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金融学数据库
经济学金融学数据库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www.xiexiebang.com,中国商务部、中国证监会网站等,各种证券软件。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CSMAR)是国泰安公司联合香港大学,针对高等院校、金融证券机构的专家学者,对于中国股票市场分析研究的需要,而设计研发的高级专业金融会计数据库系统,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中国证券市场交易数据。
世华资讯
• IMF的国际金融数据库免费注册
• IMF的国金年鉴数据资源可以通过免费注册在线获取。请先打开页面:
第二篇:金融学与经济学
金融学与经济学
Zvi Bodie和Robert C.Merton在他们合著的《Finance》一书中开篇明义:“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这一看来与经济学含义颇为相似的金融学定义难免让人疑惑:包含了众多子学科的金融学体系能在这一定义下得到涵盖吗?金融学其实就是以金融领域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吗?还是有着其独有的学科特征?回顾历史,人们会对金融学科产生种种疑惑是并不让人感到惊奇的。在这样一个发展时间很短,且涵盖了诸如公司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管理学、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等子学科的学科体系中,“学科逻辑混乱”曾经是研究者对其所下的结论。然而,伴随着市场现实的发展和金融研究者的不断努力,金融学的学科脉络逐渐走向清晰完整,学科特征日益显著。因此,我们终于可以对上述几个问题做出基本的回答:
第一,现代金融学分为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两个部分,而Bodie和Merton所给出的定义显然是针对微观金融提出的,又被称为新古典意义上的金融学定义。
第二,在金融学体系中,宏观金融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看做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或者可以理解为现代(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演绎。而微观金融学则不能做类似的理解,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显现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可以说,今天的微观金融学,已然发展成为一门虽然与(微观)经济学联系密切但确实有所不同的独立学科,其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微观金融学所特有的“无套利分析”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是没有的。
一、一个历史的视角: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
众所周知,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西方主流经济学所经历的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历程,而金融学则恰恰相反,最早的金融研究是从宏观层面开始的,包括古典经济学家如李嘉图(1821)等人对整体市场价格水平和相应的货币供求问题以及利率决定等问题的研究;新古典后期的经济学家们,如Wicksell(1898),则通过利息理论把宏观金融问题与一般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和经济危机)等结合起来考虑。最后,当凯恩斯革命引致的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时,宏观金融学也相应形成,其核心内容就是货币经济学,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封闭的研究环境逐渐拓展到开放的经济环境,国际金融问题(有人将之称为开放经济下的货币经济学)也逐渐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而在微观金融学方面,由于市场现实的不发达,虽然在今天来看,早在1728年(Gabriel Cramer)和 1738年(Bernoulli)就已经出现了对不确定环境下决策准则的初步思考,20世纪早期Marschak(1938)等人也已经开始进行均值—方差的决策分析,然而最初的微观金融仍主要停留在道•琼斯式的简单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经验法则(Rules of Thumb)水平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VonNemnann—Morgenstern(1947)的期望效用公理体系的建立和Markowitz(1952)的资产组合理论为标志,微观层面的金融学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
但是,微观金融的发展并非是从一开始就具有系统性的。在市场现实的驱动下,微观金融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和投资学(Investments)上,公司金融主要涉及公司的资本结构、投融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决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阐释资本结构的M—M定理(1958);而当时的投资学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过资产和证券的定价获取最大收益的问题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包括Farna(1965)的效率市场假说、以Morkovitz的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础的Sharpe(1964)、Lintner(1965)和 Mossin(1966)三人建立的单期CAPM模型、Ross的 APr(1976)模型等。这些理论显然在寻求一些共同问题的答案:金融市场是怎样运行的?在这个市场中,如何能够在风险(不确定性)环境下获得证券的合理价格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可以看到,这些研究都是非常朴素而具有很高的直觉性的,但却为未来微观金融理论的深人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同时,在实务界,一个类似的工作其实也在同时进行,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技术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金融系统的动态特征决定了微观金融研究不可能长期停留在单期的基础上,现代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吸引了大量最优秀的人才,他们的工作将微观金融从最初的公司财务和投资学中拓展出来,进入到一个更为一般、更加符合现实、也更加复杂的动态研究框架中。最初,这些工作都是零星而渐进地进行的,现在看来我们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以下几个主线:
1.对CAPM模型的跨期拓展和一般拓展。20世纪70年代Merton(1971,1973)等人运用动态规划和Ito随机分析技术,将单期拓展到多期,将投资者的消费、投资和终生效用纳入研究,发展出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等,并在技术上首次运用了连续时间的研究方法(Merton,1996)。
2.无套利思想和方法的演进。M—M定理是最早引入无套利思想的金融学理论,Black&Scholes(1973)在期权定价模型中对无套利思想的运用则使得这一金融学基本原理大放异彩,Ross在1976年提出的套利定价理论同样也是遵循这一思路进行的。1976年,Cox和Ross开创了与无套利具有内在一致性的风险中性(Risk Neutral)定价方法,将无套利思想推向深入。之后,HarrisonD.和Kreps(1979)、Harrison D.和Pliska(1981)进一步证明了一个无套利的均衡体系可以由等价鞅测度来获得,从而使得无套利的金融直觉在严格的金融研究中得到验证。
3.对金融市场一般均衡的研究和验证。这一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AITOW(1953)和Debreu(1959)对一般均衡模型在不确定性方面的拓展,以及或有权益证券和阿罗证券的概念。20世纪加年代,Duffie & Huang(1985)将此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证明了动态一般均衡的必然存在,并提出了现实的解决方案。
纵观微观金融研究的发展历史,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个针对不确定环境的研究体系,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为资产定价,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微观金融实现了从单期到跨期、从个体决策到市场动态一般均衡的拓展,形成了独特的无套利分析方法,从而得以初步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这一学科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时间(跨期)和风险(不确定性),其目标则是通过确定合理的资产价格,获得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市场均衡。因此,Bodie和Merton所说的“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的确是对微观金融学的一个准确描述。
