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

时间:2019-05-12 01:2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

第一篇: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

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

(八)一.选择题

1.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③推进社会主义改造④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政府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C.共产党核心地位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

4.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均起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后两者是国家机关,应受前两者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组成部分,各级人大均有它们的代表

C.人民政协和各级人大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提供了渠道,都是统一战线组织

D.各民主党派和人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对党的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商作用

5.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对此剧情理解正确的是:①剧情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毫无历史根据②根据剧情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③剧情反映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④剧情表明当时中国确实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6.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 1975年、1978年、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修改,这说明我国的宪政①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②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③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正在逐步完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7.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8.2008年春天,全国人大、政协会议顺利召开。下面对建国后民主政治发展叙述有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协胜利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1954年随着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C.新中国成立前,我党就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了自治区

D.我国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9.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1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的实行B.台独势力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D.冷战格局

11.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的敌人。”材料表明了蒋经国

A.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B.希望完成国家的统一

C.希望两岸实现和平统一D.希望两岸共同反对外敌入侵

12.“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13.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是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④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5.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下面对“一边倒”的叙述评价正确的是①原因:帝国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敌人②目的: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③背景:世界上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影响④内涵:坚定无条件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6.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指出:“

(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

(二)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

(三)建议联合国一切组织的专门机构在决定中国代表权时考虑本决议的条款。”这一议案的实质是

A.尊重联合国国际组织的权力和地位B.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主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明确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主权实质

17.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A.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美国排斥中国政策的破产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18.1971年7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为此美国采取的重大外交步骤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C.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近年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比如在朝鲜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任用、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澳大利亚并出席APEC会议、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已于10月初部署。以上事实不能反映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新时期我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C.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D.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20.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1.“稳定周边”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首要对外战略目标,其表现有①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③保持与欧盟各国的关系④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2.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先声夺人称大国”②“手伸五大洲”③“亚洲诸国的梦魇” ④“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西班牙.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D.葡萄牙.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23.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24.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5.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局”指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B.“贵局”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

C.“贵局”重新获得中国航运业的控制权D.“贵局”有助于抵制西方经济势力扩张

26.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28.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29.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战略态势

30.“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

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

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

二.非选择题

31.14世纪以来,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14世纪以来,欧洲出现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⑵15世纪以来,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试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促使这一体系形成的原因。

⑶“二战”后初期,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试指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

⑷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答案: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

⑵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⑶政治:通过北约和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与苏联冷战,形成两极对峙格局。

经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二篇:高三英语第三次复习检测题

普洱第二中学2011届高三英语复习第三次检测题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一、短语英汉互译。(每空1分,共30分)

1.be/get engaged to sb _____________2.fall in love with ______________

3.to the fullest ____________________4.a lack of ___________________

5.on the contrary __________________6.in honor of _________________

7.have access to __________________8.in harmony with _____________

9.as it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all of a sudden______________

11.be similar to ___________________12.in store ___________________

13.be designed for ________________14.for once __________________

15.focus… on ____________________16.stand out_________________

17.in the distance _________________18.get into a panic ____________

19.for the moment ________________20.as usual __________________

21.形成,产生 _____________ being22.与某人做伴 _______________

23.为……作贡献(或捐款);有助于……;向……投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说服某人做某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为……做好充分准备______________26.看不起,轻视 _____________

27.达到/实现某人的目标_____________28.充当,扮演 ______________

29.治愈某人的某种疾病______________30.提醒某人某事 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

1.I don’t think these black clothes ______her age.I guess red ones may be better.A.matchB.fit C.connectD.equal

2.When I saw Jane, I stopped and smiled, but she _________ me ad walked on.A.refusedB.ignoredC.missedD.avoided

3.I must thank my parents ___________ to be a college student.A.to make it possible for meB.to make it possible to me

C.for making it possible for meD.for making it possible to me

late very often?

