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实施小班制分层次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引进师资力量,加强教师交流培训;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众多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但由于高等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深奥性使教师在授课时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者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1、高等数学课时缩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正由精英教育逐渐转为大众化教育,为了加强实践教学,高等数学[1]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动,授课学时在1996年前是220学时左右缩减到现在的160学时左右。虽然减少了应用方面的内容,但每章节数学知识点的体系保持不变。在缩减课时的情况下,教师上课往往出现“向前赶”的现象,使得课堂讲解不够细致,学生学起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2、学生数学基础功参差不齐,增加了教学难度
现今高校录取新生的政策,对大多数专业来说基本是看高考全科的总分数,没有顾及数学成绩对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影响,因此往往出现同一专业的学生数学成绩功悬殊较大。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功参差不齐的情况,如何因人施教,是高校教学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3、学习态度和兴趣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无疑会对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新环境下对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而言,心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高等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的特点,往往使初学者望而生畏。再加上校园风气及网络、手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等现象。
4、教学方法、教学道具有待改进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往往是按照定义-定理-推论-习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课堂上只讲“是什么”,很少讲“为什么”,形式化演绎,不是提出问题,而是直接下定义,对于数学问题多半是技能训练性的,通过题海战术,欲使学生掌握题目类型和解题技巧。授课方式一般是一教师、一黑板、一粉笔的枯燥教学,教学方法多是一贯的“满堂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使得课堂气氛通常不够活跃。
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举措
1、小班制分层次教学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从小学到大学,数学学习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学习习惯、个人素质和兴趣等使得大学新生的数学成绩有所差距。对教授大一新生的高等数学教师来说,非常有必要了解学生成绩背后的原因。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兴趣不同、基础功强弱等因素,对学生分班级、分层次、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获。[2]
分层次的方式很多。比如对学生高考成绩进行摸底,通过多元统计软件进行成绩聚类分析,由此将学生大致分成优异、良好、合格三种小班级。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基础功较强,数学思维活跃、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在授课时对这类学生要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计算能力有所提高,还要培养高等数学中抽象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讨论班,抽取教材中理论概念型的题目及和讲授章节相应的考研题目,让同学们讨论,练笔;对成绩合格的同学,在授课时可以相应的减少抽象理论的讲解,首先注重教材中具体计算题目的讲解,使学生能按葫芦画瓢似的解出题目,经过学习上的不断积累,学生必然敢于动手下笔解决问题,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就近(如同寝室,同专业)的原则下,还可以实施帮扶政策,即让成绩优异的同学帮扶成绩一般的同学。这样一方面锻炼了成绩优异同学的讲解能力,提高成绩一般同学的学习进度和程度,又能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易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习数学必须讲究思想方法。通过以思想方法的分析来带动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我们即可真正地做到把数学课“讲活”,讲懂”和“讲深”。[3]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应对政策,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成为想学、爱学、会学的人。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用研究式、讨论式、自学指导式等启发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响应,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为此在课前教师需要熟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给出一些事例和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有时对部分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陷阱教学,一步步将学生引向错误结论方向,当出现矛盾陷入僵局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带领学生讨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无疑能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钻研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甚至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课堂效果。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突破黑板二维空间的局限,逐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和数学软件,满足课程在计算机图形、数值计算、数学建模等方面的需求,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运用能力。[5]在课时缩减的情况下,运用互联网进行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正确适宜地运用网络搜查高等数学的相关资料,自我解惑,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还可以建立班级学习交流群,学生可以在群里畅谈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想法和建议,以便教师做出相应的指导和调整。对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先鼓励同学间你问他答,锻炼学生自我解惑的能力,再选择性地进行答疑和总结。互联网的运用无疑为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和答疑提供了便利之处。
3、引进师资力量,加强教师交流培训
教师是学习的领路人,只有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才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保证教学质量,引进教师高学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一个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体。加强教师对内交流。在数学教研室,定期开展高等数学教学课堂体会和经验交流会,使教师间取长补短,提升教学质量;对新教师实行助教制,通过跟班听取老教师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答疑等,使新教师熟悉教材内容,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规律。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提供更多机会让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学校间的教学研讨会,参加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术部门举办的各类师资培训班,学习国内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
4、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高等数学教学评价一般仅仅局限在一个学期一次期终考试的考核上,这种考核方法造成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式”学习现状,往往不能完全放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真实掌握知识的程度来。加强平时考核力度,变期末一次终结性考试为全过程的行程性考核,实现教学的步步为营,逐步扎实推进,避免学生以一次期末考试决定胜败的情况,为此有必要对考核评价体系做出一些调整。[6]
平时作业和课堂测试能反映出学生对每个章节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通过审阅,能察觉出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数学悟性等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在每次批改时可以都给出,如:a+(优异)、a(良好)、b(合格)、c(未完成)几类相应的评价。在结课之前,根据每个练习和课堂测试情况给出每个学生相应的平时成绩;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次缺课漏学的知识可能影响到后面知识点的学习。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出勤率作为评价成绩方式之一。可以以班长或团支书为负责人,实行课课记名制,督促和监管学生课堂到位,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平时不努力、考试搞突击的前松后紧的学习不良作风。
在学期末,教师可以平时成绩、出勤率和期终考试以加权的方式给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全面的成绩评价。
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个长久的事情。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完善和创新。
第二篇:浅谈有关我国高等数学改革教育论文
