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

时间:2019-05-12 01:2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

第一篇: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

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其实毫不过分。且不说她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文明之辉煌,单是新中国50余年来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

我们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发展上用了半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我们用别人无法想像的时间和条件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开发;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制造出汽车、飞机、轮船,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工业;如今,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兴盛,能屹立于世界东方,是美好的愿望。然而以上的种种却显然有些虚骄之气和浮躁心态。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可以发现,中国的整部近代史实际上是饱受外来侵略和威胁,人民奋起反抗的血泪史。一个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为了伸张正义,维护自身的人生权与民族尊严,高喊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无疑是进步的表现。改革开放后,我们更面临许多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万众一心,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弘扬爱国主义更是值得提倡。

这一切,缘于一种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缘于一种绵延数千年而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中国精神!

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奋斗精神,还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不屈精神,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然而,笔者以为,中国精神更为重要的体现还是那存在于国人深处的忧患意识。《易传》之中“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条命题也许可以为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中国精神作一个大致的概括。

中国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古就战乱频繁。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持。她的子民至少要团结、坚强、拼搏和爱憎分明,——这些素质绝不能少,否则只靠众多的人民,如何能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呢!而只有中国精神,则使得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存在、延续、发展。到了近现代,作为中国精神之主导的忧患意识,更成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们拯救国家、救亡图存的强大精神支柱。以拯国救民为己任的林则徐面对着洋人的欺凌和政府的腐败,用他忧国忧民的赤胆诚心抒写了中国人不甘屈辱的壮歌。“弃医从政”、“弃医从文”的孙中山和鲁迅都以其传奇色彩的经历定格成了“中华绝唱”。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振兴祖国体育事业,更有多少体育健儿努力拼搏,汗洒赛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又有多少优秀儿女兢兢业业,奉献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从而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而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少海外游子毅然抛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学成归来,甘愿与祖**亲同甘共苦,把自己的激情与才智贡献给祖国……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精神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和各异的内容。然而,其本质却只有一个:为了中国的腾飞、为了中国人的中国!其心可鉴,其志可钦!

“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方能就其高”,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们要逐步树立一种“世界人”的思想,以“兼容并蓄”的中国精神看待世界,融入世界,而不仅仅以“中国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寻找民族归属感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别忘了把自己融入在世界的坐标上,让中国精神与之相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各种先进文化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贡献!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无疑成了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赖以强大昌盛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文化赖以光大辉煌的民族灵魂,作为始终支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救亡和振兴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她,才是中华民族的铁的脊梁!

第二篇:演讲稿: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

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其实毫不过分。且不说她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文明之辉煌,单是新中国50余年来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 我们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发展上用了半个世纪才走完的道路;我们用别人无法想像的时间和条件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开发;我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制造出汽车、飞机、轮船,从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工业;如今,我们自己的祖国强大,兴盛,能屹立于世界东方,是美好的愿望。然而以上的种种却显然有些虚骄之气和浮躁心态。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可以发现,中国的整部近代史实际上是饱受外来侵略和威胁,人民奋起反抗的血泪史。一个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为了伸张正义,维护自身的人生权与民族尊严,高喊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无疑是进步的表现。改革开放后,我们更面临许多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万众一心,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弘扬爱国主义更是值得提倡。这一切,缘于一种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缘于一种绵延数千年而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中国精神! 那么,什么是中国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奋斗精神,还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不屈精神,还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然而,笔者以为,中国精神更为重要的体现还是那存在于国人深处的忧患意识。《易传》之中“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条命题也许可以为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中国精神作一个大致的概括。 中国曾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古就战乱频繁。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持。她的子民至少要团结、坚强、拼搏和爱憎分明,——这些素质绝不能少,否则只靠众多的人民,如何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呢!而只有中国精神,则使得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存在、延续、发展。到了近现代,作为中国精神之主导的忧患意识,更成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们拯救国家、救亡图存的强大精神支柱。以拯国救民为己任的林则徐面对着洋人的欺凌和政府的腐败,用他忧国忧民的赤胆诚心抒写了中国人不甘屈辱的壮歌。“弃医从政”、“弃医从文”的孙中山和鲁迅都以其传奇色彩的经历定格成了“中华绝唱”。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振兴祖国体育事业,更有多少体育健儿努力拼搏,汗洒赛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又有多少优秀儿女兢兢业业,奉献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从而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而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多少海外游子毅然抛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学成归来,甘愿与祖**亲同甘共苦,把自己的激情与才智贡献给祖国„„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国精神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和各异的内容。然而,其本质却只有一个:为了中国的腾飞、为了中国人的中国!其心可鉴,其志可钦! “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方能就其高”,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我们要逐步树立一种“世界人”的思想,以“兼容并蓄”的中国精神看待世界,融入世界,而不仅仅以“中国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寻找民族归属感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别忘了把自己融入在世界的坐标上,让中国精神与之相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各种先进文化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贡献!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无疑成了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赖以强大昌盛的内在动力,作为中华文化赖以光大辉煌的民族灵魂,作为始终支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为民族救亡和振兴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

