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01:0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典籍?答案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

二 儒学的兴起

[自我测评]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答案提示: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三 宋明理学

[自我测评] 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答案提示: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人生修养方面,他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以穷各种事物的原理,最终通晓与把握天理。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强调本心体悟,以探索自我内心,并通过道德自省和知行合一来实践天理。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自我测评] 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三者在本质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历史影响如何?

答案提示:(三者基本思想略。)三者在本质上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他们的思想为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自我测评] 简要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学成就和文化教育。

答案提示:造纸术的发明及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且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远航东非等地和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在发明后广泛应用于军事,对世界军工科学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二 中国古代艺术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有哪些名家名作?

答案提示:列举教材中涉及的代表作者和代表作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自我测评] 你能够分别举出唐诗、宋词、元曲中三组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吗?

答案提示:列举教材中涉及的代表作者和代表作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自我测评]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答案提示: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康有为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仅仅在于武器和—些民用工业,而是政治制度。所以,清政府购买和制造武器,设邮使、开矿务,都没能找到落后的真正原因。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就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看,中国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的确也经历了—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先是学习制造武器,接着要改变政治制度,后来又要接受西方的文化。所以,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二 新文化运动

[自我测评]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自我测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案提示:特点: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思想同时传入,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激烈论战,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知道思想的转变过程;一开始就注意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自我测评]

1.简述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完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实现平均地权的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

2.为什么说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从其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不仅表现在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适应时代的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的,而且还表现在孙中山的思想理论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测评]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革命道路。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所探索出的这条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时期?试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提示: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了新的理论研究。在陕北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阶段。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自我测评]

1.邓小平在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所作的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答案提示: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关键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挠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自我测评]

1.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文学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2.“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及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自我测评] 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文化浩劫?它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提示: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新中国成立17年来探索出的适应我国国情的一整套办学方式、课程教材设置、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招生分配制度,在全国开展了“教育革命”;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知识青年失去深造机会。使国家在一个时期出现了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2.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恢复了高考制度;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科教兴国”的战略;依法治教取得重大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承认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样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自我测评]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答案提示:改革开放前的成就有:(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核国家,打破了少数大国的核垄断;(2)20世纪6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中程及远程运载火箭,并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3)1970年,中国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太空研究和探索领域;(4)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5)1973年以袁隆平为首的科技攻关小组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以后:(1)在核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和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2)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并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3)成功发射神舟载人宇宙飞船;(4)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

2.略。

第二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我测评]用简短的语言概述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提示: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亲亲”、“尊尊”之义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作为维持政治持续、政治文化的核心手段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自我测评]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

答案提示:(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2)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自我测评]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帝王有怎样的权力?

答案提示: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决策权、司法权、立法权和军事指挥权等诸多权力于一身。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自我测评]哪些迹象可以反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加强?

答案提示: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清初雍正设立军机处。这些史实都表明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自我测评]

1.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领土的?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

答案提示:(1)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完成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具体表现:开放中国的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杭州、苏州、沙市、重庆)、割占中国的领土及强占租借地、瓜分势力范围。列强分两路对中国进行侵略:一路从海上,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向中国领土渗透;一路从陆路,从东到西、从北向南包围,再经过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完成了以各种方式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又通过辛丑条约,确定了它们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法战争(1883—1885),法国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中国被迫与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11国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提示:列强的入侵是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列强侵略前,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但已处在发生巨大震动的前夜。然而列强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从1840年开始,列强为了开辟中国这个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自我测评]

1.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了哪些抗击斗争?作用如何?

答案提示:面对列强侵略,政府官兵和人民大众与列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前者如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后者如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运动。

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结果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列强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间接统治。究其原因,有列强争夺中国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因素,使它们不能完全瓜分中国;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帝国主义无法征服中国。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自我测评]

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因为: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得道多助;②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压迫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造成的民族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的凝聚力,这种民族觉醒和凝聚力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③在中国倡导、推动并坚持和发展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④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要原因;⑤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决定性胜利的进程。

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答案提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全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又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因战争失败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废弃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团结、统一,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自我测评]

1.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试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政新篇》主张开设银行,鼓励私人投资,发行纸币,允许私有财产存在,鼓励发展私有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的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在经济主张上存在矛盾之处,且《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2.“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提示: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了它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在斗争过程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性。作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达到了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打击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者的巨大声势,集中显示了新的农民战争的特点。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者,所以农民小生产者就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保守、自私、散漫等阶级弱点,在起义过程中又会不自觉地充当起极端保守的角色。在永安建制时就规定了爵位的世袭制。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更是恶性发展。洪秀全日益成为封建帝王,所谓“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他们养尊处优,享乐腐化,革命进取心日益丧失。所以,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之上的农民革命政权,不可能突破封建专制制度,在扮演革命者的同时注定会退回到保守者的角色。

农民阶级存在的这种两面性是由其经济地位即受地主阶级压迫和小生产者的地位所决定的。

二 辛亥革命

[自我测评]

1.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推翻清朝统治就是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一劳永逸地实现了“创立民国”,三民主义只剩下平均地权有待奋斗。因此,他们认为应该争取同是汉族,又不乏开明之誉的袁世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革命是曲折的,斗争是复杂的。而且,资产阶级平时不注意发动群众,缺乏足够的实力,自己无法巩固政权,只好寄希望于袁世凯讲求诚信,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从客观原因来讲,袁世凯伪装得较好,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认清其反革命的本质。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自我测评]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加速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试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8年的历史来论证毛泽东的观点。

