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资料
论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业的贡献(功与过)
——毛概课第3次论文
【学院】生命学院 【班级】生基硕01 【姓名】廖崇兵 【学号】10123011 【摘要】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带领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领导中国共产党经历8年抗战,取得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4.建国后的过渡时期。5.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基础教育的普及;6.对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有绝对的贡献,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7.“两弹一星”毛泽东功不可没,让中国真正跨进了世界大国的行列,让中华民族从此不再惧怕外国列强,让民众远离战争的威胁;8.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维护了中国本土安全;9.正确的外交政策推进了中国的发展。于此同时,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犯下了一些过错:1.违背客观规律与实际的生产运动;2.错误的政治运动;3.终生制与家长制;4.错误的外交政策。对于他的评价还有一些存在争议的地方:1.抗战的争议;2.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关键词】
毛泽东、中国、革命、建设事业、贡献、功与过
正文】
一、前言
到了现在,距我们的一位伟人——毛泽东的辞世已有三十几年了,但是对于他的评价仍然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在这21世纪,想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毛泽东的确还有一些阻碍,而我党对此也是颇感尴尬,生怕一个不慎就弄出什么乱子来。这些都使得我们对现在想要讨论的问题感到顾虑重重。
不过不管怎样,社会始终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历史的真相也终归会一点点地被剥开,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终归有能够正确评价历史的一天。
二、毛泽东的功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特别是长期出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两职,所以一直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他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主要贡献,我概括为了以下几点:
1.带领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三次反围剿,长征,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最后终于统一了大陆,成立了新中国。毛泽东把一个支离破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改革为一个新兴的、基本统一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
2.领导中国共产党经历八年抗战,取得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以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领导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八路军和新四军为主的抗
日有生力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中著名的《论持久战》理论成为当时指导抗日游击战开展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领导的著名的“百团大战”也给日寇以重创。
3.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理论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战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鉴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 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06页)的任务。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场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4.建国后的过渡时期。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在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大约还需要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经过1949-1952年三年的努力,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族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毛泽东的政策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基础,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成为区域性强国。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相对完整且不完全相同于苏联模式的国民经济体系,许多人把1949年作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全方位发展工业的开端。耶鲁大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认为:“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旁观毛泽东 时代》,《邓小平时代:1978-1994,对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考察》第8章第一部分)
5.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教育和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
毛泽东主政时期推行合作化,通过发动集体劳动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水利和农业机械化推广。根据学者孟凡贵(苏拉密)的不完全统计,到1979年,全国拥有有效灌溉面积7.3亿亩,占世界灌溉面积的1/4,居世界第一;灌溉密度(灌溉面积占实际耕作面积的比例)提高到了46%,同时还完成2.6亿亩的除涝和6200万亩的盐碱地治理。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这还不包括数百万座被民间称作“水库”的塘坝(10万立方米以下)。水库的总库容4千多亿立方米。人工河渠总延长300
多万公里,已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但由于限制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工程技术条件,小水库小电站小塘坝在建成之后存在大量的工程隐患。
