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文学教育:让儿童教育恢复“本真”
编者按:20年来素质教育的探索历程表明,素质教育应当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当是实践的,而不是说教的。素质教育探索发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的考验。无论是经验还是考验,都根植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土壤,根植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具体、生动、多样的实践,都已成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从“诸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始推出经典教改案例,虽不是这些年我国素质教育实践的全部,甚至有些做法可能还不够成熟和规范,但它们已在实践中被初步证明行之有效,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引导和启发意义。我们不求一统,不拘一格,我们将努力选择能代表教改发展形式的案例加以解析,以求达到相互借鉴与交流的目的,并期望能多层次、多路径、多样式地实施素质教育,从而逐步构建多样化的学校培养方式和学生发展之路。
儿童文学教育:让儿童教育恢复“本真”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儿童文学教育侧记
从《致老舍家猫的一封信》开始
老舍家的公猫:
你好!
公猫,你可要多照顾照顾母猫和小猫们呀!你可是家中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呀!如果家中你这根顶梁柱不在的话,就会有别的野猫来欺负你的妻子和孩子们的,可能等你回来时,你的妻子和孩子已经尸骨无存了!你应该要尽责哦!另外你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无穷大,你可不能再去打架,否则你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像你一样,天天伤痕累累,做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和爸爸。——冯宽
老舍家的母猫:
你好!
你最近做了母亲是不是很高兴啊!不过你也肯定很烦,公猫经常出去打架,回来时是横七竖八的伤痕,你可能会担心他。不,他不会有事的,他强壮得很。
还有一个,你也为小猫担心。小猫们经常摔跤,不值得你担心吗?
你自己也要小心,刚生过宝宝,身体比较虚弱。你可要保护好身体啊!要出去活动活动,不过,不要走得太远,免得家人担心。再一次祝贺你做了妈妈!——边畅
亲爱的老舍家的母猫:
你好!我非常敬佩你有这种耐心去照顾小猫们,但是小猫们已经长大了,你也不用那么费心去照顾了。还有,公猫这儿,你倒是要多管管了。他每天出去打架,而且回来时总是横七竖八都是伤痕,难道你一点也不心疼吗?公猫总是外出,你不怕公猫外面有私生子吗?不怕他跟你离婚吗?我劝你还是要把公猫管得紧一点!——斯瀚玉
当我们看到这些妙趣横生的语言时,是不是已经被感动了。在感动之余,我们可曾想到这是出自于小学四年级学生之手。在大多数教师都在为学生写作而头痛之余,可曾想到在这个学校,写作几乎成为所有学生的爱好。
这是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四(4)A班的一群孩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老舍家的猫们进行的一次心灵“亲密接触”。
在这篇名为《致老舍家猫的一封信》里,实小的孩子们给猫们写下了这一封封纯洁而天真的信。“我感慨于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灵活驾驭,感慨于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其中的许多文学已不仅仅是习作,称其为儿童文学作品也不为过。”王丰老师,这位四(4)A班的班主任坦言,当她第一次读到这些信的时候,“被强烈地震撼了!”
该班的语文老师宣敏非常激动对我们说:“当我在《小飞鱼》网站上看到这些信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遥远又亲切的童年„„我们的孩子太可爱了!”
这一切都源自于该校的儿童文学教育,2004年,杨均力总校长提出实施“儿童文学教育”项目,其初衷是希望打造一所充满儿童文化的小学校园。他认为小学阶段,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时期,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文学的滋润,校园内儿童文化的建设,对儿童的情操、精神境界、文化素质的培养都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忧思中,寻求突破——
据我们了解,早在几年前,该校的领导和一些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就开始忧思:我们当前的教育真的能满足每一个孩子发展的需求吗?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是否能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都能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呢?答案是令人沮丧的:NO!
于是,实小人朦胧地意识到:该为孩子们做一些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可是该做些什么呢?怎么做呢?他们开始寻寻觅觅。
他们在搜索、阅读了大量资料后,从《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一书的这段文字中深受感悟启发:“渐渐地,我们发现,让学生爱上阅读,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有着重要意义。文学在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能价值,它能让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好的开启作用;对孩子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的形成,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开展儿童文学教育,对于弥补当前学校教育的种种缺陷,尤其是至为重要的人文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能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提供一个绿色文化空间。”
基于这一份信念、这一份责任,学校确立了“儿童文学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项目,并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学校期待着孩子获得文学的滋养,汲取到人类文明的精华,为孩子们构建起一个阳光灿烂的精神家园。
突破中,明晰思路——
如果说,在“忧思与突破”的过程中,该校还只是有了一种朦胧的“儿童文学教育”的意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老师们从未间断过的学习与思索,则让他们对走“儿童文学教育”之路的想法变得越来越明晰,对走好这条路也越来越有信心,其目标也变得越来越明确——
▲通过儿童文学教育,陶冶儿童性情,开启儿童心智,调节儿童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育实践,培训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教育师资,编撰一整套儿童文学校本教材,建设一个儿童文学教育网站,打造好学校特色课程品牌。
▲通过实施儿童文学教育,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尽快成为省一流名校。
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
张虹副校长告诉记者,当初实施儿童文学教育时,没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学校认为“儿童文学教育”应该办得有品位,更不能流于空泛。同时,学校认识到儿童文学教育的真正落实和成功开展,关键在教师。她说:“在一次教师培训会议上,浙江师大的周小波教授,为我们列举了几十部儿童文学作品,当时我就傻眼了,大部分儿童作品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会议快结束时,周教授递给我一张关于儿童文学的调查表,我又惊呆了,上面的许多问题我根本完成不了,那时我才发现我们的儿童文学视野还相当狭窄。”
张虹副校长的经历让实小人意识到:缺乏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教师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学校要做儿童文学教育,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于是,请教儿童文学专家并获得指导便成了学校开展儿童文学教育工作的基础。经过多方努力,学校构建了高水准的专家指导组,由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第五届“矛盾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王旭峰先生,浙江人文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盛子潮先生,著名文学评论家——洪治纲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方卫平教授、孙建江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冰波先生等中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圈人员组成,专家组里还有著名小学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杨明明老师、王燕骅老师组成的教育教学专家圈人员,专家组的成立,为该校开展儿童文学特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为充分突现儿童文学教育这个特色项目,该校还采用全新的项目管理方案。由集团总校长杨均力亲自担任项目领导,主管副校长张虹担任项目负责人,下设五大项目部:儿童文学课程研发部、少儿作家培训部、“小飞鱼”网站部、“小飞鱼”报编辑部、少先队工作与儿童文学教育研究部。
