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羊安小学期末养成教育总结
羊安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要求,深入贯彻《兴城市小学养成教育实施细则》,我校坚持从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实际出发,按照细、活、实、新的管理思路,以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从细处着手,科学、规范、有步骤地推进养成教育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构建得力的领导机构,加强教师规范引领作用。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王彬为组长,德育副校长姜立志、教学副校长赵韦为副组长的养成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经常深入各年级组,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德,影响和带动整支教师队伍,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
2、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管理理念。本学期,我校开展了“热爱本职工作,成就最美教师”系列活动。
活动之一:8月29日,在集中教研之际,我们组织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陆伶伶、祖爽两位老师分别做了题为《班主任工作之我见》及《成就最美教师》的经验介绍。她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如何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有的从情感入手、激励表扬学生,让学生产生幸福感;有的着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有的重点培养好班干部队伍;有的利用好评比栏;有的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的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有的抓住对后进生的转化等等。
活动之二:教师德育工作征文。十一月份,我们在全乡范围内启动了此项征文活动。通过征文,推进了我乡班主任工作创新,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掘和交流了班主任工作的典型经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首先行为要规范。我们的教师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面,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按时值勤,护导护送按时到岗。一年来,我校教师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二、用制度约束,以评促练上规范。
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规守纪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学校依据《兴城市小学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及本校学生实际,制定《羊安小学养成教育实施规划》,重新调整和修改了各年段养成教育重点内容,力争做到时时、处处、事事都有规范要求。为加强制度落实,学校继续严格执行三项评比制度,采取日检、周评、月总结的形式,对每班学生的好人好事,行为习惯进行监督记载查评和常规管理评分,并把各班每天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以利各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促使学生将文明习惯内化为自身的需求,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三、狠抓常规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狠抓好学习提高。上学期初,我们对教育局下发的《兴城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达到了师生人人熟知的程度,并且利用广播、板报、班队会等形式,组织学生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细则》进行学习和理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向全体学生提出“走好路、行好礼、唱好歌、读好书、上好课、做好操、写好字、扫好地”的“八好”要求。并于10月份开展了《守则》、《规范》竞赛。11份开展了养成教育问卷调查。从大事着眼、小处着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将教育范围逐步由学校向家庭延伸,引导队员对自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从小做个好公民。
2、规范班队会程序。
为规范班队会程序,丰富班队会模式,结合《兴城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的学习与落实,4月份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以“好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方案设计征集活动,共征集设计方案36份。5月29日,以进修学校德育部对市级骨干班主任考核为契机,召开了“学习雷锋精神,做文明少年”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全乡5位骨干班主任分别进行了说课和讲课示范。其中薛秋梅老师组织的《好习惯成就大未来》、夏兴立老师组织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两节班会课给与会领导、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已存老师的《爱满人间》、田雷老师的《文明礼仪伴我行》、张春山老师的《放飞理想》这三节说课更是得到德育部领导的一致好评。12月期末考核之机,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中队会评比活动。
3.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
经过长期的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已取得的一定的成效。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求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兴城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要求队员记清记牢,做到谆谆教导,坚持不懈;二是学校对规范队员行为采取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集会红领巾广播站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让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班级考评内容中。三是家校联手,抓两头,带中间。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毕业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就这一问题我们各校专门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近期的思想动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养成教育。3月16日,羊安小学召开了“家校携手 关爱成长”的毕业班家长会,实现了家庭学校共同配合、共同管理的目标体系。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也是热点问题,为了抓好这项工作,9月26日下午,羊安小学召开了“幸福起步 快乐成长”一年级家长培训会。我们还要求一年级各班以入学及养成教育为主题召开班会。
三、养成教育具体活动 1、3月学雷锋活动月,为了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雷锋、学郭明义‘志愿者在行动’大型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兴城市团市委的要求,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志愿者在行动”的活动热潮中,在校园内外掀起了一股学雷锋高潮。为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得以弘扬,在 2月 27日升旗仪式上,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发出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倡议,并结合国旗下讲话使全体同学认识雷锋,了解雷锋精神和雷锋事迹,并使他们认识到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当将它继续发扬下去。3月3日上午9时,全乡各校统一参加绿色环保活动和净化美化校园活动。校组织1—3年级同学立足校园,开展了“爱我校园,净化校园”主题活动,在校内进行了大扫除,包括打扫教室、分担区卫生。4—6年级则在我校大队部的组织下纷纷走向校外掀起学雷锋活动高潮。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真正体验到了“学雷锋、树新风”的快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为了丰富和发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内涵和形式,3月26日羊安小学召开了“学雷锋树新风”读书报告会,把学雷锋活动和读书活动紧密结合,引导青少年做生活中的小雷锋。
