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随堂测试参考题(2013-2014-2)

时间:2019-05-12 00:4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期末随堂测试参考题(2013-2014-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期末随堂测试参考题(2013-2014-2)》。

第一篇:毛概期末随堂测试参考题(2013-201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期末随堂测试安排及参考题

(2013-2014-2)

一、关于随堂测试的说明

为配合《概论》课程基础知识无纸化考试,全面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各教学班级需组织期末随堂测试。

期末随堂测试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原则上为学期最后一周最后一次课的教学安排,各任课老师从期末随堂测试参考题(附后)中任选3题(亦可自行出题),当堂布置给学生,学生可参阅书本,选作1-2题。

期末随堂测试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提供答题用纸,教师组织学生考试前需核对参考学生人数。

二、期末随堂测试参考题

1.论述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

3.如何理解毛泽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4.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间的关系。

5.试述思想解放过程中人民群众与领袖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6.试述农民、农村与中国革命的发生及推进。

7.试述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当代启示。

8.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之间的关系。

9.试述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0.如何理解“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11.论述当前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13.试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14.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及其内在联系。

15.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是最好的经济制度”?

16.公有制与私有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17.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18.当前阶段应如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

19.如何正确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比较中外政党政治制度的差异,论述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英美政治制度。

21.如何理解中国乡村民主实践及其影响?

22.试述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实质。

23.试述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24.试述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5.试述民主、自由、人权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6.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意义及其基本思路。

27.试述建国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理论体系及其成就。

28.试述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文化建设的相关思想、理论、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29.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30.试述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吗?

32.如何提升当前中国社会道德风尚?

33.联系实际谈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先进文化建设的见解。

34.试述当前应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6.试述当前应如何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37.试述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异同。

38.如何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及其国际地位?

39.如何看待关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还是不是领导阶级的讨论?

40.论述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法宝。

41.试述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蕴。

42.试述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与任务。

43.如何理解党的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

条主线?

44.试论当前形势下反腐倡廉如何深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

2014年6月9日

第二篇:毛概期末主要

第一章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第二章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第三章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a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b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我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和团结,三是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4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b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c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第四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队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

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五章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出处《邓小平南方谈话》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3)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对于江泽民这段话我们该如何理解?江泽民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答:表明的意思是:那些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只看到市场经济具有的共性,没有看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制度的不同个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都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低位和作用决定的。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5.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九章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主体。

2、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3、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物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求。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第十章

1、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第十一章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材料分析,农村住房、医疗保险)

a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b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c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e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加快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与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f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第十二章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十四章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造者。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三篇:2014 毛概期末试题答案

第二部分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选项号码填入答题卡内。每题1分,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于(D)

A、五四运动时期

B、遵义会议以后和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C)

A、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B、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3、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在创造性地进一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C)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D)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5、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B)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A)

A、保护民族工商业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8、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B)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开明士绅

9、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纲领规定,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在中国建立一个

A、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A)

B、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D、资产阶级共和国

10、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核心的是(D)

A、思想政治工作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1、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完成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完成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B)

A、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D、“五位一体总布局”

13、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A)

A、改革

B、发展

C、开放

D、稳定

14、邓小平1988年9月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A)

A、第一生产力

B、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D、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15、“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提出这一观点的是(C)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6、改革开放是(C)

A、力量之源

B、立国之本C、强国之路D、兴国之要

17、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

A、四马分肥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统筹兼顾

18、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B)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科技体制改革

1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丰富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是(A)

A、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实现公民个人成长与国家同步进步

C、实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繁荣 D、实现每个公民个人人生出彩

20、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必须(D)A、不要陷入姓“资”、姓“社”的争论 B、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D、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选择题(以下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选项号码填入答题卡内,少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的说法是(ABCD)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关于毛泽东思想,正确的说法是(ACD)

A、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B、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C、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由六个方面原理构成D、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关于创新,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BCD)

A、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

B、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C、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必须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BCD)

A、实事求是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5、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主要有(ABCD)

A、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B、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毛泽东在1928年10月和11月撰写的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基础的文章是(A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战争和战略问题》

7、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BC)

A、按劳分配

B、公有制占主体

C、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

8、关于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是(ACD)

A、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C、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

D、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存在疑问)

9、关于我国改革开放,正确的说法是(ABCD)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它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C、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

D、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0、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ABCD)

A、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B、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形成竞争新优势

