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工程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标准化工程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广东理工学院标准化工程专业自2015申报筹建以来,在省教育厅的总体指示精神引导下,在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省标准化研究院和肇庆市质监局的指导配合下,在学校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经管学院按照申报书中的建设方案和工作目标,对照相关建设标准,认真部署和按计划逐步实施各项建设工作,在学校和经管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现将具体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修订
由于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标准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适时调整,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今年4-5月份、10月份我们对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培养规范框架内,结合自身实际,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修订并形成“标准化工程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和训练,在知识体系方面,强调知识领域的系统性、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全面性;在实践体系方面,强调实践领域和知识领域的衔接和支撑,实践单元和环节与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相对应。目前,应经在2016级学生中付诸实施。
2.师资队伍的建设
近两年通过加大对现有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有了显著的加强。目前本专业教授有2人,副教授(含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94.7%。已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水平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
3.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各级“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之机,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中以标准化体系与认证和质量检测技术为支撑点,积极开展卓越绩效模式、质量工程学、标准化概论等主要课程的建设,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
从2015年,特别是自教育部批准设置标准化工程专业以来,我院标准化工程专业针对自身的特点和不足,重点抓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发展所必需的学科平台建设;重点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
借助珠三角地理位置的优势,学校提供优厚的待遇和条件,经管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积极引进本专业和学科的专家、学术带头人以及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和二级学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在职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一定数量的本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拥有了一批不同层面和不同学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科平台建设
有了专业发展所需要的人,经管学院便积极着手营造适合专业发展的环境。为此我们寻找和抓住各种机遇,组织人员分阶段、有重点地一一搭建有利于自身专业发展的各种平台。通过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项目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打造满足了教学、科研所需的硬件条件;通过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培训中心举办的“标准化管理工程师”培训班和中国标准化协会举办的“国际标准化综合知识”培训班,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能力;通过加深与社会、企业的长期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供了广泛的领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面向。这些平台的构建,确保了我院标准化工程专业的良性发展,更为我院标准化工程专业和相关学科进一步上水平、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和各类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近两年,通过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调研,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认真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形成并正在实施“标准化工程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由于我们的定位是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所以2016人才培养方案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此我们优化了学时搭配,压缩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供了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搭建了许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在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安排上,充分体现满足上述能力培养的过程;在相关知识和实践领域、知识和实践单元以及知识和技能点的组织上,既满足“标准化工程专业规范”的要求、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又体现我们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本专业特色优势
1.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以标准化项目的调研—申报—研制—管理为主线,并考虑到外语、计算机应用、实践环节等在四年教学中的连续性,对课程安排进行了整体优化。较好地处理了主干课程与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理论到专业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并注意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做到实践性环节不断线,通过连续交互安排的课程设计和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的综合训练,加强学生标准化管理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训练,全面培养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
2.注重专业面拓宽,培养宽口径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的知识单元、知识点,覆盖了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各个学科领域,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在本专业的各个领域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管理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科普、卫生等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同时积极组织和开展课外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和学生自主的科研、创新活动,这些均纳入到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进两年的建设,我院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问题。
师资队伍虽较以前有了较大程度的加强,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零,正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还应有所提高。这需要我们更应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进一步放开政策,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水平。
第二篇:标准化工作总结报告
标准化工作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以下是东星资源分享的标准化工作总结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标准化工作总结报告一
安全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也是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实现企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进一步要求。它对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我厂从20xx年开始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原计划20xx年通过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但由于35000t/a苯胺扩产改造等原因,于20xx年11月5日向重庆市安监局化学品登记办提交达标验收申请,20xx年11月27日顺利通过登记办组织的达标验收,验收专家组对我厂的安全标准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1、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到安全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视,组织专门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逐条进行研究,分析企业是怎样做的、规范要求怎样做、我们存在什么差距、该如何改进,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并以重长风化[20xx]77号文《关于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通知》下发厂属各单位,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分步骤有序实施。厂领导除在企业工作例会、安委会上安排安全标准化工作并不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外,还于20xx年6月20日,召开安全标准化工作专题会议,对照安全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落实方案。
2、将安全标准化工作与增资方案挂钩,并与纳入安全责任制考核,调动了各级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总结安全标准化建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xx年进一步加大了推进力度,制定了安全标准化验收达标奖励办法,大大鼓舞了各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热情。特别是各级领导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推动安全标准化管理和作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发动企业全体职工积极参与,使这项工作全面、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地健康开展起来。保证各项工作安全、规范、有序、高效进行,“说到的就必须做到,做到的就必须有记录”,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取得实效。
二、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管理
1、对照《规范》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企业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管理制度》、《安全投入和安全措施项目管理制度》、《厂区施工和检修管理制度》,修订了原《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码头装卸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许可制度(试行)》、《危化品码头安全管理制度》,新制订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安全管理制度》、《外来协作、施工、承包单位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的制度》、《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制度》,共计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14个,并以重长风化[20xx]67号文形式下发各单位贯彻执行。
2、对动火作业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证、高处作业证、抽堵盲板作业证、临时用电作业证、光气设备管道作业证、码头装卸危化品作业证等进行了个修订完善,增了风险分析等内容。共计完善危险作业票证8种。
3、对各单位安全记录、台帐进行了清理规范,统一印制了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安全培训记录、安全培训计划报表、安全员、工艺员专业检查记录、车间、工段综合(日常)安全检查表、防毒防护用品安全检查表、开停车安全检查表、车间隐患整改记录、变更申请及验收表、检修作业条件确认及验收表、二级单位应急救援演练及评审记录表、安全培训台帐、安全设施台帐、安全奖惩台帐等。共计完善各类检查表16种、完善记录台帐193种。
4、以集中脱产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使全体职工的风险意识、标准化意识不断提高。于20**年6月,厂部组织安全标准化专门培训班,培训各级管理人员122名;以车间为单位组织全厂职工进行安全标准化培训,共培训职工689人。
5、在规范各种制度、票证、台帐记录及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的同时,加强监督执行力度,逐步使各级组织和人员把执行规范标准变为一种习惯,有效防范和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6、企业把事故预防和稳妥的应急相接合,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20xx年,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xx),结合企业实际,技安处牵头对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全面修订,指导各单位制定了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重大危险源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完善了企业应急预案文件体系,共制定综合预案1个、专项预案6个、现场处置方案22个,并向化医集团、市安监局、区政府、区安监等等相关部门备安。指导、督促各单位针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及重大危险源进行应急演练及效果评价,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危害识别,有效控制风险
安全标准化规范为危害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手段。企业通过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组织体系,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1、20xx年11初,企业组织各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共辨识出危险源400个,其中392个被评定为一般风险、5个被评定为重大风险、3个被评定为不可容风险,并制定了控制计划。
2、20xx年,结合《规范》要求,技安处牵头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度》进行修订,完善厂级、车间风险评价组织体系,细化风险评价准则,并新引入了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危险源识别,对生产、检修等作业活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价。指导各车间(部门)风险评价小组理出《作业活动清单》,组织各岗位员工对各自生产岗位每个作业活动(工作任务)按照生产工序、操作步骤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指导、督促各车间对照车间设备设施台帐及工艺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表内容,覆盖了车间所有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过程,使安全检查表法(SCL)用于日常性的危险源识别更全面和充分。组织、指导各单位不间断地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并于20xx年8月,技安处指导各车间(部门)采用JHA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组织风险评审。全厂共辨识出危险源1830余条,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7项、不可容许风险2项。对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制定了控制计划,落实了安全责任人和风险控制措施。
