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他以自己的热心和智慧勇敢地担负起建设新中国的大任,他包容、自信、坚定,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是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邓小平的著作、讲话选集《邓小平文选》,是党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光辉记录,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推动和指导全党实现历史性转变,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斗争中发挥的决策作用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在这些不平凡的岁月里,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和卓越才能,高瞻远瞩,提出并阐明了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原则问题,确立和进一步完善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以及各方面的方针政策。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邓小平思想的补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做了具体的描述。全书收入的是邓小平在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邓小平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正是在这段时期成熟和全面展开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字里行间渗透着邓小平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对国家发展与人民利益的深思熟虑。
这本书,主要围绕了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国内外局势的政策和看法,较系统的说明了这个时期内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邓小平对于这些问题的做法,体现出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指名了方向。我来谈谈我的理解,首先,从经济建设上来看,邓小平始终是坚持经济体制的改革,强调要搞活中国的经济,特别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步子要大一点,不要怕,怕什么”、“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更是形象的比喻出了,邓小平对于计划和市场的看法,深刻的体现出了邓小平对于经济改革的方向。是不是要首先发展经济,这是一个摆在邓小平等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问题重大问题。邓小平毅然选择了先发展经济。因为在当时“十年文革”和“两个凡是”的大背景下,国家任然处在徘徊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才能为人民,为国家创造充足的物质财富,才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接下来的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是硬道理,是首要任务。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了这个
问题,他提出首先要发展经济,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对党的成员,对军队同志的讲话中他就多次强调,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经济的方法,在我看来,主要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对内: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单一的经济体制,主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在农村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搞多种经营,在城市建立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对外:通过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等举措,大力吸引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经济特区这个窗口,这个试验田,大胆的搞经济创新,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通过这些,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邓小平曾说过:“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中国是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正是基于独立自主的发展点,才有了我们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我个人认为,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创举的预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才能真正把事情办成,才能真正把事情办好,才符合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发展。
最后,我想说说关于香港问题,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邓小平以他铁腕的政治手段,成功的在1997年收回香港。虽然他本人没有亲眼看到香港的回归,但是他的那句“要是能在有生之年踏上香港土地就好了”依然深深的感到着我们,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刻,我相信没人会忘了他的。现在的香港,紧靠祖国大陆的怀抱,快速,稳定的繁荣发展,历史可以证明一切,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回归后的香港,正以赞新的面貌快速的发展着。这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正确肯定,也为我们正确解决台湾提高了有效的方法,祖国统一大业必将早日实现。
感叹于邓小平同志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了解了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的阅读学习,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的领导才能他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来领导中国,为我们中国的建设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近几年的发展都验证了邓小平领导的正确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习邓小平理论不但能令我们更进一步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相信他们的正确
性;而且也能让我们学到如何分析处理事情,做出相应正确的决策。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很好的去辩证务实与发展这一思想。
第二篇: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其实我很少看一些名人著作,因为太深奥了看不懂,也不常看抽象的事物,做事更不会局限于理论,我只求实践、务实。但因为是作为任务被布置下来,也就略读了一下《邓小平文选》的第三卷,看完以后我发现我在某些方面和邓小平同志的作风还很相似,邓小平同志大力畅导和鼓励解放思想,大胆地试验,大胆地实践,大胆地闯,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得出认识,”大胆地实践,大胆地闯”不正是我的一贯作风。虽然理论水平不够,但想到我们的共同点,我就有了兴趣,有了思路。以下是我的读后感,不足之处恳请赵老师斧正。翻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领悟和理解邓小平的思想,我为邓小平同志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和建设性所叹服;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我目睹和体验了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毛泽东的理想、浪漫和英雄主义不同,邓小平是理智、务实的现实实用主义者。前英国驻中国大使理查德_伊文思曾这样评道:毛常处理抽象事物,邓则喜欢处理具体的事情,即使阐述一些原则问题时,亦是这样。邓的领导风范已不仅仅是风格问题。他有远见且实干,他能够并且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充分,无疑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幅蓝图做了最具体的描述。全书收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正是在这段时期成熟和全面展开的,因而本书最能代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成就,是把握邓小平理论最原始、生动、权威的教材。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杰出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是务实和求发展的,说他务实,源于他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上!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能达到“三个有利于”采用各种的工作方法及手段,亦有何妨。同样,在对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问题上面,邓小平也是如此,他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管什么经济体制,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是好的。联系到教学上,只要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又何必局限于某一种教学程式和方法呢。说他求发展,是他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摸论”。其实质也许是,对某写问题(如思想、理论、政策、办法、做法等等),可以允许去探索尝试。表现在思想理论领域,就是允许大胆地去探讨;表现在政策、办法乃至具体做法上,就是允许大胆地去闯。联系到学习上,我们要有一种观念: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是为了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而学习。我们要敢在其他领域去探索尝试、去闯,而不禁锢于读本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他务实、求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大胆借鉴。他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坚持经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发展。改革开放给中国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发展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改革发展政策是邓小平同志大力畅导和鼓励的“解放思想,大胆地试验,大胆地实践,大胆地闯”的一条伟大而又成功的壮举,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特区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中国执行开放政策是正确的,得到了很大好处。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就是开放得还不
够。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
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之后,我们要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务实、实践、发展,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总之,我认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具备“闯“的精神,开放自己的思想,大胆地试验,大胆地实践,大胆地闯,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得出新的认识,而不应只局限于书本,禁锢于理论。大学不像中学,它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地方,是最接近社会实践的地方,大学生要求真务实、大胆地实践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施展自己的实践才能。
第三篇:再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
为理想而奋斗-党在我心中
--再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党员、一名机关年轻干部,我重新翻阅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该文选是小平同志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集,也是他最重视的一部著作集。全书收录的是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从开卷篇十二大开幕词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书的主题,中间展开,到终卷篇南方重要谈话作为全书的总结,前后连贯,融为一体,集中到一点,就是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的首要问题。应该说,这次阅读,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领悟和理解外,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感情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当前及今后的目标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就始终将自己的命运和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每当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处于危难之时,党总会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敢而又自信的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历史的困境。1949年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1997年香港回归,洗刷了近一个半世纪的耻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承担重任的党,同样,也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党。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没有从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经验,“文化大革命”等多种因素,使 1