A.their pupils to comeB.their pupils’ coming

C.their pupils comeD.their pupils can come

5.Young people usually _________ sports heroes, like Michael Jordon and Tiger Woods, who are really amazing.A.live up toB.go up toC.look up toD.stand up to

6.What makes us worried is that the number of the people _________ to drugs is ________.A.addicted;increasedB.addicting;increased

C.addicted;increasingD.addicting;increasing

?

A.it is convenient for youB.you are convenient

C.it is convenient of youD.you will be convenient

8.A nest is to a birdA.whereB.howC.whatD.when

9.Modern plastics can _____very high and very low temperatures.A.standB.holdC.carryD.support

heart disease and cause high blood pressure.A.relate toB.contribute to C.attend toD.devote to

11.My father recommended that I A.didn’t disobeyB.not to disobey C.not disobeyD.mustn’t disobey

London.A.withB.by C.toD.for

A.confused;confusedB.confusing;confusing

C.confused;confusingD.confusing;confused

14.We have only a short holiday, so let’ A.getB.takeC.makeD.have

A.caughtB.tookC.madeD.gave

16.To ’s quick recovery, five doctors took turns looking after him day and night.A.ensureB.undertakeC.promiseD.indicate

17.Our football team will compete against the Japanese team this evening.Let’ A.cheer them upB.join them up C.add them upD.pick them upA.withB.ofC.intoD.to

A.countsB.mindsC.valuesD.means

20.The girl is badly injured.You’d better _____first aid to her before taking her to hospital.A.makeB.doC.takeD.afford

21.I ______ him to give up that foolish idea, but he said he wanted to have a try.A.persuadedB.didn’t try to persuadeC.tried to persuadeD.didn’t persuade

22._____ in writing letters, he had no time to notice me.A.Engaged B.Moved C.InterestedD.Surprised

23.If you keep practicing your son in football, he ___________ to be a famous player.A.wantsB.hopesC.wishesD.promises

24.The flu is believed _______ by viruses that like to reproduce in the cells inside the human nose and throat.A.causingB.being caused C.to be caused D.to have caused

25.The problem just ____ to be discussed at the next meeting.A.referred is B.referred to be C.referring to is D.referred to is

26._______ with a bill for $10,000, John has taken an extra job.A.To face B.Facing C.Having faced D.Faced

when he was in _______.A.1950’s;twentiesB.the 1950’s;his twenties

C.the 1950’s;the twentiesD.1950’s;the twenties

28.The teacher couldn’t make himselfattention to because the students were so noisy.A.to payB.to be paidC.paidD.pay

29.Everythinginto consideration, they ought to have another chance.A.to takeB.takenC.to be takenD.taking

30.In order not to be disturbed, I spent three hours _____ in my study.A.lockingB.lockedC.to lockD.being locked

31.You can’t shut your eyes to the fact_______ he did was right.A.thatB.whatC.whichD.that what

32.Jack should have taken the doctor’s advice that he _______ in bed for a couple of days.A.would lieB.lieC.must lieD.lay

33.The police finally found the robber ______near a river_______

A.lying;dead B.lay;died C.laid;deathD.lain;dying

34.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_______, as far as the river bank?

A.Bob had walked fartherB.if Bob should walk farther

C.had Bob walked fartherD.if Bob walked farther

35.It’s really very dangerous.One more step,the baby will fall into the well.A.orB.soC.andD.but

36.----Have you visited the Science Museum?----No, but I really wish I ______.A.didB.hadC.willD.have

37.It’s___ thing to enjoy watching someone playing football, but it’s quite __ to play football yourself.A.a;anotherB.one;otherC.one;anotherD.a;other

38.The news reporters hurried to the airport, only________ the film stars had left.A.to tellB.to be toldC.tellingD.told

39.Harry Potter never dreamed of there _______ a secret path through which he could get out of school.A.wasB.had beenC.beingD.to be

40.________ no hope for cure and no way to reduce her pain and suffering from the terrible disease, the patient

sought her doctor’s help to end her life.A.There having B.There hadC.There beingD.There was

