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研究(定稿)

时间:2019-05-14 10:3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融合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研究(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融合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研究(定稿)》。

第一篇:融合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研究(定稿)

融合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研究

1吴佳鑫,张玉峰, 姚春荣, 梅培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信息管理系,湖北 武汉 430064)

本文系2012年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16)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学科竞赛是检验专业教学成果、锻炼师生队伍的重要平台。本文针对学科竞赛中学生能力方面的不足,从培养能力和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构建了面向学科竞赛的专业课程,有效融合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学科竞赛的能力需求。该新设课程授课试验表明,改革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缩小了专业教学与竞赛所需实践经验的差距,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关键词:学科竞赛;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Research on Course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Course Design”

with Integration of Academic Competitions

Wu jiaxin, Zhang yufeng, Yao chunrong, Mei pei

(Wuhan university, Luojia Colleg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ubei

Wuhan 430064)

Abstract: Academic competitions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test the teaching results and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o compensate for the lack of students' ability of academic competitions, this paper construc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for academic competitions to strengthen capacity of students based on existing curriculum program, which merge the e-commerce knowledge with requirement of academic competitions effectively.From the result of the new course lectures trial, this reform has achieved the desired results, which narrowed the gap between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required in competitions, and cultivate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Keywords: Academic competitions;teaching reform;course design;e-commerce;practical teaching

一 课程改革研究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应当加强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全国大

[2]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三创赛)正是在此背景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全国高校(含港澳台地区)举办的大学生竞赛项目。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信息管理系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了三创赛,还参加了湖北省第三届电子商务“技能状元”选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竞赛过程中,师生受益良多,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现有专业教学方面的不足:(1)专业教学中知识的实际应用深度不够;(2)专业知识未能综合运用;(3)专业教学知识体系不能紧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水平。1[1]本文系2012年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1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佳鑫,男,汉族,1982年生,内蒙赤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组织与信息可视化;张玉峰,女,汉族,1946年生,河南封丘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姚春荣,女,汉族,1982年生,河南南乐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理论;梅培,女,汉族,1984年生,湖北武汉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应用;

联系方式:武汉市洪山区新路村1号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信息管理系。吴佳鑫:logofish@126.com, 电话:***;张玉峰,邮箱:yfzhang9@163.com 电话:***。

这些不足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鉴于此,我系申请了校级科研项目《融合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旨在通过开设面向学科竞赛的具体课程,弥补学生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的不足。作为科研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我们开设了《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预期通过《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够从综合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1)综合性。专业教学体系分块教学,但在知识运用中,需要融会贯通,该课的开设将体现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优化知识结构;(2)实践性。该课程将引入具体的实践环境,以具体的团队项目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专业学科竞赛储备知识,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基础。

二 课程建设前期调研

随着电子商务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的组织开展,出现了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

[3]教学实践。电子商务学科竞赛能够促进学生“双证”教育和教师“双师”队伍的建设。浙

江财经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提出了基于“三创”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科竞赛开展

[4]竞赛讲座、集中培训和分组辅导。宁波工程学院则在学校层面形成科学、规范、长效的工

[5]作机制,形成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办学特色。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通过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

[6]制,建设学科竞赛指导队伍,优化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学科竞赛不仅成为师生

展示风采的舞台,也较大程度影响着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

(一)学科竞赛要求

为了能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达到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要求参赛团队应具备如下素质:(1)基础理论扎实;(2)具有较强的系统开发、网络营销、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专业技能;(3)熟悉电子商务业务模式,了解行业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结合实际形成较好的创意;(5)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素养;(6)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撰写能力。

(二)现有课程的基础

我系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涵盖了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等主要方面。但在各类专门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方面仍有欠缺。具体包括:(1)各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教学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2)各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不足。各课程教学体现了知识的专门性,但忽略了知识的关联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较少;(3)行业最新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学不足。教材中的知识较为稳定,但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较快,对其新发展趋势的教学较欠缺。

(三)学生的学习水平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在知识基础和能力体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对行业新闻和发展现状缺乏关注,感性认识薄弱;(2)对电子商务模式的认识局限于书本,不熟悉最新电子商务模式;(3)很多学生未开通网银,未体验过网上购物;(4)思维不活跃,创意和创造力不强;(5)少数学生开了淘宝店,但大部分学生不懂网上开店和运营。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学生在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综合实践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 课程详细设计

