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周集中心校 朱家亮
一、学校体育现状
我所在的学校是六安市霍邱县周集中心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3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教学文件只有简单的实施方案或教学大纲而已,根本就没有学年,学期甚至单元教学计划。没有计划教学目标就更加模糊不清,老师编写教案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或为了评职称而补写教案。在体育课开课率上,能够保持正常开课,但一般每周开课节数只有两节,这与国家规定的开课节数相差很远。根据调查还显示,一旦有雨雪天气、毕业班上课、或其他学科补课欲占用体育课时,学校的体育课就不上了。这种现象说明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不严,而且存在重智轻体的思想。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大部分只是选择少量田赛和径赛项目来发展学生体育技能。教学内容突出单纯定量和定性考核标准,迫使学生把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出现了考什么练什么的现象,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方法上,讲解、示范、联系成为永不改变的灌输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应该运用较好的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学兴趣。在教学环节上,教师是主宰,一切都有教师控制,学生只能听从指挥和召唤,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和交流,使学生缺少思考,讨论,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很少有教学评价工作,即使进行评价工作也无非是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学”的结果,根本就没有体现学生“学”的方法、质量、更没有体现“教”的方法、质量和效果。在体育课组织形式上,都是按自然班授课,或者是让学生随意练习,教师适当组织指导。受班级人数过多和场地器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干脆就采用“放羊式”教学,课堂上往往只有少数几个人在参加体育活动,多数学生就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有的索性就到教室里读书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校学,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含体育课)。我校以早操和运动会为主要内容,每天上午出一次早操,在开展运动会方面,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秋季运动会。在课间体育活动内容选择上很是单一,课间体育活动以眼保健操为内容。场地器材严重缺乏,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没有体育馆,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下雨天无法正常上体育课和进行课外活动;二是学校只有跑道周长为200米的操场,一块篮球场设在操场中间;同时,现有器材中有不少陈旧、破损、其中不乏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等人为因素。一方面器材匮乏,一方面人为浪费,令人心痛。也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像邓亚萍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体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六安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
(四)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极其紧张
学校由于经费紧张甚至负债运行,根本无能力完善体育设施,增添体育器材。这不仅无法保证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令人担心的是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了尽量避免学生在学校出现意外事故,学校宁可放弃体育课。
(五)不重视教学质量和评价标准
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很少有人过问。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家长认为学生体育成绩不及格、不达标和不优秀而不会影响升学,也就不重视体育教育了。在初中升高中施行加试体育考试这期间,引起了大家的一些重视,但经历一两年后,学校开始在考试中,千方百计或多或少的帮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作弊,制造假体育成绩。
(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体育教师缺乏激励机制
对工作表现好、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不能及时地给子奖励和宣传;对工作不负责任、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教师缺少必要的处罚,加之体育教师本身就存在着职称评定难、评优难等诸多因素,因而难以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我校的体育不被重视,始终处于次要地位;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恐怕是难以得到全面纠正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农村中学体育工作,切实提高认识,把体育放到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解决的办法及对策
(一)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
通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农村中学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育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各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社会化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培养全体公民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校体育具有社会功能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以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作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意识的作用较大。
(三)加强监督职能: 1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曝光”。2群众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
3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列”赏罚分
明。
4体育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
克服单纯比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5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动员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继续后备力量。
(2)提高农村体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特别是在边远农村、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待遇一定要优于都市教育工作人员,以此作为奖励农村体育教师。