答案提示:毛泽东认为应该分清敌友,建立统一战线以团结朋友反对敌人。正面例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反对北洋军阀;开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以发动农民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侵略者,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反面例子:在国民革命中把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作为可以信赖的朋友,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自我测评]

1.试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国家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它的成立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开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形成。

答案提示:(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2)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召开由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此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纷纷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人物宣告结束。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自我测评]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它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案提示: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政府负责人。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分别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危害和灾难的内

乱,使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同时国民经济和文化教育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因此而停滞或遭到破坏。

2.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答案提示: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自我测评]

1.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答案提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8年底,邓小平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2年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答案提示:“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中。1982年,当中英两国在解决香港问题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谈判的基础;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胜利回归,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至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上获得巨大成功。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自我测评]

1.试结合建国初期国际形势,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答案提示:(1)新中国建立时国际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力量尖锐对立。(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敌对态度,他们并不甘心其在中国的失败,企图以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政策,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3)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4)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

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自我测评]

1.为什么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

答案提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争取自身合法权利的结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也是中国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众多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为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奠定了基础。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解冻对中国外交关系的意义。

答案提示:美国作为冷战时期的一个超级大国,在西方各国乃至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美国长期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直接影响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脚步。1972年中美关系的改善,带动世界众多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整个70年代中国先后同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基本完成了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到1979年底,中国已同120个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自我测评]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怎样的调整?其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案提示:调整:在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即不与任何国家缔结同盟关系,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正常关系。

依据: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世界战争可以避免的新论断,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为了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开展的重要外交活动及其成果。

答案提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活动与成就主要有:一,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第三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自我测评]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提示:(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自我测评] 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

答案提示: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均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自我测评] 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

答案提示: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自我测评] 试举若干例证,说明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特征。

答案提示:(1)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例如: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汉武帝也推行过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2)统治者推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使经济发展出现畸轻畸重的偏差。例如:秦朝重视关中地区而压迫和剥削关东地区;再如:汉光武帝刘秀出身南阳,定都洛阳,于是,“南阳帝乡”和“河南帝城”受到优待。

(3)古代王朝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和严密。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为商业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4)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行禁奢侈的政策。例如:汉成帝的诏书中就曾经说过,世俗奢侈无法禁止的原因在于,贵族高官的奢侈没有节制,于是民众仿效,逐渐形成社会风气。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我测评]

1.连线

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英德

保兴面粉厂——荣宗敬、荣德生大生纱厂——张謇

2.了解了张謇的经历后,谈一谈你所理解的“学而优则仕”。

答案提示:1894年(光绪二十年),张謇参加会试,高中状元。甲午战争爆发后,张謇力主抗战。甲午战争失败后,张謇愤于朝廷的昏庸,同时又深忧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内地设厂,因此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先后创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教育等其他事业。

从张謇的事迹可以看出,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是为国分忧,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不论是为仕,还是在商,最终目的,都是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所学。

二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自我测评]

1.为什么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会陷入困境?

第1页

答案提示:(1)随着法币流通范围的扩大,导致物价猛跌,许多工厂的产品销不出去,但是开支并不减少,造成生产困难。(2)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也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3)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它们依靠其独占国家的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

(4)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5)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战胜利以后,民族工业大量使用进口原料,美国等国的商品涌入,造成了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

2.根据以下内容,谈一谈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著的。(1)他们执著地从事经济事业,能够更好地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利润。(2)他们思想开放,不拘陈规,思维敏锐,能够及时学习和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3)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他们锐意改革,敢于革除陈规陋习,使企业内部组织更加趋于合理化。(4)重视技术与人才的培养,注意通过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各方面的素质。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自我测评] 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答案提示:民族资产阶级组织起各种不同的团体,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抵制洋货运动。

他们对南京国民政府不断增加的赋税,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要求国民政府将各项捐税一律蠲免。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要求从根本上创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社会条件。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自我测评]

1.我国政府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实施了哪些重大的经济举措?

答案提示: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请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答案提示:早探索方面,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实践上,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基本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这一时期,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

但是,这十年间,也发生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严重错误。中共党内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等。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自我测评]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哪些方面实现了我国的历史性转折?

答案提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答案提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使用权),农民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了50年代以来“政社合一”体制下管理过于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的弊端,本质上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农民获得了有限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说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

答案提示:步骤: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5月,开放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广州、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同时设立海南省,划定为经济特区;1990年4月,开放上海浦东。格局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自我测评]

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强调了6个主要观点:(1)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3)关于判断事物的标准。三个“是否有利于”: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5)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关于发展问题。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讲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1)1992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1992、10、中共十四大: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3、1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4)1997、9、中共十五大:就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作出指导(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C、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自我测评]

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哪些表现,呈现出什么特征?

