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观点评述题(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6:1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历史观点评述题(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历史观点评述题(最终版)》。

第一篇:高三历史观点评述题(最终版)

高考历史:观点评述类大题做题方法总结

【考题示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 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一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题指导】

1.命题立意:本题以西方史学家的著作原文为栽体,借助对西方崛起的不同观点和评论,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挖掘题目信息,解答问题:

(1)步骤:阅读材料信息,总结材料所涵盖的几种观点,选定要答题的观点 →(在自己所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选定)→ 史论结合组织答案

(2)有效信息及推断

(信息l)设问: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推论)①要选择的观点一定来自材料,而不是材料以外的其他观点。②围绕的主题是“西方崛起”。

(信息2)“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推论)本段材料描述的观点是欧洲中心论。组织答案时要找欧洲领先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史实。

(信息3)“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l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推论)本段材料描述的观点是l6—18世纪的亚洲和中东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组织答案时要找16-18世纪期间亚洲及中东地区领先世界的史实。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纳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题型特点】

1.该类题常见的三种设问类型:

(1)多个观点任选一种观点论述型。例如:

①(2013•北京•T37)(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②(2013•江苏•T23)(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③(2012•新课标全国•T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依据所给材料提取l~2个信息并进行论证型。例如:

①(2013•课标全国l•T41)比较图

9、图l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②(2012•江苏-T22)(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③(2011.新课标全国•T41)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④(201l-江苏•T22)(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⑤(2010•新课标全国•T40)(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写一篇短文型。例如:

①(2012•山东•T37)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②(2010•山东•T27)(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2.题型特点:此类题型是高考能力考查的最高层次,往往独立设计题目或者是材料题中设问的最后一问。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考查主要有两个方向:(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本类型综合了这两个考查方向,即选定多个观点中的一个观点或者只围绕一个观点,组织史实来论证所选定的或者给定的这个观点。

3.解题技巧:本类型试题给定的信息不一定丰富,需要借助所学知识。观点选定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另外史实组织要充分。

4.命题趋势:观点评述类试题的高考新动向:2012年前的该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一定的历史观对材料观点进行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史论结合能力。2012年后坚持开放性命题的同时,更加关注历史事实本身,避免了只强化历史理论、史观,而忽略了对历史最基本元素——基本史实的掌握。

【考场破题】

1.归纳观点:阅读所给材料,概括归纳材料中包含几种观点。

2.选定观点:如果是两个以上观点的,要选择其中一个。如果仅有一个观点,就以此观点展开论述。选定观点时要直接明了并要指出观点,不能出现不选定观点而直接论证的现象。

3.论证观点:在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从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观点,以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4.组织答案:“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格式:观点----论证----结论(观点)

【巩固练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立宪的利益(或利益集团)是多元的,立宪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协商和妥协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宪法也必然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康氏“以皇上之圣武行之,中国之强,可计日可待也”等取快一时的言词鼓动下,光绪皇帝在条件不成熟之时,匆忙裁减和严厉处理官员,四面树敌。热衷于军事政治投机,没有切实做好基础工作。最足以体现康氏军事活动性质的是他们对待军事将领的态度。在改革迟滞不前之际,康有为等人不是冷静地分析全局,而是把阻力完全归结为慈禧一人。于是,一个铤而走险的密谋付诸实施:勾结武将,兵围颐和园,捉拿慈禧。慈禧接到密报,发动政变,悲剧结束。

——黄广明等《悖论康有为》

材料三

改革恰恰需要妥协,利益相关方要互相让步。这种妥协是一种智慧,是长远眼光,同时也是大局意识。——马立诚、雷颐《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何大多失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制宪会议上产生了哪些矛盾,最终这些矛盾又是如何解决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巩固练习答案:

2、(1)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大州主张按人口比例产生议会,小州主张各州在议会有平等权利);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南部蓄奴州主张将奴隶人口计算在州人口总数内,北部自由州则反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保护人民权利与加强中央政府权利之间的矛盾。

