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竞赛试题

时间:2019-05-15 13:5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历史竞赛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历史竞赛试题》。

第一篇:初二历史竞赛试题

初二历史竞赛试题

1、重庆谈判的根本目的是()

A.争取国内和平B.争取民主党派支持C.严惩侵华战犯D.驱逐美国在华势力 2、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相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此前60年的会见是在()

A.创建黄埔军校时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C.重庆谈判时 D.制定《共同纲领》时 3、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最主要的原因是()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 4、1945年8月,毛泽东毅然赴陪都,其弥天大勇感动陪都各界。共产党求民主和平、国民党谋独裁内战的是非昭然天下。这里的“陪都”是()A.南京

B.上海

C.重庆

D.广州

5、如果请你写一篇关于重庆谈判的小论文,你应该查找的相关历史资料是()A.《共同纲领》 B.《二十一条》 C.《双十协定》 D.《论联合政府》

6、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自强”与“求富”②“民主”与“科学”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和平、民主、团结”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7、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民国34年,你一定会知道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件历史大事()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B.重庆人民庆祝《双十协定》的签订C.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D.中国军民在抗日战场上展开局部反攻

9、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

10.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11、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和平、民主”最有可能流行于()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重庆谈判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12、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

13、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几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B.签署了“双十协定”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通过了“共同纲领”

14、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哪一解放区,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A.山东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

15、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16、一位青年在1947年入伍,参加人民军队反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当时人民军队的名称是()

A.国民革命军B.中国工农红军C.八路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

17、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战术,迫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7、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太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

A.东北解放军B.华北解放军C.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

18、丁强同学在学校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19、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②在延安作了《论联 合政府》的报告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A.②③①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①③②⑤④ 20、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谁()A.李宗仁B.张学良C.佟麟阁D.傅作义

21、三大战役是“一场中国战争史上空前的,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大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政权赖以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为解放全国莫定了基础”。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22、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其中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3、下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有()①台儿庄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25、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6、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这些战役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们()

A.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D、27、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28、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某导游对北京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近代史上三次被列强占领

B.公车上书打破了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C.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D.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

29、据统计,在辽沈战役中,支援解放军前线的民工达160万,担架13800副,大小车辆6750辆,牲畜80万头,粮食0.7亿斤。这组数据说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解放军实力比国民党军队强B.解放军英勇善战C.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解放军武器装备先进 30、学完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看一部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你认为下列哪部作品可以推荐给他们? A.《秋收起义》B.《西安事变》C.《小兵张嘎》D.《大决战》

31、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下列哪次战役?()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32、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的是()A.台儿庄战B.百团大战C.渡江战役D.平型关大捷 33、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动了()A.辽沈战役B.淮海战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34、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 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

35、“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6、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B.大军合力战淮海C.兵临城下,直取平津D.百万雄师过大江

37、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A.战略反攻打响

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

38、下列解放战争的事实,与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有关的是()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辽沈战役

D.渡江作战

39、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0、看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事件是()A.重庆谈判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41、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42、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1)精良的武器装备(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丰富的物资供应(4)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A(1)(2)B(3)(4)C(1)(3)D(2)(4)

43、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B.在辽沈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和平解放C.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D.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44、2005年6月,《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馆举行。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收复新疆 45.小明家的客人问他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出生那年正好是鸦片战争爆发100周年。”请你算出小明奶奶的出生年代是()

A.1840年

B.1856年

C.1940年

D.1956年 46 “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请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7.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最为严重的危害是()。

A.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C.中国的资源遭到列强的掠夺

D.列强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 48.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49.在新疆,人们把一种柳树称作“左公柳”是为了赞扬和纪念()。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邓世昌

50.“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1.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签订后表达不正确的有()。

A.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受到严禁B.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各国列强的士兵C.中国人可以在北京的东交民巷继续居住D.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52.在我们学过的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53.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的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 义和团运动 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答案:

1、A

2、C

3、B

4、C

5、C

6、A

7、C

8、B

9、D

10、D

11、C

12、D

13、B

14、D

15、B

16、D

17、A

18、D

19、D 20、D

21、B

22、A

23、B

24、B

25、D

26、B

27、C

28、C

29、C B

32、C

33、D

34、C

35、D

36、D

37、C

38、D

39、D D

42、D

43、C

44、A

45、C

46、B

47、B

48、D

49、C C

52、D

53、C

30、D 31、40、D 41、50、B

51、

第二篇:历史竞赛试题

1、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 “钻木取火” “尝百草”分别指

⑴燧人氏 ⑵女娲 ⑶冒厥 ⑷神农氏 ⑸盘古氏

A、(1)(2)(3)B、(5)(2)(4)

C、(5)(1)(4)D、(5)(3)(4)

2、人们常说的“知天命”的年龄是指

A.40岁B.50岁

C.60岁D.80岁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 .道、儒、墨、法

C .儒、法、墨、道D .道、法、墨、儒

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一句古代格言出自

A.《资治通鉴》B.《论语》

C.《荀子》D.《史记》

5、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 法国宪法序言的是

A.《自由大宪章》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6、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里面有一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此处的“一桥”是指

A.武汉长江大桥B.南京长江大桥

C.郑州黄河大桥D.济南黄河大桥

7、董存瑞以年仅19岁的生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发生在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时代背景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

C.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D.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

9、为了加速二战的结束,1945年8月6日广岛时间上午8时15分,美国向日本广岛市中心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心温度达3000摄氏度以上,附近受害者瞬间蒸发。这颗原子弹名为

A.胖子B.小男孩C.垃圾桶D.婴儿

10、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开端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洋务运动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出自思想家

A.李贽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

12、我国古代被誉为“草圣”的大书法家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张旭

13、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他生活在当时的A.越国B.赵国C.楚国D.魏国

14、抗日战争时期,从加拿大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救死扶伤的是

A、罗生特B、凯瑟琳霍尔C、白求恩

15、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改“王”为“皇帝”,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皇帝自称

A、寡人B哀家C、朕D、陛下

16、张研同学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地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D.南昌起义

17、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服饰上都镶有“八一”的标志,这是为了纪念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红军的成立D.井冈山会师18、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了一桩让世人震惊的侵华事件,随后侵占东北三省。要了解该事件的详细情况,我们最好参观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B.七七事变纪念馆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D.八一三事变纪念馆

1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20、下列有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老师

B.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老师

C.亚里士多德直接师从于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学说的传承者之一

21、日军在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中,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三光”是

A、烧光、杀光、抢光B、烧光、拿光、杀光C、烧光、拿光、抢光

22、我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

A《歌女红牡丹》B《定军山》C《林则徐》D《玉人何处》

23、奥运会旗是:“五色环”旗,其中黄色环代表

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

2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哪部又称“王子复仇记”

A、《奥赛罗》B、《哈姆雷特》

C、《麦克白》D、《李尔王》

2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

26、下列世界奇迹哪个位于伊拉克?

A金字塔B空中花园C宙斯神像D太阳神像

27、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联是在A东林书院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D白鹿书院

28、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创立读书会时,他们的口号是

A.经世致用B.改造中国,改造世界

C.博学、笃行、立志、修身D.革新学术

29、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并且提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名言的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

30、古人所说的“六朝”指的是哪六个朝代?