第三篇:大学生民族脊梁精神

尊敬的党组织: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就是因为民族脊梁精神之所在。民族脊梁精神,有着深刻的丰富内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成就了它,创造了东方文明。俗语说,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妄称王,人无脊梁何为其人?而脊梁精神则是支柱力量之显现,支撑作用之发挥。有了脊梁精神,不断壮大这种脊梁精神这个群体部件,那么,作为国家这个整体、这个国家的民族就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就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往而不胜。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说的四种民族脊梁人物:其一,“埋头苦干的人”;其二,“拼命硬干的人”;其三,“为民请命”的人;其四,“舍身求法”的人。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具有这四种特质的人都不同程度的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人我们就把他视为“民族脊梁人物”,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民族脊梁精神”。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的为经世济民,追求真理,竭尽全力,声名远播,成绩卓著;有的不为名利,公而忘私,利泽于民,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博爱;有的为了捍卫祖国的安全舍生忘我;有的为了祖国建设爱岗敬业;有的为了科学创新勇攀高峰孜孜不倦;有的„„。根据民族脊梁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把它归纳为六个方面,即:“宽容博爱、勤劳勇敢、默默奉献、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和铁骨铮铮”。这六个方面充分揭示了民族脊梁精神是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民族脊梁精神,就扑捉到了民族之魂这个道理。在这六个方面中,包含了各家学派的思想,容纳了各家学派的精华。诚然,各个学派都有其优秀的文化、各自的特点,是互相学习、采长补短、共同进步,一起为民族繁荣为人类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团结起来,其能量一定是巨大的。

民族脊梁精神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等领域具体的体现着。远有古代的女娲补天、神农氏尝百草、大禹治水、李世民贞观之治„„等;又有近代的虎门销烟、辛亥革命„„等;近则还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青藏铁路、三峡工程„„无不体现民族脊梁精神的巨大力量;司马迁、文天祥、李时珍、林则徐、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白求恩、张思德、黄继光、董存瑞、王进喜、雷锋、牛玉儒„„这些人他们无不是民族脊梁人物中最杰出的代表;卧薪尝胆、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都是脊梁精神的楷模;井岗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则更是民族脊梁精神的发扬光大。

民族脊梁精神的内涵,涵盖了百家学说的精华,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如果全面论述、即使写上几万字、几十万字,也未必能够参透说得明白。我们撰写她在于弘扬民族脊梁精神才是目的,只有人们理解了,并铭刻在心,进而付诸行动才有意义。具有民族脊梁精神的人多了,民族兴旺,国家繁荣就有了保障。和谐社会从小康到富有也就为期不远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呈现三种趋势:即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殖民化。这三种趋势对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都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文化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最大。文化全球化是从全球化到生出来的,是指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在全球范围内交流、碰撞和融合,并不断形成共识的历史过程。从积极方面看,文化的全球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国际舞台,为世界其他民族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提供了机会。从消极意义看,文化全球化造成了文化的趋同性,文化的趋同性意味着民族精神的消亡,民族精神的消亡,意味着民族的衰落和消亡。中华民族精神正面临着这种威胁和危机。文化多元化趋势下,中华民族精神在保持自己特点的前提下,也要不断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向世界展示自己民族的精神风貌。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文化渗透,西方文化战略在于企图摧毁中华民族精神,毁灭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不费一枪一弹彻底打垮中华民族。由此可见,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而且还有更严重的挑战。中华民族精神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凝聚一切积极力量的作用,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因此,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至关重要。

