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存在着课程门类多,教学单一,理论比重偏大,内容重复、缺乏渗透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进行改革。构建音乐学科之间的关联与融合。文章探究了音乐课程融合的方法与对策。提出将钢琴与音乐理论、声乐与舞蹈教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发展立体化、最优化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多样性、实践性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合作互动,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钢琴 音乐理论 乐舞 融合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59
Teaching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usic Disciplines Fusion
DU Qun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Wuhan,Hubei 430064)
Abstract The current preschool professional music course has many categories of subjects,teaching a single,larger proportion theory,content duplication,lack of penetration,and many other issues.Therefore,the need for reform in the curriculum and content.Constru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fusion of musical discipline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music curriculum integration.Propose the piano and music theory,vocal and dance teaching mutual penetration,fusion concept.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optimize teaching ideas.Make teaching an innovative,open,diverse,practical feat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through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ctively construct new knowledge.Key words piano;music theory;music and dance;integration 当前学前教育音乐学科存在的若干问题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精英化”的培养方式,遵循旧有的框架和思路,沿袭艺术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专业的细化,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繁”、“多”“杂”且陈旧。课程设置单一,学科之间缺乏贯通性、整合性,强调学科本位。过于偏重技能技巧的重复性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艺术实践的缺乏又导致学生创编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差。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主要包含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儿歌创编、音乐欣赏等课程。而三年制大专学生的学制较短,音乐课程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多,总课时只有200多课时,面对课时少,学生基础薄弱,如何优化课程内容?全面而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已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重新审视,根据学前教育特点,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内容,凸显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性,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学科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音乐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钢琴、唱歌、奏乐、舞蹈、创编等都离不开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综合,贯穿始终地出现在音乐作品中。因此,音乐课程教学也存在知识结构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单纯多学科课程并列或量的增加,`而是各学科知识系统为适应跨学科学习而做的综合精简以及学科之间有机结合。
“音乐学科融合是在突出音乐主体的前提下,注重音乐与各学科的综合与渗透的一种教学形式”。①将音乐理论、专业技能等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相互“合作”,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构建整体性认识。乐理与声乐教学,在训练声乐技巧的同时,融入音准、节奏、音乐常用术语。学科融合不应流于形式,要把每一种类别的系列课程都以系统论的观点加以观照,使其内部形成有机联系。
音乐教学的融合还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此外还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共同完成任务的交融关系,深化并且精选了课程内容,避免了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教学价值和品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寻求知识间更广泛的联系,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需要整合教师资源,加强合作意识,形成探究性的学术氛围。
构建音乐学科课程内容融合的对策
3.1 钢琴与音乐理论课融合――理论教学钢琴化