解决:宪法规定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议员,众议院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黑人奴隶人口按3/5折算;采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又采用三权分立、任期制、选举制等对中央政府及政府官员进行

限制。

(2)措施激进,四面树敌;热衷于军事政治投机,没有切实做好基础工作。

(3)答案一:同意。如美国l787年宪法的制定,正是美国各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这为美国由独立之初的混乱,演变为后来的强大和繁荣提供了政治和法律保障;中国的戊戌变法,正是由于变法措施太激进,缺乏妥协,才使变法最终失败。

答案二:不同意。如德意志帝国的资产阶级改革,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与封建势力太过妥协,故改革非常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利于德国的长期发展;再如中国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软弱、妥协,致使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

第二篇:历史评述题汇总

历史评述题汇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0”

评材料中明太祖关于丞相制度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即“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 亡„‘我朝罢相„„所以稳当”。其次展开评论,注意史论结合.辩证地分析。秦朝灭亡主要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因为设置丞相:明朝罢相既有稳当的一面,也有导致社会腐败的 一面。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明太祖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设置了丞相,明朝罢相故统治得以稳当。(2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而不是设置丞相。丞相制度的设立,一方面会威胁君权,另一方面,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 率,特别是后来将丞相职务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罢丞相所以稳当是因废除丞相后,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它最大的弊端是导致后来宦官专权,明朝中期以后太监乱政,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败和明朝的衰亡。(10分,言夕右理即可)

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菜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说“这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 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二美国特拉华州的代表马丁·路德在制宪会议上评论道:“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 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革命导师恩格斯则认为:“可以表明这种人权的特殊资产阶级性质的典型表现是美国宪法,它最先承认了人 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威廉·格莱斯顿对美国1787年宪法赞赏有加,基本持肯定态度;马丁·路德基本持否定态度;恩格斯对其既有肯定又有否定。(2分)关于美国17871年宪法,我们既要看到其进步性,又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或局限性。说它是“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它是西欧的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分权与制衡”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与111央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说它“没有迈川同时给予非洲人自fh的第一步”“确认了存在于美周的有色人种奴隶制”是因为:它没有完全反映维护群众权益的《独立宣言》的内容;它承认黑人奴隶制 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的选举权被剥夺。(10分.言之有理Bn可)

3.(12分)l刘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2年,正值哥伦布开辟新航路500周g-之W.,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身着15世纪服装的12人陪审团在进行了3个小时的审理后,一致裁定:被告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9-@犯T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

材料二我国史学界关于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也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 难;有更多的人倾向于以“进步与正义”两条标准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上的客观 进步性。

评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3.【解析】 首先提炼材料中关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观点.材料一主要是否定的观点,材料二有肯定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其次,运用相关史实论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给美洲带来的 灾难及客观进步性。

【参考答案】 “灾难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贡献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人类文明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灾难、贡献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一场灾 难,但更主要的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分)①“灾难说”。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对美洲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把印第安人的灾难完全归结到哥伦布个人身上也是不公正的。殖民侵略是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所决定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方式不是个人力量所能阻挡的,可以说是巨大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疯狂,丧失人性。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抢夺大量财富,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把大量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为奴等。②“贡献说”: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融合,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③“灾难、贡献说”,综合以上论述进行说明即可。(10分,言之有理即可)

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这一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

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

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恰如立于墙壁之前寸步难行,不是踌躇不前,就是想前进一

寸,反而后退一尺。”

评材料中福泽谕吉关于学习西方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提炼福泽谕吉关于学习西方文明的观点。其次,引用东方学习西方的史实加以评论,如中国、日本学习西方一败一成就是很好的例子。

【参考答案】福泽谕吉认为学习西方必须从变人心(观念和思想等)、变政令(制度和法律等)到变物质(先进的工具)依次进行才可成功,否则行不通。(2分)日本汲取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在思想上树立“脱亚入欧”观念;接着进行明治维新,实行君主立宪,摆脱列强的控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再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迅速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0分,言之有理即可)

