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昌市2007年46月教育大事记
南昌市2007年10—12月教育大事记
南昌市教育局办公室
月
9日 市教育局、市科协、市科技局、市环保局转发省《关于开展“节水在我身边——我身边的湖泊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通知》。市教育局转发《江西省2008年春季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10日 市政府出台鼓励城区加快示范性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
11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选派农村初中校长参加全省第13期农村初中正职校长省级培训的通知》,名额为24人。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召开全市中小学秋季收费专项检查情况汇报会,市纪委、市政府纠风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有关负责人参加。在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征求教育局办理2008年政协委员提案意见的座谈会上,熊晓武局长提出10点建议。
12日 罗慧芬副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鼓励城区加快示范性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有关工作的研究会议。
15日 市教育局党委组织机关、直属学校(单位)党员干部职工收听收看党的十七大开幕式实况,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
16日 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省公安消防总队《关于举办大中小学生消防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南昌市中等职业学校首批重点示范专业评审工作的通知》。1 熊晓武局长深入四县调研农村教育。
17日 喻水保局长深入6所直属学校调研校园建设情况。18日 市教育局印发《南昌市关于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通知》。
19日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向市政府报送《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系的意见》。
22日 熊晓武局长部署机关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求各处室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市教育局启动我市中职学校首批重要示范专业评定认定工作。
24日 省政府对我市安义县、东湖区教育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25日 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在教育局召开第十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督查汇报会,市人大副主任何友德、市政府副市长刘上洋高度评价市教育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市教育局组织机关干部为结对社区捐书250余本、捐衣被160余件(套)。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一行7人考察南昌民办教育,王安娅副局长陪同。
26日 市教育局印发《2007年南昌市教育局民主评议“百名处长”活动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对申报第三批市级“绿色学校”的14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
27日 市教育局举办南昌市中小学第五届“园丁杯”教学竞赛,131个学校代表队1531名教师参赛。市人大副主任姚燕平率领 2 《南昌市职业教育条例》立法调研组赴天津、延边调研。
29日 市领导胡宪、姚燕平、罗慧芬、黄春平及有关方面领导朱敏华、龚亚立、熊晓武等出席青云谱区广州路学校奠基仪式。市教育局向市政府报送迎接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初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三大主题教育。
31日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虞国庆一行在熊晓武、王安娅等局领导陪同下考察南昌五中。市教育局向11个涉农县区通报全市农村中小学2006年度校舍维修及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检查情况。月
1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对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进行自查并迎接省厅督查的紧急通知》。
2日
市政府办公厅主编的第79期《南昌政务》编发《我市城区“十一五”期间新建一批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市教育局下达同意试办南昌进贤育才职业中专学校的批复。
3日
市教育局通报2007年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情况:完成投资1086.6万元,新建校舍2.4万平方米,维修校舍2.08万平方米,清除D类危房校舍1.78万平方米。市教育局通报2007年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情况:完成投资2753.66万元,添置课桌椅26.85万套,维修课桌椅2.5万套,添置讲台9012张,新建厕所103个,改造厕所18个,新建饮水设施81个,改造饮水设施2个。
5日
市教育局党委印发《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南昌市代表队获全省特教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奖16个。
6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颁发2006—2007学年度普通高中为南昌教育争光奖的决定》,省级学科竞赛团体第一名南昌二中、师大附中和省级以上音体美比赛团体第一名南昌二中、南昌三中、南昌八中、实验中学、师大附中、南钢中学荣获“为南昌教育争光奖”。省教育厅对我市实施江西省2006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喻水保副局长主持市教育局汇报会。
7日
市人大副主任姚燕平率领我市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市职业学校,助推职教发展,黄小华副局长陪同。市教育局通报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情况:从2006年起,筹措资金1261.3万元,组织328所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8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建设进度的通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与文明相伴,与礼仪同行”系列主题教育的通知》,要求全系统掀起讲文明、守文明、创文明的新高潮。熊晓武局长在八一中学主持“校长沙龙”,组织部分市直学校校长交流打造学校软实力经验。
9日
市教育局召开2007年全市普通高中教学工作会议,熊晓武局长总结、部署全市高中教学工作,黄小华副局长作工作报告,王安娅副局长、李春明纪检书记宣读表彰决定,喻水保副局长主持会议。
10日
200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西赛区)颁奖大会在南昌二中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小华等有关领导向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西赛 4 区)冠军的南昌二中颁奖。
11日
黄小华副局长率领城区教体局、社发局局长赴宁波江东区考察,学习创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经验。
13日
熊晓武局长在南昌三中主持“校长沙龙”,组织部分市直学校校长交流打造学校软实力经验。
14日
市政协副主席侯捷、李广振率领部分市政协委员视察我市职业学校,助推职教发展,黄小华副局长陪同。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职称工作会议,市教育局、市人事局领导熊晓武、喻水保、王安娅、魏兵出席。
15日
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李承先、徐永立、王志民、詹洪武、吴迈、余毛毛在市教育局进行立法调研,熊晓武、喻水保等局领导参加调研会。市教育局召开首批“南昌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检查评估工作会议,喻水保副局长部署全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工作。市教育局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晋升二级先进单位。市退教协会在铁路文化宫举行2007年文艺会演,王安娅副局长观看演出。
16日
市教育局转发《关于在新学年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举行全市第二期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局领导熊晓武、喻水保、黄小华、李春明向优秀学员颁奖。
20日
胡宪市长、罗慧芬副市长在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敏华、市教育局局长熊晓武陪同下视察西湖区桃花五村学校、广南学校和东湖区阳明学校、紫金学校。市双百评“督查评议组对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计财处处长、高招办主任进行民主评议,给三名处长打了满分。市教育局向市政府报送《关于我市市 5 直中小学校统津贴补贴有关问题的紧急请示》。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通知》。
23日
在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市教育局被省政府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管理部门”称号。市教育局组织四城区教体局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课题研究。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地区中小学不得收取2008年春季教科书费的紧急通知》。
26日
罗慧芬副市长带队赴省教育厅,组织市教育局完成与省直对口部门的四个项目对接工作。南昌市民办学校教育教学开放周暨南昌民办教育发展论坛启动仪式在西山国际学校举行,局领导熊晓武、喻水保、王安娅、李春明出席。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检查评比的通知》。
27日
市教育局公布全市中小学音乐、美术优质录像课评比获奖名单。
28日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关在熊晓武局长陪同下,深入南昌二中调研,指导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市教育局召开2007年全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考试考务工作会议,黄小华副局长布置工作。
30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增加“一校多部”学校中层干部职数的通知》。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对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进行评估考核的通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质量优化工程工作布置会,组织9所中小学实施南昌市质量优化工程,熊晓武局长布置工作,黄小 6 华副局长主持会议。月
1日
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致信市教育局,感谢市委市政府优化投资环境。
3日
市教育局党委印发《关于选拔推荐副校级后备干部的通知》。市教育局组织各县区教体局局长参加全省第五期县区教育局长研修班学习。
4日
市教育局按照空编的60%、退二进
一、控制编制总量的原则,向市人事局报送2008年市学校招聘教师用人计划(304名)。
5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学校德育处处长于建学在市教育局副局长邵梅珍陪同下参观我市德育教育基地。
6日
市教育局与江西师大草签全面合作、多方共赢的框架协议,市教育局领导熊晓武、喻水保、黄小华和江西师大领导眭依凡、何小平、徐耀耀、赵明出席签字仪式。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和开展整治活动的通知》、《关于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及所设教学点重新审查备案并进行2007年度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的通知》。
7日
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07年寒假中职学校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通知。我市96所中小学、市教育局、南昌县教体局、新建县教体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南昌市第十一届(2006—2007年度)“文明单位”称号。
8日
南昌市98项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省级课题数占全省11个设区市的20%。其中,省级重点课题8项,占全省25%。
9日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妇联印发《关于开展2008年中等职业教育“春蕾助学行动”和“利胜电光源(厦门)班招生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体育局、团市委举办第22届南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月活动。
