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在对的时间遇见
——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大约在三年前的那个炎炎夏日决定选择理科以后,我便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与诸如此类的书有任何瓜葛。然而命运总是不由人预测的,只是毛概课上小小的视频片段,忽然就让我这样一个缺乏必要历史文化知识的人,迫切地想要了解那个离我们那么远那么近的人。于是站在满满的书架前,按着检索码找到想要的书的时候,便感到无比的幸福。
原本以为这只会是一场迟到的邂逅,然而当我从书的扉页翻至末页,那种心情,多半是感激,是深感幸运罢——为着能在对的时间遇见,真正遇见这个伟人。
邓小平爷爷逝世那年,我五岁,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印象。脑海中偶尔浮现的,不过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图像印在小学门口巨大的宣传板上,红色背景,深蓝色的中山装,标语大概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时戴着红领巾的我只是觉得这个老人很亲切,很像爷爷,并不明白他对于所有中国人民来说有多么多么重要。再大一点的时候,在我能够读懂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的诗句的时候,我同样为邓小平爷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诗一般的言语感动。
也仅仅是感动而已:因为我从未真正遇见他、了解他,进而去理解这样一句话的深意。但就在我对未来的人生充满怀疑、不安、焦虑和迷茫的时候,我开始了解他了——我想没有比这更恰当的时间了。浮尘如我,逐字逐句逐篇地感受伟人如斯,一点一滴地汲取着力量。
不得不提的是他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这“三落三起”都与毛泽东有关。1933
年邓小平第一次“落”,是因为他拥护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1966年的第二次“落”与1976年的第三次,都与毛泽东错误地估计形势,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领导和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运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如此,但他却能够抛开个人恩怨,给予毛泽东正确的评价,还坦白承认“部分错误也有自己的份”。这样的气度胸怀,怎一般人可比!也许单纯地看“落”这一个字,难以描绘出其中的无比艰辛。但是如果,你作为一个父亲,因为自己的牵连而使儿子被人从教学楼上推下来致使腿的残疾却申诉无门,你怎么办?作为一个花甲老人,因为自己坚持正确的观点却被遣散于江西,在一个小工厂当钳工三年,生活贫苦,你怎么办?作为一个正常人,被软禁在没有任何娱乐、通信设施的地方,把唯一的一副扑克牌都摸得泛白起边后,你怎么办?我想很多人都不可以忍受这样的“折磨”,但是邓小平同志都挺过来了!相比而言,我此刻的彷徨苦闷简直微不足道。
还记得当被人问起是如何度过在江西的三年时,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等待;而被问起如何走过长征时,他的回答也只有三个字——跟着走。他的淡定从容而又精辟的回答深深地震撼了我。“等待”,是因为有希望吗?很难说。我承认自己对历史的了解甚微,但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至少告诉我,在那样**的年代,想要得到平反的机会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我给自己的解释是,因为信念。因为他确信自己所坚持的,是正确的方向。而长征可以说是更加严酷的考验。从小就听过关于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脑海里残酷的自然环境从来都是没有尽头的,希望从何谈起?同样是信念的力量。“跟着走”可以是跟着大部队走,而邓小平心里,肯定也很清楚地树立了那样坚定的信念:这是革命道路正确的方向。
从历史的浪潮中回过神,我想到当我们大多数人在为着未卜的前程忧虑不
安,为着此刻的束手无策而懊恼不堪的时候,或许应该想想邓小平的淡定了。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可怕——只要你愿意去尝试。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地一点一点向前迈进。也许“等待”收获的过程枯燥乏味,或者你要面对的是播下的种子根本没有要长大结果的任何迹象这样的状况。但是,请耐心地“跟着走”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即使果子还未成熟,像邓小平在江西三年如一日地走出的“小平道”一样,也会在适合的时候,给你所应得的芬芳:因为所有的经历都是值得的。当然也要学会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再退让。因为只有坚持你的底线,即使你得不到所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至少你得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
当然,邓小平也给了我很多做人的艺术方面的启示。妇孺皆知的成功外交故事就不再赘述,而用“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样的言辞来婉拒毛泽东希望他在总体上坚持和维护文革却得再提一提,还有……忽然感觉自己贫于词藻,想说的太多却不能够一一细细勾勒。总之,从现在起,我会努力向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坚定地向前迈进,哪怕,深一脚浅一脚,哪怕,此一时彼一时。
第二篇: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人民的儿子_____邓小平
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读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的感触颇多。此书记录了邓小平从1982年到1992年间十年的关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谈话,观点,表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领袖,伟大改革家卓识的远见和战略眼光,以现在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状态来看,邓小平的这些观点,完全是正确的,有效的,完全实现了他当初提出的设想,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着勃勃生机。
对于邓小平,我相信,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对他的认识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他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总结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的伟大转折,都是我们说津津乐道的。对于邓小平,我对他真的是充满了崇拜和佩服,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感谢这个老人,这个人民的儿子。个人对于邓小平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当然这些疑问不是怀疑,而是佩服,特别是对他建国后的一些经历,第一:为什么当绝大多数老革命家都还迷茫于“两个凡是”,对“文化大革命”不能清醒的认识的时候,他缺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的纠正领导集体的错误,将国家带上正轨;第二:邓小平卓识远见的提出的了改革开放的设想,打破了以前的封闭的状态,他的这种胆识和对国家未来能走的更好的预期的依据是哪里,有什么信心能够保证国家能够大步伐的向前走;第三:邓小平对于自己打破老一代领导集体固有的封闭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担当着怎样的压力,是什么勇气使他能够完成前人所未完成的事业。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一点点的答案,感受到了邓小平的伟大气魄和胆识。邓小平对新中国的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对邓小平同志地位的评价,我认为江泽民主席说的很好,他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今天我可以这样说,没有邓小平,就不会有现在人们富裕的生活”,邓小平在感慨自己的时候谈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只是为中国人民做了点实事。我相信,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愧于这些称号。