三、判断题(请对以下说法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在答题卡内打√或×。每题1分,共20分)

1、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缔造建立了卓著功勋,但晚年也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因此,就其一生而言是功过各半。×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它们的基本点都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在任何时间、地点和条件下都要反对资本主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与时俱进。×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7、近代中国社会国情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要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9、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级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0、坚持以维稳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主要经验。×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都是共产党领导,都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都居主导地位,两种社会在根本性质上是一致的。×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13、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上,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改革是动力。×

1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建立具有不同内容统一战线,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15、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16、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其性质是对抗性的。×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犯的错误表明,改革的方向和道路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1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20、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内在关系是什么? 答: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答:①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②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4、如何正确处理党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答:①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理论作出了哪些丰富和发展?

答: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主要矛盾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发展生产,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一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五、材料分析题(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1 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195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刊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2 毛泽东于1958年8月4日视察了徐水之后,8月6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陈正人到徐水,传达了中央关于在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的指示。在中央部门和省、地委的帮助下,县委于8月22日制定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划(草案)》,提出了“大跃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规定: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到1963年即进入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

9月15日,河北徐水成立了“徐水县人民总公社”(后改称徐水人民公社),实现县社合一,经济上由县一级统一核算。徐水成为提前实现“共产主义的实验基地”。9月20日,徐水人民公社发布关于实行供给制的决定,对全县人民供给制的“15”包:吃饭、穿衣、住房、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

徐水规定吃饭不要钱,但无论是机关食堂,还是对外营业饭馆,三个月就被吃垮了台。徐水县委虽然对“共产主义试验”作了多方面设计,无奈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县的财力不足,难以持续下去。11月,县里筹款550万元,给全县社员发了一次工资及部分生活用款。12月,又筹了90万元,仍与需要相差很大,便挪用商业上的资金700万元,造成商业资金不能周转。于是,这种供给制的“共产主义”便随之夭折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河北人民出版社,第180页—181页 材料3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9—38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4 卡夫丁峡谷本是古罗马城附近的一条峡谷。在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期间,是古罗马的必经之地,萨姆尼特人在此伏击并打败了古罗马军队卡夫丁峡谷遂成为灾难性的遭遇的代名词。1881年3月,马克思在给俄国“劳动解放社”的主要成员查苏利奇的信中,把卡夫丁峡谷比喻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他写道: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7页)。

———《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回答:

(2)请综合材料

1、材料2,指出其对社会主义认识存在什么错误?

答:①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速度,忽视了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本国国情,没能坚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②对于社会的矛盾的认识错误,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错误的认为一大三公就是社会主义,认为平均主义,消灭商品和货币,实行供给制和公共食堂就是社会主义,误把按劳分配认识是按需分配,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④忽视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客观规律,混淆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⑤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还将处于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忽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

(2)材料3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认为造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是由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之上的,从而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②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完善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

③是由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同当今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3)材料4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国内理论界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了东方经济、政治、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经过革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必须“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事实上对东方经济、政治、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你认同前一种观点,那么对于像中国这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落后国家而言,马克思所指出的必须“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意味着什么?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不是表明中国退却回去“补资本主义的课”?

答:⑴中国这样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是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之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所指出的必须“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说明如果不能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方式,而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十分荒谬和愚昧无知的。其主要用意是指生产力发展的不可跨越性和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的可跨越性。

虽然俄国国内生产力不够发达,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影响了俄国,使俄国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的矛盾都影响了俄国,使俄国生产力和革命力量都有了发展,才使得俄国有了跨越的可能。

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理论是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过程中,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做出的科学论断。虽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生产力水平还相对低下,目前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好。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目标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用比资本主义更小的代价和较少的曲折、较短的时间,来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个过程中要借鉴一些资本主义的一些成功经验,但不能与资本主义相提并论。

第四篇:毛概期末复习题

前言和结束语

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

3、我们应该始终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哪两次历史性飞跃。

答: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我们应该始终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有哪些?

