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河南特岗教师判断题专项考前押题及答案1
1.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自我。(F)
2.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T)
3.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刺激分化。(F)
4.学习中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T)
5.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便没有必要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了。(F)
6.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F)
7.课时计划即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计划。(F)
8.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F)
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F)
10.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T)
11.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T)
1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法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F)
13.影响青少年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如环境、教育、遗传、性别等。(F)
14.终结性评价关心的是最终的目标达成与否。(T)
15.教育目的是由人确定的,具有主观性,不具有客观性。(F)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16.管理学生只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F)
17.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教育是影响人发展的内在动力。(F)
18.对“圆的直径是其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T)
19.“接受学习”的创始人是奥苏贝尔,“发现学习”的创始人是布鲁纳。(T)
20.新课改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F)21.国家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F)
22.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主张通过“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T)
23.在书上重点内容下面划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F)
24.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过程。(T)
2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T)
26.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它可以决定人的发展。(F)
27.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T)
28.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T)
29.课外、校外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其中学校占主导地位。(T)
30.教育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教育实践。(F)
31.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F)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32.埃里克森认为培养勤奋感的主要时期是童年期。(T)
33.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T)
34.宋代时,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F)
35.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声像记忆。(F)
36.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T)
37.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F)
38.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T)
39.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TT)
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T)41.人格中的气质可塑性强,性格稳定性强。(F)
42.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F)
43.“多学近乎智,无知即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步的。(F)
44.教师申诉制度是一种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T)
45.学习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T)
4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T)
47.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F)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48.“望而生畏”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T)
49.学校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发展性辅导。(T)
50.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T)
5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小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可以开除。(F)
52.组织教学仅仅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F)
53.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材向学生施教。(F)
5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独立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性。(F)
55.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T)
56.诊断性评价只局限于在学科教学开始的时候进行。(F)
57.研究者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F)
58.记忆术是认知策略的一种。(T)
5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认知。(F)
60.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觉阈限。(F)61.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人格障碍。(T)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6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T)
63.现代生产力的各种要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就其本质来说,教育就是生产力。(F)
64.思维是孩子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T)
6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F)
66.捷克著名教育家昆体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F)
67.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为教师享有管理学生的权力。(F)
68.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F)
69.我国的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T)
70.只要肯钻研教材,教师就能备好课。(F)
71.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三度”,即信度、效度和难度。(F)
72.校外教育是在课程标准以外实施的教育。(T)
73.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经过努克力就可以服。(F)
7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标准和道德品质三个主要部分。(F)
75.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F)
76.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T)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77.我们听到了远处火车微弱的鸣叫声,属于感觉。(F)
78.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F)
79.电视剧《西游记》中有各种各样的妖怪,但他们的形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利用了想象的一种加工方式——黏合。(T)
80.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T)81.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正诱因。(T)
82.“六艺”教育的中心是礼乐教育。(T)
83.注意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出现在各种心理活动中。(T)
84.宋代以后的教学,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的主要依据是《诗》《书》《礼》《易》《春秋》。(F)
85.李老师沉着、机智、细致、认真,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这是她能力强的表现。(T)
86.生产力直接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F)
87.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F)
88.智育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F)
89.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导向。(T)
90.课程就是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F)
91.划线、做笔记、提问等都属于精加工策略。(F)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92.言语是心理现象,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说言语和语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没有联系。(F)
