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精)

时间:2019-05-12 08: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精)》。

第一篇: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精)

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改革的 调查报告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吴水华

中学地理教学是国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对保证和提高广大公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搞好和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学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其它学科教师的影响,逐渐丧失对地理课的兴趣,把地理课当作休息课、放松课、习题课,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地理思维习惯、基本技能、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学多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第一,课程计划得不到落实,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初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地理周课时数应为3节。实际上,多数学校为给“主科”让路,而被压缩成2课时。升学考试科目的优先安排,在空白处安排地理课,地理课成了语文、数学等的“搭头课”,根本不考虑地理课的教学特点和规律。第二,在师资的配置差,地理教师中多数是非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临时兼任。学校在教学分工时,地理课成了会计、出纳、后勤人员的“评职课”,病、老教师的“选教课”。更有甚者,一些学校让计划外的教师临时代课。地理教师被称之为“副课”教师。第三,基于前两个因素,许多学校,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更有甚者,就是教师读书,学生划重点。

以上只是新课改之前,乃至目前,在许多学校仍然存在的地理

教学的现状,那么,在课改进行了多年的扬州,中学地理教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就此,我对扬州的树人中学、梅岭中学、扬大附中东部分校、扬州一中、梅苑双语学校、文津中学、扬州市第五中学、新华中学、翠岗中学、竹西中学、田家炳中学、扬州中学西部校区、湾头中学、湾头实验学校、同心中学、向往中学、世民双语学校、弘扬中学18所学校的地理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对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观察了解,对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典型事例和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结合本校、本人的地理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初中新课程改革后,扬州市初中地理教学取得的进展:

1、通过每周市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观念正在逐步转变。有80%的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注重自主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转变。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如何与老师、同学交流,如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如何完成课后的小调查、小制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3、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正在形成。教师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学生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师生关系融洽。

4、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地理课改实验,要求教师运用新观念去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揣摩学生心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二、扬州市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实验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与实施不能很好把握。新课程标准看似简单,给教师的空间、余地很大,这也恰恰让教师很难把握,教师既要理解课标,又要组织教材,同时又要按课标的要求教学,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拓展知识,应该怎样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不能很好把握。

2、教师对课堂的驾驭的能力不够。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搞“活”,有时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有的老师不知如何应付课堂上“收不回来”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而有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又“收”得过了头,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同样也影响教学效果。

3、教师的引导、评价不到位。目前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到位,有待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4、课堂教师的评价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的教学成绩如何评价,怎样看待教师的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和办法。只凭学生一张考卷得出成绩?课堂评价怎样融入学业综合评价之中?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评价机制的完善。

三、其他方面的问题:

1、地理师资方面存在问题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在18所学校中,有专职地理教师的学校有12所,占67%,其余学校地理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复杂,教师队伍的素质得不到保障。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一再强调

素质教育,但在客观上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①应试思想应占主导,非中考学科不被重视,如领导不听课,师资配备得不到重视,随意减课时,缺课不补,造成课时不足;②教师授课班级数量过多,尤其是重点学校,学额大,班级多,每个地理教师同一个年级的授课班常常在8个以上,甚至还需跨年级授课,部分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地理教师,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③受客观环境影响,地理教师的积极性受挫,还有的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有的骨干教师平时上课随意性很大,与观摩教学相差甚远。

2、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18所学校中每个都教室装有多媒体设备学校有6所,占33%,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有10所,占56%,有两所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再加上人为的封闭和地理是“小科”的意识、经费缺少等,很多学校甚至连一份地理教学期刊也没有。给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很大障碍。

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首先表现在,各校装备的多媒体教室利用率低,多为校内、区或市观摩教学时使用,每人每学期利用不足1次。教室内的电视、放

录设备利用率也很低。第二,多数教师对应用教学手段的目的、意义理解偏颇,似乎是“装点门面”而缺乏实施性、针对性,尤其是课件的制作追求复杂化(动态效果等而忽视实用效果。另外,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3、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思想理解片面,课堂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并且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和思考价值,学生思维不活跃,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有些教师,有人观摩的课与平时课堂教学差距很大。