各项目部负责人及主要成员采用项目招标,让真正有热情的老师来参与项目研究,通过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公布项目设置情况——老师选择研究意向——相关科室进行审议——向全体教师公布中标情况——发放项目研究经费等程序,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得到各行政科室的最大支持。
这种项目的管理模式从宏观上为儿童文学教育提供了保障,但要使每一位老师真正走进儿童文学教育,喜欢儿童文学,却并非易事。张虹开玩笑地说,在进入操作层面时,她是以诱惑开始的。她说在了解儿童文学过程中,经常被优秀的作品感动,同时也越发觉得我们不了解孩子的世界。她经常去“红泥巴网站”(专门介绍世界级儿童文学作品的网站)读那些优秀的儿童作品,然后,将那些打动过、感动过自己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其他老师去看。“我就告诉他们,这部作品很好,写得很精彩,你们闲暇时可以去看一看,看完了我们交流交流感受„„”张虹说现在教师们都非常辛苦,工作强度也挺大,如果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还不如这样以一位大姐或是一位被打动者的身份切入。“我相信作品能打动我,一定也能打动他们。”显然,最后的结果是教师们也同样被感动了。“这扇门打开后,我们就这样走出去了。”
学校教师们的平时谈话内容由家长里短变成了“小象巴贝尔”、“长袜子皮皮”,张虹副校长喜出望外“老师们这么快就对儿童文学产生这么浓厚的兴趣,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很兴奋。于是我就想建立起一个更系统、更有效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习的机制,‘儿童文学作品读书会’也就应运而生了。”
读书会采取自愿入会的方式,一旦入会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入会时学校发给会员5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员有责任和义务每读完1本书,都要向其他2位教师推荐,并要求每位读者都要写下各自的体会心得。这样每本书就会有3名读者,5本就是15名读者。会员需缴纳100元的会费作为保证,完成责任和义务,学校退还会费,还会对会员进行奖励。“几年下来,没有完不成任务的,他们现在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儿童文学。”张虹自豪地说。
随着老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摆在学校面前的是如何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落实儿童文学教育的问题。为此学校积极打造“小飞鱼”儿童文学教育实验班、“小飞鱼”少儿作家培训基地、“小飞鱼”儿童文学网和《小飞鱼》儿童文学报四大教育阵地。
“小飞鱼儿童文学教育实验班”由班主任或学科老师自愿申报,旨在通过成立儿童文学阅读实验班,以点带面,从实验班入手,通过实验班指导老师的尝试,探讨一条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之路,从而引导学校学生积极阅读,进而净化孩子心灵,建设孩子美好精神家园。
“小飞鱼”少儿作家培训基地。学校与浙江文学院合作成立“浙江文学院少年作家培训中心诸暨小飞鱼培训基地”。基地由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在诸暨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联、作协领导下开展工作。
整个培训分专题,有规划,分别开设童诗、童话、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的培训,各年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既突出一个专题的教学,又适当渗透其他专题学习,以全面地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
基地设有阅读欣赏课与文学创作课,经常请作家及特级教师进基地的课堂――基地学生听过台湾童书大王管家琪老师的讲座,听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冰波老师谈论过《阿笨猫》的创作,采访过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孙建江老师,浙江省著名教师杨明明、高君玉、程丽萍老师都为作家班学生来上过课;基地也适当组织学生外出采风:他们到过中国榧乡诸暨市赵家镇采访过榧农,进社区采访过大叔大妈„„
“小飞鱼”儿童文学网。为了给儿童提供一个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阅读、习作、学习的绿色文化空间,学校建设了一个能让孩子们“张着文学的翅膀自由飞翔”的网络空间——“小飞鱼儿童文学网”。由于网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一开通,便受到了实验小学所有热爱文学的孩子们的大力欢迎,仅“小手大作”里就发表学生习作近10000篇(最多的学生已发表139篇),很多孩子甚至在以“连载”的形式不断地发表着自己的“长篇小说”;“亲子共读BBS”里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小飞鱼网的一大亮点便是孩子的个人空间,可与博客媲美,同学们将自己的习作发表在网站,供大家学习、交流,发表言论。从这看似简单的一发、一读、一评中却渗透出高超的教育方法。张虹副校长告诉我们,同学们将文章发表到网上后,就盼着有人阅,有人发表评论。有的甚至半夜还起来看看,是否增加了阅读者。就这样,读者,无形中学到东西,激发写作热情;作者,收获成功,延续创作激情。杨均力总校长透露,学校将保留所有学生的作品,因为这是实小宝贵的财富。
学校另一阵地便是《小飞鱼》儿童文学报。《小飞鱼》儿童文学报是在浙江省少年作家协会名下的一份集体反映该校儿童文学教育综况的报刊,相对于网站,它更浓缩和优秀,主要用来刊登该校学生创作的童诗、童话、随笔等优秀作品,提倡“为自由而写作”;用来报道学生感兴趣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并指导童书阅读的方法,表彰热爱阅读的孩子;同时还及时报道学校里有关儿童文学教育的重大事件,分享“小飞鱼”的成长快乐、见证“小飞鱼”的成长之路;另外,对热衷于研究孩子阅读与写作的家长,进行适当的理论引路,使家长能从《小飞鱼》报中吸取点滴,成功教育自己的孩子。
感慨中,收获一路阳光——
采访中,我们随意走进了一间教师办公室。在每张整洁的办公桌上,都有几本儿童文学书籍和孩子自己出版的佳作——《彼得兔》、《大象舅舅》、《木偶奇遇记》、《我的妈妈是精灵》„„这些有着夸张图案和鲜艳色彩的书籍,即使是在一大堆的书本里,也能够立刻抓住孩子们的眼睛。“这些书不仅孩子们爱看,就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也爱看。”正在阅读《海上小勇士》的袁惠丽老师笑着说,“这本书挺不错的,很适合学生阅读,我要推荐给我们班的孩子们。”她一扭头,扬扬手中的书,对旁边的姚玲君老师说。“那你看完也借我看看,可别又让他们抢了。”这时我们看见袁惠丽老师身后一大箱子图书,她告诉我那是她们班学生已经读过的作品。
“前一段时间,袁老师就向我推荐了《东方娃娃》这个绘本,我很感谢袁老师,让我有机会享受这些绘本。”作为《东方娃娃》第一读者的张虹向我们表示,《东方娃娃》这一类绘本虽然文字很少,然而画面不仅和文字互相补充,更给人许多美的联想。“真可谓‘字’‘画’相得益彰。”而作为第二读者的钱立娣老师是和女儿一起读完这个绘本的。“与其说是女儿的阅读兴趣带动着我,倒不如说是绘本的内容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再次体会到‘小故事,大道理’,让我感悟到付出比获得更多的道理。”
对于家长们来说,感触最深的还是孩子们的成长。“一大群孩子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实在不可思议,大人也望尘莫及啊!”周润宇的妈妈在小飞鱼网站上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其他孩子的作品时,感慨万分。而另一位小秀才周哲晨的妈妈更是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是太棒了!”“我们现在就是一条条快乐遨游的小飞鱼了!”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六年级学生周尔怡两眼闪着光芒地对我们说。这位小姑娘今年在浙江省首届“环宇建设杯十佳少年文学之星”评比活动中,以一篇《我们班的“四大名捕”》勇摘小学组三颗文学之星的一颗。此次活动的参赛人数令人咂舌地达到了50万之多,周尔怡一举夺冠实属难能可贵。
张虹副校长说:“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校同时组织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读书节、诗歌诵读会、小作家售书义卖活动„„以不断渲染‘好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体会到童年的快乐,而不是一谈起童年,除了家庭作业和兴趣班之外,一片空白。”集团总校长杨均力显得有些激动。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让教育回归“本真”2
让教育回归‚本真‛
灵动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是课堂艺术的享受!课堂教学艺术又来自于丰厚的底蕴和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有效,高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构建情智共生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心、钻研、善思,不断积累、总结,不断提高能力是我们教学工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教学中,我们应把每篇课文都看作是一个案例,教学前首先分析通过这个案例能给予学生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来确立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脚下有路,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培养。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地方
