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与青年人的历史责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与青年人的历史责任
一个东海之中的弹丸之地,却关系着两个世界大国的利益,牵动着数亿人的心情,引领着全世界的眼球。
中日关于钓鱼岛之争,由来已久,然而此次中日钓鱼岛交锋,自九月事端发生以来,双方交涉层次之高,影响之大,范围波及之广,也是历次未见。时至今日,中国民众群情激奋,中日的钓鱼岛争端仍在继续。
自2010年年初以来,先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因“谷歌门”为由,谴责中国人权状况;而后谷歌公司“迁出”大陆;之后四月朝韩“天安舰”事件争端再起,东亚局势顿时紧张万分;七八月间韩美在东海进行联合军演,悍然“挑衅”中国军事存在;而后,美越关系缓和,增进高层互访,中国南海利益受到“威胁”;然后就是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最后就是现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高调宣布“美国重返亚洲”。一年以来的种种事件,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感觉:中国周边的安全局势有恶化的趋势。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么?
自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来,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世界多数主要国家均受到削弱的情况下,中国在当今世界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主要国家,特别是东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经济,安全,利益关系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说,维护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局面,不一一两个国家的战略目的,而是整个亚太地区,整个世界的共同理想。所以,从整体上讲,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国际大家庭的共识,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的大环境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也不符合各方的利益。
从近几年来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来看,2010年所面临周边态势,也不是近些年来最紧张的。例如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美国空袭我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南海撞击事件,2005年中日“外交危机”,这些年份我国周边局势也都十分紧张,甚至其紧张程度也都超过了2010年,然而,和平稳定的亚太大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和平稳定时期,也会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像稳定的大局,但要把握住问题的关键与主要矛盾: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也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会经历不稳定的调整期,但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过去是冲突各方所要维持的局面,在现在和未来也是各方所追求的目标。
今年以来发生在我国周边的一系列事件,好像是“早有预谋”,又像是精心策划“逐层递进”,其幕后的“推手”当然非美国莫属。然而因此而下结论中美关系紧张为时尚早,一方面中国作为不断发展的大国,美国国内“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作为国际体系的领导者,美国对于中国遮掩一个“潜在对手”一定会适当“打压”,用以试探中国的虚实与反应。这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早已习以为常,索引对于美国的“挑衅行为”我们完全可以“坦然面对”。而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高调入主白宫以来,可以说赚足了“政治秀”,吸引了太多人的眼球,然而,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奥巴马总统所允诺的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其民众的支持率岌岌可危。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选举,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向国内各种势力妥协,其中就包括对中国强硬的“鹰派人士”,所以说,2010年中国周边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奥巴马政府打的“政治牌”,而并非是中美关系的实质性紧张。由上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各方共同的利益,所以,对于目前的一系列事件,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国周边安全态势没有实质性的恶化。
而对于中日钓鱼岛之争,一方面要排除其他外力干扰,由中日两国协商解决;另一方面,双方要保持克制,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精神,寻求理性和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式。
而对于当代中国青年,特别是广大的大学生来说,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切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社会问题,国家民族民运要积极关注,深入思考,勇于承担青年人的使命。
同时,青年人在具有爱国热轻的时候,也要注意要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大国,而我们的国民,特别是大学生也需要拥有“处变不惊,理性宽容”的大国心态与大国风范。
面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世界,我们青年人更要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刻苦专研,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化爱国之情为工作学习的动力,是当代最实际,也最直接的爱国行为!