答案提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如下的一些方面:男女服饰的变化;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习俗风尚。

从这些方面的变迁中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2.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分析外来文化对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与作用。

答案提示:在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外来文化的影响——洋快餐、流行的服饰、新式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国物质文化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并不是完全照搬外国,总是搀杂着一些传统的东西。一种文化被引进后,往往不会再按原来轨道发展,而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产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辉煌的结果。外来文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改变着人们旧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开放,不拘泥于传统。在这样的继承与摒弃中,形成了符合中国人的新型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自我测评]

1.阐述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过程,并分析它们对于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案提示: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地更新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请谈谈有关这方面的具体表现。

答案提示: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后果就是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在通信工具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步,主要体现在线网的架设、通信工具的数量上。由于许多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落后,线网很难通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工具的数量不多。而东部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自我测评]

1.联系报业、影视、互联网的历史与现状,比较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

答案提示:从传统媒介出现之时开始,人们就可以从报纸、影视作品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现代媒体也不例外。

而现代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2.互联网技术在方便民众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网民对网络生活的过分沉迷。请谈谈你对这方面的感想。

答案提示:互联网确实方便了生活,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想要知道的资讯,查找所需要的资料,方便了与朋友之间的交流。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也的确造成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不愿意走出家门,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

第四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课课后自我测评答案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解析与探究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对于距离秦朝统治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来巩固统治的作用。②诸侯容易起异心,造成天下大乱。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弊端: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便利于最高统治者的专制,为秦朝的暴政创造了条件。

自我评测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严苛、细密的法律制度。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与统一。②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有效组织爱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③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活动建议(略)

第五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问题解答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议一议] 法家怎样论述改革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文化意义? 答案提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通过变法改革适应社会发展这种改革的思想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

[想一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答案提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国迅速发展,出现了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转变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诸侯争用客卿,采取礼贤下士的态度。政治上的宽松,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学移民间,大批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站在各自的利益上发表论说,传播著述,以求他们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于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一个最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典籍?答案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材料阅读与思考] 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提示:他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古,“不循其礼”。反驳了“法古天下,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大胆破除传统的禁锢,从而促使秦孝公确定变法图强的决心。

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呢? 答案提示:商鞅在论辩中所列举的古人的事迹,都是古人不因循先人的典型事迹,可以反证他“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理论。他要效法的是这些古人的做事原则而非具体做法。另一方面,商鞅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也说明我们民族尊古的传统有十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即使改革家也难以彻底摆脱这种影响。而论辩中用古人事迹说明问题,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一种有利的策略。■二 儒学的兴起■

[想一想] 1.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答案提示: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2.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能不能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政策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汉武帝改革仕进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问题;惩治豪强,打击不法贵族;推行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抗击匈奴,保持了北方边疆的和平稳定;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为以上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进行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准备。

[议一议] 1.《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相互辩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2.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我们今天应当怎样来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答案提示: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以仕途为惟一理想归宿,人人汲汲于功名利禄,使得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寥若晨星。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我测评]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答案提示: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材料阅读与思考] 谈谈你对“焚书坑儒”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

答案提示:先对文中两段史料关于“焚书坑儒”的态度进行阐述与分析,然后再阐明自己对这一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注意“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特殊背景,以及儒学在秦灭亡的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三 宋明理学■

[想一想] 1.《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答案提示: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应当就是所谓“孔颜之乐”。而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这体现在传统儒学家的言行中。

2.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是“自胡来入我中国”? 答案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议一议] 1.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答案提示: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所以被诬为“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2.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表明了他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我们今天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忧虑? 答案提示: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

[自我测评] 简要说明韩愈思想和宋明理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韩愈激烈地反对佛教和道教,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并最早提出重视太学,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韩愈的思想是宋明理学创立的先声,为理学创立打下了基础。

[材料阅读与分析]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 答案提示:“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王守仁借用“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与马子莘》,《明儒学案》卷一○),又是对孟子的发挥。他认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体者也。”“良知”就在人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他还强调“良知”就是基本的“是非之心”,“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所谓“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王守仁“致良知”的命题,是对朱熹“致知”命题的修正,然而更加明白简易,因此也容易获得更多的信徒。■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想一想] 1.李贽认为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我们今天应当怎样看待李贽的这一认识? 答案提示:李贽在这里强调的是坚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同时,主张承认个性的意见,也是有意义的。李贽所说“私”和“心”的关系,实际上也肯定了思想的独立性。

2.明清之际,从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百王之弊”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皆为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有的学者认为,上述命题不仅展示了思想家们丰富多彩的个性,也为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资源。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答案提示: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材料阅读与思考]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于易白沙所代表的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影响? 答案提示:结合明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帝制的批判,予以说明。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议一议]

1.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我们在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时候,应当怎样理解鲁迅的话? 答案提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虽然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却阻碍了科技推广和进一步的发展,使近现代中国的科技落后于先进国家。

2.有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取得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成就? 答案提示:国家的统一;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

[自我测评] 简要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学成就和文化教育。

答案提示:以纸的发明为例,从现有资料看,纸的发明和普及是在汉代。应当启发学生通过课外阅读,重视纸向世界其他地区普及的历史过程。有关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应当提示学生注意相关发明对世界航海技术进步的意义。关于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有关论述。对于印刷术的发明,应启发学生通过相关课外资料说明问题。

[材料阅读与分析] 应该怎样理解李约瑟的这段话? 答案提示: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二 中国古代艺术■

[想一想] 1.《淮南子•本经》中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 提示:“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巨大威力。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有关“仓颉作书”而导致异象的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的冲击,也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景仰和钦佩。

2.下面《韩诗外传》中记载的一则故事,请你读后谈谈自己的感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擗琴决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与鼓琴也。