答:“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B)

A.中共六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遵义会议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独立自主 D.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

A.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世界多极化成为时代主题 D.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主题

5.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C)。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A)。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独创性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其中不包括下面哪一个方面?(B)

A.实事求是 B.党的领导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9.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当中指出(B)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组织形式、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A.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 B.政策和策略 C.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 D.党的建设

10.毛泽东在哪一篇文章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D)

A.《实践论》 B.《论十大关系》 C.《矛盾论》 D.《反对本本主义》

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D)。

A.群众路线 B.独立自主 c.改革创新 D.实事求是

12.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人,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C)。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人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13.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A)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群众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统一战线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是(ABCD)。

A.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是在哪几个阶段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BCD)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建设

3.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它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BCD)。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形成的时代条件

B.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

C.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4.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主要表现在(ABCD)。

A.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 B.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

C.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 D.人类进步事业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毛泽东所论述的观点是(ABCD)。

A.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B.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 C.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D.确立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文化方针

6.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现实意义有(ABCD)。

A.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B.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C.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巩固

D.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判断题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错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毛泽东思想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错

3.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运用。错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对

5.毛泽东的《 实践论》《 矛盾论》代表了当时党内哲学理念的新高度。对

6.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工作生命线的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对

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对)

参考答案:

单选题:1—5 BAAAC 6­—10 ABBBD 11---13 DCA

多选题:1.ABCD 2.BCD 3.ABCD 4.ABCD.5ABCD 6.ABCD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B)。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完全独立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B)。

A.民族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D)。

A.封建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D)上。

A.中共四大

B.中共五大

C.中共六大

D.八七会议

5.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

A.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C.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D.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6.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

A.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的手中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反封建

D.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7.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的著作是(C)。

A.《〈 共产党人〉 发刊词》

B.《 论政策》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 新民主主义论》

8.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归纳了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是(D)。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

D.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A)。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瑞金革命根据地

C.延安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

10.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在抗日战争时期(C)。

A.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C.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D.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11.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在解放战争时期(D)。

A.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C.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D.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12.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两头”是指(A)。

A.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C)。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BCD)。

A.民族资产阶级

B.帝国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封建主义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BCD)。

A.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C.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BC)。

A.二者的性质一样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C.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D.二者没有关系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C)。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同》中指出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BC)。

A.土地革命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实事求是

6.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ABC)。

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B.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D.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

三、判断题

1.毛泽东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区分为两部分,即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错)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

3.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错)

4.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

5.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对)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C)。

A.社会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C)。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 C.社会主义体系 D.前资本主义体系

3.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A)。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4.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建立了(D)。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方法是(C)。

A.加工订货 B.统购统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8.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C)。

A.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 B.农业合作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责任制

9.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在(C)。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58年

10.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C)。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B.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1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形式是(C)。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2.中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A)。

A.合作化 B.购买 C.统购统销 D.公私合营

二、多项选择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BCD)。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于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3.我国农业合作化的三个步骤是(ABC)。

A.建立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

B.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

C.组织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

D.建立人民公社

4.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BCD)。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5.新民主主义时期主要的三种经济成分是(ABC)。

A.社会主义经济 B.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ABCD)

A.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情和援助

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D.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三、判断题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对)

2.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对)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阶段。(对)

4.对于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对)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采用剥夺的方式。(错)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 1956 年发表的哪篇文章,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B)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新民主主义主义论》

D.《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

2.《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中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C)。

A.消灭资本主义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阶级斗争必须常抓不懈

3.毛泽东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的文章是(A)。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不要四面出击》 D.《论人民民主专政》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B)。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与帝国主义阵营的矛盾

5.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D)。

A.对抗性的 B.和谐统一 C.对立斗争 D.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6.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A.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阶级斗争

7.社会主义的敌我矛盾指的是(A)。

A.人民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势力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领导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

D.官僚主义作风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8.对于敌我矛盾应采取(B)。

A.说服教育的方法 B.专政的方法 C.民主的方法 D.讨论的方法

9.对于政治思想领域内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A)。

A.团结 批评 团结的方针 B.批评 团结 批评的方针

C.团结 批评 打压的方针 D.批评 打击 团结的方针

10.对于物质利益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A)。

A.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B.牺牲个人利益

C.牺牲国家利益 D.牺牲集体利益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B)。

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2.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D)。

A.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1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A)。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CD)。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干部和群众的矛盾

C.敌我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民主方法包括(ACD)。

A.讨论的方法 B.阶级的方法 C.批评的方法 D.说服教育的方法

3.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ABC)。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C.加强对群众的教育 D.群众运动的方法

4.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ABCD)。

A.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C.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D.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5.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两个阶段(AB)。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毛泽东论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AC)。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对)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

3.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局面,我们开始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因此新中国的工业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对)

4.苏共“二十大”虽然解开个人崇拜的盖子但是并没有对社会主义产生明显影响。(错)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错)