由于多方面原因,学生对地理课不重视,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开小差”等,厌学弃学现象较普遍,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无效劳动”。

4、地理课外活动和乡土课有待加强: 初中普遍虽然都订《扬州地理》教材,但未开本市地理课。另外,由于考试科目抓的很紧,受时间的限制和老师处于安全的考虑,学生的地理课外活动基本不开展。

四、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结合本校的资源特色和本人的教学经历,我在本次报告中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1、解读新教材,找到新方法。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新教材的内容定位——以区域地理为主。

从教材体系上来看,新教材不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地理要素的学习采用不同呈现方式。

从新课程的目标来看,除了课程总目标以外,新新课程目标还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

在知识方面的要求包括:掌握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知道世界地 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了解人类所 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从总体上看,要求学生 识记的内容相对旧教材已大大减少,新教材更加侧重学生立足生活,强调学生发展地理技能。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学会运用地球仪,掌握阅读和使用 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方法,初步学习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 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课程目 标在于杜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等方 面的技能要求,比过去有所提高。在有些试验区,教材奖地图作为教材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之一,强调地图、景观图像和统计图表三大系统的有机结合,并一改“将地 图安排在地里学习初阶段集中进行”的习惯做法,而是将其贯穿于地 理教学始终。通过学看平面图、学看地图、学看气候图、学看经济地 图、学看交通旅游图等循序渐进的系列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掌握方法,提高素养。

2、使用地图贯穿教学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 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 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 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 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 6 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 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 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内 容,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正因为了解地图的上述功能,了解新教材的上述特点,结合我校 先进的教学设施,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十分重视地图的运用。我在教学中运用地图有着很多的体会,现就中国的行政区会这节 内容教学谈谈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地理是初中地理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国地理的开 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认识中国的行政区划及中国目前各 个省区的相对位置,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充分的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其 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了解中国行政区划及目前 各个省区的相对位置,可以很好地建立学生的地理空间感,这样在以 后的学习中会大有帮助,尤其是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的时候,就会明 显的突现出来。因此,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十分重要。《中国行政区划》这节要求学生形成中国政区的空间感,识记各 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给学生的 7 感觉是枯燥的、空洞的、零碎的、繁杂的,因此学生学到这里的时候 就头疼、无精打采,自然学习效率就上不去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这 张中国政区图感兴趣呢?光靠我来讲述,肯定又是空洞乏味了,不能 这样做,于是,我决定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我用投影将一张彩色中国政区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找出 自己现在所在的省——江苏省,看谁找得最快、最准,学生很快就找 出来了;下面我让学生开始抢答——“江苏省北边是哪个省?” “山 东省!”话音刚落,有学生答出来了; “江苏省南边是哪个省?”(浙 江省)“江苏省西边是哪个省?” ;(安徽省)“那江苏省东边是什么 ; 呢?”(上海市)。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在不知不觉中把江苏省周边 的几个省区记住了,接下来,我让学生继续按着这个思路,分别找出 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周边省份,很快学生又都找出来了……接 着就是学生一步一步地在地图上的地毯式前进,一下子就从中国的东 海之滨的江苏到了西域边疆的新疆,从东北的黑龙江到了海南的天涯 海角,瞬间就把中国“游”了个遍,学生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大致 的了解了一下各省区的相对位置。最后,我在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 更深刻的记住了中国的 34 个省级行政区。虽然,扬州的部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不够完善,但完全可以借助 学生手中的地图册,和书中插图;对于有多媒体设施的学校,要提高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让多媒体真正的为教学服务,而不 就是学校的门面设施,也不是教师公开课的专用教室。

3、将地理课纳入中考 8

只有当将地理课纳入中考,地理才可能有着与其他中考学科有着 同样的地位,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才能更好的重视地理。附录: 附录: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室 湖北教育出版 社 2002 年 5 月,第 79 页,第 83 页。

2、《地理教学调查报告》 辽宁省地理教研室 2002 年10月 袁玉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 3、《运用地图培养学生能力》 中学 4、《花点功夫读地图》 大堰乡中心学校 5、《新图册中蕴含的新理念》 矿山中学 钟精华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卢英虎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钢 9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地理教学

