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初中语文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08:4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初中语文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初中语文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开展初中语文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的通知

关于开展初中语文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活动的

各乡镇中心校、局属各学校:

根据《濉溪县教育局教研室2011年工作计划》提出的‚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均衡配置,大力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决定开展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为广大教师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要求,围绕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目标,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我县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2011年2月24日至3月20日,组织12名市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分赴农村学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特别是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安排

(一)实施细则

1、活动方式

第一阶段:上展示课或做一场学术报告。

第二阶段:同课异上。即农村教师和送课教师就同一节课依次在不同班级各上一次,通过比较,发现总结优缺点。

第三阶段:互动研讨。围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组织教研活动,通过与名师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切实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等方面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2、注意事项

(1)活动时间。此次活动分片区各安排一天,送教学校尽量安排在农村学校。

(2)加强组织协调。各校要高度重视此次名师‚送课下乡‛活动,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做好听课和教学研讨的组织服务工作。

(3)精心组织,做好‚送课下乡‛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教科室主任要根据‚送课下乡”日程表安排,提前确定教学进度,确定送课内容,并提前一周告知送课教师,以便做好备课、制作课件等相关准备工作;根据送课乡镇的教学设施条件,提前联络送课教师,协商并提前准备所需的各类教学用具。

(二)‚送课下乡‛日程、地点另行通知。未尽事宜,请及时与教研员联系。

濉溪县教育局教研室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初中语文送教下乡专题讲座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专题讲座

鄢陵县初中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教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通过对说明文的有效学习可以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但很多初中学生认为说明文“说教味太浓”,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结合具体实际,探索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

一谈到说明文阅读教学,大多数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教好教,考难考。事实也是,我们初中的说明文课文大多浅显易懂,在教学时只要扣住说明文的几个要素就行了,但是学生在考试时却失分很多,甚至有些题目错得很离谱。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从整体出发,总体确定教学目标及要求,设计教案组织教学。

一、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1.学会概括主要内容。摘录法:有的文章题目本身点出了说明内容,有中心句的文章或段落可采用直接摘录的方法;有的文章中心句过长,可以采用压缩摘录法。概括法:先将文章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概括,再将它们合并起来。摘要法:有些说明文全篇几个部分的内容有主次之分,如,要求回答“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需要选取主要的、舍弃次要的。列图表法:这类题的特点是,给我们一部分内容,要求根据所给的内容填写另一部分内容。对于这样的题,要根据所给的提示语,采取“概括法”概括文章说明的内容。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及作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或者事理的特征介绍得清楚、明白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九种: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列图表。认真地辨析说明方法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都容易从语言的特点上体现出来,比较难一点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善,即定义的对象和所下的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求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内涵,而作诠释不要求这么完整,只要能够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即可,诠释的对象与作的诠释的外延可以不相等,而定义的主语和宾语必须是相等的,它们可以颠倒。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区别二者了。判断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制造过程,文章中有表示时间变化或程序性词语,是时间顺序。解说实体事物(特别是建筑物),文章中有方位性词语(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等),是空间顺序。辨别逻辑顺序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它在说明文中体现在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者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顺序,这种顺序有多种关系的形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主要———次要”、“现象———本质”、“一般———特殊”等,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判断。4 掌握说明语言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明文这种文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这一特点决定的。在说明文阅读题中,常以某个起限制修饰作用的字、词、句的选择、替换、增删来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我们要特别要注意的是文中的修饰、限制性词语。比如: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一律、一概;大部分、部分、有些;只、仅仅”等;表程度的:“非常、十分、最、很、极;几乎、稍微、比较(早)”等;表揣测、估计的:“大概、大约、左右、可能”等;表限制的:“当时、主要”等。二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一)、选好突破口,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

