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尤为重要。将国学的精髓融入幼儿易于接受的游戏、情境中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如何把国学经典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是当今幼儿教育的一大课题。
一、何谓国学经典
国学即中国古有的学问,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经典是指“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即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经典。
二、幼儿期国学启蒙的优越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记忆、思维的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期间内的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国学、学习国学,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幼儿是家庭,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无疑是可怕的。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德性净、记性强”,二是“时间充裕”。例如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进行国学启蒙的小朋友,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三、古代如何开展幼儿国学启蒙教育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幼儿期的儿童好学、好问、爱模仿,教师无疑是儿童模仿的对象,教师的热情,是点燃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火种。教师要对国学充满热情,从而带动幼儿学习国学。
2、化经典为寻常:国学涵盖衣食住行、社会发展、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例如“香九龄 能温席”,“融四岁 能让梨”,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黄香温席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进一步启发幼儿生活中要孝顺父母,要学会谦让。
3、开展国学启蒙首先要有计划:在了解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不影响儿童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进行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要先养德,再启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例如学习《弟子规》时,教师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进行教育教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
4、家园合作:国学启蒙教育的实用性更体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仅是靠幼儿机械的去记忆,那么开展幼儿国学教育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要依靠教师、家长、幼儿三方互动开展进行。在学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家庭家长要督促幼儿“亲诗友习礼仪”。幼儿国学启蒙教育不要求幼儿去理解其内容,为的是让幼儿的记忆力留些美 好的东西,让幼儿留作以后慢慢体会。
四、幼儿国学启蒙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通过国学中经典的故事,让幼儿受到启发,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更意力和自控力。国学经典博大精深,通过让幼儿学习国学经 典培养其专注能力,从而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
3、可以明确快速的增加识字量,为幼小衔接作准备。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诵读活动,主动地去认识文字,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识字量的增加,记忆力的提高,在轻松愉快的幼儿园里,学习能力增强,为孩子入小学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开展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让幼儿去感受国学,享受国学,扎根国学。我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通过启蒙教育影响孩子的同时,让一个孩子去影响一个家庭,让更多的人在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从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传播者。
第二篇:把国学经典化融入幼儿教育
把国学经典化融入幼儿教育
论文关键词:国学经典
幼儿教育
玩与国学相结合
论文摘要: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无论大学、中学,还是之前的蒙学,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一份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当数量的礼仪典籍。在当今社会,教育西方化给中华民族的教育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将国学经典带入幼儿教育中,把国学经典与玩,与学习结合起来,能有助于开启幼儿的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预感,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自古以来我国重教育,《礼记.学记》中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而幼儿教育,恰恰是在人生最宝贵的记忆阶段、学习阶段、领悟阶段,实施人才教育的最关键阶段。为落实党中央“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一些有远见有名望的老前辈,一些学者,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幼儿教育中推广诵读国学经典文化,为我国的幼教事业改革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原动力,也为我们探讨有关幼教内容挖潜及方法创新指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深知该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难度巨大。