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标内涵说明(教高司函[2006]16号)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要有利于加强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这就中职地理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看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本,亲化师生情感,创和谐课堂,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实,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地理,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亲化师生情感,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石,在教学中我多给学生信任、鼓励、机会,多尊重关爱他们。我做到与自己所教的学生平等相处,并真心的把朋友的角色扮演好,在学习过程中对答错的同学永不进行训斥、责备,并尽力从他们的答案中捕捉积极因素,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多用鼓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多用“请”,如“请你回答一下”、“你太棒了”、“很好”、“请继续”、“请坐”等带情感的语言。这样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敞开思想,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学生被动的听”,片面强调教师怎么教,不管学生如何学,把学生大脑当作被动吸收、储藏知识的容器,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与学习潜能的发挥。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老师在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在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教师只有改变这样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我在课堂上引进了引导发现法、自主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调查考察法、演练式教学法、讨论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在旅游地理学习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旅游地旅游资源情况,分析旅游价值与特色,进行导游讲解等。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了与劳动组织近似的工作小组,并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因此,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模仿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由于采用工作小组法,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搜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有发表自己独创见解的机会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挖掘创新潜能之功效。又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同学们备课、讲课,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当然在他们授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诸如知识点的把握不到位、讲解深度不够、呆板、生硬等。但我认为如果教师不怕麻烦,这些都是可以弥补的。即使真的受到些损失,增加了一些麻烦,但与给予学生参与讲课机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是无法比拟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在实践

中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及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关键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应当渗透于学科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现代社会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但是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其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书本里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内化为素质。此外实践教学可把旅游地理新事物、新现象以及相关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出来,使中国旅游地理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培养。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及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合理安排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时间。并选择典型的、且开发较成功的旅游景区作为实习地点,还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带领学生到丹霞山实习后,不仅加深了对山岳旅游资源、丹霞地貌形成原因、景观特征的认识,而且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有直观的认识,体现出了地理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性,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会被激活,创新能力会得到发展,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三篇: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目前,教育改革已经成了轰动全国的热点问题。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的前景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教师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和记,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讲授内容陈旧老套,千篇一律,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

3、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见解以及情感态度得不到重视,也没有表达的机会;

4、学习过程中只有接受,没有思考,只能接受标准答案而无法形成和坚持个人见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丧失了独立学习的能力,熄灭了探索的动力和兴趣,最终遭到扼杀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问题都证明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亟待改革。要深化改革,大家必须转变观念,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真正有利于各种类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来,使语文教学既对升学深造的学生有帮助,也对初中毕业后走向经济建设岗位的学生有用,真正发挥“基础工具”学科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应该是教给受教育者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创造。因为这是未来人所应具有的诸多品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语文教育无疑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农村语文教学改革应改革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强化改革意识

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培养少数能升入上级学校的“尖子生”作为主要任务,不顾农村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的需要。再这样教下去,语文教学定要走进“死胡同”。要结束这种局面,出路只有一条——改革。要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真正有利于各种类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来,使语文教学既对升学深造的学生有帮助,也对初中毕业后走向经济建设岗位的学生有用,真正发挥出“基础工具”学科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变初级中学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中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为培养合格公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观;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的人才观,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人才观”;转变以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观,树立各种基本素质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为标准的教育综合评价质量观;转变重“尖子”学生轻一般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际、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讲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类轻课外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课内课外相统一的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学观。把素质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使教育成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摇篮。

二、明确要求,优化教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处于一个费时多、投入大、收效甚微的状态。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过关,既不适应升学继续深造的需要,也不适应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需要。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二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就要适应学生的心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在有效的时间里收到最大的效益。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以此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他将受益终生,将学习活动延续到生命的终结。

三、不断实践创新型教学模式

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创新型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在教学中,主张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型教学也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但不以此为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型教学,强调“爱”的教育。过去,我们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改变人,而今我们更强调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影响人。主张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此外,创新型教学重点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语文的教学应回归生活,不能与生活脱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我们都知道,中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发达,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一点。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同时介于发达的形象思维,加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创新型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搞好教学的“开场白”,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愿望。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主动创新。因此,语文教师应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的平台,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而达到想学、爱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