习惯可以成就成功人生。我们总会认为,孩子还小,怎么会自主学习呢?其实任何事关键都是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孩子在不会走之前,一定都想去尝试,我们应该放手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不用前怕狼后怕虎的。这不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在新课程下小组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了合作的精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每次学课文,我都是先范读一遍,然后让他们先自己圈划生字、认生字读课文;再在小组每人读生字和课文,小组成员正音、纠错;再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学生在此环节能进行自主学习,发展了他们的识字能力,使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互相教对方,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效果还挺好。这样每个同学的学习效果我只要一问组长就完全了解,并且在小组里是需要一个个当面展示的,学习展示时他们生怕别人看笑话,学习自然就会很精心。
二、让‚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方式确实有效
在小组学习时,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先给学生引路,先是自学的过程:自己先读一遍课文,不会的字圈划出来,然后针对后面的生字表,自己先认一认,再把课文读一遍。不会或不懂的问题写出来或做标记。其次小组合作交流:每人把生字读一遍,其余认真听,然后指出错误或不规范处;不会的同学由组长负责指导她学会;小组分工共同读完课文,互相指正,纠错。再次小组交流探究:把自己在前面学习过程中的不解和疑难处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是读懂的问题自己发表个人见解;可以是自己认为是自己的独特之处,向大家展示;还可以是不明白的地方共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留到班级集体时解决,老师在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时点拨、引导、总结。最后的巩固练习一定让学生自己单独完成,以便检测其学习效果。
三、探究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9课《乌鸦喝水》一文时,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有的同学拿瓶子装水,有的同学往里边放石子,动作干脆利落。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看,升高了,升高了,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还有的同学干脆把乌鸦到处找水喝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特别是看见水时眼前一亮的那眼神,再加以夸大,及最后痛快喝到水的样子表演的淋漓尽致,同学们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演一演故事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做魅力教师,圆‚完美教育‛梦想
如何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到成才的目的,让他们体验生活的快乐,需要我们认真考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还原孩子的成长空间,让教育回归现实。教育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的生命在自主发展中成长,在教育唤醒中完善。孩子成长是70%的等待和30%的唤醒,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把‚让更多的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而‚更好的教育‛关注的是教育内涵和品质的提升,是对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优质教育新的概括和凝炼。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在我们每次的备课中,我们一定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希望得到师长的称赞,同伴的认同。你的设计学生喜欢吗?像这样要求合适吗?他们想听你讲还是他们想展示自己的想法等等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比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时,我这样设计教学: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很勤奋,另一只整天睡大觉。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在小狮子身边,你打算怎么劝告这只懒狮子呢?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有的孩子说:‚快醒醒吧小懒虫,今天你的爸爸妈妈出远门了,好几天才能回来,快起来练习本领吧,否则会饿肚皮的?‛还有的同学说:‚小狮子,今天你的父母不让我给你送好吃的了,它说你再这么懒,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啦?快、快起来练本领吧!‛……同学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我随机也跟孩子们开玩笑,班上有个孩子也很懒,我也劝他:‚以后可要好好学习呀,否则也和懒狮子一样长大会饿肚皮的? ‛ 又对另一个孩子说:‚瞧 你这吃的肥头大耳的,靠的全是父母呀,再不勤奋学习,等你的父母年龄大了你靠谁呢?‛同学们又是一片欢快的笑声。可见,一节让孩子沉浸其中的课,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精神愉悦呀!所以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你的教学设计下去充分展示自我,去展示、去点评、去完善。做一个像张艺谋一样的电影导演,让学生去‚演绎精彩‛。这样的课堂才是他们需要的。
2、潜能是教学的源泉。教育是一个让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发掘潜能的过程。潜能的激发又在推动着我们的教育,这样才产生了无数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潜能的激发,对于个体能力的延伸是无止境的。它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在我们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设置的题目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那么当我们回头看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潜能是你无法估量的。给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会表演得很精彩,也会发掘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能。多让学生说,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很能说很会说。多让学生表现,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越来越想展示自己!
3、情感是教学的质量。古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是否对所学的感兴趣,很多时候都取决于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信服这个老师。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推动教学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教学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所谓水到渠成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记得有一次,上课之前10分钟课间时间,我处理了学校的一个临时工作。正式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才匆忙的抱起材料跑到教室。一进教室,眼前的情景让我怒不可遏。不少学生在教室里玩‚纸飞机‛,说笑声乱作一团;讲桌上堆满了书本、作业本;桌椅歪歪斜斜,桌面凌乱不堪。我放大声调,要求他们将各自的桌面收拾整齐……自己和学生的心情都被搞坏了。