6.党的八大要求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是搞阶级斗争。(错)

7.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条件。(对)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率先批判“两个凡是”的是(C)。

A.毛泽东 B.华国锋 C.邓小平 D.周恩来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C)。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C)。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A)。

A.共同富裕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改革开放 D.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

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D)。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B)。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C.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D.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7.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

A.靠自己的发展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8.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A)。

A.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B.解放思想新时期

C.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 D.求真务实历史新时期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B)。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提出(B)。

A.坚持用科学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1.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

A.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B.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C.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

D.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过程

12.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C)。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1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D)。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 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1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不断思考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D)。

A.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现象

D.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15.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ABD)。

A.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B.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

C.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精神财富 D.夺取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武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BCD)。

A.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不健全、不成熟

3.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AD)。

A.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D.共同富裕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ABCD)。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C.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D.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5.“双百”方针是指(BC)。

A.百鸟朝凤 B.百花齐放 C.百家争鸣 D.海纳百川

6.1992年初,在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有(ABCD)。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C.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7.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常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样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流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国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ABCD)。

A.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B.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中缝、组织路线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过的历史阶段。(错)

3.1987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对)

4.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错)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

B.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

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A)。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B)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先进科技的发展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A)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发展 B.开放 C.改革 D.执政

5.党的(A)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6.在党的(C)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三中全会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五届三中全会

7.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B)。

A.21世纪头10年的奋斗目标 B.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C.我们实现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D.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表明(D)。

①我国已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④改革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是指(B)。

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C.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D.是在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提出来的二、多项选择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这一思想深化认识的规律主要是(ABC)。

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改革开放的规律

3.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ABC)。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基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

4.先进文化是(BC)。

A.杰出人物的书籍

B.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C.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D.造诣很高的文化艺术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主要有(ABCD)。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的思想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思想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ABD)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新高度。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C.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7.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是(ABCD)。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判断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

2.改革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错)

3.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对)

4.21世纪头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错)

5.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

6.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对)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

A.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五个统筹

2.(C)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A.经济发展 B.人民富裕A C.和谐发展 D.和平建设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改革

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C)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人口多,底子薄

B.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D)。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7.生态文明的核心是(A)。

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B.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发展循环经济

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B)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A.自然灾害 B.非典疫情

C.经济危机 D.汶川地震

9.以人为本,就是以(A)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D.改革开放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这表明(D)。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这表明(D)。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12.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B)。

A.21世纪头10年的奋斗目标

B.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C.我们实现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D.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13.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B)。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是(ABCD)。

A.实践的呼唤 B.现实的要求 C.经验的总结 D.理论的升华

2.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AC)。

A.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B.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D.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BCD)。

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4.下列关于和谐社会的正确说法有(ABD)。

A.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B.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福利社会”

D.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下面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说法有(ABCD)。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B.两者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6.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BCD)。

A.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一结合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D.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三、判断题

1.强调维护整体利益的同时强化对个体权益的保护这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对)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也就完成了。(错)

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

5.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对)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征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D)。

A.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B.世界已处于多极化和全球化时代

C.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D)。

A.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D)。

A.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B.全覆盖的、压倒性的C.多层次的、立体性的 D.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是(A)。

A.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C.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全新选择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D)。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是(C)。

A.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C.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8.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战略布局,“ 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A)

A.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B.四位一体 五个全面

C.五个全面 四位一体 D.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

9.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C)

A.谋幸福,谋未来 B.谋生活,谋复兴 C.谋幸福,谋复兴 D.谋生活,谋未来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A)。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A),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A.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B.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C.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D.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权威意识、看齐意识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面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A)。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主要体现在(ABCD)。

A.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B.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C.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D.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是(ABCD)。

A.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意味着中国已经脱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

C.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D.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ABC)。

A.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ABCD)的继承和发展。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依据是(ACD)。

A.我国总体上仍处于不发达阶段

B.我国仍然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

C.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中的变化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特内容更广泛。不仅关注“有没有”,更关注“好不好”;不仅包括既有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及尊严、权利等新需求。这一变化表明(ACD)。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B.我国已经满足了人民“从有到优”的需求

C.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现了阶段性新特征

D.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制约满足人民需要的主要保障

三、判断题

1.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对)

2.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军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对)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保证。(对)

4.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过去的所有理论对于今天的实践而言都已经不适合。(错)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对)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梦的主体是(A)。中国梦归根到底是()的梦,()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A.人民 B.民族 C.国家 D.世界

