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有感
读《中国人的性格历程》有感
前不久由于钓鱼岛问题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跌入冰点,双方可以说是互不相让,但是无论是唇枪舌战,还是剑拔弩张我总觉得我们的底气不足,作为中国人我不是贬低自己的国家,但是我不得不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的底气不足在哪里。在《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中我好像隐隐约约的找到了答案,但是我还是不能确定是什么,一边想,一边写吧。《中国人的性格历程》从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两个维度出发,横向比较了中国人与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及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纵向分析汉文化与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的文化差异,探讨了满族等民族是如何在汉化过程中失去“狼性”的,剖析了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羊性”的起源。
狼性的定义是什么。狼性: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精神。狼其性也:野、残、贪、暴。在狼的眼里任何对手都是嘴里的一块肉,他们从不抛弃,从不放弃。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惜一切,那种近乎疯狂的生命力是让人敬畏的。
说完狼性我们在说一说什么是羊性,羊性:是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知道等待别人的同情与怜悯,遇事软弱无能,胆小怕事的精神状况。中国人的几句俗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像什么:“好死不如赖活着。”“棒打出头鸟”“能忍则忍”这些话可以说把中国害的够深了,语言产生于人的思想,如果不从思想上根除中国人思想上的劣根性,这些话还会被我们的后代当成圣经流传下去,甚至会发扬光大。到那时我真的不敢想像在这个遍地是狼的世界里我们这支貌似强壮的绵羊还能存活多久,我说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两个小邻居的性格,韩国这个在20世纪60年代还被人为是毫无希望的民族,在60年代却奇迹般地崛起,成为亚洲经济的领袖,究其原因源于其民族性格,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在60年代的一次世界级足球比赛之前,当时的韩国总统对着即将出征的韩国足球队员说了这样的话,如果打不败日本队,你们就不用回来了,当时这句话让媒体们很吃惊,这句话不像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政治家所说的话,倒像是一个愤青所说的话,但是换一个思维可以知道韩国人这是以必死的决心去参加比赛。这种性格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极其不成熟的,对于中国人来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国人绝对不会为任何事情牺牲自己的性命,所以我们现在处处赶不上韩国人。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认真,不拼命,而韩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认真,都拼命。所以韩国人在很短的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现在的我们仍然在徘徊,劣根就劣在此处。
我们再来说说日本,日本这个民族就像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年,什么都快什么都着急他不惜代价的学习别人,学习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超过你。日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我们中国至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过去那种夜郎自大的思想,虽然进行了改革开放可是还是学的四不像。有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祖国会是这样让人失望,人们常说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就是几条虫,这可以说中国人缺乏一种统一的必胜信念,这种信念我们曾经有过,但是仅仅几十年就是失去了。如果我们想真正的崛起,就必须找回当年的决心与信仰。说了这么多我们觉得我们的中国不是没有强大的资本,而是我们没有强大的勇气,那种必胜的决心,记得一个较为理智的日本网友在看到中青年大肆的骂日本的时候发表了这样的帖子“谢谢你们没有骂我们不够勤奋,没有骂我们不节简,没有骂我们的产品不够好,没有骂我们的女人没有女人味,没有骂我们不讲究卫生。”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底气不足在哪里,就像是哲人说的那样只有自卑的人才会抱怨怒骂,我们骂日本人是因为我们不如人家,这种扭曲的自卑心理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如果我们真的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除掉我们性格中的劣根,真正的找回当年汉唐盛世的自信,找回我们当年曾经
有过的狼性。
第二篇:读《中国人》有感
读《中国人》有感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来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回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林语堂
