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历史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一)

时间:2019-05-12 01:2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初中毕业历史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初中毕业历史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一)》。

第一篇:2014年初中毕业历史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一)

2014年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

(一)(一)、中国梦 链接热点:

1、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2、《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3、2010年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思考角度〗:

⑴中国梦的含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语)

⑵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⑶“天朝梦”碎与“中国梦”起

鸦片战争(政治腐败,闭关锁国)。

⑷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奋斗。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 1840—1919年:(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北伐、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和农村

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78—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⑸美国梦

源于英国对北美大陆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在美国获得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富裕,而非依赖于特定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

“美国梦”包含几个要素: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实例:基辛格,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原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出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1938年,为了逃避希特勒迫害举家移居到纽约市,1943年归化成为美国公民。

(二)、美国发展历程和中美关系 热点链接:

1、今年是中美正式建交35周年

2、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2013年美国防长在新加坡香格里拉会议上宣称2020年要把美国海、空军实力的60﹪部署在亚太地区

3、美国纵容日本、菲律宾等国侵犯中国权益挑起亚太争端4、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致同意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5、2014年2月21日,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会见**喇嘛

〖思考角度〗:

⑴美国发展历程

①1775——1783年,独立战争爆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②1861——1865年,南北战争,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③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如爱迪生、莱特兄弟等人的发明。④1919——1922年先后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九国公约》等确立战后远东太平洋秩序(华盛顿体系)。

⑤1929——1933年,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1933年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1942年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重要力量。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并加入联合国。

⑦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热战政策,并积极展开与苏联争霸。

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⑵美国发展的启示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科技;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大力发展高科技;实行民主的政治体制等。⑶1840——1949年中美关系

特征:

近代中美关系中,中国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美国处于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地位;中美关系是一种不平等不正常的国际关系;共同反对法西斯。

史实: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与英法等拒绝中国代表的合法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1921——1922年,主导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政策。

1937——1945年,扶蒋联共抗日;1942年,中、苏、美、英等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

1945——1949年,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技术落后,国力弱,遭受多国侵略,主权不独立;美国是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后,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是中国在近代中美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最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本质)

⑷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

1949——1971年,隔绝与对峙

美国在二战后推行全球称霸战略,对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拒不承认,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1971——1979年,打破坚冰,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1989(1991年),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全面发展。

1989年至今,在曲折中前进

美国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美国在台湾、西藏、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的态度使中美关系遭到重大挫折;

1999年,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公然炸毁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美国在我国沿海及其专属经济区上覆空域撞毁我国军用飞机。

⑸“修昔底德陷阱”与未来中美关系展望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而告终。(案例:古雅典与斯巴达;德国与世界大战;日本与侵略战争)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世界邮报》的专访中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应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2014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就中美关系答记者问时说:中美关系实质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去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加州庄园会晤,达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那就是互不冲突、互利共赢。我们只要相互尊重,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好分歧,平等磋商,尤其是注意扩大中美的共同利益,就可以提升中美关系的水平。

合作与竞争、协调与对抗将是中美未来关系中的常态,短期内,两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从中长期看,两国关系的发展则取决于中国能否持续增强综合国力以及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

(三)、钓鱼岛之争与中日关系 热点链接:

1、安倍政府全力走向右翼: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时钓鱼岛和历史问题。

2012年9月,日本政府挑起钓鱼岛争端;2013年2月你,安倍表示仍有意通过修宪组建国防军;2013年4月,安倍对日本侵略的定义提出质疑;2013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以及《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3份文件,为日本在未来5至10年内的扩军备战计划

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针和政策;2013年12月26日,安倍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安倍一系列举措令人目不暇接,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2、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务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外交部部长王毅谈中日关系: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

来做文章,不如用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

〖思考角度〗: ⑴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特点:友好交流为主

史实:遣唐使(先后十三次。630——838年,894年决定停派遣唐使)

鉴真东渡(753年到达日本,前五次失败,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而双目失明)

大化改新(大化,伟大的变化。646,孝德天皇,隋唐,中央集权)

⑵日本发展历程

遣唐使与大化改新,全方位学习中国(特别是663年白江口战役之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与明治维新,全方位学习西方(欧洲为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迅速增强,废除不平等条约。

