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干教师引路课总结
骨干教师引路课总结
8月下旬,学校组织了骨干教师示范课的教学活动,经过潘蓉、杨瑞两位骨干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其他教师的积极参与,现已圆满结束了。这次教学活动对我校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积累经验,改进不足,对本次活动做如下全面细致的总结:
一、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规范我校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教学实效。对我校的各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全校全体教师积极向上,力求上游的工作热情。在活动中,通过两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完美的课堂展示,全校教师反应强烈,较理想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本次活动是学校的一次大型的教学活动,课后,全校教师能积极评课,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各抒己见,热情高涨。使授课者和听课者各有所获。
三、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通过讲课,很明朗地感受到,有很多教师大有一展才华的冲动。有一种你出色我要优秀的想法。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积极性,此次活动,确实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
四、在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方面达成共识:
(一)、优化课前准备,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1、课前备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思考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
2、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二)、把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落到实处,即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多练一点。
1、合理安排“学、讲、练”的时间分配
一是应把教师的“讲”压缩在三分之一课时左右,要“精讲”。教师只讲三点,即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明疑点,理清结构。二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在三分之一课时左右,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实践、去讨论。三是应把学生的训练活动提高到三分之一课时以上,要多练,但“多练”并不是让学生在题海里乱扑腾,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好”、“练准”。
2、不占用学生一分钟课间时间
教师准时上下课,不拖堂,要保证学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三)、优化教学方法。我们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抓住二主,即从课标这一中心出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让学生主云动学习这个主干,让学生练习这
个主线,创新一种适合中学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优化学法指导,(1)教会学生学会听课。(2)教会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3)教会学生学会探究,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效设疑和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感受前人发现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去争论,直至得出正确结论。(4)教会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五)、课堂训练时,我们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练习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做到选练的题目适度、适量。所谓适度,就是难易适中,即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作业总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内能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三是梯度原则。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梯度的习题。”
五、不足
1.教学设计中的导课的设计缺乏新意
一节成功的引路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导课”是否具有趣味性,目的性,启发性,铺垫性。如能巧妙使导课引人入胜,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那一定成功的重要一步。但在教学实践,这一点两位教师却没有明显的体现。
2.评课中有少数教师“唱赞歌”,评课态度不端正。
评课目的就是扬长补短,进而取长补短,而有少数教师却只看“颜面”不思教学本质,没有真的领悟教学的目的。
总之,此次活动已经结束了,需要在教师统一思想,强化积极参与和展示意识,要有力求上游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骨干教师引路课总结
六合学校 2011.8
第二篇:综合组骨干教师引路课总结
综合组骨干教师引路课总结
下学期我校把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了骨干教师引路课的活动,我组有王宏伟老师,孙希杰老师,张宗波老师和于金华四位老师参加了活动。在活动中,各位老师积极努力,认真备课,从说课到作课,从研究课标到研究教材,从备教师到备学生都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我有幸听了其中的三位老师的说课和作课,王老师的课由于自己外出的原因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但是我相信王老师的课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就结合我组的课题对其他三位老师的课进行总结。
我们综合组的研究课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俗的说,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不教而教。
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当堂课的知识能够理解,基本技能能够掌握,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表达能力和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为终身学习和综合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发展创新的习惯。
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实现基本目标教学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方面有较大提高。所以这三位老师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出色,他们的努力成果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验证。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入语
孙希杰老师运用的是歌曲激趣、营造情境。用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和音乐的震撼力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张宗波老师运用的是现在最流行的动画片《喜洋洋》来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对艺术与生活有个初步的了解,导入课题也很自然贴切。