10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南昌外国语学校向普通高校选拔推荐保送生工作的会议纪要》,向省教育厅、省高招办报送120名推荐保送名单。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印发《关于表彰全市青少年学生“知荣辱树新风”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市教育局开展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科技教育工作检查。
11日
市教育局致函市发改委,申报市直学校2007年度第三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3039万元。
12日
省教育厅授予南昌市教育局、安义县教体局、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办、红谷滩新区教办为“2007年度人民群众满意教育行政部门”称号,授予南师附小等34所公办中小学为“2007年度人民群众满意学校”称号。
13日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关在《南昌二中关于落实周关部长重要批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方案》上作出重要批示。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编制“十一五”期间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草案的通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2007年度职业教育工作目标考评。
14日
省教育厅授予我市十七中等6所中小学为“江西省第四届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称号,授予我市11名教师为“全省第二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称号。黄小华副局长出席西湖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16日
市教育局通报幼儿园评估结果,决定新建县一幼为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江西化纤厂保育院为市一级二类幼儿园。
17日
在全市质量优化工程现场会上,市委常委、秘书长蔡社宝对市教育局实施全市教育系统质量优化工程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市教育局举行全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全员考试,转发《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术装备试行标准》。市教育局通报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论文征集比赛结果,通报2007年度南昌市中小学网上夏令营活动结果、第六届南昌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结果。
19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评选表彰2007—2008学年度普通中学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和先进班集体的通知》,表彰名额为1240个。
21日
市教育局向各县区教体局、社发局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总结的通知》,印发《关于做好2007年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22日
市教育局举行全市首届“引航杯”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
24日
市教育局开展2007年度民办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督导评估。
25日
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系列活动的通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建档公示工作的通知》。
26日
市教育局举办南昌市第三届网上“优秀新课标教案”竞赛评比活动。
28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2007年度普法依法治校工作考评的通知》,落实“一年一考评、五年一总评”要求。
第二篇:南昌市2007年4—6月教育大事记
南昌市2007年4—6月教育大事记
南昌市教育局办公室
月
3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直属学校(单位)200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
4日
市教育局领导在信息日报开设接听热线,主动接受市民教育咨询。
5日
市教育局党委印发《关于建立保持共产党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南昌市2007年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组织参加省第三届“金色童年”少儿文艺系列活动的通知》,转发《关于做好2007的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通知》。
10日
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出席全省“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电视电话动员会。市教育局党委印发《关于开展“整顿‘五风’,提高能力,促进发展”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调整中共南昌市教育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检查小组、审理小组成员的通知》。
11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2007年四月份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和严肃考风考纪的通知》。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市8—1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通知》。
14日
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做好2007年职业学校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考核工作的通知》。
16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17日
市教育局下达同意新建一中申办体育特色高中的批复。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转发《关于举办全市法制宣传员培训班的通知》。
18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重申2007年中招工作有关纪律的通知》,要求中招学校严格遵守八条纪律。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表彰2006—2007学普通中学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和先进班集体的决定》,全市表彰文明学生894人、三好学生687人、优秀学生干部99人、先进班集体125个。经学校推荐、县区审查,市教育审核,全市评出2006—2007学普通中学省级三好学生134名、优秀学生干部33名、优秀学生3名。
19日
市教育局、市纠风办、市监察局印发《关于表彰2006“塑诚信文明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评议评价工作先进学校的决定》,南昌三中、十中、豫章中学、实验中学、十八中、十四中、南师附小、二十八中等8所学校受表彰。市教育局、市纠风办、市监察局印发《关于对2006“塑诚信文明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评议评价工作得分最低学校的通报》,4所学校被通报。
20日
红谷滩新区申报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23日
市教育局组织60名小学英语教师参加专业技能提高培训。市教育局印发《关于举办南昌市第九期幼儿园新教师上岗培训班的通知》、《关于举办2007年南昌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的通知》。
24日
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整顿“五风”系列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熊晓武局长作动员报告,喻水保副局长主持会议,邵 2 梅珍副局长宣读实施方案,李春明书记通报2006年“双评”结果,校长代表作表态性发言。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学法规”读书活动法律知识考试的通知》。
25日
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两基”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南昌市依法治校示范工作的通知》。
26日
市教育局党委印发《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深化‘十面红旗’创建,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组织全市4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学法规”读书活动法律知识考试。
27日
市教育局党委举办直属学校(单位)党风廉政教育学习班,直属学校(单位)党政负责人、局机关处室长近百人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第十七个“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关于对全市基础教育办学行为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
29日
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师生收听收看“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开展集体锻炼一小时活动。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印发《南昌地区校园食品卫生放心工程实施方案》。
30日
市财政局向市教育系统印发《关于批复2007年市直单位预算的通知》,总金额达33679.7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8337.52万元,事业收入14416.46万元。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06市直事业单位年终奖金发放工作的通知》,转发《关于举办全省中小学校长论坛的通知》。月
8日
市教育局党委转发《关于在全市党员中开展“和谐创业展风 3 采、崛起路上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组织县区退离休教职工赴庐山疗养的通知》、《南昌市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审查及管理办法》、《关于南昌市中等及中等以下民办教育机构审批及管理事项的通知》、《关于对我市部分民办学校给予注销、暂停办学、停止招生处理的决定》。
9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两基”工作迎接国家检查的紧急通知》。市教育局加强学籍管理,深入学校审验2007年全市普通初高中毕业证书。
10日
市政协副主席侯捷率部分市政协委员在市教育局督办提案。市教育局推荐东湖区申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转发《关于开展全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的通知》,印发《南昌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意见》。
11日
市教育局与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签署教育行政执法委托书。市教育局转发《关于申报2007年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单位的通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转发省《关于开展中职贫困生资助工作和职教实训基地项目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市教育局印发《南昌市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政府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07年起,按8:2比例分担,由省、市、县区财政拔出专款设立普通高中教育助学金,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800元。
15日
市教育局组织4个督察组深入部分县区和学校,对基层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年活动进行督察。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17日
市教育局通报2007全市中小学网上冬令营活动结果,4 转发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县级电教部门工作考核评比的通知》。
20日
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普查。
21日
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印发《关于南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007公开招聘教师的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积极参加江西省百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22日