41.Not until a baby kangaroo is four months old _____ to live outside its mother’s pouch.A.it begins B.beginning C.and begins D.does it begin

42.---But, Mr tailor, your suggestions don’t seem to be ____the aims of the project.---Maybe they should make some changes to their project.A.in honor ofB.according toC.in harmony withD.satisfied with

43.She was chosen to be the first secretary of the state government and has regular and immediate ___ to the

president.A.controlB.accessC.opportunityD.effect

44.I can’t afford a lawyer so I shall ____ myself.A.defendB.recommendC.debate D.predict

45.________ sat down for a rest______ the door bell rang.A.Hardly I had;whenB.Hardly I had;than

C.Hardly had I;thanD.Hardly had I;when

46.She always ______ her opinion______ facts.A.depends;onB.bases;onC.put;intoD.bases;by

47.The music _______ the happy days which they spent together in their youth.A.calls onB.calls atC.calls upD.calls back

48.The hotline helps to keep the leader _________ what’s happening at each moment.A.informing ofB.be informed toC.is informed thatD.informed of

49.Stories spread quickly among his friends ______ Tom had lived on a desert island for over five

months after the ship sank.A.ifB.whatC.thatD.as

50.Though _______ money, his parents managed to sand him to university.A.lackedB.lacking ofC.lackingD.lacked in

51.It’s time you ______ something or you’ll fall behind the others.A.get down to readingB.get down to read

C.got down to readD.got down to reading

52.The speaker is giving an ______ speech, as I can judge from ______ look of all the listeners.A.inspiring, inspiredB.inspiring, inspiring

C.inspired, inspiredD.inspired, inspiring

53.I’m really sorry that I failed to arrive at the office on time because my car was _____ in the traffic jam.A.broken downB.kept back

C.held upD.taken off

54.The forecast predicted that the weather was going to rain this afternoon,but it _____ to be fine.A.turned outB.broke out

C.took outD.got out

55.I am sorry it’s_______ my power to make a final decision on the project.A.overB.aboveC.offD.beyond

56.They were surrounded by the enemy, but they_____ at last from the village.A.tried escapingB.managed to escape

C.managed escaping D.tried to escape

57.Mary sat in class with her eyes_______ on the small dog outside the classroom.A.fixingB.lookingC.fixedD.looked

58.He has no __________ of marrying yet, which worries his parents a lot.A.intentionB.satisfactionC.contributionD.preference

59.“ Why wasn’t the conference held on time?” “ For the ________ of you.”

A.emptyB.absenceC.absentD.lack

60.In the early 1920s, thousands of people went to Australia to ____ their fortune.A.seekB.takeC.developD.undertake

61.The meeting ended ahead of time ______.A.because lack in order B.because it lacked of order

C.because of lack of orderD.for lack for order

62._____ the news;he took the first _______.A.On hearing;available planeB.Upon hearing;plane to be available

C.Hearing;plane that is availableD.To hear;plane available

63.Rather than _______ on a crowed bus, he always prefers ______ a bicycle.A.ride;rideB.riding;ride

C.ride;to rideD.to ride;riding

64.The murderer was brought in, with his hands ____ behind his back.A.being tiedB.having tiedC.to be tiedD.tied

65.The managers discussed the plan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see _____ the next year.A.carry outB.carrying outC.carried outD.to carry out

66.He brought up the problem _____ at the meeting for further discussion.A.faced himB.faced with himC.he was faced withD.facing with him

67.Nowadays, too many children _____.That’s bad for their eyesight and TV also keeps them from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A.addict to watchingB.are addicted to watchC.addict themselves to watchD.are addicted to

watching

68.____ our football team can will the game remains _____.A.If;to seeB.If;unknownC.Whether;to seeD.Whether;unknown

69._____ from his _____ look, he enjoyed himself at the party.A.Judging;excitedB.Being judged;excitedC.To judge;excitingD.Having been judged;

exciting

70.English requires _____ in middle schools in our country.A.taughtB.teachingC.to teachD.teaches