二、供求分析和无套利分析:金融学和经济学分野
如前所述,微观金融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当近似的:建立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在此目标下追求定价的合理性,以形成一个合理的均衡价格体系。另外,也有众多的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在微观金融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典型的当属信息经济学,尤其在上个世纪 80和90年代,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金融学中使用的频率可能不会少于它们在经济学研究中出现的机会。因此,可以说现代微观金融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微观经济学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新古典特征,这也正是Bodie和Merton的上述定义被称为新古典金融学(Neoclassical Finance)的原因。
然而,是否能据此认为(微观)金融学实质上就是经济学,只是一门具有不同研究对象(金融领域)的经济学呢?这一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金融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特点最终导致了其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与经济学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尽管金融学和经济学都可以在效用最大化和均衡价格体系的整体框架下得到阐释,但它们的研究方法却是相异的,其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供求分析和无套利分析的区别。
(一)供求均衡分析和无套利分析: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主要差异
1.供给和需求分析:经济学的根本分析方法。供给和需求及其相应的均衡概念一直都
是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无论是什么市场,无论信息结构有多么复杂,经济学中几乎所有的模型都是在供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从需求方来说,需求曲线是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目标和收入约束条件下形成的,其位置实际上是由外部力量如消费者偏好来决定的;而供给曲线则是以供给方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一定的技术约束和市场约束(市场需求曲线)条件下形成的,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产量(消费量),相应形成了最优的均衡价格参数。显然,经济学供求均衡分析方法的结果就是推导出了一个数量—价格机制,价格必须在均衡点上,否则市场供求力量就会发生作用,所有的经济学模型最终几乎都是以获得使供需匹配和市场出清的价格结束。即使是在复杂的博弈论模型中,例如双头垄断模型,都可以被认为是对供求分析方法的拓展。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在宏观经济学中找到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赐曲线、LM曲线、总供求曲线乃至货币经济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等,无一不隐现着供求分析的影子。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那个萨缪尔森的著名的经济学笑话——只要学会了“供给”和“需求”两个词,一只鹦鹉就能成为经济学家。
2.均衡分析和无套利分析:金融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进一步来看,供求分析在经济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显然是与其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息息相关的。在微观经济学中,竞争环境下的普通供求曲线是在其他价格都保持不变的传统假设下进行的,商品之间由于不具备完全的替代性而使得价格弹性处于正常的范围内,这使得供求曲线在大多情况下都存在均衡交点,供求分析得以顺利进行。而在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机制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得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了和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法不同的特点。
我们知道,在众多的金融学理论模型中,主要包括两种分析方法:其一是均衡分析方法,如典型的CCAPM模型、ICAPM模型等;其二则是无套利分析方法,其经典运用包括APT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等。
(1)金融学均衡分析法。从金融均衡分析法来看,乍看之下它与经济学中的供求均衡分析相当类似:首先,均衡分析法的整体研究思路是从市场投资主体的效用最大化出发,在一定约束条件(收人预算约束)下获得均衡状态的资产价格,在这里价格是最终的输出变量(Outputs),这和经济学中消费者理论的演绎过程相当类似。其次,它们都属于均衡分析方法,更进一步说它们都属于绝对定价法:它们的核心都在于理解和度量那些导致金融资产(商品)价格变化的各种经济因素,用以解释资产价格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第三,金融学均衡分析和经济学供求分析的理论演绎过程都比较侧重于问题的纯理性描述,往往形成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均衡价格,其缺陷在于常常和市场相去甚远而难以实际运用,但在描述资产价格形成和变化的整体影响因素方面却往往具有更大的一般性,因此都被较多地看做一个分析资产定价问题的理论框架。
然而,在这两者之间,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重要区别却是:在金融学均衡分析方法中,金融产品的价格决定并不需要进行供求双方的共同分析,在这里金融产品的供给方似乎消失了,而只要对需求方进行研究就足以推出均衡状态和均衡价格。金融学分析方法的这一特点是由其研究对象的根本特点决定的。金融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没有明确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分,金融产品的供给者并不仅限于工商企业,在这里,除了金融产品的最初供应者,金融市场上的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随时可能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切换,加上金融市场中的卖空机制、套利活动和金融产品的可复制特性,金融市场上的供给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认为是无限的,也就是说,金融市场上的供给曲线在很多时候都是水平的。
因此,在供求曲线均为水平的金融领域中,经济学中供求决定价格的老套路显然无法继续使用了:在尚未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描述交易数量如何沿着供求曲线运动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虽然价格是确定的,但是两条重合的供求曲线使我们仍然无法找到均衡的交易数量。总之,供求分析一旦失去意义,数量—价格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
这最终导致了在金融学的均衡分析方法中,研究者们不得不放弃供给方,而将注意力仅仅集中在需求方的最优化分析之上;同时,金融研究者们也很少再涉及数量—价格之间互动机制的研究,取而代之的是对风险—收益互动机制的深入分析。
(2)无套利分析法。数量—价格机制和供求分析不起作用,研究者们必然不断寻求其他方法,与供求均衡分析方法迥异的无套利分析方法应运而生。无套利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其实非常简单,研究者惟一需要确定的是:当市场中其他资产价格给定的时候,某种资产的价格应该是多少,才使得市场中不存在套利机会?很明显,无套利分析法的诸多方面都是与金融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相吻合的:既然数量—价格机制不存在,无法从均衡数量推导出最优价格参数,无套利分析方法就不再考虑价格运动后面的数量变化,③而是将市场价格作为输入变量;既然金融产品之间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投资者随时可以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切换,他们关心的只是各种金融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无套利分析方法就以“相对定价”为核心,寻求各种近似替代品价格之间的合理联系,通过对“无套利”目标的追求确定合理的市场价格。无套利分析在衍生产品定价中的广泛运用是金融学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互动的最佳说明。衍生产品的冗余证券性质决定了其可替代证券的存在,而相应的无套利分析必然成为定价分析的核心。