现阶段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说,在进行初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积极的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说明文的闪光点和有趣之处。从而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去。比如说,在学习《中国的石拱桥》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呈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学生们这一座座巧夺天工的石桥吸引了,在欣赏这些图片的时候,老师提问学生四个小拱与大拱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学生们就纷纷的回答:在大拱的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拱,或者是大拱的顶部分别有两个小拱„„这时候学生急切的想知道确切的答案是什么。这时候老师就让学生们翻开课本进行仔细阅读,体会一下“肩”与“各有”这两个字的准确性。老师要逐渐的改变抽象性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一个突破口,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会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直观教具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初中说明文的题材内容,不仅包括宏观的世界还包括微观的世界。有一部分比较的抽象、难以理解。所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感性知识开始入手,然后采用直观教具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传统的说明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老师要不断的创造具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能够利用听觉、视觉等途径进行感知。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的同时,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说,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事先把八种云的挂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中对云彩的描述,来对这八种云彩图对号入座。这样学生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实物、录音、教学片段或者视频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呈现出事物的具体形态,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

三)、通过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美学特征,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欲 说明文的语言很美,但是往往被掩盖在它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之下。所以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体会到说明文的语言之美。说明文的语言有生动、准确、通俗、周密、富有情趣、形象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它的语言之美归结为四个特点:智性之美、简洁之美、明晰之美、通俗之美。用这四种美学特征作为指引,与学生们一起品味、体验说明文的语文,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说明文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大都是人们不容易亲眼看到的。所以,理解起来比较的困难。这就是要老师们能够巧妙的把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把陌生的知识亲近化。比如说,宇宙、银河、太阳系都是非常遥远和神秘的,单纯的从学生的认识角度来出发比较的困难和抽象。

在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一节课的时候。在课文一开始,老师就要抓住“雄伟壮丽”这个从特点。文章的命题、取材,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处理上,都紧紧的围绕这个中心点,逻辑清晰、富于变化、条理分明,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从整体上把握人民大会堂的特征,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四)、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比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辨识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跟认识事物是一样的,只有在相互的比较和联系之中,才可以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将比较的方法引入到初中说明文的课堂中去,将两个以上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同时比较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们积极地思考,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说明文的“比较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向的比较。把相似的事物、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们认清事物之间的差别,从而更好的把握好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事物发言的一般规律。还有一种是多向的比较,也就是说从多个层面、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老师应该善于创设各种条件,揭示出比较的鲜明点。通过多方面的比较,来提高学生们的思路。通过对不同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和掌握。

三)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浅析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理解难度不大、思路结构清晰的说明文,对于这样一篇课文,我们可以提炼哪些教学内容呢? 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准确读懂说明的信息?

怎样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是本课最突出的说明方法)? 怎样梳理文章的思路层次,进而准确概括说明顺序? 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石拱桥的文化内涵?

怎样准确概括事物特征?

课文前三段,介绍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有的教师(包括教参)归纳为:“ 桥洞成弧形,形式优美,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这样的话语缺乏概括性,石拱桥的特点到到底有几个呢?又有人说成 4 个:“ 桥洞成弧形,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但“桥洞成弧形”不是与“形式优美”重复吗?

以上概括之所以混乱,是因为没有注意第 2 段的递进复句: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 ”,“不但”分句,就是对课文第 1 段的概括。教师可以抓住此句问学生:能不能省去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能不能将两个特点前后颠倒?分析:两个特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先写形式,写桥给人的直观印象,人们从它的外形,进一步了解它内在结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文章第一段是写外形,第二段写结构坚固。因此,从所写的内容到行文的顺序,“ 不但 „„ 而且 „„” 都不能删去,两个特征的先后次序也不能颠倒。——这就是训练学生通过细读语言把握内容要点和写作思路的技能。

有的老师让学生细读第 3 段,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们找的是: 有悠久的历史;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老师对这些回答一律认可,并以板书形式肯定。这又是忽略了概括提炼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到处都有”是从空间角度补充说明“历史悠久”;“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则是一句评价,不能算做特点。总之,第 3 段集中说明的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只是突出了一个特点:历史悠久。