二战后,全方位学习美国,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教育。20世纪晚期(1987年)日本成为第二号经济强国。

⑶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在钓鱼岛上的一系列行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成果的公然否定和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用史实说明。(只有清朝疆域这一考点)

⑷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日关系特点

中日政治关系起伏不定,曲折多变;中日经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但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协调;两国交往增多,但信任感下降。⑸有关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历史和领土问题没有妥协余地

只有日本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中日关系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

(四)、乌克兰危机和世界多极化格局 热点链接:

1、今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二战全面爆发75周年

2、乌克兰危机起源于2013年11月开始的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后引起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3月16日就自身地位举行全民公投,3月17日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3月18日加入俄罗斯;4月26日普京授权可对乌动武,七国集团对俄制裁升级,“新的冷战”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思考角度〗:

⑴两次世界大战

相同点:根本原因、战争结果、战争影响(略)不同点:目的、背景、性质等(略)⑵世界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趋势 ⑶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决定性因素:各国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作用: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⑷多极化趋势中中国的地位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的重要力量

⑸中国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种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篇:2014年初中毕业历史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二)

2014年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

(二)班级:姓名:

(五)、改革

链接热点:

1、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确定了改革总目标、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要内容 2、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梦”和“改革年”成为热词。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77次提及改革,2014年由此也被诸多媒体称为中国深化改革元年3、201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思考角度〗 :

⑴以多种形式检测对改革的掌握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北魏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隋唐科举制度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苏俄新经济政策 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

及改革者的策略方针(如戊戌变法是进步的,但是失败了)

对改革的认识

必须符合国情;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都有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等。

(六)“老路”与“邪路”

链接热点: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思考角度〗 : ⑴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特征:曲折发展 重大事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列宁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⑵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新经济政策———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列宁的探索是成功的,斯大林模式从长远看不利于苏联社会发展。

⑶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⑵、“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国情决定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封闭僵化的老路:指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包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旗易帜的邪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的旗帜,走资本主义的道路;照搬一些西方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发达国家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革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特区 邓小平理论

⑸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

改革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且其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商鞅被杀,但是商鞅变法成功了)

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发展

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规律、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989年),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2002年),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清明上河图》、《资治通鉴》)

明清(鸦片战争前):承古萌新,西学东渐,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成就突出。(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清小说)

⑶ “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举例说明

圆周率的计算、“麻沸散”的创制、四大发明等 ⑷自制知识卡片或复习表格 ⑸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古为今用;取其精华等

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等。

(七)、中国传统文化

链接热点:

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

办权。

2、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三十七届大会主席。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人首次当选“掌门人”。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

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全球最新的第443所孔子学院——安哥拉内图大学孔子学院,将由中资机构首次参建。

中资机构直接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的新做法,将为孔子学院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探索新路径。

〖思考角度〗 :⑴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广义上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链接热点:

1、世界贸易组织(WTO)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则是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是当前全球贸易领域的显著特点。根据WTO的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全球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为381个,这些协定形成了全球各国相互交织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2、美国正在打造自己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

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贸易集团,俄罗斯也在竭力营造独联体国家内自由贸易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Eurasian Community)。

3、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

带”。10月习近平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再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思考角度〗 : ⑴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路:前提(张骞出使西域)、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大秦)意义(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海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具体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将中国生产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等运往欧洲和亚非其他国家,而欧洲商人则通过此路将毛织品、象牙等带到中国。

相关史实(三国时期孙权踞江东,开创造船业,训练水师,以水军立国,并派遣航海使者开发疆土,与外通好;宋朝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南宋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郑和下西洋将西端港口拓展到非洲东岸,见证了“海上丝路”由单向到多向、由线状到网状的转变过程;明清两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惟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

⑵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阶段特征及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成就奠定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都江堰)

秦汉: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长城、东汉的《九章算术》、造纸术、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史记》)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科技继续进步。(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水经注》、《齐民要术》、云冈石窟、王羲之与《兰亭序》)

隋唐: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在所有文化领域都有突出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大运河、赵州桥、千佛洞、雕版印刷)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宋词、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