3、20xx年,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厂、车间级风险评价组织体系,做到全员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对常规活动,以岗位、工序为评价对象,在组织全员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辨识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的基础上,引入安全检查表分析,对固定设施设备装置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风险评价,掌握风险控制措施,增强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6至8月,组织开展风险评审工作,总结提升风险控制水平。通过风险评审,表明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大量危险源被消灭,不可容许风险的控制方案有效、充分,已降为一般风险。通过风险评价组评审,共辨识出危险源386项,经评价重大风险7项、不可容许风险2项,对不可容许风险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安全责任人,限期整改完成。
4、对检修、改造等非常规活动,在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价,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否则不予办理作业票证,有效控制风险,防范事故的发生。
四、以安全标准化创建为契机,全面进行现场规范整治
1、按《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企业制定了具体的安全整治标准,并以《关于迎接安全标准化评级达标考核工作的通知》(重长风化[20xx]35号)及《关于生产区现场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重长风化[20xx]39号)下发各单位,要求各单位加强现场安全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各种安全隐患和问题、安全死角,推进安全标准化操作,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提升职工安全环保文化素养。并以车间为单位,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岗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价工作,使职工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增强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
2、20xx年8月6日至14日,技安处组织对全厂各二级单位进行了安全标准化专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以《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任务书》的形式,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8月27日至28日,由黄厂长、周厂长、周书记带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各单位均按要求进行了整改,现场安全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新问题,检查组以情况通报的形式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期间,共排查问题和隐患119项,全部按期完成了整改,使生产现场本质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五、定期进行自评,不断改进安全绩效
安全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提高的循环,认真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使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不断深入、不断提高。
1、经过半年的试运行,20xx年12月份,企业组织进行了自评考核,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了改进方案,并以重长风化[20xx]104号文《关于下发安全标准化工作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理,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规范管理。
2、20xx年7月,企业按《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制度》组织进行自评考核,共发现29项与《规范》要求不相符,企业以《关于安全标准化需要进一步落实的基础工作的通知》形式,要求各单位限期整改,有力地保证了安全标准化有效运行。
3、为了更好地指导各单位搞好安全标准化工作,20xx年企业组织编制了《安全标准化工作册》。20xx年10月31日到11月5日,企业组织进行安全标准化自评,确认企业已经具备了达标验收条件,并于11月5日向市安监局危化品登记办提交了达标验收申请。11月27日通过登记办组织的达标验收,专家组对我厂的标准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厂是目前为止重庆市危化行业安全标准化搞得的企业,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企业领导针对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极为重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并向市安监局化学品登记办进行了汇报。
我们将长久、持续地把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到底,将《规范》的要求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行为准则,并与TnPM管理、现场文明、清洁生产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标准化,ZUI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标准化工作总结报告二
20XX年,在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调兵山市的标准化工作围绕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为中心,围绕贯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标准化水平,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和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20XX年,帮助企业制度标准5个、企业标准备案6个,同时对全市的企业标准的备案进行了清理。进行了调兵山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品、标准化工作状况的调查研究,多方面了解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围绕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我们对铁煤集团的煤矸石利用、洗煤水回收利用上进行了调查,并积极的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方面的技术服务。积极组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员单位的商品条码按时完成续展工作,协助企业申办商品条码,为419个单位办理了组织机构代码,年检350个,年检组织机构代码180个,实现组织机构代码收入190652元同时进行了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的清理工作,清理垃圾数据40个。同时,我们又搭建了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标准化服务网络,及时,准确的为企业提供标准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20余次。积极为招商引资服务,为招商引资减免组织机构代码费6家。派出的一站式办公受到了市政府的好评。
标准工作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确定了宏大小区、中心小区作为我市的服务标准化工作试点单位,为该社区收集了相关的服务标准、标志性图形符号一起其他的有关资料,制定了试点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对我市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标准现状调研。积极主动协助企业制定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如今年正在进行的帮助铁煤集团建材总厂制定免烧砖产品标准以及帮助铁煤集团天成几点设备总厂制定的矿山用砖塔等。
标准化工作总结报告三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公司粗放的、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此,20XX年公司以集团公司确定的“标准化管理年”为契机,按照集团公司开展“标准化管理年”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总体部署,在已经建立、实施和持续的“三体系”管理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公司提出的全面落实“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和业务系统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铁路建设“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和落实“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围绕我司中心任务,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标准化管理各项文件精神,明确机关各部门各负其责,完善和推行统一的管理标准,制定先进性、系统性、统一性、文化性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树立标准化管理新理念,深化、细化机关标准化管理工作,大力推动机关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标准化管理工作推进状况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近年来,公司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产值连创新高,市场领域不断拓展。但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等管理工作困难增多。就其原因主要是公司的管理粗放,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标准化的管理。又因集团公司把20XX年确定为“标准化管理年”。于是,我司借机把巩固、深化和发展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为重要举措,以此强化机关管理、规范机关工作、提高机关效能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司设立了“机关标准化管理督导领导小组”,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机关标准化管理督导领导小组坚持“五项原则”推进机关标准化管理:一是坚持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把标准化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培养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办事流程;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作风,开拓创新,大胆吸纳、融合一切先进的、适合工作特点的标准化管理新理念;三是坚持全员参与,上下同心协力,树立人人是机关形象的管理要求;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氛围;五是常抓不懈,把标准化管理贯穿于机关内部工作目标考核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个工作人员按月汇报工作并理解审核,各部门按计划向公司提交“标准化管理对标自查报告”,并理解监督。同时,标准化管理工作与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工作作风、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把标准化管理的绩效挂钩、权责分明、职责量化等先进管理理念引入机关,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使人人有职责、个个有压力,促使标准化管理工作分步分层展开,逐步渗透到机关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平时工作中,营造出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真正起到了推动标准化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公司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管理强调的是工作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和严格执行标准是标准化管理的核心资料,也是确保标准化管理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为此,我司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机关标准化管理”推进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制定推进计划。为更好的推进公司标准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质量持续提升,我司今年于3月24日制定并上报了“学习动员、对标自查、检查整改三个阶段”的推进计划。计划详细的明确了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案,组织保障。二是增强意识,培训学习文件。我司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针对工作要求,在今年3月份成立了“标准化管理知识培训班”。培训班在3月份共开展了3次培训讲座,培训了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等学员102名。第一,培训学习了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xx]xx号)文件及《标准化工作流程》。第二,针对项目管理中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讨论学习了《标准化项目部》及《标准化工地》。第三,针对施工作业中材料、验收、图纸、安全等各项管理的标准化及人员配备,现场作业管理、施工过程控制等的标准化,结合工地实际,学习了《标准化作业》及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手册》(集司工程[20xx]xx号)文件。透过培训,不仅仅让全体学员对什么是标准化管理,如何实现标准化管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及更深层次的交流学习,更是在标准化管理意识及知识上有了极大提高,在3月末,透过收集三次学习效果的状况反馈,最大
限度的保证了培训质量,顺利完成了阶段学习目标。三是完善制度,制定标准化手册。我司机关17个部门及下属5个分公司。大家结合实际工作和对照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流程》中与自身相抵触的规章制度,从“突出指导性、操作性和特色性”出发,将管理性文件、办法及日常用的各类表格、报表等进行了重新完善、修订,集成制作了《标准化管理手册》。并将“手册”及时下发到了公司各业务系统,努力做到将标准化管理推行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每个职工。
四是对标查改,追求标准化实效。根据制定的标准化管理推进计划,我司用心组织了“对标自查整改”活动,根据自查结果,不断改善。在工作中,公司机关开展了对标自查工作,查出在工程技术、财务、物资设备、人力资源及安全质量等方面存在6大类13个问题。各部门针对查出的问题,重新制定颁发了29份管理制度文件,同时及时废止了与标准化管理不相适宜的文件。透过认真自查与用心整改,机关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大幅提升。
(三)、上下联动,扎实推进,大力提高项目标准化管理水平
公司把标准化管理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调动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以现场管理、过程控制薄弱环节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公司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持续盈利潜力。
1、强化项目施工组织管理。一是落实领导分片负责制,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个性是对xx、xx……等铁路线进行了重点督导,强化指挥,施工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得以及时解决,满足了业主的各项工作要求。二是加强工期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强化生产工作的计划与控制。三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抓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的编制与审核。
2、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坚持“标准明确、程序清楚、现场礼貌”12字方针,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新开项目的前期工程策划,科学核定项目成本,细化项目成本分解,完善成本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项目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实施及时严格的考核奖惩。二是加强合同管理,认真研究合同,做到相关管理人员人人心中有数,严格履行合同不走样。三是优化技术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挖潜提效,降低成本,切实做到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四是抓好物资设备管理,严把八大关口。五是加强经济活动分析,使实际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规范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一是抓好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重视细节管理。二是全面规范管理行为,推动安全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三是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切实制定整改措施。四是加大安全工作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安全职责追究制度。五是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六是加强工程质量过程监控,质量通病有效整治。
