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题分解]_2010届高三历史二轮材料题集锦(复习类)
【精题分解】:2010届高三历史二轮材料题集锦(1)
1.(2010〃浙江南马高中高三期中)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1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1分)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2分)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3分)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2分)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 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1分)
解析:本题以民族复兴为主线考查查了近代史阶段中国革命和现代史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历史,涉及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时间跨度大,考查面广。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别要注意第(5)问,要注意要选出正确的观点。
答案:(12分)(1)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抵御日本侵略,摆脱外侮,实现民族的复兴。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2分)(2)工农红军完成长征胜利。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3)政治环境:冷战局面出现,美国的包围,后来苏联的封锁。历史事件:一五计划建设,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两弹一星发射成功。(3分)(4)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综合国力增强。原因:(1)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2)文革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分)(5)尽管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会遇到太多麻烦,但是我们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必然能实现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分)
2.(2010〃黄埭中学高三教师调查卷)(15分)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 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4分)
(2)据材料二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的表现有哪些?(3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1分)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3分)
(4)2009年10月1日,中国将举行60周年国庆大阅兵。假如你要参加阅兵典礼后的群众游行方队,请你为这个方队展示新时期科技或思想成就的主题提一个建议。(1分)
【解析】本题主要以阅兵为主线考查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第(1)问主要归纳毛泽东在建国前的伟大功绩;(2)主要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倾错误的表现和影响;(3)通过材料可以提炼信息,产生的原因就是邓小平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4)可以从多个角度设计。
【答案】(1)探索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领导抗战胜利;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4分)。
(2)表现:制定了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分)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3分)(3)心声: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1分)原因: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提出一国两制方针。(3分)(4)如:展示“神舟”飞船的模型、高举“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标语等。(1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教、外交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设计。)3.(2010〃浙江瑞安中学高三月考)(20分)“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
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2分)
答案:晋商和徽商: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1分)宁波帮: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1分)
解析:从材料中就可找出各自的不同。
材料二: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
答案: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1分)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1分)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
解析:该问要结合课本上关于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和材料来回答。分析经济根源时要从经济的角度进行思考,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3)近代以来,宁波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宁波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4分)
答案: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宁波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2分)1984年宁波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2分)
解析:抓住鸦片战争这一时间界限中关于宁波的相关内容来概括。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中的相关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宁波成为开放城市之一。
(4)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受到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宁波帮敢为天下先,敢于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6分)
解析:“崛起于五口通商后”一句指的是《南京条约》中开饭宁波为通商口岸。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他内容可以言之有理。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5)联系以上材料分析归纳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说明 “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的原因。(2分)同时分析指出“宁波帮”企业在近代发展中的阻碍因素。(2分)答案:特点:浙江商人诚信;善于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2分)。阻碍因素:封建主义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压迫。(2分)解析:从宁波商人体现出来的积极因素方面进行思考。
4.(2010〃辽宁瓦房店高三月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的原因。(4分)解析:第一问诱因提取材料信息“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使其)务本于内”,务本是从事农业生产;受诱原因利其田宅;结果是商鞅变法的作用;第二问,“秦之锐士”是由于商鞅变法在军事上实行的措施的结果。答案:
(1)“诱”因: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2分)“受诱”因:“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2分)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分)
(2)原因: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4分)
5.(2010〃辽宁瓦房店高三月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史记〃匈奴列传》 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万。……是岁,元朔二年也。
——《汉书新注》卷九十四《匈奴传》第六十四
材料二 阅读下图
材料三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正月下诏亲征噶尔丹,二月康熙帝亲统六师启行,征噶尔丹。——作者整理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汉武帝处理民族问题的举措。(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汉武帝和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的异同。(8分)
解析:材料一的信息“和亲”“卫青”,材料二是张骞通西域可以判断处理民族问题的举措;第二问注意联系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对内平定三藩之乱,抗击葛尔丹的叛乱;对外抗击沙俄的侵略。