(1)钢琴教学与音乐理论融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包括声乐、钢琴、视唱练耳、音乐欣赏、歌曲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内容,门类多、且采用分科设置,强调学科本位。传统的音乐理论,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到学生的学习意识、始终是从理论出发点回到理论的落脚点。这一课程的分课将技能和理论基础严重割裂,无法形成课程间相互渗透、作用、交叉和连贯的网络。“对课堂教学各项要求的设计,保证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即选择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导方案。遵循优化教学的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②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应对理论与技能课程的结构进行优化及学科间的高度融合为基点,进行音乐理论课改革。如将识谱、记谱法、符号、音乐常用术语、音程调式、和弦的学习与钢琴弹奏相结合。从键盘入手系统地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及早将初级和声理论有机地引入到键盘技能教学中去,为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还可将钢琴演奏技术和器乐作品鉴赏相结合,融合音乐欣赏的方法、音乐史等有关内容。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2)音乐理论与即兴伴奏的融合;从对学生的调查和幼儿园反馈情况看,普遍存在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要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必须掌握大量的与其相关的综合知识。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强、理论融合实践的课程。在钢琴即兴伴奏中需要有效地运用和声、视唱练耳、作品分析、复调等理论知识,并与声乐有机结合并衔接起来,使钢琴课转变为一门综合性的钢琴弹唱学科。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课,传统钢琴课程设置分为先学习2年“钢琴”和再最后1学期“即兴伴奏”两门课程进行。时间短,任务重。在钢琴课程中,精挑细选一些乐曲,由浅入深,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弦的选配,让学生模仿或自己设计和声织体,编配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把涉及到的和弦连接、音阶、琶音、移调等伴奏音型,通过大量的公式化训练使他们熟练掌握,真正提高即兴伴奏和弹唱能力。
融合课程内容的观念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分科设置传统及其缺陷而提出的,体现了现代哲学和科学方法中的系统论思想,也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着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融合”“渗透”的理念,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整合成综合课,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3.2 姊妹艺术融合――乐舞融合
当今世界,各门学科相互融合的理念迅速发展,重视音乐与非音乐学科内容的关联与整合,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在美国、加拿大已经将音乐、舞蹈、戏剧作为艺术学科群来架构。正是由于涵盖了不同的专业领域,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
音乐、舞蹈从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来看,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综合艺术形态。中国上古的六代庙乐,都是歌乐舞合一的形式,是“乐”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内容,情感、审美、表演的高度统一性、融合性特点。因此,构建舞蹈与声乐学科融合――乐舞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遵循了艺术的自身规律。强调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与资源的整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可行性模式和发展空间,是艺术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②
乐舞融合在设置及实施中应在保持声乐课自身特征的前提下,实施舞蹈的综合性渗透教学。歌唱中,教师如果只讲究运气、咬字收声、行腔技巧,往往造成学生呆若木鸡的表演,既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别人。通过寻找声乐与舞蹈语汇的契合点,运用舞蹈元素,将声乐与舞蹈高度融合,共同参与,发展即兴创作并即兴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掌握基本的舞蹈语汇,如少数民族、各国代表性的舞蹈语言,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共同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此外,舞蹈塑造的形态之美,能给人留下仪表端庄、落落大方的印象,而手、眼、神的表现方式,更达到传神、传情、达意的境界。在歌唱时,将舞蹈的流畅性、呼吸性、韵味性和柔初性融入歌唱中,运用组织化、美化、艺术化的舞蹈动作及组合,塑造艺术形象。不仅展示演唱者的气质和演唱风格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艺术门类融合体现出的和谐之美,魅力之处。在声乐教学中,将舞蹈视觉艺术与声乐听觉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有助于形成了综合审美教育。
乐舞融合符合学前专业培养目标,有助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幼儿音乐活动、游戏教学屮,舞蹈、歌唱、游戏、寓言故事不是孤立的,它们将共同协调、参与,通过模拟各种人物、故事情节,表现儿童的童真、童趣和童心。
乐融舞合即“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艺术形式的多彩多姿与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结构建立在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上,培养学生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是教学资源不断重组、选择、优化、协调的结果,教学过程的一体化,使声乐教学“教得巧妙、教出美感、教出动感”。结语
艺术学科的融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它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理想教育观念,它具有综合性、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等特征。融合综合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分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弥补分科课程的单一性与枯燥性等弊端。表示学科教育中,各学科内部的知识和跨学科间的知识,通过“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促使各个要素从内容到形式都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点带面,调动多种感官,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兼顾音乐知识、能力、个性的协调发展,将人文素质、学科知识、艺术素养有效整合,以适应“综合型”、“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高职学前音乐学科走向融合的探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164
注释
① 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J].中国音乐教育,2012.8(218):6.②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2.参考文献
[1] [苏]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9.