心情不好,但课还是要上的,于是按预定的教案开始上课。课堂氛围明显受到影响,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也不愿意举手回答。我越发生气,引导和鼓励的语言也没有心情使用了。于是气愤地说道:‚你们不愿意回答,那就我讲好了‛。本来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我灌输式的讲授给了学生。这堂课明显是失败的。学生可能对知识勉强掌握了,但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习情感和态度的熏陶无从谈起。这里面固然有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更有教师自身的原因。首先,教师因事务没有提前到达教室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其次,当看到学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时,没做到心平气和,调整好个人的情绪,这种情绪不断升级,应该有的教学调控被废弃,致使教学失败。可见,教师的情绪对教学有多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及时调整个人的情绪,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和探究的激情,并以此来影响学生,注重激励、启发和引导,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好这节课,得到全面的发展。
五、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什么样的高效课堂
‚在高效课堂探索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争辩探究等环节,会让他们学到很多在‘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是学生自己‘长肉’的过程,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满堂灌的课堂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重知识输灌。现在推行的高效课堂重学生自己拿食,自己吃饭,自己消化。过去容易有拔苗助长的高效,现在的课堂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更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学生也许不适应这个模式,教师也不适应这个模式,一旦大家都适应了,习惯了,掌握了方法,运用灵活了,小组展示交流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名副其实地高效起来。学生还可以把课堂上掌握的东西延伸到课外,灵活地运用。‛ 这是贾中华老师一段关于高效课堂的现代新解。
余文森先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讲了一个隐喻,有效性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谁掰的多;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由此我们对有效教学课堂可以这样理解:第一,课堂教学不仅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还必须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第二,每节课都应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第三,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可见,一个热爱教育的人,并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既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国际视野,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一体,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就是成长中的教育家。站在专家的肩膀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教育界浮躁、喧嚣的痼疾,也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更找到了成长的阶梯和成功的钥匙。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寻找‛的过程不仅是重新审视、发现、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教育民主、完善人格的过程。只有变昨天的遗憾为今天的反思与提高,才能在寻找中成长。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教育文化的重建。所以,讲台和课堂应成为学生所向往的地方,在这里他们想去展示自己的才华,因为那里是他们智慧炫耀的舞台!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逐步上升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完美境界。
第三篇: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校长负责制的逐步强化,一些学校甚至实行了校长、书记同一人的集权,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基本靠领导的印象,教育民主的气氛被淡化,教育评价被简化,教育公平逐渐消亡,而唯有让学生来评价教师,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教育需要“兼容并包”,教育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随着校长负责制的强化,普遍教师,乃至全社会都认为,就是校长“说了算”,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全凭校长的“一家之言”。教师的教育方法千姿百态,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姿多彩,如果仅凭校长“一家之言”,显然不合时宜。《美国教育》杂志上说:“教育不应该注重学生‘知识’掌握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培养学生勇敢参与学习过程的精神。”《教育角色与发展新探》一书中也指出:“光为‘知识’的教学而教学,是功利主义教育,是彻头彻尾的伪教育。”伟大的教育先行者张伯苓也曾说:“只知道压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可惜,现在的许多学校教育正陷入“一点也没有用”的怪圈,“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更轻体育„„而实践证明,惟有先重德育、体育,再重智育的教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光辉的印象:陶行知先生的劳动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德育;张伯苓先生的“强我华夏,体育为先”的拳拳爱国教育„„曾激励了多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现在的劳动教育、体育教学能有多少体现?有的也只是《工人日报》上刊载的一位体育教师披露体育教学内幕:“体育教学就是为了比赛,为了比赛胜利,超负荷的训练,可以不管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至于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谁又会给他们多余时间活动?”有的也只有《中国教育报》刊载的有的教师为了不让后进生拖全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后退,硬要后进生进行智力测试,甚至智力正常的学生也要说成不正常,以便在考试成绩中可以不算学生数,有利于自己的考核。功利主义教育已到了如此不择手段的地步!!教育的功利性也严重影响的教育的公平性,教师“荣誉”的光圈下,付出的是学生惨痛的代价,据教育部权威统计,初中生近视率超过50%,高中生则达到76%,这对广大学生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还教育以公平,则必须让学生来评价教师,光靠学校领导评价,那样太不可靠。因为,以教育家的身份当校长的学校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是行政上的任命,缺少必须的文化知识修养,有的甚至本身不会教书,只会用行政上的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指手划脚,以致《教师博览》的编者蔡兴蓉说:“评优秀教师就是看他破坏多少,破坏的越多也就越优秀。”细细想来,很有道理,上级任命的官僚校长,功利思想太严重,功利的校长引领出功利的教师队伍,致使我国的教育已经出现了“万马齐喑苦读书”的特有现象。中国教育要发展,需要教育家,需要开垦适合教育家成长的土壤,而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中,基本上已经快把有个性,有思想的教师消灭在萌芽状态了,甚至一些教师在校长等领导面前除了唯唯诺诺什么也不知道了,教师的刚正、正直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快消失了!拯救教师,再拯救广大的学生,也只有弱化校长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干预,弱化校长对教师教育思想的干预,使教师的个性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天地展现,让每一位学生来评价自己教师的优劣,才是科学的评价方法。否则,把教师的命运寄托在官僚的领导评价之上,除了能让“溜须拍马”的功利教师当上“优秀教师”,其他的还会有什么结果? 中国教育要发展,没有教育公平一切无从谈起,让学生来评价教师,才是对教师的公平,更是对广大学生的公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上海交大讲师晏才宏式的悲剧重演,让教育回归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本真。
第四篇:以人为本 让教育回归本真
以人为本
让教育回归本真
【摘要】当前,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根源仍然是教育的发展不够充分,尤其是优质教育的资源不充足。面对问题种种、乱象环生,作为教育人,责无旁贷。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兴教育、“以师为本”强队伍、“以人为本”重德育、“以生为本”改教学,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健康发展,关键词 为本 队伍 立德