第二篇:中国周边的安全态势
中国周边的安全态势
学院:交通学院
班级:交运1002班
姓名:李阳
学号:0121002910403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 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 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 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 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特别是“钓鱼岛事件”、“南海争端”和“天安号事件”。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 兴。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周边外交要以“大周边战略”为方针,远近结合、稳步拓展。
关键词:周边环境
紧张严峻
中国外交
大周边战略
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安全态势
一、中国与日本的安全态势
中日关系因钓鱼岛撞船事件受到了极大冲击。2010年9月7日,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受到日方巡逻船冲撞,渔船及船员被日方非法扣留。虽然最后日方放船放人,但该事件直接导致了中日关系的急剧恶化。中日政治上和双方民间的不信任感进一步加剧,随后美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针对中国的联合军事演习,美日安全同盟进一步强化。这一切不仅对中日关系,更对东亚安全格局造成直接的冲击。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二、中国与韩朝两国的安全态势
中国周边局势恶化,朝鲜半岛最甚。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恶化的标志性事件是“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交火事件”。2010年3月,“天安号事件”发生后,韩国认为中国有意偏袒朝鲜,中韩关系在政治层面和民间层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随后举行的美韩联合军演以及美国派遣航空母舰进入黄海海域演习的举动也让中美关系受到影响。接着发生在11月的“延坪岛交火事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和冲击更为直接和明显。
此次事件使得中,朝、韩三方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事件发生后,中韩关系受到进一步的冲击,韩国政府和民间对中国的表态和处理方式颇有微词,尤其是韩国民间舆论对华态度进一步恶化。美韩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美国航母顺利地进入黄海海域,这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中国与俄罗斯的安全态势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 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 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 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俄在对外政策上,其作为欧亚大 国的地缘政治决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实施欧亚并举的双头鹰外交。西部,把外交重点放在独联体地区,对欧盟签署“通往未来路线 图协议”。对美,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在东方,则加强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 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奠定 了基础。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四、中国与印度的安全态势
在周边国家中,印度是惟一没有同我国最后划定陆地边界的国家。印度的一些政要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以此为借口,大肆扩军备战,发展核武器和远程打击力量,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近年来,中印关系虽然总体上是平稳的,但是边界问题的解决难度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双方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战略互信。随着中国崛起,两国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不仅在边境地区,而且在印度洋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印度还希望加强同美日等国的关系,联合对抗中国,而美日等西方国家也妄图同印度结盟,从南部“遏制”、“围堵”中国。它们还鼓吹印度的民主模式,贬低,丑化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民主、人权状况,把中印矛盾变成两种政治制度的对抗。巴基斯坦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但国内恐怖势力猖獗,不断漫延,难免与我国境内外分裂势力勾结,影响中巴边界的稳定。中方工程人员不断遭绑架、爆炸袭击,影响了中巴合作。
五、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安全态势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 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 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 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 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 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 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 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对待各国的外交政策
对当前周边地区动荡加剧的态势,进行密切关注与持续跟踪。对周边乱局既要分门别类,又要统筹应对,积极促进周边总体和平稳定与发展,切实维护自身地缘战略利益。
一是大力强化“周边是首要”与“维稳”、“维权”并举的意识,集中精力。加大投入、专注周边,科学研判。及时反应、积极引导。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整合处理周边事务的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对周边重点国家政局演变前景及其原因深入调研、突出预警性。
二是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做深、做实”周边工作。在坚持“四片经营”的基础上。统筹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与南太“六大块”,打破不同区块之间的分割。形成联动机制。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建构和谐、有序、安全、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三是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陆海并举”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方针。妥善兼顾地缘“西线”与“东线”,同步开拓“陆权”与“海权”。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
四是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对症下药,强化危机管控,维护正当权益。针对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突变,防止其冲击与中国的双边关系;针对所谓“转型国家”的政局异动,防止其对华政策出现严重倒退;针对所谓“问题国家”的政局“混沌”。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
五是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与主要大国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对其对华渗透、挤压与围堵,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在反恐、防扩散、抢险救灾、发展援助、“维和”行动等方面自主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维护中国”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展望