第二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孟佳
(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 125000)摘要: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呈现出重理论、技能而轻实践应用的培养弊端,其教学效果很难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要。本文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科之间融合、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
音乐对于幼儿来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更能发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而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学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幼儿教学中更好的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这就对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其音乐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学前音乐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接受幼儿音乐教育技能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幼儿园音乐课程设计、编制具体音乐教育方案,并能对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富于创新能力、具有综合音乐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型的幼儿教师。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普遍呈现出重理论、技能而轻实践应用的培养弊端,其教学效果很难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1、过于强调音乐学科的专业性。多年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一直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把音乐教学视为单纯的音乐学习,目前开设的音乐类的专业课主要有钢琴、声乐,教学内容专业性强,难度大,脱离幼教实际,多数专业教师都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强调专业水平的高程度,但却忽略了将来的实用性,不能体现专业特色,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
2、过于强调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技能只是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工作必须要具备的多种技能之一。学生音乐技能掌握的程度并不能决定学生是否胜任幼儿园工作,而是看在音乐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将音乐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幼儿教
学中去。许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单一的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上,在应对技能竞赛时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事实证明,一些音乐技能很好的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面对幼儿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上课的难题。可见,音乐技能的高低并不是决定学生能否胜任幼儿园工作的关键所在。
3、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脱节。教学中教师片面强调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有机整合,忽视了音乐教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培养,没有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做”为中心 , 过分注重课堂教学,对职业技能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引导,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使音乐技能训练时效性不强,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音乐教育能力,使音乐教学与实际工作差距较大。
4、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技相脱节。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决定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各自有各自的计划,缺少之间的沟通、合作,在音乐教学中没能将两者相结合。音乐知识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使之灵活应用到其多种幼儿教学活动中去。
二、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因素
1、分科教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都采用分科教学,音乐学科又被细化为声乐、钢琴、乐理等多个学科,各学科之间的专业教师沟通较少,导致学科性较强。
2、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大都是音乐学院的音乐专业的科班出身,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许多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和性质知之甚少,而且没有过幼儿园实践和工作的经验。在教学中,主要是沿袭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很难给学生以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入学时音乐“零”基础。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音准问题,部分学生有先天性音准缺陷。许多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并不了解,也不热爱,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是因为顺从家长的意愿,因而在音乐学习中会出现学习困难和厌学等现象。
4、授课时数严重不足。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普遍在40到50人,每科技能课每周2节课,一位老师面对众多学生在两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巨大。
例如,声乐课教学中包括,发声训练、试唱、声乐去演唱和儿歌演唱,在有限的时间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只能做到点到为止的程度,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老师的要求。在钢琴课上,这一问题就更加明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技术的讲解和纠正,练习曲得分析与指导、即兴伴奏,还要一对一的精心指导,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面对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现状,音乐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
1、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音乐教师因此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根本,深入调研,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方向,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选择难度适中,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可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学资料的学习内容,多以儿歌弹、演、和儿歌创编等内容为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必要的音乐技能的基础上,开阔眼界,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
2、重视学科的横向联系。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都采用分科教学,那么音乐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各个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立体化的完整体系,使单一的学科教学转变成综合课的形式,使音乐理论、弹、唱、打(节奏)、动(律动)等音乐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的交流,并融会贯通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为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学习有关幼儿心理学、幼儿活动设计(教法课)等专业理论学科的相关知识,多听课,多与专业理论老师交流,并把幼儿活动设计等知识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音乐知识和技能设计音乐活动、音乐游戏等的幼儿教学能力。还可以由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师与音乐综合、舞蹈、钢琴等技能教师合作,科学的制定学前教师专业音乐技能与考核总方案和分学科技能考核方案,使各方面教师既有各自的任务目标,担负相应的教学职责,又明确相互间的关系,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实现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
3、教师加强专业学习。到幼儿园实习、见习,与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或到网络上、书籍、期刊上查找学前教育的相关信息和材料,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理念,以便给学生更实用、更具有针对性的的实践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带领观看教学录像、音乐活动教案等,引导学生进行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来巩固所学的理论和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变“导”,学生从“学”到“做”。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完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根据中职生的好动的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未来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教学法