(3)建立县、乡、村三级辅导站,定时定点辅导,建立乡村联系站制度,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4)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能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立体结构,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吸取自己所需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5)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调动体育教师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6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农村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较差,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落后,缺少教育资金投入。扭转这种现状,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条件,应采取多渠道的措施筹集资金。首先,应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教育资金投入,购买体育器材和兴建体育场地。在这里可以采取依靠上级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形式。其次,争取社会的捐赠,即在社会上号召人们关心学校体育、支持学校体育。第三,自力更生,自制部分器材。在目前体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各农村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号召教师和学生自制部分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另外,对农村中学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科学规划,专人负责,多人监督,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条件,改善教师,学生的健身环境,缓解束缚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条件。
7加强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任务艰巨。现存的课堂教学不规范,教学内容单调,课外活动不稳定,缺乏组织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认识不足,锻炼意识淡漠,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和困难。要扭转此局面,必须加强对体育课程的改革,规范课堂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外活动的组织,改善对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8走“自力更生”之路
各校要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发挥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环境要素与精神环境要素的功能,例如六安市农村中学有些地处山区可以利用本校的地形、地物、地貌,把房前屋后的空地等改造成学校体育理想的场地和设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热情,使体育课真正成为集健身、娱乐为一体,实现体育教育的多重目标。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场地、器材、师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内外结合,充分确立学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观念,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增加农村中学体育经费投入,改善体育场地设备落后状况,加强监督智能及舆论宣传,才能改变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微
摘要:为了使学校体育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在认真总结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教育大纲。作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清,场馆不足,器材缺乏,学习负担过重„„通过对本地区周边学校的调查,发现许多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根据新的教育大纲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必须改革:转变观念,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师资培训,强化组织管理;充分利用资源,搞好场馆建设,完善体育器材。
关键词 :
农村中学体育
现状
课改
健康第一
我是一位体育教师,奋斗在第一线的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为了使学校体育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在认真总结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教育大纲。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状却还是令人担忧:人们对体育锻炼的作用认识不清;经济落后导致场馆不足,器材缺乏;学习负担过重„„这些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现状
1、认识态度与动机
笔者认为还有不少人对体育教育的目的认识模糊。学校重视不够,管理落实不到位;由于受城乡差别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绝大多数男生和少数女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可以看出,学生们似乎都有较为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但动机呢?是为了好玩或缓解学习压力,还没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次数时间与形式
运动时间、次数严重不足,锻炼形式单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
通中小学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在我所在地区的学校中,两操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农村中学开展早操率达95%,开展课间操率则较低。我曾对学生锻炼时间做过统计:他们周锻炼大多为每星期一至两节体育课,每天的早操、午操,时间每星期大约为三小时左右。形式是以班级或学校为单位的集体活动,当然也有少数学生用课余时间锻炼自己喜欢的项目,但时间不长。
3、场馆器材与项目
体育设施是学生锻炼的物质基础,就本地区而言,场馆与器材严重不足,学校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学生参加的项目很少,主要是田径中的跑、投、跳,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基本再无其他项目。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而放弃体育锻炼。
二、问题
1、体育课改出现的新问题
新的教育大纲突出强调在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中,要充分注重学生活动内容的自主性选择和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为了落实大纲精神,在新学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我将过去教学由教师引领的部分内容改为学生自主选择,这一“自主”却带来了一连串新的问题。第一、在一堂课中,学生要各自为战,去玩自己喜爱的项目;第二、一些带有娱乐性的项目倍受青睐,而一些要有吃苦精神的项目却无人问津;第三、课堂纪律和时间教师不好把握。更重要的是,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器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在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造成学生选择内容分布不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第一、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知识层次的提高,学生已不再满足传统的体育活动方法;第二、思想活跃,追求新知识。通过自己的优势项目来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展示个人的价值;第三、厌恶复杂的技术和套路。如果大部分时间用于对活动技术和套路的记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厌恶体育课;第四、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没有主动性、积极性。