总揽文章前三段,可以得出结论:作者由世界石拱桥说到中国石拱桥,由形式(优美的弧形)说到结构,再到历史,一共说明了三个特点。再来看第 4、5 段介绍“赵州桥”的文字。一位老师这样给学生概括:

介绍赵州桥时,作者抓住它的 两大特点:

(一)不仅世界著名,而且是使用到现在最古的桥。

(二)桥形雄伟,设计科学,施工巧妙。作者又 列出了四个方面来说明它的高度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显然,以上概括再次表现出思维的混乱。教师所说的两大特点,在逻辑上说不通,只是对文章语句的零碎截取。实际上,作者在第 5 段已经清晰地说明了四个特点,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读懂这四个特点,进而提炼和概括出四个特点的说明顺序:

(一)大拱(独拱);

(二)肩拱;

(三)拱圈;

(四)美观。一、二、三先说结构坚固(设计和施工都保证了坚固),最后再说形式优美。这是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作为实用建筑,其结构的坚固是首要因素),说明结构的三点内容中,也是由主到次的顺序。

再联系第 4 段的主要内容,可发现赵州桥的说明顺序是: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这正是对课文前三段介绍的中国石拱桥三特点的照应。

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段时,往往蜻蜓点水,看似让学生抓住对象特点、梳理说明顺序,但没有进行严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致使学生读得稀里糊涂。更糟的是,有的教师自己对特点和顺序的理解就是肤浅而混乱的。

关于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我们还可引申探讨茅以升在本文创作谈中的一句话:“ 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 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 年)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 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吗?首先,既然是“ 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又何以成为中国石拱桥的独特之处呢?只是因为它在这三方面的成就突出吗?其次,如果这三点确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那么作者写作本文,为什么没有围绕这三点展开呢?

怎样读懂说明的信息?

比如第五段“赵州桥”的说明,可以提问学生:肩拱设计的好处有几点?拱圈是什么?是与河流垂直的还是平行的?„„这些提问都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桥的结构,而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怎样教学说明方法?

本文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做描述”等方法可从略处理。“举例子”的方法,应该怎样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弄清两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列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这一点,我们很少看到教师深入分析,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是举例子,因为这两座桥最有名。实际上,作者选择这两个例子的首要原因,是把它们作为“独拱桥”与“联拱桥”的代表来介绍的;之所以说是“首要原因”,还是因为“结构”是建筑物的首要因素。

这两座桥的说明内容,是怎样与开头三段所说的中国石拱桥总特点相互照应的?两座桥各自的说明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这一教学内容,更少有教师特别关注。

总之,教“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要揭示个例与总类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选例的典型性。如果不涉及这些问题,仅仅告诉学生“这是举例子”,又有多大意义呢? 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探究: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文章还应该用什么方法?比如,第 2 段说“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比较早”究竟是多早?这就需要跟其他桥梁形式做比较。有关资料表明:在各种桥梁形式中,拱桥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最早发明的桥梁形式是梁桥、浮桥和吊桥,拱桥在结构力学和建筑材料方面的优势,很晚才被人们发现。而且,茅以升在本文的创作谈中也明确指出:“ 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 ”这样看来,课文所说的“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就缺乏依据。另外,第 3 段说“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也应该建立在与其他国家的石拱桥历史相比较的基础上。比如说“赵州桥”历史悠久,不能仅仅用“ 修建于公元 605年,到现在已经 1300多年了 ”的所谓“列数字”的方法,因为年代本身不能说明问题,而且很多读者对年代缺乏感觉,假如这样说:“ 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它建成七百余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 ”这样的“做比较”才能更好地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

怎样准确概括说明顺序?