市教育局转发《2007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24日
市教育局印发《直属学校(单位)2007公开招聘教师报名工作方案》、《关于认真做好市直属学校(单位)2007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工作的通知》,组织38所学校(单位)公开招聘308名教师。
25日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报送南昌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总体规划及2007项目投资计划,三年改造危房225739平方米,共需资金15826.05万元,要求将英雄、桑海开发区学校纳入全省校舍维修改造计划。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07“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
28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第20个世界无烟日活动的通知》。市教育局转发通知,组织8名初中校长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
29日
省市领导万学文、孙刚、李小南、雷武江、周关、姚燕平、罗慧芬在市教育局领导陪同下走访部分小学、幼儿园,赠送慰问金。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在南昌二十一中举行小班化教学研究实验基地授牌仪式,王占铭、姚燕平讲话。
30日
省市领导陈达恒、刘运来、李广振在市教育局领导陪同下走 5 访部分小学、幼儿园,赠送慰问金。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关在市教育局局长熊晓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魏运花、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安娅陪同下,参加南师附小教师座谈会和南昌外国语学校家长座谈会,对全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进行督查。
31日
市物价局、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中教育定价成本监审工作的通知》。月
1日
市气象局、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
5日
市教育局印发《南昌市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6日
省市领导万学文、孙刚、姚燕平、罗慧芬等出席2007年普通高考准备工作汇报会,巡视考场,看望考生。市教育局、市科协印发《关于组织参加第13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的通知》。市教育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
7日
我市57679名普高毕业生、“三校”毕业生在9个考区33个考点1933个考场参加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9部门印发《南昌市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教育部门加强校园网和校园内上网场所管理,组织开展安全文明上网宣传教育活动,8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通知》。市教育局党委印发通知,安排暑期4期党员教师、中层干部 6 培训工作。
10日
市人事局、市教育局转发《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12日
市教育局转发《关于组织2007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省级培训工作的通知》,组织240名班主任参加省级培训。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组织700名班主任参加市级培训。
13日
市教育局下达同意滕王阁中学举办寄宿制小班的批复。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2007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教师骨干教师培训的通知》,组织1824名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各学科新课标教材教法全员培训的通知》。
15日
市教育局向市政府报送《关于今年我市小学升初中几个问题的紧急报告》。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精神”主题教育的通知》,向城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赠送《可爱的中国》一书。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向市政府报送《关于呈请印发〈南昌市市本级教育附加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请示》。
17日
市教育局转发《关于开展第五次全省特级教师评选工作的通知》,分配南昌市推荐名额21人。
18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市直学校领导参加市教育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征文活动的通知》,建立校级领导参加学术年会的机制。
20日
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06—2007学第二学期结束工作和暑假活动安排的通知》和《南昌市2007—2008学年 7 度第一学期全日制中小幼校历安排》。市卫生局、市教育局通报全市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督查情况。
21日
市教育局印发《开展整顿领导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活动方案》。
22日
市教育局转发《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同意南昌市第二中学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厅合作举办高中学历教育项目的批复》。南昌市第四届职业院校技能节及宣传月在八一广场开幕,周关、侯捷、万普海、刘润保、钟显东、朱敏华、熊晓武、黄小华、李春明等有关领导出席。
25日
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江西省“十一五”期间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转发团省委、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首期乡村音乐教师免费培训项目的通知》。南昌二中举行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厅联合办学新闻发布会。
28日
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中小学校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熊晓武局长作动员报告,李春明书记宣读实施方案,王安娅副局长主持。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07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区各学校抓好普及“十法”、法律“六进”等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教治校工作。市教育局印发《2007年南昌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中小学校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29日
市教育局向市政府报送《关于请求加快我市义务教育网点布局调整工作的紧急报告》,落实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保证每位适龄少年按时入学。
第三篇:滁州市教育大事记
滁州市教育大事记
1993年
1月7日至8日,省政府副省长杜宜瑾、省教委副主任金辉一行5人,在地区行署副专员陈
六、教委主任杨长文,滁州市(县级市)副市长朱仁等同志陪同下,视察了扬子办事处、清流办事处、乌衣镇及黄圩乡的13所中小学。
5月,地改市以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属滁州市(县级)管辖的二、三、四、五、六、七中学,实验小学和凤凰路小学上划市教委直接管理。
5月、6月,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农科教工作,决定独立设置农科教办公室,10个编制,正县级机构,归属政府办口。
9月,凤阳县教委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称号。9月,滁州市第一个专门招收“弱智儿童”的“培智班”在琅琊区工交小学开办,填补了本市特殊教育史上的一项空白。“培智班”的开办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热情赞助。
11月14日至16日,市教委举办了地改市后的首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天长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南谯、全椒代表队获团体总分二、三名。
11月,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在全市捐款兴建的5幢教学楼近1.1万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受捐赠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2月,凤阳,嘉山两县的实验中心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至此,全市实现了实验中心网络化。
12月,凤阳县扫盲工作经省政府验收合格。至此,滁州市所属各县(市区)全部通过了省政府原定基本扫除文盲标准的验收。
12月,全椒县、琅琊区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并经省政府批准率先实现“两基”工作,也成为全市率先实现“两基”的县(区)。
12月,滁州市为空军招飞输送25名学员(全省57人),成为全省输送学员最多的地市。录取总数和比例为全省第一,受到南京军区空军和省招办的通报表彰。
至93年底,全市校办产业纯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的校办企业已达5个:分别是嘉山中学玻璃厂;天长二中交通器材厂;来安中学华丽建材公司;天长三中校办厂;定远实小铝箔厂。
1994年
2月25日,受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的委托,林业精副市长带领市教委主任吴千里等
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逐步实施。
11月24日,滁州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会议听取了林业精副市长关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贯彻意见的汇报。会议对提前一年实现“两基”,整合城区现有的职教资源,理顺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民办教师工资以县为单位实行统筹,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住宅小区统一规划并将费用纳入商品房成本等项工作作出决议。会议提出适当时候召开由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
11月28日,杜宜瑾副省长在副市长林业精、市教委主任吴千里和天长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天长市工商职业高级中学。
12月,省教委批准并公布了首批达到县级示范高级职业中学的学校。滁州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南谯区施集高级职业中学、明光市高级职业中学、全椒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为完全达标学校;定远县高级职业中学、天长市工商职业高级中学为基本达标学校。
12月,通过国家文化部验收,琅琊区紫薇幼儿园成为全国第一批7个农村儿童文化园之一。
12月,安徽省教委副主任金辉在副市长林业精、市教委主任吴千里和南谯区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视察滁州市乌衣中学,并为该校题词:“团结奋斗、勤俭办学、全面发展、争创一流”。
12月,滁州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兴滁”战略扩展为“科教兴滁”战略。
1995年
1月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两基”工作专题会议,市委副书记陈兆均作重要讲话,市政府副市长林业精作了《增强紧迫感,加快两基进程》的报告,进一步部署全市“两基”工作。
1月16日,文化部在北京为琅琊区紫薇幼儿园授牌赠车。同年6月1日,“紫薇幼儿园儿童艺术团”应邀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农村儿童文化园进京演出,并到中南海怀仁堂作客,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月25日,中共滁州市教委直属机关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教委直属机关委员会,李文华当选为书记。
4月,安徽省勤工俭学工作会议在天长市召开。省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陈贤忠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省各地市参加会议的代表参观了天长市的校办企业。
4月,市教委组队参加安徽省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了两块金牌、四块银牌、三块铜牌,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在第四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滁州市有二名运动员代表省队参赛,其中滁州二中郑敏荣一举夺得标枪冠军。
