出重点、预测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形成备课初稿。
主发言人进行中心发言。然后,积极创设愉快、宽松的研讨环境,由其他教师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对主案进行修正,达成共识。
⑵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努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力求摆脱陈旧模式的窠臼。学校鼓励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提倡学科间的资源整合。教务处组织学科组长定期检查教师教学设计情况,定期进行学科教学设计大比武活动,奖优促差。
2.课堂教学:
各位教师要抓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
教师必须及时侯课,严格遵守课堂常规,严禁教师扯闲话、抽烟、接打手机、一律不准坐讲。教师上课要善于组织教学、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并积极运用电教器材,开展电化教学,努力学习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以提高课堂实效。
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各科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各科教师应处理好课堂上发生的问题,不得随意转交他人。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3.学生辅导:
⑴导学为主、超前学习,(2)教务处不定期抽查或全面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批改作业检查包括:是否全批全改,是否有鼓励性批语,并记录下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在暑假、寒假、节假日,教师要布置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课外作业,如:调查水污染源,查找墙壁文化的不规范用语等,以调研报告、论文等形式完成。并进行评比、展览。
(4).创新活动:
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我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教,质量立校”战略。从建设德才兼备,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入手,重科研,创特色,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课题指河北省 “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学生厌学辍学问题的研究”。此课题重在调查解决农村学生的学习问题,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现已结题。
我校现在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版校本课程《数学与生活》的开发与应用,在此课题的带动下,我校其他学科也广泛开展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本学科教学的研究。
老师正在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到理论型教师,再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5.课外活动: 学校领导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努力抓好学生文化课教学的同时,联系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和开发课外的有利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社会实践等活动。
⑷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创造安全学习环境
本学期开学以来,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稳定安全工作保持良好势头,为巩固成果,使校园安全意识更持久稳固地深入人心,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以安全教育周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一系列真抓实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①组织开展安全讲座,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
②以校长为首领导班子组成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检查,排除隐患。
③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利用校园宣传橱窗进行安全知识普及。
④通过校园广播站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⑤开展班级安全知识板报评比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⑥对学生安全知识进行抽查。
⑦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 6.教学效果:
四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公平、质量、安全”三大主题,聚焦课堂教学,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整体开放式”教学实验模式。努力构建“轻负担、高效益、多层次的教学环境和平等、尊重、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一零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8县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2009年获得教育局“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奖励,2009年承办承办县语数英,理化政六科的教师素质大赛,并获团体总分第二名。2010年我校承办“丰宁县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并获教学改革先进校的奖励。2011年中考优生率、及格率又有较大幅度提高,重点高中公助率又有新的突破
四.教学研究 1.组织领导: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和发现很多实际问题,如教材的变化随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材的处理,作业的选留等等。因此,适应新教材,选择新方法,采用新手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校级领导参与、指导校本教研的制度或要求;成立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选拔、培养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时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明确新教材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升教师对新教材设计意图的了解,把握教材内容,从而有的放矢的使用教材。我们充分利用好校本教研活动,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问题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做到校本教研服务于课堂教学,解决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2.研修计划: 我校根据学校师资现状和新课程实施要求,制定了以加强师德修养和提高专业素质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的学习、研究、实验为主要内容,结合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研修的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修学习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校本研修计划。形成了“个人研修与集体研修学习相结合,以个人研修为主;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以个人自学为主;讲座辅导与研究实践相结合,以研究、实践为主”研修方式。强化教学常规,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实施校本研修计划时,注重做好下列工作:学习提高——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同伴协作、加强交流——大力加强备课组建设;专业引领——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资源整合——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3.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改进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为此我校的校本研修制度以“教研兴教、管理强教、活动促教、质量立教”为出发点,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观摩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校本研修:
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将教学研讨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本质。倡导反思教学,鼓励同伴互助,提倡专业引领,努力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
⑴建立以教学反思为主导的工作方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前提,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的转变。在反思的基础上要求各教研组以“评课”为中心环节,展开 “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的研究流程。然后进行课堂教学的“二度设计”,改“学生沿着教案走”为“教案沿着学生走”,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教。⑵健全教师之间教研活动的合作制度。精心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定地点,定时间,定做课教师,定研讨主持教师,定出必须人人发言的原则。促进教师主动参与、精诚合作、共同提高。使每个教师作为一个个的个体“沉”到教研中去,形成互助合作的浓厚教研氛围。我们开展了三种研讨:课前研讨,主题研讨,课例研讨。课前研讨做到“三比三找”,比大纲与课标的不同要求,找到课标中渗透的新理念,新思想;比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呈现特色的不同,找到我们使用版本的课程定位;比教学设计的不同,找到最佳的施教方案。主题研讨要做到“五有”;即有主题、有课例、有理论高度、有总结推广、有领导参与。
⑶积极开展校际教研,增强专业引领力度。
每年教研室专家来我校听课座谈,指导教学工作。特别是今年教研室专家来我校多次。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们开阔了眼界,受益非浅。
5.研修成果: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变革。我校结合本校实际,立足校本教研,使新课程的理念和内涵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五.考试与评价 1.教学考查:
开学初,根据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规范;有对教学考查、奖惩的具体要求和办法;学校各处室都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确定了每学期的具体工作目标及措施。
2.教师评价:
按照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除了组织暑期师德教育、课标学习、听课评课教研外,坚持每周四下午集中学习的方式。
学校采取“创条件,结对子,搭台子,树典型,引路子,推向前,压担子”的方法,经过全体教师的钻研,勤奋努力,团结协作,使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使一批教学有方,能为人师表,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骨干教师在工作磨练中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得到茁壮成长。
3.学生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养成主体意识。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被动到主动,积极参与评价。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表现进行一个回顾和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让他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和拥有的优点,有一个比较直观量化的认识。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互评,让素质评价更公正合理,同时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互相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小组评价时积极发言,大胆评价,发表自己的独特意见,班级四人小组共同决定评价结果,填入素质教育手册。分“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班主任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成绩的评定由政教处按上级规定统一部署,评定具体操作由班主任教师进行填写。学生的学科成绩评定,统一采用等级制,分“A、B、C、D”四个等级。每学期开学前,家长在学生手册上,对学生在家中表现给予评价。
4.命题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中考已实施多年。我校形成了“依据课本课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中考”的命题研究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贯彻新课程理念,并在命题研究中探索、把握新课标中考命题规律,避免考生对于运用新课标理念命制的试题不适应,对新课标考查的重点不了解,造成所谓的“非知识性”失分。
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尽快适应新课标中考,把握新课标中考命题规律与方向,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中考命题研究的研讨,参照课程标准分析中考试题,共同探讨命题思路,精心选择试题题目及类型,确定做到命题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六、典型事例
省检工作,考验了品格,彰显了境界;省检工作,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省检工作,砥砺了思想,凝聚了力量;省检工作,涌现了典型,积蓄了财富。
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科学领导下,在领导班子的精心部署下,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迎检工作当中。每一位教师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服从指挥倍加努力。牺牲个人时间、崇尚无私奉献是校园内无悔的风尚;悉心投入工作、尽显人生价值是校园内不变的唯一;领导率先垂范、教师力争上游是校园内动人的景象。狠抓九年级行为规范、学习风气为依托,领导广大教师构建稳定和谐校园,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踏实勤勉的学风。学习迎省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大会及时准确的把这种意识传达给每一位教师。这样一来,全校上下统一思想、精诚团结、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在具体工作中,精心筹划、亲历亲为,高站位、高起点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从严要求、从高标准 总之,这次省督导、教学评估工作,对我校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我校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 认真分析、反思、诚恳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工作思路,更新教育观念,使学校管理更规范精细。成绩定格既往,灿烂属于明朝。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砥砺人生,只要脚踏实地坚毅执著,选将营中学就能再写华章。
第二篇:八二班 迎省检工作总结
迎检工作总结
曹美芳
12月11日我校迎接了省教学督导检查和省教学评估检查及区教育局领导视察等重大检查活动。这是我校升级改造后的一项重大工作,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做出了准备,做出了贡献。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和我们八年级三班为这次迎检做了以下的工作