国学经典凝练含蓄,内涵丰富,幼儿园老师日常接触和研读较少,有较强的陌生感、神秘感和畏惧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师们对诵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今社会,全盘西化所带来的民族精神淡薄、中华民族的诚信危机愈加深刻,而国学经典诵读进入幼儿园,有助于开启幼儿语言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语感。在你走在校园里,若能听见孩子们放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三字经》的经典,不止是孩子们,连自己也会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三字经》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国学之一,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三字经》三个字为一句话,一段共有四句,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这些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们明白了不少的世故人情;朗朗上口的三个字就是一个个深刻的哲理,给了人们许多的人生启示。“昔孟母,择邻处”,这“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明白肩上的责任:创新思维,给孩子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的重要。“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孔融四岁时就懂得把大个儿的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1]而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当“老大”。让他们从小懂得孝顺父母,团结友爱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正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幼儿园的孩子,也许他们还没法弄明白每一句的意思,但作为幼儿园教师,它启迪着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后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幼儿的天性是玩,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验、在玩中积累、在玩中成长。幼儿园的国学经典诵读必须抓住这一个“玩”字,在玩中诵读、在玩中积累,在玩中快乐地感受国学,在玩中愉快地记诵经典。这种“玩味国学”“把玩经典”的定位,抓住“浸润”二字。强调经典诵读活动的耳濡目染。如果说“玩”是指对儿童学习方式的定位,那么“浸润”就是对教师教育方式的定位。浸润就是将国学经典诵读整合在幼儿园的整体活动中开展,较好地避免经典诵读与日常教育的“两张皮”现象。
国学是一国学术之总称,涵盖衣食住行、社会发展、为人处世等多个方面,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国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它并不神秘,也不陈旧和古老。当我们把经典与儿童生活链接,也就破除经典的神秘感,让经典生动活泼地走进了儿童寻常时刻的生活中。为此,幼儿教育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游戏及比赛,例如文学接龙、观摩揣义、形象教学等等,更可以将所学的蒙学之书融入到早操中,让孩子在《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唱诵中做操。为孩子们提供了幼儿在动中诵读,在气势磅礴中诵读,在每日的常规活动中自
然诵读,自然、快乐、易于接受。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将”浸润国学”的环境融于幼儿园周围的环境中,比如在学校的长廊中设计一些国学经典的图画及简单词语,例如设计制作《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2]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还可让老师在班级挂饰、墙饰上贴上与之相关的图画。老师可以选取适宜幼儿理解和感悟的国学片断,通过故事,辅以动画,让幼儿理解,并将道理融于生活,指导自己的德行。同时,我们还选取国学经典精华,创编儿歌,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儿童在儿歌朗诵中、在即时应用中亲近国学。
历代家训、蒙学等都是传播精英文化的世俗化渠道,只有学校、家庭双方有机结合,弘扬和传播国学才会真正取得实效。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家长的“经典育儿”意识,提高家长国学素养,营造家庭学国学氛围,在”家园共读”中引导幼儿学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使得幼儿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接触国学文化,在不知不觉对其潜移默化,习惯适应并逐步的接受它。
我国开始幼儿教育100多年来,幼教事业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幼教理论、幼教体系、幼教设施等等,都在越来越完善的发展。如今,开展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使得我们的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也担负重大责任。伟大的民族复兴首先是现代文明人的培养,包括使人的行为习惯与举止礼仪进入高度文明的层次,逐渐形成一个和谐社会。中国是礼仪之邦,而借鉴古代培养幼儿行为与礼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显然是可行的。今日之幼儿教育,它能够使幼儿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三字经》[M].[2]李毓秀《弟子规》[M].[3]论语▪ 学而[M].
第三篇:国学文化思想融入幼儿教育的几个问题初探
国学文化思想融入幼儿教育的几个问题初探
摘 要:近几年,把国学文化思想融入教育呈逐渐强化趋势。教育部明确表示,在2015年新的语文教材里,国学内容占比提高到35%,将于2015年9月走进中小学课堂。但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国学文化思想投入教学还有很大欠缺。作者从意义、思路和操作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具有相对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对幼教工作交流十分有益。
关键词:教育类;幼儿教育;国学经典思想财富导入教学;问题的思考