6月下旬,市教委组织滁城小学校长赴芜湖市镜湖区学习考察素质教育。
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属琅琊区管理的滁东中学、琅琊中学收归市教委管理,并分别更名为滁州市第九中学和滁州市第八中学。
8月9日至10日,陈天庚市长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而奋斗》的报告。明确了为此必须认真实施“十大教育工程”:即⑴“两基”工程;⑵职教工程;⑶窗口学校工程;⑷教育投入工程;⑸硬件设施工程;⑹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⑺素质教育工程;⑻民师工程;⑼教师安居工程;⑽校办产业工程。市委书记吴天栋作了《依法治教,深化改革,开创我市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总结讲话。
8月15日,滁州市首届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班在来安县聋哑学校举办。来自全市各地试点乡镇的34名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市教委副主任张华勤专程到培训班作动员讲话。培训班主要是为全市各地农村聋哑儿童能够随班就读解决师资紧缺问题。随后,全市聋哑儿童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9月10日,在安徽省第一个《教育法》宣传月和庆祝第十一个教师节活动中,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市直暨琅琊区在滁州剧院设立主会场,其他县市区设立分会场,3000余人参加大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和军分区在滁领导,以及市直各主管局负责人出席大会。市政府副市长钱进宣读滁州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决定和获奖人员名单。市委书记吴天栋作重要讲话。
10月,安徽省城市重点小学校长联谊会第八届年会在滁举办,滁州实小与原滁师一附小、二附小联合承办。省教委初教处处长钱业荣与来自全省各地的58位校长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围绕“如何发挥城市重点小学示范幅射作用”这一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滁州市委副书记陈兆钧到会祝贺并讲话。
10月,市人民政府滁政(1995)60号文件转发了省政府皖政(1994)81号《关于增加教育投入的决定》,并提出三条意见:其中对全市境内的宾馆、旅社、饭店、招待所一律按10%征收教育费附加。这一举措大大缓解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
10月,市长陈天庚签发了市人民政府第七号令,即《滁州市农村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办法》。明确了教育费附加由乡镇征、县(市、区)管、乡镇用的管理体制。
10月,市教委下发《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试行)》,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总体目标、方法步骤、实施要求、保障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11月6日至10日,全市“两基”工作现场会分别在凤阳、定远、明光三县(市)召开。分管市长林业精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1997年
5月5日,市教委和琅琊区在滁州市实验小学和琅琊路小学联合举办首次小学素质教育现场汇报会,来自全市46所小学派员参加学习观摩。汇报会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到学生的才艺展示,分层次,多形式地介绍了两所学校如何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所取得的成果,使与会代表受到很大启发。
7月12日至8月9日,第二次举办经省教委批准,爱德基金会协助的由自愿来华的外籍教师任教的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全市8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
8月25至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张春生、市长何成国、副书记蒋双甲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市教委主任吴千里向大会报告了全市教育工作。大会听取了定远等7个单位的发言。
9月,滁州市第二中学“宏志班”首次招收因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品学兼优的36名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学习。宏志班同学在校学习期间不但免除学杂费,每人每月还可以享受60元的生活补助费。
10月,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滁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区)的教委主任、中小教科长、教研室主任,省、市重点中学校长共100多人,各县(市、区)教委和部分学校在会上总结交流了实施素质教育经验,研究探讨发展新路,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11月,市教委举办了全市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8人次打破5项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记录。
11月,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各县(市、区)职教科长、职业中学校长参加。会议就职校招生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订了具体方案和措施。
12月,滁州市教育有线电视台建成并开播,初步实现了我市远距离传播教育节目的目标。12月,积极配合市体改委做好校办产业的改革改制工作,认真进行产权界定,明晰产权关系。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校办企业基本上已实行承包制和股份合作制。
12月,滁州卫生学校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
2月,市教委成立“滁州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具体工作挂靠在成人教育科。2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发053121844号电视台许可证,同意成立滁州市教育电视台。3月,市编委正式下文批复。
3月,国家科技部授予定远县、天长市、来安县、琅琊区四个县(市、区)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
4月19日至24日,“欧盟——中国地方政府联系计划”在滁州市实施。来自英国苏格-67月,市教委首次组织全市教育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的学习辅导和考试、阅卷、办证等工作。
12月,市教委组织全市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确定20个市级科研课题,申报5个省级科研课题。
2000年
2月,滁州卫生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重点中专学校”。3月,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农村示范小学”。3月,天长中学、全椒中学被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省级示范性、实验性普通高中。3月,滁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天长职教中心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县级示范性职业高中。
7月,滁州市政府下发滁政〔2000〕172号文件,开始实施“131”工程,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创建10所示范高中、30所示范初中、100所示范小学。简称“131”工程。
7月,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市教育局为全市“双拥模范单位”。
8月,市教委在滁城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并从中选送40幅作品到省里参展,取得2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的可喜成绩。
8月,来安三中段君亮同学制作的电磁组合实验在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荣获发明创造二等奖。
9月,滁州卫生学校被省教育厅、卫生厅批准为全省首批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大专)班的试点学校之一。(全省卫生类仅2所学校)
10月,市委、市政府在滁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市委书记何成国在会议开幕时作了重要讲话,钱进市长进行会议总结。
2000年滁州市因招飞工作成绩显著(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决定:在定远中学建立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班。这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空军招飞基地。
12月,市政府下发《滁州市贯彻执行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实施意见》(滁政〔2000〕120号),市教委颁发〔2000〕39号文件《社会力量办学审批备案办法》。
2001年
4月,滁州卫生学校因思想教育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团中央的表彰。
4月9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南艾尔市梅因哈姆中学校长约翰·哈勃斯先生访问滁州中学。
5月,市教委下发38号文件《关于调整和规范我市社会力量办学秩序的通知》,召开整治工作专题会议。
10月,市教育局制订了《滁州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规划》,确定全椒县为全市的省级课改实验区,凤阳、市直和琅琊区为市级课改实验区。
10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撤销滁州师范学校,将原滁州师范学校更名为滁州市实验学校。12月,滁州卫生学校被省文明委批准为“安徽省第四届文明单位”,成为全市卫生系统唯一的省级文明单位。
2003年
4月,市教委决定在全市实施“155”园丁工程。即在2003—2007年五年中,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10名优秀校长,5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7月,全市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受灾学校946所,影响到27万学生。水毁校舍面积41.13万平方米,其中倒塌校舍3.67万平方米,新增危房37.46万平方米。洪水冲毁道路、围墙、场地等建筑设施折合23万米,教学仪器设备1.6万套(件、台),课桌凳1.7万套,图书39万册,体育设施、电力设备、绿化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8亿元。
7月,省教育厅厅长陈贤忠深入全椒县官渡乡和明光市女山湖、太平等乡镇中小学视察灾情,慰问师生。
7月,市教委首次组织专人对市直初中和小学开展了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工作。并以市教督[2003]153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对市直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的情况通报》。
7月,滁州市实验学校与原滁州中学分校合并重组,两校合并后更名为滁州市实验中学。8月,市教育局制定的《滁城部分中、小学调整办学结构,扩大学校规模的实施方案》获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通过。
8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控非典”指挥部的指示要求,市教育局动员和带领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取得了防控“非典”的阶段性成果。
8月,局机关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原中、小教科合并为基础教育科;职教科、成人教育科合并成立职业与成人教育科,原电教馆、仪器站合并为仪器装备站;原师训办改为继续教育科。新设法制宣传科和基建科。
8月,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授予市教育局为全市“双拥模范单位”。
8月,市长宋卫平主持召开各县市区负责人和教育局长会议,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灾后复校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专题研究部署,确保全市9月1日按时开学工作。
8月,市教育局两次召开各县(市、区)教育局长、救灾办主任会议,贯彻省市有关精神,研究、安排正常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四个确保:确保中小学生全部按时到校上课,确保灾区学生开学有课本,确保灾区校舍安全无隐患,确保灾区学校无役情。
8月,为了确保9月1日按时开学,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组织灾区教师提前返回学校,对被水淹没的学校进行清淤、粉刷和消杀,维修课桌凳,鉴定危房,租借民房,搭建庵棚,对受灾的学生去向进行摸底登记,联系课本,不因洪灾使一个学生失学。
8月19日,市委书记汪国才深入到明光市太平、女山湖等乡镇指导开学工作。9月1日,全市中小学按时开学。但仍有91所学校租借434间民房上课,23所学校搭建庵棚、帐棚47个,55所学校实行二部制或复式班教学,涉及到2.4万多名学生。救助贫困生4.2万人,减免缓费用370余万元。
