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性质是怎么确定的
党的性质是怎么确定的党的性质是“两个先锋,三个代表”。
党的性质是由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做出的选择。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陷入水深火热中,其中不乏爱国人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但都因为没有探索出正确的道路,没有提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纲领出来,导致了革命的失败,十一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从1949到1921年,在这经历二十八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崎岖的救国之路上不断地摸索,探索能够成功救国的道路,结束了中国人民艰辛的生活,和强烈的爱国之情,中国共产党总结出来一条纲领,只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才能让革命成功,也正是这一指导思想,中国救国救民的革命得到了胜利。而同时,中国共产党主要出身工人无产阶级,它所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得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建设中,终归共产党同样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化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更加坚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显示了中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共是马克思列宁的产物,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思想,马列主义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坚信,人类最终会过上文明、和谐、富足、平等的生活,他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共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思想,并且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它坚信人类最终会实现这个目标。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要坚信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篇:党性质思想汇报
党的性质思想汇报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党的性质思想汇报》的内容,具体内容: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也是党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党的性质认识程度的高或低,随着形势的变化会出现对或错的判断,这些都直接会反映到党章中来。...党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也是党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党的性质认识程度的高或低,随着形势的变化会出现对或错的判断,这些都直接会反映到党章中来。对党章中党的性质的认识,反映了党的建设学说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了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进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一
敬爱的党组织:
这一次党课学习的内容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党的性质问题及党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在本课开始,老师利用多张图片让我们重温中国近代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进而阐明我们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坚持,关
系到党的建设方向等问题。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通过老师的生动演讲,在我的脑海里,更深刻地体会到党员的责任。深深地懂得作为共产党员意味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入共产党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全身心透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要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一代,我们要把我们的党做大做强;我们要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十七大党章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随后,又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证明,只有这个理论才能真正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才能保证中国亿万人民完全实现民族振兴。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取得的,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党都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以前对党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通过党课学习,自己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能够对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上来,确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政治信念, 争取在组织上入党之
前,做到思想上先入党。我将全身心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我相信,只要坚定自己的意志,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就能在党的领导下,和我们的人民大众一起,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二
敬爱的党组织:
在 3 月 31 号的下午,是我们第七届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开幕式,首先,黄老师给我们做了热情洋溢的动员大会,让我们的思想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党的重要性和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并且知道了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时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做好人民群众的榜样。之后从陈殿青老师给我们做的报告中了解到作为一名党员所要求的必备条件和发展党员的过程及条件。首先,陈老师讲到了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虽然,我们还不是党员,但作为一名有意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而且必须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紧接着,陈老师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了党的纪律的含义、内容、特点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等问题。经过他的层层剖析,我对党的纪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以前只是知道拿校规校纪来尽量约束自己,对有些事情还抱着“各人自扫屋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有时候甚至连校规校纪都遵守不了,现如今,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了解到,我们不仅仅要遵守各种纪律法规,还要坚决与违纪的行为作斗争,否则你最多只能是一个守法的公民,而不能成为一个思想水平过硬的党员。在此基础之上,陈老师强调:我们
不仅仅要遵守党的纪律,更要努力地维护党的纪律,并且必须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做遵守和维护党纪的模范。
我们在党课中了解到我们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成长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要成为党性最强的干部,必须让自己做到“三个更加”,即学习更加勤奋、工作更加务实、奉献更加无私。
学习更加勤奋。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要成为党性最强的干部必须做到学习更加勤奋,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终身行为。在学习中提升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学习更加勤奋,才会提高能力,提高水平。要多学业务,练好组工干部的“看家本领”,努力使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的“业务通”、熟悉人头的“活字典”、熟悉工作的“多面手”。
工作更加务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为人者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人;为政者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民;组工干部不实事求是,就难以取信于党员干部。“三分决策,七分落实”。组织工作无小事,组织工作时效性很强。如果没有更加务实的作风,很多事情就办不成,就抓不出成效。要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讲到做到、立说立行,把党的组织路线、干部路线、人才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落到实处。
第三篇:党性质 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学习党的性质和宗旨
敬爱的党组织:
这次党课我们学习了党的性质。在这次的学习的过程中,我对党的性质和党是中国各民族的利益的忠实的代表的宗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而已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最优秀的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先进性的有了新的界定。我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决定了她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的核心。只有她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效的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其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历史发展到今天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了极大的变化。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三个代表”中的每一个都有其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涵。这三者之间密却联系,构成了辨证的整体。其中先进生产力是历史的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先进文化的基础,先进文化对经济会起巨大的促进作用,先进生产力要求有与之想适应的先进文化。人民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推动者,而先进文化而后先进生产力又从根本上体现和满足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三个代表”也始终要求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同人民联系的问题是关乎党的存亡的重点。我们的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密却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必须高度关注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得到改革开放的实惠。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汇报人:
尊敬的党组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性质”这个词。然而,毕竟什么才是“性质”呢?通常的角度,是指事物其本身所具有的根本属性。那么,党的性质是什么?党的性质是如何体现的?与其他政党相比,它又有何不同呢?带着这重重疑虑,我走进了第二次党课培训的课堂,聆听老师为我们全面解读“党的性质”。