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 之制失也。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朝灭亡的认识(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讨论 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观点一:秦朝灭亡是由于采取了郡县制。(2分)理由:没有沿用原来的分封制,王室失去了保护的屏障。(10分,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二:秦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人民反抗,而不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2分)理由:秦朝灭亡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10分,言之有理即可)

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l‘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一1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 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评材料中关于欧洲发展的推动力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7.【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提炼关于欧洲发展推动力的观点。如 1914年欧洲已经成为世界的主人,吞并整个非洲,建立了对亚 洲的控制,其原因是现代化进程在继续和加速。其次,用欧洲 霸主地位确立的情况及其原因进行证明,要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763年至1914年,欧洲在世界上确立了霸主地 位。其主要推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2分)欧洲在世界上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表现: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上,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它们的经济附庸或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思想上,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民主自由思想、生活观念等 在亚非拉地区得到迅速传播。

科学革命主要指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动摇了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 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的贫穷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政治革命主要指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70年意大利的 统一、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广 泛建立。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革命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 展。(10分,言之有理即可)

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国文明’’中写道:“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 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参考答案】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游牧部族在侵人中原后,其语言、习俗和畜牧经济会被迅速中国化。(2分)①统一和连续史实: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蹶而复振,巍然屹立。②中国化史实: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传人中国,最终都会被中华文化融合,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如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学习汉制,汉文化。(10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篇:观点类历史题的解答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才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有必要的。

1、提炼观点题

(1)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话,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观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

(2)解题技巧: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注意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而且每一则材料要先找到关键句子,关键词,然后提炼概括。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而且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

例1

(2009年海南单科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依据题干材料提炼观点,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协定”,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纽带被切断”),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

2、论证题

(1)题型特点: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2)解题技巧: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或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例2

(1999年全国卷27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菲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郡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比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①资本原始积累②资产阶级革命③海外扩张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例3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请你论证这一观点。

(从经济、思想、政治几方面论证,答案略)

3、观点评述题 评述: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1)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①题型特点:第一种是提供一段或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价;第二种是试题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辨析论证。

②解题技巧:注意三步骤,第一先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说明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揭示事物本质;第三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根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例4

(1992高考)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世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而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

【答案】①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1分)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1分)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1分)②杨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2分)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的头上是不对的。(1分)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而衰的影响。

例5

(2009江苏)(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那些变化?(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例6

(2007全国文综二38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分)(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分)(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

第5问,材料二的时限是“冷战”结束后,关键是答出材料中观点的背景和错误之处。首先是二战后,民族问题的变化;其次“冷战”结束以后,有人所提出“民族国家时代终结”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继续存在,所以“民族国家时代终结”的结论是不符合现实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例7

(1996年全国卷45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 年份 开垦荒地(万亩)耕地面积(万亩)谷物产量(万担)皮棉产量(万斤)1941 39.0

1210.5

147

1944 128.8

1467.5

175

300(1)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2)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三

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3)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它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3)【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3分)

第二层: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5分)第三层: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它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俭朴的水平而言的。(6分)

(2)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论证。①题型特点:将史学界有关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不同观点列举出来,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并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分析论证,做到自圆其说。

07山东文综27题第四问:“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②解题技巧:

1、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回答时首先点明同意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观点,勿放在论述后和不加选择,选择观点即可得分;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理解、最有根有据的观点回答。

2、对所选择观点进行论证,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在论证的过程中一是要依据所学知识,二是要注意材料信息的利用。

例8.(1999全国文综)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又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不利于维新变法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对维新变法运动既有利又不利。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维新变法的社会条件加以说明。