毛泽东大力支持知青下乡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制度的建立,通过民办教师和各种运动(大跃进、文革都有大规模的群体扫盲动员)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内的国民扫盲运动,小学入学率1976年提升至96%,中国人的识字率从1949年的不超过15%提高到了80%以上。建立人民公社基础上农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了中国人从未有过的覆盖全民范围的最基本的医疗福利。
6.对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有绝对的贡献,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比1952年增长210%,平均每年增长25.4%,消费资料的生产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9%。重工业生产在总产值中的比重,有1952年的35.5%提高到45%,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相继建立,工业技术水平和工程设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水平。这对于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1957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三分之一,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提高38.5%,农民提高27.4%。
7.“两弹一星”。
毛泽东对此功不可没,让中国真正跨进了世界大国的行列,让中华民族从此不再惧怕外国列强,让民众远离战争的威胁。
8.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维护了中国本土安全。
毛泽东坚持主张的朝鲜战争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阻挡在朝鲜半岛南部,捍卫了社会主义阵营的重大利益,间接为中国东北的工业区保留了缓冲地。在朝鲜的军事胜利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南战争阻止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入侵,除了对越南统一有决定性之外,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免于腹背受敌。
9.正确的外交政策推进了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时期的对外亚非拉各国的无偿援助,为中国的工业产品打开了国际出口市场,也为中国能独立于美苏之外获取自己的工业原料供应地。如中国现在为世界五大武器出口国之一,就是得益于毛泽东时代长期对外进行军事援助,并同时坚持采用中国制式武器,使得中国在美苏夹缝之中占领了发展中国家的武器出口市场并培育了本国军事产业。又如中国大力投入的坦赞铁路,不仅大力发展了两国经济,改善当地的面貌,也使得在美苏经济封锁之下,赞比亚出产的全世界品位最优良的铜矿石总是优先出口给中国。给其他亚非拉诸国的援助也都是如此,既为中国谋得了国际声誉,也为中国的工业发展获取了出口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毛泽东在晚年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把中国划分在第三世界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与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国际发展环境。
三、毛泽东的过
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凡人。凡人终归会犯错,毛泽东也不能例外。其过错主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将其概括如下:
1.违背客观规律与实际的生产运动
毛泽东作为三年大饥荒主要责任人,造成中国数千万人口的非正常死亡。
由毛泽东直接主导的“大跃进”更导致了中国数千万人民的死亡。在大跃进时期兴建了许多无用的水利建设(《庐山会议实录》,李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许多地方大量的大、中
型水库,灌渠,河流工程,在既无勘察设计,又无设备资料的情况下,就大规模施工了,结果有许多工程毫无效果,或者成为半成品,但耗费掉大量劳力和器材„„”),粮食、棉花、油料的产量更是年年倒退(《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991年版,“1958年粮食产量为4千亿斤,1960年粮食产量为2千870亿斤,棉花退回到1951年水平,油料跌落至1949年水平”)。
人民公社化运动也严重降低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2.错误的政治运动
他主导的多次政治运动,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导致社会倒退,这一副作用深刻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各项素质。
毛泽东从1949年到1976年的政策与政治净化,被广泛的认为造成50 ~ 70万人死亡。毛主政时期长期执行的“左”倾政策尤其是文革给中国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灾难,让中国文化和教育等事业遭到破坏:大跃进和反右等政治运动中打压了知识界的学术言论,大量知识分子身心乃至生命受到践踏,这也导致日后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一片人才断层;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国家领导人、干部、知识分子等以及平民遭到了各种程度的迫害,大量的文物、古迹遭到毁坏,一代中国人无法正常接受高等教育,造成了知识断层,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发展。毛泽东也造成文革期间一千万无辜民众惨死,被株连者一亿人。(据邓小平及胡耀邦估计,文革期
间被害死者有一千万人,被株连者有一亿人,《胡耀邦与南斯拉夫通讯社的谈话》大公报1980年7月4日)
3.错误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在1929年(国民政府时期)的中苏冲突中,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出于意识形态的一致站在苏联人一边(中东路事件)。在1949年之后因中国需要苏联援助,为维护跟苏联的关系,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继国民党正式承认蒙古独立之后,共产党继续在法理上承认外蒙古的事实独立,承认苏联占领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郭沫若《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 蒙古独立?》,“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表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从而首先推翻了外蒙古独立的事实。紧接着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为争取苏联外交支持,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承认蒙古独立。”)
四、部分争议
1.抗战的争议