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体活动,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来学习某一个知识,让学生体会将来的幼儿教学中如何设计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老师有时是材料的提供者,有时是监督者,有时是游戏的合作伙伴,教师参与游戏的角色会随着游戏的发展而变化。同时,设计游戏活动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不要设计的太简单,和学生在玩中完成教学任务。如:欣赏乐曲《动物狂欢节》,可用设疑的方法导入,先由学生猜出哪种乐器表现的是哪种动物,推动学生去探索那段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在训练节奏时,可以训练学生嘴念节奏、手打节拍、脚打强拍或手打弱拍等“玩”法;还可以把节奏编成总谱式的合作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有打节拍的、有打节奏的、有唱谱的、有加打击乐的等,一起合作;也可继续发展为加入打击乐、钢琴等乐器来“玩”。这种利用猜谜、游戏、打击乐、钢琴伴奏等手段以“玩”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手、眼、脑并用,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乐感与审美,发展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幼儿音乐活动模拟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还要具备音乐教学能力。由于受实验场地、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必须要在课堂上得到初步解决。而幼儿音乐活动模拟,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模拟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真实的问题情境,而学生会像教师正式上课一样,利用
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之前,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观看幼儿音乐教学的录像,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收集大量的幼儿音乐课教案和课件以供学生学习与参考。然后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幼儿音乐活动片段,并进入特定情景进性模拟演示,亲身体验教师角色。最后,学生们共同讨论、评判,指出优点和不足,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结语
学前教育需要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高效率地获得知识,是我们的责任和追求。今天的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参考文献: 【1】 华夏.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孟佳(1980-),女,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第三篇:音乐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期力的二种反映。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论。并发人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使命。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保护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围绕音乐教学各个环节,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
1.调整音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使学生掌握有某种文化价值的内容。即“教什么”。那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看他们需要什么和喜欢什么。旧教材中很多内容离学生生活太远,他们不感兴趣,更无法作用于他们的感情世界。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呢?当拿到新教材时,我激动不已。新教材能从孩子的生活出发,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音乐创作和个性发展,注意弘扬民族音乐和发展多元文化。在没有统一的大纲、统“教学过程和方法情况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教师独立驾御教材的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达成不同结果的各种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论相悖。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而讲授法只是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递,不能发挥学4M作角,伯而对教李st产生本利影*。比如:我上三年级第六册歌曲《劳动最光荣》,上课时,虽然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但是不知不觉又以“我”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转变教学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个认识和反复实践的过程。
二、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五个特征
1.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比如:上《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一课,首先是师生交流,我会唱动画片《葫芦姓主题歌》(教师唱),你们会唱什么动事片歌曲呀?(学生唱)其次是生生交流,他们分小组、分角色排演动画片《白雪公主》,还有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同样是一课,由多个教师上,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发现优点和缺点。
2.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合作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强调教学中各动态因素之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他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3.价值取向的个体性,个体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个别适应、因材施教,更加注意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更加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比如:上《在动物园里》一课,学生学会歌曲后,让他们创作歌词,每个班创作的内容不同,每个学生创造的内容也不一样,学生发挥了学习的潜能,学生的个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全面性是指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认知、情感等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比如:在上《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学生掌握了二分音符、四份音符而且还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国旗的无限喜爱之情,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还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所以这一课达成的目标是多种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优化教学设计
梅里尔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对教学设计所做的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
1.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教学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
①教学目标的整合性,把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谐地整合在一起,对学生在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比如: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一课,让学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从各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②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③教学方法整合钱,要求教学方法的设计,从学生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师自身条件出发,在一定教学策略指导下,以一种方法为主,把多种方法融合起来。比如:在欣赏《三只小猪》时,我采用故事的发生、发展顺序来让学生欣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采用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来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但在欣赏和表演时。还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等方法,学生自己说出表演台词和表现三只小猪的形象。课堂效果较好。
2.教学设计的构建性:“为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而如’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论点,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构建,是县指针师在教学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3.教学设计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注重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比如:在上《音乐探宝》一课,我首先创设了找宝情境,让学生根据找宝的内容来演唱、演奏、模仿、敲击节奏等活动,并有奖品鼓励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力很强,课堂气氛活跃。
4.教学设计情感性:情感性是指澡堂教学设计要注意加强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学设计的情感性要求:一要师生互爱;二要以情激情;三要相互尊重;四要教学民主。
5.教学设计的活动性:教学设计把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其教学设计要求为:一是开展过程教学。二是开展参与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设计、自己演唱和互相评价的机会;三是开展合作学习。总而言之,在这半年来的教改活动中,使我忧喜、激动和兴奋,同时又使我有了许多压力,在这压力下,我成长起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进取,肯于钻研,从每课中都找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而作出努力。
第四篇:二、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志伟整理材料
中心议题:如何通过课堂,实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从内心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自然的事情,学生不存在个性差异,反而不正常。正是因为人的个性差异,整个人类社会才会这么的丰富多彩!