分析:你对上述三种观点哪一种最熟悉?选择一个种观点说明。同时还要结合维新变法的前的社会条件来说明。(任选一种观点,但须言之有理)参考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有利说)① 经济条件: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为维新变法提供经济基础。② 阶级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世纪晚期登上历史舞台,为变法奠定阶级基础。③ 思想条件:洋务运动促进西学传播,促进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同意第二种观点:(不利说)① 经济上:洋务运动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企业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② 政治上: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坚持“中体西式用”,反对维新变法。③ 思想上:洋务派反对维新思想,与维新派展开思想论点,反对维新变法。观点三(既有利又不利)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全面地回答。

例9(04年上海35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束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问题:(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

[答案](1)焦点: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分)(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说”要点

“世界说”要点

工业革命后

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 二次工革后

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

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 二战后

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

第三世界兴起与经济差异 两极格局结束后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改革与区

域经济合作

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第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各民族渐进交流、融合的过程,而不是把某一种价值观强加到其他民族头上。

例10

(2009年山东文综27题)(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5分)

例9

(14分)(07广东卷29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本题引用学术观点,引领考生答题,是创新命题,对考生的学科能力要求比前几题更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民主革命。第一问,摆出两种不同观点,要求考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历史观点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然后回答,题目本身不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角度作评价。近代中国历史一是列强侵华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反抗的抗争史,两条线索两个角度的大事件考生并不陌生,关键在于“评价较高”,对众多大事件(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的取舍问题,估计考生不好把握。第二问难度较低,要求考生再认再现辛亥革命的作用影响。第三问难度较大,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估计不少考生习惯地把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一一列出,这就与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对不上了,必定会丢分。其实,这一问是近年新的命题方向“对新的研究视角的运用”的一次考查,考查考生 “使用借鉴方式评论历史史实”(考试说明中的高考能力要求)。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死记硬背课本或老师的笔记;要关注学术研究,不照本宣科。

(3)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作答。

本题创新之处:两种不同观点不同角度,分别运用观点解答以及综合运用观点分析具体历史问题,对观点角度本身不作评介。第三问难度较大,习惯思维影响较大,对新的研究视角的运用是新的命题方向。对应的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使用借鉴方式评论历史史实。

例6

(2007全国文综二38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分)(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分)(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4.使用借鉴方式评论历史史实

5.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一般来说要做到“三性”,即时代性、阶级性、客观性(辩证性或双重性)。

论证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论”。即要求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史实的透彻分析,说明道理,得出结论,来论证某一观点或结论的正确或错误。其提示语有“说明”、“论证”、“证明”、“试论”、“谈论”、“为什么”之类。

第四篇:即兴评述题(高三同学每天练习)

各类即兴评述练习题目

1、请你谈一谈高中生是否应该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知识就是力量

6、请你谈一谈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否应该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

7、第一课堂对人的发展是否有帮助。

8、请你谈一谈成材与逆境的关系问题。

9、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利大还是弊大。

10、请你谈一谈对“绿色奥运”的理解。

11、请介绍一本对你影响深远的好书。

12、请你谈一谈坚持原则与发扬民主的关系。

13、我看“酒香不怕巷子深”

14、我看“皇帝女儿不愁嫁”

15、我看“说长论短”

16、我看“美与丑”

17、说说你喜欢的一档“选秀节目“并谈谈你的看法

18、畅想2008WTO带给中国什么?

19、航天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20、我看“黄牛党”

21、中学生素质

22、生活富裕了是否还要节俭

23、谈谈雷锋精神

24、自然就是美

25、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26、你如何理解“压力就是动力”

27、时间能改变一切

28、律人不如律己

29、争当主角 30、细节决定成败

31、谈谈你对诚信的看法

32、你如何看待拾金不昧

33、当机遇来临时,你是否有能力把握

34、在银行等公共场合都设置了“一米线”来规范秩序,但一些人并不能很好地遵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5、如何理解“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微笑”

36、你如何理解“态度决定一切”