建构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中华民族精神。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对祖国山河和对人民深厚的感情,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独立的一种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永恒而无价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祖国的无限忠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各种文化的多元存在和发展,爱国主义就表现为对自己历史、民族、文化、国家的高度认同,只有以此为内核的民族精神才能具有凝聚、整合、激励、引导的力量。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就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和升华起来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侵略,推动祖国进步和繁荣中,发挥了铸造“国魂”、“民魂”的作用。毫无疑问,离开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就失去了灵魂,从而也就失去了她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整合功能、引导功能。因此,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必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建构以和而不同为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精神。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她铸造了中华文化的品格,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决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和”与“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对对立的概念。在《国语·郑语》中史伯认为,新事物的生成是不同或相反的事物和合而成的,是多样性的统一,相同的事物叠加在一起是不可能产生新事物的。因此,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在保持自身主体性的前提下承认不同的存在,尊重不同个体各自的特性,与其他个体和谐相处,既不屈己从人,也不强人从己,而是在平等的原则下相互吸收融合,形成和谐统一的新形态,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今天,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导国际形势的新趋势,引起许多国家的忧虑,并遭到许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主张世界多极化的呼声逐渐壮大。顺应这一国际社会的愿望和要求,中国领导人提出要用中国一贯倡导的和而不同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已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并被提升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国际准则。和而不同已经成为我们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凸显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创对内而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继续推进,各个群体的利益矛盾逐渐呈现,社会的稳定、改革的继续有赖于这些群体利益矛盾的及时化解和妥善解决。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说明和谐的精神、和而不同的原则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

民族精神就是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和而不同作为体现中华文化传统的标志,理应纳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确立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当前,面对西方以“普世价值”的名义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的霸权主义,必须建构体现中华民族特点和反映民族价值取向的民族精神,这样,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最终实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强盛。

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要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创造更有活力的中国,我想现在我们就要努力了,请党组织鼓励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第四篇:光明日报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11:39 来源:光明日报 |

十年相守,感动神州。

作为如今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公益品牌,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已走过了十年历程。今天——2月3日晚八点,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将如期播出“感动中国2011颁奖盛典”。

十年来,有100多位人物和群体通过《感动中国》这个舞台,走进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十年来,这个舞台始终坚持着对感动的执著与敬意。也正是在这一年又一年对感动的寻找和不遗余力加以彰显的过程中,这个节目书写下“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挺立起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以“感动”为主题的评选

十年前,时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的陈小川作为感动中国人物推选委员,拿到了这样一份材料。材料中,对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最高标准有着如下表述:“人物事迹所蕴含的人格力量能感动观众”。

“现在回过头看,当初订下的一些标准,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光明的,温暖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社会对于真善美的最大公约数。”现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的陈小川如此评价。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梁建增回忆说,2002年栏目策划之初,大家有一个简单的共识“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再联系到人的因素,最容易触动观众群的是什么?这样,最本源的东西——情感就浮出来了,“感动”两个字随后就蹦出来了。

与陈小川同时成为第一届推选委员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陆小华对于“感动”这个主题很有体悟。“今天再看,它有一点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它和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一个、一个集体大的取向结合了起来。社会需要有这样一个共振点、聚焦点。”

《感动中国》的人物选择范围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全国观众、网民、各地政府和民间团体、媒体,各大部委机构等都可以推荐,然后经由社会各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评审后公布候选人名单,并发布相关候选人的感人事迹,最终评选出感动中国的人物。这样的推选方式也让《感动中国》从一个节目演变为一年一度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媒体事件。

十年来,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名单上,有学术泰斗,有部级高官,有光彩耀人的明星,但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感动中国》坚持把鲜花和掌声献给这些从未渴求过名誉和关注的普通人,并且在这个颇具仪式感的舞台上,想方设法,让普通人的名字熠熠生辉。

“感动”成为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在《感动中国》2011人物评选颁奖典礼的现场,陈日玲端坐在观众席上,用心倾听着获奖人物与主持人之间的心灵碰撞。这个来自广东的企业家,已经不是第一次专程从广东来到《感动中国》节目的录制现场了。在节目组里,大家都知道他这个铁杆粉丝。