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说明顺序,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的教师根据文章思路,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从古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又有教师说本文运用“总总”的逻辑顺序,这都混淆了行文顺序与说明顺序。

我们认为,说明顺序,是针对所说明的特定事物或事理而言的。以第 5 段说明“赵州桥”为例,有人归纳为“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或者“从整体到局部”,都不确切。实际上,要分析第 5 段的说明顺序,必须把作者所说的“四个特点”真正读明白,才能发现“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换言之,阅读第 5 段,把四个特点一骨脑说成是“具体”,等于什么也没读。因此,说明顺序的教学,是和信息提取技能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再如比较阅读说明赵州桥与卢沟桥的段落,让学生思考“两座桥各自的说明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变化?”也是信息理解与说明顺序的整合。

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石拱桥的文化内涵?

千姿百态、美伦美奂的石拱桥图片,都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讲到赵州桥,还可引用河北民歌《赵州桥》,感知该桥的历史悠久、建筑成就,以及民间的热爱和传奇色彩。

对于文章第 9 段所分析的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可以进行批判性阅读。比如:“首先”(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制作石料工艺精巧,起重吊装办法独特)和“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两条原因是否重复?“再其次”说我国富有建筑石料,我们要追问:如果仅仅因为富有石料,那为什么我国的宫殿房屋多为木质而少石质?相比之下,西方的很多著名建筑(如神庙、教堂)反而多为石质。这一点,就可以适当拓展,思考建筑质料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建筑的文化内涵,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劳动人民的智慧”。茅以升在本文创作谈中写到:“ 石拱桥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当然还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种修缮传统又往往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 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 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 年)可见,要想真正让学生感受石拱桥的文化内涵,我们必须在文中更为仔细地捕捉信息,并补充适当材料。

此外,第 10 段在文章结尾说:“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学生是否可以由我国古代石拱桥的辉煌成就类比推导出“我国封建制度的无比优越”呢?

以上质疑问难,虽然不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但同样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本文作为一篇如实介绍石拱桥特点的优秀文章,在分析原因方面,却有不科学之处。这固然是文章发表的“时代精神”使然,我们不必对作者求全责备,但客观、科学地评析文章内容,毕竟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才是说明文教学乃至一切文章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根本办法。

下面以第 5 段“赵州桥”为重点,示范如何进行信息提取的训练。

1、让学生快速默读第 5 段 2 分钟,然后合上书,看图说明赵州桥的特点(说或写,小组 PK,看谁捕捉的要点多)。

2、追加提问细节信息:如大拱的形状如何?小拱的好处有几条?

3、与《桥之美》的第 2 段比照,说明哪些句子相互照应?

4、限时速读第 6 段,抢答:赵州桥与卢沟桥,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5、说明两桥特点的顺序有何不同?

6、迁移训练:再呈现一张石拱桥的图片,让学生说明它的特点。(训练观察能力和说明顺序的把握)

7、先读局部,再整理全文思路,提炼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训练“抓特征”的技能,区分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因为,缺乏对具体石拱桥特点的深入感知,总特点就会虚化。(探讨:能否先从 1、2、3 段找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再去赵州桥和卢沟桥上印证?)

8、着眼全文,思考作者举例的用意和好处。总结“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应该怎样使用?

9、讨论第 9、10 段对石拱桥成就原因的分析,是否有不妥之处?

.比较阅读《桥之美》,感知科普文章与艺术随笔的文体差异。信息提取方面,还可以特别提问:《桥之美》所说的“美”与《中国石拱桥》所说的“形式优美”有何异同?

通过对《中国石拱桥》一课的研究,我们想强调的是:阅读说明文(乃至一切文章),教师自己一定要有清晰缜密的思维能力,有过硬的概括提炼能力,否则,对文章信息的处理,就会是一团乱麻,根本无法训练学生通过语言细读准确提取信息、概括事物特征、理清说明顺序的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上面的课例,我们不难看出说明文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1 宏观把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眼;阅读预习提示,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学习的重点,明确课文学习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学习,然后根据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最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概括能力。2 熟读讨论: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五个方面,逐一对照加强领会,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过程是教会学生精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段作深层次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对文章作圈点批注,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全面阅读,又要让学生学会重点阅读;既有面,又有点,既有整体的理解,又有重点语段的深入研究,既避免逐段肢解文章而浪费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指导小结: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小结,这一步是对前面读书活动的升华。培养了学生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而能总结出说明文阅读的一般规律。这样的剖析,总结了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规律,再通过其它课文的举一反三,涉及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学生会触类旁通,也就对说明文的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三篇:初中语文送教下乡培训心得1