答案:(1)和亲、战争、出使。(2分)
(2)相同点,都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采取推恩令,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2分)都采用战争方式打击少数民族的侵扰;汉武帝北击匈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2分)
不同点:汉武帝对内以和、战兼用的方式维护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对外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4分,每点2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检测试卷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II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写在答题卡内。)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
2.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4.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 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5.我国原始瓷器的出现和制瓷技术开始成熟分别是
A.夏商与两汉 B.商周与魏晋南北朝 C.春秋与隋唐 D.隋唐与两宋
6.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8.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9.唐中期改变征税标准,反映的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D.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10.指南针最先用于航海;火药最早用于军事分别在
A.北宋、唐末 B.北宋、元朝 C.北宋、南宋 D.南宋、元朝 11.明代宋濂在《銮坡集》中指出:“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者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焚书坑儒 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八股取士 D.满洲人不适应汉族文化
12.“改土归流”的实施
①使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单位 ②明朝西南地区都由流官治理
③有利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④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 13.历史兴趣小组选用下列四图制作一个展版,最能反映展版主题的是
A.中国古代民族交往融合方式多样
B.中原政权注重加强与蒙古族的交往
C.中原汉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D.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西北边疆的统一与稳固
14.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特点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15.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16.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从根本上决定于
A.中国在海外贸易中处于劣势 B.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C.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D.清初东南沿海人民抗清斗争对清政权
17.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④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9.从基础和技术观察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其主要特点是
A.通过手工工场长期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发展到近代机器大工业 B.基本上从无到有,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
C.近代企业的投资者多为官僚、地主、商人
D.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20.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21.近代中国的一位哲学家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用木头和泥土塑出一个人的偶像,称它为神。把它放在美丽的庙宇里,让它坐在辉煌的神龛里;人民崇拜它,认为它是不可思议地强有力的。但是,假如有个疯子把它推倒、踩在脚下,并把它抛进肮脏的池塘里,假如有人发现了它,再把它拣回来,放在原来神圣的地方,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魅力已经失去。”作者利用这段话讽刺的最有可能是
A.孙中山让权予袁世凯 B.清朝皇帝宣布退位
C.康有为流亡国外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2.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2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出的情况最为准确的解释是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24.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关键因素是
A.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北京大学的办学体制完备 C.《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
D.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北大宣传新思想
25.“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不适用
①洪秀全的“拜上帝教”②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④文艺复兴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0分.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
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驭
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默入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各国事务函》
材料二:如铜、铁、洋务等类,皆关民生用日,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国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致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才用极绌,丛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跨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需要,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阕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材料三: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势力者,用物质的诱饵来控制他们。……地方上有几个高级官员造成和平的外交策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他后半生尽力维持和平,从不轻言战争。
——摘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民族独立,二是国家富强,当时一种观点(洋务派)认为,中国之所以有外患,是因为贫穷,只要我们富强,外患就自然解决了。
——摘自《中国革命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有何局限性?(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到,洋务派在抵抗外来侵略上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4)从材料三,四中可以看到,洋务派执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并说明其意图。(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洋务派在寻求富强的途径上有哪些致命的弱点?(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窍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守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为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概括指出上述各派主张的共同特点。(2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方式上、思想上改造中国蓝图的变化轨迹。(6分)
(3)简要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
28.《中国历史学年鉴〃1998》载:“当代历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有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而江南的持续开发贯穿始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4分)
(2)简要指出隋唐时期江南土地资料进一步开发的主要表现及存在的问题。(5分)
(3)明清时期,农业经济有哪些新的发展?(3分)
(4)结合史实综述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二、非选择题答案.