Black和Scholes著名的适用于一般衍生证券价格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为后来脍炙人口的风险中性定价原理、等价鞅测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也正是基于他们对无套利分析方法在金融学中的运用,终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3)均衡分析和无套利分析:主要差异。从上文中我们已经知道,金融学中的均衡分析方法与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全然相同,而无套利分析法则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那么在金融学研究中,这两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理解呢?首先,均衡分析法属于“绝对定价法”而无套利分析法属于“相对定价法”。
其次,从市场状态来看,无套利的存在是均衡状态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均衡的时候必然是无套利的;但是无套利并非是均衡的必要条件,即无套利只是局部均衡,并不一定意味着一般均衡。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相较于均衡分析,无套利分析也具有更大的一般性。
与均衡分析相比,无套利分析是金融学研究中更具有标志性的基本方法,也是金融学实际运用中被采用的主要方法,除了无套利分析法与经济学分析方法差异比较明显,因而更大地体现了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区别之外,这一点主要是由金融市场(更确切地说,是金融数据)的基本特征决定的。在金融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接近)市场真实状况的数量的日数据乃至日内数据,金融数据的这些质量和数量特征导致了金融研究者能够得到比经济学研究者更高的“回报”:我们可以从数据研究中得到更符合市场的可运用的结论,这必然使得那些阐述式的(Indicative)经济模型(如均衡分析方法)要相对弱于与实际数据相联系的经济模型(如无套利模型)。由于无套利分析的结果更贴近市场和真实世界,极大地展现了金融学的实用性,从而在运用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其他差异
除了无套利分析和供求分析这一主要差异之外,金融学和经济学还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其他一些不算非常显著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还是和金融学的特定研究对象性质息息相关的。差异之一就是金融学较多地使用连续时间分析而经济学则较多使用离散分析。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学是关于跨期和不确定性的学科,运用连续时间分析具有技术上的便利性。另外,尽管现代经济学正在向涉及不确定性和动态过程的研究方向努力,但其基础部分仍然主要以(比较)静态分析为主,而不确定性和跨期动态则可以被认为是金融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到这样的结论:由于研究对象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的特殊性,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特征的学科。实际上,金融学研究方法已经
和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那些涉及到时间和不确定性、研究对象具有与金融学类似性质的领域中,如货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很多以前用非金融方法进行研究的问题现在都被看成是金融问题。利率期限结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这是货币经济学中的一个内容,主要用供求方法进行分析,而今天,人们大多用无套利的思想和随机过程的基本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从而使它变成了金融学中的一个主题。而且无可置疑的是,经过这一变化,分析的水平大大提高了。另一个例子是实物期权,金融学中用于研究期权的工具被广泛地运用在那些包含了一些与期权概念非常近似的问题的领域中,例如环境经济学。因此,如果认为金融学就是一门针对金融领域的经济学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第三篇:金融学+经济学就业方向
金融学一直稳居在学生报考专业的前五名,这是和其就业行业的高收入是分不开的。海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对金融学的就业方向进行了盘点,归结出了八大就业方向,并对此进行了深度解析。希望能给报考金融学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二、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首先进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是毕业生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具备一定的银行业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资银行驻华机构的可能性会增大。很多同学起初就是投身于国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之后,纷纷跳槽,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坚力量,很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成为高层领导。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灵活务实、不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为其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至今这种情况仍在延续。另外,虽然国有四大行有一些遗留的官僚积习,但其稳定的收入,较轻的压力,较高的福利水平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对四大国有商行感兴趣的朋友把专业方向集中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方向上。
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如开发行、农发行亦是较佳选择,但其工作性质类似公务员,金融业务并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饭的地方,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益处相对于行业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来说还是较弱的,若想在金融领域成一时气候最好不要选择这样的单位。不过目前这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待遇等比商业银行好,而这也成为吸引毕业生眼球的亮点所在。
四、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证券、信托、基金这三家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的,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且按真正的企业管理机制运行,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在这一行业做是极佳选择,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难点是学历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选择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如果是学财务管理、法律硕士专业(本科是金融经济)的,这也是不错的选
择。最近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金融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又添一新的选择,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员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线,在投行业有一句话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员工所创造的”。上述三家当下用人思路是积极挖角,在金融行业内人员流动性最强的当属这三家。有志于风险管理、终日奔波、常年胃痛、居无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选择这个行业。当然,不能否认,这个行业给你的回报与投入相比还是成正比的。建议男同学选择此行业,应该更有发展。
五、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类似于政策性银行,目前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和作用在逐渐消退。金融租赁、担保这个行业发展迅速,可以考虑进入,当然,如果有在银行、证券的从业经历,进入到这个行业中应该更有作为。
六、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保险公司可以参照对商业银行的分析,做上数年,有保险营销、风险管理经验之后,在国内股份制保险机构迅速成长、外资保险机构进入的契机下,还是大有可为的。保险精算专业是非常吃香的。社保中心以及财政审计部门等是养老的地方,稳定有余,灵动不足,当然,希望获得稳健回报的朋友不妨作为一个选择来考虑。