93.人的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组成。(T)
94.影响学生新的学习和后继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程度。(T)
9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F)
96.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患有多动症。(T)
97.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T)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心理活动。(F)
99.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效应。(T)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T)1.×【解析】初中阶段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教育,主要因素是教师。
2.√【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3.×【解析】刺激分化是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作出相同的反应。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4.√【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5.×【解析】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评判对与错,它还具有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等功能。
6.×【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
7.×【解析】课时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一节课而拟定的上课计划。它不仅包括课堂讲授的计划,还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的类型、教学进程等。
8.×【解析】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9.×【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可以说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学校的出现则是在奴隶社会初期。
10.√【解析】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所以说作为教材主体的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11.√【解析】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12.×【解析】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3.×【解析】性别不影响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14.√【解析】终结性评价重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15.×【解析】教育目的是人们的教育理想,虽然属于意识范畴,但是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所以说教育目的也具有客观性。
16.×【解析】管理学生不仅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每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17.×【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解析】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命题学习,题干描述的是判断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9.√【解析】略。
20.×【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解析】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国家课程一般是必修课程。
22.√【解析】略。
23.×【解析】划线法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24.√【解析】考查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
25.√【解析】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6.×【解析】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但是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27.√【解析】略。
28.√【解析】首先,知、情、意、行等心理因素的培养提高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其次,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所以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9.√【解析】学校是专职教育机构,同时,学校有明显的教育优势,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
30.×【解析】教育研究的课题可以来源于教育实践,也可以来源于教育理论。
31.×【解析】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2.√【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童年期是6、7岁~11、12岁,这段时间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33.√【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34.×【解析】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的时间是在明代。
35.×【解析】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其中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
36.√【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37.×【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指教育是贯穿人整个一生的工程,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接受教育。这些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阶段和形式。所以,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的观念是片面的。
38.√【解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所以说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39.√【解析】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40.√【解析】略。
41.×【解析】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42.×【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以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只有适用教育法律规范调整的教育关系才能转化为教育法律关系。
43.×【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智力的发展。
44.√【解析】教师申述具有非诉讼性。
45.√【解析】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课程价值。
46.√【解析】略。
47.×【解析】态度和品德实质不同。价值观念只有经过组织,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48.√【解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49.√【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50.√【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讲义务教育就是强迫教育。
51.×【解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52.×【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是第一个环节,而且是在上课前已经开始的。
53.×【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质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54.×【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55.√【解析】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和感觉正常,并不存在问题。
56.×【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57.×【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58.√【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记忆术是精加工策略的一种。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59.×【解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属于道德意志。
60.×【解析】觉察刺激之间微弱的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阈限。
61.√【解析】略。
62.√【解析】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所以教育的价值与功能主要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发展来实现。
63.×【解析】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但它并不等同于生产力。
64.√【解析】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所以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
65.×【解析】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说。
66.×【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67.×【解析】从教育法律关系上说,管理学生是教师的基本权利。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68.×【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间有实质性的联系,而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本质不一样。
69.√【解析】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70.×【解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71.×【解析】评定一个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度、效度和标准化,而不是难度。