提示:高山流水觅知音,是两千多年来广为传诵的一段友谊佳话。表现了对友情的一种美好而高尚的理解和追求。而其中的媒介,是音乐。可见,音乐可以表现人的思想,抒发人的情感,沟通人的心灵。音乐有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的神秘功效。3.为什么中国戏曲表演具有强烈的舞蹈美感?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中国的戏曲表演从艺术渊源来说,与舞蹈有紧密的文化联系。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戏曲产生和成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议一议] 1.在当今汉字输入有电脑、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值何在? 答案提示:有。中国传统书法不仅有传递知识文化的功能,还有修身养性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人们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有助于潜移默化增加自身修养,提高品德的功效。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舍弃的民族文化遗产。

2.下面这段文字蕴涵什么哲理?它仅仅说的是一种绘画艺术观点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

答案提示:董其昌的这段话,强调读书实践的结合,强调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人生,对于艺术创造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艺术的观点,同时也包含着人生哲理。

3.为什么戏曲产生后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答案提示:戏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灵活,形式多样。表演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的诸多手段,因而受到民众的喜爱。市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戏曲的完善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统治者因个人喜好为基点的提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材料阅读与分析] 《乐记》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段话的意思是:音乐和政治是相通的。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答案提示:同意。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存在有所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议一议] 1.屈原所说的香草、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提示:屈原所说的香草和众芳,象征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有益社会的贤才。这段文字,姜亮夫的译文是:“我既种了九块地的兰蕊,又种了百亩的芳蕙。也种了五十亩的留夷与揭车,连马蹄香与白芷我也为你收集。”“我希望的是枝枝叶叶长得茂盛而美丽!等到了成熟之时我将量材采取。虽把我自己弄病倒了,又有甚么关系呢?我最哀痛的是这些众芳枯萎污秽!”(姜亮夫:《屈原赋今译》,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至第10页)袁梅的译文是:“我已栽种了春兰九畹,又种植了香蕙百亩。我一畦畦地栽种那留夷、揭车,又杂植那杜蘅与芳芷无数。”“希望它们枝叶繁茂,长得高大,待其长成之时,我将收获而归。虽则枯萎零落又有何妨,哀伤的是众芳竟然荒芜杂秽。”(袁梅:《屈原赋译注》,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5页至第6页)[想一想] 1.赋是一种延续相当久远的文体。你读过哪一时期哪位作家的赋?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时,不必受时代的限制。2.杜甫吟诗说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想一想其中的深意。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这样两个思路考虑:1.应当怎样看待逆境;2.应当怎样看待声名。

3.探究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思考当今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前景。

答案提示:元代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开封、大都、杭州等城市兴起以及勾栏瓦肆繁盛为杂剧提供了依据;农村的节日和庙会是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这样就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百姓怨怒已极,有口难言,要求在艺术上得到反映;元初废科举,许多文人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从事杂剧创作;元杂剧本身是—种很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这些都为元杂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今中国戏剧艺术能否有新的发展,除了经济条件而外,国人对民族文化是否真诚地重视,以及戏剧艺术本身的因时变革也是重要的因素。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习质疑]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在西方的冲击下才开始现代化的,结合林、魏的思想,评价一下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其实是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他们力图变革的思想还是积极的、主动的。

[想一想] 1.康有为为什么要借“托古改制”的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 答案提示:近代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和学说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但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为了寻求支持变革的合理依据,康有为就把孔子描述成一个主张“托古改制”的人,想利用孔子削弱反对势力。

[自我测评] 2.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答案提示: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康有为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仅仅在于武器和—些民用工业,而是政治制度。所以,清政府购买和制造武器,设邮使、开矿务,都没能找到落后的真正原因。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就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看,中国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的确也经历了—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先是学习制造武器,接着要改变政治制度,后来又要接受西方的文化。所以,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二 新文化运动■

[想一想] 1.为什么说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答案提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2.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思潮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提示:孔子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精神的象征,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的学说因帝王的推崇而定于一尊,皇权则借助孔子的学说而合法化。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眼里,孔子就是专制帝王的护身符,批判尊孔复古就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两回事,而且彼此没有多少关联,因为在他们看来,五四运动并不是由新文化运动直接引发的。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也不曾领导过五四运动。在他们看来,新文化运动只是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制造了一些便利的条件,而五四运动反过来使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和扩展。

但也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二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他们也坚持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一回事。他们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独立存在的。胡适是这种看法的代表,在他看来,五四运动是一种学生爱国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文化革新运动。相比之下,文化运动要比这种运动和社会运动更为重要一些。

有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在他们看来,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个方面,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对学生们的启蒙,也就很难说会有五四运动。冯友兰和周策纵是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周策纵还在他的《五四运动史》一书中对此予以详细的论述。他的理由如下:第一,那些鼓励大众游行、示威、罢课、罢市、罢工和抵制日货的领导人物,有不少正是那些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新兴分子。而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反对者则是中国固有传统的代言人,或自称为固有传统的代言人。其次,当时思想改革家的反军阀、反强权活动的根据,乃是早期一群知识分子所鼓吹普及的民主思想。由此看来,五四示威活动实在是那早两三年前就开始的新思想运动顺理成章的结果。第三,许多与示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学生领袖从一开始就觉得,五四的真精神并不只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对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他们活动的宗旨不只是要推翻军阀的统治;他们所关心的也不只限于外交问题。在示威事件发生以后,他们对社会和思想改革,与对爱国运动一般,付出了同样多的心血。结果自1919年到1920年间的运动给人最深刻而磨灭不了的印象,就是他们在思想界造成的革命和社会上引发的种种改革,这一切活动的中心思想则是对社会上、对思想上和政治的偶像破坏。所以,五四运动应该包括新文化运动。