根据“商情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情境仿真式”教学和职业资格培训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课程设计》采用团队项目形式,模拟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开展理论授课和课下团队任务;在教材选取上,采用职业资格认证指定书籍《电子商务师(三级)》作为课程教材,并搜集电子商务领域最新的标准、手册、案例等材料作为补充,使学生既能掌握职业资格培训及认证中的知识点,又可以培养具体实践环境下所需的各种能力。[7]

(一)课程建设目标

《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采用课堂教学、课下任务和团队项目相结合的方法,将课下任务和团队项目设计成实践模块,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应用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拟真实竞赛环境和实践环境,使学生学以致用,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色,弥补从专门知识到实际应用的不足。

(二)课程培养目标

围绕学科竞赛的要求,课程将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包括:

(1)创造力。创造力产生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创造力,需要讲授电子商务实践现状和发展趋势,将现代高新技术与专业知识、行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分析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并以商业模式创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以启发引导。

(2)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电子商务项目过程涉及到商情分析、市场调研、平台选取、平台规划与建设、项目运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规划,尽管多门课程专门讲授过,但需要以具体的商业创意为基础,以应用项目为中心,综合运用各类专门知识。

(3)团队合作精神。课程开始时组成团队,共同完成项目设计、项目任务执行、团队课堂演示、团队文档撰写等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实践使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技巧。

(4)实践能力。使学生以具体的项目为基础,接触真实的用户和商务平台,解决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课堂演示,市场调研等与用户接触的方式,使学生熟悉口头表达与演示的场景和基本规则。

(6)个人素质修养。主要从着装、言谈举止等方面,提醒学生在团队演示过程中展示自我风采,体现个人修养。包括演讲举止,对团队成员、投资人、评委、老师的态度和沟通方式,着装、礼貌等内容。

(三)课程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及培养要求,本课程设计了九部分内容,具体包括:

(1)电子商务发展史、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讲授电子商务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电商行业新闻和案例的信息源。将学生分组形成团队,安排学生课下关注电子商务行业新闻,提升对电子商务的敏感度。本部分课程安排团队演示行业新闻及案例的介绍。

(2)电子商务新型模式、商务运作及案例分析

项目的创意离不开商业模式的革新,通过新型商业模式的介绍,拓宽学生的商业思维;剖析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方式,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感性认识;以案例方式引导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展和运作。安排学生课下调研商业模式及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案例,提交商业模式和案例报告,并进行课堂演示。

(3)电子商务市场研究

授课内容包括商情分析、商业创意的培育、市场调研方法、用户需求的获取等。电子商务项目源于具体的商业创意,课程需讲授商业创意的培育过程和商业创意的优劣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讲授市场调研的具体流程、方法和工具。安排学生课下以团队方式确定具体的商业创意,形成商业创意方案,开展市场调查和分析,提交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4)商务平台规划与建设

创意项目需要选取合适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必需充分介绍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包括:B2C平台、C2C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及自建商务平台。讲授不同情形下商务平台的规划方法及构建方法,包括商务网站需求调研、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商务网站服务商选

取、网站建设,商务网站内容体系建设等。安排学生根据商业创意进行商务平台的规划,提交商务平台选取、规划与实施方案。

(5)电子商务项目核心业务流程分析

平台选取后需界定平台业务流程,讲授业务流程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平台核心功能模块划分方法。安排学生以具体的创意方案为背景,提交具体的业务流程分析文档。

(6)电子商务项目运营方案设计

讲授平台运营中的产品采购、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物流管理等环节。讲授各个环节的具体方案制定方法,安排学生提交具体的运营方案。

(7)电子商务项目管理

其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计划及资金来源等。讲授商务网站运营中的人力资源规划、财务规划、融资等工作的内容和实现方法。安排学生设计并提交人力资源、财务及融资方案。

(8)项目结项书的撰写、演示与评价

讲授项目结项书的评判标准。讲授项目结项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写作方法。安排学生以团队方式整理前期提交的文档,汇总为本团队的项目结项书并演示。