26.(18分)
(1)认识: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外来侵略。(2分)
局限:没有认识到日本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2)目的:解决财政困难辅助军事工业。(2分)
作用:有利于抑制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3)指导思想:学习西方技术壮大军事力量夺洋人所恃,兴办近代企业与洋人商战。(2分)
(4)外交政策:不惜以妥协卖国求和。(2分)
主要意图:维护与列强友好关系为中国富强创造机会。(2分)
(5)首先,只学西方的技术,而不是从根本上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其次,对西方的态度妥协投降,没有坚决的反侵略精神。(4分)
27.(12分)
(1)共同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
(2)变化轨迹:
①政治上,由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方式上,由政治改良发展到武装革命。
③思想上,由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发展到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由尊孔到反孔)。(6分)
(3)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扩大,资产阶级在斗争中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④戊戌变法失败证明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⑤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镇压义和团,使人们进一步认清清政府的本质。(其它言之有理都酌情给分,但本问总分不能超过4分)
28.(20分)
(1)成就:东南的农业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增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4分)
(2)表现:圩田更加普遍;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围湖造田。(3分)问题: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破坏了生态平衡(2分)
(3)新发展;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形成;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加强(3分)
(4)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江南经济发展;
③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措施;
④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局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8分)
高二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高二历史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以下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
3.《西夏文佛经》(右图)这一文物最早印刷的时间可追溯到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4.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能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A.用算盘计算田亩面积 B.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C.阅读《天工开物》 D.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时
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6.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国家较长时间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D.中华民族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7.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A B C D 8.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书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第二篇:2017二轮复习——“成语题”专题检测
第 1 页
共 9 页
“成语题”专题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石破天惊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②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③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的这位考生的确不同凡响,该篇作文立意暗合时代主旋律,行....文不蔓不枝,语言犀利凝练,个性化色彩浓厚。
④一旦独立地投入严峻的生活,中学生的浪漫情调很快就烟消云散。....⑤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⑥中国口头文学非常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A.①②⑥
C.①②⑤
B.①③④ D.③⑤⑥
解析:选C ①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②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③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此处用于人错误。④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⑤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的幸福和祸患都共同承受。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甘共苦。⑥陈陈相因:比喻处理问题因袭旧法,毫无改进。前后矛盾,应为“口口相传”。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近几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②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③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④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发挥不无关系。....⑤在中俄伊犁争端的交涉中,曾纪泽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折冲樽俎,虎口索食,....终于改订《崇约》,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博得朝野的好评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
⑥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犹如空谷足音,引起了舆论对....雾霾的广泛关注,影片颇具感染力,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有助于唤起人们的行动。
A.①③⑤
B.③④⑥
第 2 页
共 9 页
C.①④⑤
D.②⑤⑥
解析:选D ①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不合语境。②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③安堵如故: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望文生义。④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不合语境。此处应用“难解难分”。⑤折冲樽俎:在酒席宴会间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⑥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电动车多如过江之鲫,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深圳决定全....面禁止电动车上路,不料这引起了社会热议。
②一些人在西方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唯一的,唯西方马首是瞻,视中国一无是处。....③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置若罔闻。....④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四川省杂技团,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⑤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头换面,拍了一部长片。....⑥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A.①③⑤
C.②④⑥
B.①②⑥ D.③④⑤
