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旅读后感

2022-1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国文化之旅读后感》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文化之旅读后感》。

中国文化之旅读后感

有人说,文化是水,滋养着人类世世代代的精神家园;也有人说,文化是火,燃烧着人们突破创新的熊熊火焰;还有人说,文化是纽带,传递着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现如今,在快餐文化的渲染下,能博古通今,真正植根于民族文化细细研读,认真思索的又有多少人呢?庆幸的是,通过《文化苦旅》一书让不少人重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随着书中的文化之旅让我们品尝到一种带着辛酸的苦味儿,亦有种醍醐灌顶的滋味儿。

《文化苦旅》乃余秋雨所作,而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的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文化苦旅》是作者的一本文化散文集,它的主题则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暂且不谈其书中的文字魅力和写作手法,仅从此书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出发,已让人受益匪浅。

其实我想我们大家最早且正式地接触到《文化苦旅》,应该是我们中学教材中所学到的那篇《道士塔》,这篇文章也是该书的.开篇之作。当我拿起此书,再次读到这篇经典之作时,一种淡淡的、涩涩的、苦苦的惋惜之情和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的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青砖黄泥、落魄凋零的圆寂塔群却因为一座保存完整的道士塔而变得不再普通,只因这塔中的主人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中华民族的罪人。在书中的文化之旅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场巨大的民族悲剧,看到了在这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王道士,看到了当他嫌弃石窟雕像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用雪白的石灰将其掩盖时,那得意的一笑,也看到了当他将珍贵的古文物视作阿谀奉承的礼品“虔诚地”交到地方官员之手时,那谄媚的一笑,更看到了当他打开石窟之门,将文化宝藏作为私有物品贱卖给“外国友人”时,那傻傻的一笑。我们能说这所有的罪责仅归于王道士一人的愚昧吗?这难道不是当时中国文化与文物流失的一大缩影吗?往事不可追,我们或许只能如作者一般感叹“我好恨!我好恨!”。

在书中,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访了许多华夏民族文化的人文山水,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深思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之景,也有“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的江南风光。在欣赏这些旖旎风光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笔下的另一种文化——“废墟文化。”作者似乎对这些“废墟”的描写情有独钟,他多次写到了坟,并在叙述中多次插入对坟的描写。无论什么坟,都标志着一个人的死去,这个人的一生也许凄惨黯淡,也许风流千古为万人景仰,抑或是背负沉重的情愁在这个世上走上这么一遭。即使没有名垂千古,至少也该有“一堆黄土掩风流”吧。我想那些坟应该有其特殊含义吧!尤其在坟前会有一种静穆的气氛追忆或沉痛,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萦绕在心头。古人的坟,秦王陵闻名世界,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也不失为风流,多少也给旅游业带来不少收益。而那些把古代妇女置于水深火热的贞节牌坊,也不知走过它时应该叹息还是赞叹?正如作者写道“白云飘过来了,好像是碰了一下牌坊再飘走的。”也正是在这些悲凉之境中,让人体会到一种难以言语的“苦”。

苦旅,我想应该指的是我们思想上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再者,在人生这个无休止的边界中,对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无休止的。就正如智者所说“不在乎你拥有多少钱,就在乎你花了多少钱”。同样不在乎你有多聪明的头脑,只在乎你有多少有内涵的思想,好的思想多了,人就富了。对文化的思考也当如此,多思多想,才会多得。我们不能只去感叹或只去惋惜当初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而应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在拜金主义与有道德滑坡趋势的当下,“出淤泥而不染”,保持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之道。

《文化苦旅》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苦旅之中蕴含着一点甜,而这些许的甜才是我们真正的收获。正如我们品茗,特别是去品一杯苦丁茶时,只有耐心地品位,用心地感受,才能在苦中感受到那非凡的甘甜。这样的滋味儿,你感受到了吗?

寻根之旅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后感

原创: 米儿2018

2018年11月间,认真研读楼宇烈先生《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研读过程中,屡屡出现开悟的感触,心中的一些结,一个个被打开,很是畅快,过程及感悟一记,聊作纪念。

因为工作的缘故,最近几年越来越多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读了不少书,也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研究体会出一些东西,但总是感觉抓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与我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条游龙,始终在我上空盘旋,但却被云遮住一般,我伸手去碰触,只是偶尔会摸到龙须,根本看不见这条龙的真面目。挺着急,但突破无术。

偶然间,在《人民教育》读到一篇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文章,讲述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文章写得深入浅出,读来颇为过瘾,仿佛一阵风,几乎要吹跑盖住龙的浮云。反复读了几遍,每每都能琢磨出新滋味来,但总觉得还不够过瘾。我心里着急,总想快点看清真龙的样子,于是,上网查阅并购入楼宇烈教授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希望它们成为铁扇公主手中的蒲扇,快速驱逐云朵,让我见到真龙的形态,让我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本书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大吗?真的!绝无虚言。想透彻理解中国文化,这本《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读上三遍,定会让你豁然开朗。