2.实现中国梦必须(A),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A.走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改革开放

3.我们的(B)意味着“世界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声音”,是民族的振兴与自强不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A.经济强国梦 B.政治大国梦 C.文化兴国梦 D.天下大同梦

4.(D)反映了一定社会下人民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感受状况和满意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国梦实现程度的价值尺度。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民主法治 D.人民幸福

5.(B)应认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并且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

A.共同富裕梦 B.社会保障梦 C.劳有所得梦 D.美丽中国梦

6.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B),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砾顿前行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A)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两步走 B.三步走 C.四步走 D.五步走

8.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

A.决战期 B.决胜期 C.关键期 D.攻坚期

9.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

A.2020 年 2035 年 B.2025 年 2040 年

C.2030 年 2045 年 D.2035 年 本世纪中叶

10.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二个阶段,从 D 到,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2020 年 2035 年 B.2025 年 2040 年

C.2030 年 2045 年 D.2035 年 本世纪中叶

11.我们的(B)意味着“世界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声音”,是民族的振兴与自强不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A.经济强国梦 B.政治大国梦 C.文化兴国梦 D.天下大同梦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梦”把(ABC)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A.国家追求 B.民族向往 C.人民期盼 D.世界统一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ABC)。

A.走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3.“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ABC)。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中国精神是指(AB)。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D.以解放思想为核心的创新精神

5.“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AB)。

A.建党 100 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建军 100 年时成为世界第一强大国家

D.改革开放 100 年时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内容是(ABC)。

A.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B.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发展强大,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D.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B)。

A.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国家富强、民族统一、人民幸福

8.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ABDE)继续奋斗!

A.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E.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ABCD),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A.政治意识 B.大局意识 C.核心意识 D.看齐意识

三、判断题

1.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对)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

3.实现中国梦就是必须走中西结合的新道路。(错)

4.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对)

5.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人类智慧。(对)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A)的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2.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其根本目的是(B)。

A.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

C.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D.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C)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A.虚拟经济 B.互联网经济 C.实体经济 D.市场经济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6.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以下关于协商民主的说法正确的是(B)。

①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②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权力机关,必须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全过程

③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C)。

A.各民族都建立自己的自治政府

B.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建立特别行政区

C.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D.各民族实行完全自治

8.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9.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C)。

A.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 B.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一个中国 D.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10.生态文明的核心是(A)。

A.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发展循环经济

11.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据。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

A.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B.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C.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D.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2.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在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管理的同时,找到了一种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权利的特有民主形式,这一特有民主形式是(B)。

A.谈判民主 B.协商民主 C.票决民主 D.竞争性民主

1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成果丰硕,天宫、跤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坚持的方针是(C)。

A.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B.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极消化吸收再创新

1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C)。

A.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B.独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C.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D.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强两岸同胞福祉

15.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其根本目的是(A)。

A.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

B.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C.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D.推进“去产能、去库存、阵成本、补短板”

16.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论新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居于引领地位的是(B)。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7.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种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出重大制度创新是(A)。

A.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量

B.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C.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行农村耕地保护制度

18.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越,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党凝聚力量、增进共识

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D.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19.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A)。

A.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B.使土地的城镇化优于人口的城镇化

C.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D.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20.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D)。

A.特别行政区的完全自治 B.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

C.特别行政区本身固有的权力 D.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2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C)。

A.按党派分配名额 B.按单位分配名额 C.实行差额选举 D.实行等额选举

22.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A)。

A.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B.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C.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23.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C)。

A.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B.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4.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到首位的是(A)。

A.社会效益 B.经济效益 C.繁荣文化市场 D.创新文化体制

25.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B)。

A.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表明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西方议会成员的产生有根本区别

26.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更好的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C)。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人民安全 D.军事、文化、社会安全

27.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和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是(A)。

A.加快发展制造业 B.深化要素市场改革

C.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D.加大力度资本培育力度

28.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协商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总体要求,指出新时代做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水平

B.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C.发挥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协商机构作用

D.强化政治委员责任担当

29.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子是(A)。

A.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 B.两岸对历史现状缺乏认同

C.“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 D.外部势力的干涉

30.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

A.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B.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C.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D.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强两岸同胞福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ABC)。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勤劳、节俭、勇敢、理性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包括(ABC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3.我国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ABCD)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4.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必须(ABCD)。