72.√【解析】考生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说的课外、校外教育,二者一个是在课程标准之内,一个在课程标准之外。
73.×【解析】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不可以克服的。
74.×【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成分。
75.×【解析】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包括教师的观念转变等。
76.√【解析】教育目的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
77.×【解析】对事物的理解性的感觉属于知觉,题干的含义是个体从微弱的声音中判断是火车鸣叫,属于知觉。
78.×【解析】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时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这是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之一。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79.√【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80.√【解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型。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81.√【解析】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当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诱因称为正诱因;如果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表扬是正诱因,斥责是负诱因。
82.√【解析】略。
83.√【解析】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84.×【解析】宋代以后,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85.√【解析】能力是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题干中的描述是能力强的表现。
86.×【解析】生产力虽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基础,但不对教育起直接影响。对教育的领导权与受教育权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87.×【解析】在某一时期,儿童身心发展较其他时期迅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88.×【解析】智育的任务不仅要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89.√【解析】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
90.×【解析】课程不仅包括了全部的教育内容,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91.×【解析】划线属于复述策略。
92.×【解析】言语和语言是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的。
93.√【解析】略。
94.√【解析】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
95.×【解析】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96.√【解析】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但不是所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的儿童都患有多动症,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区分。
97.√【解析】略。
98.×【解析】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99.√【解析】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100.√【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三条。
河南教师资格网,发布河南教师考试信息和备考资料。
第二篇:2018河南特岗教师招聘原创题及答案
2018-河南特岗教师招聘原创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线是
A.转变教育的发展
B.转变经济的发展
C.转变科技的发展
D.转变文化的发展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A.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B.德育为先
C.能力为重
D.全面发展 3.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
A.民主法治
B.爱国主义
C.自由平等
D.公平正义 4.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
A.热爱学生 B.注重礼仪 遵守公德
C.集体主义 D.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5.以学生为本就是给学生提供
A.最合适的教育
B.最优质的教育 C.最先进的教育
D.最特殊的教育
6.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精神,谦虚谨慎的态度,锐意创新的品质是
A.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B.团结协作C.为人师表D.廉洁从教 7.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8.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表明教师的工作特点具有
A.复杂性B.示范性C.灵活性D.创造性 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传授知识C.发展智力D.陶冶情操
10.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来帮助学生立即指示的直观类型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抽象直观D.言语直观 1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学内容B.教学目的C.教学质量D.教学手段 12.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特朗普制
13.教师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擎领地再现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是
A.比较结课B.归纳结课C.活动结课D.悬念结课 1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B.陶冶法C.说服法D.锻炼法 15.个体生长过程有两个高峰,其第二高峰
A.乳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 16.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A.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知识为重,终身学习B.德育为先,教师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C.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D.德育为先,教师为本,知识为重,终身学习
1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学习方案是
A.学习策略B.学习目标C.学习过程D.学习内容 18.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情感B.意志C.感觉D.气质
19.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捕捉基本信息,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某些心理异常状况并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价的方法是
A.心理测量B.环境适应判断C.症状观察法D.自然实验法 20.教师利用班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改变学生态度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B.榜样力量C.奖励与惩罚D.群体约定
二、判断题
1.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2.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3.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是我省华夏历史文明
4.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它不具有强制性,所以适龄儿童少年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6.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个人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过程。8.学校和社会联合,营造家庭教育氛围,是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1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1.教师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12.新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3.研究性学习注重研究的结论甚于研究的过程。14.教师的威信主要来自于学校赋予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力。
15.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稳定性,并且有高低、好坏之分。16.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不同,并无本质区别。17.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原则。
18.课堂心理气氛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对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19.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少年期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20.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三、案例分析题
1.河南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教师王生英,2004年当选为全国模范教师候选人。王生英同志的丈夫王河生在东北找到了挣钱的门路,承包了一个建筑工程。一个工程下来,收入相当可观。丈夫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家与王老师商量:“咱们一块到东北吧!我管工地,你当会计,不用受累,挣钱又多,比你在家教书强一百倍。”她劝丈夫说:“谁不知道钱多了好,谁不知道过清闲的日子好。可咱能为了钱,撇下这些孩子吗?我们山里人缺的不仅仅是钱,更缺的是知识和文化呀!”