现在官方的对于抗战的评价,都是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战线以及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民党的四大战役都是失败告终,并且蒋介石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可见其消极抗日的态度。
但是又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说是共产党消极抗日。证据是:1959年,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说:“彭德怀主动出击日军是帮了蒋介石。当时是共产党、国民党和日本人三国鼎立,我们就是要让国民党和日本人斗个你死我活,而我们从中发展壮大。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变成爱蒋介石的国了。百团过早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军对我们力量的注意;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庐山会议实录》李锐,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06-01: 424.9787215030725.)曾担任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的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记》(在中苏论战时期由弗拉基米洛夫的儿子出版而非其本人)中称“毛泽东在侵略者面前向后退却,却在乘中央政府和日军冲突之机为自己渔利。在民族遭受灾难,人民备尝艰辛并作出不可估量的牺牲的时刻,在国家受制于法西斯分子的时刻,采取这种策略,岂只是背信弃义而已。毛泽东利用表面上正确的分析和共产国际的建议,以掩饰其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活动。他口头上说团结,行动上却拒绝团结,对日本人的军事行动减少了,反对国民党的口号提出来了。”
2.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中国有史以来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毛泽东也于50年代提出人口计划的概念,并且中国最早的计划生育部门是在60年代成立的国务院计划生育办公室,只是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生育不是80年代实行的强制性一胎化政策,而是以宣传方式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推广优育节育。毛泽东掌握政权期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前战争时期的30岁不到,提高到和平建设时期的1973-75年间的约65岁(男63.6,女66.3)。也有说法表示:毛泽东时代实行的无节制的人口政策,使中国的人口数量在极短的时间内翻了一番,迅速增长的人口使本来就不足的国家资源更显紧张,它使我们进入八十年代后不得实行极端严格甚至是不人道的生育政策,使中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就进入了老年社会。中国现在的不得实行的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将会给中国的教育、就业、持续发展及社会道德等诸方面都带来深刻的消极影响。
3.功过的对比
关于毛泽东功过的对比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是“三分过,七分功”,“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他在生前没有把过去良好的作风,比如说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很好地贯彻下去,没有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1993年,法拉
奇采访邓小平对话稿)
胡锦涛评价毛泽东时代与后来改革开放时代的关系时说:“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论毛泽东统同志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功与过)
7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言稿)毛泽东前秘书(非专职)李锐说:“关于毛一生功罪,我说过三句话:革命有功,执政有错,文革有罪。这当然是很笼统的说法。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毛一生做了两件大事,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据老中宣部长陆定一的说法,毛做前一件大事,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后面一件事,三分成绩,七分错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举办的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
术讨论会的发言稿,2003年12月)
五、结语
关于毛泽东的功与过的评价,如果要真正地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我想还需要更多的史实才行,期待更多的材料。【参考资料】
1)《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毛泽东标签页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二篇:论文资料
电影《东邪西毒》中,面对一望无际的荒漠,欧阳锋对洪七说,山的那边,其实还是山。那么,谁又知道天的那边会是什么,会有什么?或许天的那边,根本没什么特别,回头看,会发现这边的天更蓝更好,可是年轻的心根本不会相信。
但是在这过程中,热情冷却,杂质褪去,然后你到达那边的天,你会忽然发觉自己已经融入天地之间,身上没有任何杂念,只是带着一颗纯净的心,天使的心。
原以为,《天那边》只是一部以轻松诙谐来吸引观众,或者是刻意从剧本迎合时下年轻人的电影,可到看到的末段我才发觉,电影所要表达的根本不是故事表面所讲述的这么简单。不可否认的是,主角许晓萌和江可可对支教并没有抱有什么崇高的目标。对许晓萌来说,这只是挣脱父母对自己的约束,肯定自己的过程;而对江可可来说这更只是为赢得爱情而参与的一场游戏。可是,当乡村的景色不再能打动他们,地方的风俗不再新鲜,甚至连爱情也不能成为在这简陋的地方生活下去的理由,江可可选择提前离开,而许晓萌却继续留下。没有对错,也没有判断的标准,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而已。天的那边从来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也不是凭着一股热情,一时冲动,或者任何不纯粹的目的而能轻易达到的。
影片最后,许晓萌抛弃了大城市的花花生活,接替了死去的罗老师在乡村中教书。面对由城市来的记者,许晓萌在镜头前一言不发。很多人都会对作出独特选择的人的成长轨迹感到兴趣,究竟是什么独特的历练才会造出这些不同寻常的决定?仅是拥有热情和决心明显是不够的。其实,支教刚开始对许晓萌只是一次长期旅行,对江可可也一样。《天那边》讲述的不是什么英雄劳模的故事,也没有动人心魄的情节,许晓萌的出身和生活跟我们一样平凡,只是在这个旅行中她用自己独特的细腻情感和敏锐目光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在整理评估材料时更深了解了我们系的支教活动,当时跃跃欲试的感觉油然而生,很期待…今天学生会公放电影《天那边》没想到也是以大学生支教为内容的,这个电影公映至今在学校放过两次,志愿者组织的时候没逮着机会,只是知道这是一部文艺片,我个人一直欣赏内地的文艺电影,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天那边作为此类型的电影彰现出来的是一种梦想与乡土的心灵接触。主演有吴军、李冉和华谊新人刘科,故事以天那边为名实在说明天的那边有着另一个世界,山的这边有着一个梦想…全片幽默而不滑稽许多,观众哗然一片,但这种效果并不只是搞笑的重庆乡音所号召来的,更重要的是戏中感情的真实性。主人公许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选择了一个山村里来支教,与她同行的是她的男友刘科,在他们踏上征途前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村子实在太穷了,从小娇生惯养的许老师为了完成自己许下的承诺坚持到了最后。村中的唯一老师-罗老师因没被选中当