高等数学不仅能够为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提供数学基础,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在国家教育改革体系下得到长足发展。但事实上,当前的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教育改革标准,符合当今社会对于高等数学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总的来说,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具有一定的弊端和问题,严重阻碍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趋势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等教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少客观性和科学性,导致高等数学改革后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障碍增加,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问题
(一)各种教学模式的滥用,忽视高等数学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当前,高等数学改革教育滥用教学模式,过分重视教学的形式,而忽略形式作用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例如,某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进行数列极限的概念教学,学生对情境产生的兴趣,而对知识原点过目即忘,这是由于数列极限知识的情境转移再现性不强,教师浪费了大量的课堂实践进行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导出。但实际上,这堂高等数学课中只要对数列极限的概念进行解说,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数列极限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即可。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具有实质性作用。
(二)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忽略高等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改革中,当前高等数学改革教育中出现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而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师地位的缺失、教材的忽视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数学改革教育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展开教学活动、问题解答。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对已设定好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高等数学学习,现实中,计算机技术展开的高等数学教育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但计算机技术缺少对高等数学课堂的柔性管理,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知识点的进一步分析探究。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电子课件的使用。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改革教育推动了电子课件的产生,但是忽略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在运用课件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活动时,学生同教师,教师同课件之间的联系变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探究。
三、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优化思考
鉴于上诉的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问题,可以发现对于高等数学改革教育的认识过分片面化,同时急于求成,没能深刻理解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因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改革教育是改进。
(一)正确认识高等数学的基础性课程地位,合理利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
虽然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要求正确认识高等数学的性质,一方面高等数学是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所服务的基础性课程,可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情景模式,提高微积分知识的再现性和转移性。但同时要考虑高等数学对于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在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培养文科学生运用理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习或生活上遇到的繁琐数学计算能够通过数学软件有效解决。
(二)提升高等数学的师资力量,增加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挖掘探究能力
高等数学的改革教育主要依托于高等数学的教师来完成,因而针对当前高等数学教育改革中对教学内容挖掘理解不够的现象,可以通过增加师资力量的方式来实现。一方面,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加教学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对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认知,了解高等数学的动态发展。最终实现高等数学课堂改革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推动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例如,某高等院校的文科专业中,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分配了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等数学教师进行展开教学活动,该校充分把握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有机结合素质教育体制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实现对文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最终该文科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采用科学的数学思维和感性思维有机结合的方式高效的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课程重要的组成环节,目前,高等数学改革教育出现认识片面的情况,导致在高等数学教育中过分依赖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而忽视传统中教材、课堂笔记、听讲的重要性,因而要求高等数学改革教育要正确认识高等数学的地位,提升师资力量,实现高等数改革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高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及改革初探
高职德育课教学模式现状及改革初探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德育课教学问题的一些办法和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德育课 教法单调 模式陈旧 评价失衡
目前德育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对德育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目前,一些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技术院校还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认为“上高中、上大学才是正道,才有前途”,文化课基础稍好的或者说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大都选择上高中、上大学,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是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觉得有一种被落下甚至被抛弃的感觉,成天忧心忡忡,无所事事,对学习缺乏热情。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基础都不太好。这些学生本来就对文化基础课心存畏惧,而对德育理论课更是不感兴趣。
2.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评价失衡
(1)教学方法单调。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说教式”、“满堂灌”等形式仍占据着德育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学生的主动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鲜明的个性无法体现和发挥。(2)教学评价失衡。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多数是从原来的各类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政策性的转轨后才升格为专科院校的。无论从硬件软件、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都需要一个逐步转变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德育课很大程度还是沿袭普通中学和中专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过分依赖考试成绩、注重单纯的德育知识传授,忽视知识传授与陶冶情操、考试成绩与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弱化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3.教育模式“重理轻实”
目前的德育模式,学校将其作为一门理论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在集中的几十个课时之内,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教学中突出地表现为“重理轻实”,具体可以归纳为“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引导;重考试成绩、轻日常行为习惯。再加上现在的德育课程,无论是教材的编排、内容的选择,还是学校具体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教材与专业不够配套,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三年制高职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通用一种教材,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宽泛笼统,针对性不强。主管部门的教学检查和评价往往是依据教学大纲,以是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来衡量教学工作的优劣。
解决办法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课,要把德育课和专业课的建设等同起来,改变那种只重视专业课不重视德育课的局面。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要从软硬件方面舍得投资,在辅导员的配备、德育教师的人选安排方面,要把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德育课教师团队中来。
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德育教师要努力加强业务进修学习,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报刊搜集信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学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创造一切条件,让德育课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教学理念。