2、传统体育课程的旧观念
从体育进入学校课堂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观念,曾经历了几次变革,但是,无论是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增强体质的教学观念,快乐体育的教学观念,终身体育的教学观念,还是体育能力的教学观念等,都没有将体育教学观念定位于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这一健康的“三健”之上,所以,就出现了竞技运动教学观念下的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手段的训练化,增强体质教学观念下过分强调技术化,快乐体育教学观念下的“自由化”,终身体育教学观念下的精神“贯输化”,体育能力教学观念下的运动技术能力的“简单化”。上述体育教学观念,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中,都不同程度的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和学术争鸣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但是,这些教育思想都不同程度的曲解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以至于造成本应以学生为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变为一切都要适应一些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使学校体育成了竞技运动训练的下一级单位,而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
翻阅多年来的体育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第一、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大致相同。如:小学有前滚翻,中学有,可能大学也有;小学有短跑,中学有,大学仍然不可少;篮球也是小学、中学、大学都有的项目等等。这种几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所厌恶;第二、教育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更有甚至将竞技项目的内容和竞赛规则,不做任何修改的搬到学校教学课堂中去,把学校体育变成了单一的竞技运动,而缺少带有游戏性质的运动项目;第三、陈旧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发挥。我们体育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动作技术要求去练习,“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如此的教学方式和要求,怎能培养学生兴趣,由此可见,学校体育为什么不能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学科了。
三、对策
1、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使学校体育教育一切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新世纪的“四有”新人的重任,而新世界是竞争的时代,在应对激烈竞争和紧张工作及快节奏的生活过程中,需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心理及较强的社会能力,这种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新观念,不再仅仅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与技能,而是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
(2)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长期以来,学校通过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努力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就必须改变过去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全体学生,建立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重点突出学生的个体地位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新型课堂上的体育教师,已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而是,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得教什么。不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井水,甚至更多,所以广大的体育教师就更有压力和危机感。怎么办?首先,要上一级领导重视,加大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其次是体育教师自身在本职工作中要认真落实新型课堂教学,不断加强业务水平训练,努力提高自我能力;第三,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
3、加强场馆建设和完善器材
体育教学和学生练习都离不开场地与器材,据笔者所知,本地区的场地与器材严重不足。如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器材添加。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作出科学的安排,本着一场多用、一场多能,充分提高体育场馆和器材的使用率。
4、加强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加强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科学制定体育课教学计划,注重体育教学内容,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规范、有序、高效的状态下健康发展。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我衷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兰自立、赵克《我国部分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季浏、胡增荤编著《体育教育展望》
3、邓星华、杨文轩《“健康第一”的理论论据与学校体育的新使命》
第三篇: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区体育伴随 着社区服务工作领域的扩大和社区工作重要性的提高而不 断增强。人们开始更多地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保障 自身生理机能良好状态,还可以缓解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 益激烈所产生的心理疾患,社区体育成为了人们生活方式中 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为全面了解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现 状,使之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对江西省社区体育进行了为时 两年的系统调研,并提出发展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洲、宜春、上饶、吉安、抚洲等11个城市中33个社区的18岁以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群体。
(二)研究方法