这本书,主要围绕了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国内外局势的政策和看法,较系统的说明了这个时期内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邓小平对于这些问题的做法,体现出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体现,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指名了方向。我来谈谈我的理解,首先,从经济建设上来看,邓小平始终是坚持经济体制的改革,强调要搞活中国的经济,特别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步子要大一点,不要怕,怕什么”、“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更是形象的比喻出了,邓小平对于计划和市场的看法,深刻的体现出了邓小平对于经济改革的方向。是不是要首先发展经济,这是一个摆在邓小平等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问题重大问题。邓小平毅然选择了先发展经济。因为在当时“十年文革”和“两个凡是”的大背景下,国家任然处在徘徊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才能为人民,为国家创造充足的物质财富,才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接下来的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是硬道理,是首要任务。
邓小平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首先要发展经济,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对党的成员,对军队同
志的讲话中他就多次强调,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一心一
意搞建设。发展经济的方法,在我看来,主要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对内:实行
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单一的经济体制,主张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改革农
村、城市的经济体制,在农村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搞多种经营,在城市建立个
体经济,私营经济。对外:通过设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等举措,大力
吸引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经济特区这个窗口,这
个试验田,大胆的搞经济创新,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通过这些,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邓小平曾说过: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中国是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正是基于独立自主的发展点,才有了我们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我个人认为,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创举的预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才能真正把事
情办成,才能真正把事情办好,才符合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发展。
然后,从政治上来讲,邓小平做出了很大的创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为接下来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开辟了一条道路,邓小平主要
强调了要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解决干部老龄化问题,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
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立退休制度,解决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实际上的终身制
问题;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
说过“路子走对了,政策就不会变”、“中国的政治改革,是必须而且一定要进行的。”在邓小平看来,政治上的改革,关系到国家的成败,才能保持领导集体的不断进步,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使政党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不断融入新的血
液,不断的向新的方向前进。
最后,我想说说关于香港问题,邓小平在位时,十分关心香港的回归问题,他多次提到了香港的回归问题,在与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邓小平提过,要是在新中国成立50年后还没有收复香港,那新中国就是晚清的政府,就是李鸿章的政府。在他首创的“一国两制”的条件下,邓小平以他铁腕的政治手段,成功的在1997年收回香港。虽然他本人没有亲眼看到香港的回归,但是他的那句“要
是能在有生之年踏上香港土地就好了”依然深深的感到着我们,在香港回归的那
一刻,我相信没人会忘了他的。现在的香港,紧靠祖国大陆的怀抱,快速,稳定的繁荣发展,历史可以证明一切,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回归后的香港,正以赞
新的面貌快速的发展着。这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正确肯定,也为我们正确
解决台湾提高了有效的方法,祖国统一大业必将早日实现。
回顾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伴随着新中国的沉浮,邓小平为新中国的发
展保驾护航,倾尽一生。我希望我们年轻一代可以向老一辈改革家学习,为新中
国的建设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第三篇: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选题:《邓小平文选》
系别:建筑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指导教师:董庆佳
班级:312312
姓名:曾舸帆
2013-2014第2学期
读《邓小平文选》有感【摘要】:加深对《邓小平文选》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的理解,将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确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科学的信心,大有助于我们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中心
邓小平,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的另一位历史巨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就在前不久学校开展了以“读经典,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因此借此机会便再一次阅读了他的著作-《邓小平文选》。每读小平同志的著作,先不论其它,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文风非常地朴实,然而,内在于朴实之中的,却是目不暇接的深刻思想。
读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他博大而精神的思想体系、高尚的情操,让人信任与爱戴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加精准的定义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还启迪我们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式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要联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本书还启迪我树立爱国观。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祖国为最大的光荣。”“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国家发达起来”。邓小平的这句话,既是对全国人民的期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这是邓小平爱国的主旋律。