第三篇:2011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检测题

2011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检测题

《古代中国与世界》

一、选择题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

3.唐朝规定,男丁年满20岁开始服兵役,到60岁则免于征发。《贞观政要》记载:“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征(指魏征)执奏以为不可。”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经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4.某一本历史著作中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内阁大学士为3至6人,皇帝可能对其中一人的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然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以上材料讲述的是

A.汉代察举制B.唐代三省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军机处

5.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B.传统制作工艺难学

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6.“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7.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之,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苏州

A.人们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产业工人罢工

8.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1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9.法国学者谢和耐写道:“它同时又接受了取消‘公行’(十三行)的垄断专营权。这种公行本意要配合官府而调节与外国人的通商活动。”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公行实际上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B.取消公行垄断专营权是顺应世界市场的体现

C.公行开始取消应该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

D.垄断专营是古代帝制政府长期推行的政策

10.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这一指示精神一致的中国古代思想是

A.“礼之用,和为贵”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D.“养心莫于寡欲”

11.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受命于天,而认识的目的是了解天意。通过内省的途径就能判断是非,达到‘知天’的目的。另外还必须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才能达到对天意、天道的了解。“他”是指

A.陆九渊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12.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被俘后凛然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文天祥民族气节的形成与下列思想最为密切的是

A.道家思想B.阳明心学C.程朱理学D.佛教思想

13.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经典

A.《尚书》B.《孟子》C.《老子》D.《论语》

造成上表科技成果分布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B.儒家民本思想C.古代农耕经济D.手工业发达

1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16.《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说明此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维护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不鼓励高利贷的存在D.对平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17.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搜集到以下材料:①普罗泰戈拉②苏格拉底之死③克里斯提尼④陶片放逐法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A.古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起源及缺陷B.西方国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C.古代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D.古希腊人文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利弊

18.孟子认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与孟子思想相似的思想家是

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梭伦D.彼特拉克

19.中国隋唐的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它们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20.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这段材料主要可以说明

A.文字起源于图画B.仓颉是汉字唯一的创造者

C.史学萌芽于文字发明D.仓颉是一个虚伪的人物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律规定:“盗封徒,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赋、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 用微乎其微。——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三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

——东罗马帝国《民法大全》

材料四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西塞罗(古罗马)

(1)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3分)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和古代中国在皇权与法律的关系上具有什么相同点?(3分)

(3)材料四认为立法的指导原则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它的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评价罗马法的地位。(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的大都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三川之两周,富冠海内,皆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居五诸侯之衢,跨街冲之路也。”

——《盐铁论——通有篇》

材料二“凡欲安君治民,兴霸称王,从近制远,必先立城郭设守备。”

——《吴越春秋〃阖闾内外》

材料三“然本州(杭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皆为杭州撑风地名)俱是米行……又有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亦开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依铺家……”

“杭城(杭州)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矣。”

——宋〃吴自牧《梦梁录》

材料四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南京的“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成因。(7分)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二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答耿司寇》

材料三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为发展儒学而提出的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李贽对待儒学的态度。(2分)

(3)根据材料三概述黄宗羲最主要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李贽思想 共同点。(4分)

(4)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3分)

参考答案:

1——5DBCCC6——10ABCBC11——15BCDCB16——20DDBBA

21.(1)《秦律》的特点: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核心;法律较为严密,涉及内容广泛;体现法家思想,刑罚严酷,轻罪重刑。

(2)相同点:皇权至上,皇帝的命令成为法律的来源之一,具有绝对的效力。

(3)指导原则:自然法

表现:强调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地位: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22.(1)特点:地处交通要塞,城市繁荣,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或大多为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地)。

主要成因:受到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诸侯争霸的需要,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为主),商品市场出现。

(2)杭州多依赖外地粮食;杭州米行、米市众多。

原因: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长途贸易发展;城市发展,对粮食需求增加;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交通便利。

(3)专业化的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3.(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否定孔子思想的权威性。

(3)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共同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

第四篇:第一周周末自我检测题

高二上期物理周末自我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1、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5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2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3r,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多少?