查阅了近5^-10年来有关江西省社区经济、人口、文化 方面的统计资料30余册,及相关研究成果、论文40余篇。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分别对社区居民 和城市体育局群体科进行调查,调查前问卷请有关专家作了 效度检验,结果符合研究要求,问卷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 进行,相关系数为R},.=0.92,P<0.O1,呈高度相关水平。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江西省社区体育人口及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关于体育人口,调查的要求是按照1997年国家体育总 局确定的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的活 动时间不少于30 min,且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者(表1)0
统计结果显示,江西省社区体育人口为社区总人口的 28.60%。
根据调查,江西省社区体育组织的形式有4种:1J有专 人负责,有一定活动经费,有活动的街道办事处一级的社区 体育组织(办事处以下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以兼职为主);2)分 布在社区各处的晨晚练习辅导站点(辅导员、组织者都以业余和自发为主);3)营业性健身场所(俱乐部、协会);4)无组
织的自发形式。在所调查的33个社区中,有4个社区是以第 一种形式为主,占调查社区的12.12%,有14个社区是以分 布于各处的晨晚练习辅导站点为主,占被调查社区的42.4200,以营业性体育健身场所(协会俱乐部)为主的有2个,占被调查的6.0600;无组织自发形式的13个,占被调查社区 的39.39。
表1江西省杜区体育人口调查统计一览表
(二)江西省社区体育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
在调查的33个社区3 210名居民中,体育人口为918人 表2江西省杜区体,人口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一览裹(%)
从表z中看到,江西省社区体育人口的性别分布是男性 占体育人口的54.41 0 o.女性占45.59%;年龄分布为马鞍
型,即两头高,中间低,特别是60岁以上的居民,占社区体育 人C}的41.10 %.职业分布情况是企业职工为53.02环,自谋 职业者(这里指个体工商户、打工族等)为18.97 0 o,知识分子 为15.03 0 0,公务员为12.9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 工商户和打工族在城市买房逐渐增多,这些人在城市社区中 的体育活动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组织状态,必须引起政府部 门重视。
(三)江西省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目的
关于体育意识,选取了居民对体育报道比赛的关注程度和对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程度两个指标(表
3、表4)e
江西省社区居民对体育报道比赛的关注程度一览表 总体态度 不同年龄(岁)(%)不同职业 主动 被动 随意 不关注 35.64 15.25 41.15 7.97
表3
不同性别
男女
39.51 25.23 13.50 13.54 41.54 48.66 5.45 12.57 18^30 38.23 18.34 39.91
3.52 31^45 31.25 15.10 44.70
8.95 46^-60 28.80 13.76 46.18 11.25 60以上公务员知识分子企业职工自谋职业者
44.28
40.85
34.96
30.25
36.51 13.79
16.34
12.70
16.21
15.75 33.81
38.71
41.72
41.19
42.98
8.16
4.11
10.63
12.35
4.77 表4江西省杜区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程度一览表(%)总体态度 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岁)不同职业 男
18^30 31^-45 46^60 60以上会务员知识分子企业职工自谋职业者 5.03 28.99 42.58 23.43 62 33 2382 7.2835韶 10 56 2310 9.30 3129 78 47 2549 乐28 4223 69 67 2331 7.28 3726 全面了解 知遗 部分了解 不知道 8.25 30.60 35.30 25.85 10.32 34.25 37.23 18.20 26 10.30 32.50 9.23 32.67 31.52 26.58 11.25 34.52 32.16 22.07 女一80195 一一
从性别上来分析,男性的体育意识和对体育的关注程度 要高于女性,从年龄结构上体育意识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 情况。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程度随着年龄的增 长,了解程度要差一些。从不同职业上来分析,体育意识:公 务员、自谋职业者较高,企业职工较差;对《全民健身计划纲 要》的了解程度知识分子最高,依次是公务员、企业职工和自 谋职业者。
关于江西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目的调查,我们采用 多项选择的方法进行(表5)0 表5江西省杜区居民参加体育钮炼目的多项选择统计一览表(%)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江西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目 的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了健康、消遣娱乐为主要动因,调整情 绪和社会交流等心理需要也占有较大比重。从不同性别来分 析,女性为了减肥美容的中选择频率也较高。不同年龄对健 康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健康最重视,其次是青年人、中年人的健康意识较差。从职业上来分析.自 谋职业者对健康最重视。
(四)江西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和项目选择
关于江西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分不同职业 进行统计,因调查的对象是18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大学在校 生归人了知识分子一栏里(表6)0 表6江西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银炼场地选择情况统计一览表
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分析,江西省社区居民主要的体育 锻炼场所是非正规的公共活动场所,这对居民体育锻炼的科 学有效性是有影响的,特别是社区的体育设施和场地都比较 缺乏,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关于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由于受到体育锻炼设施等客观因 素的影响,社区居民锻炼以徒手、简单易行的项目为主(表7)。
表7江西省杜区居民体,钮炼项目选择情况统计一览表
(五)江西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雄炼时间和活动形式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从居民的年龄结构上来分析:各年 龄阶段都以每周固定时间锻炼和有空才锻炼没空不锻炼的 选择频率最高,江西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不确定 性和无规律情况应引起重视,加以正确引导。从职业上来分 析,情况也基本吻合(表8)0
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选择无论从年龄结构和职业类别上来 分析,喜欢个人独自锻炼,跟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选择频率都较 高,愿和家人一起锻炼也有较高的选择频率,参加社区协会俱乐 部活动的选择频率都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江西省社区体
育活动的设施和组织都存在较大差距,有待改进。
(六)江西省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投入及居民消费取向
1996-1999年,江西省对社区体育的总投人每年约320 万元,在全国排倒数第6位。2000-2003年,每年的总投人为 40。万元左右,纵向比较总经费投人有较大增长,但增长的幅 度和人均占有经费在全国只能排在倒数第3位。其差距仍然 较大,必须广开财源,增加投人,特别是要运作好体育彩票的 销售和管理工作。