37、你认为企业用人应该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

38、我们应该怎样杜绝盗版

39、谈谈你的财富观 40、谈谈拜金主义的危害

41、“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42、谈谈怎么解决城市交通阻塞的问题

43、假如你是班长

44、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

45、谈谈你对节约的看法

46、打假主要靠消费者还是考执法者

47、一次非同寻常的考试

48、个人能力与团体合作

49、如何看待欺骗 50、昨天、今天、明天

51、学会放弃

52、你如何看待承诺

53、假如你有一百万

54、拒绝诱惑

55、生活需要经常清点

56、简单与精彩

57、现代社会文才与口才哪个重要

58、我所了解的鲁迅

59、语文学习有没有窍门 60、由朋友想到人际关系 61、你是怎样看待网络的

62、谈谈你理想的中学生(或大学生)生活 63、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64、持卡消费你得到多少方便 65、我对中小学生用手机的看法 66、环境保护我能做些什么 67、我对网络“恶搞”现象的看法 68、如何看待大学生“考证热” 69、假如我高考落榜了 70、你怎样看艺考现象 7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72、谈谈你喜欢的节目主持人 73、我也谈公共交通 74、我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看法 75、现代通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命题即兴评述(要求:3分钟,要有交流感)

我看“人造美女”

(2)模拟主持(请将以下关键词用于你的节目中,形成话题,3分钟,要有交流感。)

石头、哲学、剪子、联系、布

[提示:以小见大,阐明道理。要求:审题准确,不可牵强附会](3)命题即兴评述(要求:3分钟,要有交流感。)

我看“寓公移山”

(4)命题即兴评述(要求:3分钟,要有交流感。)海峡两岸的盼望

(5)模拟主持(请将以下关键词用于你的节目中,形成话题,3分钟,要有交流感。)

百事可乐、梦想、舞台

[提示:以小见大,阐明道理。要求:审题准确,不可牵强附会](6)命题即兴评述(要求:3分钟,要有交流感。)

我看“超级女声”

(7)命题即兴评述(要求:3分钟,要有交流感。)

坎坷,也是一种财富

(8)命题即兴评述(要求:3分钟,要有交流感。)

梅花香自苦寒来

各类时事政治题目: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扩大社会主义事业是完全正确的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怎样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南京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初试:

1、简明了解的自我介绍。

2、朗诵,选材比较宽泛,但是时间非常短,所以很多考生都吃亏了,比如刚说完铺垫部分就结束了。

3、回答考官问题,你最欣赏哪类电视节目,为什么? 你欣赏的主持人? 最喜欢看的书?

温家保总理前一段时间出访哪几个国家? 我国四大高原? 复试:

1、看图说话,例如:志愿者为游客指路的图画,也有一些也涉及到世界和平或者大地震的图片。

2、指定稿件,几乎是散文选段,比较容易掌握。

3、才艺展示。三试:

全程录像,大概是两个考生考试的时间之内要把发到手上的新闻稿件和即兴主持题目消化,所以感觉很紧张,时间非常短。即兴主持题目只有简单的三个词“周杰伦”、“《音乐之声》”、“青花瓷”。

【南京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评述:

1、国学

2、方言电视剧

【中央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考官提问:

1、什么是存在主义?

2、形容一下自己的母亲

3、朝鲜核武器问题?

二试:散文写作1500字 题目:《雪》 【中华女子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初试:

考官提问:

1、女子学院男孩子有什么优势 复试:

评述:

1、如何看待网络选秀的走红

2、大学生毕业去底层工作,是不是资源浪费?

3、关于女科学家带队科考评论?

4、你会送给希望小学的学生什么礼物?