(四)、科学统筹,务求实效,以标准化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推进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目标,是保证企业透过规范科学的管理创造企业效益、健康持续发展。在推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公司进行了精简机构、因需设岗,干部队伍进一步向知识化、年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项目经理部层层签订目标职责书,公司定期督察、考核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员工看到了期望,信心倍增,极大地调动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的职责感和用心性,大家以工程为中心,群策群力,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管理成效初步显现。公司各级领导工作重心下移、前移,经常深入工地,紧紧围绕项目管理开展各项工作,20XX年x-x月超额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半年施工生产任务,再创历史新高,企业呈现良性发展局面:完成营业收入xx.xx亿元,完成计划的xx%,较去年同期增长xx%;实现利润总额xx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x%;连续七年荣获xx“企业百强”;完成新签合同额xx.xx亿元,为集团公司确定目标的xx.x%;施工生产推进有序;基础管理得到加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队伍结构得到改善;企业文化不断推进;和谐企业持续稳固。
二、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收获及启示
透过近一年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深知标准化体系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事关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广大职工树立了“为事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的理念,理解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我们深刻体会到:
1、领导重视,各职能部门联动配合是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
实践证明,要贯彻、落实、到达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要求。只有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标准化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推行保证;只有牵头部门和各职能部门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构成工作合力,对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及时主动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提出对策措施,才能把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只有改革和创新标准化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
2、加强学习,完善制度与规范工作流程齐头并进是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的基础。
在推行标准化管理以来,一是公司透过多次组织对《标准化管理》系列文件及相应文件精神的系统培训学习,让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推进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好处,明确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增强了标准化管理意识,为推进标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透过《标准化管理手册》的制定,各项管理工作有了准确而快速地查找问题、改善工作的标准。三是透过贯彻实施《标准化管理手册》要求,机关标准化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更新观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公司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根本。
要全面提高我司标准化管理水平,首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以业主满意为焦点;以推进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增效为目的。做到“有标准对照、照标准学习,按标准作业”。不能停留在理论和口号上,减少随意,务求实效,务必贯穿整个工作,使各项工作措施一件一件的付诸实践。使我司承建的工程项目均到达国家规范、标准和合同要求。
近一年,透过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和经验,但仍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改善:一是标准化管理与机关实际相结合。二是提高为项目服务的水平。三是文件的持续改善,使其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福建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检查的通知》(闽煤安监察[2010]40号)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本矿列入为2010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达标矿井建设中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机构
1、建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项领导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2、制定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标准和规划及奖励制度。
3、建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验收小组。
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专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充足。
二、内业资料部分
1、矿井测风、测气,水文观察,瓦斯测报记录,风机值班,安全会议,机电设备等记录齐全。
2、各种操作规程齐全,采掘作业规程编制审批程序完善,并能及时补充到位。
3、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健全到位,各特殊工种人员均持证上岗。
4、矿井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平面图,通风、排水、避灾线路等图件齐全并能及时补充。
三、井下部分
1、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各采、掘、机电硐室作业点通风完善,通风设施完好,有完善的反风设施,符合有关规定。
2、矿井现有一个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布置二采四掘六个工作面,布局符合有关规定。
3、排水能保障矿井最大涌水量的畅通,并有建立水害防治机构,水害预测、预报及时,有探放水机构和设备。
四、地面部分
1、职工宿舍已有500个平方米,能满足职工住宿要求。
2、食堂已建设完善。
3、澡堂新建80个平方米,正在建设之中。
4、办公大楼计划建设400个平方米,现正在施工之中,预计11月底能交付使用。
5、机修房新建200个平方米,预计11月底能交付使用。
五、存在问题
井巷部分由于矿井建立较早局部井巷高、宽不符合要求,限于本矿采矿许可证今年五月份到期,相关部门已停供火工用品,现处于停产阶段,目前无法改造。
此报告
**煤炭开发有限公司
年月日
第四篇: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江苏省特色专业
护理专业
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二0 0 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本专业自200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一直紧紧围绕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坚持以护理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培养为重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作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旨在将本专业打造成在省内高职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龙头专业,以满足《江苏省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顺利实施对于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
在认真分析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建议,我们确定了以下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1.基于市场调研分析结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确立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2.构建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3.加强知与行的辩证统一,强化实训中心建设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实现学院“实践为本”的办学定位。
4.加大教学软、硬件的投资力度。
5.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了使以上建设方案得以落实,本专业将“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有力地结合起来,根据学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性高职院”的发展目标定位,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而且加强了过程管理,强化了质量监控,主要举措如下: 1.创新院校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江苏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张镇静为首的护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院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准绳制定了“四段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第一阶段表示护生入校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前7个月,在校内以情境模拟、岗位体验方式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表示第二学期进行为期2周的医院见习,它不仅可帮助护生巩固所学的基础护理技能,而且可为其后期学习《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课程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同时培养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个阶段表示护生于第三学年在医院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跟班顶岗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职业素质得以强化,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第四阶段是指实习10个月后返校学习2个月,根据护生的就业定
位选修《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或《老年护理》,并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情境模拟的方式加强综合技能训练和理论复习,以便护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毕业考试,为其顺利步入护理职业生涯加薪助燃。
为深化院校联合办学模式,我院于今年开始与吴江市人民医院共同打造了“1+1+1”培养模式,即①双基培养:护生于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学习;②床边教学:第二学年赴医院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完全由院方临床教师承担;③顶岗实习:第三学年分配至各医院跟班顶岗实习。可望此模式能使护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且能帮助他们早期认同医院文化和护理职业道德标准。2.以能力为本位,优化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与护理岗位需求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零距离接轨,护理专业构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护理职业教育导向。①遵循“适应临床护理岗位要求”的原则设置了理论课程体系,同时突出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将原来按学科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按照人体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到异常,分别整合为《护理实用人体学》和《病因病理学》;《护理药理学》则在教学内容的取舍、重点内容的安排等方面,力求淡化学科意识,突出高职护理教育的特色;②构建了“校内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实习一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护理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课程项目,力求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将实践课课时由50%提高至62.3%;③按照系统化整体护理思想对《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儿科护理》等课程进行整合,以培养护生按护理程序开展工作的思维习惯;④为了增强本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我们积极寻求临床专家的支持,先后与北京301、304医院和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了《综合实训》系列教材和《临床护理概论》;⑤根据显性和隐性知识立体交融的原则设置了素质教育体系;⑥为了提高护生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率,本专业教师运用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监督理论,结合实习护生的学习特点构建了《“知识点问题式授课片断链接”护士执业考试网络课程》,目前该课程已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职业能力培养搭建平台
实践教学条件对于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决定了护理职业教育的成败,为此,学院领导加大了护理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在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共同资助下,我院6000多平米的护理实训中心于2007年4月落成。此后,我们诚邀北京301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东方医院和苏州九龙医院等各大知名医院的护理专家参与规划与设计,引进国外实训场所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将该中心打造成了全仿真的国家级一流实训中心。该中心设有病床130张,从医院门急诊到住院处、护士工作站、模拟病房、手术室、icu、产房等工作岗位,完全模拟了三级医院的真实全貌。此外,为了保持实训设施的先进性,于近期建成了校企合作实训室,它具有国内一流的护理教学模型。由于护理实训中心设备齐全,且实行全天候开放式管理,所以为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几年来,我院护理专业的实践技能项目开出率达100%,护生课外专业技能训练生均每学年达50多学时,护理专业技能考核的一次合格率达99%。
与此同时,为了给护生实践技能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平台,护理专业本着技能培养高标准的原则,精心选择技术力量雄厚、护理设备先进、护理管理规范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作为我院实训基地。目前,我院已成功开辟了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301、304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总院等部队医院在内的诸多优秀实习医院,当前我院已拥有稳定的临床护理教学实习医院一百余家,其中大部分为三级甲等医院;签约教学医院8家,均为本市三级和二级甲等医院。而且,已形成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格局。每年学院领导会和实习医院领导共商改进实习基地教学环境的举措;为了督促实习期间护生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各院护理部和学校联合制定了严格的出科考核计划。而且,护理专业教师会不定期赴各医院检查护生实习情况,并同时开展考核工作;每年定期召开实习医院教学、实习研讨会,并将实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实习医院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为了激发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工作热情,对于带教成绩显著的教师学院均授予“优秀带教老师”称号,并给予一定程度物质奖励。以上举措使实习基地的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使实习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落到了实处。4.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技能