背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使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关系高度融合和互补,当前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构思: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意义:推动中国向西开放,深化中国与广大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促使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

困难:①沿线国家在政治制度、决策机制、经济规模、发展模式、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的政策、利益难以协调。②中亚国家在边界问题、水资源问题上的矛盾突出,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③中亚地区面临的安全风险上升。2014年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将对中亚安全形势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地区面临的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威胁上升。

2、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展开。新一届中央领导正在着力推动的丝绸

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最新表现。〖思考角度〗:

⑴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及其优势

发展概况:①隋朝时扬州处于南北水运交通枢纽地位,宋代长江流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明清时期苏州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繁荣。②近代前期列强入侵,上海、南京等地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主权丧失;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相继出现,成为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中心;民国时期出现了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四大思潮。③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八一三事变与淞沪会战使上海成为近代后期中国民主革命中心。④建国初期上海恢复国民经济及巩固政权的斗争及完成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1984年上海成为十四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长江三角洲成为经济开放区,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发展优势:交通便捷;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农业基础雄厚;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⑶整体世界的形成发展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二战后,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模式在竞争与改革中谋求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两大主要趋势,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⑷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相互关系

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并为此而逐步削减各种障碍和壁垒,其代表是1995年正式运作的世界贸易组织。

区域集团化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依仗以促进和维护本国战略利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区域内参与竞争的能力,从而抵御来自区域外竞争的一种联合图强战略,其代表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以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而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和过渡,从而推动了全球化。

⑵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设立自贸区可以促进地区进出口贸易和增加外汇,提高该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并增加就业促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给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正面辐射效应)⑶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原因

区域内部不同城市或地区分工协作的加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区域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越来越多;户籍制度逐步放开,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日益迫切(雾霾具有流动性,要治理大气污染必须进行区域联防联控);交通通讯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条件;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国与国之间,国内各阶层贫富差距拉大,激发矛盾),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最大的受益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⑷如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尊重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政府通过规划和政策进行适当引导,通过制度改革消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以形成合理的区域结构。

⑸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①增强国际合作意识: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共谋发展。②增强对外开放意识: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政治上防范西方的和平演变,经济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规避经济风险。④大力发展科教事业:科教兴国,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十)、十面“霾”伏

热点链接:

2013年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在雾霾天气中,PM2.5是“罪魁”,汽车尾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等等都是PM2.5的重要来源

〖思考角度〗:

⑴中外的工业化道路

〈一〉中国的工业化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工业化的闸门;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陷入窘境)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

(九)、长江经济带

链接热点:

1、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给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棋局: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以既有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域为辐射中心而推进的经济一体化、泛区域经济合作与跨区域经济协作。

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世界经济工业化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在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基础上实现的;

苏联依据其制定的工业化方针,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牺牲农业、轻工业的基础上片面发展的。

5、北京时间3月8日1时20分,马航MH370航班在越南胡志明空中管制区同管制部门失去通讯联络,同时失去雷达信号。截至目前,该航班仍与地面没有任何联络。这架载有239人的飞机牵扯着无数的心。航班的乘客来自于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53人来自中国大陆,还有一名中国台湾乘客。

6、由中国海军首次承办的第十四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4月22日在青岛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合作、信任、共赢”。来自论坛21个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国,以及申请成为论坛观察员国的巴基斯坦等25个国家的海军领导人和代表共150余名参加了这次论坛年会。

7、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享年95岁。(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2013年12月6日,南非总统祖马发表全国讲话宣布,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2014年4月27日是南非自由日,南非人民举国欢庆废除种族隔离民主革命胜利和新南非成立20周年。南非政府当天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总统府联合大厦广场隆重举行欢庆活动。

8、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

①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思想)②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

③“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共七大的政治路线、土地革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④中国古代关注人民利益的措施:奖励耕战——秦国富国强兵的起点;休养生息——西汉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均田令——北魏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最好选择;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及强盛的保证;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严惩贪污——清朝“康乾盛世”的前提。⑤启示:对共产党来说,坚持群众路线是党长期执政、实现奋斗目标的根基和法宝。为了群众,就会得到群众拥护;依靠群众,就会拥有无穷动力。

