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健康标准自查报告
泰美中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查报告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评估细则》的要求,我们本着边查边改的原则,对我镇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合理规划。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学校的体育卫生协调工作。
2.建立专项督导评估体制。为迎接市、县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制定了《体育卫生工作实施方案》和《体育卫生工作自评报告》,同时根据实施方案和自评报告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3.制定规划。根据体育卫生工作规划,全镇中小学制定各方面工作的学年或学期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并根据计划开展具体工作,圆满完成了制定的任务,达到了预定的各级目标。
二、加强管理,落实《条例》、《标准》。
1.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各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好体育课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目标。
2.开展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学校每学期认真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合理规划活动场地、提前调配和准备器材,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加强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3.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根据《田庄镇“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学校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4.建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实施方案。
5.学校开展了班级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如春运会、以及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运动竞赛的组织,开创了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局面。
三、合理配师资,规范设施管理。
1.师资配备:现有体育专职教师8名,本科以上学历,兼职多名,平均每6个班一名体育教师;中学校医室配备1名校医,各校都配备了保健教师,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
2.体育教师岗位培训:我镇体育教师均按学校规定参加体育专业学习和培训,全体教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学年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
3.场地与器材:加强对场地与器材的管理,做到专人专管理,合理利用。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模块选项教学的推行,体育场地和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我镇积极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场地设施,购置常用器材,基本满足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及运动竞赛的需要。
4.安全工作:(1)每学年组织在校学生都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学生参检率100;(2)学校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消防,地震逃生演习。学校还与家长沟通,为每名在校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3)加强对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将疾病预防和监控放在重要位置。
四、建立健全评价与监控机制。
1.建立体育考试制度:我镇进行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和体育课考核,建立学生体育合格卡,并计入我校中学生档案。
2.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我镇各校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细则》要求,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3.组织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我镇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监测率达到了100。
4.建立新生入学体质查验制度:入学新生100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对入学新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学生档案。
五、加强监控与指导力度,增强学生体质。
1.组织新生入学体质测试,每学年12月份前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发展变化情况。通过检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其中优秀率超过了15。
2.加强对学生的用眼卫生指导,定期组织学生视力测试,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发展。
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确保监测率达100。将学生视力情况记入学生健康档案,对视力不良学生加强指导,同时将学生视力情况通知家长。近三年来,中学视力不良率不超30.1%,视力正常69.9%,每年新增率不到2%。小学视力不良率14.77%,视力正常85.23%,每年新增率不到1.09%。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82%,良好率79.9% 优秀率22.67%。
六、整改措施
1.加强体育卫生硬件建设。通过对比分析,我镇体育卫生设施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配备标准。
2.狠抓工作作风建设。虽然我镇体育卫生工作总体水平较好,但有的同志面对成绩容易自满,不思进取。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使体育卫生工作人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创新工作,全面提高我镇体育卫生工作水平。
3.把握大局,抓好工作细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在把握住大局的同时,应抓好工作细节,力求规范、细致。
4.查缺补漏,做好专项督导“扫尾”工作。
第二篇:体育健康自查报告
体育健康自查报告
汉东中心校领导:
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校根据市、县《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自我检查汇报:
一、领导重视体育教育工作,建立严密的组织和管理机构
学期初,我校就成立了由校长亲手抓体育教学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体育教师主管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体育工作更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是学校的其他领导,组员由各班主任组成,主要职责是配合体育老师、班主任老师组织实施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具体的体育教学工作由五位体育老师和班主任们共同完成落实,建立了一套完整、严密、健全的体育教育工作体系和管理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教育工作,每年都集中学习市、县有关体育工作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教育工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入体育课堂调研,了解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切实解决体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平时的体育健康教学中,学校领导了解到体育器材的严重不足,在学校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挤出部分资金购买体育健身器材,先后购买了足球、篮球、垒球、跳绳、等器材。同时我校积极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每年开展“汉东小学田径体育运动”,动员学生每天坚持一小时体育锻炼,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全校师生开展了乒乓球、跳绳、踢毽、拔河、登山、小游戏等体育活动;开学初,我校上级文件精神,成立了学校篮球队15人,乒乓球队20人,并由体育专业教师亲自任教。从组队到开始训练,校长就给体育老师定任务,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认真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学校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
根据学校教科处安排,体育组配备了一名专职体育老师和四名兼职体育教师,他们都有大专学历。马英老师是湟中县优秀体育教师,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县级骨干教师,取得体育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专业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学校按上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健康课。每周一、二年级有四节体育课,三四五有三节体育课,为了上好体育课,老师们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制定教学计划,认真书写教案,做到详细、规范、教学目标明确,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采取游戏、竞技、韵律操等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符合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特点,学校建立体育老师业务学习培训制度,按照市、县教研室工作安排,有计划安排体育老师参加培训学习。在平时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求体育老师上课身着运动鞋、运动服给学生上课,坚持体育课考核,有学生考勤记载并做好体育课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每一位学生人身安全,每学期末按上级要求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做好记载和信息反馈。