七、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在上市公司证券部的工作经历亦可,先天横跨证券产业两行,再要发展有立脚点。如果全程做过IPO筹备工作,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将更加有益,它对财务、产业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八、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高校、研究所是有志于做学术的同学的首选,这显而易见就不多说了。
整体概况
相对于本科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经过几年的深造和导师的精心辅导,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在科研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就业面也得到相应的拓展。
一般来说,毕业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和国内就业。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是受到影响的。整体上看,毕业生进外资企业的难度加大了。国际贸易等与全球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生就业受到较大影响,进出口行业有减少招聘人数的趋势。但是,这次金融危机对本土企业的影响并不那么明
显。2008年11月华南农业大学银行、证券、保险、财会、营销类专场招聘会,100家企业共设有120个摊位,提供岗位1000余个,而入场学生有1.2万左右。一些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逆市招人,进行人才储备,当然他们所招收的人才肯定都是高素质人才,高学历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单个看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就业问题可能会显得悲观,但如果看整个就业大环境,经济学科门类的就业率并不算差。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而且这次金融危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热门和冷门专业的看法。不论现在的局势如何,我们能做的就是无论牌面好坏,尽力打好手中的这一副牌。
对于理论经济学毕业的研究生,由于具有基础性,可灵活就业,可以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经济咨询单位、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所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等科研工作和经济类专业教学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新闻、出版等部门。
对于应用经济学毕业生,可针对自己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择业。一般而言,国际贸易学专业主要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理论研究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科研工作;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财政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进入经济管理部门和各大公司进行统计分析和预算工作。
总之,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泛,可在贸易业务、金融业务、证券投资、银行系统、保险业等领域内大展宏图,可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等工作。
从整体上看,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就业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毕业后,更多的是从事研究性工作,据经济学考试中心的观察统计发现,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的经济学硕士生,刚出校门拿到年薪10万以上者,不在少数。
为帮助备考2009年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了解经济学硕士生的职业前景,以便选择好自己未来的专业,教育经济学考试中心特别组织人力梳理了相关资料,并对经济学各专业硕士的就业方向、薪酬状况、从业行业、就业前景、事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飨读者与学员。本文就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专业进行了系列观察与统计分析。
就业状况
近年来,大家平素能看到众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在闪光灯下意气风发,但是根据统计,2003年广东省经济学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在50%以下,而该省各专业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了75%。可见经济学专业本科就业并不理想。原因是两方面的。首先,经济学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
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等;其次,经济学本科课程设置面广,而实用技能不专,研究深度不够。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不能说非常理想,但要找到工作也并非难事。就业薪酬水平高的不是很多。
就业方向一览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经济学门类的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此职位各个行业中都有,但一般只有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决策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该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2)对外贸易人员
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市场营销人员
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而这个职位对专业的要求并不是非常高。一些跨国公司的销售培训生中常能见到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当然,这个岗位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4)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一样,大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都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正式进入社会时,也能谋得一些管理职位,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
就业前景观察
经济学门类里包括多个二级学科,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针对经济学硕士生的就业情况统计与抽样,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咨询行业、证券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尤其是其中的研究与分析、咨询性部门,当然也有自主创业者,或者在其他行业从业的。
金融系统主要是银行、证券、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公司,从事的岗位主要是研究、分析类的。
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凯捷、科尔尼、摩立特、德勤、博思、普华永道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和君创业、新华信、远卓、汉普、华夏基石、佐佑等。
证券业主要是各类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华夏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天一证券、原证券、联合证券、上海证券、北京证券、昆仑证券、西南证券、天同证券、湘财证券、兴业证券、南京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中银国际、西部证券、国海证券等。
媒体也是一个不错的行业,一般而言,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可资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比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财经时报、工商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
第四篇:金融学、经济学网站超级
经济学相关网址超级大全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4-9-20 14:35:02 经济学家
http:// 16.资本异论
一个工学博士对商品交换和利润来源理论的反思。
http:// 20.经济著作书目
-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EconomicAssociation)发布。