山里雨水多,校舍破旧,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拖着残疾的腿,冒着不停的雨水,踏着泥泞打滑的山路,挨家挨户到每个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作业。为保证学生安全,她挨家挨户给学生上课。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评价。
2.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请用教育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四、论述题
1.论述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五、作文题
“读书……书读得越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根据所给材料以“书”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作文。要求:立意明确,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2012河南特岗答案 选择
BABDA
ACBAD BCBCD CADCD 判断
√√√ ×
√×√√√
×√×××
√√××√ 案例
(1)案例中王生英老师面对丈夫的计划,认为“缺的不仅仅是钱,更缺的是知识和文化”,这体现了她高尚的职业道德。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显然,王生英老师依然达到这一层次。
(2)案例中最后提到王老师挨家挨户给学生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天职,也体现了其爱岗敬业的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王老师的举动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生动写照。
(3)王老师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找出自己在施教过程中的不足,学习其高尚的精神,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坚守岗位、关爱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回答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平等的特点。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体现了课堂民主的氛围,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2)该案例中的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这体现了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并且,自主学习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向案例中的教师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论述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①头脑风暴法;②直觉思维训练;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训练的常用方法有:⑤自我设计训练。
第三篇:2016河南特岗真题及答案
2016河南特岗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党的18届五中全会强调,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创新
2.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强调的,到2020年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富强社会 C.全面建成和谐社会 D.全面建成文明社会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科研人员 D.专业人员
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团结协作
6.渗透在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中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选修课程
7.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8.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9.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10.“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1.“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体现的教育方法是()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学校教育 B.遗传因素 C.社会环境 D.个性主观能动性
1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模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启示教育学应该()
A.理论联系实际 B.主动施教 C.循序渐进 D.个别化
15.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自觉地关注教材 B.自觉地关注学生 C.自觉地关注生存 D.自觉地关注情景
16.“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情绪 B.性格 C.认识 D.思维
17.教师边讲课边环视学生,又恰当的组织教学,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数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
18.一个人情绪兴奋性高,控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他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黏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9.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
A.迁移 B.定势 C.原型启发 D.动机
20.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21.追求个人特有钱能的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感与爱得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心理辅导的人精神都有问题 B.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健全
C.考试焦虑不是心理问题 D.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23.教师对学生期望的积极预言应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马太效应
24.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是
A.倒摄效应 B.前摄效应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就要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二、案例分析(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勤奋学习,刻苦专研,不断提高 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好,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小李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以罚站、不让在教室听课的方式处罚他们。请从教师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王老师教学生学习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他开始引导学生“你头顶上是什么?”,学生想了想:“头发”。老师:“头发上面是什么呢”学生:“屋顶”。老师:“屋顶上面是什么呢”,学生:“瓦片”。老师有点着急:“你们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学生低语:“还有,还有小鸟在飞。”请运用所学教学原则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3、课堂上,胡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练的几笔勾画出一只公鸡,并总结画的公鸡的七个要素,接着,老师让四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圆形,由老师按画公鸡的要素依次体在这四个不同图形上分部添加几笔,画出了四只栩栩如生的公鸡。这使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都想一试身手。于是,老师让全体学生在纸上动手画公鸡。在观察学生画的过程中,老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画的不像,而是不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剪下画好的公鸡,贴在一张画有养鸡场的铅笔画板上构成了一幅具有千姿百态公鸡的漂亮作品。最后,老师别具 匠心的铅笔和纸笔做成了立体鸡,并在鸡背上开个洞,让学生把剪下的碎纸片揉成颗粒作为 饲料喂鸡,教室很快干净了。
请分析案例中的胡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室角色。
三、论述题(15 分)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设计(15 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育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某版本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我的邻里乡亲》一课,部分内容如下:每个 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有的邻里之间亲亲热热,如同一家人,有些则很少往来,你们那里的 邻里关系是怎样的? 实际上,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教科书中用三幅图呈现了不同学生眼中不同 的邻里关系: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家所在的院子里有五户人家,大人们经常聊天,小孩 则在一旁玩游戏;第二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家所在的楼里,邻居们平时见面只是点点头,没 什么来往;第三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的邻居端着一筐桔子让大家品尝。)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朋友一般住的相对比较远,不常见面,但是左邻右舍却几乎 每天都能看到。领居间的和睦相处是安宁、愉快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教科书中用三幅图是呈现了“远亲不如近邻”;第一副图呈现的事某同学妈妈出差了,邻居帮忙照顾她;第二 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忘记带房门钥匙了,邻居张奶奶热情的招呼该同学到她家先坐一会而; 第三副图呈现的事一位老爷爷站在楼梯里,提醒刚下班的邻居,楼里第二天要通煤气,家里 别忘了留人。)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共 45 人。设计要求:(1)确定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五、作文题(40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一个小男孩和父亲去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父子俩都很喜欢,可是父亲突然发现,还有 几个小时才到开放捕捞的时间,尽管没有人看见儿子钓到了这条鱼,父亲还是坚决地让孩子 遵守规定,把鱼放回湖里。小男孩当时非常难过,但最终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多年之后,小男孩已长大成人了,每当他遇到道德难题,他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那就是:“道德实践 起来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常常受到类似钓鱼这件事情那么具体而严格的教育,也许会获 得更多的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一、单选题