解析:选C ①“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用错对象。②“马首是瞻”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泛指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③“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侧重于“罔闻”。应当用“视而不见”。④“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⑤“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也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应当用“改弦更张”。⑥“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专家指出,到2025年,中国将因肺癌病人达100万人而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这个消息让人噤若寒蝉。....②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举棋不定。....③在行贿物品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名。....④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瞻前顾后,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
第 3 页
共 9 页
⑤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优柔寡断,犹豫彷徨。....⑥五一期间,银川市掌政镇下辖村的“鸟超市”果蔬大棚对外开放,市民蜂拥蚁聚,....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享受现代高优农业的魅力。
A.①④⑤
C.③④⑥
B.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选D ①“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不合语境。②“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③“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应改用“一文不值”。④“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⑤“优柔寡断”指办事迟疑,没有决断。⑥“蜂拥蚁聚”形容成群的人聚在一起。望文生义。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的一张宣传画是一个鼎,其寓意是中国人寿一言九鼎,决不食言。....②科学治理雾霾关键是要“标本兼治,长期治理,区域联动”,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这样才能真正矫枉过正,使中国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③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④民间文化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受社会文化风尚、群众文化素养的影响,往往存在精芜相杂、瑕瑜互见的现象。....⑤有些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仅仅考虑“红头文件”,这种做法是值得斟酌的,因为“红头文件”不足为法,在我国,宪法法律的权威才是至高无上的。....⑥考前的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余勇可贾,应抓住这....段时间,奋力拼搏。
A.①②⑤
C.③④⑥
B.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选C ①“一言九鼎”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合语境。②“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做的过了头。望文生义。③“桑榆暮景”比喻老年的时光。④“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⑤“不足为法”指不值得学习、效仿。望文生义。⑥“余勇可贾”指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②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甚至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 4 页
共 9 页
③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他已经决定金盆洗手,不再做房地产生意,重操旧业搞养....殖。
④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⑤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A.①②⑤
C.②③④
B.③④⑥ D.①⑤⑥
解析:选B ①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指自然中冰的融化。望文生义。②无为而治: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后泛指以德化民。望文生义。③金盆洗手:盗贼等改邪归正,不再干坏事;借指退出本行业,罢手不干。④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⑤意兴阑珊:兴致将尽。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事物。⑥见贤思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成果。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中西医的争论一直深陷孰优孰劣的怪圈,常常容易犯顾此失彼的错误。....②十八大前,反腐制度的实际效果与现阶段不可同日而语,可见,该项制度作用如何,....不取决于制度本身有多神奇,而是取决于巡视派出机关的反腐决心。
③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④“阿尔法围棋”确实赢了,但这不是一个平等的比赛,因为“阿尔法围棋”肯定研究过李世石的棋谱,对李世石知己知彼。....⑤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⑥魏则西走了,但医疗骗子并不会主动淡出江湖。如何不让下一个“魏则西”重蹈覆...辙,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A.①②④
C.②⑤⑥
B.①③⑤ D.③④⑥
解析:选C ①顾此失彼: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此处应用“厚此薄彼”。②同日而语: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③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处应用“耸人听闻”。④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不能与“对”搭配,应为“了如指掌”。⑤登堂入室:比喻学
第 5 页
共 9 页
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很高的水平。⑥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女排不负众望,时隔十二年第三次夺得奥运....会冠军。
②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玩火自焚,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③这次义诊活动,退休的王医生也报名参加了,他亲自为病人量体温,测血压,甚至和患者谈心,真是无所不为,许多患者很受感动。
....④莎士比亚的剧作贯通古今,为我们展示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在包罗万象的....纷繁场景中,上至王公贵族富豪名媛,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各类角色都在舞台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⑤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⑥曾经支撑起春晚半壁江山的语言类节目,近年来江河日下,整个春晚有时候连一两....个优秀的语言类节目也出不来。
A.①④⑤
C.③④⑥
B.②③⑤ D.②⑤⑥
解析:选A ①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②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应改为“作茧自缚”。③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不合语境。④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情况复杂,应有尽有。用在这里恰当。⑤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正确。⑥半壁江山: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初春的校园里,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②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碗饭,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轻而易举,真是叫人佩服。....③我摸索捏陶技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目无全牛的境界,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④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⑤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
第 6 页
共 9 页
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⑥文艺演出的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A.②③⑤
C.①④⑥
B.②④⑥ D.①③⑤
解析:选A ①春意阑珊:春天就要过去了。与“初春”前后矛盾。②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③目无全牛: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④处心积虑: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用于贬义。⑤横七竖八:形容摆放杂乱,毫无规律。⑥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与语境不符。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遇到问题,他总喜欢一个人琢磨,不向领导汇报,往往误事。不过,这是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②在社会责任上,有两种经济学观点可谓南辕北辙:一种认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一种认为企业必须对社会负责。