其次,我们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但我们更要注重教育的教化作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我们不能低估我们的教育的影响。
再次,我们要想对学生有有效的影响,我们必须研究他,用专业的教育智慧来实施影响。这是我们区别于非教育人的最主要的区别。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学习、发展最终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施加的教育影响,能否起起作用,关键还是学生能够建构多少。所以,我们要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1、学科的教学本质。
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积淀为目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学生学习内在机制及学习特点
学习的内在机制,我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这个问题,现状很不容乐观。学生学习为了什么?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学习好了,上大学,找好工作,过幸福生活。近一点的就是能够在考试中考到令人满意的成绩,老师满意,因为学校评价老师时这是重要的一项指标。家长满意,这是炫耀的资本,是自己孩子美好将来的基础。自己满意,能得到老师、家长、亲戚、朋友的表扬,能在小伙伴中有地位。这些,其实只不过是动机动力的一个方面,错误的是现在学习的内在动机似乎完全靠这样一个拉力,而忽视了内在的动力。
这样的学习动机,与我们整个大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知道到底是谁影响谁,就好像是先鸡生蛋,还是先蛋孵出小鸡一样。我们的医院有多少是发现了奇怪的病例,能放弃金钱的诱惑,而进行科学的研究呢?(影响国家稳定的除外)我们的大学,不知何时也出现了那么多的论文剽窃事件,似乎除了职称、工资之外,有多少是认真做学问的。我们的身边教师,一会功夫拼凑出来的论文获大奖已经是屡见不鲜(现在情况好了些)。所有的这些,与我们的心态浮躁有关。
那么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是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但是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慎重。要更多从内在动力方面引导。
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教学进程设计
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尝试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实,坚持的核心就是学生是学习主体。任何人替代不了。只有学生先学习了,才能暴露出问题,我们有针对的进行讲解,引导,效果自然不一样。
4、、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只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核心,其他的都可以进行。我们进行的只是其中一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相信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杜郎口教学、魏书生的教学与班级管理等。
5、学科教学内容的重构
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一定要做减法。现在语文承载的太多,但是语文本身应该承载的专业知识却很少,且无体系,杂乱无章。有太多的语文课上的面目全非。所以,语文教学的内容必须重构。
国家层面的,应该组织各地专家,整理国内外的、传统的、当代的语文学科的知识。就像数学、物理一样,不要小学学了比喻,中学还学,且变化都不大。根据这些知识编撰新的教材,像原来的一些老课本一样,以这些语文知识选文编教科书。
一线教师层面的,我们在面对每一篇文章时,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在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方面的目标是什么,而不是重点考虑怎样把课文内容理解透彻,怎么样把课文内容挖深,用什么样的、教师的独特的解读方式去解读文本。我们要有一双“语文眼”,用语文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文本。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面对这样的文本,他们该如何去解读,我们要交给学生什么样的解读方式,从文本中我们能发现什么样的训练学生语文能力、进行语文素养积淀的点。我们要把教材当做数学中的例题一样,要能够从教材中提炼出语文知识(如何听说读写的知识),从而利用教材进行这些语文的训练。在跟教研室杨鸿雁老师交流之后,心中更加明确的是我们的语文知识的教授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感知,而不是赤裸裸的专业术语的传授。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一、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提高竞争力,使培养的学生比同类专业的本科生有更多的幼教技能,比同类专科生有更多的专业特长,比幼师中专生有更高的文化层次,实施了学前教育专业分方向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内涵,走“特色化专业发展”道路,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教育理念先进的重点专业。发挥了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的资源优势,确立了学前英语方向、学前早教方向、学前管理方向、学前健康保健方向的一专多能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向。
我们以服务地方学前教育和社会发展为落脚点,主动适应社会需要,遵循中等教育规律,对学生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技能培养与职业需要合理对接的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策略。确立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立足本地区、面向全国、突出“思想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主动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复合式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体系和结构
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以培养应用性学前教育人才为目标设计课程结构,围绕着专业建设和市场需求,整合课程内容,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为原则,把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势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幼儿园纲要指导》、《幼儿礼仪课程》、《舞蹈》等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分解落实到各个环节。依据《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置课程,确保学生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过硬的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包括理论和实践两大课程体系。按类型设置公共基础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