(9)淘宝C2C网店的课下实践与讨论

以团队方式由学生设计项目,开设C2C淘宝网店,分析和完成商品采购、内容制作及组织、客户服务、物流的基本流程,对具体的商务流程有感性认识。该任务在课程开始时下达,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于期中和期末各作淘宝店铺开店心得,由学生提交淘宝开店心得并演示。

课程内容按照商业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开展,其中涉及许多团队任务、文档和团队演示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团队任务及相关文档

四 课程建设效果分析

《电子商务课程设计》在进行了调研与设置后,现已完成一个学期的授课,授课过程中,效果较为明显,具体体现在:

(1)学生电子商务意识有所提高。学生分组组成团队,课下积极调研采集电子商务行业新闻及相关案例,课堂上交流、讨论、共享,了解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明确了社会及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2)部分项目创意十分新颖。学生对学习商业创意、创业的有关知识热情较高,每个团队积极进行项目设计,部分团队的项目创意十分新颖。

(3)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团队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综合运用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优化了知识结构。

(4)提高了电子商务应用实践能力。团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商务实际问题。

(5)团队合作精神有所增强。学生在项目完成和交流演示中,有效地进行了团队合作,多团队之间引发了竞争效应,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同时学生的文字写作和演讲能力也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课程授课中也体现了不足,具体包括。

(1)短时间内部分团队任务难以深入完成。如市场调研任务和业务流程规划任务。这些任务需要较多的知识积累和时间,因此在授课中,这部分内容学生完成难度较大。

(2)淘宝开店实践任务未能全部完成。由于淘宝对开店的规则限制,以及缺少初始资金,部分团队该任务未能完成。

五 结束语

电子商务学科竞赛是一个以教师、学生均积极投入为前提,组织管理制度、激励性政策、资源等各类因素合力规划和安排的过程。此次课程设置改革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根据课程讲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拟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该课程建设:

(1)优化课程内容,注重专业知识间的逻辑关联及综合应用,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2)恰当设计团队项目任务和课下作业,内容合理,难度适中,增强学生信心;

(3)项目任务和作业设计保证逻辑关联和一致性,使一系列的任务执行与协作符合具体商务创意的萌发、验证、形成、展示过程;

(4)建立面向学科竞赛的课程之间的联动机制;

(5)加强学生团队的管理和项目任务监控;

(6)引进教学软硬件的支持,进一步发挥对课程实施的支持作用;

(7)提供网上交流中心平台,共享师生的创新成果和创新经验。

今后,我们将结合学科竞赛的实战经历,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步完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使之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EB/OL]., 2012.10.1

3[2]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通知[EB/OL].http://jwc.shmtu.edu.cn/News.aspx?id=b2f6e0fd-9acd-425f-913e-e4764f2a188c,2012.10.13

[3]颜宝.依托技能大赛,谈中职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172.[4]陈明晶,姚建荣,陈远高等.基于“三创”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24):5-8.[5]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6]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7] 柴进栋.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目标开发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 2011,(11):65-67.联系方式:武汉市洪山区新路村1号武汉大学珞珈学院信息管理系,邮编:430064 吴佳鑫:邮箱:logofish@126.com, 电话:***;

张玉峰:邮箱:yfzhang9@163.com 电话:***

第二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名称: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课程设计学分: 1 课程设计时间:第六学期 课程设计年级: 3 课程设计学时或周数:1周(36学时)课程设计专业:电子商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全面考查学生网站建设的能力,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与设计、网站软硬件平台的安装与配置、静态和动态页面的设计开发、Web数据库与访问技术等。特别要强化编写及调试ASP程序的能力。要求学生提交一个可运行的动态网站及网站说明书。

二、选题的原则及题目难度、深度、广度分析

1、网站选题有创意,符合社会需要;

2、页面具有鲜明的设计风格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3、具有后台管理系统,可动态管理前台页面。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静态网页设计

2、动态网站建设

3、网站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时间进程表

第1天完成网站创意与基本设计;第2、3、4天分工完成网站的详细设计及编程;第5天测试网站,编写网站说明书。

五、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及评分标准

根据学生网站建设的质量和课程设计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不及格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需重新做课程设计,经指导教师考核及格后,方可取得相应学分。有关的考查相关材料(文字材料以及光盘)统一妥善保管。

拟稿(签名):