1、B 【解析】2015 年 10 月 29 日,18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2、A 【解析】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指出,到2020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C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20 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4、D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 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5、B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6、C 【解析】考查知识点:课程的类型、隐性课程的含义。
7、B 【解析】考查知识的:教育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体 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等。
8、C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学方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讨论法则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 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间接,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谈话法和讨 论都是讲授法的类型。
9、A 【解析】考查知识点: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内容表现在三个层面,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 格上是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10、B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学原则。“不陵节而施”,出自《学记》,指不能超过人的接受范围 而施教,是循序渐进性原则的体现。
11、A 【解析】考查知识点:德育的方法。孟子特别强调锻炼和培养,主张一个人要有作为,须经 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刻苦磨炼(《孟子·告子 下》)。
12、D 【解析】考查知识点: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3、A 【解析】考查知识点: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模式包括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 主管理和班级目标管理。
14、D 【解析】考查知识点: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 中,体现为四点: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的人才观 和成才观。
15、B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师职业心理、教师专业发展。富勒和布朗将教师的成长分为三个阶 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其中,新手教师经常处于关注生存阶段,能否自觉关 注学生则是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
16、A 【解析】考查知识点: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分为激情、应激和心境。本题即为情绪中的心境。
17、C 【解析】考查知识点: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 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如我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般欣赏路边的风景。
18、D 【解析】考查知识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理论。胆汁质的人,兴奋性强,但不平衡,表现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19、B 【解析】考查知识点:定势的含义。
20、B 【解析】考查知识点:自我防御机制。文饰,又称合理化,指个体通过歪曲现实达到保护自 己自尊心的作用,包括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逶过三种表现形式。
21、D 【解析】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成层次分布,共有七层,最高层 的就是自我实现需要。
22、B 【解析】A 选项心理辅导是面对全体学生;C 选项考试焦虑程度严重的才能称为心理问题; D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3、C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 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24、A 【解析】考查知识点:遗忘理论。遗忘的干扰说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 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干扰主要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形式。倒摄干扰是指后学习与 记忆的材料对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产生了干扰。
25、B 【解析】考查知识点:教学原则、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 方面存在个别差异,这叫要求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得到提高。
二、案例分析
1.【参考答案】(1)小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 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 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 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 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4)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 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2.【参考答案】 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王老师的做法,王老师的做法有可取之处,在于在教学中能够运用 了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 位。但是教学原则的应用要得法,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引导和总结。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 要保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知行统一,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加强教学实践,做到学以致用,避免出现案例中王老师的尴尬。
(2)启发性原则的应用要求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扬教学民主。虽然该老师能够摈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但是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该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 验,利用了课堂中可利用的现实资源“头发”、“瓦片”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脱离了书本知识,脱离了教学任务本身,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参考答案】 案例中的胡老师在课堂中的教学体现了新型教师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者和学习者;2.知识传授者;3.示范者;4.管理 者;5.朋友;6.研究者。在新课改中的要求教师角色进行如下转变:(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 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案例中胡老 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教学生画 公鸡的过程中,由单纯地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胡老师先讲解要素,接着让 四位学生上黑板演示,再让全体学生动手,并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还应该是研究者,要精通教学理 论和分析教学理论,并可以独立完成教育行动研究。案例中的胡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善于应用应用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研究。(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和结构;教师还要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并没有仅仅根据教材的安排单纯传授画公鸡的方法,而是根据自己学生及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的安排,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设计出了最适宜的画公鸡的教学活动。(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所以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师而且是社会的一员,所以教师 应是开放型教师。案例中的胡老师最后通过制作立体鸡的方式,变废为宝,教室也干净了,教会学生除了学习也要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5)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终身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社会,教师也应该将终身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时时刻刻注意对于自身的反思,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胡老师在授课之余不断学习反思,将最好的教育带给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终身学习的路上努力奋进。
三、论述