关于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水平和兄弟省(市)相比较低,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在10。元以下的占 11.88 %.100元~200元的占总数的58.25%.200^-300元 的占13.50% , 300元以上的占18.37。调查显示,对经营性 体育娱乐场(馆)门票,居民目前只能承受较低价格,能承受1 ^-3元的占44.35%,4^-5元的占26.6700,6^8元的占
15.4700,9^10元的占8.21%,10元以上的占5.30 0 o,居民 到经营性活动场所去参加活动的次数还十分有限。
三、影响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一)影响江西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我们根据访谈 结果整理出意见较集中的8个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表 9)。
(二)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
目前,江西省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存在政社不分的现 象,导致社区管理组织(居委会)和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在 社区体育织织上“都在管,都不管”的局面。社区体育要健康 运行,长足发展,必须明确界定政府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 区体育管理中的职责,首先要从管理体制上的“政社分离”人 手,进行制度创新,转变街道办事处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主 体的观念,把社区体育的具体组织管理明确归由居委会,基 层政府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街道社区体协要尽快解决体育干事的兼职过多问题,现 在70%以上的管理干部兼职3项以上.难以为社区体育投人 更多精力,必须尽快在街道办配专职干事,使他们有足够的 时间精力协调,服务于管区内的社区体育工作。
2.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目前,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中,虽然一些开发商为了提高 小区建设品位,建立了部分体育场地和设施,但政府没有明 确规定,开发商可建可不建,质量面积都不确定。政府必须尽 快地制订有关规定,按小区住宅面积和计划居住人数建设体 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各居委会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动脑筋、想办法、挖掘潜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学校、企业及其他事业单 位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利用场(馆)设施的空闲 时间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多方协同养护.提高使用效率。
对社区投人建设的场地设施要注意经济实用。目前,一 些小区里有部分身体练习器械很漂亮,器械也有趣味性,但 实用性不强。许多器械好看却无健身实效,缺乏具有强化体 能、体质的体育器械。许多现代体育器械无须花多少钱,但锻 炼身体效果却非常好,如单杠、双杠、肋木、固定杠铃组等。另 外,还可以在住宅小区内部分道路上规划体育特色道路,画 上几条跑道,这样既可起到宣传作用,又可进行练习,开展社 区体育活动。
3.筹集管理好社区体育活动经费
在筹集社区体育活动经费上,一定要广开财源,争取多 方投人。就目前江西省社区体育的发展而言,经费短缺严重 制约着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体彩的销售量也小,与东部沿 海及我国发达地区相比,社区体育发展的经济支持明显不 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在现阶段,首先,政府在制订小区规划时,对体育场地设 施应有明确要求,开发商在卖房子前,一定要落实体育场地 设施的位置,必须和商品房一起建设,否则不许开盘出售。其 次,政府可作一些诱导性投人,借诱导性投人调动更大的社 区资源对体育的投人,形成社区成员积极参加,有钱出钱,有力 出力的良好氛围。同时,引人市场机制,依托体育产业,引导居民 有偿锻炼,将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和社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为 社区体育创造外部环境的同时,也为社区体育更好地开展积累 资金,增加投人。
广开财源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加强社区体育经费的 管理,例如体彩资金的使用管理等。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 上,使社区体育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意识
加强社区体育宣传力度,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可通过 体育咨询,讲座、橱窗、计算机网络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的体 育法规文件,还可以作一些体育科学知识的宣传,把体育健 身的理论、方法介绍给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了解体育活动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尽可能地使一些体育科普知识人人皆 知,家喻户晓,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科学水平与参与意识,正 确理解身体健康的概念,认清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引导居民
(下转第82页)
'1A月,IV少嘴j 自觉抵制和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要性 的认识,积极投人到科学、健康、有效的健身运动中去。
5.完善社区体育组织建设
目前,晨、晚练习点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一大特色,社区晨 晚练习点的规模以30^-100人为主,占社区体育活动总人数 的50%以上,而参加的人群以离退休的老年人为主。如何组 织好现有社区体育自发团体,引导它们发展壮大,是各级政 府基层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增加专职 和兼职管理人员,加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满足社区体育活 动需要。在暂时不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聘请社区内的一些 体育教师或有体育专长的居民担任指导员,或联系附近的体 育院校师生义务支援,解决目前社区体育人才短缺问题。地的欠缺,必须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3.社区居民的体育项目选择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有利 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时间选择较固定,但锻炼的随意性 较大,锻炼的形式以个人、家庭与朋友同事在一起为主,对组 织工作提出很高要求,必须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4.江西省社区体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缺乏场地设施、经费及领导的重视程度。必须制订相关政策,广开财源,理顺 管理体制,促进社区体育发展。
四、结论
1.目前,江西省社区体育的组织有4种形式,即:1)基层 政府和居委会组织形式;2)分布在社区的人群协会和单项协 会组织;3)分布在社区各处自发的晨晚练习点;4)社区内、外 的营业性场所。社区体育人口为总人口的28.6000,人口年龄 分布情况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
2.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前3位是:为了健 康、消遣娱乐和调整情绪。主要锻炼地点是公园广场、公路、树林间及自家庭院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体育场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0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北京海