1.积极提供各种档案材料,为班级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师成长档案及学生的成长档案。
2加班加点迎检,牺牲休息时间和大家共同努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3省检前带领学生打扫教室、卫生区卫生。初二学生打扫了操场卫生区卫生,我班学生抱着沉重的建筑废弃垃圾一趟又一趟。我班学生还负责电子教室以及音乐教室的卫生工作,服从老师的安排,出色完成了任务。4进行教室及楼道校园文化建设,自己花费金钱购置了装饰物。5制定班规,要求学生喊班训,带领学生设计班徽。
6班主任以身作则,跟队监督学生跑操,对学生跑操提出要求。
7积极学习使用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8省检当天,在年级上满4节课后,其余时间均在本班盯班,站满一天。9.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次听课,吸取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
10.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工作,例如市教研室的领导有幸到我校交流工作,我积极努力准备好一节课,虽然也有不足,但是领导给我的信任和提出的宝贵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11通过安装微机,学会了装机及设置ip地址。还学会了木工活,钉壁画。另外,学生积极主动的帮助我们安装电脑,甚至比我们安装的还好还快,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能多给学生这样的实践机会。12利用业余时间发校讯通教育学生积极配合检查。
13多次开班会,增强学生爱校爱家的责任感。学生自备卫生工具,为学校打扫卫生,争先恐后。
第三篇:2011迎省检汇报材料
桃李争妍添景秀
干群同心谱新篇
——贵州省金沙县桂花乡中心完小简介
获“地级绿色学校”的桂花乡中心完小座落在贵州省金沙县城西北、距县城约28公里处的桂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回龙村。校园现占地10501.5平方米,建筑面积2529.2平方米。2011年秋季学期有教学班12个,在岗教师20人,在校学生453个。
学校历史悠久,与时俱进。学校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龚举之先生在桂花小学旧址(原名观音庙)创办私塾为起点。其间,回龙街上有识之士李玉明从贵阳达德中学毕业后于1925年在白溪李后安私宅办了国民学校,开设了语文、算术、音乐、体育和美术五门课程。1928年,经黔西县(当时金沙未建县,属黔西县管辖)教育科批准,将保国民学校迁至观音庙和龚举之先生的私熟合并,命名为崇文学校,(当时桂花乡名崇文乡),李玉明为校长。办学规模逐渐扩大。1945年该校获金沙县文教科命名为回龙中心示范学校。并由上级拨款,百姓投工投料修建了苏式土木结构教学楼两共八间教室一直用到1996年。1957年,更名为回龙村中心完全小学校。1971年,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学校办带帽初中班。1974年拆建观音庙新修现今撤建的砖木结构的D级危房教学楼,1995年初中班单列,学校更名为桂花乡中心完全小学。
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校园内花木繁茂,绿草如茵,尤其春日里更是柳杉吐新绿,冬青脱旧装,桃树飞花絮,李子飘白雪,鸟语绿荫中,书声花香里,俨然一个读书求学的好处所,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由于学校历年来高度重视“创绿”工作且成绩显著,县级“绿色学校”和地级“绿色学校”先后于2005年2006年在我校成功挂牌,真可谓“花木成畦手自栽”。更为可喜的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忙着憧憬美好蓝图,在桂花乡中心校的正确指导下与全校师生同心同德构建新时期和谐校园。
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德育为首育新人。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先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度管理为本,情感引导相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干群关系融洽,同事相处和睦,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理解、精诚团结,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尊重成了我校的光荣传统。另外,学校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我校以“重德崇文,尚礼笃行”为校训,以“团结、勤奋、严谨、创新”为校风,以“为师、为范、求真、求实”为教风,以“好学、善思、健美、笃行”为学风,抓好学校的“三风”建设,文明之风正在我校兴起。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学校管理到位,我校1996年、1999年前后荣获金沙县人民政府和教育局的“先进单位”奖,2008年获乡教学管理先进奖,2009年获乡人民政府考核二等奖,2011分别获得县的“普法杯”乒乓球小学组第三名、县“五好”基层党组织、乡“6•1”团体第一名。
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科学管理,使我校教学质量逐年上升,2010-2011学统考,全校语文、数学、思品、科学、外语等科目获乡同级同科第一名的有7人次;第二名的有7人次;第三名的有8人次;第四名的有6人次;第五名有7人次;第六名有1人次;同时在平均分上40-80分的科目占34个。4名(全乡5名双优)学生获得县统考的语、数、英三优。
历史属于过去,未来在我手中。虽说曾经有过些许自豪,但未来更是任重道远,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正在乡中心校的悉心指导下,秉承历史,继往开来,干群齐心,师生协力,尽快实现下列目标,继而跻身先进行列,打造品牌校园,为
桂花中心完小续写新的篇章:
1、继续加强教育常规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要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2、切实加强“三风”建设,争创德育示范学校。
3、巩固提高创绿成果,2015年前争创省级“绿色学校”。
4、继续开发校本教材示范校。
桂花乡中心完小
二O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迎省检工作汇报
紫荆关学区中心校
迎 省 检 工 作 汇 报
紫荆关学区所辖各校迎检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各校档案在自查、中心校检查、学区的检查后,已经整理完毕,全部装盒,贴签结束。其他工作正有序进行。
紫荆关镇中心校
一、大兴安片学校、大盘石片学校、上陈驿片学校门窗刷漆、刷墙应已经结束,九源教学楼正在粉刷中。各教学点正在紧张的进行室内布置。
二、各学前班、幼儿园正在紧张的进行室内布置。
三、紫荆关中心小学新打围墙114米,教学楼墙壁、门窗已全部粉刷、油漆过。调入中心小学的教师从25日起开始正式进中心小学上班,开始安排教室桌凳、打扫卫生、布置教室。生活老师整理宿、打扫卫生。宿舍门窗已油漆,墙壁已粉刷,床铺已到位。南城司中心小学
一、粉刷室内。龙王庙、营安和南城司中心小学,以及营安幼儿园的室内墙体均已找平并粉刷了涂料,用蓝色和铁锈红涂料刷了墙围。室内墙壁已是层次分明,平整洁白。
二、操场除草整平。将操场杂草全部清除干净,低洼地填平,安装了大门。并准备上体育器械。
三、南城司、营安新修建了绿化带和花池,正在购置黄杨及月季花。
四、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对室内外文化氛围重新进行了创设,室内布置一律换新,室外动画墙从新设计,已绘制完毕,焕然一新。
五、南城司、营安、龙王庙将教师办公室从新布置,更科学更合理。
六、修理宿舍床架和床板,并新购置了三十张床板,学生住宿环境明显改善。
七、南城司中心小学学生女生宿舍前路面、厕所通操场路面硬化完毕。南城司、龙王庙、营安幼儿园门窗从新刷漆,楼梯扶手全部刷漆。
蔡家峪乡中心校
一、校园除草。将校园杂草全部清除干净,低洼地填平。
二、马圈子教学点整修花池、修剪黄杨。
三、学前班对室内外文化氛围重新进行了创设,室内布置一律换新。
四、中心校已上报学区准备新购置一百套桌凳,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紫荆关学区中心校
2010年8月30日
第五篇:迎省检汇报材料
海港区2010-2014教育工作汇报
海港区人民政府