提高护生的实践技能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各课程组大胆进行了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①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新制订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专业实践课的比例由50%提高至62.3%;②以课堂、课间实训相结合为主体,以课间见习为巩固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以课程结束和实习后综合技能训练为补充,开展了遵循任务驱动、情境模拟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设计的形式多样的技能实训活动;③适时补充临床新技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性;④改革以一次考核定成绩的评价方式,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即“课程技能成绩=平时成绩+技能抽考成绩+技能总考成绩”,其中“平时成绩=练习评价记录及实验报告+临床见习报告+情境模拟实训”;将以往仅由教师评价的单一评价改为护生自我评价、同学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的“三主体”评价方式。5.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为了培养护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我们实施了任务引领、岗位体验、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了护生对护理岗位、工作职责的感性认识,使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护生的职业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当前本专业教学已全部采取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且制作了许多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大力进行基于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许多课件已上传至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
6.加强专业团队建设,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专业带头人王艾兰教授系江苏省卫生高职护理专业带头人,近几年来,她主持和参研了省级课题7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主编教材4本,组织了多项精品课程的申报,并主持《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及课程改革的建设工作,同时兼任了多项社会职务,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在专业带头人的统筹规划下,当前护理专业已拥有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护理专业教师共计56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6人、讲师4人、助理讲师2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6.42%,“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骨干教师占45%以上,均具备核心课程设计能力,45岁以下教师已取得硕士学位者占25.64%。
本专业45%教师具备较强的“技术取向”课程设计能力;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由副教授主持,他们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熟悉临床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动态,能主动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主持课程的开发与设计;篇二: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护理
随州职院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护理专业已有53年的办学历史,是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前身是随州卫校护理专业。2002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高级护理”专业,2004年改为“护理”专业。2009年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康复护理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该专业现有楚天技能名师2名,“基础护理技术”、“社区护理技术”、“急救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护理实训中心为院级示范实训基地,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护理专业)于2011年9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设,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护理专业建设,并于2013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2013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重点专业,本专业在校生2126人,近三年护理专业招生人数位居所有专业之首。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高达92.3%,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过92%,就业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质量给予较高的评价,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5%。本专业学生在学院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在第一、二届技能大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在第三届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我院护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含兼职教师)85名,其中专任教师40人,兼职教师45人,高级职称40人,研究生学历24人,“双师素质”教师69人,整体上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队伍。近年来,主、参编国家级、省级高职高专教材40余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2006年以来主持或参与的教研教改课题9项,其中,省十一五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护理职业教育临床护理课程整合的研究》获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6年与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艾滋病病毒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获200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与随州市曾都医院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获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我院老师也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各种荣誉。廖文玲老师在学院第一届“教学做一体化”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冯丽老师荣获一等奖;徐黎老师荣获优秀奖;解红老师在学院第二届“教学做一体化”竞赛中荣获特等奖;池佳欣老师荣获三等奖;戴波老师获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说课”竞赛三等奖;冯丽和解红老师在学院“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戴波、解红、冯丽老师分获学院“说专业”竞赛二、三等奖;2014年12月,李岩、董璐璐老师在学院“精品课堂教学比赛“中均获二等奖。
目前,护理专业实训场所建筑总面积已达7580㎡,其中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筑面积为3980㎡,附属医院建筑面积为3600 ㎡。建立了网络化的校外实习基地,与武汉协和医院、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随州市中心医院等36家二甲以上医院建立长期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随州市中心医院等16家医疗机构建立产学合作关系,与河南洛阳正骨医院等5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产学一体,为教学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护理学的发展,秉承“人文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校院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优化“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内涵,建设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示范课程;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成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护理专业建设成为在国内有影响,在省内起示范作用的重点专业。
(二)具体目标
1、成立校院合作理事会,建立“院中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学校、随州市卫生局、随州市护理学会、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在内的校院合作理事会;按照“依托行业,校院合作,医院-学校”共建专业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院中校”建设,加强
学院与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以随州市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为核心,结合对随州市护理人才需求的调研情况,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培养规格,优化“校院融通、循环渐进、3〃 1〃 1〃 1 ”人才培养模式。校院合作,共同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力争到2014年,订单培养比例达50%,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
2、优化“三维度,四过渡”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设三级精品课程示范平台。
(1)按照“双线并行、三位一体”的原则,构建“三维度,四过渡”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成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深度结合的“职业人”,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2)实现“三证融通”,按照护士执业证书“应知、应是、应会”要求,精心遴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将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使毕业生三证率达90%以上,以方便学生就业。
(3)建设三级精品课程示范平台,三年内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特色校本教材(含实训指导教材)16本。形成院级精品课程带动、省级精品课程引领、国家级精品课程示范的护理专业课程建设良性发展机制。
3、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进取、凝聚力强的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校院共建具有“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的管理团队、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教学、科研、服务能力兼备的技术团队(见图1)。三年内,着力打造一支省级教学团队,确保“双师”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专兼教师比达到1:1.26,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青年骨干教师8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图1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示意图
4、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用好校外实习基地,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建设集教学、培训、经营、职业技能鉴定和研发五大功能为一体高水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完善护理实训中心体系建设,学校将在三年内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设备完善,具有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并不断拓展护理实训中心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完善“医院学校一体化、能力培养综合化、基地建设真实化、资源利用社会化”护理专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每年面向社会培训护理专业人员6000人次以上。篇三:兰阅稿--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汇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设工作汇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是2010年11月经陕西省卫生厅、教育厅同意批复设立的。2011年8月招收首届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36人;2012年8月招收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64人。2011年4月,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我院增设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并于当年招收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87人;2012年招收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00人。目前,我院护理专业共有在校学生487人,其中三年制学生300人,五年制学生187人。护理专业设立、运行近一年来,在陕西省教育厅、卫生厅的关怀支持下,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本着“打基础、抓内涵、创特色”的思想,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现将护理专业一年多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设立医学护理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教学和管理机构
省上批准我院设立护理专业后,我们以此专业为依托,积极组建、设立了医学护理系和护理专业教研室,设立机构,配备人员,充实队伍。和学院其他系一样,医学护理系设置了教学科和学工部两个科室,配备了总支书记1人、系主任1人、教学科和学工部负责人各1人,选配了护理专业教研室主任1人。目前,医学护理系共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学管理人员3人、学工管理人员4人、兼职班主任(辅导员)6人、主管实训的教辅人员5人;有校内专兼职专业教师10人。另有校外兼职专业教师22人。
2、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深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关键。对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我们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适度”的原则和“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强化实践”的原则。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是加强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新思想和新要求;二是坚持借梯登高,我们先后到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察、学习,充分借鉴兄弟院校建设护理专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三是积极聘请当地的专家和学者来学院进行论证和研讨,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把脉。2011年8月,首届新生入校前,我们邀请了延安大学医学院护理系主任贺清明、宝鸡职院护理系白主任、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长付琴、延安中医院院长蔺广东、延安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许忠就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专家论证,最后制定出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随后,在人才培养方案试行的近一年时间里,我们又对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修订和完善。我们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是:①理论基础够用;②突出整体护理核心地位;③突出技术应用特色;④突出现代人文特色 ;⑤突出适应社区护理特色;⑥突出护理应急特色。例如:当前护理一线工作强调人文护理,整体护理,所以我们适当加大人文类课程的比重,如增加心理与精神护理、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人际沟通等课程;鉴于大专护理教学学时较为紧张,我们将部分
课程进行整合,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把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把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整合为人体机能学,把伦理学与法律整合为护理伦理与法规;为了增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在第四学期增加了护理综合技能,争取多为学生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加大技能培养的力度。
3、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医学护理系组建后,我们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当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主要从工作制度、科室职责、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三个层面来进行制度建设。