当前,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老百姓反应强烈的教育质量、应试教育、教育公平等问题,择校择班风愈演愈烈的现象,学校减负培训加担的现象,城镇、优质学校学生爆满而农村学校、偏远弱校学生锐减的现象,根源仍然是教育的发展不够充分,尤其是优质教育的资源不充足。面对问题种种、乱象环生,作为教育人,责无旁贷。我们要以人为本,固本强基,让教育回归健康之路。
一、“以民为本”兴教育
民本思想最早出现在老子的言论里,①老子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指出了民心的重要。其后,孔子提出了“爱民”、“安民”、“利民”的“仁政”思想。新时期,共产党人发展和丰富了民本思想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天乃至今后,党的工作都要以民主为基点、以经济为中心、以民生为重点,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坚持发展为人民服务、发展依靠人民,尊重民意,集中民智,集合民力,促进民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健康是民生之本,而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关乎民生,关系未来。“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兴教育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觉得教育要振兴,必须要有民本思想。
(一)办学尊重民愿。1.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教育发展的指南,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发展教育的行动纲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划是人民的大众的意愿上升成为的科学的国家意志,遵守他就是尊重民意。2.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第一要务。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以民为本就是要在工作中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需。办人民满
意的学校应成为社会主义办学的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中向人们指出:21世纪的社会形态将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是该社会形态生存的概念。因此教育也就成了民众最重要的终身需求之一,教育自然成了民众关注的重点、焦点。时代的特点、教育的特殊、育人工程的特别都不容许我们教育人懈怠,无为便是过。我们要把“努力创办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二)服务紧贴民心。学校是事业单位,是服务民众最广、影响最为深远、民众感受最敏感的服务窗口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国家赋予了教书育人的权利、职责,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国尽责,为民(学生、家长)服务。教师只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和职责,没有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严重的行为表现为劝退学生、让学生停课,这是乱为;隐性的行为表现为渎职、失职、无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真诚的服务意识,要充分地认识到家长、学生是你的服务对象,要提供热情的服务、周到的服务、科学的服务,用心工作,让工作紧贴民众的心、紧贴学生的心。
(三)工作征求民意。工作征求民意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有全民意识,在这里,教师是民,家长是民,学生也是民。我们要开门纳谏,问计于民。角度决定高度,对于同一事情,角色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孰是孰非,只有比较、甄别、辩论才会明了、清晰。
首先,工作征求民意是集智的要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揭示就是这个道理。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成果是人的思想和智慧。人是各异的,思想、智慧是无形的。这项工作的复杂要求我们不能武断,要广泛征求民意。征求民意就是要集大众的智慧,制度的出台要集智完善,决议的形成要集智校正,工作的评价要集智求全、求公。当前,对于教师工作的评价、质量的评价一直争议颇多,但我认为,服务对象应有发言权,学生的态度、家长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在教师工作评价、质量评价中要重视调查,问需于民。
其次,工作征求民意是凝心聚力的需要。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例如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评价制度等,最终都需要教师、学生去践行遵守。这样的工作只有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程序,才会提高执行主体的认识水平,深得师生的理解,提高执行效果。
征求民意贵在把握好一个“真”字:自觉做到真心问,问出真心、真情、真话、真策;真心听,顺耳的或者是逆耳的意见都听得进去;真心改,对群众不满意的工作及时改正。
二、“以师为本”强队伍
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代表了希望与未来,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维系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保证,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薪火传递者。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的那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者,教师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水平优劣。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这一提法,实质就是以“教师为本”,“教师为本”不仅是当前之策,而且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我们的学校领导也都深谙“质量立校、强师兴校”之道。明理是前提,行动是关键。在教育队伍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以师为本”强队伍。
(一)坚持常规,强队伍。
常规教学教研工作水平是检验一支队伍工作作风、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常规工作需要创新,但更贵在坚持,创新是能力,坚持既是态度,也是能力。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常规工作是教师工作的中心,因此,学校历来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工作,其实教学研究也需要常态化、常规化,教学常规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学研究是教学生命力的保证。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教学、教研常规两手抓。为此,我校明确了教研工作“六个一”工程: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论坛和业务学习,教师每周至少听评课一节,每期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研讨课,整理一篇特色教学案例,记录一个感人的教学故事,撰写一篇教改论文。坚持落实常规工作“五项”制度:教学常规月考核讲评制度,敲门听课督查制度,质量监测制度,评优评先考评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教学在常规中得到夯实,教研在常规中形成氛围,现在学校比坚持、比创新、比成果的人文环境成了最受推崇的教学资源。通过动态管理、综合考评,学校一批业务能力强、课堂效率高、教学风格特色明显的优秀教师凸显了。
(二)优化培训,强队伍。
现在,人类创造文明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的态度、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态度和生存能力。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传播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不仅要更快,而且要更好。作为教育管理者在重视教师学习培训的同时,更要优化教师培训。要把送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师的工作待遇去重视、去落实。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进步,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才有保障,教育才有希望。