A.坚持系统治理 B.坚持依法治理 C.坚持源头治理 D.坚持综合治理

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保障和改进民生主要表现在(ABCD)。

A.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B.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C.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D.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途径。2017年9月11日,我国首条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一一一杭绍台高铁项目在浙江杭州签约。该项目预计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民营联合体占51%,中国铁路总公司占比15%,各级地方政府合计占比34%。本项目坚持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原则,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都能接受的投资回报机制。这是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一个典型案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ABD)。

A.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B.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C.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D.改善企业控股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

7.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11月2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ABCD)。

A.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B.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C.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D.完善部门职责分散交叉的环保监督体系

8.2016年7月以来,中央陆续派出环保督查组进驻各地进行现场督查,掀起了一场新的污治问责风暴。环保督查,从环保部门牵头到中央主导,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这是我国环境监管模式的重大变革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建立环保督查工作机制有利于(BCD)。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B.强化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

C.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D.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9.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一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16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ABD)。

A.分析世界发展历程和总结我们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结论

B.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C.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D.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促进经济增长(ABD)。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ABD)。

A.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C.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D.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12.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ABD)。

A.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1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ABCD)。

A.健全社会管理格局 B.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C.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D.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14.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这表明,民营经济已成为(ABC)。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B.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

D.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主导力量

15.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应在坚持“一国”基础上,实现“两制”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为此,必须做到(BCD)。

A.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挥港澳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B.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

C.把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

D.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16.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讲文化自信,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充足底气,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BCD)。

A.源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承继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

C.熔铸于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7.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重要窗口。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幅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ABC)。

A.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

B.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C.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路径

D.破解制约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问题

18.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保护区,到目前全国已拥有了275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5%,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涉及12个省,总面积约为22.29万平方公里,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意义是(ABCD)。

A.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立美丽新中国

B.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独特的自然遗产

C.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19.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绝不能允许触碰的原则底线是(ACD)。

A.危害国家主权安全 B.干扰内地与香港的民间交流

C.挑战中央权力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 D.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ABCD)的劳动精神。

A.勤俭 B.奋斗 C.创新 D.奉献

三、判断题

1.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根本利益有所差别。(错)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对)

3.祖国统一后,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就不能对其事务进行干涉。(错)

4.民族区域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

5.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对)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对)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错)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党的十七大最早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改革开放的目标

C.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

2.(A)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A.“四个全面” B.“五大发展理念”

C.“三严三实” D.“两学一做”

3.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而且令人热血沸腾,“四个全面”是指(B)。

A.全面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反腐倡廉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C)。

A.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B.积极创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加大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D)。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时间是(A)。

A.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提出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8.坚持反腐败元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的目标初步实现,的笼子越扎越牢,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A)

A.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B.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

C.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 D.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

9.在我国,每年(D)为国家宪法日。

A.10月10日 B.10月1日 C.12月24日 D.12月4日

10.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C)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A.思想建设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道德建设

11.192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A)。

A.决定性作用 B.基础性作用 C.辅助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12.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B)。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 D.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贡献参与分配

1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还要实现翻一番的是(A)。

A.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B.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C.国民收入 D.财政收入

14.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C)。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15.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D)。

A.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B.建立新型土地承包关系

C.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D.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八大以来,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指(ABCD)。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BC)。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并特别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之所以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因为(ACD)。

A.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B.坚定政治立场是党的根本宗旨

C.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D.政治属性是党的第一属性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这体现了(ABC)。

A.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辩证统一 D.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5.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是增强从严治党的(ABCD)。

A.系统性 B.预见性 C.创造性 D.实效性

6.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ABD)。

A.污染防治 B.精准脱贫 C.产业结构调整 D.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7.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近年来,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全面开放进一步深化。据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2亿美元,连续两年位列世界第二;中国境外企业销售额1.5亿美元,向所在国缴纳税费400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150万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超过9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6%,在全国引资东道主中排列第三位,高附加值以及服务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持续增长,这说明(AC)。

A.我国国际投资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B.我国防范经济风险和外部冲击的能力已经形成C.我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和质量正在不断优化

D.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完全改转向高端

8.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CD)。

A.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9.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ABCD)。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D.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0.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强调,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幕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高度重视统战动作,因为统一战线是(ABC)。

A.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B.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D.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11.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当前,我们之所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强调重视人才、用好人才,是因为人才是(ACD)。

A.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B.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第一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因素