http:// 28.健康经济学
-网上健康经济学、政策、医药成果资源的指南。
http:// 41.商业参考
-德克萨斯大学关于经济学和商业的参考资源,按主题排列。
http:// 4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含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章。
http:// 64.1800年至今美元的通货膨胀换算因子
-根据通货膨胀率将1999年的美元转换为其它年代的等值数量,也可以将其它的货币相互转换。
http:// 75.Bos的经济预测
-阿拉巴马大学经济系的TedBos基于自创的预测机制进行的经济预测。它是用Web网展示复杂学术成果的一个范例。
http://bos.business.uab.edu/forecast/fore.htm 76.论文索引
提供国内经济论文专题索引。
http:// 126.高木大幸福工作室
借助网络和生命科学实现人人幸福理想。
http:// 463.韩志国
关于经济学家韩志国的新闻评论。
http://
向大家推荐一本杂志的网址:社会科学的进化论。全部文章均可下载。http:///06/0600010209a8a.htm 赵冈 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http://sshtm.ssreader.com/html/06/10026700.htm
文章来源:西部E网 / Views:
910
第五篇:经济学、贸易学、金融学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经济学论文选题指南
以下论文选题指南适用于经济学、金融学、贸易学专业方向 1.转轨时期我国城乡消费变动的比较研究 2.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3.农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 4.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预期 5.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研究
6.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7.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对策 8.对中美人力资本高消费的比较研究 9.企业经营机制问题研究 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研究 11.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研究 12.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3.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对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管者等主体的相应要求
14.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15.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问题研究 16.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17.企业集团发展问题研究
18.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关系及产权管理研究 19. 我国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2. 欠发达农业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研究 24.加快中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25.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26.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区转移研究 27. 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
29.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研究 30.城乡就业问题研究
3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32.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对策研究
33.从配给约束来看我国的教育高消费现象 34. 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问题研究 35. 发展和完善我国市场体系问题研究 36.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37. 西部大开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38. 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39. 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40. 资本市场的发育与规范问题研究 41. 金融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
42. 国有商业银行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问题研究 43. 金融对外开放与监管问题研究 44. 农村消费倾向调查研究 45.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研究 46. 财政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47. 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
48.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 49. 国际资本流向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50. 利用外资与外债规模问题研究 51.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长战略研究 52. 从跨国并购中看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 53. 跨国并购中我国反垄断问题研究 54.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 55.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效应 56.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 57. 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规避对策研究 58. 试述跨国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 59. 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 60. 经济增长与外贸依存度分析 61. 中美经贸关系
62.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
63. 对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64.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 65. 论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必要性及基本框架 66.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 67. 论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 68.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
69. 我国财政赤字扩张与人民币汇率超稳定问题探析 70. 现阶段贸易摩擦现状分析及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 71.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7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73. 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我国的对策 74.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75. 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提高 76. 企业外购战略的一般选择
77. 中国的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78.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 79. 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80. 关于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81.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8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8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产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84. 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 85. 如何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