再次,德育课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勇于探索大胆尝试,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束缚,要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在德育课教学中探索总结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2.充实更新教材内容
(1)选择教材要有针对性。在市场经济体制驱动下,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原先一些传统的专业逐渐淡出,新兴专业快速发展,这对学校的德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德育教材的内容也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目前的教材建设滞后于专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及时编写出版与专业配套的,尤其是对一些新兴的、热门专业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各院校也应组织科研和教学人员,编写出适合本校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作为“补充教材”。(2)灵活使用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以指定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指定教材。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不具备编写本地市教材的条件,而在使用全国通用的高职甚至是本科院校的教材。这虽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使教材更贴近学生所学的专业、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德育课要有规范统一的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更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巧妙地使用教材。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捷径。德育方法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本,选择适合学生特点,适合学校条件的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在德育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表达,可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如,“活动式”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榜样熏陶式”教学法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机制
为了增强职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高职德育课程的评价应实行综合积分制,建立学生德育综合档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德育课程的活动参与、知识学习、课堂表现、守纪情况,校内校外(包括在家庭)的行为习惯的实际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除在学期末进行总评外,平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包括课上、课下。评价形式可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由学生进行初评(自评、他评相结合)、任课教师合议、班主任教师建议、德育课教师评议等多项多环节组成的综合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考核机制,使学生的德育成绩评定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从而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宋俊骥、李莲英:《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2]刘硕、王洪乔:《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3]卢永帅:《中西方道德教育比较及启示》,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
第四篇: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浅析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惠亚虎
【摘 要】:面对当前职场对数控技能人才需求的现状,职业学校无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都没有理由不去培养数控技能人才,大量职业学校开设数控专业也是大势所趋的事情。数控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存在于各个职业学校,各校对数控专业的教学基本处于一个起始的阶段。当前中职生毕业后专业水平单
一、技能水平欠缺、知识水平较低以及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缺失等表现比较突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给数控专业教学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对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实训基地
在科技发展的时代,数控加工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数控人才已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如何尽快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数控加工编程人才和操作人才成为数控教学工作者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数控专业教学现状
1.数控专业师资队伍不足,专业素质不高。
随着近几年数控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数控专业培训教师的数量,技校数控加工专业的建设刚刚起步,师资队伍刚刚组建,有许多技校甚至将原来从事机械类(如车工、钳工等)教学的教师转岗为数控教师,再加之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的专业教学经验和技术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目前技校特别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有的技校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确实提高了数控教学水平,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有好处。但是,由于现有体制和政策规定上的限制,这些从社会上引进的教师在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得不到公正待遇,这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2课程设置近几年虽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比较陈旧。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例如,数控加工刀具和工艺的教学还较薄弱。由于部分学校因实训条件有限,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企业急1 需的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方面的培训效果相对较弱。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当前,在教学上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目前,大量数控设备需要维修保养,国内数控机床保有量达100万台,居世界首位,大约20%设备已经过了保修期限,需要维修。因此,当前数控机床维修人才非常缺。
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对技校应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目标还不够明确,还停留在围绕书本转,为完成书本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对学生能力培养缺乏考虑,单纯地进行零件加工操作。忽略了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学生安全、机床安全、文明生产是实训课的前提,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必须要反复强调,来提醒学生加以重视。尤其是刚开始的几次实训课,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学生频繁地发生如对刀、编程、输入等常见的操作错误,甚至撞车等安全事故。
4、实训设备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
近年来,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各技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尽管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实训效果,各校在实训硬件选择上逐步趋向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实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只能给学生2 作“演示实验”。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没有通过实践体验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学校期望这些工业数控机床能承接对外加工,达到创收和良性循环的目的,但由于工具的投入和培训与生产之间的矛盾等,目前还没哪所学校能较好地承接对外加工。
5.数控专业维修人才严重不足
数控编程技术人员相对饱和(高端欠缺,中低端相对饱和),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国家数控行业发展迅速,年均17%的速度增长,对数控机床维修工潜在的需求量相当巨大,全国高级数控装调维修人员缺口约3万多人,特别是在广州、上海和北京经济发达地区。数控设备企业和生产企业均缺乏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方面的技术工人。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现担任数控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是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一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根据社会现实制定内容丰富且有实用价值的数控教学大纲(1)建立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优化和整合现有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将现行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实训教学项目等课程,整合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一门课程,并配套设置钳工技术训练、零件测绘训练、车铣技术训练等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将“数控加工工艺”中的数控刀具、数控夹具等内容并入实训操作中,不再安排理论课时,提高了实际效果。