【参考要点】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指的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使个体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 向性,而且也可以使学习过程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得以维持下去。因此,教育学生树立正 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目标,也是达到学习目标与成就的手段。根据动机的理论和有关的 研究结果,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提出以下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举例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即可。
四、教学设计
我的邻里乡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到邻里关系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体验和 谐的邻里关系所带来的愉快感,并树立积极处理邻里关系的态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邻里关系。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邻里关系,认识到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是安宁、愉快的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
一、倾听音乐、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 2016 年央视春晚歌曲《六尺巷》,并介绍歌曲背后的故事。师:是歌曲好听还是个故事好? 师:对,歌曲很好听,但歌曲背后的故事更发人深省。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俗话“远亲 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那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 的邻里乡亲》,共同探究一下该俗语背后蕴藏的生活哲理。
二、学生发言、探究新知: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那里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呢?欢迎大家自主发言,和我们分享一下你 的邻里故事(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通过谈话法,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不 一样的邻里关系。活动二:远亲不如近邻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远亲不如近邻。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事 例,回忆邻居对于自己的帮助,感受其中的快乐。发言完毕,教师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六尺巷》的故事、远亲不如近邻的动画视 频以及同学们分享的真实事例向大家传达了什么生活哲理。讨论结束,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并作总结: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是安宁、愉快的生活所必不可少的。
三、巩固练习: 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列举邻里关系相关的谚语和俗语,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 奖励。通过此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四、归纳小结: 教师通过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对于进行 总结,并作补充。同时,鼓励大家争做一个家庭的小天使,使每个家庭邻里乡亲关系处理得 更好。
五、布置作业:小小调查员 请同学们调查邻里关系,将邻里冲突矛盾记下来,并思考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调解?
【设计意图】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提高,好奇心强。①教学过程 中谈话法、谈论法的使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鼓励学生列举生活实例,与现实情景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处理邻里关系。③ 作业的布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四篇:2014河南特岗真题及答案
201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A.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世界力量
C.走中国道路,弘扬航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中国道路,弘扬国际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是()
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C.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D.推进管办评分离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自由,民主,诚信,法制
4.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5.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6.奠定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代表性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7.“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老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
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
8.教师不顾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9.按学科制定的、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时计划
10.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
A.行为主义学习观
B.人本主义学习观 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 D.建构主义学习观
11.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科研方法是()
A.调查法
B.行动研究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1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3.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生活的准则
D.成员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14.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是()
A.二因素理论
B.三维结构理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16.小学生有错误行为时,家长便限制她看动画片,不让其从事有趣的活动,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7.通过集体讨论,是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创造性训练方法是()
A.发散思维训练 B.头脑风暴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自我设计训练
1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9.指导学生使用“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正向的自我对话以
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是()
A.全身松弛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法
D.改善认知法
20.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象是()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退步现象
D.高原现象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
3.新手教师备课就是把教学内容写成详细的文字教案。
()
4.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
()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8.当前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从关注“学”向关注“教”转变。
()
9.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
()
10.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
()
11.维果斯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1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要体现自愿原则,活动应以小型为主。
()
13.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是课堂导入。()
14.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比较。
()
15.态度与品德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
16.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
17.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内部动机。
()
18.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
()
19.中学阶段同辈群体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
()
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城市学生杜某,大学毕业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他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刚做完自我介绍,一男生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们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你会喜欢我们吗?”杜老师没有回答,微笑地看着他问:“你会不会嫌弃自己的家人?”男生马上回答:“当然不会,一家人怎么会嫌弃呢。”老师转向全班同学郑重地说:“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我当然不会嫌弃你们了。同学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却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我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师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一开场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注: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结合学科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1、教学材料:八年级思想品德《诚信的智慧》。