2、如图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固定在一直线上,q2与q3之间的距离为q1与q2之间的距离的2倍,每个点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之比q1: q2: q3为 多少?

3、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均为q(q>0)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0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求每根弹簧的原长是多少?

4、如图,真空中XOY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ABC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L=2.0m。若将电荷量均为q=2.0×10-6C的两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B两点,已知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求:

(1)点电荷A受到的库仑力;

(2)C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个带电小球A、B、C放置在光滑绝缘的水平直槽上,A与B间和B与C间的距离均为L,A球带电量QA=+8q,B带电QB=+q,若小球C上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恰好使A、B、C三球保持相对静止,求(1)外力F的大小;(2)C球所带电量QC;

6、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x轴,在过原点O垂直于x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6.0×105N/C,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在O处放一个电荷量q=-5.0×10-8C,质量m=1.0×10-2kg的绝缘物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20,现沿x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V0=2.0m/s,如图所示.(g=10m/s2)试求:(1)经多长时间t1物块第一次速度为0?(2)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x1是多少?

(3)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离O点多远?.

第五篇:云南省陆良县2018届高三复习教学检测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陆良县2018届高三复习教学检测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古罗马宗教中的神祗来源很广泛,其中包括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贞洁处女之神戴安娜、战争与智慧之神密涅瓦、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等。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罗马宗教信仰有包容性B. 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 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D. 罗马法不断发展与完善

2.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3.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A. 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B. 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C. 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D. 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4.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 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 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 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5.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 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 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 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6.这部宪法只有六千多字,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基本维持原框架,游刃有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被称为“一群天才设计的,而蠢才都能运行的制度”。材料中的这部宪法是()A. 《权利法案》B.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7.“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这段评论中的“他”是指()

A. 斯大林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

8.“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 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 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 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9.下面中国国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②①③④D. ①②④③

10.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 结束越南战争B. 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 撤出古巴导弹D. 签订《华沙条约》

11.董煟在《救荒全书》中记载:“(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材料表明()A. 赈济的对象没有选择性B. 否定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C. 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D. 富民没有参与灾荒赈济

12.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以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为了汇率保持稳定,要求国际货币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B. 世界贸易需要更多国际货币,所以国际货币国要保持贸易逆差 C. 贸易逆差,是导致国际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 D. 特里芬难题道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分).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请回答: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14.(25分)作为欧洲和世界的大国,德国在近现代史上虽几经起伏,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

第六十一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第198~202条 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宣布,而德国承认:德国及其盟国应对它们所造成的、由于德国及其盟国发动进攻而挑起的战争使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及其臣民所遭到的一切损失和一切损害负责。——《凡尔赛和约》

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1994年)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德)霍尔斯特·罗力《欧盟超国家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德国政治体制建立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德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2)对于材料二中战争责任的认定,当时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不正确的。你赞成哪种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并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签订的部分条约一览 1951年8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1年9月,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1953年10月,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12月,与台湾国民党势力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根据上述条约,缔约国(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如:《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规定,“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缔约双方通过共同磋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制止武装进攻。——摘编自《冷战时代美国的亚洲政策》

材料二 1989年11月,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六国等12国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该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