2、为了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4月26日,羊安小学举行了“我与经典有约”诵读比赛。11月初,学校少先大队与教研室联合,举行了“广泛阅读,大量积累”成果展示会。各个班级选派优秀选手参加了展示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对促进文明礼仪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六.一儿童节,各校以主题大队会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少先队员自己的节日。
4、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6月17至19日,我校组织五六年组260名少先队员赴葫芦山庄综合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孩子们不但学会了整理内务、制作陶艺、制作航模,而且完成了队列、野外逃生等训练。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5、为了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十.一国庆节期间。羊安小学召开展了 “快乐童心 畅想十一”主题大队会暨校园短剧比赛。活动。通过开展歌舞、朗诵、短剧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们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6、为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优良品质,学校利用 “三八”妇女节、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大队部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全校各中队还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通过讲故事、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等等。学生从最细致的事情入手,体验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快乐与幸福,将感恩的心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7、为了更好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清明节,学校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主题文化活动。全校举行了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并号召全体同学,纷纷登录中华英烈网、抗日英烈纪念馆等网站,通过网络向革命先烈献上一束鲜花,写下一段心里话,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英烈们的无限哀思。学生们立志要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来回报革命先烈。
8、以创建葫芦岛市环境友好学校为契机,深化文明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通过开展环境调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今年十一月,我校被葫芦岛市命名为环境友好学校。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养成教育一定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羊安小学
2012.12.13
第二篇:羊安小学诵读弟子规活动总结
诵读国学 知礼行孝
—— 羊安小学诵读《弟子规》活动工作总结
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们读“最精华的书”、“最永恒的书”、“最有用的书”,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源头文化的精华而终身获益。我校早在2007年开始就已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上学期我们按照教育局要求将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的活动进一步细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现将前一阶段活动总结如下:
一、建立诵读网络组织,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我校在开学伊始就组建了由德育副校长、辅导员、教研员、教导主任、各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经典诵读活动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总体指导、安排诵读活动的各项工作。下设以年段长为核心,各班班主任为主要力量的年段活动小组,在各班级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学生代表为主要力量的活动小组,并制定了《诵中华国学经典,做华夏文明少年》活动方案。为此,学校组织召开全体师生动员会,进一步明确诵读《弟子规》的重要意义,提出具体诵读要求,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开学初,学校对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利用教学楼内的亭廊文化宣传《弟子规》相应的故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弟子规》内容、德育小故事、学生学习实践《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凭借校讯通平台,发信息至学生家长,请家长积极参与并检查督促子女学习实践《弟子规》,为我们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得到了学生和广大家长的有力支持。
三、健全制度,保障诵读活动有效进行
为了多方面、多角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科学有效地实施机制是保障活动开展好、实施好的根本,在活动开始之初,我们制定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
1.经典诵读要求全员参与,师生共读,真正让国学诵读声飘满校园。组织教师充分利用晨读、语文课、每周班会课,指导学生诵
读《弟子规》,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理解中诵读、记忆。
2.诵读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期开学初,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进行精彩五分钟的课前展示,同时班主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内容的温故与知新,难点解惑,活动延伸。
3.诵读活动践行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诵读弟子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从学生的坐、立、走、着装、说话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瑾》中有这样一句话“冠必正、纽必结”,是要求帽子要带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时刻用这句话检查自己的着装,低年级,教师要时刻关注、提醒学生按要求把衣服穿好,纽扣扣好。开展诵读活动以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4.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弟子规》。弟子规不仅对学生的言行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成人也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很多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诵读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通过诵读《弟子规》,让自己学会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弟子规》诵读活动贯穿于师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延伸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课内课外德行修养行为的一致化。
5.建立诵读活动家校互动机制。我们注重把诵读活动的范围向家长延伸,利用家长学校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家长纳入到活动范围,把诵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向家长宣传,引领家长参与到活动中,营造全方位的活动氛围,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效果的最大化。让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共同诵读《弟子规》,用《弟子规》中的要求指导自身的言行,为孩子做出示范,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家长跟学生一起背诵《弟子规》,有的家长还给孩子讲述弟子规中的小故事,确实达到了家长与学生共同诵读弟子规的效果。
四、搭建诵读平台,指导学生积极实践
1.确保经典读本。为了让学生掌握经典国学《弟子规》,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将经典国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分年级进行《弟子规》的诵读。在实践的过程,也是老师们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背的内容,教师首先要背熟;要求学生读的故事,教师首先要读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诵读指导。