邵婷

核对(签名)林建宗

审批(签名):瞿友喜

2009年 10 月10 2009年 11 月 1 2009年 11 月 2 日

第三篇: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报告

《B2C商务网站》

指导老师:易秋香 所在班级:08级EC

设计人:洪敏 学号:0802052 2010.9.16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图书商务网站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ASP的理论和方法。、要求了解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全过程,理解网站建设相关的概念,掌握ASP网站建设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调研方法;业务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物理模型设计方法;系统的实现等方法。完成一个小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二、设计正文 1 系统分析

1.1随着计算机的高度普及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网上购物也已经成为新兴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图书销售作为传统的销售领域也应加入到新兴浪潮之中,因此着手建设图书商务网站的建设!1.2业务流程分析

(1)用户通过注册得到会员资格。

(2)用户通过登陆系统登陆到网站,并且可以查看和搜索所要商品。(3)用户可以对自己所选商品进行购买,并将其添加入自己的购物车当中。(4)通过购物车对自己所选商品进行添加或删除。(5)确认所选商品后到收银台提交订单。(6)选择邮寄方式和支付方式。(7)确认订单信息,完成购物。1.3数据字典 用户系统表:

User_id:用户ID User_name:用户名 Cha:密码查询问题 Daan:密码查询答案 User_pass:用户密码 User_mail:用户邮箱 User_adds:用户地址

User_regtime:用户登陆时间 User_regid:用户登陆ID Userlassttime:用户最后登陆时间 Userlastip:用户最后登陆ID User_baymoney:用户购买钱数 User_namec:联系人名

User_postcode:用户邮政编码 User_tel:用户电话 商品表:

Sp_id:商品ID Sort_id:商品所属类别ID Sp_name:商品名 Sp_cash:商品价格 Sp_content:商品简介 Sp_content2:商品介绍 Sp_views:商品查看数 Sp_buys:商品购买数 Sp_date:商品上架时间 Sp_pic:商品PIC号 Huiyuan:会员价 Vip:vip价

Sp_zuozhe图书作者: Sp_chuban:图书出版社 商品类别表:

Sort_id:类别ID Sort_name:类别名 购物车表:

Basket_id购物车ID: Sp_name商品名: Sp_cash:商品价格

Basket_count:购买数量 Sub_number:订单号 User_name:用户名 Sp_id:商品ID Basket_time:购物时间 Sp_price:总价 订单表:

Sub_id:订单ID Basket_id:购物车ID User_name:用户名 Sub_date:订单时间 Sub_number:订单号 Sub_to:订单

User_mail用户邮箱: User_tel:用户电话 User_adds:用户地址 User_postcode:用户邮编 Qian:付款方式 Other:其他信息 2 系统设计 2.1功能设计 用户功能:

用户注册,找回密码,修改用户信息 商品功能:

商品显示,分类显示,商品搜索 购买功能:

购物车实现,商品添加实现,订单功能实现 2.2系统运行环境与数据库

需运行于装有IIS功能的服务器上,配套SQL数据库。3 系统实施 index.asp 欢迎来到梦瑶轩!

border=“0”

align=“center”

cellpadding=“1” cellspacing=“1” bordercolor=“#99ccff”>

用户登录

name=“denglu”

method=“post” action=“denglu.asp”> 用户名:


注册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热销图书

bordercolor=“#99ccff”

bgcolor=“#99ccff”>

更多>>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面对深度融合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借助开发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研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开发微课资源,变教学资源为学习资源。

在以往的资源建设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些资源的局限性愈加明显:一是不能满足不同教师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二是这些资源大多属于课件资源,主要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服务,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微课的兴起,为信息化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微课资源容量小,便于在不同的终端上使用,且微课开发的门槛低,方便教师掌握。

因此,可以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团队的老师先行先试,尝试开发微课资源,通过他们培训和吸引全校教师共同来参与这项工作,同时将教师微课开发与校本研修学分考核挂钩,有效地保证了微课制作的质量。我校开发的微课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和自主学习检测单三个部分。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认为开发微课是一种很好的校本研修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笔记,开发智慧课堂,以先教后学为先学后导。微课程,开启了“融合”新时代。受翻转课堂的启发,学校在开发微课程资源的同时,积极尝试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规定各教研组每月必须开出一节智慧课堂研究课,并向全校展示。