[自我测评]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材料阅读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案提示: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想一想]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

(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4)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2.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不会参加工读互助团? 答案提示:此题可作为开放式问题,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机渗透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里提供两种参考答案:(1)会参加。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用亲身实践检验和推进认识。

(2)不会参加:因为工读互助团不会成功。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没有严密组织基础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只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

[学习思考] 无政府主义为什么会在五四时期流行? 答案提示:(1)中国本来就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有传播无政府主义的土壤。

(2)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小生产者日益陷于破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他们反对专制,而无政府主义所主张的恐怖、暗杀等就成为他们选择的手段。

(3)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将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淆,无政府主义就大行其道了。

[自我测评] 1.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你怎么评价胡适的这种思想? 答案提示:生物进化有渐进和突变两种,用于解释社会发展就是改良和革命。胡适主张渐进、改良,有合理的一面,有许多社会问题不是通过革命就能得到解决。比如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使中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另一方面,胡适所处的时代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只有通过革命来解决,而改良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

2.从五四时期新思潮的引进来看,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充满了好感。想想这是为什么? 答案提示:可参考“想一想”1的答案。[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案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因为是胜利国而有所提高,充分说明北洋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作为协约国的成员国,中国曾派十五万华工前往法国挖战壕、当搬运工而参战,显示了中国劳工的力量(文中列举的官员、商人、议员等腐败的事件,说明这些人无法使中国强大。列举的劳工,包括知识分子的爱国行为,说明他们是中国的希望。)这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启发。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鼓舞,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同劳动人民的联系。认识到劳工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自我测评] 1.简述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完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实现平均地权的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

2.为什么说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从其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不仅表现在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适应时代的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的,而且还表现在孙中山的思想理论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完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实现平均地权的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经过十几年奋斗,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工农民众决定性的表现,使孙中山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援助,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在民权主义中,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明确指出其含义: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和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和个人的自由权利。要建立一个最新式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的共和国。民权主义还强调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真正能够参加管理政权。在民生主义中,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新三民主义较之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孙中山和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的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以下材料,谈谈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它是孙中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因此又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它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测评]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毅然举起了武装起义的大旗。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严重挫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最卓越的贡献是: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坚持并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最完整的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说明。他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强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革命道路,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所探索出的这条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时期?试结合史实说明。

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了新的理论研究。在陕北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阶段。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毛泽东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来进行,即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已经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并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课文,说一说毛泽东在文中说的“本本”指的什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是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什么倾向来说的? 答案提示:《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重要文章。毛泽东在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书籍,它对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本本主义”则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一度盛行的教条主义倾向。当时,中共临时中央不顾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的客观情况,片面照搬从巴黎公社到俄国十月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经验,主张“城市中心论”,这是一种教条主义,它使中国革命遭受到巨大损失。■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自我测评] 1.邓小平在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还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篇讲话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之后,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他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挠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说说你对“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提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逐步发展到城市的经济体制;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到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中国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和革命。它从实践上充分证明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内容上:“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方针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式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议一议]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文革”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大批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原因是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说一说] 你知道在影视戏曲方面政府奖项的名称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名称吗?

答案提示:影视戏曲方面的政府奖项有:百花奖、金鸡奖、梅花奖等。《开国大典》获金鸡奖。

[自我测评]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的主要原因。答案提示: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

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中国从被西方人指为“东亚病夫”到确立世界体育大国地位的历程,写一篇随感。

答案提示:(1)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落后,国际地位低下,体育事业难以发展。(2)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基础薄弱,国际环境恶劣,中国体育历经波折,但地位有所提高。(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居世界前列。(4)从“东亚病夫”到世界体育大国的历程,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体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新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想一想]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答案提示: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时期,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

2.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答案要点见相关“内容分析”。

[议一议] 比较“文化大革命”前后两个时期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 “文革”前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彻底改造旧教育体制,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革”后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发展现代教育,为社会主主义建设培养科技人才。从内容上看,“文革”前教育的发展注重基础教育,属于起步阶段,“文革”后教育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更为科学合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更显示当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文革”后的教育发展方针的日趋成熟。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材料,说说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答案提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因此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主要内容”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想一想]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哪些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提示:(1)原子能: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核国家,打破了少数大国的核垄断。(2)航天器:1970年,中国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太空研究和探索领域。(3)医学: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4)农业:1973年,袁隆平为首的科技攻关组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谈一谈] 请你查找资料,或访问相关专家,了解目前中国科技领域在哪些方面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并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提示:虽然建国以来中国科研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科研经费投入过低、科研人员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以及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等许多差距。无论是在许多尖端科研领域,还是在与社会生产直接相关的领域,中国科研水平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感想可以围绕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改革教育、重视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保护等方面来谈。(对于学生提供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应给予充分肯定)[自我测评] 1.联系时事,接着本文续写中国在各领域新近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答案提示:(两院院士评出的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家揭示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和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示范田平均亩产达800多公斤;中国抗击非典科研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中国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全同金属纳米团簇取得突破性进展,在300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中成功实现纯铁块的表面氮化,研制成功一种新纳米材料——全同金属纳米团簇;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列车示范线并运行成功;三峡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中国科技大学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未来远距离量子通信等奠定了基础;中国百万亿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研制成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所可控热核聚变实验研究获重大突破,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发现长着4个翅膀的恐龙,为鸟类飞行起源于树栖动物、经历了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材料阅读与思考] 1.你如何认识中国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海外华人的帮助和依靠自身力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主权大国,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无疑是正确的。当然,海外华人在过去和现在,都给予了中国科技事业极大的支持,甚至是直接参与。随着国家吸引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的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相信这一股热潮还会持续下去,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直接体现。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应当走自力更生和吸引海外华人、加强交流相结合的路子,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科技事业上少走弯路,而且更有利于中国科技事业融入世界和走向世界。