把国学经典思想纳入教育并非刚刚起步,这些年总能在中小学教材中看到国学内容,但就幼儿教育的应用还有很多欠缺。焦点问题在于归类选材、精简提纯及其演变教学的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是个系统工程。为此,笔者仅就上述问题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国学经典思想融入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是广义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方面。传承民族文化思想;以公理教益提高国人道德素质;明礼知事增强国人品格修养和智慧。但最具体的意义还在于传承人文精神,为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奠定思想基础。这些思想将天理人伦、正确与谬误、善良与丑恶辨识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在通过“内省”提高道德修养方面,国学堪称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经典佳品,自古以来培养出无数的圣贤之士,是民族的根,也是国魂。
二是比对后看应用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与国外做个简要的比对分析。美国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兴趣提高选择能力,帮助幼儿认识美、欣赏美。而中国的国学中不乏智慧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和美学与史料哲理为一体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之作;美国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国学大多是通过说史叙事来再现前人治国齐家平天下之道的;我们再以法国为例,他们将幼教课程整合为共同生活、行动和发现世界、想像与感知及其创造力几个方面,而国学经典著作比对这些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如此看来,我们的国学经典纳入幼儿教育是可以同先进理念的发达国家相媲美的。
三是现实问题显示的最实用的意义。目前中国家庭的特点大多是“千顷地一棵苗”,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的非常多,家长们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在几代人共同关注下成长虽然多了温暖和关爱,但更容易娇惯成性,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意识,给健康成长带来很多阻碍,国学可以养性、养正、养志、养德,国学思想深入幼儿的早期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应该很容易感受到的最具体的意义所在。
二、国学经典融入幼儿教材的基本思路
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一个口号――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将深厚的国学文化融入当代幼教工作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下面我谈三点思考,给幼教工作者参考。
一是“分类筛选”:国学内容涉及哲学、史学、文学、考据、天文、地理、书画、术数、医学、星象等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综合智慧体系,哪些适合幼儿教育,哪些要按照不同成长周期安排进入教科书都要有所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分类筛选。即,在引入国学经典思想应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有取舍的选择和放弃。例如,像《中庸》、《论语》 等部分经典著作具有特别深奥的思想,还是不要在幼儿教育时期应用,留作中学生时代再补充进入教科书是理性的考虑。
二个是“合并提纯”:要将按科目归类融合的不同类别的思想体系做一次再加工,提纯出最有益于教育引导的思想精髓,精选出最易表达,最易接受的内容再进入幼儿教材从事教学。
三是“通俗简化”:国学作为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先贤的智慧财富,很多都是古汉语,且充满哲学思想,一般常人阅读和理解都很吃力,根本不是启蒙初期就可以读懂的。而学以致用才是目的,有必要做必要的改编。要正确处理继承传统文化和在发展中创新应用之间的关系,要敢于和善于把繁文缛节的古汉语变成现代白话文,把深奥难懂的大道理用口语化表达出来,追求幼儿教学中的大道至简才是硬道理。可以放弃华丽唯美的辞藻,提取思想的精华,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即,一听就懂,一看就明。
三、国学经典融入幼儿教育的操作方法
一是要有取舍地应用教学实践。应用国学从事幼儿教育,在于教育工作者们有选择性地应用,概括为以下几句话――启蒙类的全面应用,浅显表达道理类的直接应用,认知难度大的改编简化应用,博大精深的暂时不作导入,未来补充。在实践中,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相同和不相同的两个类型的国学教材内容,便于因人施教。
二是模拟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法探讨。幼儿学习国学经典思想,不同于青少年和成人的接受能力,模拟家庭环境和故事环境非常重要。以《孝经 》和《弟子规》为例,孝道在中国被称为百善之首,素有“百善孝为先”之说,让幼儿从小就把孝道深深融入内心世界,是哺育思想道德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中,可以模拟家庭环境,将《孝经》演绎成故事版本或者模拟家庭辈分环境来演绎教学,幼儿就很容易扎实地学到真谛,这样就克服了生涩难懂的弊端,更形象生动地引导孩子进入教境;《弟子规》是前人综合了中华民族多种优秀品质而成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素质教育范本,信息量很大,都可以结合故事情境的演绎方式让幼儿知晓道德操行的规范。
三是人才基础辅助的再次强调。目前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国学启蒙《中华儿童国学经典》出版发行,但还缺少模拟教学读本,将这些思想演绎成故事情节、环境模拟更见教益效果。幼儿接受国学思想教育的模拟实践教学最基础的辅助条件就是人才培养。目前看,我们的幼儿教学因缺少这样方式的教育人才,也就注定了这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很难尽快融入教学实践。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培养幼教人才的时候,要把为幼儿演绎国学经典思想作为一门专业课来研修,让幼师队伍走上岗位后,就有热情有能力从事国学教材的改编工作,并熟练应用教学。
