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初二历史)
2013——201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0分,每题2分)
1.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A.中共成立B.抗战胜利C.土地改革D.新中国成立
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通过友好谈判作出的重大决定是
A.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B.和平解放西藏
C.建立西藏自治区D.平定**集团分裂祖国的叛乱
3.决定建立右图中纪念性建筑是在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七届二中全会
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1950年带领这支斗志昂扬的军队奔赴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A.彭德怀B.朱德C.叶挺D.刘伯承
5.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
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
7.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A.“共同纲领”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8.右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出现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动B.一五计划的推行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9.某文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这一
“文献规定”最早出现应该是在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21年中国共产党纲领 D.1945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0.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
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B.新中国的成立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2.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王羲之——书圣②詹天佑——京张铁路③魏源——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④邓稼先——两弹元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4.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5.票据时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16.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
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17.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1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应是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人民公社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19.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农村改革是指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20.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A.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B.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和政策
C.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
条主义的束缚
21.图3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祖国的和平统一
C.经济体制改革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2.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
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使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撬动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打开对外开放的厦门,实现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的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施863计划
23.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 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三大改造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24.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25.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6.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7.“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①消除民族差异②民族共同繁荣③维护民族团结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8.我国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今新疆地区的治理,采取了下列举措: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设立新疆行省③设置西域都护④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29.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0.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这组数据
A.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B.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
C.表明两岸尚未通航、通邮D.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
31.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32.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
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了“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33.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调整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
③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④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34.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35.“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二.综合题(本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图一玉渊潭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图二 韩家湾村农民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材料二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1)材料一中图
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4分)
(2)根据材料一中图二,指出当时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
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在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依据材料二请写出被划为经济特区的任意一座城市。(1分)概述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有哪些?(2分)
(4)
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
?(1分)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学过的史实,请你谈谈对开放的认识。(2分)
37.(14分)材料一:2005年2月,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
治》白皮书,第一次全面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各自治
地方享有的充分自治权及其在国家支持、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各项事业取
得历史性的发展。右表是近年来五个自治区GDP增长率;
结合以上内容请回答:
(1)上面内容反映出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什么?(2分)这一项
基本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2分)
材料二:读右图,回答问题:
(2)图二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区回到祖国的怀抱的情景?(1分)该地区的回归主要归功于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2分)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问题?(3分)
图一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图二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三: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商业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009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稿(节选)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分)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
方针是什么?(2分)
第二篇: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50分)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初二历史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8.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10.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12.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三大改造
13.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很高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5.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A.“大跃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
16.以下史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初二历史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17.“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首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高指标、瞎指挥严重泛滥②“共产”风盛行③全国陷入**
④人们充满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18.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严重的“左”的错误,其主要标志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④浮夸风⑤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⑥“共产”风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
1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20.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21.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许多毛泽东主席像章,其中一枚像章背后刻着的数字表明是“1969年6月”制作。由此可以断定该像章是()
A.建国初期的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D.三大改造时期的22.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
C.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的恶果 D.新中国政权当时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
23.“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24.“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25.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二、非选择题(50分)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初二历史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历史行为与材料一 内容规定是否相符?我们应该从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身上继承什么精神?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12分)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28.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14分)
表格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表格二: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4.2 9.21 1.9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
(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29.2007年适逢中共“十七大”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14分)
(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