初中语文送教下乡培训心得

2013年10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培训初中语文送教下乡丰南基地培训活动,聆听了卢素侠、田贺书、张素凤、张丽钧等专家教授的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还听了名师李凤英老师执教的《背影》一课,自己也上了一节文言文阅读课《河中石兽》,着实丰富了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可以这样说: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更是快乐的、幸福的,之后的反思更是隽永悠长的!短短的几天培训,走进了教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把我印象最深的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个纪念,愿我也能拾级而上。

一、专家讲座,高屋建瓴

培训开始,我们聆听了唐山师院卢素侠教授的讲座《新时期阅读教学的守正出新》,她热情洋溢的讲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我们在收获的同时更是使我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卢教授指出: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能力,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更是培养其他素质能力的重要抓手。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彰显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重要方面,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准确地钻研教材,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灵活地实施教学活动,就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本次培训中,唐山市语文教研员田贺书老师为我们细心解读了《初中语文修订版新课标》,并把新旧的课标作了一个对比,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新版课标的理念和思想,并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起到的极好的效果,为以后的培训和语文新课改打开了方便之门,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二、名师课堂,催人深省

李凤英老师精读课文《背影》让我感受到名师的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学生和老师,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徜徉在语文大餐中,细嚼慢咽,意味悠长!精彩的课堂需要细节来构建。关注细节,就是关注课堂的生成,也是关注学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李凤英老师以学定教,一步一步拉着孩子们学会阅读,不但让孩子们知晓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同时以实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作文就是“说真话 吐真情”,整个学与教的过程都了无痕迹。我想这就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绝妙处理,也是潜移默化的最好诠释吧!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中“父与子”,学生学的快乐,学的真实。

另外,课堂上,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入情入境的语言环境中读懂文本。他们将文本教材作为“在具体语境中训练学生语感和语言”的工具性的重点训练材料,在充满人文情怀的语境中,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而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会朗读、与文本实现对话的过程,更是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的过程。教学《背影》时,李老师就文中具体抒写“感动”的段落,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理解、感悟、品读,引导学生读出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场景。这样的效果,就是实实在在地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从名师经典课堂案例中,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成就精彩的课堂,必须加强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文化修养,要坚持学习,成就学生亦是造就自己,培养学生就是提高自我。

三、亲身实践,升华自我

在聆听讲座的同时,我们还观摩了几位老师的示范课,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这次培训的实效性。有幸的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还上了一节文言文阅读课《河中石兽》,本课设计的特点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围绕“译——议——悟”的结构模式,从知识能力到情感体验,从文本走向生活。具体有如下成功的尝试:突出了重点,在诵读中体味、感悟。突破了难点,巧用“换字法”,体会“多”和反问句的情感,既避免了空洞的分析,又体现了“过程和方法”。体现了特点,抓住了学科与文体的特点,上出了一定的“文学味”。

英国哲学家约翰·怀特在《教育哲学》中解释“教”的时候说——“‘教’„„意思是努力带来‘学’”。这节课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教就是要努力带给学生可学的,而不是在那里磨洋工。我就想明天我再讲朱自清的《春》或者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或者是袁宏道的《满井游记》,我再也不死板的按照模式进行板块教学了,再也不让学生学习赏析写景句子的答题思路了,我要从关键的形容词入手,看作者是如何对春天、冬天进行描写,从作者摹状出来的“表现”进一步认识其特征,最后联系社会人生作归纳性抽象升华,得出其潜在的意涵,也就是文章的主旨。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教学方式,让机械的重复变成一种享受,可能换来的是我们师生幸福的明天。

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这次培训,不论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让我感受到自己要钻研的路还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这样的学习,这样的收获,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的福音和触发器。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改变!改变因“学”而起,成效由“我”创造!