(1)围绕教学和管理,加强工作制度建设
在教学方面,我们认真制定了《医学护理系教学管理规范》、《医学护理系教学质量保障、考核、评价制度》、《医学护理系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医学护理系考试纪律要求及违纪处理办法》、《医学护理系教师上课情况抽查登记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基础医学机能实训室”等7个实训室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完善了医学护理系《教师上课签到表》、《教师教学信息卡》、《教学工作一日流程》、《实训室使用登记制度》等教学运行制度;配套制定了医学护理系教师听课制度、备课制度、教研制度等。坚持通过《任课教师评学调查表》、《学生评教调查表》、《作业检查登记表》、《教师教案检查登记表》,定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考核、信息反馈和整改。
在管理方面,我们认真制定并实施了《医学护理系综合值周制度》、《医学护理系工作例会制度》、《医学护理系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以及
《医学护理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及津贴发放办法》等。对全体学生实行每周一早集合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实行晚自习签到制度和五年制班主任的坐班制度。制定并完善了《医学护理系学生公寓管理暂行办法》、《医学护理系学生宿舍卫生标准》、《医学护理系学生公寓违纪处理暂行办法》等。
(2)夯实责任,认真落实科室职责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医学护理系的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医学护理系教学科工作职责》、《医学护理系学工部工作职责》、《医学护理系团总支工作职责》以及《护理专业教研室工作职责》等科室职责。同时,制定了医学护理系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通过制定科室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分工、明晰责任,做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努力使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我院护理专业,现有专业教学专兼职教师32人,其中,校内专任专业教师10人,校外兼课专业教师22人。另有校内基础课专兼职教师30人。校外兼课专业教师主要来自延安大学医学院资深教师以及相关医院的高、中级护理师,他们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
对于护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我们一直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方针。一是引进。2011年,我院医学护理系组建后,围绕护理专业建设,我们从延安大学医学院引进了一名护理专业教研室主任来我
院担任护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带头人。之后,又从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医学院等院校招聘了七名专业教师来学院担任专业教师。二是聘用。一年来,我们积极与延安大学医学院进行合作,聘用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作为我院护理专业的兼课教师,共22人。三是培训。对于新引进的年轻教师注重培养:如岗前培训、医院顶岗培训、讲座培训、集体备课、说课、试讲、随堂听课、少量代课等方式使他们尽快成长。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我院护理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室7个,包括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示教室、模拟病房、解剖实训室、解剖模型室、基础医学形态实训室、基础医学机能实训室等。共计投资270万元。
另有在建的校内实训室6个,包括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母婴护理实训室、icu室、形体礼仪实训室、模拟护士站等,共计投资240万元。以上校内实训室的建成和使用,可供300多名学生进行10多门课程共220多个项目的实践操作。基本满足护理专业目前的教学及实训需要。
(2)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我们立足市、区(县)两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医教联盟”式的校院合作关系,着力建立护理专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育系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日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1997年招收三年制中师学生,1999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专科学生。师专成立后从2004年开始,经省教育厅批准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学生,当年招生47人。2007年起我们采取0~6岁儿童教育师资一体化设计、一站式培养的模式,将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分为亲子教育方向与幼儿教育方向。近年来,本专业招生人数火爆,现有在籍学生已达626人。
通过努力,本专业已初步形成了“全程实践培养、个体优势定位”的办学特色,在泰州地区本专业已经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已具有建设省级特色专业的良好条件。
一、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特色的形成,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过程。办学突出学校特色、发挥特色优势,实际上就是一个努力打造品牌的过程。通过多年努力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已形成“用服务换取发展,靠特色成就未来”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思路。
1.面对市场需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也会受市场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属性所决定了的。因此我们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努力发掘资源优势,科学地预测人才需求,尽量做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创新学前专业教学模式。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建立以训练应用性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运行机制,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通过一定时间的探索,我们构建了“三寓”教学方式。
3.强调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建立以学前教育技能训练为主的理论教学与全程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针对现有师资队伍高学历、年轻化、后劲足的实际,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第一,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业务特长,让每个教师相对集中地承担一个领域的教学研究任务。第二,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人均每年都有2—3次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第三,任务驱动,给老师压担子,如去幼儿园挂职园长,加强教师实践能力锻炼,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四,提升教师科研素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参与校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研究项目,进一步丰富专业成果。
5.努力做好“全程性、服务型实训”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应当改变思路,秉承“以服务换取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实训需要利用一些基地,而基地的利用能否顺利开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校企双边的关系,因此,主动为基地服务,是搞好实训工作的前提。学前教育专业应当成为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幼儿教育科研基地、幼儿教育信息中心、幼儿教师联谊中心。学前教育专业与各实践教学基地紧密合作,建设专门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共同体”,使本专业“全程实践培养,个体优势培养”的特色得到有效贯彻体现。
6.紧抓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着力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我们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促进老、中、青教师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始终认为,没有训练学生的能力就无法形成,而作业是训练的重要途径,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院校,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中小学,因此,我们始终重视对作业的检查督导。
(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在校的学程做了具体安排。新入学以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通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科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形成学生的一般文化素养;专业基础课程则以专业基础理论训练为主。整个学程都强调应用性专业技能训练,与幼儿园、亲子园教育教学实践紧密接触,通过教育见实习、教育调查、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增强实践能力。在学程安排中,我们坚持主干课程不断线,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各有侧重,有机衔接。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规定毕业基本条件,对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等环节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锻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实施多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取得育婴师、营养师等职业技能证书。
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多次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对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撰写的思路、内容、专业培养特色及存在的问
题等进行研讨,分别于2004年、2005年、2009年、2010年四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文本形式确定下来。在整个修订过程中,瞄准职业资格标准,面向当前学前教育事业所需要的师资人才特征,强化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个性的培养,在亲子教育、幼儿教育两个方向作了课程整合,以使学生在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2005年起,全面实行学分制改革。
特别要指出的是2010年的培养方案更加突出了高职高专学校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的,再次增加技能与实践课的比重,调整选修课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本次培养方案分为两个版本,即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三年制亲子教育方向与幼儿教育方向的方向课程各自有所侧重。经过修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近两年,江苏、安徽、山东等不少兄弟高校来我校交流本专业的办学经验。
二、教学条件
(一)师资建设 1.师资队伍结构
经过两年的建设,本专业师资队伍在多方面获得了相应发展,形成了以下几个优势:
(1)师资结构日趋优化。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方向结构和学缘结构等均以其多元性体现了优化复合的特色,为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儿童营养与保健、学前教育课程与管理、儿童艺术与体育、学前教育管理等,形成了整体复合的专业结构。学缘上,本专业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其籍贯分布于江苏、河北、内蒙、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黑龙江等地,具有学术交融的优势。团队主要成员一面展开课堂教学改革,一面进行全方位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上能发挥骨干作用。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景可观,使团队建设的后续发展有可靠保证。
(2)具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团队负责人李如齐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高校一线任教,是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专家,具有丰富的儿童心理咨询的经验。其专著《教育诊断学概论》对学前教育诊断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式提出了创见,同
时还具有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和公众一致认可的亲和力与感召力。专业带头人马春亚副教授从事幼教研究多年,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完成了多篇科研论文和专著,如《0—3岁幼儿情商发展与培养》等。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经常到幼儿园实地考察,了解社会和市场对本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并对培养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近两年,践行本专业“全程实践培养”的特色理念,深入幼儿园教育一线,将专业建设中的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使本专业团队的影响力日趋扩大。在专业建设中,他们积极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推广教改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团队整体实力日益增强。立项以来,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大在职提高的力度。先后有2名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学位,1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鼓励教师与幼儿园合作从事教育科研,在立项和经费资助上予以倾斜。还通过聘请专家讲座指导、外出交流、校本培训等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近两年,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有了较快的提升,已成长为既爱岗敬业、又锐意进取的具有很强教学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4位年轻教师有望在近几年晋升高级职称,是该专业建设进程中可以信赖的中坚骨干。同时,为践行“全程实践培养”的特色理念,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为本专业学生开实践性强的活动课程,她们担当指导本专业学生实践的导师,确保了学前教育专业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学质量提高与科研能力提升并重,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小组互助形式推动课程建设,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所学专业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作出积极的探索。多名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承担了国家、省部、市厅及校级的20多项课题研究任务,发表论文60多篇。
师资建设中,本专业教学团队先后连续三年获得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并先后获得“学习性组织”、“党员先锋岗”称号,2010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可以说,一支素质优良的“学术研究型”“课堂教学型”和“实践指导型”三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正在形成。
2.任课教师情况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5名,其中25名专任教师,教授2人,副教授