展望2011年中国周边外交形势的发展,真可谓挑战与机遇共存,困难和希望同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上升,东亚各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的依存度持续加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东亚地区在经贸领域已形成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高度相互依赖的经贸格局。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利益关系,国家利益永远是主导一国对外行为的最高准则。
而且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 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 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 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 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贺晓玲,姜波.浅析中美博弈之南海问题.新西部:下旬·理论
2011(11)杨勉,周慎.以“理”为本,构建“和谐崛起”的中国新范式.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24(4)郭秀清,杨学慧.中国外交理念的传承与创新由和平到和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5)李景治.周边安全新态势与中国和平发展新考验.新视野,2010(6)钟飞腾.“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外交评论,2011,28(4)张键.2010年中国周边形势解读.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版),2011(3)敖广.朝韩冲突与中国周边安全.人才资源开发,2011(3)陈向阳.当前国际形势特征与中国外交.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陈向阳.当前中国在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挑战.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8(2)李青.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的优越性探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6)马耀邦著.中美关系—透视大国隐形战争[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第三篇: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推荐]
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15电子3班童帆
20***
中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濒海大国。我国疆域海域辽阔,边界线漫长,周边安全环境极其复杂,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自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以来,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世界多数主要国家均受到削弱的情况下,中国在当今世界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各主要国家,特别是东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的经济,安全,利益关系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说,维护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局面,不一一两个国家的战略目的,而是整个亚太地区,整个世界的共同理想。所以,从整体上讲,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国际大家庭的共识,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的大环境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也不符合各方的利益。
中国的综合实力持续上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同时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缓解了“中国威胁”的焦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俄罗斯,与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总体说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为主流,但是潜在威胁也不少。中国在机遇与挑战、合作与竞争艰难地行走着。
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的危机
1、美国与中国安全
中美之间虽然并不接壤,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从美国的战略目标、政策走向来看,美国重返亚洲意图日益凸显,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将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许多战略举措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上升为世界强国地位的速度,对我国安全存在着综合性的威胁。另外,近年来,美国暗中支持“台独”活动和民族分裂势力,是我实现祖国统一的严重障碍。搞对台军售,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也得到美国的支持而越发猖獗。
2、日本与中国安全
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近几年围绕“钓鱼岛”问题,争端时有发生。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另外,日美安全同盟已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3、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朝鲜发射火箭和进行新的核试验,半岛局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虽然和平解决争端的机遇仍然存在,但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南海问题
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等。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南海问题是大国与小国之间的纷争,虽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影响也不容低估。
大学生的职责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的文化传承,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理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继承这种民族精神,唯有国家强大富强,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
首先,团结在党的周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是没有没有凝聚力的。面临环境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面对敌对势力的造谣,我们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个人素质,做好准备,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才能克服困难,守护祖国疆域。
第二,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观念。要让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要以此树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第三,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会有许多企图分裂人民内部团结的言论,我们必须分清异端邪说,对国家形成错误的认识,甚至成为谣言的散播者,使得国内外的分裂势力有机可乘,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明辨是非,另外,不仅仅自己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将正确的信息和思想传递给周边的家人、朋友和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国的国防建设。