三、科目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拥有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园纲要指导》。有比较规范的学前教育专业科目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进度和实习大纲,有系统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专业技能、职业能力拓展、五大模块。特别在教材编排方面,根据实用原则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组织编排教材。
四、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档案规范齐全,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程并具有规范的训练考核体系,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技能训练与培训方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技能考核方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技能考核标准》。改革了传统的《幼儿园纲要指导》的理论考试方式,采取了教学设计、摸拟教学、说课和教具制作分项考核。改革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良性发展,在横向评价的同时,更加关注纵向评价,教育学生努力做到起点不同,终点制胜。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实施“面、块、点”教学方式。
五、职业素质教育
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八项”职业技能,即手工、简笔画、书写、舞蹈创编、边弹边唱、模拟教学、讲儿童故事、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把“八项”技能训练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素质教育模式。发挥教育系心理咨询专业的优势,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进行幼儿心理辅导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儿童心理咨询方法。利用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的优势,定期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环境
我们精心选择了往届毕业生为管理者的、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省、市级示范类幼儿园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满足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见习、实习需要。制定了较完备的实习指导与管理方案。做到了实践教学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七、产学研合作
通过我校幼儿园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交流、研讨、报告,论证职业岗位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确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方向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了幼儿园优秀教师来校任教。
八、教学改革与建设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科学整合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读、议、讲、练”教学法、“学、创、教、评”教学法等,提高幼师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成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良好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九、师资队伍
学前教育教学部共有教师 30余人,分为学前基础组、音乐组、舞蹈组、美术组,是学校目前优秀的教学团队。
新老教师结对子,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学校与幼教部两级管理者对教师实施过程监控;通过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实施效果监控。
十一、学生素质
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年年就业率全市名列前茅,无留降级学生。学生连续几年参加省、市、县文化活动的演出,得到社会广泛好评。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
十二.学生就业
有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建立了系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管理机构。近几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就业率均为98%以上。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生调查发现,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实践能力方面,用人单位都给予了良好的评价。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十三、专业特色与创新
(一)“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特色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形成了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被省市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所采用。
(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教师从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入手,积极实施成功教育、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学法指导及学习能力培养,摸索总结出一系列实用的教学法,提高了幼师生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三)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校本教材。
各科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编写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校本教材,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指南》、《幼儿保育、教育案例汇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学习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指导》、《舞蹈纲要》、《简笔画学习纲要》、《幼教钢琴基础教程》。相关学科教师已在教学中尝试应用,并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教学部 2011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