12.到2012年年底,我国仍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2.5%;仍实行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村,组约有2000个;已发展起农业专业合作社68.9万个,入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约有2556万亩耕地由企业租赁经营,上述现象表明在我国农村(AC)。

A.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B.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C.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经营形式

D.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承包权

13.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ABD)。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14.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第三季度增长为7.3%,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总体上看,虽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ACD)。

A.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B.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减弱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5.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ABD)。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1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BD)。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7.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BCD)。

A.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C.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D.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指出:目前,西藏共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余处,僧尼约4.6万人,藏传佛教特有的**转世的传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寺庙学经辩经受戒灌顶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和寺庙学经考核晋升学位活动正常进行,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土。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充分贯彻。我国宗教政策主要有(ABCD)。

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C.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D.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19.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BC)。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B.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C.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D.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备国家治理能力就一定越强

20.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70余年,我国已有7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综合国力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步,这一历史跨越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新时代,为了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我国的重要举措是(ABCD)。

A.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B.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

C.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D.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21.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要始终坚持(AB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三、判断题

1.“四个全面”理论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错)

2.“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对)

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错)

4.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对)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对)

6.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A)。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政治民主化 D.军事现代化

2.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有大的提升。(C)

A.现代化 信息化 战斗能力 B.机械化 信息化 战斗能力

C.机械化 信息化 战略能力 D.现代化 信息化 战略能力

3.力争到2035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 世界一流军队。(D)

A.全面实现 基本建成 B.全面实现 全面建成C.基本实现 基本建成 D.基本实现 全面建成4.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A)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A.战斗力 B.斗争力 C.战争力 D.硬实力

5.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D)。

A.三湾改编 B.古田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南昌起义

6.(A)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

A.巩固的国防 B.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C.国家安全部的设立 D.对外强硬姿态

7.(C)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A.新型社会阶层 B.工人阶级 C.人民解放军 D.各民主党派

8.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关键是(A)。

A.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

B.进一步推进军队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保障社会化

C.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D.创新人民战争的内容和形式

9.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B)的人民军队。

A.昕党指挥、能打胜仗、绝对忠诚 B.昕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C.绝对忠诚、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D.昕党指挥、绝对忠诚、作风优良

10.(C)是我国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

A.革命化 B.现代化 C.正规化 D.信息化

11.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B),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A.国家意志 B.国家战略 C.创新战略 D.改革试点

12.(B)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

A.武器装备 B.党的领导 C.作风优良 D.能打胜仗

二、多项选择题

1.建设一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ACD)

A.昕党指挥 B.挠勇善战 C.能打胜仗 D.作风优良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ABCD)。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D.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3.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审读发展格局,就要(ABCD)。

A.坚持全国一盘棋 B.健全体制机制

C.强化战略规划 D.突出重点领域

4.我们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ABCD),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A.统一领导 B.顶层设计

C.改革创新 D.重大项目落实

5.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就要(ABCD)。

A.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B.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C.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D.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6.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直到2014年末,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ABCD)。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社保政策兜底 D.易地搬迁

7.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举行。这次论坛以“中国的新未来”为主题,集中时论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西部大开发放在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ABC)。

A.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B.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C.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D.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的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可以(BCD)。

A.扩大政府管理权限 B.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D.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9.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ACD)。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0.做大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ABCD)。

A.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B.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

C.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D.为了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判断题

1.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对)

2.思想工作是我军的看家本领,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我军同一切其他性质军队的最大区别。(错)

3.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对)

4.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对)

5.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7.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政治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错)

8.我军鲜明的特色和政治优势是作风优良。(对)

9.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对)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 D、、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A.全方位 多角度 立体化 B.全方位 多维度 全球化

C.全方位 多角度 全球化 D.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 A、、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A.影响力 感召力 塑造力 B.影响力 号召力 感染力

C.感染力 号召力 塑造力 D.感染力 影响力 号召力

3.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 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 B 会晤、亚信峰会。

A.北京南京 B.杭州厦门 C.南京北京 D.厦门杭州

4.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B)。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C)。

A.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B.全球化进程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集中统一领导

7.世界多极化、(A)、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全球化 C.文化全球化 D.金融全球化

8.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C)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结伴而不结盟 D.和平共处

9.要尊重(A),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A.世界文明多样性 B.各国主权 C.领土完整 D.民族利益