高效的培训才能造就作风正、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培训的高效来自培训的优化。优化教师培训要做到:一要优化培训计划。现在,国家启动了十二五国培计划,各地也相继有了地方培训计划,学校也坚持着校本培训。对于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操作,我觉得应问政于师、问需于师,要深入了解教师需要培训什么、需要怎样培训、学校需要培训什么人,根据实情进行优化,让培训真正能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不至于偏离培训初衷。二要优化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内容首先要针对性,做到分岗位培训、分阶段培训,其次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实际应用性,它们应是培训内容选择的必备条件。三要优化培训方式,要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面授和网学相结合,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相结合,交流学习和影子培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中,我比较认可课题研究学习。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习是师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课题中学习,学得扎实、学得深入、学得高效。我校先后承担过国家级课题《自修—反思式校本培训》、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市级课题《关于优化小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的策略的研究》等。课题研究中,研究教师积极学习、主动探索、及时总结,撰写出了一批见解独到的好论文,为我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锻造出了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可以预见,“十二五”三层师训工作的落实,教师队伍素质必定会突飞猛进。
三、“以人为本”重德育
成人成才,成人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首。“以人为本”重德育要遵循两重:尊重人格,重塑人品。
(一)让教师德才兼修,立德为先
德乃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所在。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教师的天职,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意义重大深远。作为人民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②所谓人格魅力是指道德风范、知识修养、心理素质、仪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这是与职责、职位无关的影响力,但它润物无声,涓涓入心,更持久也更有效。“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古人在这段话里讲的就是人格的力量。人格魅力不是浑然天成的,而是经过后天的磨炼、修养而形成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品德比荣誉活得更长久”。人应重品德轻荣誉,品德是植根于人内心的根深蒂固的东西,荣誉则如过眼云烟,重品德重修养可以彰显人性的伟大,我校注重让教师德才兼修,但始终以立德先。立德的方法,一是学习。像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一样,我校教师例会上的政治学习始终是会议的第一项内容,多年来从未改变。在内容上,丰富多样,有政策法规,有道德规范、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等等,让教师以书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二是树人。这里的树人就是树立师德先进,让师德标兵成长于现实中、活跃在工作中,鼓励先进。同样,师德标兵从身边成长、工作在身边,也能消除人们心中的错误思想——标兵是造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激励后进。教师职业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了,法制意识、道德水平提升了,教师自然就能成为一本学生读来永不厌倦的“增广贤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也将水到渠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娱乐、学习两不误,成人为本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样也指出教育要实行“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注重实践环节对情感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强化作用。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学校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应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道德践行、情感体验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并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真正实现育人先成人的目标。
1.师生同乐,丰富多彩地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运动会、文化节、文艺汇演、志愿者活动等。同乐活动既能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也能成为师生共进的舞台,既能让师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又能陶冶师生高尚的情操。
2.分级负责,持之以恒地开展主题教育。例如“文明卫生创建月”、“安全教育学习月”等。活动中实行分级负责制,学校德育处规划德育主题,大队组织
实施,中队轮流主持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既是学生学习的平台,能学习知识,也是学生锻炼的舞台,能增长才干;要成人可以受用,要成才可以受益。
3.学生为主,客观公正地组织竞赛活动。例如:班级百分制竞赛、星级学生评选、班级自主管理小组的建设与竞赛等等活动。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教育学生、锻炼学生最好的方法。活动中,学校不但要将管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治,还要在管理中,指导学生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公正评价。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增长才干,得到教育;在活动中体验情感、践行道德,受到熏陶,从而实现娱乐、学习两不误。
四、“以生为本”改教学
汨罗的“素质教育”解决了中国教育的方向问题,广东的“生本教育”解决了中国教育的方法问题。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③从社会学家的角度,人有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我们要保护学生的三重生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端,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而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乐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生本教育就是要保证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关注生命,激扬生命,使教育返璞归真。
我校是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批生本实验学校之一。为了做好“生本教育”实验工作,我校明确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生为本”改教学。一是改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二是改主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协助者。三是改方法:教学坚持个人先学、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减负增效。四是改评价:课堂改评教为评学,改分数质量观为素质质量观,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这种课改尝试,师生的改变是积极的、惊人的:学生学习的热情涨了、参与意识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了、自信多了、课堂的幸福指数高了,同样,老师在工作中体验着惊喜、亲历着成长,从而对生本教育改革实践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
“办人们满意的教育” 这一目标指引着教育工作者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中国的教育改革在新课改推进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教育的发展之路仍然迷雾重重。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兴教育、“以师为本”强队伍、“以人为本”重德育、“以生为本”改教学,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健康发展,这将是学生之福、民族之望。
参考文献:
①《道德经》
第四十九卷
作者
老子
②《湖南日报》2010年11月27日第七版