86. 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行业的影响 87. 从国际环境看人民币升值问题 88. 试论金融债权的风险和保全 89. 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统一问题 90. 论金融工具创新对税收的冲击 91. 论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 92. 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 93.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金融资源影响 94. 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金融风险 95. 金融集团主导下的金融监管 96. 金融机构改善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 100.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体系改革 101.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 102.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借鉴与启迪 103.关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 104.对金融监管成本及效益的分析
105.对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走向的建议 106.我国离岸金融的风险控制 107.中国金融脆弱性与道德风险 108.中美金融法律制度变革的比较研究 109.中小金融机构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110.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的几点思考 111.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分析与融资对策
112.从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 113.从日本的金融危机看企业的融资行为 114.对债权融资与债市发展的再认识 115.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 116.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17.论金融企业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118.论境外贷款融资
119.经济波动的基本趋势与周期变化在总量指标和微观经济领域的体现
120.在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时期如何调整相应的宏观经济领先指标体系
121.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相对效应的实证研究
122.货币政策与企业、居民预期的相关性
123.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资产市场所体现的金融风险新特点
124.各金融市场的风险传递渠道及其屏蔽机制
125.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和中央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分工
126.金融体制改革中的特有风险及金融稳定机制设计 127.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对短期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128.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及其应对手段 129.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产出、进出口总量和结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130.本外币政策协调的规则、工具和目标
131.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定价、盈利能力等微观因素的影响
132.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之间的相关性
133.开放经济条件下境内外利率的交互影响及其体现 134.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市场竞争性、资金跨地区或跨机构流动的影响
135.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内部评级等要求
136.金融产品创新的跨市场效应
137.居民预期下货币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资产市场的均衡问题
138.多市场均衡基础上的货币传导渠道 139.应对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变革 140.国有银行改革对原有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冲击 141.国有银行改革对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资金总量运行的影响
142.从借贷关系角度观察银行改革的实际作用
143.不同社会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对国有金融的要求 144.转轨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制度演进和法律建设 145.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 146.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财政——货币政策支持
147.区域金融生态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 148.金融生态变迁的实证分析
149.金融生态保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150.县城金融发展状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51.国有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县城金融的冲击 152.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及体系设计 153.农村金融交易的微观特点
154.民间融资的总量、服务对象及交易特点
155.社会资金在正规金融体系和民间融资之间的流动模式 156.非正规金融形式所体现的商业性和合作性 157.社会游资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及政策应对手段 158.当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在改革中的积极变化及其遗留问题
159.从比较金融制度的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的模式选择
160.中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比较分析 161.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研究 162.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63.基于SWOT分析的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164.辽宁省医疗保障财政问题研究
165.基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辽宁省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166.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167.中间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168.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路径探讨 169.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研究
170.金融衍生市场风险监管问题研究 171.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
172.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73.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174.企业技术创新与我国的对外贸易 175.企业自主品牌与我国的对外贸易
176.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对外开放有关方面问题 177.金融危机中政府的救助行为及其效应分析 178.我国小额信贷业发展措施及政策建议 179.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180.当前商业银行海外业务风险与防范措施 181.振兴辽宁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182.化解高校债务的财政政策