③他性格内向,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讳莫如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④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⑤近年来,明代宣德炉的收藏达到了高潮,然而存世的明代宣德炉真品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⑥2015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A.①④⑥
C.②④⑤
B.③④⑤ D.②④⑥
解析:选B ①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望文生义。②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对象不当。③讳莫如深: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④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飘洒得多而杂乱。⑤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该句强调明代宣德炉真品珍贵而稀少,符合语境。⑥如履薄冰: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句中说“民航安全形势”,对象不当。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②他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但他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鞠躬尽瘁为人民办....事。
第 7 页
共 9 页
③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④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⑤如果不未雨绸缪,将来就要被动,就难以保证明年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今年看明年”,及早准备。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A.①②④
C.②⑤⑥
B.①③⑤ D.③④⑥
解析:选C ①“苟且偷安”是贪图安宁、不求上进的意思,与语境不合。②“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③“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搬用别人经验、言论(或文辞)或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本句不是“搬用”的意思。④“孤注一掷”指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⑤“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⑥“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________,亲力亲为。
②不管日方如何________、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
③他________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A.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B.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 C.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D.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解析:选C 这三个成语都含有“费心考虑”的意思,但又有差别。其中,“处心积虑”是指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强调蓄谋已久,多用于贬义语境;“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强调用尽心思,多用于褒义语境。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史记》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________地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②每年三月三日,海南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山兰米酒、竹筒饭
第 8 页
共 9 页
等,________十多样食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
③紫荆花盛开时,________的花朵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A.包罗万象
五彩缤纷
林林总总
B.林林总总
包罗万象
五彩缤纷
C.包罗万象
林林总总
五彩缤纷
D.五彩缤纷
包罗万象
林林总总
解析:选C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情况复杂,应有尽有。林林总总:形容人或事物繁多。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________的感觉。
②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________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③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________,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
A.言不尽意
辞不达意
言不由衷
B.言不及义
含糊其辞
言不由衷
C.言不及义
辞不达意
言人人殊
D.言不尽意
含糊其辞
言人人殊
解析:选A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言不及义: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辞不达意: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地表达出思想感情。含糊其辞:话说得不清不楚。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言不由衷: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言人人殊: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句是()①在那荒唐的10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李阳冰在李白作品序言《草堂集序》中说:自三代以来,风骚以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________,只有你一人而已。
③深深埋在地下的油层是看不见摸不清的,邵元亮决心________,把油层在注水后的变化规律摸清,从中探求出一条增产原油的新路子。
A.登峰造极
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第 9 页
共 9 页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解析:选C 登峰造极:比喻水平达到最高。有时用于讽刺,用来比喻学问、艺术、技能等造诣达到极高的境地。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登堂入室:学识、技艺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成就。千古独步: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第①句中“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的程度”可以判断此处缺少一个定语,而且含有贬义,所以选用“登峰造极”;第②句中“只有你一人而已”独具风格,所以选用“千古独步”;第③句中“把油层在注水后的变化规律摸清,从中探求出一条增产原油的新路子”说明技术逐步提高,因此用“登堂入室”。
第三篇:【精题分解】2012届高三语文名校试题(有详解):实用类传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一 4 题 25分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注]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梁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 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粱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在我写梁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某国家机关我问梁先生那你讲了吗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梁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有删节 [注]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
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B.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
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
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好像刚明白梁先 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