第四,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最能保卫祖国的行动就是好好学习。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行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知识。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是民族的未来,应该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
第四篇:我国海洋周边的安全态势
我国海洋周边的安全态势
大纲
一、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 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 2.中国的第一、第二岛链
二、我国海洋方向的主要威胁和潜在威胁 1.美国的太平洋战略
2.日、韩、越、印等国军事战略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中国的第一岛链 C02:中国的第二岛链 原理
K0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 K02:第一岛链的战略意义 K03:第二岛链的战略意义 K04:中国海洋的安全挑战 K05:美国的太平洋战略 K06:日本的军事战略 K07:韩国的军事战略 K08:越南的军事战略 K09:印度的军事战略 K10:菲律宾的军事战略 K11:中国台湾的军事战略
正文
亚太地区安全的复杂性、多变性趋于明显。地区热点久拖不决,朝鲜半岛形势不时紧张,阿富汗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政局动荡。民族和宗教矛盾突出,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时有升温,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亚太地区战略格局正在酝酿深刻的调整,相关大国增加战略投入,不断挑战中国的战略底线。美国正逐步从伊拉克脱身,战略重点转向西太平洋,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体系,加大介入地区安全事务力度。
一、海洋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 1.中国海洋的周边形势
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多元和复杂。中国有辽阔的国土和海域,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维护国家安全任务繁重。“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和威胁。两岸关系发展还面临不少复杂因素的制约,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压力增大,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存在,能源资源、金融、信息、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来自外部的疑虑、干扰和牵制因素正在增加。美国不时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某些国家不时在中国周边挑起事端,举行东北亚和西太平洋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挑战中国的安全底线。
2.中国的第一、第二岛链(1)第一岛链
第一岛链:北起朝鲜半岛,经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及中国的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至印度支那半岛。这条岛链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巨大威慑,—旦敌视中国的势力以岛链为基地发起围堵与攻击,那么,中国东部沿海则无真正安全可言,而这一地带是中国的经济命脉。
这条岛链的“链主”是美国。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及东盟一直是美国亚洲战略前沿的四大支点。50年来,东西方势力在亚洲对峙的阵容没有太大的变动,但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个对峙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美苏两大势力为主角的对峙演变成中美势力的对峙。在岛链的北部,美国竭力将日本与韩国纳入中国坚决反对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声称其应对范围包括台湾海峡;在岛链南部,美国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美军重返东南亚后,一改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的“中立”和“不介入”立场,明显偏袒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其目的在于确保其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联手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遏制。
在中国的海洋权益问题上,台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台湾本身就是“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完成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后,“第一岛链”的封锁自然被打破,中国军队就可以东出西太平洋扩大海防纵深,从而更好地保护大陆沿海和内地的安全。那时,台湾海峡将成为中国国内一条安全的海上运输通道(成为内海峡),军力和战略物资的南北调动就变得又方便又安全。
(2)第二岛链
第二岛链:北起日本的小笠原群岛,经硫黄列岛和美国的马利亚纳群岛至关岛。在这一岛链中,关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关岛是包围中国的第二岛链之中的重要一环,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距台北2200千米,部署在这里的战略轰炸机两小时内可以对中国进行战略打击。一旦台湾、朝鲜半岛有事,美海军力量可以在两天内到达事发地域,对实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进行支撑。同时,它还可以对中东地区进行战略威慑。
二、我国海洋方向的主要威胁和潜在威胁
当前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海洋方向。一是主权问题最为突出;二是权益斗争日益激烈;三是海上方向的战略态势相当严峻;四是信息化战争的威胁十分严重;五是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远海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
1.美国的太平洋战略
对于美国来说,在过去的60多年,历届政府均公开宣称,在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拥有至关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如美国的南海政策是“遏制中国、影响东盟、安抚日韩”,核心是遏制中国,介入但不陷入。
美国环太平洋军事部署的战略目标显而易见,那就是遏制不断崛起的中国。因此,美军频繁在亚太地区集结,并举办大规模演习,名义上是强化对朝鲜的威慑,实际是通过磨合与各盟国的联合作战能力,从而维持亚太地区的前沿驻军,阻吓以及围堵中国这个潜在的战略对手,有效保护美国关键盟国和伙伴的安全。
目前,美军已开始在西太平洋地区为“海空一体战”投棋布子,包括:不断扩建关岛海空军基地,增加常驻兵力;将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华盛顿”号部署在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基地,牵制对方的海空军力(指中国,下同);将陆军第一军司令部从美国本土华盛顿州迁往日本,加强太平洋的指挥和控制能力;在东亚滨海地区增加特种作战部队的数量,提高其作战能力;准备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建立新基地和租用印度的军事基地,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等。
美军认为,在广袤的西太平洋地区一旦发生冲突,西太平洋的美军遭受严重的损失,使美军空海军部队不能进入西太平洋地区,指挥和控制系统陷入瘫痪,后勤补给遭受沉重打击,从而达到延缓美军进入作战点地区的时间,不能有效保护美国关键盟国和伙伴的安全目的。美军还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对方将对其在至关重要的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和力量投送能力构成严峻并持久的挑战。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指出,对方军队网络空间战、反卫星战、防空和反舰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投资,将会直接威胁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投送力量行动、前沿空军基地、航母打击大队和水面战舰的安全。
2.日、韩、越、印等国军事战略