18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机制问题研究 184.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贸易结构分析 185.我国货运代理业赢利模式分析 186.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研究
187.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188.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189.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研究 190.农村集体土地管理问题研究 191.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92.农业补贴的国际比较研究 19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
194.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195.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196.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197.西方国家金融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
198.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9.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研究 200.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201.辽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问题研究
202.辽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 20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204.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 205.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206.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207.浅析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208.辽宁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209.辽宁省与韩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210.优化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问题研究 211.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特征及出口竞争力研究 212.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辽宁省出口贸易的影响 213.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214.我国房地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215.如何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研究 216.我国基金业发展思路探讨 217.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218.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19.刺激消费的基础性研究 220.易货贸易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221.全职太太和就业问题研究 222.商业银行如何服务中小企业研究 223.论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24.次贷危机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启示 225.通胀经济与资产配置研究
226.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227.“金融海啸”与中国经济调整 228.辽宁省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29.辽宁省农业保险的实证分析 230.辽宁省农业保险推广调查研究 231.我国外汇储备问题分析
232.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233.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34.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思考 235.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问题分析 236.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度分析; 237.产业组织演进与制度; 238.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创新; 239.公司治理的制度分析 240.产业集群与产业创新
241.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2.家族企业中的利他主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43.辽宁民营企业基于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发展研究 244.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绩效的比较分析 245.家族企业中的利他主义与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246.家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7.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248.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249.产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250.集群内知识管理问题研究 251.辽宁可持续发展财政政策研究 252.企业竞争力测算和分析 253.行业竞争力测算和分析 254.对辽宁体育基础设施现状调查
255.辽宁承办体育赛事的类型及其优势分析 256.辽宁承办体育赛事的营销策略 257.中国通货膨胀的特征及对策分析 258.对中国CPI的研究与分析
259.中外CPI指数构成和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260.辽宁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
261.辽宁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竞争能力分析 262.辽宁石化工业产业链分析 263.某某省市大型超市经营状况调查
264.老年公寓建设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利益分析 265.人口老龄化调查分析 266.贫困问题和社会保障研究 267.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68.中国精英移民潮成因及影响 269.关于某某市健身会馆的调查分析 270.某某市住宅建设现状及房价趋势预测、271.法库瓷都产业现状的调查及发展趋势分析 272.对中外CPI统计方法的对比分析 273.关于区域竞争力的分析
274.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275.医疗改革成效研究
276.出口XXX(国)市场战略研究
The Study of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Exporting to XXX(The U.S.A.)277.出口保理业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porting Factoring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287.信用证交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On the Causes of Disputes in L/C Dealings and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288.沈阳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Problems in Shenyang’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289.XXX商品出口战略研究
The Study of Exporting Strategy for XXX(commodity)282.XXX出口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Some Key Problems are to be Settled in Exporting XXX(commodity)290.商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On the Function of Chamber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291.论政府在扩大出口中的作用