四、结论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将国学经典思想理论体系融入幼儿教育,有益于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中国梦,是一个民族的梦,靠这样的文化统领幼儿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为此,一方面,我们呼吁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将国学经典纳入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配套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培养和建设一支编撰国学经典幼儿教材的高端人才。未来的中国梦需要更好地将经典国学内容纳入幼儿教育范畴,以此来保证中华民族的宝贵思想和智慧财富能够薪火相继,弦歌不绝。
第四篇:在幼儿教育中逐步开展诵读国学经典
(幼教论文评选)
在幼儿教育中逐步开展诵读国学经典
(幼教 内容挖潜 方法创新 探讨)
殷伟
2005-4-8
自古以来我国重教育,《礼记.学记》中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而幼儿教育,恰恰是在人生最宝贵的记忆阶段、学习阶段、领悟阶段,实施人才教育的最关键阶段。为落实党中央“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一些有远见有名望的老前辈,一些学者,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在幼儿教育中推广诵读国学经典文化,为我国的幼教事业改革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原动力,也为我们探讨有关幼教内容挖潜及方法创新指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表达工具,也是一种人类与生具来的能力,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思维的再现。我国的幼儿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幼儿阶段,小朋友已由幼婴【注1】
阶段只言片语式的表达,进入到初步具备简单的表达一般思维的语言能力。在还没有理论上的语言教育(指导)时,幼儿靠平时与父母及身边的人的交流过程而体会、逐步建立语言表达习惯,此时,由浅入深地实施经典诵读课程,可以辅助训练小朋友的口齿,培养幼儿良好的朗读习惯,较快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成长。
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幼儿提前大量识字、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眼到、手到、口到”的诵读,人类与生俱来所具有的自然的观识(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提前大量连贯地识字,而无需逐笔逐划来一个个地认字。传统的教育大纲中,小学阶段只学两千至三千个左右的生字。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典诵读实践证明,经过坚持不懈的诵读,许多学龄前小朋友即可轻松地学会认识两千多个生字以上,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若能将国学经典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从小到大必须普及的课程,分幼、小、中、大、研、博几个级别,分别列入各个级别的教育纲要,如此,我们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延续,就具有一代接一代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纲领性的保障。
三、诵读国学经典文化对提高幼儿人文素质的意义。
1、最佳的记忆应留下对人生最具价值的概念和理念
在幼儿阶段,人的大脑处于迅速发育成长阶段,记忆力奇佳。根据现代医学对大脑发育思维形成的认识和理论,幼儿所接触外界的任何事物、概念、表象等等,都会在幼儿的大脑形成最初的突触【注3】,如果有价值的突触越多、越牢固,就越有
利于以后其他突触的发育成长并彼此建立联系、渐渐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大脑发育的最初阶段,利用记忆最佳的特点,应该让幼儿尽量接触和诵读经典文化,留下对人生颇具价值的概念、知识、理念和文化。
2、浓缩的词汇有助于提高抽象能力
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其文体通常都是非常的简练,言简意赅。一部《千字文》,仅仅一千个字,四字一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常识伦理,皆于其中。《中庸》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归纳浓缩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受经历和阅历的限制,幼儿一般还是习惯使用简单的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
1
物,他们还不善于使用复杂的词汇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即思维仍受限制,只能在实物和实际情景中应用已经形成或掌握的概念或词汇。在幼儿这个正处于接收外部事物表象,在大脑建立相应概念轮廓的宝贵阶段,从小通过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文化,掌握并习惯于简练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3、精练的语言习惯可促进幼儿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
人类的思维建立于语言词汇概念等等的集合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明确的词汇概念,并建立彼此的有机联系,才会形成思维过程。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宝库,正是现成的经典教科书。在幼儿教育纲要中也提到,“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温家宝总理,经【注2】
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处处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一种大国的高风亮采。
4、从小养成的习惯影响一生
从现代人才培养的理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意识会推动他的行为,而一个人的行为会养成他的习惯,而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其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其命运。因此,幼儿养性,从幼儿感知外部世界,形成自身最原始的观念知识、道德意识的积累开始,通过大量的诵读国学经典,自幼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期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逐步培养与周围的事物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的能力,这些都将对小朋友人生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5、传统经典文化对形成高尚人格的积极作用