于金华老师运用自己和孩子的照片制作个性日历,让学生们直接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学会本节课的知识,因为他们掌握了知识就可以制作一个自己的个性日历,这比老师的说教功效要大的多,所以学生们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本课知识,去努力掌握制作个性日历的基本技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不言而喻了。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领悟
张宗波老师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节课,重点和难点也是让学生理解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宗波老师认为“学会如何感悟,也就是学会如何学习,采用何种方法来学习是新课改中凸现的新重点、新难点。”因此他在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是让学生先看先悟,先比较先讨论,借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习方法,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课堂教学呈现的实际效果,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很有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孙希杰老师运用《青藏地区图》,让学生找出青藏地区的山脉、范围、面积、人口、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青海湖、湟水谷地等,进而归纳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和寒。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主动探究,积极作出回应,主动关注学习内容,唤起他们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神奇的民族风俗中,展示藏族同胞服装的特点,藏族服装的特殊穿法,还有播放歌曲的画面,都是紧扣自然环境,说明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把知识由课堂引向生活,注意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关注自己的生活现实,从而关注个体人的发展,达到了育人的教学宗旨。
于金华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学习,其中三个小组由老师安排学习内容,第四个小组可以自行选择其他小组的学习内容,给了学生自主权,也给了学生发挥特质的机会,学生们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在练习巩固环节中,教师给出素材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工具进行组合图像,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张宗波老师的课不仅仅使学生了解了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也使学生通过对艺术观点的讨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审美取向,也更能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并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美好追求。
孙希杰老师通过展示独具特色的青藏景观,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神奇迷人的宗教信仰等,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地区,努力学习,将来积极投身于祖国的边疆建设事业,使学生知道自己将来肩负的重任,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于金华老师在课堂中教学生选择工具做个性日历,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以班级为主题,给自己的好同学做个性日历,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多么的纯洁和真挚,还有很多学生以班主任老师为主题,而且是班主任老师为核心,其他的同学环绕在老师周围,这个情景很令人感动,说明学生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班主任,多么热爱这个班集体,对学生们的情感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当然三位老师在说课和作课中每个人也都会有少许的不足,孙希杰老师在说课中第三部分,说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说确立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而没有说关键,也没有提出应该怎么去突破这两大方面,我觉得以后在说课环节中再多细致一些会更好。
于金华老师在最后的课堂知识总结时,学生大多数都在关注自己的作品,还有的同学还在拿着鼠标继续做日历,我觉得教师应该在总结的时候就把学生电脑关闭,让他们关注教师的知识总结,以便形成网络知识结构。最后能在白板上用板书的形式总结感觉能更好些。
张宗波老师的授课过程中的第三部分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第四部分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我感觉教师讲的有些多,内容设计的也有些多,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听起来都会感觉很枯燥,而且不太好容易理解,因为前面已经集中精力学习了很长时间,这个时候再多灌输就会感觉不能集中精力,如果能够把内容在精炼一下,感觉会效果好一些。
以上所说的是我的浅显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大家能够批评和指正。
第三篇:教研组长引路课总结
教研组长引路课活动总结
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师培训工作计划的具体要求,我园进行了教研组长引路课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及自己的骨干培训成果进行了交流,进一步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任课教师认真学习,较好的提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学质量
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听课环节结束后,学校组织进行了教学研讨会,讲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交流了自己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参与听课的教师谈了自己的听课体会和收获,可以说本次活动调动了全体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
1、几位骨干教师大都在上学期或暑假参加了省、市、区级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应该说,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育理论水平和素养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把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课堂的时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授课时,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新理念,教者注重引领和服务,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生成,大都采取分层次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景探究等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听课和教学研讨让广大教师有了巨大的收获,骨干教师们传授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听课教师点评引路课的课堂教学,对照自己的教学找差距,为今后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新和县幼儿园保教办
2011年3月6日
第四篇:第一轮引路课总结
第一轮引路课总结
1.大家觉得这三节引路课成功吗?把掌声送给三位优秀的教研员。