这本书还启迪我们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该书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他敢于冲破习惯势
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事物的精神态度,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与客观实际。防止我们犯“左”的错误,当然同时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
这本书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这本书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
程中得到回应。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在学习“邓小平文学”中,有两句话,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更体现出他的伟大,使我受益匪浅。一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二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句话就是人们常说的猫论,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能达到“三个有利于”采用各种的工作方法及手段,亦有何妨。
小平是一个坚守原则的人,正因为此让他遭遇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在他当任领导职位的时候,第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支持毛泽东同志,他认为毛泽东抵制王博的左倾错误是对的,对党有利的;第二次被打倒是和刘少奇一起被化为走资派,刘少奇是第一号走资派,邓小平是第二号。他认为学生的运动冲击了政府,政府应该有秩序。这种思想是和文革想违背的。第三次被打倒是因为四人帮看不惯他工作干得好,人民都拥护他。在书中邓小平也承认,他一生中最困难的阶段是文革那段日子。但是正因为他对人生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同时他心中的坚定地信念,他相信他始终把党的宗旨放在首位,党也不会忘记他的。经历了那段灰暗的日子,他出来工作的时候依然表示出他的高风亮节,他说“我出来工作有两种态度,一是做官,而是做点事”。的确,他也这样做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坎坷的人生经历给日后邓小平的革命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才然我们看到了经历三起三落的打击后,一位痴心不改,爱国之心不灭的老人再一次的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与爱戴。
《邓小平文选》收录了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六五年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章,讲话共三十九篇。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著作,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邓小平一生中思想的最精髓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部分无疑是《邓选第三卷》。里面收录了邓小平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的许多讲话内容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彻底的改变了中国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他首先抓了思想路线问题。他说:“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次,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估量。他还反复论述了我国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努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他以其远见卓识和革命精神,提出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问题。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全神贯注的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注意力的集中点。但同时他又忠告我们: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其次,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怎样让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支持分田单干,结束人民公社制度。当时是他站出来,支持农民的首创精神,他强调“做事情要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在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最终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人民对他歌功颂德,在人们的心中小平就像上帝派来的救世主。在此期间,小平通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因为他的心中有全中国的农民,他真正的想为农民办实事的愿望一直引导着他将亿万个农民走向富强的道路。
邓小平的魅力还在于他敢于创新,大胆的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想法,对沿海一带的大城市首先进行了改革开放。1992年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多次谈话中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特别强调了“逐步”和“最终”。前者正是先富带动后富这一策略的中心思想,这是考虑到各个地区经济底子,人民素质和地方自然资源等等的不同。后者则是继续提醒人民不要忘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人民获得了解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但是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和经济建设方针上的失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在很多方面是一个停滞不前的国家。中国要发展,必须进行全面改革,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要有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代伟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他的感召力,他的治国策略,他的思想和理论„„小平同志的思想值得我们后人去瞻仰。小平同志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没有华丽的言语,只是像他的名字一样,默默地为祖国这棵大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邓小平不愧是一代伟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智慧和胆识,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我们应该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比起来算是比较陌生的,对他的印象仅限于从老师或家长口中得知的他的伟大与不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接触到了一些他留下的著作,从而慢慢体会到了何谓不朽。
每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先不论其它,总有一种日益强烈的感受:虽然文风朴实,然而内在于朴实之中的,却是目不暇接的深刻思想。今天,当手捧《邓小平文选》时再一次激起了我对文选的无限思索。其中《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集中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28年中的重要文章、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收入邓小平在1975~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前的讲话、谈话:
外交方面,在《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这一篇中,邓小平谈到,“中美关系停滞不好,倒退更不好,但一旦发生某种事情迫使我们的关系倒退的话,我们也只能正视现实。”小平同志这句话指的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中国在国际上、在发展对外关系上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邓小平在会见原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谈话时也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仔细分析邓小平的这些话,可以看出里面包含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主权问题不容谈判。把小平同志所讲到的对外原则用通俗的一句话来说,即: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把对自己的负责和对他人的负责合理地结合起来,便能实现人与人的和平共处,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我想,这一点在胡锦涛主席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更具有时代意义。
内政方面,主要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三块来阐述。小平同志特别重视国民经济的发展。他在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根据这句话,可以得出人们长久所困惑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答案。简言之,社会主义社会,就是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社会,它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和措施而已。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其实就是经济的发展。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说邓小平注重经济的发展。
邓小平通过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得出一个结论,即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小平同志多次讲到,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人们便会自然的产生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担忧,人们便不可能静下心来搞建设。这就好比学生也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只有处理好与同学与老师与朋友与父母的关系,才能安心学习,这一点道理显而易见。小平同志曾告诫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人尽量少开会,短开会,会上发言要简明扼要。我想这一点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即凡事要给别人一些机会。
最后谈谈人才战略论。邓小平曾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用非所学不好。”在人才方面,应当有奖惩制度,但是重点必须在鼓励、在奖。用人切忌求全责备,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对于犯了错误的人,有的需要有适当的惩处。但不要强调惩处,要强调帮助,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帮助他们进步。对知识分子不能仅用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比如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在物质待遇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必须全面认识劳的含义,不仅指劳的数量,而且指劳的质量。
《邓小平文选》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邓小平一生中思想的最精髓对中国影响最大的部
分无疑是《邓选第三卷》。里面收录了邓小平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的许多讲话内容,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彻底的改变了中国,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取得成功的 基础。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除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之外另一个重要论断,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理论概括是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因而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一实际出发点,经过深入思考,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来的。这一新的理论概括从历来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中抽象出来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范畴,从更深的层次上使人们科学地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和新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肯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之后,邓小平又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在发展的方式上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其后又强调经济发展的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需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我觉得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最大的影响就在于他站在科学 判断时代主题的基础上思考中国的未来和发展,从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设计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构想。
立足于中国大地而又面向世界,着眼解决中国问题而又时刻关注世界发展,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这就是邓小平在设计中国社会发展大思路时的一个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一个国家的革命建设不仅需要以对国情的正确分析为前提,而且需要以对事情的科学认识为依据。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大发展的总体设计思路,就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和当今时代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而更加具有科学性。
邓小平同志通过对当今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进一步坚定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和首先开放东部沿海地带的既定方针,邓小平指出在当今世界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另一个是经济问题或发展问题。在对外关系上邓小平提出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放在首位。在国内经济建设问题上,在进一步强调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同时,做出了首先开放东部沿海 地带的战略决策。