11月,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暨灾后复校工作会议召开,琅琊、南谯、来安、天长汇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市政府副市长朱云霞出席会议并讲话。
12月,市教育局被国家民政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12月,校办产业稳步发展,全年累计完成校办产业产值6.2亿元,利税突破7800万元,为全市教育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12月,向省厅上报了天长市、南谯区、琅琊区和市直学校为省级课改实验区,并组织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参加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会。
12月,滁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通过国家级重点学校的复评工作。12月,成立民办中学、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12月,因水灾,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了维修、重建41.13万平方米校舍的任务,至2004年4月20日,已完成任务的96.7%,新建校舍9.4万平方米,维修30.3万平方米。除少数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如明光女山湖移民建镇中的中、小学),预计到暑期竣工外,绝大部分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
到年底,全市筹集资金3370万元,修复校舍35.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校舍8.85万平方米,维修26.7万平方米,占水毁校舍面积的86.5%。省教育厅、财政厅下拨的1143万元救灾经费和全市配套的455万元资金安排了144个项目,竣工71个。全市已没有学生在庵棚、帐篷中上课,在民房中上课的学生已下降了三分之二。
2003年,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完成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综合评估工作。
2004年
2月,市直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经市妇联批准正式成立。3月,市教育局开展对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工作。
4月,市政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刚到任的代市长缪学刚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会后,市政府以滁政(2004)64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订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
5月22日下午2点40分左右,南谯区施集乡燕李小学一个教室的屋顶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坍塌,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6月14日下午16时,大雨滂沱,凤阳县临淮镇车站小学西教学楼二层中间的办公室,突然出现坍塌,幸好教师都在班级,未造成人员伤亡。
6月18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校舍安全工作暨危房改造工作紧急会议,通报南谯区施集乡燕李小学教室和凤阳县临淮镇车站小学办公室屋顶突然坍塌的两起校舍安全事故,进一步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抓好校舍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过细地做好校舍安全检查,加快危房改造步伐,确保校舍安全,确保师生安全。
6月,市教育局组织对全市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进行专项督查。
6月,安徽省首届“迅飞杯”机器人大赛在滁州中学举行。滁州中学、滁州二中代表队分获高中组和初中组比赛第一名。
6月,滁州中学校长胡国营因经济受贿问题被纪检部门“双规”。同年九月被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8月23日,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强调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9月10日,市委、市政府举行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33名国家级和省级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100名市级模范教师受到表彰。
11月,向省教育厅申报将明光市、全椒县、凤阳县列为“安徽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样本县(市),并获省厅批准。
12月,滁州卫生学校被省文明委批准为“安徽省第五届文明单位”,成为全市卫生系统唯一的文明单位。
12月4日,滁州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学校危房改造与布局调整步伐,全面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005年
1月,南谯区被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列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样本县(区)”。2月—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市直学校900多名共产党员分别参加第一批和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每批6个月)
4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人对各县市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已逐步健全。“一破三立一建”工作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滁州市所属县(市、区)全部撤销了乡镇教委(办),成立了中心学校,设立了教育经费核算分中心和教育人才管理中心。
7月11日,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滁州市城区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意见》的通知。
7月3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缪学刚市长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市长朱云霞作工作报告。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危改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平平应邀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天长市、明光市、南谯区、全椒县作了典型发言。会议通报了市危改领导小组组织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检查情况。各县(市、区)长、分管县(市、区)长、教育局长、财政局长,市危改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10月,市教育局组织了由7名优秀教师组成的“师德报告团”,以“爱与责任”为主题,先后在市会议中心,各县(市、区)做了七场巡回报告,近万名教师直接受到了教育,反响热烈。
10月,在市委书记汪国才的关心支持下,滁州市教育电视台在滁州电视台科教频道再次播出。
11月10日,全市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工作会议在滁城召开。会议要求各地按照“政府主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
11月,认真开展了机关作风评议活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部署和转变“两风”、增强“两情”的要求,修订和完善了原有的规章制度,向社会公布了服务承诺,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
11月,按市委、市政府的布置,市教育局全力进行招商引资工作。根据教育系统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一把手负总责,层层分解任务,进行量化考评,设立专项资金,兑现奖惩规定。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150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
11月,省招委、省教育厅授予滁州市为“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2月,明光职业高中、天长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获得国家教育部的正式批准。
12月,南谯区农技校经市教育局批准更名为“滁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12月,滁州卫生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中专招生先进学校”。
2006年
1月,市教育局开展对学校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督导检查。
3月,滁州市被确定为安徽省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培训市(全省共10个市获选)。3月,市教育局局长张春林与各县(市区)教育局长、市直中、小学校长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开展了“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月”活动。
4月,凤阳师范、滁州市实验中学、滁州市一职高、滁州市第二小学、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滁州市第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
4月,市教育局在滁州电大挂牌成立“滁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中心”。4月,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有市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评估。全市共依法补拨历年拖欠的教育经费2722.521万元。
4月21日,香港爱国人士,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89岁高龄的田家炳先生亲自来滁出席滁州市“田家炳中学”揭牌仪式。原滁州二中初中部正式更名为“田家炳中学”。在揭牌仪式上,田老先生挥笔写下了“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的题词。市委书记汪国才、市长缪学刚在滁州国际大酒店亲切会见田家炳先生一行。
9月5日,市直学校首批12名小学教师赴南谯区9个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同志在交接仪式上要求全体支教人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9月,省教育厅在滁州中学成功举办了省级示范高中“校长论坛”。10月,凤阳县武店小学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农村示范小学”。
10月30日,省教育厅项目办在滁州召开了“皖北片2005年D级危房改造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培训会议”。
10月,高考取得可喜成绩。全市文理本科达线8870人,本科达线增幅为45.98%;本科达线人数增幅为31.49个百分点。本科达线过千人的县(市区)由去年的2个增至今年的6个。
10月,通过考试,择优录用了117名普通高校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和17名夫妻两地分居的优秀教师到市直学校任教。
11月,定远中学、滁州实验中学被批准为省级示范高中。
12月,滁州卫生学校申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并被省文明委授予“安徽省第六届文明单位”称号。
12月,天长市工商职业高级中学、全椒县职业高级中学申报省级示范职业高中获省教育厅批准。
至年底,全年完成近5万平方米的D级类危房改造任务,其中争取上级资金2482万元。
2007年
自今年起,全市普通话测试工作实现了从人工测试向计算机辅助测试网络化的历史性跨越。
1月23日—25日,滁州市实验小学、滁州市第一小学同时接受省教育厅创建“安徽省特色小学”的评估验收。专家组在反馈会上一致认为:滁州市抓住机遇,创建特色教育模式,创建适合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这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意义深远。
3月,市教育局、财政局于3月20日印发《滁州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实施范围、任务目标、保障措施四个方面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4月17日,市政府在滁召开全市职业教育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教育为目标,正确认清形势,乘势而上,进一步推进全市职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4月,滁州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于4月25日正式成立。4月29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在滁州市正式启动。副市长朱云霞、市政府副秘书长潘国华在市体育局长陈建伟、市教育局长张春林、团市委副书记曹付忠的陪同下,深入到滁州二小、实验中学、“田家炳”中学等校,了解学校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并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进行体育活动。