写在《中国人》封页告诉我们,即便书中将会揭露多少关于中国的缺点,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林语堂先生却依然那么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学习语文的岁月中,林语堂这个名字便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语文老师总是会多多少少提及他的名字。选择阅读《中国人》是因为想知道这样一位能用英文来写中国文化的中国人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描绘自己的国家。毕竟用并非母语的语言来写一个国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我们读翻译过来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相对于英文原着永远是驴唇不对马嘴一样,巨大的文化差异再加上不同的语言,这种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样一位似乎能克服这种难度的作家,的确令我对他的作品吊足了胃口。
书中不乏对中国社会各种现象的揭露与批判,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与社会有全面的了解、认识。就像今天我们上海举办百年盛会——世博会,虽然我们很多的方面可能达不到世界一流标准,但我们敢于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更直接和客观的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接纳中国。
在写《妇女生活》的章节中,林语堂先生是花了很大心思的,读起来感触良多。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对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我当然是嗤之以鼻的。很多男士,以尊重女性为名,实则借以显示自己的高尚。联想今天的中国,也许大家都在谈论和维护的东西,往往就是一种极度的不平等、不公正,这才需要大家去关注和维护。要是与西方女性相比,也许在事业上,中国的女性要略逊一筹,但因为社会环境和历史原因,中国女性更有机会成为妻子和母亲。我认为独立的女强人与贤妻良母并不处于对立的状态,相反,这恰恰是理想女性的代表。所以,女人在进取的同时,不需要苛刻的要求自己来符合他人的眼光,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特性,要有敢于冲破一些世俗观点的勇气和胆量。要平等,首先还是态度问题。林语堂先生也分析,即便是在传统的封建家庭中,还是有许多妇女掌权的,哪怕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教条束缚下,还是有许多的才女活跃在历史中。而作为90后的现代女性,我认为更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更平衡的心态突破世俗的不平,忘却幽怨与消沉,用积极的心态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背景”这一章节中,作者写道了中国人在长期的老庄思想熏陶下,形成了“超脱老猾”的性格。中国人是生来的现实主义者,那种圆滑的本性已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渐渐失去斗志。而奇怪的是,这种软弱无为的性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一种经历世事、超凡脱俗的表现,是人生态度的最高理想与追求。“麻木不仁与实利主义的态度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精明看法之上的,这是只有老年人和古老的民族才会有的态度。”正是这种麻木不仁,消极态度的影响,大家总是在逃避。分析下去,人们似乎没什么必要去逃避,也许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逃避,只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响应改革的人便越来越少。更何况中国人历来是一个易于满足的群体,只要能填饱肚子,便就已经很是满足了。封建制度与思想已经消亡殆尽,可封建思想带给中国人的劣根性却依旧存在,并无改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人们对受伤者频频采取冷漠的态度,见义勇为虽然仍被称颂,但对于“精明”的人来说,见死不救私会成为一种聪明的举动,人民总是在逃避责任,害怕引火烧身。大多数人总把这种行为归咎于道德的缺失,却忽略了封建思想蚕食下人性的泯灭。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实利心态与消极避世的态度,致使中国人极度的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群体意识,冷漠、固执。从前如此,如今亦如此。
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人》做出了深度的解读。当然,作者生活的年代较如今的确有着很大的差异。那是个沉睡中的中国,一个病态下的中国,但是,那也是个值得庆幸的中国,因为她拥有一批清醒的儿女,即使大多是人都沉睡这,但有这样一批人,就想林语堂先生,他们敢于站出来,把自己放在镜子面前细细的端详,敢于说出实话与真相。如今的中国仍需要这样一批人,更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不会简单的把敢于讲话的人冠以“五毛”和“愤青”的社会。我想,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的复兴,也就真的不远了。
第三篇: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书名叫做《中国人史纲》,不知是被断句为《中国人 史纲》好还是《中国 人史纲》。看了两章后觉得还是理解为《中国人史纲》的好,因为发现柏老先生的史笔和别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强调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