第四篇:初中语文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简报

国培简报

“国培计划”第三次送课下乡

教师的人生是一场甜蜜的冒险,国培给了我们初中语文班的30位老师一次丰盈人生的机会。相聚在焉耆三中,以夏敏教授的思

卷首语

想为核心,学习、吸纳、感受、融合……有耕耘、有收获、有分享、有感动,相信只要我们细细品味,终会余香袅袅。

2016年4月26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组在焉耆回族自相同的课堂,别样的思想

治县第三中学厚德楼研讨教室举行。

孙丽娟老师为我们带来充满震撼的课堂——《五柳先生传》,生本充分的体现,语言自如的表达,教学活动扎实的推进,同时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探究活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学生真正地学。夏敏老师也同样为我们展示了精彩的一课,用淡定自如的教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整个教学环节清晰,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有很好的过渡衔接。最终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同时夏老师幽默的语言使得一堂课轻松而愉悦,整堂课容量大,节奏明快,学生在思考和想象中畅游,学生自如地在课堂做喜欢做的事。

两堂课中两位名师各具风采,可谓是向语文一线教师队伍呈上的一次饕餮大餐。

每一堂课,都是智慧的结晶;每一堂课,都有待于我们细细品味;每一堂课,都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借鉴。2016年4月26日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发掘一堂课的得失,同时让老师们能充分展示日常教学中的关注点,夏敏教授为我们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辩课活动——孙丽娟老师的课好(正方)/不好(反方)。焉耆二中李继东老师妙语连珠、慷慨激昂的发言,赢得了正反方后援的阵阵掌声;孙慧老师诠释了学生思维运转与课堂气氛的契合之处;李芳老师用精炼的语言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使老师都明白孙老师这堂课哪些是值得肯定的,是可以学习借鉴的;哪些是值得改进的,是应该避免的。本次辩课增强了教师的互动交流,明确了教学的改进方向,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培训班全体学员感谢焉耆县教科局以及送教下乡团队对一线教师的厚爱,为我们搭建如此高规格高级别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全体学员们慧一起感悟教育的意义与乐趣,品味忙碌的幸福与充实,收获自我的成长与完善!

2016年4月26日夏敏教授在回顾了前两次培训内容的基础上,本次培训为学员们展示了更高的教学要领《初中语文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活动设计》。为的是让初中语文教师能使学习活动有效展开,在教师的有效设计的活动中使得学生们的学习逐渐从暗中摸索转化为明里探讨。基于现在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思想局限,教师的活动单一过程暗淡,学生的学习活动犹如赛跑疲于奔命。这些都要求老师应具有任务分析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能力。真正地实现教学从学生出发,从内心的困顿中走出,从活动中爱上语文,爱上学习获取更广泛的知识。

全体学员在理论中循序渐进的走出来,并将思维转向自己的教学加深了思考的程度,这美好的课堂是学生想要的也是考验教师深层能力的契机,咀嚼着这夏敏教授这些文化的精髓,品透着夏教授铺陈开来的这满满当当充满乐趣的40分钟,学员们或心生思疑,或心有顿悟,或闪现灵光,或心领神会,那么我们就期待着今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展开吧!