A、东汉、东吴、宋、齐、梁、陈

B、东吴、宋、齐、梁、陈、隋

C、西晋、东晋、宋、齐、梁、陈

D、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31、我国到了明朝已形成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四级考试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院试——乡试——会试——殿试B、乡试——会试——院试——殿试C、乡试——会试——殿试——院试D、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32、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A、唐玄宗任用奸臣B、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安史之乱D、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33、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姚崇D、杜如晦

34、下列哪座山不属于我国四大佛山之一

A雁荡山B五台山C峨眉山D普陀山

3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出自

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36、“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哪一城市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A、纽约B、华盛顿C、芝加哥D、旧金山

37、近代自然科学是以下列哪一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A.医学B.物理学C.天文学D.数学

38、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1862年正式开学,主要教习外国语文和自然科学,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和外交官员。

A、岳麓书院B、白鹿洞书院C、京师同文馆D、国子监

39、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唯一的一位四次连任总统的著名人物,他应该是

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尼克松

40、卢梭岛是人们漫步日内瓦湖畔时的首选人气小岛,也是缅怀卢梭的地方。卢梭被世人如此景仰的主要原因是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C.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D.他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参考答案

1——10CBDACACCBC 11——20DDC C CBAABD

21——30 AAABCBABCD31——40ACBABCCCCC

第三篇: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2014年秋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有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答对的得3分,答错、不答或答案超过一个的一律得0分.

1.在实数范围内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A.个

B.个

C.个

D.个

2.下列各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A.B.C.D.3.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B.C.D.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能说明的依据是()

A.ASA

B.

SSS

C.AAS

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若,则的值为()

A.B.C.D.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8.计算:

9.写出两个不同的无理数,使这两个无理数的积为有理数,那么

这两个无理数可以是

10.如果,且,那么

11.计算:

12.命题:“如果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为”的逆命题为

13.如图,已知在中,是的中点,,垂足分别是、,则图中有

全等三角形.

14.若

则__________.

15..如图,在△ABC中,BC边不动,点A竖直向上运动,∠A越来越小,∠B,∠C越来越大,若∠A减少α度,∠B增加β度,∠C增加γ度,则α,β,γ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

16.如图,已知中,是高和的交点,则线段的长度为

17.如图,锐角△ABC中,BC>AB>AC,小菁依下列方法作图:

作∠A的角平分线交BC于D点.

作AD的中垂线交AC于E点,交AD于F点.

连接.

(1)根据所画的图形,下列正确的是(填序号);

A.DE⊥AC

B.DE∥AB

C.CD=DE

D.CD=BD

(2)若,则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9分):

18.(9分)计算:

19.(9分)

计算:

20.(9分)已知,求代数式的值.21.(9分)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

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重合,连接,.试猜

想线段和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2.(9分)若,求代数式的值.

23.(9分)如图,已知于点,于点,且,相交于点.

求证:(1)当时,;

(2)当时,.

24.(9分)如图,在四边形中,是的平分线,∥,连接、,求证:(1)

(2)是的平分线.

25.(13分)如图,把一张边长为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四角均剪去一个边长为

(<)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

(1)①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纸片(阴影部分)的面积;

②当,时,利用因式分解计算折合后纸盒的表面积;

(2)当,时,求出纸盒的底面积.

26.(13分)已知:如图1,点为线段上一点,都是等边三角形,交于点,交于点.(1)求证:;

(2)求证:为等边三角形;

(3)将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初二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说明:

(一)考生的正确解法与“参考答案”不同时,可参照“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的精神进行评分.

(二)如解答的某一步出现错误,这一错误没有改变后续部分的考查目的,可酌情给分,但原则上不超过后面应得的分数的二分之一;如属严重的概念性错误,就不给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C

2.C

3.D

4.A

5.B

6.B

7.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8. 9.不唯一

如:,10.

11. 12.如果两个角的和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13.