兵,所以在小学当起了教师,但在学生面前仍然没有舍弃自己梦想的舞台,在讲台上他把自己当作大将军。故事的线索就在梦想的边缘发生了/影片的结局以罗老师的逝世,许老师辞职再次回到山村任教师为结局…片中运用了许多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在最关健的时刻往往被切到了另一个现场,让我联想到了去年《疯狂的石头》的电影叙事手法,在最调人眼球的时刻使用大量的蒙太奇,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绷紧观众看此电影的态度,导演对此别具一格是有新颖之处,但片中缺乏的是对真情实感的长篇描述。农村题材的电影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同样国家也做出了举动,今年政府拨了两亿给长春制片厂重在鼓励发展农村电影,其实这种电影投资少回头率高,就以此片而言,公映前就没有大调宣传,大部分新闻都以刘科首登荧幕为主…
第三篇:论文资料
二、海南人文资源利用状况
(一)以历史名人、文物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利用状况
1,海口自宋代起便是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目前,海口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处:丘浚故居、丘浚墓、海瑞墓、五公祠、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 处(即李硕勋烈士纪念亭)。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已综合利用开发,并且得到了海南省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视。其中五公祠、丘浚墓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同时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唐胄墓、儒符石塔、府城鼓楼、琼台书院魁星楼、宋徽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秀英炮台、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冯白驹故居,市县文物保护单位珠崖郡治遗址、东寨港琼北地震遗址等,均已开发利用作为海南文化古迹旅游点的代表。2,琼南地区是以三亚市的崖州古城和天涯海角为代表,体现了厚重的南海文化特色。但三亚的古代历史文化尚有待开发利用。崖城是国务院公布的海南岛上仅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崖城附近的保平村是海南十大文化名村之一,崖城内外保留着许多基本完整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群。可是崖州古城的资源开发利用极为滞后,甚至曾经开放一段时间,后来却因为经济效益不好,难以维持下去,而以每年租金1 万元被人承包,转身变成“古城茶庄” 3,天涯海角风景区是海南旅游的标志性景区,来海南的游客中有80% 都会到达此景区,欣赏象征着“天涯”“海角”的两块巨石。天涯海角风景区本来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清康熙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苗、曹、汤三位京官大人题写的“海判南天”,雍正五年(1727 年)崖州知州程哲题刻的“天涯”,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的“南天一柱”,民国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刻写的“海角”,以及近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的题字等,还有历代文人雅士赋予的神话般的传说、娓娓动听的人文故事。但是,天涯海角风景区却对于这丰厚的人文资源运用不足,更多地依靠了美丽的沙滩、白云、碧水、树林。
4,东坡书院、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是海南岛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窗口,作为海南岛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均以进行开发和利用,东坡书院和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接待的游客大部分为省内组织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此88类景点曾经一度免费开放,对于海南岛红色旅游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但就景点经济效益来看却不容乐观。2004 年“十一黄金周”海南岛旅游市场势头甚好,可是7 天长假,东坡书院接待旅客人数不到1000人次,旅游收入不到4000 元,每年售出门票不足10 万张。落笔洞遗址见证了海南人一万多年的历史,现在处于尚未开发状态。、(二)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利用状况,1,海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是相对滞后,虽然海南人民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是有目共睹的旅游资源,但是开发的民俗文化村寨,普遍存在环境普通、建设粗糙、模仿现象严重、产品雷同的问题。这些不成功的民族文化村寨的开发,大多为民间所为,缺少对于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提炼,缺乏立意高远大的规划和设计。现今受到游客欢迎的景区有琼海白石岭的土人部落民俗村,在这个部落里可以看到土人吃土、树叶,人们非常热情,载歌载舞,客人参与其中,穿戴和土人相似,与土人一起载歌载舞;还有万泉河的椰寨农家乐,寨子四周种满了椰子树、槟榔树,游客可以参与农村老百姓的生活,用木斗淋水、踩水车、采槟榔,在农家茅屋草舍下,品尝农家特色菜,充分体会到海南乡村人的生活。
2,另一个开发较为完善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是槟榔谷,槟榔谷可以说是海南民族文化活化石,体现了甘什岭海南原住民的民俗文化。景区由原住民黎村、原蚩尤苗寨和原始雨林谷三大版块组成,是海南省游客满意十佳景区和十大最佳特色魅力旅游风景区之一,是海南省民族文化“活体”博物馆。这些景区对于海南原住民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利用,但没有能够实现文化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运用中,没有注意文化生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现代痕迹过于明显。
第四篇:论文资料
不等式的证明是数学分析中经常遇到而且比较困难的问题,不等式证明的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逻辑 思维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证明不等式没有固定的模式,证法因题而异,灵活多变,技巧性强.下面对数学分析中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作简单的归纳与总结.