我们的智慧课堂借助“为知笔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网上协作,具体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第一,网络观课,自主学习。课前利用为知笔记的群组功能为学生提供微课程资源,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和自主学习检测单。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在家中进行自主学习,不懂之处可通过网络请教同学和老师。

第二,预习检测,提出疑问。利用VBA开发的自主学习检测单具有即时反馈功能,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在家中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我们设计了三种梯度的检测单,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存在疑问,可以将问题发布到讨论群组中,并由教师精选汇总后上传到为知笔记,供课堂上讨论解决。第三,小组合作,研究解决。主要包括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3人小组,合作解决经教师精选后的学习疑问,在合作过程中可有学生扮演小教师角色帮助解决,也可将问题提交到讨论群组由其他小组或老师帮助解决。第二次是6人小组,合作解决由老师布置的课堂探究任务,该合作探究任务更具挑战性,需要组内合作交流或组际协作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第四,巩固练习,小结提升。学生可以利用测试平台自主完成巩固练习,并能得到及时反馈,同时老师也能利用测试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并作出必要的指导。此外,学生还可利用为知笔记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为知笔记不仅是一种教学平台,它还让我们的学生真真实现了“人人通”,使学生在“云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许多学生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个人知识进行管理,需要时又能将自己的个人知识共享给老师和学生。

三、建设研修平台,实践网络教研,变封闭研修为开放研修。

课例研修特色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数字校园为支撑;与智慧课堂、微课程等探索相融合;根据教与学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主题;采用团队研修形式。具体操作步骤为①预案上传。开课团队由三人组成,其中开课者、同学科协作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各一人;接到开课任务后,通过网络协作或面对面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提前一周在研修网“教学设计”上传信息化教学设计。②团队磨课。研修团队各成员针对开课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并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上传研修网,开课团队汲取同伴建议后完善教学设计,并将信息化教学设计修改稿上传研修网“教学设计”栏目。③观课评课。开课一般在两个信息化专用教室进行,要求研修团队各成员到现场听课,其他教师可以采用网上听课的形式。听课教师可现场通过手机等无线终端上网即时发表评论,或课后到研修网上发表评论。④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要求开课者认真参考各位同伴的评课建议,两天内写出教学反思、一周内整理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上传研修网,供同伴参考,各同伴也可再次提出修改建议,提升教研深度。⑤视频上传。视频内容包括开课者说课、课堂实况、协作同伴点评3个部分,要求在三天内上传视频,让开课者自观课堂,引发反思;同时也让其他教师网上观课,发表评论。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五步课例研修”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有效实现知识管理,促进其专业发展。

1、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实现了“优质轻负” 开发微课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新途径。一是制作微课也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教师发现身边问题,通过“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的过程,帮助教师解决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简单实用,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二是制作微课,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三是微课便于传播,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便利,从而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四是微课便于将专家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传播,引导和帮助年轻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五是通过开发微课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开发微课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华中微讲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微课有效地帮助一些学困生达成学习目标,提高了各学科及格率。

2、促进了学教方式的转变,形成了“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实践有利于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素养,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转型。一是改变了教师原来认为学生不会自学的看法。信息化教学前移,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供更多的内化知识的课堂教学时间,从而为教学创新提供新空间。在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商讨难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学会协作学习,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收获学习成就感。二是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新素养。在智慧课堂实践中,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艺术修养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一定修养。这些新的教学素养与传统教学素养融为一体,增强了教师实施教学最优化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新提升。三是养成了常态化反思习惯。智慧课堂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事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制作教学视频,便于教师播放、审查和修改,实现教学反思常态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从“演员”到“导演”,教师新职能开始显现。在智慧课堂学习方式下,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认真制作教学视频,积极设计课堂创新学习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有困惑的学生,拓展学习深度。因此教师职能的重心从讲课向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转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会取得成功。但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专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摸索更适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篇: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科存在着课程门类多,教学单一,理论比重偏大,内容重复、缺乏渗透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进行改革。构建音乐学科之间的关联与融合。文章探究了音乐课程融合的方法与对策。提出将钢琴与音乐理论、声乐与舞蹈教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发展立体化、最优化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多样性、实践性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通过合作互动,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 钢琴 音乐理论 乐舞 融合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59