2.确保学生关注。利用学校红领巾小广播站向学生宣传《弟子规》的相应故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精心布置,为诵读的顺利开展推波助澜。我校力求每一层楼道内、每个班级内部布置都体现国学品读特色,学生在浏览校园墙文化的过程中,产生对国学知识的探究意识,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同时,我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激发兴趣,保持热情,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鼓励教师们采用自己的方式,注意劳逸结合,可在班内采用比赛、接龙、师生对接、游戏、演唱、“我给经典配图”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学校还将国学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的征文活动。
为了抓实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第一:每天早上晨读课的前十分钟规定为全校学生朗读、背诵《弟子规》的时间,学生一到学校首先读的就是《弟子规》的内容,早上一进校园,就能听到从各个课室里传出来的朗读《弟子规》的声音。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首先是检查学生上一周要背诵的内容;第二:了解、表扬、推广在上一周实践所背诵内容比较好的学生,让实践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谈心得体会;第三:指导学生学习本周规定的《弟子规》内容,并进行讲解和指导实践。
五、成效显著,长抓不懈
学校开展《弟子规》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成效显著,实现了校园精神面貌大转变,促进了良好校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优化,使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校园精神面貌新变化。
开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以来,学校墙文化、教室、学习园地都张贴《弟子规》相关内容,校园里《弟子规》书声朗朗,氛围浓厚。仁爱、诚信、知礼入心田,师生精神面貌有新变化,文明礼仪满校园。同事、师生相见笑脸相迎,人人文明、守时、守信、关爱、奉献进取。
2.良好校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优化
促进了良好校风的进一步优化。开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以来,学校组织师生学习礼、爱、孝、谨、信等方面的内容,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读《弟子规》内容,看《弟子规》经典教育小故事,听感恩主题歌曲,分享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活动,把《弟子规》教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
抓,达到了师生人人重视《弟子规》,人人背诵《弟子规》,人人践行《弟子规》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良好校风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比学习、比进步”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也明确了“亲所好,力为具”的道理。学生能努力学习,制订好计划,掌握适合自己方法。在学习《弟子规》的潜移默化,师生的相互感染下,学生不耻下问、不懂就问、相互学习、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正以勃勃生机的风貌洋溢着校园。
3.生生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在《弟子规》教育中,学校重视学生关系的和谐建设。正如《弟子规》所述“兄道友,地道恭,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着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能运用《弟子规》的内容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推进《弟子规》学习活动进校园以来,师生践行《弟子规》的内涵,从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爱、宽容、理解、信任、鼓励、进取作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形成师爱生,生敬,师爱师的良好氛围。教师的爱更温暖,教育更人性化,方法更科学化,师生的配合更默契,帮教更到位,沟通更融洽,师生关系更和谐,教育更有成效。
今后,我校将把《弟子规》教育活动长抓不懈,不断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着重抓好三个“创新”。
1.理念创新。《弟子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的《弟子规》教育活动中,将深入挖掘《弟子规》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发展。
2.教育网络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的功能只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学校将通过网络、校讯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社区共建活动、亲子活动等方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与联系,更加及时把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育方法创新。进一步创新教育的模式,积极拓宽校内、校外两个空间和舞台,创造更多的体验空间让学生、教师、家长去参与、去体验、去学习。
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行为品质结合起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将会助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羊安小学 2014.9.12
第三篇:羊安小学2012年庆祝
羊安小学2012年庆祝“六 一”活动节目单
一、合唱
1、一年级:《接妈妈》《迷路的小花鸭》
2、六年级:《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3、二年级:《天天好心情》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4、学前班:《好孩子要诚实》 《两只老虎》
5、三年级:《剪羊毛》 《行进在祖国的大地》
6、五年级:《大中国》《感恩的心》
7、四年级:《快乐的节日》 《少年先锋队队歌》
二、舞蹈
1、《快乐时光》
2、《老鼠爱大米》
3、《喜刷刷》
4、《安全感》
5、《两只蝴蝶》
6、《儿童街舞》
7、《哎呀哎呀》
三、个人文艺表演
1、小合唱《再见中国海》
2、小合唱《快乐的扑满》
3、独唱《燕儿翩翩飞》
4、小合唱《最炫民族风》
5、小合唱《巴拉巴拉小魔仙》
6小合唱《七色光之歌》
7、独唱《蝴蝶吟》
8、小合唱《你是风儿我是沙》
9小合唱《苇叶船》
10、独唱《人生的冠军》
11、独唱《隐形的翅膀》
12、小合唱《当》
13、独唱《红蜻蜓》
14、独唱《在你和我之间》
第四篇:小学养成教育情况总结
市教委德育处领导:现将我区近年来小学养成教育情况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充分认识强化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
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讲,养成教育是指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以及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仅限于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首先将养成教育提高到重要的高度,强调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教育方针和造就各个层次人才的要求,不论是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或是“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同的前提都是首先推进素质教育,而养成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根基。我们强调养成教育正是抓住“成才必先成人”这个根本,通过强化养成教育,为将来各个层次的人才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基于这些认识,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严格训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情商,提高自治自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与育人的重要环节来抓。