5月,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有市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考核评估。
8月中旬,“滁州市首届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周”活动开始举行,18所学校189名学生参加了7个项目的竞赛,有16人获得一、二、三等奖17个,滁州市一职高的路阳获“图形图像处理”项目第一名。
8月下旬,市教育局组织了对全市省、市级特色(示范)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复查工作。
9月10日,市委、市政府在市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庆祝第23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市长缪学刚主持大会,市委书记汪国才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大会对4个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56名获得国家、省、市级表彰的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9月18日,滁州市资助贫困学生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每年1500元生活补助。
9月30日,滁州市第一小学(原滁师一附小)百年校庆活动在滁州隆重举行。市委书记汪国才,市长缪学刚等市里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到校看望师生,对建校百年表示热烈祝贺。缪学刚市长代表市四大班子领导在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516在省教育厅组织的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滁州市被评为良好等次。并获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规范教育收费”两个单项工作的优秀等次。
12月,天长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教育强县(市),这是全省首批七个县(市、区)之一。
12月,市教育局制订《滁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创建规划(2008—2012)》,确定了重点建设的15所中等职业学校。
12月,凤阳县职教中心申报省级中等职业示范学校获省教育厅批准。
12月28日上午,滁州市青少年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落成典礼在滁州市人民广场隆重举行。项目总建设规模为25247.50平方米。市委书记韩先聪、市长缪学刚等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出席了庆典仪式。
2009年
年初,组织对全市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行首轮督导评估工作。
1月16日—18日,滁州实验小学和天长城南小学选送的两个少儿文艺节目《花鼓娃娃笑了》、《大雪无情人有情》在中国教育电视协会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我爱我的祖国”全国大型校园文化艺术展演中双双获得金奖,并进入青少年迎春晚会录制。滁州市教育电视台同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1—2月,全市中小学、幼儿园31782名教师第三轮继续教育证书换发工作顺利结束。2月,市教育局组织对市属民办中学进行专项办学水平督导评估。
2月24日,滁州学院迎来首批韩国韩瑞大学5名留学生,他们将在滁州学院学习一年汉语言。2005年滁州学院与韩瑞大学结成“姊妹学校”,两校互派语言教师、留学生,合作培养“2+2”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
3月3日,市委书记韩先聪先后深入市二职高、一职高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调研指导职业教育工作。
3月,市教育局举办了“滁州市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
3月,滁州市城南中学建校开工典礼在城南新区举行,市委书记韩先聪及市几大班子领导出席了开工仪式。
3月开始,市教育局机关和市直学校1100多名共产党员分别参加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4月22—24日,全省师训工作会议在来安县白鹭岛成功举办。
5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进行“大滁城”建设之中,将滁州中学整体迁入城南新区,滁州实验中学整体迁入城东新区。要求扩大校园面积,完善教学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文化品位,把两校建成滁州领先,省内一流的现代化示范高中。
6月28日,省教育厅专家组考评凤阳师范学校申办专科学校工作。市委书记韩先聪,代市长江山会见专家组。省厅专家组认为:设置凤阳师范专科学校是可行的,同意将凤阳师范学校申专工作提交安徽省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讨论。
6月29日,天长市炳辉中学通过省级示范普通高中验收。炳辉中学是1997年罗炳辉诞辰100周年之际创办的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
7月,中共滁州市教育局直属机关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二届教育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刘芝福当选为书记。
7月,滁州市现代教育中心成立。
7月,省教育厅决定凤阳县作为中西部义务教育国家级远程教育项目培训县(全省仅有六个县)。全县共有4420名教师参加了此次远程项目培训,培训经费全部由中央财政支付。此次培训组织认真,培训效果显著,受到省厅好评。
7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副司长苏国率领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公共服务组,在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的陪同下,来滁考察滁州市教育园区建设情况。调研组领导听取了市教育局长张勇关于全市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实地察看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食堂、学生公寓和滁州学院体育馆等硬件设施建设。苏国副司长对滁州教育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希望滁州教育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规划好、建设好、为滁州教育的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月30日,市教育局语委办在组织参加“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安徽赛区)比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8月3日,凤阳县工人子弟小学男子小手球队荣获2001年“康桥杯”全国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冠军。该校手球队是滁州市及安徽省小学生手球锦标赛冠军并代表安徽省参赛。
8月4日,滁州中学初中部、实验小学新校区开工典礼在滁州市城南新区隆重举行。市委书记韩先聪、代市长江山等市领导出席,韩先聪宣布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8月,凤阳师范、天长城南小学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8月17日,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滁召开。代市长、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江山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江山要求:要在做好方案制定、质量鉴定、校址选定、资格认定、责任签定、建设质量保障等关键环节上,做到“六个到位”,即责任明确到位、力量组织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资金筹措到位、统筹协调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切实把中、小学校舍建成学生、家长、社会最放心、最满意的工程。
8月22日,由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在滁州中学举行,比赛分初中组男女团体、男女单打,小学组男女团体、男女单打,共8个组别。来自全市共9支代表队154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920-
第四篇:教育技术大事记
中国教育技术初创时期(20世纪初期)
1922 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 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 配上留声机或口头讲解, 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192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
1932 7月,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 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教育电影化。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
1934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了《电影年鉴》,反映了当时对电影教育和教育电影的观点。
1936
7月,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电化教育”名称正式启用。
9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招生时名称为电影广播教育专修科), 学制二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
1937 7月,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 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41个;七月七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各地电化教育开始陷入困境。
1940 11月,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 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
1943 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同年,教育部为金陵大学颁发“查该校年来办理电化教育, 卓有成绩, 应予嘉奖”的嘉奖令。
1945 5月27日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
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电化教育专修科。
1946 4月,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的编辑工作, 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刊物。
6月18日,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会。
1947 3月,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杜维涛同时选派去采购设备。
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后改为直观教育馆), 创办教育广播电台, 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 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1948 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电化教育系。
燕京大学教育系开设“视听教育”课。
初步发展时期(建国初期)
1952 北京师范大学在物理系开设“电化教育技术”课。
贵州省贵阳医学院购进实物反射幻灯机, 用于辅助教学。
1953 西北师范学院建立第一间电教室, 进行外语电化教学的试验。
1954 萧树滋和南国农编写电化教育课程大纲, 开设电化教育课程。
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
1958 5月1日,原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播出科技教育片《电视》。
7月,天津市广播电视大学成立;至此,各地开始筹建广播电视学院(大学)
12月26日,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建立“电影、幻灯教学小组”, 统管全院电化教育工作。
北京市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各地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
1959 9月,原北京电视台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汉语拼音字母电视教学讲座》。
上海外国语学院建成我国第一座电教大楼。
1960 2月,北京市成立电视大学。
3月,北京市组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4月,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建立上海电视大学。
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教学电影工作的通知》。