On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n Increasing Export 292.占领华尔街事件的原因及启示 293.全球资本市场快速增长的原因
Why has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 grown so rapidly in recent decades? 294.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Conflict between Free Trad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The Impact of the E-commerce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296.欧债危机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 297.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298.中国物流发展与国际贸易
China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299.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探析 300.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World Financial Crisis’ Influence on Banking in China 301.浅析我国个人金融服务的方式与前景
The Analysis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 Approaches and Prospect in China 302.外资银行监管问题及对策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Supervision on Foreign Invested Banks 303.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公司治理的探讨
The Discuss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Bank Company 304.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305.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研究 306.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制度建设 307.小型民营企业税务监督可行性研究 308.新政策下辽宁房地产市场政策导向研究 309.中国的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10.论中国稀土资源的战略思维与发展前景 311.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312.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选择 313.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行业的影响 314.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新特征及其应对 315.自主创新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316.后危机时代我国境外投资问题分析 317.中美贸易某一方面问题分析 318.辽宁外贸发展方面分析 319.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320.美国服务贸易模式结构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321.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 322.中日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23.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324.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转让定价问题研究 325.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动机及效果研究 326.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327.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合理避税问题研究
328.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329.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研究
330.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331.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研究
332.通货膨胀下我国资产价格泡沫问题研究 333.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分析 334.浅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 335.论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336.网络对国际贸易影响及对策
337.浅谈温州鞋业遭遇欧盟反倾销的思考 338.浅谈欧盟设限对我国外贸服装业的影响 339.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探析 340.后危机时代辽宁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341.后危机时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
342.利用外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43.辽宁省利用外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5.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问题探析
346.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347.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影响及对策分析 348.美国的扩大出口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与对策 349.新形势下我国出口鼓励政策分析 350.辽宁省外贸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51.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352.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完善对策研究 353.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 354.中国入世十年间的中美经贸关系研究 355.中国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农”问题研究 256.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对策 257.辽宁经济竞争力评价与对策 258.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问题与对策
259.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230.辽宁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21.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322.从美国次贷危机论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323.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324.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325.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326.透过创业板“三高”现象看新股发行机制改革 327.PE腐败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328.资本市场防止热钱流入方法研究
329.分配制度改革和价格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 330.如何解决B股问题的方法研究 331.正式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 332.非正式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 333.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334.政府职能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335.创意产业的比较研究
336.论欧债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337.欧债危机背景下,欧元区银行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