⑵中外的城市化进程

〈一〉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

(1)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放,自然经济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实施,促进城市化发展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促进城市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政府政策和外来移民也推动城市化加快)〈二〉西方的城市化进程

(1)奴隶制城邦的发展(如:雅典的繁荣强盛)

(2)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自治;市民阶层的壮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3)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特别是蒸汽动力的产生,推动工业化的进程,新兴城市产生,城市化进程加快。〈三〉城市化的负面影响

城市人口拥挤;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

⑶人类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尝到了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和资源能源危机的苦果

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健全监督机制;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工业节能减排,落实低碳生活理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持生态的平衡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十二)、周年性纪念事件(略)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 1934年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1984年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

1984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4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十一)、其他时政热点1、2014年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平台、新亮点。文件提出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释放。2、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3、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互致贺电,庆祝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作出中法建交的历史性决定,开辟了中欧关系的新时代,谱写出平等包容、互尊互信、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篇章。

4、(2月7日电)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通信、生物电子、纳米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现代制造技术不断突破,市场逐步成熟,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主要工业化国家推出一系列旨在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举措,使全球工业发展模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世界正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导入期。

第三篇: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热点材料】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命题预测】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在一年内经历了三次“变脸”(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为改革开放30以来所罕见。高考将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哲学的角度考查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科学性,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考点链接】

1.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必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财政、税收和银行的作用。

3.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表明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4.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审时度势,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国家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6.党和政府制订和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热点材料】

2008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

【命题预测】

中央1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等将成为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考点链接】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2.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3.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

4.“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5.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帮助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6.党和政府制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党的性质、领导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国家性质和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三)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举世瞩目

【热点材料】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此,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以生动的事实、伟大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命题预测】

由于改革开放这一热点时间延续长、空间跨度大、内涵极其丰富,为高考命题创设了广阔的时空背景,最能考查

考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依据,把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经济学和哲学依据,从多角度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考点链接】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就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变化发展、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集中主要精力抓主要矛盾。

5.改革使我国当代的面貌发生举世瞩目的巨变,表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促进能社会发展。

6.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7.党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宗旨和党的建设等道理。

8.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热点材料】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命题预测】

在2008年的高考中,北京卷和天津卷分别以抗震救灾方面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了综合国力、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抗震救灾精神、灾后重建将是2009年高考应关注的话题。如: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哲学依据;灾后重建的指导方针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所体现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道理;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党和政府要求以人为本的原因。

【考点链接】

1.抗震救灾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制订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规划和政策;运用法律手段建立防灾救灾的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受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的作用。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

5.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人民充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阶段性胜利,这表明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出现的先进人物,以他们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精神表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7.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的作用,充分地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领导作用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五)百年奥运,“神七”问天

【热点材料】

承载着中华儿女百年梦想的第29届奥运会以及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广泛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响彻寰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神七”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鼓舞全党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命题预测】

高考以奥运会为载体的命题,将会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平安奥运”等角度,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其依据或意义;关于载人航天方面的命题,则主要是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考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或要求方面的问题。

【考点链接】

1.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就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发和利用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2.“神七”问天,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的成果。

3.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民族,充分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4.载人航天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5.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问天,彰显了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六)两岸关系步入新阶段,民族团结届硕果

【热点材料】

2008年11月4日,“两会”领导人在台北举行会谈,是“两会”制度化协商的重大突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一步。12月15日,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两岸“三通”正式启动,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愈发光明。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宁夏、广西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

【命题预测】

近年来,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两岸“三通”的正式实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必将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则有可能从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性角度进行考查。

【考点链接】

1.两岸“三通”的实现,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两岸之间人流物流成本,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发展,都体现了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也表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正确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障;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七)海军舰队海外护航,彰显大国形象

【热点材料】

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频繁发生海盗袭击、劫持过往船舶事件。海盗问题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对国际航运、海上贸易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安理会已通过多项决议,授权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在索马里领海打击海盗;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也呼吁各国进入其领海打击海盗。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并参照有关国家做法,中国政府决定派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主要任务是保护航经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命题预测】

中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和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是中国参加维和行动的突破。对此,高考将有可能从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我国的对外政策、联合国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考查。