邓小平通过对当今时代特征的分析,进一部强化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他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式,认为我们可以争取到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使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搞经济建设,当前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之中,国际上,包括西方工业国家之间有许多矛盾和机会可以为我利用,西方工业国家目前经济不景气,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场所,有利于我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亚洲地区政局稳定,经济活力较强,华人经济圈正在形成中,有利与我加强地区性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由于新技术革命进程加快,世界工业化国家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利于加快进入国际市场,因此邓小平提出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是及其符合时代背景的科学论断。
最后邓小平同志在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设计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构想。他规定了对外开放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加快实现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同时确定了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重点。他指出现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面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重点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因为我国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等主要来自这些国家。同时他也要求要打破地区分割,条块分割,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最后他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布局,针对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邓小平设计了由点到面,因地制宜,逐步扩大,多层次发展的对外开放政策,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国于1994年又开放 了除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之外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接着又开辟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将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练成一片,形成一个沿海经济开放带。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社会发展大思路的总体设计,显示出我们的总设计师站在人类历史的至高点上,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着眼于世界,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设计中国未来走向,使中国的综合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中华民族以更强大的力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在中国已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正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领导下继续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仍然继续贯彻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思想,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相信只要中国坚定不移地循着邓小平同志的伟大理论走下去,中国社会主义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读《邓小平文选》有感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歌在老人安详的离去时响起,当时有多少人因为小平同志的离去而流下了伤心地眼泪。因为整个中国都感恩于这位伟人,是他的改革开放治国方针带领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他的“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的政治抉择建设了现在的小康社会,是他的“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实现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我怀着敬意读完了《邓小平文选》,感触良多。回顾小平的一生,面对着“三起三落”他从不心恢意冷,乐观的面对。始终对党和人民衷心耿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制定出一系列的有效的治国方针。从《邓小平文选》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这位老人身上耀眼的人格魅力,伟岸的高大形象。
首先,小平坚持原则,正因为他太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让他遭遇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在他当任领导职位的时候,第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支持毛泽东同志,他认为毛泽东抵制王博的左倾错误是对的,对党有利的;第二次被打倒是和刘少奇一起被化为走资派,刘少奇是第一号走资派,邓小平是第二号。他认为学生的运动冲击了政府,政府应该有秩序。这种思想是和文革想违背的。第三次被打倒是因为四人帮看不惯他工作干得好,人民都拥护他。在书中邓小平也承认,他一生中最困难的阶段是文革那段日子。
其次,但是正因为他对人生充满了乐观的态度,同时他心中的坚定地信念,他相信他始终把党的宗旨放在首位,党也不会忘记他的。经历了那段灰暗的日子,他出来工作的时候依然表示出他的高风亮节,他说“我出来工作有两种态度,一是做官,而是做点事”。的确,他也这样做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怎样让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支持分田单干,结束人民公社制度。当时是他站出来,支持农民的首创精神,他强调“做事情要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在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最终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人民对他歌功颂德,在人们的心中小平就像上帝派来的救世主。在此期间,小平通过“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再次,因为他的心中有全中国的农民,他真正的想为农民办实事的愿望一直引导着他将亿万个农民走向富强的道路。小平把他的改革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改革上小平以之主张加快步伐,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同时他也主张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式一次冒险,不知道是好事坏,所以要去试验,好了,继续用,不好总结经验,重新调整,再接再走。这里关键一环就是实践,没有实践之前你无法预料前面究竟有多少困难和阻碍,你不知道未来遇到什么机遇,你只能试探着走,不断地纠错和改正。事实上改革开放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价格双轨制中间导致的腐败,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社会不稳定。