2.搜集整理相关事例,证明本文的论点:“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

答案提示: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基因技术应用;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核能开发与国防建设,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纳米技术运用等。其他可支持这一论点的事例均可。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议一议] 1.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这个评价吗? 答案提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否定神的存在,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

2.斯多亚学派与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系吗? 答案提示: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政治主张可以追溯到斯多亚学派所主张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读一读] 你能想出智者诡辩的特点吗? 答案提示: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自我测评] 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再到斯多亚学派,西方的人文精神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答案提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首次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了人的尊贵与价值。接着,苏格拉底又提出了人要“认识你自己”这一至理名言,意在教导人们,人之所以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在于认识自己的理性和智慧。最后,斯多亚学派认为人具有与上帝共同的理性因而人人都具有同样的精神自由,由此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并无等级贵贱之分,由此西方古代的人文精神达到了高峰。

[材料阅读与思考] 1.根据斯多亚学派的主张和这段文献,你如何理解斯多亚学派的人类平等思想? 答案提示:斯多亚学派注重内心生活,把人类的精神特征置于首位。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发现了人都是平等的,从而产生了对人在类上的认同。他们不但将平等原则适用于奴隶,还将其运用于外邦人或野蛮人身上,是一种普世性的平等。2.斯多亚学派的人类平等理论与中国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思想有何区别? 答案提示: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是一种普世主义的平等观,它不仅适用于奴隶,还适用于外邦人和野蛮人,指出了人都应一律是平等的,而无所谓等级贵贱之分。而中国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思想,虽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伦理观,但其思想却是从君本位出发的,它所论及的人都是一种宗法制下的社会的、等级的人,因而隐含着等级观念的偏见。

[知识链接] 这种崇尚智慧的倾向与后来西方科学的发达有关系吗? 答案提示: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的发达与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热爱智慧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西方思想大抵上是属于主智主义的。在其古代,“哲学”一词,就是爱智慧的意思。正如像苏格拉底那样有着浓厚的伦理色彩的哲学家也提出了“知识就是德行”、“美德即知识”的口号。而且,在西方古代,哲学主要是指自然哲学,而即使是近代以来,它的哲学和自然科学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些伟大的哲学家,都是一些一流的科学家,如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等。西方的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注重探寻宇宙的奥秘,这无疑是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的。■二 人性的复苏■

[想一想] 1.“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运动从表面的含义来看,是一种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活动,是一种复古运动,但从其深层的含义看,它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次思想领域里的变革。这是因为,它是新兴市民阶级借复兴古代理性主义文化来反对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宗教文化的运动,是一场以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运动。

2.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发展变化? 答案提示: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理性。[议一议] 1.马丁•路德主张的“信仰得救”在当时的德国和欧洲意味着什么? 答案提示:“信仰得救”,即人只要认真研读圣经,在灵魂深处虔诚地信仰上帝,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承认与恩典,成为无罪、得救的、永生的人。而宗教律法、宗教礼仪以及各级神职人员都是多余的,根本无需这些中介。这样一来,也就从内部摧毁了教皇或教会作为精神权威存在的传统根基,把基督徒从天主教会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其反对罗马神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纲领提供了神学的依据和武器。

[自我测评] 宗教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答案提示:由路德首先发起的这场宗教改革,造成了基督教世界不可挽回的分裂,打破了基督教在欧洲一统天下的局面,意味着中世纪走向了终点。而在另一方面,伴随着宗教统治模式的瓦解,近代民族意识开始真正觉醒,民族国家迅速成长起来。它激发了人们恪守天职、勤俭生活、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世俗热情,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精神文化方面,宗教改革使人们放弃了中世纪统一教义的愿望,人们的思想由此得到解放,获得了独立思考的自由,从而造成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对象的理性主义时代崛起在欧洲,以上帝为一切尺度的信仰主义时代终于在历史的舞台上拉上了帷幕。

[材料阅读与思考] 1.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请你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的态度。

答案提示: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借,只不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而已。2.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你能回答马丁•路德对教皇持怎样的看法吗? 答案提示:路德在论纲中,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而是提出教皇并没有免除任何人罪恶的权力,因为免罪权属于上帝。论纲的意义也在于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三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议一议] 1.科学与理性是什么关系?是科学的发展导致对理性的崇拜呢?还是对理性的崇拜导致了科学的进步呢? 答案提示: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必然导致人们对社会的进步充满信心,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类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只要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对人类理性的追求,又必将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由此,科学与理性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至于是谁导致谁的问题,正如争论“先有鸡蛋还是先有小鸡”一样毫无意义。

2.“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你如何评价这句话? 答案提示:过分的理性必将导致非理性,从而走向浪漫主义,这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动,也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补充。