16人,已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0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2%;45岁以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5%。其中,3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比例达100%,双师比例达到100%。外聘兼职教师共计10名,均具有高级职称,占专业教学团队比例为29%。教学团队中既有丰厚专业理论功底、先进教育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经验和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专家,也有具有先进办园理念、丰富教学管理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突出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本专业还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库,聘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担任了本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二)专项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学校近三年加大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该专业继续良性发展,同时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经费使用发挥出最大效益。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需要,学校将大量资金投向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工作室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举办和参加学术会议、教师到国内外交流考察、专业课程进修、专业教学改革项目配套建设等方面,在建设期内学校累计向本专业投入建设经费三百多万元,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三)实践教学条件
学前教育特色专业自建立以来,十分重视教学硬件环境建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仪器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新建了奥尔夫音乐实训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蒙台梭利教室、学前儿童心理咨询室等,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此外,进一步完善原有实验实训室的条件,美工技能实训室、书法教室、琴房、舞蹈房、语音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不断更新配置,提高质量,增加数量,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优秀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在特色专业建设期间,根据专业的建设需求,与附属幼儿园共同建立 “校-园共享”型的持久性实训环境,该园成为本专业学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训基地,从而实现“教、学、做”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我们还重视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购置了大批仪器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在原有70台钢琴的基础上,又新增了30台钢琴,已有的舞蹈房、语音室、书法教室、美工技能训练室等进一步完善。从2008年开始,学校陆续投入数百万用于建设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室、感觉统合训练室以及儿童心理咨询室。
在图书建设方面,有相当数量的可利用的专业图书。学校图书馆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图书500余种20000余册,本系于2008年起开始建立系资料室,购置图书,且订阅了大量的专业期刊杂志。现有本专业的图书资料包括专业理论专著、报刊杂志及声像资料等2800余册,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天地。学校还具有中国期刊网(CNKI)、超星图书镜像网站(SSReader)、维普资源网等数字化资源。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在特色专业建设期间,我们将把实践基地由13所扩建至26所,建立了一定数量的以幼儿园为主体的见习实习基地,包括泰州市幼儿园、欢乐亲子园等多所幼儿园和其他早教机构,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我们一直把实习见习作为作为培养应用型的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实习分为:大实习,置于最后一学期计八周,与毕业考核、就业意向双向选择等直接挂钩;小实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实施,安排见习2-15天;个性化见习,顶岗实习,学生自己在课隙时间,经批准后到幼儿园做义工,帮助布置幼儿园环境等。
在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已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等管理制度,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我们还努力创新校、园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力求建成融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达到省内同级学校一流水平。
三、改革、建设与管理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教学创新体系,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优化了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贯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课程建设上,依托“全程实践”的理念,突破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窠臼,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优化整合的课程体系,为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供保证。
1.整合变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本专业把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集体研究,注重新观念、新知识的交流与学习,经常收集学生与同行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幼儿园教师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必须经过悉心培养和严格训练才能获得并维持。根据信息时代幼教改革对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应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实践课程的比重进一步增大。我们是高职高专类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必然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比例,本着“基本知识够用、突出实训教学”的原则,压缩基础理论内容,在强化原有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加教学内容中与幼教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比重,保证实践课程占整个课程的比例为42%以上,还增加了有关课程中的实践环节。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学前师资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五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教育能力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公共课模块” 体现在培养计划的“公共必修课程”部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健康教育等10门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专业理论模块” 体现在培养计划的“基础与理论课程”部分,包括儿童解剖生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15门课程,为学生奠定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专业教育能力模块” 体现在培养计划的“方向课程”部分,包括亲子教育方向的7门课程,幼儿教育方向7门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学生熟悉幼儿园五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并初步掌握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在“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中进行培养和训练,体现在培养计划的“技能与实践课程”部分,包括婴幼儿故事说与编、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舞蹈创编等课程;“专业拓展模块” 体现在培养计划的“选修课程”部分,主要向学生传递幼教新形势、新动态、新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幼教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并结合学生的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除了必修的声乐、琴法、儿童简笔画、幼儿舞蹈创编等单一技能型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各类见(实)习、毕业设计等复合型实践课程外,还设置大量的选修课程,如幼儿园环境布置与艺术、幼儿律动与体操、家政服务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校-园共建开发新课程。本专业重视加强学校与幼儿园及其他各类早
教机构的交流,探索校-园合作共建的有效模式,从课程设置方面就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我校学生只有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虽然也招初中毕业的五年制学生,但他们前两年也主要完成高中阶段的课程的学习,专业的学习也主要在后三年,而且三年中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与幼儿园及其他各类早教机构的深入交流,我们增设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幼儿园环境布置与艺术”等符合现在幼儿园需求的,体现本专业特色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与幼儿园和各早教机构紧密合作,在全程实践的过程中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3)将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与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之中。推行“双证”乃至“多证”教育,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实用的平台。学生可以参加“营养师”、“育婴师”等职业技能培训,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推进核心课程建设,辐射影响其他课程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专设的实践课程模块中的重要课程,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直接目的,训练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同时通过声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担当儿童音乐教育和辅导社会文化活动的能力。现本专业已将“声乐”课程由省级精品课程建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它不仅承担着培养职前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重任,而且对大学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信心和技能意义重大。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本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效果,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自主研发教学课件,现该课程已经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并正积极申报力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另外“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法”也立项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以“声乐”和“学前教育学”课程分别带动其他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建设,在目前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师资队伍的专长,开设一批反映专业特色或跨学科教育的课程。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一批反映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和跨学科教育的优质课程。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优势定位,全程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即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交流,结合幼儿园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设计,我们灵活变通,选取适宜的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因“园”而异的教育。
(二)教材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优先选用5年内省部级以上获奖、能反映教改要求的优质教材。同时加强各课程辅助教材的建设,专业教师及时补充、调整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案例及先进成果,现已初步建立“统编教材+参考教材”、“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系列化、立体化教材体系,并制作了与教材配套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课件。本专业还积极鼓励教师自编教材,现有翟红锦老师主编的《声乐》教材被列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同时,马春亚老师编著的《0-3岁婴儿情商发展》,胡林成老师编写的《儿童心理学手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孙琴老师主编的《汉语学习随笔》,黄平老师主编《美术欣赏》,钱建华老师所编《硬笔书写训练教程》,张丽老师编写的《基本乐理》,顾克老师所编《中外音乐作品欣赏》等系列教材都已出版使用,且教学使用反馈效果较好。另外《儿童教育关键期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已获校级立项且已完成初稿撰写,正积极申报省级立项教材。还有《幼儿园综合活动设计与指导》、《亲子园活动设计》、《幼儿故事创编与演讲》等系列专业教材正在编写中。
本专业在坚持校-园合作共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幼儿园、亲子园教师的各自优势,本专业教师了解高校教学规律、熟悉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符合规范要求,而幼儿园、亲子园一线教师熟知新《纲要》的理念和标准,掌握大量婴幼儿教育活动实例,两者结合,进行教材编写,让教材内容更贴近教学实际。本专业教师还参与了省级育婴师卷库的修定工作,同时还建立了其他多项职业技能训练试题库。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稳定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专业以“全程实践”为指引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服务的原则,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以“全程实践”为指引推广“三寓”教学模式
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资源,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本专业形成了“做——学——做”的教学模式,在建设实践性课堂的同时建构类型和层次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安排专题性参观和模拟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论课教学过程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如“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方法”、“学前儿童科学与健康教育”等课程经常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和实践,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即使是基础理论学科教学中也要求加强实践性成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寓理于例、寓知于情、寓能于行”的“三寓”教学法。为了促进学生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技能学习,做到知识能力双提高,我们集中培训全体任课教师。努力掌握“三寓”教学方法,“寓理于例、寓知于情、寓能于行”,即将理论传授结合在实际案例中,将知识教学渗透在一定的情境中,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落实在行为训练之中。这样做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都落实到实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在全面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的同时,本专业不断提高师生现代技术素养,强调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主要课程配备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核心课程建有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变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图像、语音、符号、动画等多种方法综合传递信息,重视直接教与间接教相结合和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利用校园网将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扩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平台。