14. 15.α=β+γ

16.4

17.⑴

B

三、解答题(共89分)

18.解原式……………………………………………6分

…………………………………………………………9分

19.解:原式

…………………………3分

………………………………………6分

……………………………………………………9分

20.解:∵

…………………………………4分

∴……………………………………9分

21.解:BE=EC,BE⊥EC

证明:∵AC=2AB,点D是AC的中点,∴AB=AD=CD.∵∠EAD=∠EDA=45°,∴∠EAB=∠EDC=135°.又∵EA=ED

∴△EAB≌△EDC

(SAS)

……………………………………………………5分

∴∠AEB=∠DEC,EB=EC.∴∠BEC=∠AED=90°.∴BE=EC,BE⊥EC.……………………9分

22.解:由,得:

…………………………………5分

………………………9分

23.证明:(1)∵∠1=∠2,CD⊥AB,BE⊥AC,∴OE=OD.∵∠3=∠4,∠CEO=∠BDO=90°,∴△OEC≌△ODB(AAS)

∴OB=OC.………………………………………………………………4分

(2)∵∠3=∠4,∠CEO=∠BDO=90°,OB=OC,∴△OEC≌△ODB(AAS)

∴OE=OD.∵CD⊥AB,BE⊥AC,∴△OEA≌△ODA(HL)

∴∠1=∠2.………………………………………………………………9分

24.解:(1)∵是的平分线,∴

∴≌(SAS)

∴.

………………………………………5分

(2)∵≌

∵∥

∴是的平分线……………………9分

25.解:(1)①().…………………………………(4分)

折合后纸盒的表面积=.…………(6分)

当a=6.4,b=1.8时,原式=(6.4+2×1.8)(6.4-2×1.8)=28

…………………………(8分)

(注:没有因式分解得出正确结果,扣1分)

(2)

纸盒的底面积=……………………………………(10分)

当a+2b=8,ab=2时,………………………(13分)

26.证明(1)∵△ACM,△CBN是等边三角形

∴AC=MC,BC=NC,∠ACM=60°,∠NCB=60°…………………2分

∴△CAN绕着C点顺时针旋转60°会与△MCB重合,∴△CAN≌△MCB

∴AN=BM

……………………………………………4分

(2)

∵△CAN≌△MCB

∴∠CAN=∠CMB

又∵∠MCF=180°∠ACM∠NCB=180°60°60°=60°

∴∠MCF=∠ACE

∴△CAE绕着C点顺时针旋转60°会与△CMF重合,∴△CAE≌△CMF……………………………………………………7分

∴CE=CF

∴△CEF为等腰三角形,又∵∠ECF=60°

∴△CEF为等边三角形.……………………………………………(9分)

(3)画图正确

………………………………………………(11分)

结论仍然成立.………………………………………………………(13分)

第四篇:初二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枞阳二中2004年初二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命题人:枞阳二中

王亮华)

注意事项:

(1)1——12题,每个信息点3分,共16×3=48分;

(2)13——15题,每题6分,共3×6=18分;

(3)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4分。

(4)球体的体积公式:V=pR3,V为体积,R为半径。

一.填空题:

1.城市街道用水泥铺成的路面,每隔一段距离就用切割机把它割出了一条小沟,这是为了。

2.有一铁路高架桥长400m,某人在桥上行走,当行人距前方桥头180m处发现迎面有一列火车以43.2Km/h的速度向他开来,此时火车距前方桥头为360米,行人至少以

m/s的速度才能安全离开铁路桥。

3.如图1所示,将一只钢制砝码挂在精密的测力计下,并将砝码完全浸没在煤油中加热,装煤油的烧杯再放在电子秤上,已知煤油的膨胀比钢的的膨胀要明显得多,且不考虑加热过程中煤油质量的变化,那么随着温度的升高,测力计的示数将,电子秤的读

数将,烧杯底部受到煤油的压强将

。(以上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电冰箱背面的散热器做成弯曲的管状,这是为了,且散热片的外表涂成黑色,是因为。

5.把一实心小球分别投入盛有一定量的水或酒精的容器中,当小球在水或酒精中静止时,受到水的浮力是1.7N,受到酒精的浮力是1.6N,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则小球的密度是

Kg/m3。

6.我们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必须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这主要是因为(1);

(2)。

二.选择题:

7.如图2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方框中的光学元件之后,从方框下方射出,那么方框中的光学元件可能是

()

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凸透镜;

C.凹透镜。

8.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位于我国()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青海省