针对现有的教材老化,学校应善于“借脑”,积极利用企业专家丰富的资源,聘请当地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数控教材开发。结合与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一些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实用的数控校本教材,使教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我校数控系统的特点,结合相关的数控加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与现有数控系统不配套的矛盾,我们着手编写《数控车(铣)工实训教程》。(2)改革教学与训练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真正改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积极引进“行为导向”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实训为中心”的模式,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3)借数控高仿真软件,助数控实训教学
提高综合职业技能,重点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与维护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概述》、《数控车削、铣削加工编程常识》和数控车削、铣削编程技术训练等。首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确保有40%左右课时用于专业实训,增强学生动手机会。在实训设备上,继续加大投入添置生产型设备,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在实训内容上,改进原来比较单一的实训内容,而是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车、铣、刨、磨和钳加工的基础上,再学习数控编程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基础更加扎实,技术更加全面。
2.加强数控教学的师资力量,海纳数控方面的优秀人才
目前学校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具有一定的实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真正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必须加强多元化师资培训,为专业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1)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采用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形式,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教育教学研究讲座或讨论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或行业专家来做顾问或来讲学,引导教师一起参加各种课题研究等等,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一个从教学新手到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专家的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2)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到高校进修和高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比如派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培训,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使专业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双师型”比例。
(3)改革人才选拔体制,优化教师队伍
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和具备相当实践能力的及有特殊技能的人员4 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当地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训指导,积极引进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抓好新教师的补充工作,并引入竞争机制。
(4)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校内技能培训,每个学期由教师自主选择至少一项技能训练任务和训练目标,期末进行目标考核。举办技能比赛、技能月等各种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的各种技能比赛或比武。要求教师下企业挂职实习,每学年实习2个月以上,并能完成比较详尽的实习报告。
3.加大数控设施基地的数量,加强数控实训基地建设(1)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场地的建设
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加工技术。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也同时应重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训练场地的建设。
(2)建设好数控实训基地
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包括数控模拟培训软件,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接受数控加工技能基本训练的机会。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和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求数控系统应功能齐全。根据学校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数控模拟软件,少量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可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机调速与控制、机床精度检测与调试技术、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等基础实验。
(3)加强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在讲数控机床的时候,因为刚刚开始接触,仅凭书本上的文字和几幅图片,学生是无法从感性上去认识数控机床的,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把学生带入实习车间,对照着数控机床来讲,讲完之后再请同学思考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区别。坐标系是数控机床自动加工的灵魂,因为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同学们刚开始的时候总不清楚,也分不清机床坐标系与工件坐标系之间5 的区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仿真软件或者是实习车间进行演示讲解。在理论课上主讲编程指令,从指令格式、走刀路线及指令应用入手讲。实习实践主要是两大块:仿真操作和实际加工。一个指令在课堂上讲完之后,要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应用该指令,在仿真操作中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仿真操作正确,仿真加工成功的情况下,才可以安排学生去实习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加工。这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学生对机床操作还不熟练,编程能力还不是很强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实习教学的开展,都是先进行仿真操作加工,然后去车间进行实际机床操作加工。
三、数控专业教学适应产业发展的策略
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职业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却是教材不变,内容晦涩难懂,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一个数控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有很少的一点时间用在数控设备的操作上。这样的教学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很显然,学校现有的数控专业教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促使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学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呢?笔者以为应该有一种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职业学校及专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1、课堂教学上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特定阶段的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他要为学生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就业,有着职前教育、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紧密结合的一个统一和连续的过程;而且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必须使所有学生都有探索职业、了解职业和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的素质和技能。就数控专业而言,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以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控?当前数控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前对本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时勤奋、努力,善于思考;技能训练时肯吃苦,会动脑,才能真正掌握数控专业技术技能。
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常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点拔,妙在开窍。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能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如在数控加工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雕刻出自己的名字,教师可以先在教学软件中进行演示操作,看看哪位学生能最先独立完6 成这样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来动手。这能改变传统教学的那种老师一人讲,学生众人被动听的单调信息传递方式,寓教于乐,学生学起来感到“易”、“趣”、“活”。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媒体,为学习者提供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利用学校现有的语音室、电教室和几个计算机房,大力发展课件的投入。如:数控技术中的用flash制作的圆弧插补、光栅感应器、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的课件,形象而生动演示了数控元件的微观的、抽象的工作原理,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应用大型的数控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加工的全过程,学生可以大胆的设计加工工艺,任意选择加工方法,计算机都可以真实的反应出加工的实际路线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看会出现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从中学习正确的方法。这比简单的传授书本知识、前人的经验要令他们更信服得多,记忆深刻得多。