萧树滋为西北师院开设“电教教法”和“电教实验”课。
1963 北京电化教育馆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 总结几年来北京市利用电影、幻灯、录音进行教学的情况和经验。
1964 黑龙江省在教育学院内设电化教育研究室, 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设电化教育实验点。
1965 11月30日教育部在沈阳举办沈阳市中小学电化教育展览,同时召开电化教育座谈会。
1966~1970 因历史的原因, 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1971 内蒙古师范学院恢复广播、电影教学工作, 并出版《无线电广播技术手册》。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开始恢复工作。各地相继恢复电化教育馆和广播电视大学。
全面发展时期(1978年-1990年)
年代 事件
1977年 8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汇报工作时, 同意建立中央电化教育馆。
1978年 4 月22日至5月1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邓小平同志到会讲话指出,发展教育事业要制订加快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
教育部派出考察团到比利时、法国、日本等国考察国外电化教育。
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规划》(讨论稿)。
7月26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学校开办教育电视有关问题的通知》,纠正中小学闭路电视热。
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陆续在物理系内设置电化教育方向, 培养人才。
1979年 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
6月-8月,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中央电教馆举办三期闭路电视培训班,培训电教骨干人员。
1980年 4月25日,《电化教育》(双月刊)创刊。
9月,萧树滋和南国农起草《电化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11月,《电化教育研究》第一期在西北师范大学创刊发行, 由南国农任主编。
9月7日-13日,中央电化教育馆草拟了高师和中师“电化教育”课的教学大纲。
10月8日-16日,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座谈会。
1982年 9月,教育部决定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
1983年 6月3日,经教育部批准, 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9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4年 3月,建立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 南国农任组长, 李运林任副组长。
国家教委成立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
1985年 1月17日-22日,应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邀请, 中央电化教育馆周君达和南京大学辛显明、邱质朴三人参加了AECT1985年会。
8月,《电化教育学》(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基础》,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成立《电化教育丛书》编委会, 聘南国农、李运林、李奈为主编。
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成立。
1986年 1月,李运林、李克东合编的《电化教育导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10月1日,中国教育电视正式向全国开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
1987年 10月,经国务院批准,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正式成立。
12月21日-26日,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作了《深化教育改革, 大力发展电化教育》的报告。
国家教委发布“高师本科专业目录”, 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
国家教委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1989年 4月,编译了《英汉教育技术词典》。
5月11日,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首次提到中国电化教育的三大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学校电化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
由李运林、李克东主持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项目获“首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
四、系统发展阶段(1990年-现在)
年代 事件
1990年 8月,建立了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组。
1991年 10月,国家教委成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
10月,河北大学主持召开了教学设计研讨会, 首次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大规模地、深入地分析和研讨, 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在我国的传播。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
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材编审委员会。
1992年 5月23日至7月11日,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活动圆满结束。
1993年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 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
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
1994年 4月,国家教委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及其日常工作机构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1995年 1月,《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发表高利明《教育技术学的AECT1994定义及启示》署名文章, 开启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大讨论。
4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学术委员会。
第一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更名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
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电化教育专业”自学考试于当年开考, 主考单位是内蒙古师范大学。
1997年 1月,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申报的“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被正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 月31日,确认北京景山学校等433所学校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大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1998年 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北京大学不久也加入试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点。
1999年 1月13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了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地位。
《中国远程教育》创刊。
2000年 5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上海启动。
12月19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
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001年 2月24日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启动仪式在贵州举行。
4月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
2002年 2月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V1.0版。
11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简称CAET)。
2003年 9月8日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11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2004年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2005年 8月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史”方向硕士研究生, 并确立了“教育技术史”博士培养方向。
9月教育部设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启动培训项目。
11月20日到22日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2006年 4月,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5月,2006年国际华人教育技术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10月29日,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共同探讨有关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和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话题,促进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007年 3月,上海国际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上海召开。
5月26日到30日,第十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07)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主题为多学科交叉视野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研究。
7月26日至28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
8月17日,以“信息技术环境下中美两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主题的中美教育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0月20日至10月22日,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在中国陕西西安召开。
第五篇:2010教育大事记2
2010教育大事记
2010年1月13日,区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杨超群、贾万同志一行在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正智和职教科相关人员陪同下,深入巴州区职业学校,对2009年4月区人大常委会第18次常委会对《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的《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和调研。
1月28日至2月2日,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局组织教育直属单位、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全区123所中小学校,召开“两会”:退休教师座谈会和代课人员座谈会;开展“两活动”:下村倾听教师意见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确保了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
3月8日,城区中小学开展“学雷锋精神,争做好少年”活动
3月12日,区教育局召开2010年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副区长张洪祥、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教育直属单位负责人、学区教育督导组主任、中小学校长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3月30日,巴州区开展规范办学行为督导评估。
3月30日,巴中市治理教育“三乱”暨学校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召开。巴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李树海出席会议并讲话。