[自我测评] 什么是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提示:在哲学层面上,启蒙就是思想解放,是主体的觉醒,人的成熟。启蒙运动就是思想解放运动。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贡献和影响是:它极大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凸现了人的情感和个性;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全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敬态度;它让人们善于发现发展中国家和所谓落后民族的长处,教导人们对不同文明胸怀一种宽容的心态。浪漫主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个人主义的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的混乱和无序;对现代科技的排斥和拒绝,文学作品中的无病呻吟和生活中的情感泛滥等等。

[材料阅读与思考] 1.如何解释和处理个人意见与国家法律和公共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呢? 答案提示:只有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共规章制度下运用个人自由,这一自由才可能有保障。2.在自由的含义中,你认为言论自由应该占据怎样的位置? 答案提示:言论自由是民众追求和表现自由的最直接途径,在自由的含义中应占据首位。■四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议一议] 1.“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案提示: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实乃天经地义,然而不合理的旧制度以及维护这一制度的专制暴君、贵族乃至僧侣却剥夺了这一神圣不可侵犯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将人们套在了枷锁之中。

2.康德的思想主张是否代表资产阶级的真正利益? 答案提示: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蕴涵着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表明了他及其所在的时代对和平与进步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想一想]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何区别?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追求的是现世幸福,其矛头主要是针对宗教的神权主义。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流是提出了以人的理性和社会必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与平等。其矛头直指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2.你知道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哪些吗?举出实例,并说明资本主义政体的实质。答案提示: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前者以英国为代表,后者又具体分为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分别以美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3.洛克的主张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联系?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提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正是现存的国王及其政府威胁了大多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的产物,因而人民奋起而推翻它,这正是洛克思想的实践。说明了思想启蒙在革命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读一读] 1.材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那些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主要反映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以及分权思想。[自我测评] 1.你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与人类思想进步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必将冲破宗教与封建的藩篱,导致人类思想的进步。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就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人类中心论”,使人们对万能上帝的信仰发生动摇。

2.在启蒙运动中,众多的启蒙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何继承和发展? 答案提示:启蒙思想家在政治上,鼓吹“主权在民”理论,认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推翻它。在宗教上,主张信仰自由,反对政教合一。启蒙运动发源于英国,在法国达到了顶峰,而法国也继承了英国的启蒙思想,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理论上直接继承了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想,在哲学上汇合了大陆的理性主义和英国的经验主义,而平等原则更使他们的理论带有世俗化的特色。正是借助了这一点,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才能在广大人民当中,在比较广泛的领域里得到普及和发展。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想一想]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什么会引起人类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答案提示:①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②适用于整个太阳系、一切天体运动以及宇宙中的所有物体。③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同时也在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④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

[议一议] 有人说,人类可以认识任何比已知更高一个层次上的事物,但我们永远不能认识宇宙的全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结合你了解的知识,谈谈支持你的观点的理由。

答案提示:正确。提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自我测评] 简述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影响:①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②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③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材料阅读与思考] 1.材料中说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同意。提示:用相对论的重要意义来说明。2.你如何看待1921年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时所发生的事? 答案提示:①“科学无国界”精神:应尊重真理,而不应有任何歧视和偏见。②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犹太人身份和当时德国的反犹太气氛。■二 追寻生命的起源■

[想一想] 1.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原因有: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近代科学认识和方法还未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

2.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达尔文在考察中得出的结论和林耐的结论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给我们的启发是:科学探索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达尔文与林耐结论的不同之处在于:林耐认为生物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议一议] 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这种说法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对。说明理由时要联系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给神学的打击。如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它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延续亿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

[自我测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进化论怎样传入中国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4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国闻报》增刊上发表,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进化论传入中国,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阅读与思考] 1.上面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提示:反映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从出版后到20世纪以来遭到巨大的抵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宗教习惯的影响很大;科学的发展是艰难而曲折的;要学会分辨真理,相信科学。

2.从时代背景分析,你认为上面两段文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否存在差别?为什么? 答案提示:有差别。材料二中所表现的反对和抵制较之材料一要小一些。说明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世界观也在进步。■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议一议] 1.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用机器进行生产;实行工厂制管理;使用蒸汽机作动力。2.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从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等方面分析影响。如经济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3.“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 答案提示: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辛历程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依靠勤奋的努力。

[想一想] 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 答案提示: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柴油机、电报、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等。

[自我测评]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②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材料阅读与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个材料都提到棉纺织业的原因,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对19世纪中期的美国、中国和印度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棉纺织业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工业行业。美国:南方种植园大量种植棉花,大部分销往英国,美国北方新兴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南北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内战爆发。中国:鸦片战争,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印度:在英国棉纺织品的打击下,印度传统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

2.两个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都真实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真实。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工业生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世界上占据了领先位置,同时也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

■四 向“距离”挑战■

[想一想] 1.你见过哪些交通工具?还听说过哪些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对未来的交通运输有什么新奇的设想吗? 答案提示:第一问可列举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地铁等交通工具;第二问可列举磁悬浮铁路、航天飞机等等;第三问可让学生进行开放性设想(略)。

2.你还知道哪些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成果呢? 答案提示:赫兹发现电磁波,无线通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为了纪念他,人们将电磁波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另外,电流单位“安培”、电压单位“伏特”、功率单位“瓦”、能量单位“焦耳”等,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议一议] 因特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请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从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如电子商务)、信息传递快捷(如电子邮件)、知识容量大等方面分析其优点;从网络空间虚拟性会导致人孤独、青少年对网络痴迷影响学习、网络中一些内容不健康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长时间上网影响身体健康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