1、突出重点,养成教育与落实《纲要》、《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养成教育的实质是开展“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各校把养成教育同各级党委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尽可能紧密结合起来。我区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教育计划”,推出“小公民”的社会道德“五小”行动;学习落实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号召学生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励、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同时,继续开展好“三做人”活动。
2、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以美育德。
多年来,我们在落实《北京市校园环境建设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海淀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标准,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培养人、养成自觉维护行为的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每两年开展一次校园环境及德育管理方面的评比检查。目前,我区有7所市级校园环境建设示范校,有三十四所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另外评选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36所。巩固了养成教育成果。
3、抓教师师德形象,牢记教书育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实践证明: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为此,我们在全区开展师德标兵与师德楷模的评选,组织了师德交流与演讲活动。育英学校小学部、北大附小、育新学校小学部等都学校都在倡导“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居首;身教、言教、物教,身教为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师生同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收到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效果。
4、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之鼎的一个得力支点。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许多学校把养成教育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北师大实验小学、中关村二小、二里沟中心小学等,都在家教活动中开展关于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宣传,向家长详细宣讲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
5、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德育群体课题品德习惯的研究。
根据我区“十五”三大群体课题的总体部署,在德育实效性研究课题中,开展学生品德与行为习惯研究。五一小学还参加了全国德育科研课题,承担了“培养小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与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总结两年来实施养成教育的经验,初步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是搞好养成教育的重要基础;遵循规律,讲求行为规范教育的科学性,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前提条件;注重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优化育人环境,创建行为规范教育网络,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是搞好养成教育的不竭动力。
第五篇:小学养成教育总结
内潮片小学养成教育总结
在本学期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深化德育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紧抓活动育人,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使学校工养成教育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发挥,现将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强化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讲,养成教育是指人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以及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仅限于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首先将养成教育提高到重要的高度,强调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教育方针和造就各个层次人才的要求,不论是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或是“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同的前提都是首先推进素质教育,而养成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根基。我们强调养成教育正是抓住“成才必先成人”这个根本,通过强化养成教育,为将来各个层次的人才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基于这些认识,作为小学教育这一育人的基础工程,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严格训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情商,提高自治自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与育人的重要环节来抓。
1、突出重点,养成教育与落实《纲要》、《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
养成教育的实质是开展“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各校把养成教育同各级党委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尽可能紧密结合起来。我区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教育计划”,推出“小公民”的社会道德“五小”行动;学习落实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号召学生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
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励、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同时,继续开展好“三做人”活动。
2、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以美育德。
多年来,我们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力求使优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育人、培养人、养成自觉维护行为的效果,拓宽了养成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涵。
3、抓教师师德形象,牢记教书育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实践证明: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开展学生养成教育、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为此,我们在全校开展师德标兵与师德楷模的评选,组织了师德交流与演讲活动。身教、言教、物教,身教为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师生同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收到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效果。
4、内外一致,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之鼎的一个得力支点。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许多学校把养成教育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向家长详细宣讲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
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
总结这学期以来实施养成教育的经验,初步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是搞好养成教育的重要基础;遵循规律,讲求行为规范教育的科学性,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前提条件;注重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优化育人环境,创建行为规范教育网络,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是搞好养成教育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