洋出版社,2000.35-67.[1」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lsss.19(1):4-8.[1」吕树庭,李志强,刘江南,等.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6):16-20.[1〕刘宝仁,李长贵.试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全民健身现状及发展对策
C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12-15.[1〕吴秋林,茹飞霞.华东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调查[J].中国体
育科技,2003,39(3):25-26.[1〕常乃军,王岗.山西省中型城市老年人开展健康活动的现状调查
C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6):16-20.
第四篇:浅谈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定稿)
浅谈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 要: 田径运动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田径运动训练在中学的广泛开展是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科学培养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发现,中学生田径教学训练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
关键字:中学体育;田径教学;运动
田径运动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占的比例最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其他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有利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符合当前体育教育的需要。但其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在技术教学,以竞技技术为主的反复跑、跳和投,使得大部分学生不爱上田径课。培养学生健身性、娱乐性,可以让人充满兴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田径教学改革基本对策是转变田径教学指导思想,最重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田径课教学体系。从学生身体需要出发,科学选择锻炼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和检验自身身体状况和锻炼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田径运动的健身练习,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1]。
1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1.1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影响,田径课教学培养的模式是以竞技为主、重技术、轻能力,将传授知识、技术看作是教育的唯一目标。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而大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技术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十分单一,既无培养以田径健身内容为主干知识结构的社会体育指导者的目标指向,也不能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体育师资的要求和方向。
1.2田径课教学内容单调、呆板
田径运动在体育素质教育中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符合当前体育素质教育的需要。但田径运动与其它球类相比也有其弱点,主要表现在教材单调、枯燥乏味,尤其传统的田径技术教学,以竞技田径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反复的跑、跳和投,更显得死板、机械,使大部分中学生不爱上田径课,更不用说课外进行田径锻炼。事实证明传统的田径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从健身角度出发,娱乐与健身相结合,变教材枯燥乏味为有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是当前田径教学工作的紧迫任务。
2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对策
2.1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是新课标的制定者与实行者,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在丰富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中学田径教学训练的目的在于宣传、普及田径运动,也是为国家培养运动员的后备基地。使广大中学生热爱田径运动,参加田径训练,达到锻炼身体、健康心理的目的。
2.2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目前的田径评价体系依然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田径课的考评办法与“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不相符,忽视学生体质体能上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学生阶段性进步幅度,评定方式仅以教师评定为主,不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使得成绩体现不出全面性与真实性,再加上田径教学的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现行的田径教学考核方法将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及运动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根据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新思想,学校体育教学应把一些非竞技性田径内容纳入教学内容中,改变田径教学内容狭窄化的现状。例如,跳步垫步等非滑步形式助跑推铅球、原地跳起投实心球、跳起推实心球、跪姿投推实心球、仰卧投推实心球、后抛实心球、单手原地投、行进间推实心球、双手前后侧抛实心球等投掷动作,这些投掷动作不但简单易学,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投掷速度和力量,也同样能够发展学生的基本投掷能力,可以作为田径投掷基本内容。再如,把属于竞技运动类别的跑如短跑等,可改为游戏跑,如“穿过火力网”、“长江黄河”、“撒渔网”、“运球跑”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形式,使之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田径活动内容[3]。
2.3加大科学化训练的投入
科学化训练包括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训练效果评价、科学化训练必须用科学仪器和方法来测量数据和指标,并用其来检查技术质量、训练效果和控制负荷,使青少年身体、心理、技术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协调发展,并通过各项指标变化的监控,合理地控制心理变化过程,解决好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与训练周期的划分问题以及训练恢复等重大训练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化训练的程度,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秒表、皮尺,已很难解决训练工作表面观察不到的深层次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训练效果、因此必须逐步加大训练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帮助解决训练中不出现的疑难问题。