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表明,“APEC方式”在维护各成员利益方面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以及渐进发展等原则,不仅维护了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也同样让发达成员受益。——摘编自《APEC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应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试概括美国与缔约国(地区)的关系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亚洲政策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美菲、美日、美韩结盟相比有哪些不同?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怎样的发展趋势?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多样性的统一,倡导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尊重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于1802年、1806年、1808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确立了国家教育体制,由帝国大学作为领导机关掌管全国教育行政,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它的监督之下。原来的巴黎理工学校受到重视,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于1808年改组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实行寄宿制,只招收男生,是当时学术水平最高的教育机构。——张季娟、袁锐锷《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1781年,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军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军队,赢得了国家独立。华盛顿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有人写信给华盛顿,认为美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设一个国王,并鼓励他当美国国王,但这一提议遭到华盛顿的严词拒绝。他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试图采用其他政体,就是叛逆。”……北美的白人文化,没有经历从酋长、诸侯、帝王,累次混战,渐渐统一的古代史过程;也没有经历汉密尔顿称为“诸侯无政府状态”、内战外战连绵不断的漫长中世纪。北美的白人,挟着以英国为主的欧洲文化,直接切入近代。独立战争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英国国王所代表的终身制和世袭制,深恶痛绝,对公民权利,无比热爱珍惜,“不自由,毋宁死!” ——《南方周末:美国宪政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教育体制的特点。

(2)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但他们一个做了皇帝,另一个却拒绝称王。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拒绝称王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古罗马宗教中的很多神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的神,结合所学罗马发展史实可分析出,罗马曾经征服过希腊的诸多地区。为了有效控制新扩占的地区,罗马帝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法律、宗教等。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题干提供的材料体现的思想是自由、平等、主权在民,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选B项。3.【答案】D

【解析】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这只是私人的接触,不是官方接触的开始,故A项错误;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主动权在周恩来总理手上,故C项错误;“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的道路”,说明此次会晤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故事描述的是唐代宫女借诗歌表达爱情,由此可知唐诗可以成为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宫女能在战袍中作诗表达爱慕之情也能反映出该位女子思想奔放和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和宽松,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显然与题意无关,B项说法属于表象而非材料反映的实质。5.【答案】A

【解析】“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内容,因此可见艾森豪威尔的主张受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艾森豪威尔总统是想唤起共和党人内部的团结和支持,对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政策“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只是做出调整,并非全面转向民主党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共和党的经济政策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延续,故D项错误。6.【答案】B

【解析】英国《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到现在有300多年,故A项错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颁布于1787年,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协调了美国各方面的矛盾,体现了题干的要求,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于1871年,到现在只有100多年,与题干材料“二百多年来”不符,故C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875年,到现在只有100多年,与题干材料“二百多年来”不符,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修改了这个体制”,但他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简单的归结为其个人品质问题,揭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故A项错误,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没有批判个人崇拜,与题意无关,故C、D项错误。8.【答案】D

【解析】柳永的词迎合、满足市民大众阶层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故本题选D项。9.【答案】D

【解析】清朝时间早于其他三个时期,中华民国五色旗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时的国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于1931年,1925年以中国国民党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按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10.【答案】C

【解析】A项越南战争的结束表明美国战略的收缩,有利于苏联的战略扩张,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执行“莫洛托夫计划”指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应该属于苏联战略扩张的史实,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签订《华沙条约》对抗北约,属于苏联主动战略对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撤出古巴导弹,则表明苏联的实力仍然弱于美国,体现了苏联的退缩,符合题意,故选C项。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救荒之法不一”可知材料主要讲的是赈济的方法,而不是赈济的对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可知政府有利用市场和控制物价的方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可知赈灾措施的多样性,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可知政府鼓励社会上有钱的人参加赈济,故D项错误。12.【答案】C

【解析】美元与黄金挂钩,因此美元的发行必须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作为国际货币,要求币制稳定坚挺,这就要求美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的发展要求国际货币越多越好,各国也纷纷储存国际货币美元,对美国来说,就是大量的美元的流出,也就是贸易逆差(贸易赤字),要保持贸易逆差,必然会带来美元的贬值,但贸易逆差并不是美元贬值的根本原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分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弊端,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答案】①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②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③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解析】注意题眼“变化”,政治结构:秦汉是三公九卿制,隋唐宋是三省六部制;经济结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14.【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特点:代议制民主;中央拥有较大权力;君主专制色彩浓厚;保留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2)看法:正确。(如不答理由不给分)