三、学校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强调: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发现,挖掘和培养一批有体育潜质的特长生,要求学生掌握1-2项较熟悉的体育运动技能。学校体育工作结合实际,每年在不同月份开展体育活动,要求体育组先拿出具体的体育活动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如拔河、小足球、登山、游戏,等集体性活动把整个校园带入体育的欢乐海洋中。
汉东小学自“阳光体育”工程启动以来,采取多项措施,不折不扣的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严格作息时间制度。学校根据季节调整作息时间,春、冬两季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8:20,夏、秋两季不早于7:50;下午学生离校时间均不得迟于4:30,确保学生文体活动的时间。二是开展竞技项目训练。每学期一开学,学校就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长期坚持训练,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长。三是开展经常性群体活动。学校每年春季召开学生体育达标运动会,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夏季召开学生田径运动会,让各班的体育健儿在比赛场上赛出成绩,赛出风格。
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站好队、有秩序的上、下楼梯,秩序井然,做操动作规范整齐。下午第二节课后播放眼保健操,要求从一至五年级学生都按节奏做眼保健操,当堂课的老师负责监督,减轻、缓解视力疲劳,预防近视。在天气寒冷时,我校坚持早上早锻炼————跑操,即在班主任或班干部带领下,站好队,喊口号,围着操场跑5——7分钟,既锻炼身体,又增加班级凝结力。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四、体育成绩明显进步,成绩斐然
为切实加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我校每学期还举办春季达标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包含跑步、跳高、跳远、铅球等十几个项目的比赛,运动员们在体育老师严格、科学的训练下,都取得了好成绩。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我校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老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运动场地的限制、体育经费的不足,体育特色的创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还待加强,只有从自身上找原因、找差距,找不足,借北京“奥运”会东风,我校体育工作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第三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淮安市繁荣小学王磊
最近读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对新课标实验稿与新课标修订稿对体育课程性质的阐述作了比较,我有了以下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新课标重新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向着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导;明确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突出体育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该不断地区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素质。
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我的弱点,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
其次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改进方法。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修订后的《新课标》整合了原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确立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5、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6、《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第四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我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解读,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二、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体育教师将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者相结合转变。
体育教师在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到: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实验或积极地看,积极地听。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关注学生的不协调音,用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练习中发生的教师意料外的事情。
三、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内能。
第五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2013年1月17日,娄晓红工作室邀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人教社体育教材培训专家高勇老师作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2011版本)课程标准讲座。本次讲座总结了 10年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与不足、课程标准的主要发展变化以及个人对“新课标”的学习与理解。为工作室学员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2011版本)课程标准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课程,探索课程模式提供了帮助。
工作室组织全体老师对新课标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以本次学习活动为契机,我们体育教师也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通过细读体育新课标,使我对体育新课标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和对照原来的课程标准,我有所感悟和思考,下面有几方面思考与大家共同交流,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体育新课标重新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修改体现在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导;明确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突出体育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这几方面。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强调了课程的重要性。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新课标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
其次,体育新课标重新阐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体育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课标中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整合了原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确立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新课标中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新课标中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最后,体育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体育知识,所以体育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体育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体育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在体育课中把体育技巧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技巧作为学生会不会体育的标准,不但偏离了教学体育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体育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体育的热情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体育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感受,逐渐地喜欢体育。
我想在实践教学中,我会认真的贯彻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在不断反思中继续进行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找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的最佳教法和学法,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013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