5、由一个馒头所想到的 【北京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考官提问:

1、最喜欢的一本书,其主人公的名字、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2、出镜记者和播音员的区别 评述:减肥

小故事改编:围绕下雪了

【大连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初试: 即兴评述:

1、关于代沟问题

2、有关压岁钱的问题

3、矿难多发的原因和治理 【南昌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1、谈电影恶搞的认识

【江西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评述:你对人造美女的看法 【东北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1、笔试:误会

【成都理工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1、考官提问大多根据你的介绍问问题,然后再问问你的学习、生活的方面的情况

2、笔试及创作,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和创意,创作能力 考题基本以当地的特产或者名胜古迹或者当地历史名人等作为蓝本,比如在湖南考点就会考到毛泽东等等。复试

1、你所向往的爱情

2、谈攀比 【四川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复试:

模拟主持:(三个词汇 重阳节、老年人、夕阳红)联想:一个词汇(高山)【重庆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评述:谈盗版书籍对中学生的影响 【深圳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加试:

话题主持

1、城市交通 【湖南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评述:高中生打工之我见 【山东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自备模拟主持稿

考官提问:你的专长,区别于其他人的优点 【山东艺术学院2008年播音主持专业】

评述:郑州大学给学员布置主题为“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业,内容之一就是给父母磕一个头。针对这件事发表评论。即兴话题(根据新闻材料发表看法、观点)

1、艺考主题

2、环保主题

3、奥运主题

4、网络主题

第五篇:即兴评述150题

1.日本大地震 2.核辐射

3.我看现时中国房价 4.后亚运时期的广州

5.我对药家鑫事件的看法 6.如何看淡香港“紫荆侠” 7.食品安全 8.短评微博热 9.京沪高铁事件

10.北京手扶电梯事故 11.高晓松酒驾入狱事件 12.4.1全国酒驾新政实施 13.“郭美美”事件谁之过

14.广州亚运会带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 15.清华大学“真维斯”楼

16.电视剧“裸婚时代”的带给我们的影响 17.“达芬奇”家居涉嫌欺骗事件 18.少年辍学徒步600里广州擦鞋救母 19.电视征婚的利弊

20.我如何看待明星“隐婚” 21.苹果热

22.我看网络用语 23.菜贱伤农谁之过

24.如何看待名著翻拍成电视剧 25.我看马诺现象 26.诚信 27.门 28.代沟 29.美 30.男人 31.女人

32.如何看待明星做慈善

33.你如何理解“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微笑”34.我怎样看待整容之风 35.早恋

36.失败乃成功之母? 37.如何看待择校费 38.爱情高于一切吗? 39.我的榜样

40.我怎样看待高考

41.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 42.我如何看待“追星” 43.细节决定成败

44.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5.辛亥革命100周年

46.我如何看待电影中的植入广告 47.医疗改革 48.留守儿童问题 49.论常识

50.我看建党90周年 51.公车私用 52.我看旧城改造

53.助人为乐为何也有风险 54.城管执法

55.农民工版《春天里》为何打动人 56.我看自立

57.“伪娘”文化等反串之风应该封杀?

58.约束言行、穿着是否等于建设校园文明? 59.高考加分政策该改善还是该取消?

60.各地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文章引发争议 61.大学生军训该不该取消? 62.学历与技能哪个更重要 63.研究生当环卫工 64.与你为邻 65.谈谈雷锋精神 66.自然就是美

67.公民素质与社会道德

68.生活富裕了是否还需要节俭 69.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70.你如何理解“压力就是动力” 71.时间能改变一切 72.律人不如律己

73.你如何看待拾金不昧

74.你如何理解“态度决定一切”

75.你认为企业用人应该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 76.我们应该怎样杜绝盗版 77.谈谈拜金主义的危害

78.“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79.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25.打假主要靠消费者还是靠执法者

80.一次非同寻常的考试 81.个人能力与团体合作 82.昨天•今天•明天 83.学会放弃

84.你如何看待承诺 85.假如你有一百万 86.拒绝诱惑3

87.谈谈你对节约的看法 88.我所了解的鲁迅

89.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 90.如何看待“君子之交淡如水”

91.论舍得 92.感谢挫折 93.美丽与魅力

94.你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 95.空巢老人问题 96.美与丑 97.大与小