从2003年开始,收看《感动中国》就成为陈日玲和朋友们春节期间的一个固定的约会。不仅如此,那天晚上,他的工厂会全部停工,因为他希望所有的工人也能观看这个节目。

“看完了《感动中国》,能把一年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怨气做一个很好的清洗。”在陈日玲眼中,这个节目已经成为一个仪式。

对《感动中国》2011获奖人物、扎根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来说,这个节目一直是他给孩子们上思想课的好素材。“我认为优良品德的种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央视这个节目就像清水和阳光一样,它能够让很多人内心的那颗种子生根发芽。”胡忠说。

2003年1月24日,2002《感动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点首次播出。那一天是农历大年初二。但对当时的节目组来说,他们并未预料到日后节目将会产生的影响力。

“当初我们对栏目并没有那么高的预期。在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在钱很火爆、权很火爆、名很火爆的前提下,感动能火爆吗?我们心里也在打鼓。”著名主持人、连续十年主持此栏目的白岩松坦承。

然而《感动中国》2002获奖人物名单出炉后,迅即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份名单也和以后的历届《感动中国》的获奖名单一起,成为人们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程的一份参照。

许多地方媒体纷纷效仿《感动中国》的传播方式,每年在本地发起“寻找感动”活动。国内许多大学的媒体学者也设立科研项目,对《感动中国》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专项研究。

在过去十年中,仅节目组收到的观众来信就达100多万封,越来越多的人与陈日玲、胡忠一起加入到《感动中国》的粉丝队伍中来。“感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道德评价体系,进入群众的思想观念。

“今年《感动中国》网络总票数3.2亿,参与投票的人数将近7000万人,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连续这么多年来,《感动中国》在网络上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都是排名第一。”《感动中国》栏目总策划朱波颇为自豪地介绍说。

“感动”人们心中向善的力量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这是组委会为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精心撰写的颁奖词。

一年一度的颁奖典礼上,每位获奖人物的颁奖词都会为广大观众们所津津乐道,很多中学生还会将其作为佳作进行背诵。然而,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每位获奖人物的颁奖音乐与出场音乐都是不一样的。

“为了把仪式设计得非常周全,节目组下了很大的工夫。每个人的音乐都是专门做的。每次都会找到作曲家,把每个人的事迹给他们,谈我们的想法,要求通过音乐都能区分出这10个人。”朱波介绍说,他们无法预期节目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所能做的就是做一期品质有保证的好节目。

在与观众的十年相约中,不变的标准,不变的颁奖流程,节目的主创队伍基本没有改变。但是,《感动中国》从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在坚守着一群电视新闻人职业担当的同时,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道道极具震撼的心灵盛宴。

契合时代的主题定位,精益求精的节目制作,鲜明的价值导向,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些无疑成为支撑《感动中国》书写“中国人精神史诗”的内在灵魂。

“为什么会感动中国?因为大家亲眼看到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什么是千百年传承的中华民族美德和人的本性。”推选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说。

谈及《感动中国》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时,陆小华表示,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唤醒了蕴藏在人们心中向善的力量。

推选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认为,每一个人都能在《感动中国》中看到另一个自己,一个更加真善美的自己。每一份感动都是自己对善良的期待,这些细小的期待会汇聚成为强大的精神的力量,推动中国在道德建设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感动中国》的实践再次证明,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虚话、套话,它源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刻的了解,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只有对国家和人民了解得深,爱得深,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如此评价说。

(本报记者 赵 达 王昊魁)

第五篇:撑起民族的脊梁演讲稿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1935年……

华北事变发生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之大,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12月9日,北平学生率先行动起来,他们冲出校园,走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等口号游行示*,勇敢地肩负起了“抗日图存、挽中华民族于危亡”的历史使命。随后运动波及全国各大城市,得到全国民众的有力支持,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爱国运动。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七十四年前的历史不再重现,但它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永不衰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唯一留下的是历史的足迹,那永不磨灭的峥嵘岁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引领社会。七十四年前的英雄们虽已与世长辞,但他们的精神永驻人间。意识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的铮铮铁骨,以及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他们是为独立而努力的,他们是为富强而奋斗的,他们满腔热忱,慷慨激昂;他们顽强拼搏,一如既往;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看得比自己还重,他们用血和泪筑成了抗日救亡的坚实力量。是他们撑起了民族的脊梁,让我们伟大的祖国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人的本性中有一种不服输的灵魂。正如《中国人,不跪的人》歌颂的那样:“不会下跪!我们的赖以生存的中国的流水里含有很多的钙,她只会养育吐气和扬眉而不会养育下跪--因此,我们的每一个头颅,都是经风经霜的永不低垂的盛开的花卉!