从来都觉得书写历史和做新闻对事实的态度是一样的,要客观的记录事实,轻易不能表露自己的态度,而柏老先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持有鲜明的态度,对前朝的史学家和儒家鸿儒们的错误不留情面的一一批判。
书的开篇题目为“历史的舞台”,介绍了中国的版图和山脉河流。不要以为这篇只是单纯的介绍自然环境,他介绍的是中华文明兴起、繁盛所发生的地点以及环境与文化的关系。自然环境影响文化,每个民族都是如此。
柏老说,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建筑文明是最贫乏的一环。除了万里长城纯军事工程外,古中国缺少雄伟的城市,雄伟的宫殿,更缺少雄伟的民间房舍。原因有二,一是绝对君权思想的统治,统治者绝不允许别人的房舍建造的比他的好,哪怕接近也不行。二是中国历史上的新兴政权对与焚烧就政权的建筑物怀有浓烈的兴趣。比如项羽火烧阿房宫,所以至今我们也无缘再见“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是如何的壮观,也无缘站在吕后运筹谋杀韩信的未央宫中嗅那满是阴谋味道的空气。
柏老讲了开天辟地的故事。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中国是盘古创造了世界,但主宰世界的却是一个叫玉皇大帝的神祉;在犹太人那里,人们认为是耶和华创造了世界,那主宰世界的也是耶和华。以前我曾经写文章论述过中华民族并不是真正信奉神祉的民族,信神只不过是处于绝望环境中的一种无望挣扎。我们信奉神祉的心理远没有西方世界信奉神明那样单纯。说到底,是为了一己私欲去信奉。只有当我们觉得需要神明保佑的时候才去拜祭神明,而不是把拜祭神明当作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从来是个很实际的民族,顺我者兴,逆我者亡。
书里最值得称道的是每章节后都有一个东西方对比,可以看到当我们处于一个时期的时候别的民族在做什么。我们的兴盛,我们的衰亡,一览无遗。大世界自有公道。
《中国人史纲》之所以定格为“中国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场是人民的,他是从人民的立场来梳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的,在中国的三个“黄金时代”,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于是作者对此称赞不已,而对历史上的**年代和大黑暗时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则对人民处境深表同情,这个时候,作者的文字是对中国那些腐败的统治阶级的控诉。
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地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弃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第四篇: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读《中国人史纲》有感
北京通信段 姚星烁
读完柏杨老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才发现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历史,一部有人情味的历史,与以往记录时间与故事的史书不同,此书中更多的是对人,或者说对中国人创造历史的思考。随着柏老先生的史笔,我尝试着从王朝更新罔替的波澜壮阔中找寻规律,从帝王将相的兴衰沉浮中读懂落寞。
当我放下此书,想写上几行文字记录心情的时候,才发现历史,或者说中国历史这个话题是在太大,也只能从多维的历史中攫取一个维度,那么就谈一谈我对中国人信仰的理解。
先说结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神而不信神的民族。
相比于被整合后系统化的希伯来神话,北欧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国神话磅礴而嘈杂,我们可以从《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历史典籍中看到主体相似,细节却可能大相径庭的神话故事。如果类比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的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
正如其他文明一样,宗教对中国神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创造性的将神话故事进行了整合统一,提出了掌管天界的天庭、玉帝、王母娘娘体系,这与在奥利匹斯山上俯瞰人间的神王宙斯又有了几分神似。而作为舶来品的佛教,通过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也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学神华。
然而以上诸神之于中国人,各像是故事而非信仰,中国人的信神拜神,更多的是出于绝望边缘上的痛苦挣扎,而非如西方或阿拉伯世界信仰的虔诚与纯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或许才是中国人最普遍的神话观。
中华文明的神学不兴,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长期处于统一的封建王朝,皇权压抑神权的原因;也有农耕民族生产力相对较高,人民生活较为富足,宗教难以发展的因素,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中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谈起中国人为什么会有祖先崇拜,我要先讲一个故事。假使我穿越到明代的某个田间地头,偶遇一位正在劳作的年轻人,我想我们的对话一定是这样的。
“哥们,你们明代的生活怎么样?”
“我虽是一介草民,可也有房有田,有老婆有孩子。日子还算可以。”
“那你的房子哪里来的?”
“我爹传给我的呗。”
“田呢?”