理由:德国大力扩军备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力图争夺世界霸权;大战首先开始于德国和同盟国一方的进攻。(任意两点即可)看法:不正确。(如不答理由不给分)

理由:一战的全面爆发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一战的性质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任意两点即可)

(3)表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是欧盟的最重要成员国之一;和周边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拥有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任意三点即可)

贡献:深刻反思二战,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时代背景,依据材料一中“《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形式分析背景可知,工业革命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可知,德意志帝国是代议制民主;中央拥有较大权力;君主专制色彩浓厚;依据材料一中“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可知保留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2)此类题目较为灵活,可以做出两种判断,第一小问看法,既可以是正确也可以是不正确;第二小问理由要根据看法去阐释。如果选择看法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德军在战争中的表现即可作答。如果选择看法不正确,依据所学知识一战爆发的原因及战后对德国的处理即可,一战的全面爆发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一战的性质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

(3)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三中“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可知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是欧盟的最重要成员国之一;和周边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拥有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第二小问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及欧洲走向联合后产生的影响去归纳德国的贡献,即深刻反思二战,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影响。15.【答案】(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梭伦改革。第(1)问弊端从材料中进行概括得出;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便可答出。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答出。第(3)问根本原因从阶级利益方面考虑,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及现实回答。

16.【答案】(1)事件:朝鲜战争。特点:美国主导的军事政治同盟。

目的:遏制中国(对中国形成军事包围),抗衡苏联,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2)不同:突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界限,由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不再是大国主导下的控制与依附关系,成员国之间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共同受益;不具有军事政治性,属于论坛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以第三方为敌对,旨在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从成员构成、相互关系、组织性质、宗旨目标等角度分析作答)

趋势:冷战结束,国际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经济全球化加快,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评分说明: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三个递进的层次评分:(观点如: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和平与发展)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提出的见解得当,但未进行或部分进行分析说明; 第三层次:提出的见解得当,并能结合材料进行正反论证和深化。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五十年代初的时间判断为朝鲜战争;第二小问,依据所缔结条约性质作答,美国与缔约国的关系为美国主导的军事政治同盟;第三小问,结合二战后世界格局作答,美国亚洲政策的目的是遏制中国,抗衡苏联,实现亚太地区霸权。

(2)第一小问,从成员构成、相互关系、组织性质、宗旨目标等角度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苏联解体后冷战对峙格局结束后相关历史作答,国际形势总体上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围绕“文明多样性”这一主题展开评述,侧重于说明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原因及意义。17.【答案】(1)特点:①通过立法确立国家教育体制,帝国大学是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关。②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③重视理工和师范教育,轻视女子教育。

(2)原因:①华盛顿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树立了广泛的声誉和巨大的权威。②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没有专制王权的历史传统。③启蒙思想在美国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⑤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质。

⑥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共和制是缓和矛盾的最佳政体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了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拿破仑与华盛顿对于称帝问题上的对比,较常见。第1问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回答当时的教育体制。第2问根据所学回答华盛顿拒绝称王的原因,可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历史传统、个人品质等角度来回答。

下载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年级暑期补课历史检测题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暑期补课历史检测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A 2.C 3.B 4.A 5.C 6.C......

    高三语文周末检测语文试题 (8)

    山东省状元联盟高中协作体2015--2016学年高三周末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2016届高三政治冲刺复习检测题11

    绝密★启用前 2016年高考冲刺卷(1)【全国卷Ⅱ】 文科综合政治 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

    模块四复习检测题

    模块四复习检测题(2014.1.10) 1. The challenge Lenovo faces is to develop a global brand that will _________ a broader consumer group. A. appeal to B. refer toC. re......

    高三学生如何复习历史

    6108475高三学生如何复习历史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计划

    文 章 来源 中国教育文摘 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高三历史复习教......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七下历史期末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练习题一、选择题1、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应选择的最佳出行方式是A、乘马车 B、坐牛车 C、乘船 D、坐人力轿子2、“忆昔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