幼儿需要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在人生历程中趋善避恶。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著名命题。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就有“善知识”的丰厚内容与理念。仅仅蒙学当中,一部《弟子规》就告诫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部《孝经》,就把“夫孝,德之本也”的天经地义,把“教之所由生也”的根本,放在了教书育人的首位。结合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方略,这些不是正好现成的德行教材吗?通篇充满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大智慧的《论语》和《大学》,更是值得小朋友熟读熟背终身受益。
四、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一般方法
1、幼儿诵读经典的一般途径及其特点
幼儿园:指定专人(园长、副园长或老师)负责,制订每学期每周的诵读计划,选定合适(大字、带拼音、版本来源考究)的教材,以班为单位组织集体诵读,每天定出专门的诵读时间,每次10~20分钟,由老师带领,小朋友跟读。诵读过程中注意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可以按班次分别诵读,进行对比,一个阶段后要适时进行比赛、总结和表彰。幼儿参加这种诵读活动效果最好,一是课程有保证,二是时间有规律,三是诵读有气氛,而且集体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社会效果明显。
家庭:亲子诵读,初期需由长辈(爷爷、奶奶或父母)带读,养成习惯后可以放手安排孩子自行诵读,家长不时进行检查。这种形式尤其适宜家庭条件较好,家长的认识及素质较高的情况,机会可早可晚,进度可快可慢,时间可长可短。家长根据孩子情况,每天挤出半小时至一小时陪孩子一起诵读,双双领悟国粹文化,营造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一举多得。甚至于晚上给孩子一边洗澡就可一边背诵,早上给孩子一边穿衣服(对其背诵)就一边考核,平时给孩子添置一份玩具(礼物)就当作给孩子(背诵及格的)一份奖励。这是简单易行的迅速培养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的一条捷径。
社会办班:辅助诵读班,作为社会教育的补充成分,形式灵活,多种多样。由于社会现有价值观的影响,目前这类班多数仍由义工带读,且规模较小。但这也补充了社会的某种需求,得以让更多的小朋友接触了国学经典文化,扩大了幼儿诵读经典的阵营和影响,也锻炼了一批推广经典诵读工程的志愿者,对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人才做出了默默的无私的贡献。
2
2、幼儿教育开展经典诵读的若干技巧
分组竞赛:可以按座位分组,第一排的先背诵,然后第二排的再背诵,依次轮到第三、第四排的,老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夸奖或指出;还可以每次按不同的方式分组,比如按男女分组,按横排竖排分组,按奇偶报数分组,按抽签分组,让小朋友总感觉变幻无穷新鲜有趣,由此而对经典诵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个人展示:让背诵熟练的小朋友示范给其余的观看,毕竟模仿和趋同是人类最难得的天性;让注意力开始分散的小朋友单独背诵,以重新吸引其注意力;让较落后的小朋友站出来背诵,之后不论效果如何均予以热情赞赏。每次个人展示结束,一定要大家一起鼓掌,既培养幼儿的礼貌习惯,又会对展示者给予积极的鼓励。
积分竞赛:每一小段均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单独背诵,然后对其背诵能力和表现情况进行贴纸记分,能顺利通过的就记一朵花(贴纸或作记号),背不出不记,上课违规的就扣一朵,最后总结时,根据花朵(贴纸)的数量再进行夸奖甚至奖励实物。
文学接龙: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背出一段之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小组)紧接着背出下面的一段;同样,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背出上一句之后(譬如“人之初,性本善”),另一个人(或另一个小组)接着背出下面的一句(“性相近,习相远”);如果轮到谁接不上了,就罚他(他们)将整句或整段重新背一次,这种惩罚应是积极的。
形象教学:类似《弟子规》中的许多训诫,待小朋友背上几遍之后,就可以发挥老师的想象,配上一些生动活泼的表情动作,一边背诵,一边演示,让小朋友印象更加深刻。如:念到“父母呼”,老师可以用自己的两个手掌(或一个手掌也可)围在自己的嘴巴周围做成喇叭状。念到“长者立”时,老师站起来做立正样;紧接念到“幼勿坐”时,要求小朋友跟着也站起来;如此,诵读期间穿插的表情动作无需太多,只要生动活泼,即可起到不可思议的调动学习气氛的效果。
观摩揣义:对小朋友的背诵情况进行抽查测验时,老师可以示范如上面所做过的动作,让小朋友按老师的提示动作,背诵相应的一段。这要注意两点:一是相应的动作尽量简单生动,二是这些动作在此之前反复地边背诵边练习过。
五、彼此融合再创辉煌
我国开始幼儿教育100多年来,幼教事业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幼教理论、幼教体系、幼教设施等等,都在越来越完善的发展。其他的教育理论,如:蒙特梭利、赏识教育,也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参考。相信在未来的100年,各种幼教理论和方法都得到不断地探讨、融合并完善、发展,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注1】:引自《幼儿教育纲要》(大班.社会领域)。
【注2】:引自《幼儿教育纲要》(大班.科学领域)。
【注3】:引自《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中心。
作者:殷伟
通讯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北路144号
韶关市科技信息局宿舍
邮政编码:512026
Email:yinway@163.com
3
第五篇:浅谈国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国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近几年来,国学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氛围空前,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国学 幼儿教育