“我爹传给我的呗。”
“那种田的方法呢。”
“我爹教给我的呗。”
这虽是我杜撰的故事,却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大江南北普遍发生着。中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社会,人们局限在相对狭小固定的地域,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促使家庭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不仅具有天然的血亲联系,更成为生存的相互依靠对象。
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单系亲族组织,上连于所有死去的祖先而下及于尚未出生的子孙,若失去祖先这一环,这个结构原则就被切断而无法存在。所以中国人藉祭祖与孝德来维系此一制度,诚如当代大儒冯友兰在其中国思想史一书中论到孝的理论时提到『传统中国社会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的,而孝则是使家族扣紧在一起的德行』。在这样一个允满家族意识的社会中,人生价值的表现不在忠便在孝,我们可以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能,而中国人是要伦理,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亦不为过。再加上民间死后世界观的影响,祖先崇拜与伦理孝道有了更深的连系,甚至视祭祖为尽孝的表现,因不祭祖,祖先在阴间就无法享受长生福禄,而沦为饿鬼孤魂,实为大不孝,祖先也会因此降灾于家族。怪不得韦政通教授说:上古的祖先崇拜演变出儒家的孝道,而儒家的孝道又维系了这古老的宗教。所以中国人必循例重俗,祭祖祀宗,藉此抒发缅怀先人,表达孝思的心境,进而祈求祖先佑护赐福。
在中国儒家的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依然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在中国,对祖先的崇拜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康熙皇帝和教皇特使之间的争执,就集中在是否允许祖先崇拜上,康熙当时的名言就是“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
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表现在定时扫墓、祭拜、建立祠堂,在逝者下葬时,随同准备许多日常生活应用物品纸样,一同烧毁,如同送先人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一样;并定时烧纸(送钱),甚至在不同季节送不同衣物的纸样烧毁;官宦或富贵之家要为建立祠堂,供奉祖先排位。
中国人的历史崇拜
中国人的历史崇拜可以看做是祖先崇拜的2.0升级版,如果说祖先崇拜的对象是父亲、祖父、祖父的父亲、祖父的祖父,那么历史崇拜则是崇拜中国历史上的先贤、圣君、名将。
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言流传千古,除了彰显了他出色的政治智慧,更说明了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借鉴历史的推崇。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家一姓的朝代,然后被另一家夺走代替。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为了本家的基业能千秋万代,不被别家夺走。所以历朝历代、各位皇帝大臣最想的便是从历史中找寻治国的方法,避免被替换朝代的弊端,维持自己的通知。
这是这种自上而下对历史的推崇,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始终保持着对历史人物甚至是写历史的人物的崇拜。
中国人崇拜着孔老孟庄的文化启蒙者光辉,崇拜着秦皇汉武引八方来朝的无上威仪,崇拜着霸王武圣横扫六合的武运昌隆,崇拜着包公海瑞铁面之下的公正爱民,心中已有如此之多的“真”神,还哪有经历去崇拜故事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们呢?
史海浩瀚,吾之所知不至史之万一。只有学好历史,把历史当老师,用历史做工具,才能在历史中找寻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感谢着柏老的《中国人史纲》,感动于局团委的每月一书活动。
作者:北京通信段团委书记 姚星烁
第五篇:读《中国人》有感1000字
读《中国人》有感1000字
《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作者以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灵动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情趣。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祖国以及中国人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作者以其聪明而富有洞察力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你会惊叹于作者的坦诚相见,无论是赞美这个伟大的民族,还是指出中国社会的弊端,都能幽默精确、毫不偏颇地论述观点。
《中国人》创作距今已有80多年,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思维方式在变化,但根深蒂固在我们整个民族骨子里的基因是一脉相承、不曾改变的,古人和今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也是共通的。
我们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90后,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粮食物资的紧张,我们在父母的呵护、老师社会的关怀下无忧无虑的成长,接受着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再一步步顺利考上大学,踏上工作岗位。在这段成长过程中,我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也是从感性的,简单粗浅的,逐步修正到理性的、严肃反思的。在这里,我想谈谈对爱国主义的一点认识体会,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一、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局面,我们都应当倍加珍惜。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伟大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唯有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
二、爱国无小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更要少说多做。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行动,有些爱国的小事才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虽小同样也是爱国的表现。爱国意味着你要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爱惜公共设施,不浪费水电;爱国意味着你要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要爱护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爱国意味着你要遵纪守法,不违反交通规则,买票购物吃饭要主动排队;爱国意味着你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修养,少发牢骚,要家庭和睦,孝老爱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以上这些小事,我想那也是很了不起的,祖国一定会更美好更和谐。
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喊喊口号,它需要你付出实际的行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反映到每一个公民个体,就是要爱岗敬业,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的创造社会价值,以自己的具体行动来履行爱国主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我来说,就是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职尽责,为金融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每个国人每天努力一小步,我们国家一定会前进一大步。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热爱和平、勤劳善良、自强不息。让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和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苏州分行:顾俊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