对于一类不等式,可用如下的概率思想证明:先构造一个概率分布为已知的r.v ,若欲证的不等式与数列求和有关,那么该r.v 的pmf 中的r.v 的取值就是这数列中的数,而取各个值的概率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欲证的不等式与函数的积分有关,那么该r.v 的pdf 就是这积分中被积函数的某一因式。然后利用概率论中某些与数学期望有关的不等式,并据求r.v 函数的数学期望公式代入计算,即可达到目的。
不等式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众多学科及其应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不等式问题中,不等式的证明比较困难的.由于应用微分法可以确定出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凹凸性的变化规律,这些都可能与函数的不等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利用微分法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本文着重从几个方面对不等式证明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技巧进行系统的讨论.
数学分析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学科。是高校数学专业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课稷.该课程所体现的极为丰窝的数学愿怨与数学方法,是今麓指导孛小学数学教学翱帮动学生鳞答各种疑难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这门课程还是学生今艨学习数学专业后续课稷,如概率统诗、实变藤数论、复变藤敷、泛函分耩襁藏分方纛等漂器鲍基础.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解析几伺相互协谰并以自身为主二}.饯构成现代数学备分支的共同基础.
引言极限概念是数学分析的重要概念。极限理论是数学分析的基础理论。数学分析中许多重要概念都是以极限形式来定义的。而极限概念是用不等式刻划的,这就决定了不等式运算是数学分析最基本的运算。它是数学分析的一种硬功夫,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能力,也是数学分析能力训练的核
第五篇:论文资料
852 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情世界 徐扬尚 昌潍师专学报 2000/03 1827 韦小宝这小家伙——金庸小说人物评析之一 陈尚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31用生命为爱做注——评析金庸小说人物阿朱
仲浩群 船山学刊 2007/02 41逍遥自在老顽童——评析金庸小说人物周伯通
仲浩群 茂名学院学报 2007/02 53可笑可敬复国梦,可叹可悲慕容博——论金庸的反面人物悲剧典型
李贵和
电影评介 2007/09 58山隐与凌迟——金庸小说中人物周芷若形象分析 张军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3 77金庸的生命意识对其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
张佐邦 大理学院学报 2007/03 104众星拱月与从一而终——从《书剑恩仇录》看金庸的情爱观
马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137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赏析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11 151金庸笔下十大不般配情侣
佚名 芳草(网络版)2006/05 47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金庸现象的一种解读
秦韶峰 咸宁学院学报 2006/05 186追溯《天龙八部》中的段氏儿女
王洪力 文史杂志 2006/06 197无极的寂寞——从《鹿鼎记》看金庸对侠义精神文化的独特考察
唐峻山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209笑傲江湖曲 率性独行侠——由金庸《笑傲江湖》看一种人生态度
李卫锋 文教资料 2006/33 212金庸武侠文本中的女性宿命
王惟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03 217拯救的无望与逍遥的无奈——论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文化主题
唐峻山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09 218金庸关于“侠”的人格建构
吕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227金庸“江湖”——侠道的隐忧:《笑傲江湖》细读
李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 228人物塑造•叙事立场•济世情结——金庸“儒家英雄”塑造成败论关士礼 名作欣赏 2006/18 282谈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思想文化
龙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86 《天龙八部》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浅析 齐向党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03 287 传奇、历史与人生——金庸小说的三维透视 吕映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291从此莫道奴家愁——谈谈《神雕侠侣》中李莫愁形象的复调性
刘鹏艳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01 5r7 “至真、至情、至性”——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形象之分析
陈尚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312金庸小说“侠”的文化阐释
吕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363 英雄传奇与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 田智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312金庸小说“侠”的文化阐释
吕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374“问世间,情为何物”——金庸小说爱情主题的文化解读
吕映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06 398远离毒品 远离金庸
王若谷 中国社会导刊 2005/01 420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性悲剧
杨伦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421烈日下的芙蓉——从金庸小说看男权意识影响下的女性命运
黄志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436《鹿鼎记》与金庸的“无招胜有招”
王立坤 理论界 2005/08 437试论金庸小说婚恋的现代性特征
李爱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479环境、性格、命运——论《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形象
董瑞生 语文学刊 2005/06 484侠义、正义与现代化——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解读
胡小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514论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模式的成因
王维燕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01 517论金庸小说对全真教初传时期及马钰的解读
左洪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526金庸小说中的冰蚕意象母题的文本来源