2010年10月27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举行会谈。针对钓鱼岛问题,希拉里称:“我愿明确重申,尖阁列岛(中国名称:钓鱼岛)属于安保条约第5条的范围。我们重视保护日本国民的义务。”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回应称:“受到了鼓舞。”《日美安保条约》全称是《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相互协力及安全保障条约》,该条约签订于1951年9月8日。
实际上,除了日本以外,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与多个亚太国家与地区签订了一系列共同防御条约。1951年8月30日,美国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1953年10月1日,美国同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4年12月2日,美国还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这些条约几乎都把中国大陆作为假想敌,强调在遭到“共产党进攻时”,美国有权保护盟国和台湾的利益。
(1)日本
日本这一世纪之交的军事战略主要内容:
1)强调“威胁”多样化,建立全方位的防御体系;
2)建立新型日美军事合作关系,在继续标榜“专守防卫”的同时,强调积极主动的战略原则;
3)扩大军事力量范围,提出“周边事态”新概念(如南方有事条例等),将日美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范围扩大到亚太乃至世界范围,使日本自卫队加紧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4)加强质量建军,重点发展海、空军力量,建设“合理、高效、精干”的军事力量,认为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威胁和最主要的对手。
(2)韩国 韩国的军事战略与基本作战思想:
1)在威胁的判断上,以朝鲜为主要防卫对象,同时把中、俄、日列为重要的潜在敌国;
2)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建立新型的韩美联合防卫体制;
3)作战指导思想由重战时取胜向平时威慑转变,提出“联合遏制”的战略方针;
4)以“国家安全”和“实力统一”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军事外交活动; 5)适应未来作战需要,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
1994年12月1日起,美将韩国军队指挥权交还韩方,从而结束了对韩军指挥上长达44年的控制。可见,建成拥有平战时作战指挥权、战时由美军提供应急支援的“自主国防”体制,是韩国调整国防体制最终追求的目标。
(3)越南
越南的军事战略强调“进攻就是战略,是越南民族的斗争传统”。1)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2)把“保卫海洋领土和海洋资源”作为新军事战略的重心,将应付海上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作为作战重点;
3)强调海战场的战略价值,提出依靠海上防御纵深来缓和陆地防御纵深较浅的新安全思想,改变过去战略部署上的“北重南大中间轻”的态势,将作战区域局限于本国的领土领海范围内,重点加强中部地区和越占岛屿的兵力部署;
4)注重质量建军和“全民性”国防建设,裁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 5)注重诸军兵种的协调发展和海空军优先的发展原则等。越南已在南沙群岛修建机场设“长沙县”鼓励移民。(4)印度
长期以来,印度把“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等强国”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的基本依据。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及地区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印度实施了全方位的军事战略调整。印度在确保南亚次大陆战略优势的同时,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试图从南亚大国逐步走向亚太大国,努力成为欧亚大陆新的政治棋盘上的主要的和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
近年来,基于对安全环境和威胁的判断,印度军事战略的关注重点已由陆地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
1)在印巴边境部署优势兵力,保持对巴的强大威慑;
2)积极向中亚、西亚地区渗透军事力量,力争在大国的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
3)提出“东方海洋战略”,致力于一支既能控制印度洋又能远征太平洋的“蓝水海军”;
4)打破“本土防卫”传统,扩大前沿军事存在,加强军事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海外利益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力度。
(5)菲律宾
菲律宾的国防战略目标是:保护国家安全利益,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确保菲律宾在地区和国际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此,其奉行以下国防政策:
1)大力加强海空军建设,着重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海上作战能力和三军协同作战能力;
2)密切与亚太地区各国尤其是东盟国家在防务方面的合作,支持把东南亚建成一个“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全面推进东南亚无核化进程;
3)维系菲美军事同盟,拓宽防务合作范围,向美提供军队部署、给养和武器装备维修方面的支持,争取美向菲提供物资、技术援助并帮助菲训练部队;
4)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为全球及地区安全作出贡献; 5)坚持对所占南沙岛礁拥有“主权”的立场。(6)中国台湾
台湾强调要将“守势防御”调整为“攻势防御”,“积极筹建源头打击力量”,“建构瘫痪敌人发动战争的能力”,“优先强化海空军力”,“发展深入敌境的精确打击能力”,“将防卫纵深前推至敌人领土上”等。据此,台湾当局在2002年7月21日公布的“国防报告书”中,首次将台军长期坚持的军事战略由“制空、制海、反登陆”调整为“制空、制海、地面防卫”。
1998年7月开始,台军在《十年兵力调整计划》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国家军事组织及兵力规划案》(即“精实案”),提出了从编制和装备两方面强化陆海空三军的立体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实现“精兵减员、提高战力”这一军队改革方案总目标。
1)坚持“量少质精”原则,压缩员额,组建新兵种;(台军现有兵力40万人,总员额将减至30多万人。)
2)精简高层指挥机构,充实基层,优化指挥体制;(陆军减15%,作战兵力增13%。)
3)重视联军旅编制和作战能力的论证,提高合成作战能力。
台军多年来实施岛屿防卫作战,贯彻攻势防御,纵深打击,决战境外的作战指导思想。“决战境外”是指决战要在“作战地境之外”,“选择台海有利的海空域”,“以空海战力为优先的三军联合作战”,“积极争取战略主动权,避免将战争带入本土,以达成拒敌彼岸、击敌海上、毁敌水陆、歼敌滩头”的用兵目标,也就是“积极防御、守势决战”,实现“吓阻”与“固守”的战略构想。
第五篇:周边热点问题分析与中国安全
周边热点问题分析与中国安全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复杂的地缘关系决定了中国安全环境的严峻性。近年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局部形势跌宕起伏。通过柴宇平教授对周边热点问题分析,加之从影响我国安全稳定的因素进行了说明和对比,提出若干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西热”、“东闹”之势在内容上,这次形势与政策的报告会主要有下面几个主体内容: 第一,对周边影响我国安全稳定局势的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我国目前可能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第二,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及时迎接与化解挑战。第三,对现在面对的情况简单作一个总结。总之,中国周边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安全与稳定面临巨大威胁,所以,中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应对,保障我国安全。
关键词:中国,周边热点,国家安全,战略思考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国界线长约为22千米,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陆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照这样的海陆位置,按现在的形势分析,中国的周边环境是相当复杂的。除此之外,在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中中国周围有6个;世界上宣称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中国周围有4个;国际上极有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五个地区中也有四个在中国周围。如此复杂的地缘关系可知中国安全环境的严峻性。