《浅谈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塑造》
作者
虞江永
③《庄子生死观研究——以三重生命形态为视野》
作者
杨爱琼
第五篇:以人为本让教育回归本真
以人为本让教育回归本真
当前,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老百姓反应强烈的教育质量、应试教育、教育公平等问题,择校择班风愈演愈烈的现象,学校减负培训加担的现象,城镇、优质学校学生爆满而农村学校、偏远弱校学生锐减的现象,根源仍然是教育的发展不够充分,尤其是优质教育的资源不充足。面对问题种种、乱象环生,作为教育人责无旁贷,我们要以人为本,固本强基,让教育回归健康之路。
一、“以民为本”兴教育
民本思想最早出现在老子的言论里,老子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指出了民心的重要。其后,孔子提出了“爱民”、“安民”、“利民”的“仁政”思想。新时期,共产党人发展和丰富了民本思想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天乃至今后,党的工作都要以民主为基点、以经济为中心、以民生为重点,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坚持发展为人民服务、发展依靠人民,尊重民意,集中民智,集合民力,促进民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健康是民生之本,而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关乎民生,关系未来。“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兴教育必须坚持“以民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我觉得教育要振兴,必须要有民本思想。
(一)、办学尊重民愿。
1、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教育发展的指南,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发展教育的行动纲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划是人民的大众的意愿上升成为的科学的国家意志,遵守他就是尊重民意。
2、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第一要务。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以民为本就是要在工作中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应成为社会主义办学的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中向人们指出:21世纪的社会形态将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是该社会形态生存的概念。因此教育也就成了民众最重要的终身的需求之一,教育自然成了民众关注的重点、焦点。时代的特点、教育的特殊、育人工程的特别都不容许我们教育人懈怠,无为便是过。我们要把“努力创办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
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二)服务紧贴民心。学校是事业单位,是服务民众最广、影响最为深远,民众感受最敏感的服务窗口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国家赋予了教书育人的权利、职责,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国尽责,为民(学生、家长)服务。教师只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和职责,没有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严重的行为表现为劝退学生、让学生听课,这是乱为;隐性的行为表现为渎职、失职、无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真诚的服务意识,要充分的认识到家长、学生是你的服务对象,要提供热情的服务、周到的服务、科学的服务。用心工作,让工作紧贴民众的心、紧贴学生的心。
(三)工作征求民意。工作征求民意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有全民意识,在这里,教师是民,家长是民,学生也是民。我们要开门纳谏,问计于民。角度决定高度,对于同一事情,角色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孰是孰非,只有比较、甄别、辩论才会明了、清晰。
首先,工作征求民意是集智的要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揭示就是这个道理。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成果是人的思想和智慧。人是各异的,思想、智慧是无形的。这项工作的复杂要求我们不能武断,要广泛征求民意。征求民意就是要集大众的智慧,制度的出台要集智完善,决议的形成要集智校正,工作的评价要集智求全、求公。当前,对于教师工作的评价、质量的评价一直是争议颇多,但我认为,服务对象应有发言权,学生的态度、家长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在教师工作评价、质量评价中要重视调查,问需于民。
其次,工作征求民意是凝心聚力的需要。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例如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评价制度等,最终都需要教师、学生去践行遵守。这样的工作只有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程序,才会提高执行主体的认识水平,深得师生的理解,提高执行效果。
征求民意贵在把握好一个“真”字:自觉做到真心问,问出真心、真情、真话、真策;真心听,顺耳的或者是逆耳的意见都听得进去;真心改,对群众不满意的工作及时改正。
二、“以师为本”强队伍
温家宝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代表了
希望与未来,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维系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保证,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薪火传递着。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的那样“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者,教师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水平优劣。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这一提法,实质就是以“教师为本”,“教师为本”不仅是当前之策,而且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我们的学校领导也都深谙“质量立校、强师兴校”之道。关键是在教育队伍建设中怎样坚持“以师为本”。
(一)坚持常规,强队伍。
常规教学教研工作水平是检验一支队伍工作作风、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创新是能力,常规工作需要创新,但我认为,坚持既是态度,也是能力,常规贵在坚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常规工作是教师工作的中心,由此,学校历来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工作,其实教学研究也需要常态化、常规化,教学常规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学研究是教学生命力的保证。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抓教学、教研常规两手抓。为此,我校明确了教研工作“六个一”工程: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论坛和业务学习,教师每周至少听评课1节,每期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研讨课,整理一篇特色教学案例,记录一个感人的教学故事,撰写一篇教改论文。坚持落实常规工作“五项”制度:教学常规月考核讲评制度,敲门听课督查制度,质量监测制度,评优评先考评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教学在常规中得到夯实,教研在常规中形成氛围,现在学校比坚持、比创新、比成果成了最受推崇的教学资源。通过动态管理、综合考评,学校一批业务能力强、课堂效率高、教学风格特色明显的优秀教师凸显了。
(二)优化培训,强队伍。
现在,人类创造文明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的态度、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态度和能力。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传播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不仅要更快,而且要更好。作为教育管理者在重视教师学习培训的同时,更要优化教师培训。要把送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师的待遇去重视、去落实。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进步,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的学习才有保障,教育才有希望。
优化教师培训要做到:一要优化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内容首先要针对性,做