四、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这一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是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畅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终形成统一结论。当然教师的角色与主持人也有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与必要的评说与指导。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摹活动,我觉得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能较好地完成角色地位的转变。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改革,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这样,既促使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真正给农村语文还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四篇: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它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新课改非常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小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课改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好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坏的课堂教学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以新课改的精神为依据,笔者提出了几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1.前移教学关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小学语文唯一的途径。他们认为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自制力不够强大,更不用说自学能力了,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不会课下复习或预习,所以教师认为应该把学习全部放在课堂上,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教多的知识点。但实际上教师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开始就要逐步培养,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拿预习这个学习习惯来说,教师可以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预习的意识,通过讲解或举例等方法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都要进行详细的预习,教师可从中引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制定预习纲领,以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向学生传授一些语文预习的一些常用的方法,避免学生预习效率低等问题。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生有好动爱玩的特点,所以他们上课时一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往往上课不太认真听讲,甚至有些学生说话打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一些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来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灵活性强,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

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不具备自学的能力,所以他们在教学上通常采用的是直接教授的方式,把知识硬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当前的教育形势,改革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出现的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改革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静 听 花 开 的 声 音 ——民和县川垣学校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2002年秋季,川垣学校根据教育局的安排也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十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川垣学校全体老师肯钻研,勇创新,对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理清了头绪,抓住了特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教师们以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践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课改以来,我校的实验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探究,寓学于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本次课改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来自活动的结果或事物,而是来自活动本身。为此,我校实验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融游戏、活动于语文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案例1:川垣学校李洁老师展示的声母学习的起始课“b p的发音和拼读”时,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找宝贝”、“贴花瓣”、“摆字母”、“做试验”„„独特、有趣的教学设计,吸引着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吸引着每位观摩课的教师,原来只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枯燥、难学的拼音也可以在这么轻松的玩中学会。李老师教学学生深感枯燥乏味的拼音时,就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皮卡求带进课堂,由他带领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进入创声母这一关时,老师便把学生易混的d、b、q、p采用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猜一猜,自己看看还有哪个拼音字母也可以变个魔术,考考大家,此时,即使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变起魔术来,孩子们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进行着有效的自主学习。

案例2:川垣学校李玉兰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学习较为枯燥的

拼音时,创编了“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创造性的识记拼音。案例3:川垣学校霍瑾老师在执教《窃读记》时,把生字熟词编成了儿歌 :“踮脚尖,钻腋下,贪婪窃读心惧怕。饥肠辘,腿难撑,挨饿受罪终长大。” 案例4:川垣学校安玉娴老师在持教《触摸春天》时,也把生字教学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小小盲童创奇迹,花间流连触春意。生活权利要珍惜,缤纷世界属于你。”编成了儿歌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读着,兴奋地做着,在同时巩固了生字,复习了熟字,渗透了识字,还进行了健身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2、尊重差异,以学定教。一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度也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当然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校实验教师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案例5:川垣学校陈晓荣老师在执教《字与画》时,根据学情摸底调查,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识字,课本上的字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因为本课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而逐图逐字领着学生学习,而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八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图与字的关系,然后让已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识记生字。因省却了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上,教师还安排拓展练习,让学生给“门”、“墙”、“黑板”、“窗”、“课程表”等字在教室里找到“朋友”,为学生创设渗透识字的氛围,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案例6:民和县教育局在对本学校一年级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后,提出了“让位教学法”,教师充分发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在小组内、在班级中,带领小伙伴学习。因为教师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小小的教者兴致盎然,在带领别的同学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相信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促使小小的学者鼓足学习的劲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争当教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案例7:川垣学校李晓红老师在执教《特殊的考试》一课的写字时,没有逐字指导,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难写的字,比如“考、试、及”等字,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其他的字则让学生当小老师或自学的形式解决了,虽然本课生字较多,而且笔划比较复杂,但因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及差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课堂上,看似教师“教”的少了,实际上是把“学”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和信心,而由此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更会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

3、平等交流,师生互动。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在语文课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游戏、一起诵读、一起奇思妙想„„语文学习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进行。