Teaching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usic Disciplines Fusion

DU Qun

(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Wuhan,Hubei 430064)

Abstract The current preschool professional music course has many categories of subjects,teaching a single,larger proportion theory,content duplication,lack of penetration,and many other issues.Therefore,the need for reform in the curriculum and content.Constru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fusion of musical discipline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music curriculum integration.Propose the piano and music theory,vocal and dance teaching mutual penetration,fusion concept.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optimize teaching ideas.Make teaching an innovative,open,diverse,practical feat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through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ctively construct new knowledge.Key words piano;music theory;music and dance;integration 当前学前教育音乐学科存在的若干问题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精英化”的培养方式,遵循旧有的框架和思路,沿袭艺术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专业的细化,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繁”、“多”“杂”且陈旧。课程设置单一,学科之间缺乏贯通性、整合性,强调学科本位。过于偏重技能技巧的重复性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艺术实践的缺乏又导致学生创编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差。

学前教育音乐学科主要包含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儿歌创编、音乐欣赏等课程。而三年制大专学生的学制较短,音乐课程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多,总课时只有200多课时,面对课时少,学生基础薄弱,如何优化课程内容?全面而快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基本技能,已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重新审视,根据学前教育特点,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内容,凸显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性,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学科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音乐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钢琴、唱歌、奏乐、舞蹈、创编等都离不开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综合,贯穿始终地出现在音乐作品中。因此,音乐课程教学也存在知识结构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单纯多学科课程并列或量的增加,`而是各学科知识系统为适应跨学科学习而做的综合精简以及学科之间有机结合。

“音乐学科融合是在突出音乐主体的前提下,注重音乐与各学科的综合与渗透的一种教学形式”。①将音乐理论、专业技能等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相互“合作”,通过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构建整体性认识。乐理与声乐教学,在训练声乐技巧的同时,融入音准、节奏、音乐常用术语。学科融合不应流于形式,要把每一种类别的系列课程都以系统论的观点加以观照,使其内部形成有机联系。

音乐教学的融合还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此外还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共同完成任务的交融关系,深化并且精选了课程内容,避免了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教学价值和品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寻求知识间更广泛的联系,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需要整合教师资源,加强合作意识,形成探究性的学术氛围。

构建音乐学科课程内容融合的对策

3.1 钢琴与音乐理论课融合――理论教学钢琴化

(1)钢琴教学与音乐理论融合。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包括声乐、钢琴、视唱练耳、音乐欣赏、歌曲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内容,门类多、且采用分科设置,强调学科本位。传统的音乐理论,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到学生的学习意识、始终是从理论出发点回到理论的落脚点。这一课程的分课将技能和理论基础严重割裂,无法形成课程间相互渗透、作用、交叉和连贯的网络。“对课堂教学各项要求的设计,保证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即选择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导方案。遵循优化教学的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②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应对理论与技能课程的结构进行优化及学科间的高度融合为基点,进行音乐理论课改革。如将识谱、记谱法、符号、音乐常用术语、音程调式、和弦的学习与钢琴弹奏相结合。从键盘入手系统地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及早将初级和声理论有机地引入到键盘技能教学中去,为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还可将钢琴演奏技术和器乐作品鉴赏相结合,融合音乐欣赏的方法、音乐史等有关内容。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2)音乐理论与即兴伴奏的融合;从对学生的调查和幼儿园反馈情况看,普遍存在钢琴即兴伴奏与弹唱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要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必须掌握大量的与其相关的综合知识。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强、理论融合实践的课程。在钢琴即兴伴奏中需要有效地运用和声、视唱练耳、作品分析、复调等理论知识,并与声乐有机结合并衔接起来,使钢琴课转变为一门综合性的钢琴弹唱学科。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课,传统钢琴课程设置分为先学习2年“钢琴”和再最后1学期“即兴伴奏”两门课程进行。时间短,任务重。在钢琴课程中,精挑细选一些乐曲,由浅入深,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弦的选配,让学生模仿或自己设计和声织体,编配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把涉及到的和弦连接、音阶、琶音、移调等伴奏音型,通过大量的公式化训练使他们熟练掌握,真正提高即兴伴奏和弹唱能力。