得百废待兴、稍有积累的中国又一次陷入泥潭,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后纠正了我党在建国后的错误路线。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科学的总结,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全面拨乱反正。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邓小平同志都承认建国后我们党确实在存在一些过失,同时告诫我们不应该回避历史,隐瞒过失。敢于承担责任,是和我党始终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三大法宝”之一是分不开的,是和我们党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是心系人民的党。在文选中,邓小平同志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两个数字“800美元”和“10000亿美元”,即利用20年的时间,在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美元。在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0美元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目标无疑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艰巨性的,20年早就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以其行动完成了她的承诺和宣言。这20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的20年。20年,我们明确了什么事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20年,我们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我们建立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努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的执政理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党。建国后由于错误路
线等多方面因素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及其严重的损失,我们党一方面积极纠正错误路线,另一方面始终不忘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分析了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的状况,阐明了整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了整党的基本任务,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错误,善于总结;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党的光辉业绩让我折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让我对党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当前,我觉得更应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有人说,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当代已经过时了,已经与这个时代脱节了,可我觉得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告诉我,没有坚定地理想,是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成绩的,多少革命志士正是在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下才抛头颅洒热血,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有了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克服千
难万险,有了今天的国富民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防腐拒变的思想保证。
有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敢作敢为,克难求胜的决心和毅力。共产党人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到过,也正是一重重困难让我们的党在磨难中更加顽强。无论是多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和中国人民一起排除万难,走出一片开阔天。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党敢作敢为的气魄和勇气,离不开党克难求胜的决心和毅力。作为一名年轻人,在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不应该畏畏缩缩、犹豫不前,应该有敢作敢为、克难求胜的决心和毅力,应该有承担责任、敢于接受挑战的决心和毅力。
每次阅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都有新的收获和启发,我相信,每次收获和启发都能指引我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努力,都能让我更加坚定不懈努路,不惧艰险的决心和毅力。
第四篇: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末篇后感
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末篇后感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指路人,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巨大,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导师,更是一个时代的伟人、民族的英雄。
读过《邓小平文选》第三章最后一篇后,我又对邓小平有了个新的认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看他的讲话感觉他是位极其务实,睿智的领袖,他的话往往高屋建瓴,引人深思,却又通俗易懂,这是大智慧的表现,是种实事求是的作风,更是一种严谨的态度。
第三章最后一章中主要有以下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文章中,邓小平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到解放生产力和人民的利益,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视以及对老百姓的关系,上行下效,官员自然廉洁守法,爱民如子。作为一个务实的领导人,要想发展生产力,要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从体制上改革,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这正是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精髓。但是改革不能盲目,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在改革同时,将教育与科技的摆在关键位置上,足以看出其远见卓识。他的文章《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回答一个外国记者提问时说到,制订高科技发展计划是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而不是只看眼前。科技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所以,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邓小平却已经预见到了未来全世界的发展走向,考虑到了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的重要因素,并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发展高科技的计划。
讲话中,他总是说一些发人深思的指导性的讲话,打开人民的思路,拓宽改革的道路,呼吁人民要“敢于改革,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同时开创性的提出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样,不仅解开束缚人们心中的枷锁,更是鼓励了人们的热情。
邓小平考虑的方面广泛而又具体,不仅提到发展生产力,同时又意识到在发展的同时,会带来很多资本主义的恶习,比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这些都
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又是严加打击的。同时,他也清醒的意识到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总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他也预见到当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后果会极其严重,要在苗头上就应取缔铲除。而提到改革的实施,他又讲到了用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他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句极有深度且意味深长的话。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他说到形式主义的问题,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文章最后他提醒人们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此篇文章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貌似零散的所有著述无不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发展这两点而展开。务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演绎和表达,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风,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旨。他以殷实、富裕的生活代替任何空谈回报他深爱的人民。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甘当人民的儿子,并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
第五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有感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邓小平指出,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前提。
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香港、澳门、台湾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即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依法保护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在此地的私人投资等;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到台湾去。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做保障。“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一国两制”的方案,即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
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是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发展,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允许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一国两制”的构想,将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钓鱼岛问题、南沙群岛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避开主权,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双方相互让步,共同得利。作为“一国两制”构想之延伸的“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新思路,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的又一重要贡献。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重大胜利,是“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必将推动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运用“一国两制”中国人民完全有决心、有能
力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和所有中华儿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携手共进,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