结论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中学田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要全面,包括健身锻炼、学习田径技术及运动原理、学习健康知识(社会行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达到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健.中学田径教学改革[J].职业.2011(32):102-103.[2] 黄真勇.中学田径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3):118-119.[3] 李斌.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4):78-80.
第五篇:浅谈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能力,并能使它们得到均衡的发展。但是在中学英语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的均衡发展很难看到。相对来说,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读懂英语文章,甚至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写作,但他们除了能在考试中获得分数外,在生活中几乎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用自己的话来进行表达,由于口语能力较差,导致自信心缺乏,由此更不敢开口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变得异常紧迫。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以求最终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 教学现状 教学问题 教学策略
口语教学是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是当前学习和教授英语的目的已被一定程度地扭曲。尤其是在中学,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到升学及应试的压力,把口语教学放在了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随着外语改革不断深入,对外语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口语教学,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教师们应充分重视口语教学,并在教学计划中对口语课进行精心设计,安排出相应的口语教学任务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活动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许多教师能熟练地再现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点,有效地控制和组织课堂活动,但缺乏必要的口语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多数课堂上,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教学相对比较薄弱。其结果是,经过教师多年辛苦的教授以及学生多年刻苦的学习,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掌握得比较扎实,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开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多学生在高分考入理想的大学后,在外籍英语教师的课堂上却表现得一片茫然,而在踏入社会后更是感到自己所掌握的英语没有用武之地。这意味着学生的英语书面语水平与英语口语水平发生了脱节,英语听说能力远远低于英语读写能力,从而导致了目前“哑巴”英语的现状。
二、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口语教学不够重视
当前,虽然素质教育不断被提倡和高举,应试教育仍旧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应试教育的地位在短期内很难被动摇。考试就其本身而言有选择和评价两种功能。虽然口语测试已逐渐被引入中考和高考中,但由于口语评价本身的复杂性和主观性,口语测试的成绩对学生的升学影响并不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口语考试只是“走过场”而已。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持这种态度的教师也为数不少。在应试教育中,英语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词汇语法等书面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亦根据考试的要求对语法词汇等大量教授,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口语同样重要的作用。这样,人们就只看到了英语考试的选拔功能。为了考取更好的成绩,学生也一味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不愿在课堂、课后交流探讨。这使英语成了哑巴式英语,学生成了只会写不会说的考试工具。这严重制约了英语在现实生活中交流功能的发挥。
2、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习一门语言时产生的消极负面的情绪便是语言焦虑。Oxford(1999)认为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便是焦虑。在汉语环境中,很多学生对开口说英语有很强烈的惧怕心理,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由于平时训练较少,很多学生习惯用汉语组织话语,再依靠翻译法才能将意思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种讲英语的习惯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学生在开口时诚惶诚恐,过多地考虑语法规则和语言是否精确。长此以往,学生害怕开口,不愿开口,英语口语水平得不到提高,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3、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
大部分老师不是经常用英语组织教学,对于英语这门语言学科,尤其是口语课上,教师不用英语进行口语教学,学生的口语是很难有所提升的。此外,课堂上使用传统教学法的老师居多,他们侧重于做知识的传授者, 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多的是黑板,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 然后死记硬背各项知识点, 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体。这种传授、讲解封闭型的“一言堂”模式,即 填鸭式 教育, 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口语训练,并且老师让学生练习口语的方式也很单一,主要以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练习,教学方法的单一阻碍了口语教学。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课堂氛围无法维持在良好的积极状态。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在学习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单调的教学方法会极大的削弱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初一的学生心理特点比较明显,只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机械、枯燥的口语课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没有内在动机驱使,学生很难积极地投入到口语教学中。
4、教师个人知识素质及能力的不均衡性
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也是制约英语口语教学的因素之一。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知识素质以及个人能力的高低, 事关课堂教学的成败。但是, 当前在某些地区, 由于师资的匮乏, 有些英语教师甚至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而是临时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而且有许多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 不能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当然也不乏一些受过良好口语训练的教师,但他们在参加工作以后,除了授课以外,自身接触英语的机会也比较少,英语口语水平很容易退化。