融合课程内容的观念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分科设置传统及其缺陷而提出的,体现了现代哲学和科学方法中的系统论思想,也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着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结合“融合”“渗透”的理念,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整合成综合课,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3.2 姊妹艺术融合――乐舞融合

当今世界,各门学科相互融合的理念迅速发展,重视音乐与非音乐学科内容的关联与整合,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在美国、加拿大已经将音乐、舞蹈、戏剧作为艺术学科群来架构。正是由于涵盖了不同的专业领域,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

音乐、舞蹈从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来看,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综合艺术形态。中国上古的六代庙乐,都是歌乐舞合一的形式,是“乐”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内容,情感、审美、表演的高度统一性、融合性特点。因此,构建舞蹈与声乐学科融合――乐舞融合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遵循了艺术的自身规律。强调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与资源的整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可行性模式和发展空间,是艺术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②

乐舞融合在设置及实施中应在保持声乐课自身特征的前提下,实施舞蹈的综合性渗透教学。歌唱中,教师如果只讲究运气、咬字收声、行腔技巧,往往造成学生呆若木鸡的表演,既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别人。通过寻找声乐与舞蹈语汇的契合点,运用舞蹈元素,将声乐与舞蹈高度融合,共同参与,发展即兴创作并即兴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掌握基本的舞蹈语汇,如少数民族、各国代表性的舞蹈语言,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共同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此外,舞蹈塑造的形态之美,能给人留下仪表端庄、落落大方的印象,而手、眼、神的表现方式,更达到传神、传情、达意的境界。在歌唱时,将舞蹈的流畅性、呼吸性、韵味性和柔初性融入歌唱中,运用组织化、美化、艺术化的舞蹈动作及组合,塑造艺术形象。不仅展示演唱者的气质和演唱风格也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艺术门类融合体现出的和谐之美,魅力之处。在声乐教学中,将舞蹈视觉艺术与声乐听觉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有助于形成了综合审美教育。

乐舞融合符合学前专业培养目标,有助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幼儿音乐活动、游戏教学屮,舞蹈、歌唱、游戏、寓言故事不是孤立的,它们将共同协调、参与,通过模拟各种人物、故事情节,表现儿童的童真、童趣和童心。

乐融舞合即“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艺术形式的多彩多姿与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之间的矛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结构建立在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上,培养学生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是教学资源不断重组、选择、优化、协调的结果,教学过程的一体化,使声乐教学“教得巧妙、教出美感、教出动感”。结语

艺术学科的融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它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理想教育观念,它具有综合性、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等特征。融合综合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分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弥补分科课程的单一性与枯燥性等弊端。表示学科教育中,各学科内部的知识和跨学科间的知识,通过“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促使各个要素从内容到形式都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点带面,调动多种感官,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兼顾音乐知识、能力、个性的协调发展,将人文素质、学科知识、艺术素养有效整合,以适应“综合型”、“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高职学前音乐学科走向融合的探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164

注释

① 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J].中国音乐教育,2012.8(218):6.② [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2.参考文献

[1] [苏]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9.

下载融合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研究(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融合学科竞赛的《电子商务课程设计》课程建设研究(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商务建设课程考试题问答题

    1.简述电子商务系统的框架结构。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3.电子商务有哪些功能? 4.什么是网站?什么是网站建设?什么是电子商务网站? 5.电子商务网站规划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6.简述网站建......

    电子商务课程与岗位对接研究

    电子商务课程与岗位对接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不断上升。文章就此分析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电子商务技术与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研究的目标: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网络平台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实训指导书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实训任务书一、实训目的1.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能够根据Web网站应用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完成对企业商务网站的需求分......

    微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体会(范文模版)

    微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学习体会 -------王淑芹 2015年7月,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暨微课程与学科教学融合专题研修班” 为期......

    电子商务建设课程考试励志题

    1上网查找马云、张朝阳、丁磊的事迹,写一篇感想,要求透过三人的成长轨迹,阐明自己的学习计划。 2在网上查找与网页制作学习有关的网站,几名同学成立一个网页制作小组,建立一个“......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机制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机制建设研究郑洋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而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是思维模式和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企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促进......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高 坎 中 学 2009.9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实施方案 1、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