成功在哪里?教研时各组从具体方面已经说了很多了,能不能从整体上再简单说一说。
2.相信三位做课的教研员在备课过程中或做课当中也有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3.谢谢三位教研员精彩的课例,也谢谢大家的分享。大家对这三节课的很多方面都非常认同,非常欣赏,我赞同大家的说法,细致的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我只从整体说几点:
我觉得首先成功在老师们对课改理念的认识、理解与消化上。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对理念正确、深入的理解与接受,也就不会产生行动的效果。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体现课堂上的双主作用。这是我们课堂改革的主旨,三位教研员的课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讨论,去探索,从而生成知识,学会知识,孩子们都积极地参与,热情高涨,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同时注重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收获与反思的充实。
第二体现在对课改理念的研究与实践上,我知道自从本学期我们提出这样的课堂改革开始,老师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对于引路课,我看得出三位教研员心中也很忐忑,同时我也看到三位教研员在接受任务后所做出的努力,他们的稿子改了一次又一次,紧锁着眉头,日日夜夜都在思考,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这是所有获得成功的优秀教师的共同特征——执着。所以,再难也值得。第三,最大的感动,也是最大的成功体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课改是否成功,关键看孩子。瞧,我们的孩子在这三堂引路课上或沉思默想,或小组讨论交流,或争相展示,或质疑问难,或你一言我一语越辩越明,或真诚反思,快乐总结。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的态度是积极投入的,精神是饱满的,心情是快乐的,收获是丰富的。上学期长治学院的学生干部听完我校几位老师做的课后,兴奋地说:“我以前真不知道课还能这样上?还能这么有意思!”这两天听引路课过程中,我又听到刚来学校工作的年轻老师情不自禁地说:“课堂上有时是老师抛出问题,有时是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都在主动去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没有一个学生不投入的,不错,不错,这样的课堂真不错!”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就能有此见地,可见他是一位会听课的人,会听课,能听出一节课的精髓所在,也就一定能上好课。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三个教研员的引路课是成功的,是为老师们做出了可以实践的示范,我们的课改模式是成功的,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各种学习能力与习惯品质的培养也一定是成功的。
摸索了十几天,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明白以后该怎样去做,但通过三节引路课,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一些暑光,不会再那么迷茫了吧?借用相灵燕老师教研时的一段话:老师们,努力吧,争取明年我们的工资都能涨上1000元。当然没有尽善尽美的课,这三堂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组内教研时大家已经对细节问题或从专业知识角度进行了很多的探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第一步我们已成功迈过,大家也都实实在在地看到了高效的课堂是怎样上的,认同并常识了很多地方。下一步接着如何走呢?
从下周开始,我们进行第二轮推门课,教研员有计划地听组内老师的课,教务处分成两个组分头听老师们的课。第一轮推门课是摸底,所以没有面对面地交流。第二轮就要面对面地具体交流研讨具体老师具体课堂上的具体问题。在第二轮推门课过程中,我们还会再选出几位老师做第二轮的研讨课。好课不怕磨,越磨才能越清楚。
另外几件事情:9月22日下周四北京育鸿学校的王书记要领两个老师来我们学校。所以,老师们可以把你的疑问、困惑向他们请教一下。尤其是那些已经跟他们老师结了师徒对子的老师,有事没事常和你的师傅联系着点。不要放过向名师学习的机会,其实也是一个结交朋友的机会。22日晚上可能会安排交流分享会。
9月23日也就是周五上午他们会给咱们老师做一节音乐示范课,和一节综合实践课,具体是哪个年级,来了沟通后,咱们按要求准备好就是。
回收旧书情况:好的地方是大家都把旧书回收了。不好的地方是有些回收的旧书没有合理利用。现在库里还有以前回收的而现在正用着的书,今天我只是整理了音乐、美术,就发现学生新书不够用的,旧书还有那么多,已经都给各班发下去了。所以,下周来了,那些回收旧书的科目老师都到库里把你那科的书好好整理一下,现在能用的现在就发下去,已经没用的就处理掉,不要乱七八糟地都堆在那里。
第五篇:《蜜蜂引路》评课稿
《蜜蜂引路》听课反思
丽岙二小王和秋
听了我校谢阿晓、陈慢慢两位新教师的课,顿觉两位新教师悟性很高。一方现表现在教学生涯才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对于课堂,已经能较好地把握课堂。如从学生角度看,两堂课的课堂纪律都非常好,说明老师能很好地掌握课堂。从教师角度看,课堂上,教师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能给予有效的评价,能及时地对教学做出调整。这些都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陈老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她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教师请学生默读整段课文,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教师一边听学生发言,一边在黑板上贴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并不单纯以学生答案正确为目标。如教师要学生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花丛在路边,理由是课文里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
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教师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老师改变了有些教师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教师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自己铁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发展认识、发展思维离不开发展学生的语言。老师在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十分重视语言。一是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口语训练的要求,随着阅读理解的加深而逐步提高,由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等各在什么地方说一二句话,到围绕列宁
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说一段话。二是重视词语教学。老师的词语教学很有特色。她不是让学生孤立地记忆词义,而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并通过反复运用加深理解。这样教,不但词语活学,而且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词语“发现”、“观察”、“果然”、“向导”等都是这样教学的。以“向导”为例,当学生懂得向导就是带路的人,课文里指的是蜜蜂以后,教师问: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领悟到列宁有丰富的知识,靠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利用蜜蜂采了蜜要回蜂房这个特点才找到养蜂人的。三是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的由朗读引出要思考的问题,有的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是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受到教育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