【考点链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海盗的行径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符合时代潮流。

2.联合国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对解决国际问题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所以联合国安理会能够授权各国在索马里领海打击海盗。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索马里海域频繁发生海盗袭击、劫持过往船舶事件,事关各国的利益,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海盗行为,维护海上安全。

4.中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行使的是对外职能,体现了中国坚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意义的题例

经济意义:

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三通”(两岸间通邮、逆航、通商)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这极大降低了两岸物资、人员来往的成本,而且大陆的科研方向以制造业为主,台湾在行销及研发上的比重较高,两岸可以进行拾遗补缺。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两岸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两岸实现“三通”的意义、闽台合作的经济意义。)①大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台湾资金雄厚,技术相对发达。两岸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能够实现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②两岸市场的开放(“三通”),有利于两岸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两岸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闽台经济竞争力,实现两岸经济共同繁荣。

③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两岸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共享全球化成果,共同抵御经济风险,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变换训练题: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协议,宣告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邮变成现实,这对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两岸共同市场有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运用经济常识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岸共同市场的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岸共同市场有助于形成两岸大市场,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两岸共同市场有助于两岸经济的交流和经济联系的加强,实现互利共赢。市场经济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两岸共同市场有利于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大陆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形成两岸共同市场,有利于增强整个国家经济实力。政治意义:

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意义: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两岸能实现和平统一?

参考答案: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第四课)

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六课)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祖国面临危难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使任何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第七课)

④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第一课)

④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两岸文化交流能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壮大两岸的文化产业,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其它角度:有利于维护本民族文化,促进两岸文化繁荣;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创新。如果问得很具体,还可以是文化对两岸个人的作用。转换练习:

海峡两岸发展教育合作的意义?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的地位。

关于传统文化的交流,如果是具体到某一类文化形式,则我们应该将它的地位写出来,如传统思想等等。但最后都要过渡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上来。

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关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纷纷返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气象。调查显示,全国约有500万农民工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据此回答1~2题。

1.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

A.是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B.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C.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 D.有利于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2.要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除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外,还应()

①利用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③把农民工纳入职业培训范围,在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广泛开展创业培训 ④通过评选、表彰和宣传返乡创业典型,使更多劳动者树立自强自立、敢于创新的理念,营造创业氛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我们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①降低存贷款利率 ②增加财政支出 ③增发国债 ④扩大信贷规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4.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预计,2009年这项改革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 233亿元。专家表示,增值税转型可通过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主要表明

()

A.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D.减轻税负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安徽省是财政部、商务部确定的家电下乡实施省,家电下乡工作将从2008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到2012年11月底止,为期4年。家电下乡是指农民在指定的销售网点购买指定规格和型号的家电产品,国家财政对农民消费者给予销售价格13%的直接资金补贴。实施家电下乡工作有利于 ①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②改善民生 ③促进行业发展 ④完善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一词在汉语里怎么解释。有人告诉他说:“在汉语里,危机就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肯尼迪听后拍案叫绝:“中华文化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融化成一个东西,太伟大了!”这里所说中华文化的伟大,主要是指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A.哲学思想 B.唯物论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7.在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抱团取暖》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相同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8.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难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忍不拔。“多难兴邦”主要表明()

A.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B.因果联系是事物普遍的、客观的 C.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9.随着互联网普及,信息公开和流通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想。一些局限于一时一地某几个人的私人事件,一旦触网,会很快受到网民的注意和讨论,进入公共领域。在互联网时代,公职人员和公共机构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放大到众目睽睽的聚光灯下。下面对公职人员陷于“网络门”认识正确的是()

①互联网的出现为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提供了条件 ②在法治社会,公民的隐私受法律保护,“网络门”现象的出现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③政府官员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质包括私生活,都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应该受到监督 ④对陷于“网络门”的公职人员一律给予法律制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0.2008年12月15日,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三通”由此迈开历史性步伐,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根本原因是()A.中国大陆采取了更加务实、灵活的对台政策 B.大陆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利于台湾的繁荣与稳定