到分岗位培训、分阶段培训,其次要有科学性、先进性、实际应用性,它们应是培训内容选择的必备条件。二要优化培训方式,要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面授和网学相结合,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相结合,交流学习和影子培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中,我比较认可课题研究学习。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习是师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在课题中学习,学得扎实、学得深入、学得高效。我校先后承担过国家级课题《自修—反思式校本培训》、市级课题《关于优化小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的策略的研究》等。课题研究中,研究教师积极学习、主动研究、及时总结,撰写出了一批见解独到的好论文,很好的指导了教师的工作;为我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锻造了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三要优化培训计划。现在,国家启动了十二五国培计划,各地也相继有了地方培训计划,学校也坚持着校本培训。三层师训工作的落实,教师队伍素质应该会突飞猛进。但我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也有一个感受,这么庞大的计划在落实中确打了折扣,这个折扣不在参训人数上、不在经费安排上、不在培训课时上,而是在效果上,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不是你需要培训什么、需要怎样培训、需要培训什么人就怎么安排,而是为了完成计划、任务而培训。我觉得培训计划的制定、操作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让培训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而不至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不至于偏离培训初衷。高效的培训才能造就作风正、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三、“以人为本”重德育
成人成才,成人为本;立德树人,德育为首。“以人为本”重德育要遵循两重:尊重人格,重塑人品。
(一)让教师德才兼修,立德为首
德乃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所在。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教师的天职,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意义重大深远。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②所谓人格魅力是指道德风范、知识修养、心理素质、仪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这是与职责、职位无关的影响力,但它润物无声,涓涓入心,更持久也更有效。“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古人在这段话里讲的就是人格的力量。人格魅力不是浑然天成的,而是经过后天的磨炼、修养而形成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品德比荣誉活得更长久”。人应重品德轻荣誉。品
德是植根于人内心的根深蒂固的东西,荣誉则如过眼云烟,重品德重修养可以彰显人性的伟大,我校注重让教师德才兼修,但始终以立德为首。一是学习。像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一样,我校教师例会上的政治学习始终是会议的第一项内容,多年来从未改变。在内容上,丰富多样,有政策法规,有道德规范、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等等。让教师以书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二是树人。这里的树人是树立师德先进,让师德标兵成长于现实中、活跃在工作中,鼓励先进。同样,师德标兵从身边成长、工作在身边,也能消除人们心中的错误思想——标兵是造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激励后进。教师职业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了,法制意识、道德水平提升了,教师自然就能成为一本学生读来永不厌倦的“增广贤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让学生活动学习两不误,成人为本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样也指出教育要实行“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注重实践环节对情感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强化作用。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学校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应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道德践行、情感体验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并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真正实现育人先成人的目标。
1、师生同乐,丰富多彩的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运动会、文化节、文艺汇演、志愿者活动等。同乐活动既能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也能成为师生共进的舞台,既能让师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又能陶冶师生高尚的情操。
2、分级负责,持之以恒的开展主题教育。例如“文明卫生创建月”、“安全学习教育月”等。活动中实行分级负责制,学校德育处规划德育主题,大队组织实施,中队轮流主持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既是是学生学习的平台,学习知识,也是学生锻炼的舞台,增长才干;要成人可以受用,要成才可以受益。
3、学生为主,客观公正的组织竞赛活动。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教育学生、锻炼学生最好的方法。例如:班级百分制竞赛、星级学生评选、班级自主管理小组的建设与竞赛等等活动。学校可将管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治,在管理中,指导学生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公正评价就可以了。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享受成果、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实现学生活动、学习两不误不会虚无。
四、“以生为本”改教学
汨罗的“素质教育”解决了中国教育的方向问题,广东的“生本教育”解决了中国教育的方法问题。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从社会学家的角度,人有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我们要保护学生的三重生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端,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而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乐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生本教育就是要保证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返璞归真。
我校是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批生本实验学校之一。为了做好“生本教育”实验工作,我校明确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生为本”改教学。一是改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二是改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三是改方法:教学坚持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减负增效。四是改评价:课堂改评教为评学,改分数质量观为素质质量观,评价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目前我校还只是尝试,改既不全面,也不彻底,但我们师生的改变却是积极的、惊人的,学生学习的热情涨了、参与意识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了、自信多了、课堂的幸福指数高了。同样,老师在工作中体验着惊喜、亲历着成长,对生本教育不再怀疑了,而是从相信到了坚信。
“办人们满意的教育” 这一目标指引着教育工作者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中国的教育改革在新课改推进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教育的发展之路仍然迷雾重重。我们应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兴教育、“以师为本”强队伍、“以人为本”重德育、“以生为本”改教学,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健康发展,这将是学生之福、民族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