(3)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差异教学
本专业积极提倡以教学内容的改革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效。鼓励每位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反映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积极探索、创建和移植新的教学方法,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探究型和自主研究型学习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注重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依据学生能
力倾向和学习风格开展差异教学。“全程实践”与“优势定位”是不可割裂的整体,事实上,正是在全程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依据学生的差异,发现并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优势,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具体体现如下:
项目学习法——所谓项目学习法,就是将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项目”的本意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要基础之上的,经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教育过程的核心或有效学习的依据,它对于打破学科体系,实施跨单元、跨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在组织学生观摩、试教和案例分析等常规学习中,将形式多样的项目学习法,贯穿于正常的学习过程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变课堂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改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状况,重视师生交互作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变整齐划一的要求为因材施教,改变过去那种全班大一统的教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集体、小组、个别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教育实践法——开展幼儿园实习和调查活动,拟订实习计划和要求,使学生根据学习进程带着问题下园实习,再以研讨方式、专题报告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现象,及时消化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到幼儿园教学和课程的内容时,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教学原则和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并实践参与,以丰富课程学习内容,使学生提前感受幼儿教师角色意识,接受专业思想的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除安排见习、实习以外,还充分利用校内的儿童心理实验室、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促进学生能掌握扎实宽厚的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特长与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案例分析法——就教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从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分析思考,形成多视角学前教育学观念,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4)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方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过程型评价指标体系。以形成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为主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
素质的实际发展。实行书面考试、口试、操作考试等多形式学业评定方式。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讨论、作业、试讲、实验等)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实践性。
2.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贯彻“优势定位,全程实践”的理念,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
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先进,根据高技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建有职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室与职业技能实训室。职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室能体现在师生发展中的共享性,职业技能实训室体现良好的职业氛围并具有一定的仿真性,能体现幼教发展的时代性,并能及时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使用效果良好。
(2)校外实训
建立在数量与质量上能满足学生见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基地以幼儿园为主体,其办学情况符合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与基地有长期合作协议,并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体现资源共享,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3)实践过程监控
制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见。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等途径进行。本专业制订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意见,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规定。
制订技能训练标准。对声乐(唱)、琴法(弹)、舞蹈(舞)等本专业基本技能考核项目都制订了具体的技能训练标准,同时对各考核项目的考核方法、成绩评定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加强对实践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管理。本专业循序渐进地安排认知实习(见习)、短期实习(流水顶岗制),辅以单科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在最后一个学期用不少于6周的时间进行教育实习,保障实践的全程贯通,同时在课程学习中渗透“学—做(幼儿园、亲子园)—学”,强化实践。在实践空间上,做到校内外实践场所融通共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机会。
总之,本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监控。能高效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目标。在各门学前课程中制订实验实践教学大纲,对其实验、实践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并规范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另外,专门开设“综合实践实训课程”,强化实践。各项教学实践活动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并通过效果评价反馈于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满意度高于85%。
(4)强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近年来,本专业在教学计划修订中贯彻了“双证书”思想,将职业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其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施行“双证”乃至“多证”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引入“小先生制”(学生),安排教师进行专门辅导。围绕职业综合能力要求,逐步建立了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考核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管理
本专业注重教学全程控制,通过需求调查、研究生源,优势定位、跟踪培养,过程调控、强化训练,及时评估、指导就业,达到教学管理全程控制,逐步推动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本专业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保障体系构架。具体的做法:
1.需求调查,研究生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为学前教育创造更好条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年的就业率都是100%,最近我省一些地区如泰州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来自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报道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上述情况,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经过调研了解到,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这对我们专业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生招生工作前,我们就派专门的教师负责各个县市的招生宣传,宣传我们的专业,同时了
解各中学毕业生报考的初步意愿,组织有意愿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加试,在源头上把好质量关,专业加试时我们要学生模唱、打简单的节奏、跳简单的舞蹈动作、普通话测试、看外貌,初步了解这些学生未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潜力,大致了解他们的地域分布、能力水平、有何特长,做到知己知彼,将来这些学生一旦进入我们专业就读时,我们能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引导,提供机会让他们扬长避短、全面发展。
2.优势定位,跟踪培养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在对心理测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结构理论,首创了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由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构成。基于这样的理论考量,学前教育专业以就业学校的需求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圭臬,不仅着力打造学生全面的专业素质,更是在入学之初就对学生智力的特殊因素进行测量和甄别,为他们量身打造最佳的培养方案。
经过不断实践和反复论证,学前教育专业“优势定位、全程实践”的培养模式已经形成。具体而言,“优势定位”是在新生入学后,系部的“优势定位”专家团队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智力特长测试、认知风格测试、气质类型测试、表达能力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以及音乐、美术、手工等专业特长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为每个学生进行优势定位,确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发展导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优势成长、突破与卓越。学生的专业优势包括书法、舞蹈、绘画、钢琴、电子琴、手工制作、声乐、育婴、英语、儿童故事说与编、游戏创编、幼儿园活动设计等。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在优势领域中达到比较优异的水准,如在校级、市级甚至省级的各种比赛中获奖,获得行业认可的各种专业证书,如中、高级育婴师证、营养师证、钢琴等级证书、英语A级以上证书等。
学前教育专业在个体优势定位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实践差异化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虽然提高了系部的教育成本,但是却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过程调控,强化训练
本专业通过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逐步推动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加强教学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维护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本专业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完善的专业管理制度。严谨
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门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和方法;教研室活动能做到开始有计划、过程有记录、结束有总结,活动效果较好。
其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了有效调控。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注重加强源头质量监控功能,制订了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监控功能,从优化教学过程,完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加强教学规章制度执行监控功能。为了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本专业确立了如下制度:(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把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作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建立健全规范的教学秩序,督导任课教师和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2)把听课的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3)通过听课,及时对学生加强教育与管理,更好地将课堂秩序维护好,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课堂氛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做好听课计划。按照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内容每月排好听课轮流表。根据听课情况进行交流研讨,找出不足,提出改正措施,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对教师教育、培训,使教师提高责任感,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6)督促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评比评价,以促进教师备课工作进度,使课堂教学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7)坚持教学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原则。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经常性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差距与原因,及时解决。
最后,为了让家长对本专业教学发表意见,本专业率先建立了“家校联系函”。使家长进入了我们的教学管理体系。
4.改革评估,指导就业
以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制度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和选拔性功能。忽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客观准确;难以产生有效的教育效应。在教学改革中本专业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重新定位为:
(1)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本专业引入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校系评价和实习单位评价结合,专业教师评价和园长/一线教师评价结合,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结合。采用实习指导教师打分、园长评价学生汇演,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等多种评价形式。
(2)基础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
基础评价是指考核学生的通用职业技能和专业职业技能(基本功),要求统一、标准一致。为此我系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基本功)考核标准,同时根据差异培养的人才培养要求,对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实施差异评价,根据个体差异,要求不一,标准有异。由此形成与学生入学时的职业能力倾向定位、培养过程中差异教学一以贯之的评价模式。
经过努力,学习效果评价的功能重点逐步丛总结性功能向形成性功能转移;内容从对学生的认知评价 扩展为对学生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由被动等待评价向主动参与评价发展;方法从仅强调测验分数向评价方法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从关注结果向重视过程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评价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5.质量跟踪,可持续发展