5、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的客观限制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不能实现“小班教学”。班级人数过多对口语教学是极其不利的。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学生开口锻炼的机会也比较少,水平难以提高。
三、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及对策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充分重视英语口语教学。
要改变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首先需要观念上的转变。教师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并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最终是为了进行交流,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通过升学考试。教师要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学生开口说英语。
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中, “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的是学生, 而不是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 随时帮助和鼓励学生。除了必要的启发、提示、归纳、总结外, 教师应该学会保持沉默, 减少自己“说”的时间, 而增加学生“说”的分量, 克服习惯上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
很多学生对英语口语心存畏惧,在开口时有感到焦虑不安。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焦虑感。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避免教师的权威性对学生造成的压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首先要让学生乐于开口,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在达到这一目标之前,过分强调语言的正确性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说出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开口说的时候,要善于当一个好的倾听者,不要每听到一个错误就唐突地打断纠正,否则学生很容易怀疑自己英语表达的能力。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轻松自如地开口说英语。
3、开展有效的口语课堂活动,充分运用多媒体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输入和输出语言,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由于传统教学的枯燥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感,因此需要老师多花心思对课堂氛围进行调节创新。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感焦虑度最低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改变以句法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具体环境中呈现教学内容, 运用任务教学法设置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中学生的表现欲比较强,对学生个体进行全面了解的前提下,老师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
此外,英语语言能力和技能的获得和提升,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来达到。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一般都缺乏充分有效的语言输入,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而将多媒体科学的运用到外语教学中能够弥补一定的缺陷,使学生的各项技能,尤其是听说的技能得以充分训练。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视、听、说语言课堂,在具体环境中呈现教学内容, 运用任务教学法设置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英语口语通过大量模拟教学方式,形象直观,声色俱全,对于创造真实的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等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
4、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说的能力尤为重要。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口语学习和口语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初学阶段,学生的发音和口语习惯将直接受到英语老师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是以课堂为背景,以教师为中心,因此,英语老师的口语水平不仅影响授课效果,而且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英语语言学、外语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了解和探究初中学生的心理的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技巧。同时要加强教学方法知识理论的学习,并能钻研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同步。要把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实际当中去,提升教学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树立多开口,爱讲英语的榜样,平时多用英语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样对于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和口语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在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课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此搞清楚清楚自己哪些方面做的好,弄明白哪些方面不足,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改进。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收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并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进行研究,这便是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思考,是高层次、高水平的思考,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全球化社会的要求,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是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目标。教师要充分重视英语口语教学,为学生创设英语听说的情境,增强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信心,使学生敢于说英语、乐于说英语,彻底杜绝“哑巴英语”的现象,以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推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