2、技能训练上
在数控专业技能训练上,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学生很少有设备可操作,甚至有的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到毕业时都没有看见过什么是数控机床。这样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要让学生有机床可练,多花时间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这样的矛盾怎样才能得到解决?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加大学生技能训练的力度。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用其他策略求发展。
德国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他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的“双元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每星期在学校和企业分别为两天和三天,在学校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只有通过了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核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走上工作岗位。德国的学校也不一定拥有各种数控设备的。所以我们学校应努力和企业进行沟通,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帮我们完成数控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操作、训练、摸索,才能真正掌握数控技能。
总之,数控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推广,学校的教育就要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合格人才。我们相信,在新形势下数控专业教学可以有更多的策略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专业化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董大奎.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高等职业教育,2010(1).[2]顾京.高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2010(2).[3]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专业建设暨师资培训教材》,广州:2008.6。
[4]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数控机床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广州:2008(6)。[5]《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上海市教委2006年. [6]徐国庆.浙江省第二期中职学校专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的讲座“项目课程的理论和开发研究”上课课件,2007年. [7]叶向群.浙江省第二期中职学校专业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的讲座“中等职业教育罗干问题的思考”上课课件,2007年.
第五篇: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摘 要: 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然而,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习惯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学在新时期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教学现状 改革措施
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然而,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重点放在技能培养上,对于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方法认识不足,导致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素质等因素,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在新时期,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学趣味性不强,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学校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学枯燥乏味,不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疏于管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教学也是不感兴趣,体育教学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疏于管理,有的体育教师只关注体育技能训练,忽略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方法的培养。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及所采取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不好,怕苦怕累等诸多原因,因此对体育教学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教学态度冷漠。在一些体育课堂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教师作必要示范动作,让学生根据示范动作练习,动作技能要求统一标准。然而,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很少考虑学生需求,这种绝对评价法,缺乏针对性指导,会挫伤一些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单
一、枯燥。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中学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升学率应放在教学的首位,体育教学好不好,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发展。在此思想影响下,学生和教师都把精力放在文化课上,体育教学也采取放羊式教学,尤其是毕业班学生,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学生没有锻炼时间,体育课程形同虚设。场地建设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也是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体操器械破旧,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器材,不仅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不利于体育运动中的安全管理,没有良好的体育实践环境也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单
一、枯燥,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机械模仿,简单的几项体育指标,无法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严重影响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而且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对体育教学进行有效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1.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加强体育管理与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将兴趣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去把握。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热爱。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一个新认识。体育管理,是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体育管理不仅包含体育课堂教学管理,而且包含业余运动训练管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管理,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等内容,同时包括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效果评价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效果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培养,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因此,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要重点突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在教学评价中,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培养目标,通过逐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备受冷漠,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师资方面的投入。然而,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恰恰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良好的师资团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及相关部门不仅要改变思想理念,加强中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建设,而且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教师,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教学能力,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许多学生还是比较喜爱体育运动,喜欢上体育课,之所以有时不愿意上体育课,是因为体育项目的难度及对某些体育项目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适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体育教学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他们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平.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评价及对策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2]宋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读体育课应引进什么新的教学内容有感[j].体育学刊,2007(03).[3]胡宾.中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0(08).[4]潘绍伟,季浏,谭华,等.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