建立了相关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研究,调查表格由原来的学校名称、毕业生姓名、毕业生评价等方面改进为学校名称、毕业生姓名、毕业生评价、学校对我校人才培养的建议,专业负责人亲自登门听取意见,填写调查表格,虚心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6.专业指导委员实质性、制度化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专业建设中为了充分体现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优秀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育专家担任委员会委员,请他们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对学生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几年来,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测评与修订,保证培养方案能够适应专业发展;帮助拓展幼儿园实践教学基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支持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并在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高水平的指导和帮助,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合作办学
自专业开办以来,一直以立足社会、服务地方为己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形成互动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合作方式,促进办学模式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与幼教行业开展有效合作,形成良性合作机制,建立以幼教行业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一支经验丰富、高水平、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用人单位参与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开展服务型实习实训。服务型实习实训室依据实习实训基地的要求,安排实习任务,规定实习要求,基本做法是在实习实训基地寻找工作岗位缺口,然后让学生顶岗按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要求实习,并按此要求评估验收。这种实习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明显增多,能力提高较快,且对实习单位的服务针对性更强,有助于本专业多渠道、多层面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更好发挥实践共同体的作用。
指导课题研究。由泰州市教委发文正式任命我们为学前教育课题研究理论指导员,6年来我们专业教师引领、指导地方幼教改革,直接参与教学研究课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课题,共参与80个市级课题。
积极开展培训。建有学前教育培训机构,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后培训中起重要作用,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教师以挂职、调研等多种形式全员参与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我们的专业教师承担本地区多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幼儿园教师专项技能培训,先后多次开展“育婴师培训”、“蒙氏”培训、“奥尔夫”培训及幼儿园管理等培训。
主动承担对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带动责任,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与相关成果在同类专业中产生积极影响,努力将教研与科研成果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实践与推广,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增强适应力。先后与泰州艺术幼儿园、泰州市幼儿园、泰州亲子园、泰州机关幼儿园、泰兴机关幼儿园等单位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立足双赢,共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以紧密型合作基地为依托,定期开展学前教育思想演讲会,举办区域性学前教育研讨会议,为区域内的交流与提升架设平台,如组织泰州地区集体教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开展园长论坛。每年选派1-2位教师到紧密合作型基地参与教学与管理工作,开展课
题研究,积极推进全面有效的合作。这些单位每年都吸纳我系的毕业生去工作。
目前,本专业已成为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幼儿教育科研基地、幼儿教育信息中心、幼儿教师联谊中心。
四、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呈多元化、专业化和应用型、服务型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技能素质和艺术活动素质,培养有责任心、有能力、肯做事、有团队意识的全面发展的毕业生。
(一)招生就业状况良好
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好,近三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位于专科一批,保证了较好的生源质量,本专业近三年招生人数逐年增长。2007年新生录取人数达到118人,2010年新生录取数达到300人。新生平均报到率达到了99%。毕业生不仅有基本的专业素养,而且有一定的特长优势,平均就业率达到100%,且就业品质良好,绝大多数学生进入省、市、区优质幼儿园工作。
(二)素质全面、优势明显
本专业倡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书籍,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全程实践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理念,掌握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较好的音乐、舞蹈、钢琴、美工、儿童游戏、儿童故事说与编等专业技能技巧,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有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及时发现幼儿行为问题并妥善解决的能力,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
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钢琴演绎场、剪纸大比拼、手工秀等活动,充分展示出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培养有自信、有个性、有才艺的学生。近三年,学生英语三级通过率100%,其中83名同学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一级B的通过率也达到100%;普通话二级甲等通过率94%;营养师的考核通过率也达到了100%;毕业生说课均达标。目前在校学生已有115人通过了普通话二级甲等考核;261名同学通过了育婴师四级,通过率达到了96%;140名同学已经拿到写字四级以上证书;1名同学通过了钢琴十级,5名同学通过了钢琴9级。除狠抓学生专业技能外,本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省、市、校各项活动,在音乐、手工、舞蹈、体育、演讲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表现优异。如,2008级王美娅、查燕萍、蒋雅文、陈冲四名同学在2010年5月第六届江苏省“保利协鑫•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在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学校组织的其他文体活动中,学生表现突出。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如2008级王美娅等同学于2010年7月申报的“三周岁幼儿识字软件的开发及运用”项目获江苏省立项;2008级王紫廷2009年10 月获得“江苏省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证书”、江苏省大学生法律援助优秀宣讲员称号;2007级卫荣娟等同学的“幼儿园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获江苏省立项;2005级谢琴等同学的“民间剪纸的创作与创新”获泰州师专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三等奖。2009级张雯雯同学在泰州师专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Kiss baby 爱心育婴”获优秀个人奖。
(三)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同步提升
本专业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80%的学生报名参加了党校培训,超过65%品德兼优的学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不少学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心理咨询、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合群外向、自信敏锐的心理素质,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良好个性特征。学生中见义勇为、帮困助学、义务献血、志愿者活动等爱心奉献事迹屡见不鲜,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社会实践服务辐射广泛
本专业引入实践教学的概念,各门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安排专题性参观和模拟操作,学生跟随教师去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和课题研究,参与幼儿园的大型亲子活动,丰富学生的幼教感性经验。2008年至今,每周末安排婴儿教育班学生参与泰州市欢乐亲子园的亲子活动。2009、2010年,组织全体学生分别前往泰兴机关幼儿园和泰州附属幼儿园、泰州市幼儿园参加了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分享暨幼儿园集体教学优质课(泰兴)观摩交流会、“上海名师幼儿园优质课观摩交流”研讨会。2008年至今,每学期组织学生前往泰州兴化实验幼儿园顶岗实习,均获得实践基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2008年,组织08级同学为泰州市民政局救助站流浪儿童心理辅导室设计、布置环境;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为泰州市幼儿园、欢乐亲子园、泰州市艺术幼儿园、泰州市机关幼儿园、泰州师专附属幼儿园创设环境;同时,建构层次和类型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如泰州师专附
属幼儿园、艺术幼儿园、欢乐亲子园、少年宫等,满足了学生教育实践的要求,提升了学生对各类学前教育情景的应用能力。此外,学生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如2007-2010年,参加泰州市各级调演;2008年,参加江苏省社区文艺汇演双人舞《马路天使》金奖;2009年11月,参加了江苏省中老年艺术节,参演的舞蹈《欢庆锣鼓》获金奖。
(五)社会评价
学校通过访谈、调函、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法,对我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质量进行了社会调查,以了解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找出影响学生质量的因素,以便促进教改,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1.实习单位反映好
本专业安排在校生从大一开始在泰州市欢乐亲子园、城东小学幼儿园、泰师附属幼儿园、机关幼儿园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在与各幼儿园进行访谈和座谈中得知,他们对本专业顶岗实习生反响良好,称赞他们工作主动、热情、积极,热爱儿童,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表现出了较好的专业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学生表现突出,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即被实习单位预备录用。如,03学前刘兰娟、戚伟文,04学前周洋、李琪,05学前冯青、梁岚,06学前陈佳琳、陈唯、李燕,07学前纪慧、陆小青等同学因为实习表现突出,均被实习单位留用任教。
2.就业单位评价高
历年毕业生跟踪调查,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看,问卷中所涉及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等,显示的指标满意率均较高,如2008、2009年满意率均为90%以上。调查结果说明,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我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非常满意。如,无锡小桃园幼儿园园长、泰州欢乐亲子园园长、兴化实验幼儿园园长、泰兴机关幼儿园园长、姜堰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常州艺术幼儿园园长、南通市育才幼儿园园长的表示,他们十分欢迎我们的毕业生来园工作。这几年,本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本地区机关幼儿园、兴化市戴南幼儿园等都是提前选订毕业生。
六、品牌特色优势
这些年,该专业形成了“全程实践培养,个体优势定位”的品牌特色优势。全程实践培养即学生从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实践锻炼长流水、不间断,以确保应
用技能的培养。个体优势定位指依据学生原有的特长与基础,可以确定在优势上多下功夫。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一体化设计,一站式培养
敢为人先、不断创新是该专业发展壮大的思想源泉。该专业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一体化设计,一站式培养”的口号,给该专业学生创造成长平台。所谓“一体化设计”就是将学前6年教育的师资培养全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让每个师范生都能对儿童6年学前的教育要求全面了解,熟练掌握。所谓“一站式培养”是指对一体化设计的培养方案分段实施,将6年全程的学前教育分为0~3岁的亲子教育与4~6岁的幼儿教育两个阶段,然后分段培养。0~3岁的亲子教育师资除要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外,侧重学习0~3岁婴儿的身心发展理论以及保育关键期理论,掌握婴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营养、保育等知识与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家长沟通知识与技能。4~6岁的幼儿教育侧重学习该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理论以及保育的具体知识与技能。
(二)科学构建“三寓”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拓展空间
推进“三寓”课堂教学模式是该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特色。为了促进学生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技能掌握,做到知识能力双提高,我们集中培训本专业全体任课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教师教学中努力做到“寓理于例、寓知于情、寓能于行”,即将理论传授结合在实际案例中,将知识教学渗透在一定的情境中,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落实在行为训练之中。这样做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都一一落实到实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积极推行全程性、服务型实习实训,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实习实训有多种形式,它们对学生的锻炼各不相同。服务型实习实训指的是一种全新的实习形式。其实习要求、实习任务、实习形式都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实习。服务型实习实训依据实习实训基地岗位缺口的具体需要,将学生分别安排在缺口岗位上,下达实习实训任务,规定基本要求,同时提供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顶岗按一个正式员工的工作要求实习实训,并按此要求评估验收。这种形式的实习实训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责任感强,得到锻炼的机会多,当然,能力提高也就比较快。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上上下下的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专业建设中仍然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取向。目前我们实行的“2.5+0.5”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发挥其固有的功能仍需专业全体教师进行思考。与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相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结构与功能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二)教师的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工作尚需深入整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响应”力,在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加大整合力度,一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包括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二是提高对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的支持水平,更好地发挥高师院校的引领与服务职能。显然,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以上是我们在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本专业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必定会书写更多的辉煌。
201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