2016年4月27日上午开展《狼》、《行路难》说课竞赛,李芳、许慧珍、傲英其其格、孙慧、马玉萍、马雨萱6位参赛选手及其他语文老师一起经历了紧张的语文说课比赛,真真实实地经历了一次千滋百味的心理体验,有欣慰,有遗憾,有焦急还有担心。本次说课比赛夏教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清晰地表述出课堂教什么?为什么教?学生做什么?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设计了什么学习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提供什么支持?且课堂必须有两次学生静默5分钟的机会。这无疑给每位说课者增加了难度。

说课的老师运用课件、教具,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等。突出了学科的教学理念,将学科特点、研究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热情,也反映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活动圆满结束后,夏教授做了总结并颁发了奖项,马玉萍、马雨萱、孙慧获三等奖,许慧珍、傲英其其格获二等奖,李芳获一等奖。

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2016年4月27日下午培训已接近尾声,每位学员都裹挟沉甸甸的收获,但学以致用才是关键。于是教科局康凤华老师、班主任李芳老师组织学员撰写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5-6人一组形成共案,以此来考察学员此次培训在教学中的运用程度。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一切学习的成效,不一定立马就能看到,但是必然在头脑中扎根,会影响到今后的一切一扇窗,即使此番学习并未完全领左右我们的教育行为。

教育行为,给专业成长之路打开略,也会留下一丝浅浅的痕迹,昨天的时光也许虚度,昨日的梦境是否依然? 也许你昨天曾拥有辉煌,但那已成为你心中甜蜜的回忆 也许,你今天遭遇挫折

那就快乘这“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号远航 给自己一个重温学生时代的机会 也许这里可以给你教学的锦囊 把决心专心爱心恒心叠加起来 就能架起通往彼岸的桥梁

用学识、思想、实践、经验装备自己

我们的园林必定桃李芬芳

焉耆县第二中学 龙淑梅

第五篇:送教下乡总结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短短两天的送教下乡活动,转眼之间飞逝而过。首先非常感谢教育局能够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也很荣幸自己能有参加这次听课学习的机会,让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学习是孩子主动构建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教育的重心是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此次听课学习,给了我深深的感染与理论引领。首先是xxx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展示课《生气汤》,之后是xx老师的音乐游戏活动《猫和老鼠》。这次培训活动犹如“及时雨''那么重要,对我今后的实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这次培训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作如下总结。

一、培训的意义

这次送教下乡活动共有两名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她们的教学精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教学充分展示了个人高超的专业水平,令人佩服。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好个人展示的年龄特点,让幼儿上台演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幼儿的表演中,教师运用专业技巧,恰当地把本节活动的活动目标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划上圆满的句号。两位授课教师也各自展示自己的技能,博得听课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对两位老师的课我有几点体会:

1、积极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目标适度、具体。

3、注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4、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中。

这次的展示课能让学习的教师学到好多东西,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授课结束后,老师之间有一些互动,那就是点评。局领导的点评,老师们的点评对授课教师、听课教师来说意义也挺大。他们的点评使亮点再次呈现,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时也抓不足,让同行反思,促专业成长。

二、培训活动的反思 听课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必修课,是老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幼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通过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升华,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虚心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奉献,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关于开展初中语文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初中语文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9年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2019年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总结-范文汇编国家要求,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办学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密切联系生产,这也是送教下乡的原因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开......

    送教下乡体会

    支教促城乡课改共进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府东街小学 胡爱芝 2012年4月5日到4月11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 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我......

    送教下乡工作总结

    送教下乡工作总结 >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到课堂上、师生......

    送教下乡[五篇范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为了提高片区的教研水平,加强片区学校之间的交流。2......

    送教下乡学习心得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学习心得 大王镇中心小学 王定华 2014年3月,黄石市首届名师讲师团送教下乡活动在干年古镇——大王镇隆重举行。作为农村教师能有幸参加如此重大的活动,实在感......

    送教下乡发言稿

    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在我开始和大家交流前,我想先发自肺腑的说三句话:首先感谢区教育局领导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其次感谢张弓中学给予我们这些作课老师这么热情和周......

    送教下乡体会

    送教下乡体会兑镇小学付海红在这次青年路小学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听了沈华麟老师的《太阳是大家的》课并且听了她的讲座《抓好文本 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我自己也讲了一节略读课......

    送教下乡讲话稿

    “送教下乡”讲话稿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在这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之际,我们迎来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的领导们和名师们,首先我代表福星学区全体师生向你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