D.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1.50年团结拼搏,50年艰苦奋斗,八桂大地的面目、各族人民的面目、民族关系的面目,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西50年的发展变化充分证明()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各民族、拯救各民族、团结各民族 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振兴各民族 ③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资源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独特,是广西发生历史性巨变的社会条件 ④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是广西实现巨变的关键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2.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按照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经中国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三艘舰艇从海南省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表明

()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二、非选择题

1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1)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质是什么?它对发展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地方政府在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负有哪些职责?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全球GDP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8年和2009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近年世界贸易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8年和2009年为预测值(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2008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分析说明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什么必须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A 6.C 7.B 8.C 9.C 10.D 11.D 12.B 13.(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质是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我国农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行政的原则。使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真正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②行使好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14.(1)材料一反映了全球GDP增长率在2003至2007年间有升有降,2007年后持续下降;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增长率在2003至2007年间有升有降,2007年后持续下降,尤其是2009年出现负增

长。全球GDP增长率的变化与世界贸易增长率的变化基本同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贸易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适度合理的消费水平与结构能拉动生产的发展。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②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在当前出口受阻,投资信心不足,经济发展下滑的条件下,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拉动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改善民生,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3)①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通过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促进动经济发展,这体现了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二、对策方案

1.通过分析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结合本省、本校实际,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课本的基础知识千万不能丢,无论试题的难易程度如何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最后一个月时间除了加强热点专题的复习外,一定要要求学生对照《考试说明》的考点,回归课本,加强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夯实基础。

2.加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比较而言,学生在政治科中选择题的失分率较低,而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失分率较高,因而在主观性试题的训练中,我们特别重视利用材料题和图表题等的讲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审题能力,及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最后阶段复习中要把近年的高考试题给学生做一下,让学生从中寻找感觉,体会答案的规范性,严谨性,这样也可能有利于增强学生解题的规范性,提高得分率。

3.最后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要特别对待基础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树立起进取的信心,尽量提高分数。

第四篇:2012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热点问题集锦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热点问题集锦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25

字体设置:[大 中 小]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热点问题集锦

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2)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3)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6)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7)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8)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元朝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今西藏正式归属中央。

清朝。清初确立册封**和**的制度,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三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4)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狱。近代:

(1)新文化运动。

(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我国完全论为两半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3)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15、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16、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7、“人权”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2)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3)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经济:欧盟(EN)(1993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

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

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22.一道与奥巴马有关的情景题 “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见证历史 【历史新情景】

1902年,安•尼克松•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18岁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人去选举他们共同的总统,像她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的。

27岁时,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厂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来支撑她的家庭。但是,这一年,她失业了,她看到了无数倒闭的企业,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失业者,发疯似的在银行门口挤兑的人群,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

1941年,39岁的安••尼克松•库伯得知了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随着“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

2008年,106岁的安•尼克松•库伯亲眼见证了同样身为黑皮肤的美国新一代领导人诞生,她认为奥巴马的当选必将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生机。结合历史知识,请你来阐释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经历的历史。(1)“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指的是谁领导的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2)27岁那年安•尼克松•库伯等人失业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指的是谁?他是如何使美国渡过这次“恐惧”的?

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渡过了经济危机。

(3)“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4)最先登上月球的是哪一个国家?“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什么? 美国;意味着美苏冷战结束。

(5)“奥巴马的当选”与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就是美国南北战争,这次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黑人奴隶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才使奥巴马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第五篇:崇左市2014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推荐)

崇左市2014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2014·广西崇左)1.今年是农历马年,右图中“马”字作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范文字,它的字体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答案】B

(2014·广西崇左)2.下列历史事件中,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传统的是()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C

(2014·广西崇左)3.有学者将1895-1945年的台湾称为五十年的“亚细亚孤儿”,与台湾成为孤儿直接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2014·广西崇左)4.2014年距离第一次国共合作已90周年,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合作,下列不属于国共合作的是()...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创建黄埔军校 【答案】C

(2014·广西崇左)5.口号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反映的是下列哪次战役()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A

(2014·广西崇左)6.2014年3月28日,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烈士陵园,“战机护回程,忠魂归故里”,他们将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眠。与此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朝鲜战争 【答案】D