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 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
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3梁从诫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
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 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4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
要有社会责任感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121B DB项梁先生并没有否定三峡工程而是批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D项以偏概全对文章的理解有误
2①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②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③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④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③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 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
观点二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
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
观点三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做出些贡献
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8分只谈一个方面即可要言之有据层次清晰语言通顺其中观点正确2分论述6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如只泛泛论述不结合文本论述部分最多得3分
4作者为杰克·伦敦作传为什么开篇写了同时代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两位作家截然相反的结局给你怎样的启示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难怜悯苦孩子常放硬币
12.15分B DB从一开始就是暗示始终都是D但作者
第四篇: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
2013届高三历史复习周末检测题
(八)一.选择题
1.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③推进社会主义改造④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政府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C.共产党核心地位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
4.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均起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后两者是国家机关,应受前两者的领导
B.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组成部分,各级人大均有它们的代表
C.人民政协和各级人大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提供了渠道,都是统一战线组织
D.各民主党派和人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对党的大政方针发挥政治协商作用
5.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对此剧情理解正确的是:①剧情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毫无历史根据②根据剧情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③剧情反映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④剧情表明当时中国确实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6.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 1975年、1978年、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修改,这说明我国的宪政①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②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③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正在逐步完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7.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8.2008年春天,全国人大、政协会议顺利召开。下面对建国后民主政治发展叙述有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新政协胜利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1954年随着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C.新中国成立前,我党就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了自治区
D.我国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9.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D.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1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一国两制”的实行B.台独势力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D.冷战格局
11.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的敌人。”材料表明了蒋经国
A.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B.希望完成国家的统一
C.希望两岸实现和平统一D.希望两岸共同反对外敌入侵
12.“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13.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是: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是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④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5.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下面对“一边倒”的叙述评价正确的是①原因:帝国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敌人②目的: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③背景:世界上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影响④内涵:坚定无条件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6.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指出:“
(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
(二)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
(三)建议联合国一切组织的专门机构在决定中国代表权时考虑本决议的条款。”这一议案的实质是
A.尊重联合国国际组织的权力和地位B.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主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明确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主权实质