最后,邓小平主张的使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理论,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于是就有了经验和办法可以解决新环境下的新问题。这就是邓小平同志的最伟大所在。改革开放唤醒了整个沉睡的中国,从此中国走向了富强的道路。在收复香港主权上,小平表现出了独特的见解力以及不屈服于强势力的坚定治国方针。当英国提出“中国收复主权,但是由英国来治理香港”五里要求时,邓小平坚决反对。由此双方陷入僵局,最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治国策略,收复香港。体现出小平是一个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素”的实用主义,同时收复土地的决心。这就是小平的智慧所在。
这位老人盼着1997年7月1号亲自去香港在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他的功绩永远将在整个中华大地上传扬。如今的香港人民也会感恩于这位伟人,是他成就了今日辉煌的香港。
从这本书来说,《邓小平文选》是小平灵魂的化身,他博大而精神的思想体系、高尚的情操,让人温暖的音容笑貌都感染着每一个人。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加精准的定义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
读这本书,就像许多高尚的人的谈话。全书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文风朴实,不讲空话,在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其言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做作之态,确实是一本震撼我心灵,改变自我审视世界和自我目光,使我由衷地体会到,这本书引导我树立科学正确的信仰。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著名讲话,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这样使我被表象所迷惑从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邓小平理论对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是通过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各种方法论,事物本质的联系,抽象出规律性认识,这是超越时空的一般性。达到这一点,要用科学的方法论,取得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把实事求是作为认识问题的基础,作为观察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现实的客观要求,也是认识主体的必然选择。其实,这个道理十分简单,我们生活在现实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面对五光十色的具体事物,是看得见,体会得到的真实存在,所以我们只能从现实的客观对象出发,对其判定和认定,并在这个过程中排出主观臆断,非理性的因素,从而对现实事物的发展做出科学地认识,制定合乎实际的决策事实证明,没有实事求是不可能有中国的大发展。这一点恰恰是邓小平理论精髓,也是邓小平对历史上人类正确处理主客体关系的本质的准确把握。通过这些,奠定了我科学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唯物辩证法,还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坚强的意志。文如其人,书中折射出邓小平同志伟大的人格精神,它“三起三落”,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定,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他不仅领导我们的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走出来,而且还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指导下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历史上诸多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富强国,又一次被奠定在新的路线基础上,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从这本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建前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挫折和磨难仅仅是一种不成功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它,对待它,并从中吸取教训,挫折和磨难会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促进人们由于追求更大的成功。在我国历史上,有战国时期“引锥刺骨”的苏秦,汉代“头悬梁”的孙敬,南北朝“闻鸡起舞”的祖狄------他们顽强的遗志,都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这本书还启迪我树立责任观。一位散文家写道:“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确实,这个对祖国含义从物质层面而为及人文精神的回答,真的是太简单了。然而它确是不错的。因为祖国必须有土地,进而才有爱国就要爱护和保卫祖国每一寸土地;因为祖国必须由人,进而才有爱国就要爱人民,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邓小平的爱民之心,光明如镜。邓小平用“解决温饱”,“达到小康”,“比较富裕”这些衡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指标,规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每一步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还有,邓小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真实的,使人民能够切身“感觉”的,而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从这本书中是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时,这本书还启迪我树立爱国观。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祖国为最大的光荣。”“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国家发达起来”。邓小平的这句话,既是对全国人民的期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这是邓小平爱国的主旋律。1981年2月,邓小平在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撰写的序言中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每当问及一些“县官”以“父母官”自称时,在我的脑海中邓小平的形象立刻就如耸入云霄的大山。著名的俄国先哲杜勃罗波夫说过:“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听邓小平所言,观邓小平所行,在此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他不愧为中国人民忠诚的儿子。”从这本书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热爱我们祖国,做人民的好儿女。最后,我要感激这本书,因为它使我找到并选择我正确的信仰。我相信这种信仰将指导我以后的人生道路,并贡献我自己青春和力量。岁月无情地流逝,屈指数来,邓小平逝世已十年之多,人们再也见不到他的音容笑貌,然而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同巨大的思想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次打开《邓小平文选》,使人倍感亲切,仿佛重又见到邓小平敏锐的目光,大无畏的胆略,深邃 的思想,令人感叹,令人折服。
当时郭沫若写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文章,是啊,科学的春天来了,民族的春天来了,国家的春天来了。从此,中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切都归于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朋友,请用业余时间看看《邓小平文选》吧。她让你重温共和国历史,珍惜共和国的今天,展望共和国的明天。
外国语学院
张懿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