王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537金庸笔下的男人们
刘俊颖 中学生(作文版)2004/06 566论金庸的女性崇拜及其小说中的爱情模式
余祖坤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579论金庸小说的悲情意识
李存 红河学院学报 2004/05 599金庸笔下的人性三毒
胡启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01 603金庸小说中的复仇母题与爱情
刘卫英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608长歌当哭论英雄——简析金庸小说侠义精神的悲剧性
夏丽莉 语文学刊 2004/03 630英雄本色──评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乔峰
陈尚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633英雄杀嫂——从“萧峰杀敏”看金庸小说对传统英雄母题的继承和改造
施爱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660金庸群侠传——乔峰传奇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2003/01 677笑傲是一种境界——读金庸《笑傲江湖》
李慧 青年科学 2003/01 716试论金庸小说对传统武侠小说的背叛与张扬
贾东福 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3/01 728金庸小说的多重悲剧内涵
王文彪 榆林学院学报 2003/04 733金庸小说异族女性情爱描写的倾向性
王立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741金庸作品武侠人物的文化涵义——以《天龙八部》之段誉为例
王学海 嘉兴学院学报 2003/05 756略论金庸的《连城诀》
陈自然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824透过金庸武侠看人生
王曙 小作家选刊 2002/07 857金庸小说的历史观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张旭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05 882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引诗考之二
翁凯
寻根
2002/02 883飞雪连天射白鹿——金庸小说引诗考之一
翁凯
寻根
2002/01 888孕育于传统中的创新——由《鹿鼎记》看金庸小说思想的深刻性
王立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 923侠之大者——金庸小说的风骨
陈君芳 当代文坛 2002/05 964白日梦——金庸武侠小说的实质
袁武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1/03 1005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举隅──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杨过谈起
武占江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02 1020关于对金庸小说批评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臧卫东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1/01 1032金庸小说与禅宗
李洪武 齐鲁学刊 2001/05 1034谈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
陶慕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 1074从侠客梦想到人文情怀——论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塑造
黄立华 黄山学院学报 2000/01 1106情爱世界的阴影——金庸武侠小说的男权中心批判
芦海英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03 1107在现状下的迷失——论金庸小说的艺术缺陷
王际兵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03 1115韦小宝这小家伙——金庸小说人物评析之一
陈尚荣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金庸小说赏析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金庸小说之谜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 金庸武学的奥秘
陈
墨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金庸小说之武学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陈
墨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金庸小说艺术论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 金庸小说人论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金庸小说赏析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金庸小说之谜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金庸小说艺术论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金庸小说人论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金庸小说之武学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金庸小说的情爱世界
陈
墨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孤独之侠 ——金庸小说论
陈
墨
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4月第1版 浪漫之旅——金庸小说神游
陈
墨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1月第1版 众生之相——金庸小说人物谈
陈
墨
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6月第1版 英华之咀—— 金庸四部佳作回评
陈
墨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2月第1版
倪匡——《我看金庸小说》、《再看金庸小说》、《三看金庸小说》、《四看金庸小说》、《五看金庸小说》(下半部为陈沛然所著)。吴霭仪——《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金庸小说的情》。金庸小说论稿
严家炎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孔庆东——《笑书神侠》、《醉眼看金庸》、《金庸侠语》。《诸子百家看金庸》系列(温瑞安等著)
名人名家读金庸
金庸学术研究会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阅读金庸世界
王敬三主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金庸研究
王敬三 主编
海宁市金庸学术研究会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吴晓东
计璧瑞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金庸小说十谈
杨兴安
知识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点评金庸
施爱东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金庸笔下的108将
曹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3月 金庸武侠小说鉴赏宝典
覃贤茂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金庸传
傅国涌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