17.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A.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美国排斥中国政策的破产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18.1971年7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时指出:“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为此美国采取的重大外交步骤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B.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C.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近年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比如在朝鲜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任用、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澳大利亚并出席APEC会议、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已于10月初部署。以上事实不能反映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新时期我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C.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D.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20.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1.“稳定周边”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首要对外战略目标,其表现有①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③保持与欧盟各国的关系④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2.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先声夺人称大国”②“手伸五大洲”③“亚洲诸国的梦魇” ④“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西班牙.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D.葡萄牙.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23.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24.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5.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局”指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B.“贵局”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
C.“贵局”重新获得中国航运业的控制权D.“贵局”有助于抵制西方经济势力扩张
26.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28.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29.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战略态势
30.“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
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
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
二.非选择题
31.14世纪以来,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14世纪以来,欧洲出现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⑵15世纪以来,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试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促使这一体系形成的原因。
⑶“二战”后初期,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试指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
⑷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答案: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
⑵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⑶政治:通过北约和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与苏联冷战,形成两极对峙格局。
经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五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经验交流
抓要抓住,落要落实
——二轮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郯城一中高三历史组
1.抓时间。二轮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二轮复习从3月22日到5月15日左右,共约50天7周左右的时间。除去年级统一的双周考试3次,每次3天,还剩下40天约6周时间。每周4个教学课时,2个晚自习,这就是我们实际能够支配的所有时间。而二轮的教学任务较多。要进行二轮的通史即时序史的复习整合,还要巩固强化一轮复习的成果;要对学生进行单科习题的训练,还要进行政史地三科综合的模拟训练;要抓基础,还要瞄热点。如何在50天的时间里实现二轮复习目标,需要对时间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高效利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做法是每一星期两个晚自习进行限时25分钟的单科强化规范训练,周日进行文综考试或双周考试,周一进行试卷讲评,剩下的3节正课进行二轮或热点的复习。几项任务齐头并进,交叉进行,显得错乱实际上有条不紊,相互促进。
2.抓通史。根据市里的指导精神和实际需要,二轮复习需要打破模块界限,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于历史阶段的综合的知识体系。这样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性,便于在考试过程中灵活调动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阶段复习的关键是抓住阶段历史特征,围绕阶段历史特征分析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历史印象。如中国古代史,可以按照先秦中华文明的奠基,秦朝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多民族国家,强盛的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动荡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宋元社会的发展和危机,明清封建社会的全面衰落这样的几个历史阶段和特征进行知识整合构筑知识体系。
3.抓基础。新课程是不强调知识体系的,二轮复习的体系构建只是换一个角度复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模块知识的一种手段,体系和基础的主次关系是不能本末倒置的。这一点在临沂市编二轮学案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那就是在每一部分通史的复习之后都不吝篇幅地附上了该部分对应的专题知识梳理。目的很明显,还是要加强模块专题基础知识的复习,把二轮的阶段历史的复习和模块知识的复习紧密结合起来,使得二轮复习不至于跑偏车、跑空车。我们在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实验班学生的复习实行以体系带基础的办法,普通班学生则重点强化基础,甚至可以再“烫一轮”。
4.抓学生。新形势下,学生的情形良莠不齐,有实验班和普通班之分,也有尖子生和后进生之别。这要求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因人制宜。尖子生有冲击名牌大学的愿望和可能,老师就要让他吃饱吃好,给题可以多一点,要求可以高一点,指导可以细一点。普通班和后进生基础差一点,目标低一点,老师的教学重心就要适当下移,老师引导要多一点,鼓励要多一点,让他们看到还有希望。比如在实际操作中,实验班老师提纲挈领地讲就行了,普通班就必须面面俱到地讲;实验班每周做两套单科题,普通班可以只练一套;改卷时尖子生的优卷单独批阅,给分标准提高,指出进步和不足,进行具体方法指点,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等,对后进生则以鼓励为主,要求适当放宽,给分适当提高,让她们感觉我还能进步,希望就在前头不远处等着我。
5.抓规范。向规范要质量,从习惯到能力,已经成为高考备考的共识。做题规范包括审题方法规范,提纲要点规范,书写格式的规范,学科语言规范。这些样样都是硬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些要求进行分解,每次或一段时间重点规范某一单项,逐步培养、常抓不懈,从长期的练习中把规范形成为一种习惯。在规范练习中,可以通过变式训练、重复训练进行补偿和强化。临近高考,正是在紧锣密鼓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全面提升的大好时机。
6.抓细节。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绩。高考无小事,事事总关分。老师的指导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老师的指导如果科学有效、具体可行,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我们在阅卷的过程中注意到,学生虽然都使用了黑色中性笔,但是笔画的粗细和黑色的深浅差异很大,这在扫描后网上阅卷中的观感差距会更大,从而可能会影响成绩。我们提示学生一定要使用质量有保证的中性笔,笔芯要达到0、5毫米,并且通过不同书写效果的卷面展示比对,让学生认识到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书写标准。
7.抓稳态。高考中能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前的学习状态是否稳定,取决于对高考有多少的了然于心。把平时的练习当成高考,把高考当成平时的练习,才能顺利实行平时到“战时”的过渡。为了避免学生的异常波动,在考前尽量熟悉高考,以往的高考怎样考,考了什么,今年的高考有什么变化;高考时时间的分配,做题的流程,各种题型的解法,应急问题的处理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限时的适应性训练、规范的针对性训练和全面的模拟训练,为学生创设高考情境,把她们一步步领入高考的殿堂。平时考虑得越具体,考试时心中就越从容。在考试中多一份从容,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淡定,也就多了一份成功的胜算。
8.抓热点。历史考试中的热点不热,或者说外热内冷。复习热点的意义在于,淡化紧张枯燥的模式化复习,利用热点带动基础知识的复习强化,使学生对热点从陌生排斥到熟悉亲近。
9.抓试题。好的试题来源有:网上下载,关系学校的交流,模拟套题中的精选习题。
10.抓综合。抓综合,实际上就是搞好三科配合。
(字数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