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获取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日语本科三班刘洋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漫长而又曲折的。漫长是说它时间跨度较大,从1840-如今;曲折是说中国在期间经历太多了,有成功,有失败,也有很多耻辱。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就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中国在近代的开端正是因为逐渐变得极度贫弱,才导致了民国的建立,以至后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为它获得执政地位做了铺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还是以天朝大国自居,不可一世。但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朝美梦开始逐渐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而民族危机本来可以通过自强来解决,但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却选择了逃避,签订了一个接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当时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化,起义不断,这都说明清政府的统治,执政地位岌岌可危。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战争,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虽然,它在初期乃至鼎盛时期,夺取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能够与清廷分庭抗礼;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容易骄傲自满,追求享乐,思想也易蜕化。这势必导致其统治地位也不会长久。后来,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轰轰烈烈的展开,但因为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最终还是被镇压了。它没有明确的纲领,也没有很好的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也只是暂时的。后来的各种运动也是如此。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起来,“三民”主义得到传播和发展,国民党不久诞生,反帝的斗争纲领成为主要的纲领了。但是,国民党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当时的中国,被“三座大山”压着,只能在夹缝里生存。国民党本身并不太理解群众中的巨大的力量,也没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指导纲领也不好,再加上后来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开始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使得它违背了历史潮流,也不能真正掌握政权。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并且它又有了科学的指导纲领,也懂得充分相信、依靠群众的力量,特别是与国民党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两个例子能充分体现它的先进。同时,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成熟,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我认为它比任何政党都先进,因为它的优点远远多于它的缺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共产党获取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沦丧,国民遭殃。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压迫,中国不同的阶级、集团和先进分子都曾千辛万苦,相继不断地寻找过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各种政治力量的种种努力都不能使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包括像辛亥革命那样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国家的状况一天比一天糟,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坏。
成立中国共产党之后,中国革命才逐步走上胜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寻找到的指导自己前进、改变自己命运的真理,中国人找到了“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人民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群众在自身利益基础上以其言论和行动所表达的民心,对历史选择及其能否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中国历史充分证明,国家能否富强,社会能否稳定,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由其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所决定,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靠着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取得了这样的执政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的确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华民族正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今后中国的现代化速度会更快,步子会更加稳健。因为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众多艰难和曲折,但百川归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迎来中华民族腾飞的大势不可逆转!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
1.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民主党派处于参政、议政地位。
2.中国目前共有九个政党。
3.“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管理国家事务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②中国共产党召集的协商座谈会。
5.党的性质: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答:①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②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③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而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阶级组织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工厂当的性质和最终木的决定了它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服务于人民解放事业的。
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就有了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基础和前提。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工人阶级的利益与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10.论述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答:①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1.“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之一和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13.为什么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答: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性质的直接反映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得到群众拥护的真正原因
③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
④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服务群众。
14.论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答: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③邓小平理论是在研究、吸取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和原则:
答: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可续啊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答:①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②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④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7.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8.怎样理解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答: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等精神境界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产品极大丰富,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从而消除了社会中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不仅消除了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而且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也消失了,可以试想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9.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1.怎样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答:①它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②规定了党的基本纲领的核心内容
③规定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④规定了实现党的基本纲领的基本力量
22.怎样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答: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最高纲领是灵魂,起导向作用,决定最低纲领的性质和方向;最低纲领是基础,起阶梯作用,反映最高纲领的阶级性要求,是实现最高纲领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
①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就要把科学的理想和实际的行动有机统一在一起②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就要把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有机统一在一起③党的最高纲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阶段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向前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3.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24.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民主,民主是基础和前提。
25.民主集中制的“三个有利于”:①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把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②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③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更好实现党的正确领导。
26.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答:㈠“四个服从”原则①个人必须服从组织②少数必须服从多数③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④全党必须服从中央
㈡选举原则㈢党的领导机关㈣上下级组织互相沟通情况㈤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㈥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27.论述无产阶级政党是铁的纪律的部队?