关于“人文”

“人文”一词出自《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就建立在珍重自然的基础之上,自然,即事物的本然状态。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从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来。比如,西方是神道的宗教,以神为根本,中国是人道的宗教,以人为根本。中国文化中没有外在的神或造物主,中国家庭、社会秩序的维护都是靠道德的自觉自律。比如,在西方的生命观里,人是独立的个体,上帝创造了人,人与人之间只有外在的、没有内在的关系;而在中国的生命观里,生命是一代一代相延续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有血脉的联系,彼此之间都是有责任、义务的,中国的生命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小家到大家,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再比如,西方哲学关注的对象是物质,中国哲学关注的对象是人事。物道科学以物为根本,人道科学以人为根本,等等。

看看,中国文化的“人文”情怀在次,很多世间俗事就很好理解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做到了吗?每个人的微信里,是不是都有类似“欢乐大家庭”,“某家大院”,“合家欢”等名称的家庭群?拜年、过节串门走亲戚,这些礼俗,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色彩的体现。

关于“以人为本”

书里说,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在我以往的认知中,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学说,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及之后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言论自由的时代背景,为人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区别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另外一种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性中一些重要方面,例如“自由意志”和“人的价值”等。

我困惑了,西方传来的人本主义理论,难道源头在中国?

读这本书后,解惑。

书中说,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中国文化中没有一个外在的神或者造物主,中国人的家庭、中国社会秩序的维护都是靠道德的自觉自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

继续深入,中国人“以史为鉴”、“以天为则”,周王朝就已经认识到“天命靡常”,《尚书》中记录了周人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认识到决定命运、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的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修身,《大学》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修身是核心,因此才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主张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

为了不断提升自我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引诱和腐蚀。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看看,现在流行的自我控制说,自律说,老早就出现了。跟双十一的购物狂剁手一党们说说,“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用心管住五官,用五官管住外物,就成了君子了,要成为一个有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的人,不应该被物管住。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学智慧的文化,而不是单纯的学知识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创造性体现在实践中,并不追求理论上的日新月异。

关于“读书做人”

在书中,楼教授花很大篇幅讲述读书做人的道理,关于读书的目的,作者认为有三:一是通晓人道,明白事理;二是变化气质,完善人格;三是拓展知识,学习技能。关于读书的次第,推举《中庸》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步骤,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方法。

他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做人。作者以禅宗的智慧为例阐述做人的道理,提出要“做本份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行慈悲愿、启般若慧、证菩提道。”直指修行的真谛是平静地对待每天都要碰到的事情,做好自己的本份。又以中医为例阐述心态的重要,指出中医讲究的中正平和是和中国文化的生命观相一致的,国医用“中”的概念来调整人体各种的不平衡、不中正、不平和。例举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告诫儿子的“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和《黄帝内经》中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作者还特别强调中国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和忧患意识,引用《大学》观点,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为人生“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八条目”.“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其中心环节是修身,最高理想是至善。

好吧,看懂这本书,不单明确了读书的目的,连养生的智慧都学会了。“驭欲、养情、明理”,控制好七情六欲,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生命的意义,就是最好的养生。“病从口入,病由心生”,不过如此。

“自爱爱人被人爱,自知知人被人知”,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造社会,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天下情怀。通过跟着楼宇烈先生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读书做人道理的经典论述,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文化化人”的力量,感受到中华“行天下之大道”的正能量。

书中还有很多玄妙之处,需多读几遍,细细品味,还需于生命实践中,感悟理解。

龙,终于现身,我,已然看呆。

下载中国文化之旅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文化之旅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这本书是由高教司组编的,因此书中所述皆是当今权威之论证,而众多作者亦可算是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个人认为文章很有可读性,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尽管我在读第一遍时多少有些......

    中国文化要略读后感

    中国文化要略读后感 记得一次选修课上,一位老师让我们看了美国中情局对华十条戒律。看后真是让人触目惊心。觉得自己以及自己周边好多人都中了美国的计了似的。我们每天看美......

    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近日拜读了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两部著作,自觉小有收获,对老师课堂所讲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遂笔记于此,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因两部书中后......

    中国文化概论 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读过《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身处一个文化展览馆,对于文化相关的方方面面均有所收获,知识体量和思想意识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中国文......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这次要说的是《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这本书也是我们专业的专业书籍之一,如果作为同等学力的考生,这本书是加试科目之一。此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总体,它的总......

    士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士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著作简介: 《士与中国文化》集结了余英时先生十二篇历史研究的论文集,也是共12章节,200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1100字。由于是论文集,可能在逻......

    《士与中国文化》读后感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在图文无意中看到一本已经泛黄的书——《士与中国文化》。这本书的名字很快吸引了我的兴趣,从书名可以看出其叙述的主要对象就是“士”。那么......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

    《中国文化要义》一书深刻解析了中国的文化中所包含各种要义,梁先生自言“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先生穷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思考两个问题 :自己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