C.甘肃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

9.“立方木块水中漂,半进(浸)半出在半腰,木块密度知多少”。

()

A.0.25×103kg/m3;

B.0.5×103kg/m3;

C.0.75×103kg/m3;

D.1.0×103kg/m3;

10.美英联军在伊拉克遭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一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有一节宽2.4m的车厢,一颗子弹正好垂直打穿这节车厢,如果这节车厢上的弹孔前后错位6cm,列车当时的速度是54km/h,则子弹在车厢内的速度为

()

A.500m/s;

B.600m/s;

C.700m/s;

D.800m/s。

11.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为使它安全停下来,下面的方法不应采用的是()

A.利用轮和地面之间的磨擦;

B.飞机前部发动机向前喷气;

C.飞机后部发动机向后喷气;

D.飞机尾部施放阻力伞。

12.如图3所示,某装有水的容器中飘浮着一块冰,而在水的表面上又覆盖着一层油,已知水面距容器底的高度为h1,油

面距容器底的高度为h2,则当冰块全部熔化后()

A.h1和h2都变大;

B.h1和h2都变小;

C.h1变大,h2变小;

D.h1变小,h2变大。

三.简答题:

13.俗话说:“树大招风”。甲乙两棵树,它们的发达程度及根系深度基本相同,但甲树高于乙树,甲树容易被风吹倒或折断,从物理知识角度来讲,可以把树看成什么?为什么甲树容易被风吹倒或吹折?

14.在月球上用天平称得质量1kg的棉花,若把这些棉花带到地球上再称,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还是一1kg吗?为什么?

15.某工厂有一失修的锅炉水位计,如图4所示,请观察后回答:

水位计中出了什么毛病?若不修理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16.有一密度计如图5所示,刻度处的玻璃管是粗细均匀的,标有1.0和1.1两刻度线相距1.8cm,求1.1和1.2两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多少cm?

17.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一顾客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了16级,当他以同样的速度(相对电梯)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下楼时,数得了48级,则该自动扶梯的级数是多少?

18.测定患者的血沉,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将此悬浮液放进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某人的血沉γ的值大约是10mm/h,如果把红血球近似为半径为R的小球,且认为它在血浆中下沉时所受到的粘滞阻力为f=6πRηγ,在室温下η=1.47×10-3pa.S,已知血浆的密度ρ0=1.0×103kg/m3,红血球的密度ρ=1.3×103kg/m3。试由此估算红血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μm?

枞阳二中2004年初二物理知识竞赛答案

1.防止因热胀冷缩而导致损坏路面

2.3.5m/s

3.变大,变小,变小

4.增大散热面积,黑色表面更利于向外辐射(或散)热

5.0.85×103

6.人们习惯用右手操作;横梁标尺刻度从左到右,便于读数。

7.B

8.C

9.B

10.B

11.C

12.C

13.(1)可以把树看作杠杆

(2)由题意可知,当阻力和阻力臂差不多相等时,风作用于甲树的动力臂比乙树长,甲树易被吹倒。

14.(1)不是1kg

(2)

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而地球表面有空气,空气对棉花有浮力

15.(1)水位计下方(或某处)被堵塞,导致加热时水位中的水位不能正确显示锅炉中水位高低。

(2)工人对锅炉中水位造成错误判断(或引起锅炉爆炸)。

16.解:设刻度线1.0以下人体积为V0m3,刻度线处截面积为S

m3,1.1与1.2两刻度线间距为Lcm.根据漂浮条件F浮=G和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得:

G=1.0

×103gv

(1)

G=1.1

×103g(v0-1.8

×10-2s)

(2)

G=1.2

×103g(v0-1.8

×10-2-10-2LS

(3)

由(1)/(2)得

v0=19.8×10-2S

(4)

把(1)、(4)代入(3)得:L=1.5cm.17.设级数为n,梯对地面速度为V’,梯每级为1单位长度,人上梯时间t1,下梯时间t2.根据速度不变,由v=s/t得:

上楼时:

下楼时:

解之得:n=24级

18.如图所示,红血球在重力G=mg,浮力F浮和阻力f作用下,匀速下沉,红血球所受合外力为0,即:

mg=F浮+f

ρgv=ρ0gv+6πRηγ

4/3

(ρ-ρ0)R3g=6πRηγ

故R=

=2.5

10-6(m)

=2.5μm

第五篇: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a、b、c是正整数,a>b且a2-ab-ac+bc=7.则a-c等于(D)A.-1

B.-1或-7

C.1

D.1或7 2.已知a≠0.b≠0且1/a +1/b =4 则(4a+3ab+4b)/(-3a+2ab-3b)等于(B)A.-11/4 B.-19/10 C.0 D.19/10 3.对于非负数a1.a2…a5满足M=(a1+a2+a3+a4)(a2+a3+a4+a5)N=(a1+a2+a3+a4+a5)(a2+a3+a4),则(B)

A、M>N B、M≥N C、M

A B C D

5.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可以画出(C)A.8个 B.6个 C.4个 D.2个

6.有下列四个命题:

(1)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2)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3)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 正确的是(D)

A.(1)(2)B.(2)(3)C.(3)(4)D.(4)(1)7.若√x =(1/√a)-√a,则√(4∧x+x∧2)的值为(B)

A.a-1/a B.1/a-a C.a+1/a D.不能确定

8.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D)

A.相等 B.不相等 C.互余 D.互补或相等

9.已知实数a满足|2000-a|+√(a-2001)= a,则a-2000∧2的值为(C)A.1999 B.2000 C.2001 D.2002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

10.已知A=√(2+√3)-√(2-√3),化简后,A= 11.设 x=(√(n+1)-√n)/(√(n+1)+√n),y=(√(n+1)+√n)/(√(n+1)-√n).且19x∧2+143xy+19y∧2=2005,则整数n=.12.满足3√(x-2)=(1-√(3-x))∧2的所有整数x的和是.13.在△ABC中,∠C=90°,BC=40,AD是∠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DC:DB=3:5,则点D到AB距离是

14.在△ABC中,AB=5,AC=9,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过C作CE⊥AB于E,并且AE=1/2(AB+AD),则∠ABC+∠ADC=

16.如图,有一块矩形ABCD,AB=8,AD=6.将纸片折叠,使得AD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沿DE向上翻折,AE与BC的交点为F,则△CEF的面积为

17.张家村、李家村和杨家村三个村庄的位置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每两个村庄之间都有笔直的道路相连,他们计划共同投资打一眼机井,要求机井到三条道路的距离相等,那么打机井的位置有处。

下载初二历史竞赛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历史竞赛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

    备考期间,考生可以适当放松,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做好接下来的复习。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希望能帮到你!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1初二全国数学竞赛试题2初二全国数......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

    瑞金四中初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歌词对开国大典的描述,最为贴切的是(B)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C.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

    初二历史5—12课试题

    初二历史5—12课试题一、选择题1、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是A、张作霖没有接受日本侵略满蒙的全部条件 B、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C、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历史典故知识竞赛试题

    历史典故知识竞赛 班别 姓名 得分 一、选择最佳的答案。1、典故“高山流水”中,哪个说法是对的( ) A.弹琴者为钟子期 B.听者为俞伯牙 C.比喻琴曲高妙或知音 2、在“毛遂自荐”......

    初二年级英语下学期竞赛试题

    初二年级英语下学期竞赛试题 第一卷 (共60分) 二、单项填空 (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26. Where’s Lily? We are all hereher. A. besideB. aboutC. exceptD. with 27. I......

    初二历史中考试题(精选5篇)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 历史中考试题 一.选择(15×3ˊ)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南京条约»D.«尼布楚条约» 2.中......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共50分)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A.1951年B.19......

    初二历史

    2013年春市职中初2014级(初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中国共产党成立C.中华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