根据时期的发展要求,党的十六大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消费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几句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全面而深化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简朴的几句话,却给了我无比深化的感受。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亿万中华
儿女曾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正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自己的性质,才有了一页页**党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篇章吗?时至今日,历经80多年的风风雨雨,党的性质不仅没有丝毫的动摇,还伴伴着时期的发展,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锋”一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中的一部分党员
来自工人阶级中最有觉悟、思想最为进步的人群。正如马克思所言:“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的阶级,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中国的工人阶级一直作为中国消费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强盛力量而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的,虽然工人阶级是党的主体,但党组织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吸收了各阶级的先进分子。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中,还是在蒸蒸而上的经济建设中,党的领导一直是无私的、英明的、准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成功,也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她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解放解放消费力、发展消费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求福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保证这一伟大事业不断走向新的成功,就必须一直不渝的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毫无疑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新中国的今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深化变化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时辰牢记党的性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才能树立起我们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复兴中华的伟大责任。
尊敬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经过88年的长期实践中深入学习完善,在这新形势下积淀出以人为本的执政艺术,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实现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中国其他任何阶级都要沉重,并且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必须将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劳动群众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把解放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作为解放自己的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所当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每一个党员和干部也理所当然地要把实现和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着这一信念。
就算在成为执政党后,党也一直重视这一理念,因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问题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对历届领导集体治国执政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飞跃和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根本体现。
与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不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肯定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清楚地表明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目的和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前提、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标准,就是要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短短几年的实践已经表明,党的这一执政理念日益显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人为本的基本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如今在我们党的优秀执政艺术中被赋予了很强的时代价值。以人为本精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不仅要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还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中华民族必将展现蓬勃的希望和生机。
第四篇:浅谈什么是比较文学及其性质
浅谈什么是比较文学及其性质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一书中,但该书未涉及它的方法和理论。它的流行得益于法国文学批评家维尔曼教授,而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专业术语被普遍接受是在1865年以后。故而,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肇始于19世纪30年代,正式产生于70、80年代,在20世纪达到繁荣。
学术界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很多,而对于什么是比较文学更是众说纷纭。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曾说“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则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季羡林教授也说“什么叫比较文学,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甚至自然学科在内。”
中国比较文学界泰斗乐黛云教授为比较文学定义是“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文学不同于各民族文学,也不同于总体文学。它不研究一种有自己在内的传承关系的民族文学,也不探讨全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也不同于一般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后者是认识文学现象时所采用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前者则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目的、范围,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和独立的研究方法。”
总之,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关系的社会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己特殊的本质。其基本性质表现为:跨越性、比较性、文学性、开放性。
跨越性是比较文学首要的质的规定性。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由此可见,比较文学跨越了四个界限,即:民族、语言、文化、学科。因此,跨越性是比较文学的区别性特征之一。
比较性是比较文学最基本的学理范畴,也是比较文学的基本性质之一。比较和类比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最基本的形态和方法,并不为比较文学所独有。但对于比较文学而言,比较却是它须臾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是它的基本立足点,更是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在比较文学中,比较文学作为思维方式,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方法论上的意义,不再是普通学科研究中的比较手段,而是世界文学和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思维方式用于比较文学研究的产物。
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的又一性质。文学性是比较文学最本质的规定性。它决定学科的性质和类属,即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种。这样,就把比较文学同比较文化、比较哲学、比较教育学和比较宗教学等研究区别开来。因此,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的文学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最根本的特征。任何文学作品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与一定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各种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和文学互相碰撞、互相影响、从而形成多元共存、相互对话、相互阐释的新格局,开放性逐渐在比较文学学科中积淀下来,成为比较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首先,比较的真正意义在于跨越和沟通,而跨越和沟通的实质就是开放。与传统的文学研究相比,比较文学具有更宽泛的内容。其次,比较文学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空间上。不受国家、民族的限制,已经是比较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再次,比较文学的开放性还表明,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才是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总之,跨越性、比较性、文学性、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基本性质,这是比较文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是比较文学成为一门具有无限活力和广阔前景的独立学科的重要原因。
第五篇:新年是如何确定的
新年是如何确定的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就从寒暑冷热周而复始的气候变化中,得到了“年”的时间概念。这种气候变化,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的自转造成的。地球的自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将哪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就全凭人们自己确定了。为了掌握和运用气候变化的规律,以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不少国家和民族都生产了计算年时间的历法。历法的不同,确定新年第一天的时间也就不同了。
公元一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实现了由游牧向农耕的转变,在尼罗河两岸定居下来。由于尼罗河的泛滥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古埃及的农耕活动,他们便细心观察,把尼罗河的每一次泛滥刻在竹竿上,得出两次泛滥的时间大约相隔三百六十五天。他们还发现,每次泛滥的潮头处涨到现今的开罗城附近时,正巧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于是,他们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居住在美洲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则把落第一场雪的那天作为新年的起点。印度尼西亚的凯拉比特族人,以每年候鸟第一次飞来的时间作为新年的第一天,乌干达人居住在炎热的非洲,那里一年只要干、湿两季,他们把每一季作为“一年”。因此,在通常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内,乌干达族人却要过两个新年第一天。
我国一些兄弟民族,古时没有正式历法,其计年办法也同古埃及及尼罗河居民及美洲爱斯基摩人相似,即按一般生产和生活经验计算岁月。如我国黑龙江省的赫哲族人,每捕到一只大麻哈鱼,便将鱼头悬挂起来,作为新年第一天。台湾省的耶美人,却是将第一次捕获的的飞鱼当作是新年到来了。以游牧为生的古鞑靼人(即今蒙古族),却以野草吐露嫩黄为新年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