2010年以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质量和均衡”两大主题,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平安校园创建等系列工程,全区教育环境持续优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将四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区教育基本情况(以下数据截止到2013年12月)海港区现有中小学校68所,其中小学49所、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国办独立幼儿园4所,校外教育机构4个(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教师进修学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22个。共有教职工5670人,中小学在校生58893人,教学班1266个,已覆盖全区所有适龄儿童,小学年巩固率100%,中学年巩固率在98%以上。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在“教育强区”建设进程中,我区坚持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齐头并进,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采取有力措施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逐步形成了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教育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近年来,全区教育总支出达23亿多元,先后完成了57所中小学的校舍加固任务、城市区19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工程、白塔岭小学等10所学校改扩建工程,为学校更新配备教育教学设施、维修改造学校基础设施等,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统筹城乡和薄弱学校发展,采取定期补充招录教师、区域间教师交流、加强教师培训、送教帮扶、挂职指导、发放农村教师基金等多项举措,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与河北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选聘优秀教师、顶岗实习支教、置换研训、教改实验区等方面的合作,创新思路,成效明显。三是素质教育扎实推进。紧紧围绕“抓均衡、抓创新、抓质量”,鼓励引导学校特色办学,创造性办学,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2014年,我区中考平均分 分,高于全市平均分 分,位列全市首位。四年来,我区教育系统共获国家级奖励218项、省级奖励184项,先后承接省、市级各类现场会30余个,我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得到推广。四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目前,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规范化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网络已经形成;以成人学校为阵地的各类成人教育培训全面展开;民办教育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净化,民办教育秩序良好。五是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得以建立,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式的有效教育;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解决了农村贫困子女入学问题;不断扩大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范围,合理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不断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细化责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0年以来,针对省、市教育督导团督导检查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区结合工作实际,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从教育布局规划、软硬件环境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和改革力度,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责任,齐抓共管,优先发展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将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列入党委和政府的任期目标,全力确保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制定经费使用计划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在研究具体工作时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区委、区政府通过碰头会、办公会及现场调研等形式,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着力解决教师补充、学校建设、教育投入等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教育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区人大、政协领导定期到教育系统视察指导,支持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全区上下形成了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基层学校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四年来,海港区先后获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学前教育发展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二)加大投入,重点保障,改善条件
1、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优先安排教育支出
我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免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按标准足额落实本级各项经费投入,切实做到教育经费优先安排、逐步增长。对于一般预算收入超收所形成的可用财力,按年初预算同比例用于教育。从2012年开始,每年财政专项列支850万元农村教师基金,用于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严格执行国家规定项目和标准,将公办学校编制内教师工资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并按时足额发放,保证了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每年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执行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做专题报告。
2、全区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近年来,我区一直履行政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2010至2013年教育支出中财政拨款的比例分别为84.26%、80.87%、95.24%、95.69%,保证了国办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2010年至2013年我区教育总支出分别为42721万元、54071万元、61823万元、71705万元,教育投入逐年增长。
(1)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10年我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917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35996万元,比上年增长24.9%,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6%;2011年我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09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2011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43727万元,比上年增长21.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5%;2012年我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33643万元,比上年增长22.5%,2012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58878万元,比上年增长34.6%,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2.1%;2013年我区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5341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2013年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为68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7%,2010年至2013年我区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中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2010年至2013年我区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分别为4605元、5472元、6812元、6891元;中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分别为7039元、8789元、11823元、11856元,保证了中小学在校生生均教育费用的逐步增长。