10.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A)的大国关系框架。

A.均衡发展 B.共同发展 C.互利合作 D.相互尊重

1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国策的基本立足点是(D)。

A.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B.多元平衡,共同发展

C.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AC)。

A.新型国际关系 B.新型大国关系 C.人类命运共同体 D.和谐世界

2.中国将高举、、、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ABCD)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共赢 E.互惠

3.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的新型国际关系。(ABD)

A.相互尊重 B.公平正义 C.互不干涉 D.合作共赢

4.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深入发展。(ABCD)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

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对于人类文明走向给出的中国判四。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决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写人联合国决议。这表明(AD)。

A.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

B.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C.中国积极践行联合国宪章精神支持联合国工作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多数国家人民的利益

6.“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同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截止2016年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与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5万份,累计合同额2790亿美元。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旨在(ABCD)。

A.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C.促进沿线各国共同繁荣

D.探索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

7.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BCD)。

A.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改变 D.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8.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2亿元,年均增长25.5%,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是(ABCD)。

A.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B.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C.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D.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三、判断题

1.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达国家团结合作。(错)

2.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对)

3.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对)

4.建设“一带一路”的原则是创新的,无须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错)

5.“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错)

6.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已经逆转,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错)

7.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对)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B)。

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纲党章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主要是(B)。

A.经济上的领导 B.政治上的领导 C.文化上的领导 D.军事上的领导

4.“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反映了我们党(A)。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C)

A.谋幸福,谋未来 B.谋生活,谋复兴

C.谋幸福,谋复兴 D.谋生活,谋未来

6.深刻认识党面临的(A)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A.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B.精神懈怠危险、封闭僵化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C.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官僚主义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D.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腐化堕落危险

7.党的 B 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组织建设 D.制度建设

8.和 B,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9.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 和。(B)

A.党的自我监督舆论监督 B.党的自我监督群众监督

C.党的自我监督司法监督 D.党的自我监督民主监督

10.要以提升(C)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A.凝聚力 B.领导力 C.组织力 D.战斗力

11.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D)。

A.全面加强党的执政本领 B.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C.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D.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该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ABC)。

A.马克思主义的 B.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C.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全人类的利益

2.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ABCD),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A.政治意识 B.大局意识 C.核心意识 D.看齐意识

3.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ABCD)。

A.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

B.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C.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D.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4.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ABC)。

A.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B.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C.党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选择

D.历史和人民的要求

5.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BCD)显著增强。

A.领导力 B.创造力 C.凝聚力 D.战斗力

6.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并特别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之所以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因为(BCD)。

A.坚定政治立场是党的根本宗旨

B.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

C.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D.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ABC)。

A.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B.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D.思想路线的核心

8.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要求,其主要内容是(ABCD)。

A.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B.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C.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D.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判断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错)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对)

4.在我国,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对)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天然的。(错)

6.党的组织建设是党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错)

7.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是统一的,党领导的事业越是伟大,就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就越要把党锻造成为合格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对)

第五篇:毛概期末 最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 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 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包括邓、“三”重要思想及科观等 马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及

3、马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内容 1 时代 背景:20 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 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背景的时代主题,是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 社会历史 条件: 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 动的发展,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 础和阶级条件。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引进为毛思的产 生和形成准备思想理论的条件。3 实践基 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4、毛思 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 4 主要内容 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 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 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1)当代国际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局势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改革 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实根 据。3 马列主义、毛思是邓小平理论基础 内容体系: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内容体系: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 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 2 社会主义革命 3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4 革命军队见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5 政策和 策略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外交工作的 理论 6 党的建设理论 7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 交工作的理论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中 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 在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其重要 性。科学发展观含义 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7、科学发展观含义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 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 个方面)意义 1 同马列、毛思、邓、三是 意

下载毛概期末随堂测试参考题(2013-2014-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期末随堂测试参考题(2013-2014-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期末大题

    名词解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

    毛概2018版期末

    毛概2018版(第八章到十四章思考题期末重点)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P193)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毛概期末论文

    风华正茂好文章 姓名:陈杰 学号:1503090118 学院: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班级:材料教改151任课教师:于庆峰 论文标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带给我们的启示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毛概期末论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高校大学生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永恒的主题,......

    毛概期末总结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程总结 时间流逝飞快,1个学期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有关毛概实践课程的小组课题调研工作也按照计划,渐渐来到......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

    期末毛概大题参考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

    毛概期末论文

    毛泽东思想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平发展[摘要]参考文献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7):4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