答:①纪律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
②纪律严明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
③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
④纪律严明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基本条件
⑤纪律严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的重要保证。
28.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主治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群众纪律,经济工作纪律,保密纪律,外事纪律等。
29.党组织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对于违犯党纪的党员,要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严肃认真的查清事实,实事求是地按照错误的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30.党的纪律的特征:①纪律的自觉性②纪律的统一性③纪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
31.党的纪律的形式:①党章②准则③条例④规定⑤其它形式
32.党内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和开除党籍。
32.申请入党的基本条件: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33.党的义务和权力的主要特点:
答:①党员履行义务和享有具有鲜明的党性
②在党员义务和权力面前,每个党员都是平等的③党员义务和权力具有党内最高法规的严肃性
34.党员义务和权力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承,二者统一于党性之中。
35.党员的八项义务:①参加党的会议和阅读党的文件,接受党的培训②参加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③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④有根据和负责地批评、艰巨任何组织和党员⑤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⑥参加申辩、作证和辩护⑦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可向上级提出⑧有权向上级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
36.申请入党的人“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38.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9.“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40.“三个代表”形成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41.“科学发展观”形成时期: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2.“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44.“四项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45.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46.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47.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48.新闻联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
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49.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四项基本要求: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坚持民主集中制
50.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51.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52.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53.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
54.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55.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或者有三分之一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
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大会,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代表大会,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56.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57.中国共产党的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第四篇: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适应这种需要,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其次,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和梦想。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企图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使中国实现现代化,根本行不通。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历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关切的头等重要的大事。近代中国,深受外国入侵、军阀混战和政局动荡之害。中国人民对此刻骨铭心。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只有正确调整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建美好未来。江泽民指出:“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前,社会主义事业由于苏东剧变,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正处在重新分化组合之中;恐怖主义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全球范围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横行;社会发展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影响着各国的发展;南北差距仍在扩大;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徘徊中前进;发展中国家在挣扎和挤压中发展,敌对势力仍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2.怎样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二是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党内既不允许搞宗派主义,也不允许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三是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改革使绝大多数人得到了实惠,但也使某些利益群体暂时受到影响,这是改革难以避免的。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帮助困难群体克服暂时的困难,把关心群众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对立,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充分反映和体现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最大限度地赢得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打牢执政的社会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党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既坚决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又认真考虑和兼顾其他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关心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党要求各级干部,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必须满腔热情地对待和处理,绝不能漠然处之,更不能粗暴地对待群众;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局面;关心群众,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特别要为困难群众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要注意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
3、障,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把党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需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它落实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和各项工作中去。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一心为公,为人民谋利益,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执政才能执得好。3.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其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宝贵经验来之不易,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使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第四,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要高度重视从青年中发展优秀分子入党,补充新鲜血液。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青年一代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统一,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长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所建树的人。
第五篇:浅谈_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唯有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地摆脱了外来压迫、获得了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理解、拥护和全力支持,正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能迅速地推翻旧有的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并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不仅可以铺就而且越走越宽阔的现实真理性
在整个世界处在帝国主义的压迫、整个中国遭受“三座大山”统治的情形下,尤其经历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暴力革命”的形式,做到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暴力革命”得到当时中国绝大多数民主党派的理解和支持、得到全中国人民的积极响应的历史表明,这种“暴力革命”是顺乎民心的正义之举。
同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
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且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从来都不是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政党,其对内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其退出中国执政的历史舞台的必然事实。
因此,占有人口绝对优势的中国劳苦大众为了摆脱这种残酷的剥削,为了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必然要通过革命的手段获得正义与公平,必然要建立能代表劳动阶级自己利益的社会制度。而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劳动人民获得真正的民主与幸福。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革命的客观趋势和归宿。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也是违背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党必然要退出中国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最终获得在中国的执政地位便成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
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适应这种需要,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