[材料阅读与思考] 1.你认为专利制度是鼓励科学技术的发明还是鼓励发明人垄断科学技术成果,为什么? 答案提示: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如,鼓励科学技术的发明,因为它保护和承认发明人的发明成果及利益,有利于发明积极性的提高。

2.贝尔因其众多的发明成果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但他因此而获得专利,并建立公司来从事赢利的商业活动,这会影响你对他的尊敬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不会影响。理由是:①贝尔发明电话机紧密了世界的联系。②贝尔获得专利后建立公司,对普及电话和电话技术的继续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③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让科技转化成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想一想] 1.阅读拜伦的诗,体会诗人的精神。答案提示:拜伦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同时他还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并亲身参加了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最终死于军中。教科书中引用的诗句出自《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这是一首反映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生活及南欧一些国家民族斗争的长诗。透过诗句体现的是一种反侵略、反暴力、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感情。

[谈一谈] 你读过《巴黎圣母院》吗?结合雨果的话谈谈你对美与丑的看法。

答案提示:在《巴黎圣母院》中主要描述了三个主要人物:外表美丽且内心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外表体面但内心险恶卑劣的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外表丑陋但内心却善良纯真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此,所谓的美和丑都不仅仅是外在,更重要的是内在。美与丑始终都是并存的。

[议一议] 你是如何理解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的? 答案提示:这部油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行的“七月革命”。其中的女性形象象征着自由,她呼唤和引导起义者冲锋。她左边挥舞着手枪的少年和右边戴高筒帽子的大学生以及后面高举军刀的工人,都象征着革命的有生力量,他们冲出硝烟,踏着同伴的尸体勇往直前。这幅画歌颂了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斗争,鼓舞着人们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整幅画场面气势磅礴,用生动的人物造型,丰富炽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斗志昂扬的气氛。

[自我测评] 请列举浪漫主义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答案提示:可从课文中总结。

[材料阅读与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本课中学的内容,简要分析一下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背景及欧洲出现大量浪漫主义作品的原因。答案提示:参见课文中的相应内容。■二 碰撞与冲突■

[想一想] 1.你能从这一时期作家的作品中归纳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吗? 答案提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与揭露,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第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题材上以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为主,强调真实地再现人物和景物。

2.你能分析一下民族乐派音乐产生的背景吗? 答案提示:可从课文中自行总结。[议一议] 你认为“思想者”在想什么? 答案提示:可让学生适当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再结合图片进行总结归纳。[自我测评] 1.B 2.你认为谁说得更正确?请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乙的看法更正确。在资本主义进行全球扩张的同时,给被侵略的国家、地区、民族带去了许多东西,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然而,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中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而任何国家、地区、民族要想取得发展都必须不断地在对外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文化也同样如此。因此,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材料阅读与思考] 通过上述材料,你知道为什么《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吗? 答案提示:《人间喜剧》由法国社会一个又一个悲剧组成,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想一想] 1.请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特点。

答案提示: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欧美国家的文学继续发展,并且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美国,德莱塞和海明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第二:除了欧美国家,这一时期亚、非、拉等国家的文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印度和日本。

2.请阅读鲁迅的《自嘲》,分析其中的含义。

答案提示:这首诗前四句揭露了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后四句抒写了作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这首诗文字风趣,而内容严肃,讽刺幽默中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不屈情怀。

[谈一谈] 请谈谈你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理解。答案提示:这幅画是毕加索为了抗议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轰炸而作的。反映了法西斯的残酷、野蛮,体现了毕加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抗法西斯的战斗精神。

[自我测评] 1.C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化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提示:略。可根据课文自行总结。

[材料阅读与思考]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工业革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提示:工业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外扩张,寻找广阔的殖民地,企图建立一个世界市场。正是这种扩张,加速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也促使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渗透与融合。

■四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议一议] 1.以中国绘画为例,谈一谈东西艺术的交流。

答案提示:中国绘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国外,有不少画家在学习中国的国画艺术。而在国内,则有一批著名的国画艺术家将国外的绘画艺术积极融入到自己的艺术风格中,开创了一种既保持独特中国风格,又吸收西方绘画特点的新的国画艺术形式。

3.你觉得电影和电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电影和电视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和电视以其特有的方式带给了人们欢乐,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世界。思想内涵深刻的电影电视艺术可以向人们宣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电影和电视也是国家进行政治宣传的好途径。因此,电影和电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人类带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新世纪。

[自我测评] 1.D 2.请谈谈“解冻文学”的主要特点。答案提示:“解冻文学”是50年代以后出现在苏联文坛上的一种文学流派。这种文学比较关心和重视人的价值,进一步发展了文坛上的人文主义倾向。作品突破了斯大林时期那种只描写工业成就、歌颂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材料阅读与思考]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现代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特点。答案提示:现代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流越来越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融合的同时,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科学技术对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3.现代世界文学艺术的交流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下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自我测评(中国史部分)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题,每题1.5分,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含5篇)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云和中学周林仙(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教案

    专题七 一 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历史必修2自我测评及答案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

    高中历史必修三测试题(带答案)

    高 二 历 史 (必 修)试 题 一、选择题 1.“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子后来成了大思想家.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2005年8月北京第2次印刷 主编 朱汉国 副主编 马世力 编委 王子今 刘 军 郝瑞庭 本册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三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下面各......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

    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