4月8日下午,副区长张洪祥召集市公交公司、区政府办、教育、建设、城管、交警、交通、东西城回风办事处、巴二中、巴师附小、区六小等单位负责人在巴二中后坝校区专题研究巴师附小部分学生搬迁至巴二中后坝校区教育教学工作协调会。
4月23日,巴州区文综、理综高三后期复习备考研讨会分别在巴中中学、巴二中顺利结束,这标志着为期两个阶段的2010年巴州区高三后期复习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5月6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李树海督查巴州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时要求,要形成常思、常抓、常态的校园安全监管措施,确保广大师生平安健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品先,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群传,副区长张洪祥陪同。5月18日,区教育局扎实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
5月24日上午,区委书记廖伦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平阳带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品先,副区长张洪祥、马良辉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市职中、巴二中、十一中、巴州区一小、二小、三小和部分幼儿园督促检查校园安全工作落实情况。5月25日.区教育局赖永常副局长督查在校学生“五五”普法考试情况
5月28日至31日,巴中市巴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群传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到清江镇中心小学、巴州第一小学、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巴中二中等8所学校,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
5月31日下午,巴州区四小在巴人广场举行大型文艺汇演,600余名幼儿用舞蹈、时装秀、情景剧、体操、亲子活动、童话剧等表演形式展示了少儿风采;巴州城区各幼儿园在 29日—31日这几天,分别表演了幼儿集体舞、体操舞等儿童节目,并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让孩子们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
6月23日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非义务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单位报账员会议。会上,经管办主任杨尚官传达了有关清理津贴补贴的会议精神,张书祥同志就本次清理津贴补贴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办法。1
7月6日,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各高完中校长,新闻媒体的监督下,巴州区2010年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实施。
7月9日下午,巴州区召开网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会,旨在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小结前阶段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斌,区政府副区长张洪祥,区政协副主席刘天阁出席会议。
7月15日至18日,我区遭受今年入汛以来强降雨天气。18日上午,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正智带领局相关科室人员,冒雨深入学校,检查学校汛期安全工作。
王正智副局长分别到三河小学、三河中学、恩阳二中等校,查看了学校汛期值班护校、受灾等情况。他对个别学校汛期值班护校不到位的现象提出了批评,责令学校立即整改,并要求,各地各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汛期学校安全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切实将汛期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认真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护校、领导带班制度,保证信息渠道畅通,遇有紧急情况立即上报。
8月19日,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延荣来我区督查秋季开学准备工作。他要求,学校灾后重建项目要注重质量,加快进度,确保灾后重建校舍9月1日投入使用,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平阳,副区长张洪祥陪同督查。
8月19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平阳深入城区各中小学就秋季开学工作进行实地调研,下午召集相关部门和城区中小学校长专题研究今秋开学工作。他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履职尽责,通力协作,未雨绸缪,确保今秋正常有序开学。副区长张洪祥出席了会议。9与1日日,巴州区各中小学报名正式开始。该区近20万中小学生结束一个多月的暑假生活,到校报到,迎来秋季新学期。
8月26日,巴州区教育局工委主任李祖念、副局长王正智、城区办事处及九个社区负责人等共60余人及时召开会议,提早安排宣传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
9月8日上午,在第26个教师节到来前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专程前往巴州区城乡学校,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和 400万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向辛勤耕耘的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节日的祝福!李仲彬强调,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关心教育,学校要抓好师风、师德、校风、学风建设,共同努力把巴中的教育办得更有成效。
9月15日,全市“两基”迎国检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李树海出席会议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以万无一失为目标,扎实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以确保安全为中心,全面加快校安工程实施进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启汉、市政协副主席欧文宇出席会议。
9月15日至16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内司委主任颜家瑾,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巡视员赵肖东率领省“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组来巴中市检查验收“五五”普法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一同检查。
9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彭耀学深入巴州区调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彭耀学深入巴州区恩阳镇樟柏村小学、恩阳五小、一小和恩阳中学,了解农村学校校点布局、学生生源及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校园硬件建设、教师工资待遇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情况,并听取了巴州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汇报。
9月20日,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枰德、教育科科长刘玉泉出席了巴州区教科室工作例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10月15日上午,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到来之际,区委常委杨斌部长莅临四小看望慰问离退休教师,并转达了全体教师的亲切问候,把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2010年10月19日上午,区教育局召开了“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各学区教育督导组主任、各
教育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局机关各科室负责同志及人事科、基教科、计财科、成教办和教育督导室全体同志共60余人参加会议。
10月18日,区教育局在渔溪小学召开了巴州区2010年第三季度学校安全工作通报会。区教育局分管安全工作副局长王正智率区教育局安全科科长谌绪仲、德体艺卫科苟章斌及14个学区督导组主任对西片部分学校在安全管理、门卫室建设、门卫管理、学生寝室、食品卫生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参观学习。
2010年11月2日,巴中市巴州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区教育局副局长赖永常所作的《教育工作报告》,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教育工作评议调查组《关于对区教育局工作的调查报告》,对区教育局工作进行了评议,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2010年11月10日,巴州区2010-2011年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启动会在巴中市第三中学多媒体教室举行,巴州区进修校主管领导、辅导老师、技术人员以及市直属学校辅导老师共计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巴中市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主任王一多主持,继教网吴文成老师参加此次会议,并在会上就本次远程培训作了专题培训。
11月12日,巴州区教育局在三江镇中心小学召开了该校校长公选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区教育局全体党委委员、三江镇党政领导和三江小学全体在编教职员工。大会通过25名竞选人激烈的竞职演讲角逐和公众多方面的公开、公平、公正评价,为三江镇中心小学公选出了一位德才兼备、能担重任的校长,同时也为校长的产生机制和发现、储备人才奠了坚实的基础。
11月19日,区教育局组织全区优秀(模范)班主任、优秀团队干部在巴中中学、巴师附小、区一小观摩了优秀班队活动课,并在区教师进修校召开了全区优秀(模范)班主任、优秀团队干部座谈会。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赖永常,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正智出席会议并就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团队工作作了讲话。
11月23日,区教育局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局长王正智与区消防大队的同志一起对巴中中学等学校消防工作进行检查。
11月29日至12月1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林祥一行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李树海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我市巴中中学龙湖校区、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巴州区化成小学、南江小河职业中学、南江县光雾山镇红军小学等地,就民办教育、学校信息公开、依法治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进行了实地调研。
12月1日巴州区认真组织收听收看全国、省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平阳,副区长张洪祥在我区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12月3日,全市“两基”迎国检暨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市教育局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良钊,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建仁以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12月13日,香港援建巴州区一小灾后重建工程竣工。区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成,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群传出席典礼。
12月17日,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周喜安深入挂连帮扶点——青木镇石马村开展帮扶工作。市政府秘书长郭宝瑜,区委书记廖伦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平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群传陪同。周喜安来到该村“留守学生之家”看望了自己联系的留守学生杨玉,叮嘱她一定好好学习,生活上要做到严谨活泼,并为她送去了《新华字典》等学习用品。周喜安说,要切实搞好对石马村留守学生“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工作,积极为留守学生创建一个幸福温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