98.你认为生命和信仰哪个更重要? 99.如何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0.如何理解“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101.如何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102.如何理解“诚信为本,一诺千金” 103.如何看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 104.如何理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05.如何理解“知足常乐”

106.大学生学习应以专为主还是以博为主 107.谈谈你眼中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108.如何理解“树挪死,人挪活”

109.谈谈你对体育赛事中所追求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精神的看法

110.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存在的中学生出国热现象

111.如何看待学生中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 112.谈谈你心目中的大学生活 113.我看艺考热

114.如何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15.如何理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116.沉默是金

117.如何看待网络恶搞现象 118.如何看待“随手拍”现象 119.红灯,绿灯

120.如何看待“芙蓉姐姐”“凤姐”等网络红人现象

121.如何看待新浪微博的加“V”认证 122.如何看待西方节日进入中国

123.很多人崇尚名牌,你认为品牌是否就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124.谈谈你对博客的认识

125.现在电视节目中流行一股“造星”风,谈谈

你的看法

126.你如何看待“名人出书热”

127.高中生摆谢师宴,谈谈你的看法 128.世纪的青年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竞争 129.谈谈你对大学生“考研热”的看法

130.谈谈你对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现象的看法 131.谈谈你对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手机现象的看法

132.你对青少年沉溺网络有什么看法 133.文凭和能力哪个重要

134.站在大学门口 135.身教重于言传

136.谈谈你对家长给孩子物质奖励现象的看法 137.你认为作主持人是文科生好,还是理科生好

138.中学生应该为环境保护事业做些什么 139.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

140.谈谈家乡最让你骄傲的地方

141.你认为环保主要是观念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142.人是大自然的保护者还是破坏者 143.网络使地球变小了

144.请你谈谈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145.请你谈谈对“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这句话的看法

146.请你评析一档电视娱乐节目 147.你最喜欢的一个主持人是 148.你最喜欢的一档节目是

149.电视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150.你如何看待“人云亦云”

151.谈谈你对“短暂”与“永恒”的理解 152.谈谈你对严父慈母的看法

153.剧终人散是人生经常遇到的现象,你对此有何看法

154.旅行的意义 155.最初的梦想

下载高三历史观点评述题(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历史观点评述题(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即兴评述题

    1近些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国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

    即兴评述题

    一、即兴评述题: 1、 我看沙尘暴 2、 一年之计在于春 3、 颜色的幻想 4、 网络时代 5、 笨鸟先飞 6、 梅花香自苦寒来 7、 美丽与智慧 8、 专业与敬业 9、 变与不变 10、我与......

    历史观点论证评价题应考策略

    了解题型特点 把握答题对策 ——历史观点论证评价题应考策略 成都 郭子其 人物简介:郭子其,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精品课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主讲教师。“国培计划......

    2010届高三历史材料题集锦2(5篇材料)

    2010届高三 二轮复习历史材料题集锦(2) 1. (2010•山东运河高三月考)(25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经历30年。中国改革开 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

    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总结在2010年高考中我校文科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文综科目的进步更加突出。下面就历史学科三年来的做法做一个总结,具体如下: 首先,坚决贯彻执行学校提出的措施和方法。按......

    播音主持即兴评述100题

    山东星火学院播音主持考前培训即兴话题部分 2011播音主持高考冲刺即兴话题部分100题姓名:家长签字:家长联系方式: 要求:此100道题目要求每一位同学在课前必须认真准备有关资料,每......

    高三年历史材料题题型归纳及方法解析

    高三年历史材料题题型归纳及方法解析 一、历史信息题: (一)能力要求: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二)设问指向: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从材料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三)解答技巧:由表及里、由此......

    高三新情境历史材料题设计(原创试题)

    高三新情境历史材料题设计(原创试题) 1、 阅读下列关于总理衙门的材料 材料1:凡系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之也,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夫铨叙之改,吏部主之,今则出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