(3)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010年-2013年我区教育人员部分支出分别为29419万元、36319万元、48587万元、49211万元,保证了教师工资逐步增长。2010年-2013年我区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786元、836元、862元、926元;中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923元、985元、1078元、1176元,保证了财政预算内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按照省定标准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并逐步增长。
3、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了中小学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成立了教育支付分中心,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规范资金拨付和会计核算,严格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决算管理,对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公办学校所收取的事业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存在截留挪用或抵顶财政拨款现象。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每年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并通过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目前我区所有中小学都达到校舍安全标准。
4、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总投资1.3亿元的57所中小学校舍加固任务提前完成,全省的校安工程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投资近3000万元的城市区19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城市区学校操场全部改造为塑胶、人造草皮操场,进入绿茵场时代。第七中学西校区、和美实验学校、逸城学校、北环路小学、明珠学校、白塔岭小学等10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全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几年来,对明珠学校、第九中学等19所中小学的实验室进行了改造,为第四中学等4所学校添置了理化生实验考试设备,为35所中小学配备了价值10.85万元的新型环保标本,24所学校通过了市级标准化实验室验收。目前,我区有51所学校达到省一级图书馆标准,有2所学校申报了河北省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2011年以来,区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3500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添置。目前,全区已装备了8个数字化实验室、33个探究实验室、120个标准化实验室,64台“移动多媒体”,有班班通教室(包括部分功能教室)1382个,其中电子白板教室619个。全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桌椅、教学仪器专柜等逐年得到更新。全区中小学均已建成标准化校园网络,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能够满足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和视频教研与交流的教育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正在建设中。
(三)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多年来,我区坚持以教育改革为统领,以现代技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才并重,全面发展。
1、狠抓教学改革与创新
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以学习方式改革为重点,以“生本课堂”构建为核心,在有效教学课题及“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大胆引进和探索先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扎实开展学科中心备课组、联片教研以及校领导主持下的主题研讨活动,积极构建学校教研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学科教师培训、城区学校教学开放日、“校本研修论坛”、“小学校本教研展示”等活动,三级教研网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制定了《加强海港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见》,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和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加大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督、管理力度。积极探索健康班级、健康课堂的教育模式,努力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理念、途径和方法。开展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研究。坚持每学年召开一次大型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建立健全数据分析报告制度,建立了质量检测数据库。健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出台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成立了教育科研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科研管理网络。狠抓课题管理,增强课题研究实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检查论证等活动。制定成果推广制度,开展成果课的推广活动,教育科研成果显著。
2、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不断创新德育载体,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各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制度。每年举行春季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赛、排球赛、跳绳踢毽子比赛等活动。近两年海港区教育局荣获秦皇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海港区全民健身工作特殊贡献奖等。学校卫生工作达到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室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制定了评估细则,落实作业公示制度,确定试点校13所,按规定实行作业公示。
3、大力发展现代技术教育