案例8:川垣学校郭秀萍老师在执教“梦想”这一单元时,当教师问及学生自己的梦想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月球上看一看”,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这时有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管老师高兴的回答:“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你们快快长大,超越老师。”提问的学生满意的坐下了,学习在融洽的氛围中继续着。这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的瞬间,但我们不难看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建立,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案例9:学习《乌鸦喝水》时,川垣学校马玉花问:“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有位不太喜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怯怯地说:“回家找妈妈。”轰的一声,同学们都笑起来,那个孩子立刻脸涨的通红,头陷得很低很低。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多听话的孩子呀,遇到事情先想到妈妈,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静下来,乖巧的像妈妈怀里的宝宝。“让我们继续来帮乌鸦想办法吧,想到办法乌鸦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就这样,同学们又动脑筋为乌鸦想起办法来,而那个可爱的孩子也慢慢抬起了头,不再羞涩。案例10:川垣学校郭秀萍教师在教学《雨铃铛》这首欢快的儿歌时,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峡山区岞山初中刘学渊

新课标颁布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运动兴趣,并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进行相应改革。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只注重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统一测量的竞技项目,比如跑步、跳远等。这些项目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和运动技能,但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命令、灌输、模仿训练、统一标准检查的流水线教学流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无法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特别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统一考核的竞技型体育项目面前,只能一次次地得到失败的体验。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基于此,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提出了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上完成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任务。并要求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依据学校的场地和器材的实际条件组织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要实现以上的目的,体育教学就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就要更新教学观念,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给每位学生以同等的机会,带领学生体会体育本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师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体育运动技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体质、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彼此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是传授竞技项目的运动技术,加上教材要求难度较大,致使学生自主选择余地小,对达标缺乏自信心。和原来的体育教育大纲相比,新课标没有规定很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去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体育器材,自主地参与锻炼。在上课前,体育老师可以打破班级授课的固定形式,在学期初集体上一次展示课,由指导老师将各项目的特点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项目,自主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体育的教学效益也大大提高。

三、改进教学方法

从尊重个人选择出发,新课标对教学方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新旧教学方法,可以从旧的教学法中吸取有益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改造,同时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在教学中,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体现在课程选择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在课程选择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尝试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并通过体验项目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和适合该项目。这符合新课标强调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是不是适合所选择的项目。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是老师进行示范,然后分解教学。这种授之以“鱼”的方法,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只是一味模仿老师的动作,而不能自主地去体会运动本身。如果让学生先去尝试体会,在尝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弱点,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学生的动作特点,然后对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那么效果则会好得多。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重视体育文化的陶冶,借助多媒体手段,放一些体育比赛的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作些即兴的点评,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也加强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单个项目练习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某个明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进行慢放和分解,让他们从直观上去感受动作应该是怎么样的,明白哪些动作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技术环节又是可以变通的。这样不仅可以使课程本身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也可以使学生精准地去学习各技术环节。

亲自参与到运动中在原有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只是采取课堂传授的方式,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运动本身的快乐,几乎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空间。在新课标要求下的体育教学,教狮应该参与到教学中,营造体育运动的气氛,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分享运动中的成功和失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运动精神。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能帮助、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往的评价偏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评价缺乏激励作用。这对体质差而平时表现积极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为此,体育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力求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如投垒球,如果全体学生都用同样重的垒球,那么个子小、力量差的学生肯定得不到好成绩,评价的结果无疑对他们是一个打击。但如果我们将评价集中动作上来,那么学生的关注点就可集中在自己的姿势改进上来。综上所述,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辅助手段以及学校的条件进行整体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内容,选取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制定最适宜的评价标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载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地理教学改革的调查报告(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自课程改革以来,我通过那么久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 秦勇 发布时间: 2010-8-2 13:35:23 新课改工作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作为第一批感受新课改精神的青年教师,接触新课改也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过去一年的教学......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定稿)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定稿)

    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安远县版石中学 林春吉[内容提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地理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转变,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初中地......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模版)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 在广西也即将投身高中新课改大洪流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该怎样改革,也是众说纷纭,热闹非凡。有的老师说:“高中语文课就该上成语文课的样子,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小学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遭受剧烈冲击 ,教师的主体地位悄然发生着变化 ,取......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定稿]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杨忠 摘要: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