不会下跪!我们的寸步难离的中国的土壤中含有足够的铁,她只会生长无惧和无畏而不会生长下跪--因此,我们的每一条汉子,都是耐雨耐雪的永不倒伏的坚实的禾穗!”这是对一二·九英雄青年们的真实写照。作为理工大学的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肩负起我们的担子,为了祖国也为了我们自己,不屈不挠,奋斗终生……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配合着红军的北上抗日行动,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它意义不凡,堪比五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印证了毛主席的一句话:“我们认为这两者(指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同样伟大的”。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英雄青年,不能忘却那段悲壮而神圣的历史。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家谱”,它记载着国家的光荣和梦想,也渗透着民族的血泪和辛酸。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忘却历史就是背叛”。没错,一个不懂历史的人,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根,不知道自己的根也就不能融入我们的社会,最终也就成了背叛祖国、背叛民族的流浪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坚信这一点。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而不仅仅是那些军事家、革命家的誓死一搏。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那光荣的爱国传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撑起民族的脊梁。

“青年者,国家之魂”,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离不开青年的前途和命运,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民族和国家也就没有希望。也就是说,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生命的历程是有限的,人生之途不过几十年的道路,我们无法无限延长它,无法求得它的永恒。但我们可以追求美好,可以奉献自己,以此来换得生命的永恒。一次壮举,一次瞬间美好的展现,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永恒。正如裴多菲所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只要有所奉献,这样的生命就是永恒的。

“多难兴邦”,这一饱含哲理的话语,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写照,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近现代中国饱受外国侵略、战事连绵不断。但这也造就了许多时代的英雄,带领走出了困境,获得了自由,解放了思想。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今非昔比,它俨然已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日渐繁荣的,团结进步的,具有着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的社会主义国家。但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和台*势力严重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之非典、雪灾、地震、甲流,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接踵而至,使我们的道路更加不是那么地一帆风顺。但是,在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儿女--这些人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肩负起我们的责任,以实际行动撑起民族的脊梁。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今天多做一份学问,多养一份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份事业,多尽一份责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视国为家而胜于家,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用理想信念的明灯照亮人生的路”,努力奉献自己的一生,撑起民族的脊梁……

下载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精神民族的脊梁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讲稿精神的脊梁

    精 神 的 脊 梁演讲者: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来自麦盖提公路管理局,演讲的题目是‚精神的脊梁‛。首先,请允许我将韩红首唱的《天路》中的几句歌词献给大家:那是一条神......

    民族脊梁5篇

    民族脊梁 B09331周焕花 国为重,家为轻,开创航天事业;名不趋,利不近,耕耘无悔人生。 --题记 随着神舟飞船的顺利升天,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激情在亿万......

    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脊梁 资环学院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陈品宇2010012586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我......

    民族的脊梁

    观《钱学森》电影有感学校在4月24日组织中小学生近千人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在观看中同学们深受感动。钱学森那坚持不懈、追求科学的精神打动了每个同学的心。他是一位......

    民族脊梁----钱学森

    民族脊梁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 钱学森,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却让亿万中华儿女感动。他以那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

    民族的脊梁

    三年级 民族的脊梁 【单元导读】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语)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们,去聆听和感......

    中国的脊梁演讲稿

    中国的脊梁演讲稿 “>中国的脊梁演讲稿2007-12-18 19::3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登上昆仑,才知道什么叫做高峻;来到虎门,才知道什么叫做庄严。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

    中国的脊梁演讲稿范文

    登上昆仑,才知道什么叫做高峻;来到虎门,才知道什么叫做庄严。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