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逐年递增,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今年网站重新进行改版,网络总出口带宽进一步增加,由原来的500M增至1G,网络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提高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对教师进行电子白板使用等培训,并通过现场会观摩、经验介绍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使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教育技术课题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几年来,我区在省、市举办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努力打造区域性办学特色
全区各中小学紧扣养成教育主线展示工作亮点,推动特色学校建设。制定了《海港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实施意见》,目前,全区有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校7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12所,市级德育示范校6所,区级示范校和达标校20所。打造了一批心理教育特色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为全区一千余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海港区被河北省命名为“心理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实验区”。举行了多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优胜选手在秦皇岛市和河北省的素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4年组织了近万名学生参加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目前全区有市级规范化示范校30所(其中省级2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4%;市级书写特色校3所(其中国家级1所),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4%。2010-2013年,我区已有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所,市级青少年业余训练网点学校10所,秦皇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31所,19所学校申报了2013—2016年市级体育传统学校。
打造校外教育阵地,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海港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了以“两馆一团”为服务平台,以活动、培训和竞赛为主要形式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2012年,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评为“河北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活动中心”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海港区社区教育管理中心服务学校、社区,聘请河北省家庭教育专家举行大型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我区以2所中学、2所小学为试点,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室。海港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组织19所中学师生参加封闭军营训练、农户调查采访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农村新变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四)拓宽渠道,健全机制,建强队伍
1、高标准设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我区有独立设置的、标准化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有效开展了县域内教师培训工作。实现了教师培训与教研、教科研、电教、仪器装备等教育机构的整合,实施研训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已发展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1)落实校长聘任制度,我区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做到持证上岗。校长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建立完善校长考核机制,选派业务干部到农村挂职锻炼。
(2)创新培训形式,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成立了3个海港区名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拨付5万元经费。举办专题讲座,校长沙龙等活动,按岗位分层次培训。几年来,共选派35名校长、书记、副校长到上海、江西、杭州、重庆挂职学习。依托远程、高级研修培训,享受国内优质资源。海港区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评为培训工作先进县区。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定期补充招录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10年-2013年共招录教师367人,其中分配到农村学校263人。新教师优先补充到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师师资水平。2014年,海港区创新工作思路,首次到高校选聘教师,赴河北师大、陕西师大和东北师大招录优秀本科毕业生3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名。为打造“教育强区”提供了人才支撑。
(2)建立教师交流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建立定期选派中学教师支教交流的良好机制,每批交流时间为2年。2010年以来共计选派169名教师支教交流。二是形成定期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交流长效机制,2010年以来共计选派10名骨干教师任教交流。三是骨干教师送教交流。2010年,我区91名市级骨干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示范导学活动。2011年,市级骨干教师和后备骨干教师共156人参加了“千节优质课送教交流”活动,到区域内53所中小学送课。四是开展送教导学活动。2011-2013年有1242名骨干教师送教,送课991节,讲座251讲;2013年先后选派 8名市级骨干教师分别到卢龙县四各庄小学、海港区刘家河小学、大乐安寨小学送教,让农村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根据“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规定,2013年选派11名教师赴青龙支教,支教期为一年。
(3)实施教师分层培训。一是教师全员培训。落实好“国培”、“省培”继续教育培训项目。2010年以来,我区先后累计派出2745名教师参加了31个学科58个项目的国家级培训;完成了由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的农村小学45名数学学科教师、45名音乐学科教师的省级培训项目培训,7691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全员远程培训,合格率100%,优秀率95.4%。二是扎实开展好区域性教师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区级骨干教师暨学科全员教师专题培训班;组织系统4999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知识产权培训等。三是发挥校本研修主阵地作用。通过典型引领、方法引路,指导学校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四是依托活动,促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相继举办了以“强化修养,稳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教师才艺展示、校长论坛、中青年教师素能大赛等活动。五是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2010年以来,累计组织3000余人次的骨干教师参加“秦皇岛市名师大讲堂”和“高级研修班学习”。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和学科名家为我区学科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和班主任传经送宝。对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每人每年奖励200元图书经费,已连续发放两年。组织我区156名市级骨干教师到城乡53所中小学、幼儿园送教。海港区教育局2013年创建了张丽颖小学数学工作室、王桂君初中语文工作室,教育局为每个工作室拨3万元活动经费,聘请专家作为导师,赠送阅读书目。