国学经典教育只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结合,科学理性地开展读经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何与当下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如何体现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与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融合,成为当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问题。
一、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结合《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将国学经典教育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从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使国学经典教育成?楹⒆拥囊恢掷秩ぁO纸?教学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幼儿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童蒙养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经常很晚才上学,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我将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国学故事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幼儿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创编节奏,让幼儿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国际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新一代国学人才的培养上,我认为:如何建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凝聚为幼儿持续发展的底蕴,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问题。今后在实践中,我将锲而不舍,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感悟中创新,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学教育理念,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里学习国学,应根据幼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幼儿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幼儿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幼儿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幼儿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
二、国学启蒙教育开展的路径
1.以乐为先,由古而知今。从古代教育思想中探索现代化教育精神,我们得到了“以乐教为基础的,集合了诗书礼乐等方面的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内容有每天固定十五分钟朗诵经典文学,将我国的古典音乐渗透到家庭和学校中,让学生每天欣赏古典音乐三十分钟,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快乐生活的同时学习国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熏陶,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温和性情、健康身心,使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擅于将压力转变为生活智慧,将繁琐的生活过得和谐。
2.组织游戏,领悟国学内涵。老师可以依据年龄的大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每个星期要求各阶段的孩子参加1-2次专项活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能够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力量及积极的心态。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实现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作为老师不仅要带领孩子们朗诵经典,关键的是要安排科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教育。例如,老师可以依据《弟子规》的内容,设置《出门》、《回家》等游戏,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弟子规》中所倡导的传统美德。
3.每周一诗,在文化中浸染。每周固定学习一定量的知识,鼓励儿童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做到背诵诗词,背诵名言名句,积累丰富的关于传统美德的诗句,让孩子们在背诵的同时思考,在思考中进步,把名言名句、经典诗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3]。并且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以诗为背景的校园氛围,让孩子们时时刻刻沉浸在传统文化中。生命就是一幅画卷,有了传统文化的点缀,这幅画卷才会绚烂多彩。文化和美是紧密联系的,懂得美才能具有高洁的品质,孩子们在阅读诗文的同时对世界有了深刻的认知,真善美在孩子们的心中便长成了参天大树。
4.环境建设,营造国学氛围。努力进行环境建设,创造浓厚的国学启蒙教育文化氛围。一是创造家庭音乐和诗文环境,将我国的经典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关键是聆听。家长可以在每天的清晨、睡前为孩子播放古典音乐,让孩子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之做到注意力集中、能够自我控制,并养成温和性情。二是创造校园音乐环境,在下课和放学期间为孩子播放古典音乐,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放松,还能够创造国学启蒙的氛围,让孩子在这样优雅的环境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形成影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国学经典教育的征程上,我们取得的些许成绩只能算是刚刚起步。我们明白读国学经典,能助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参考文献
[1]董书研.国学启蒙教育与学前阶段素质教育初探[J].儿童发展研究,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