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往往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良好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变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不是直线式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诚信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信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复杂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2014年河南特岗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ABCC 6-10BCACD 11-15AAABD 16-20CBCDD
二、判断题
1-5√√×√√ 6-10×√××√ 11-15√×××√ 16-20√×√√√
三、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杜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要求,值得赞扬。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不得敷衍塞责。案例中的杜老师“认真备课、反复试讲后”,才“心情忐忑地走上讲台”,说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从他回答学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了爱岗敬业。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这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案例中杜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他郑重的态度和他真诚的回答都表现出了他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我既然成了同学们的老师,大家就成为了一家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都会成为优秀学生的。老是喜欢你们,看好你们!”这些话语无不透露着杜老师对学生们的慈爱,同时又蕴含着对学生们的要求和期望,正是严慈相济的生动表现,体现了浓浓的师爱。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这体现了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师职业劳动的本质,通过“教书”的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案例中杜老师针对自认为“条件不好,学习基础又差”的学生,先用对家人的感情来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一片赤诚,接着又夸奖他们“农村孩子朴实、能吃苦”来打消学生们的自卑心理,最后还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这“很快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显然杜老师的一番话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信,有了信心,就迈出了通向成功的第一步,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2.案例中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呈现了两种效果不同的教学情境,这其中体现了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案例中这位教师第一堂课中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的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即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案例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有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由于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作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的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老师的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案例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作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是打兵乓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来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成功的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成功的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收好了很好的效果。
(4)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案例中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之后,把第一次上课当中效果不好的环节进行了修正,第二次课上在相同的环节处理上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反思是积极有效的,我们都应该经常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我们的教学。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等让学生进行练习,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训练学生的思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上思维训练课,另一种是在学科教学中穿插思维训练的内容。
五、教学设计(略)
第五篇:2010河南特岗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CDC 6-10 ADDCD 11-15 ABCAD 16-20 DBABC
二、填空题
1.教师成长= 经验+反思 2.功能固着 3.创造性想像 4.预防 5.诊断功能 检验教学效果 6.加里宁 7.《大教学论》夸美纽斯8.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9.讲授法 10.壬戌学制 11.陶行知 12.注意 13.发现问题 理解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14.弗洛伊德 15.马斯洛 16.班级授课制17.1995 18.《义务教育法》 19.《高等教育法》20.《教师法》 21.依从 认同 内化22.初中二年级 23.精加工 24.发展性 25.教书育人 26.德育 27.综合实践 28.性质 29.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30.主动 31.相对独立
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3.《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批评教育 34.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调节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简答题
1.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政治民主化
2.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3.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①对活动的反思②活动中的反思③为活动反思
5.①学习者的心向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6.①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好②学习材料的难度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两者的关系不同③学习效果可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7.①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8.①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②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③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
五、论述题
1.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到平均地分配提出的问题,往往对某些学生提许多问题,而对另一些学生从不提问题或很少提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必然导致不平衡的课堂互动,使某些学生过度地受到教师的注意,而忽视了其他学生,因此要讲究提问方式。发问方式对课堂提问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应精心选择发问方式,尽可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经受思维训练。一般发问的原则要先提问,后指名回答;提问要面向全班;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待全班同学积极思考时再指定学生回答。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面向全班提问,个别回答。最后归纳为完整答案。这种发问方式的优点是能促使全班学生思考,缺点是回答人数有限。
第二,并行发问。即在同一咐间内向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分组提问,回答时可采用书面、口头等多种方式,然后逐个总结评定。其优点是增强可回答问题的人数,使更多的学生经受锻炼,但不易组织和控制。
第三,面向全班发问,学生轮流回答。教师在备课时拟就若干个简明的问题,或在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答案时,向全班提出,让学生轮流回答。前一种情况多在复习课上使用,通过提问,既检查了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从整体上使知识系统化。后一种情况多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引起联想时使用。面向全体还要有个区别对待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向不同的学生。
2.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具体包括:①优良的个性品质a积极乐观的情绪b豁达开朗的心胸c坚忍不拔的毅力②积极的创新品质a创新教育观念b创新教育能力。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①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②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③学生的合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