(五)强化管理,规范行为,优化环境
多年来,我区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抓细微之处、抓敏感问题,不断优化管理水平和发展环境。
1、规范办学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开展中小学招生工作,规范学校的转学行为。小学实行“按时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中学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政策。科学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目前海港区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择校行为。坚决禁止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收取赞助费和择校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净化海港区的招生环境。将治理中小学教辅教材散滥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挂钩,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加大对学校校长、书记的考核力度,教辅材料散滥情况基本控制,未发现违规征订和强制征订的情况。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责,完善教育经费拨付、学校经费收入和使用情况的经常性审计监督制度,落实对家庭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政策。教育局实行公示制,公示比例保持在100%。近几年,我系统未发生过违反规定的乱收费行为。
2、关注弱势群体 一方面,海港区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按其残疾程度分两种形式安排入学,重度的推荐进入市特教学校,轻度的到区内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的要求。另一方面,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海港区范围内所有学生均享受同等待遇,不对外来人口和贫困人口额外收取其他费用。截止目前,海港区范围内共有外来人口学生16680人,其中小学11577人,中学5103人,占全区中小学生总数的28%。公办学校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比例达到100%。
3、确保校园安全
一是强化安全教育。通过上安全教育课、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校园网络、印发校园安全宣传画等形式,广泛开展师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防护能力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读本征订工作。保证师生人手一册,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研、有备课。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等契机,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宣传活动。二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实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和全员责任制,明确责任,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教育局及局属各单位均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对各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备案,每月每校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形成了应急演练常态化。四是对接送学生车辆安全常抓不懈。对直属68所中小学,近六万在校学生的上下学交通方式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调查摸底,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对所有接送学生车辆实施驾驶员资格准入制度和学生接送车标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形成“社会化经营、公安交警监管、教育部门联动”的学生接送车管理机制。五是积极协调安监、公安、工商、卫生等执法部门,集中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儿童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取缔和清理整顿学校及周边非法经营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经营不安全食品的商店、违规经营的摊点以及出租房屋、违章建筑等。
(六)夯实基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海港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完善学前教育体制,建立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入园率95%,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96%,城市区达到100%,完成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任务。全面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推行幼儿园区域活动日常化,坚决制止“小学化”倾向。2010年,出台《海港区幼儿园AAAA评估管理方案》,以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园文化建设四方面为基点构建了科学、合理、有效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教育局每年依据评估方案,对幼儿园进行一次评估检查,评估结果与幼儿园评优评先和年检挂钩。
2、扎实开展成人教育
几年来,我区成教工作网络健全,目前,镇成人学校建校率100%,村成人学校建校率100%。区、镇、村三级管理脉络清晰,全区以镇成人学校为阵地,全面开展各类成人教育培训。2010年至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46280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达21041人次,企业职工岗位培训达10948人次。2010年-2014年按照每人每年一元标准单列成教经费,区、镇各负担50%,区财政投入成教经费、各镇自筹成教经费全部到位。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安排
参看自评报告,需要与政府协商定夺内容。
下一步,我区将以此次督导考核为契机,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治理工作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实施“阳光收费”工程。二是制定我区2014-2016年三年干训计划,创新形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进一步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交流活动,提高教师交流质量,实现优秀师资城乡共享。提高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措并举,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谋划启动一批新建校,改造一批薄弱校,提升一批优质校,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鼓励学校培育特色办学,进一步实现教学观念更新,着力培养专家型、研究型校长和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四是加大教育督导检查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室作用,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师资队伍配备等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各中小学校督导检查力度,形成“政府—教育局—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网络。同时,对存在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节点,并跟进督办。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