图四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五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图六 大庆油田油井试喷成功
(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
初二历史
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B C D D B C D B A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C C C A C C B C 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2)林彪、江青一伙人。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3)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学习叶剑英、徐向前等老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
27.(1)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
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开通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答出以上任何三项内容即可得分。(2)1956年中共“八大”。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了一个好头。(3)1958年。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8.(1)经历了“增长──下降──增长──下降”的曲折过程。不正常的情况有1958~1962年和1966~1976年。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所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很低。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低。(2)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3)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言之成理即可。
29.(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写简评,能够体现出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即可。(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3)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资料来自:初中历史
初二历史
第三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期末试题
2012—2013学年
二、材料分析题(共28分)
21、看图回答问题:(14分)
三、问答题:(共32分)
23、材料:公元2005年4月29日下午3时整,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微笑着伸出右手,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微笑着伸出右手,两只手伸过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根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10分)(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两党合作以后,共同进行了那两项重大活动?(4分)
(2)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国共两党再一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
(3)面对今天的台海形势,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2分)
24、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回答问题:(12分)
(1)长征途中召开的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分)(2)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4分)
(3)你觉得红军长征中的哪些精神是你最需要学习的?(4分)
25、2012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117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7周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什么?(2分)
(2)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局部进攻到全面进攻的标志事件分别是什么?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6分)(3)今年日本又在上演“钓鱼岛闹剧”,你认为怎样解决有利于两国的发展?(2分)
图一: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图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请回答:(1)根据图一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件)(4分)(2)从图一到图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举出你印象深刻的三个战役?(6分)
(3)这次战争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而结束,你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4分)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在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回答:(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4分)(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观念层面”?(各写出一人)(6分)(3)分析“自强”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 历 史 答 题 纸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28分)
21、(14分)
(1);(4分)。(2);;(6分)。
(3)原因①;
②(4分)。
22、(14分)
(1);(4分)。(2)、、(6分)。(3)
(4分)。
三、问答题:(共32分)
23、(10分)
(1);(4分)。(2)
4分)。(3)
2分)。
24、(12分)
(1);(4分)。(2)
4分)。(3)
4分)。
25、(10分)
(1)(2分)。(2);
6分)。(3)
2分)。
第四篇:平原中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初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历史教研组自始至终坚持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开展科组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教研组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
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013年12月10日
第五篇:2013~2014学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试题历史
---------------------------
-.---------:---号---考线-------:---名---姓---------:---级---班--------------:---校---学-
2013~2014学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试题
九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墨子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 商朝C 周朝D秦朝
3.有部史书叙述了我国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是 A.《资治通鉴》B.《史记》C.《春秋》D.《尚书》
4.“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小说中读到()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5.我国的行省制度设立于哪个朝代()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7.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文化大革命运动D.新文化运动 8.三民主义、武昌起义、推翻帝制、民主共和这些词语和哪个人物有关()A.康有为B.孙中山C.蒋介石D.毛泽东 9.我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瑷珲条约D.尼布楚条约 10.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八七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平型关大捷D.太原会战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谁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来的()
A.周恩来B.毛泽东C.邓小平D.宋庆龄 13.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珠海③上海④汕头⑤厦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14.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A.李四光B.詹天佑C.袁隆平D.邓稼先 15.从0到9这十个阿拉伯数字是古代什么人发明的()A.埃及人B.印度人C.希腊人D.中国人 16.上帝、红十字、公元纪年与哪一宗教有关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7.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是指 A 雅典民主政治B种姓制度C 《汉谟拉比法典》D罗马教廷 18.14至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世界被发现的历史事件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新航路开辟D.三角贸易
19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他是()
A.爱因斯坦B.达尔文C.牛顿D.居里夫人 20.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电子计算机B.蒸汽机C.生物工程D.发电机和电动机2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协约国集团是()A.德意奥B.英法俄C.英法美D.英法日 22.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A国际联盟B 欧盟C联合国D 世界贸易组织 23.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萨拉托加大捷B萨拉热窝事件C珍珠港事件D慕尼黑阴谋2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 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诺曼底登陆D莫斯科保卫战 2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
A.1940年B.1941年C.1942年D.1945年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1.美国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位置占据了一
个多世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一: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华盛顿创立
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八年前我们这个国家处于恐惧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在农村首先实行了什么经济制度?(4分)三.简答题(共20分)1.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1)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被荷兰殖民者侵
材料三 :①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美元,帮助西欧和土耳其度过难
关;
②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材料四 :二战后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
备达四分之三。九十年代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华盛顿创立了美国”,他是通过什么战争来实现国家统一的?宣告
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独立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的反对种
族压迫的文件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八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美国采取了什么果断行动?(2分)
(3)材料三中:为了有效的实施冷战,美国在经济、军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
施?(4分)
(4)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5)材料四中: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分)
2.中国共产党93年的奋斗历程说明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1年发生的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1949年,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的是哪个事件?(2分)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占,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2分)(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甲午中日战争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2分)(3)中国哪次战争的胜利使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的怀抱?(2分)(4)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2分)(5)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2分)2.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了多元化的政治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十九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掀起的自救运动是什么?(2分)(2)甲午战败朝野震惊。康有为、梁启超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改良运动叫什么?(2分)(3)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制度,这个制度是什么?(2分)(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5)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哪次革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