中国周边环境安全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现阶段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处于亚洲通往欧洲的要道上,并且因为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形势复杂多变,对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有着较大影响。就中亚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如最近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爆发的大规模的骚乱,就有向周边地区蔓延之势。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此外,美国正不断加强对里海、中亚石油及其战略通道的控制,并以反恐为由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军事部署。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也是对中国西部安全的严重威胁。俄罗斯与中国安全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两国的共同边界长达4300公里。俄罗斯不但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还拥有超强军事力量,依然是个军事强国和核武器大国,因此是影响中国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中俄邦交迅速实现了正常化,也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普京到梅德韦杰夫,中俄不断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加强合作,两国关系稳步向新的高度和深度发展。但中俄间仍存在一些干扰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问题。随着中俄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俄罗斯对中国的担心和疑虑反而增加了。俄罗斯不断加大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反映出俄罗斯对中国的防范心理。可以说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在稳步发展中也有不稳定因素存在。
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长期以来,朝鲜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考虑,一直在秘密研制核武器,使得本来就微妙的朝鲜半岛局势变得更加紧张,也增大了我国维护东北安全稳定的压力。朝鲜拥有核武器,将直接冲击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破坏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并势必造成有关国家的连锁反应,不但促使美、俄竞相部署核力量,而且会给韩、日等国研发核武器提供借口,使半岛成为“核弹火药桶”。
日本与中国安全
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稳步发展,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依然不容乐观。首先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拒绝对侵华战争进行深刻反思,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领导人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之后是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的领土”,与我国争夺东海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权益,从而加剧了中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还与美国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加强军事合作,力求在与中国的斗争中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日本在中国周围的一系列动作是我国安全的巨大威胁,我们应当高度警觉。
印度和中国安全
作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印度不断加强自身军事实力,以实现其地区大国乃至世界大国的梦想,并把中国作为其实现大国梦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中印关系虽然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大障碍。首先,边界争端是影响中印两国关系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国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领土存在争议,并在1962年发生过边界战争。边界问题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又直接涉及国民的民族感情,从根本上制约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少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大潜在对手,中国的强大是对印度的威胁。因此,印度不断加强其军事实力,这使得中国的西部面临着潜在的安全隐患。西藏问题是影响中印关系的重要因素,印度虽然表示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的政治活动,但却在暗中支持**集团分裂活动,企图以此增加向中国施压的筹码。
南海问题与中国安全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邻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摩擦显著增多。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国家非法侵占南中国海我国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东南亚国家的行为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从战略上看,南海地区在国际海运航道上的地缘战略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未来海军建设和潜在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关乎中国的崛起。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已经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重要制约因素。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与中国安全。
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台湾问题使我国一直存在卷入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可能,对国家健康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困扰。随着国民党2008年大选的获胜,台海局势出现了缓和的有利局面,两岸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美国与中国安全
美国虽然不是我国的周边国家,但美国在东亚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影响最大。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是最大的邻国”。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已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美国在我国周边地区密集的军事部署更使我国面临强大的军事压力。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需严密关注、高度警惕、正确应对。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技巧性地解决。此外,针对外界对南海问题的炒作与曲解,宜适时明确界定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底线”。
放眼未来,周边安全是中国发展中需要经历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一道必须迈过去的“坎”,谋划中国对外的策略,必须想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国周边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安全与稳定面临巨大威胁,所以,中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应对,保障我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