(2014·广西崇左)7.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D

(2014·广西崇左)8.2014年3月20日至2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应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友好讯问,架起了中美民间交流桥梁。我们不禁忆起30多年前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访华意味着()A.中美正式建交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答案】B

(2014·广西崇左)9.今年是2014年,如果按照《圣经》传说,他至今就有2014岁了。他是()

A.耶稣

B.释迦牟尼 C.真主安拉

D.玉皇大帝 【答案】A

(2014·广西崇左)10.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迪亚士 C.麦哲伦

D.达·伽马 【答案】C

(2014·广西崇左)11.在民主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下列国家中最早开始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便是国王”转变的是()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答案】B

(2014·广西崇左)12.2014年广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以南宁为中心,2小时通达全区各市区的高铁经济圈,届时南宁将步入高铁时代。你知道铁路最早诞生于()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时期 【答案】A

(2014·广西崇左)13.199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经过浴血奋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战役是()A.诺曼底战役

B.阿拉曼战役 C.中途岛海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A

(2014·广西崇左)14.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超市里,标有“Made in Chine(中国制造)”的商品随处可见,这一现象的出现是()

A.经济区域化的表现

B.政治多极化的表现 C.经济专业化的表现

D.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答案】D

(2014·广西崇左)15.大家一定熟悉右图这两只小企鹅,它是QQ标志,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主要归功于()A.无线电的开通

B.电话的广泛使用 C.无线电报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答案】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2014·广西崇左)16.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藏一家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用唐朝的史实说明材料一提及的汉藏人民早就是“一家人”了。(2分)

材料二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割的一部分。这片祥和的美丽之地,最近出现了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势力活动猖獗。

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事件犹如一面明镜,让世人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居心叵测、分裂国家的真正面目。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2)材料二中提及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唐朝清朝前期时分别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进行管理?(6分)材料三

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会见华侨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3)两岸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是什么?(1分)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的观点的认识。(1分)【答案】(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部(或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2分)

(2)汉朝:西域都护、唐朝:安西都护府(或:北庭都护府)、清朝:伊犁将军(6分)(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

(4)西藏、新疆、台湾等地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倡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的行径,反对恐怖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团结局面,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言之有理即可,1分)

(2014·广西崇左)17.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让我们一起回顾共和国65年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历程。

【宪法制定

人民民主】

材料一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2分)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2分)这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1分)【肆意践踏

民主法制】 材料二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2)材料二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2分)

【发扬民主

健全法制】

材料三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颁布的两部法律文件。(2分)

(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法制中国,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1分)【答案】(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1分)

(2)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2分)(3)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任意两点,2分)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1分)

(2014·广西崇左)18.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关系跌入低谷,美俄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图的两个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解读材料

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友,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友”,用史实说明美俄(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盟者”的标志。(2分)

(2)根据材料中“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2分)“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什么?(2分)

【关注现实

展望未来】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美国副总统拜登周二指责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是‘霸占土地’,并称美国和欧洲将对莫斯科实施进一步的制裁。‛

——2014年3月18日,美联社华沙电

(3)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俄罗斯态度强硬,美国、欧盟积极干涉,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分)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分)(4)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1分)【答案】(1)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2分)(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分)

1991年底苏联解体(2分)

(3)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任意一点,1分)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友好。因为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世界经济格局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宜解决全球性问题。彼此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1分)

下载2014年初中毕业历史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初中毕业历史时政热点问题思考角度(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安庆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2012年安庆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

    2017潍坊市初中会考历史一模(精选)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题(一) 历 史 试 题 2017.4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一)

    2012年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试卷(一)数 学注意事项:1. 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 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3. 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育教学反思一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一 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四年,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

    2014年初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2014年初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 1.A2.B 3.B4.D5.D6.B7.C8.A9.C10.B 11.B12.D13.D14.C 15.B 16.C17.B18.A 19.B20.A21.B22.D23.C24.......

    2011年玉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历史考试

    2011年玉林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历史 (本卷开卷考试,共两大题15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由西周创......

    大连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物理模拟考试(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注意: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A.路边的树木 B.沿途的路灯......

    关于素质教育观念下探索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一)

    关于素质教育观念下探索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一)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