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卷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
1.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C.‚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 D.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6.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①‚仁‛ ②‚礼‛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4.1988年在巴黎,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讨论新世纪的前途,他们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签的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他们认为孔子的‚智慧‛是()
A.‚克己复礼‛ B.‚民贵君轻‛C.‚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D.‚以德服人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B.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此语的含义是()
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B.民贵君轻
C.以法为本
D.贵贱有序
8.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下列儒家思想的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以德治民‛ B.‚以法为本‛来治国
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
9.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现实需要的变化
B.农民战争的推动
C.儒学自身的发展
D.统治者个人的好恶
10.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1.有人问程颢:‚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饿做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来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
12.西汉董仲舒与南宋朱熹都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相比,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推崇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思想武器
④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4.下列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
A.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
B.黄宗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顾炎武:‚天下为主,君为客‛
D.李贽: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15.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C.宋朝时,新儒学中意境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
16.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人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17.《中外历史问题八谈》一书说:‚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相关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下列关于这个学派发展路径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形成B.隋唐时期成为正统思想 C.明末清初被批判继承
D.理学到元、明、清时期成为官学
18.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0.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2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2.‚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御(驭),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2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五日六书,六日九数。‛这一思想主张出自()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3.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24.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5.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26.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27.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人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28.‚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是指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30.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31.《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
32.‚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33.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34.汉代儒学教育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
A.是汉朝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是当时科举制推行结果 C.是培养封建主义官僚集团的需要 D.是当时人才观念的影响
35.‚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36.‚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3.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44.以下不符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的是 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学说
38.《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科网:‚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39.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40.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 41.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42.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B.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45.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大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义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46.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7.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48.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D.教育日益普及
49.‚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50.下列人物中那些是他那个派别的集大成者()①孔子②韩非子③朱熹④陆九渊⑤王阳明⑥黄宗羲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④⑤
二、简答题:共2题,共25分。
51.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注意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性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朝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请回答: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3分),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2分)
(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8分)
52.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参考答案
CCCCB DDAAD CCBAD BBDCD ABCBC ABBCC CDCAC BCCCA BDCCD BACDC 51.答案:(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根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2)汉朝: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朝:程颢、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52.(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2)主张:经世致用。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
第二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问题解答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议一议] 法家怎样论述改革的意义?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文化意义? 答案提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通过变法改革适应社会发展这种改革的思想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
[想一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 答案提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国迅速发展,出现了争霸的局面。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转变成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为了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国诸侯争用客卿,采取礼贤下士的态度。政治上的宽松,打破了西周以来的“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学移民间,大批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站在各自的利益上发表论说,传播著述,以求他们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于是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一个最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典籍?答案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材料阅读与思考] 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提示:他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古,“不循其礼”。反驳了“法古天下,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大胆破除传统的禁锢,从而促使秦孝公确定变法图强的决心。
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呢? 答案提示:商鞅在论辩中所列举的古人的事迹,都是古人不因循先人的典型事迹,可以反证他“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理论。他要效法的是这些古人的做事原则而非具体做法。另一方面,商鞅在论辩中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也说明我们民族尊古的传统有十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即使改革家也难以彻底摆脱这种影响。而论辩中用古人事迹说明问题,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一种有利的策略。■二 儒学的兴起■
[想一想] 1.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答案提示: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2.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能不能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政策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汉武帝改革仕进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和中央政权分庭抗礼的问题;惩治豪强,打击不法贵族;推行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抗击匈奴,保持了北方边疆的和平稳定;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为以上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进行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准备。
[议一议] 1.《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相互辩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2.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我们今天应当怎样来看待这种文化现象? 答案提示: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以仕途为惟一理想归宿,人人汲汲于功名利禄,使得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寥若晨星。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我测评] 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答案提示: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材料阅读与思考] 谈谈你对“焚书坑儒”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
答案提示:先对文中两段史料关于“焚书坑儒”的态度进行阐述与分析,然后再阐明自己对这一事件及其影响的看法。注意“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特殊背景,以及儒学在秦灭亡的历史过程中的作用。■三 宋明理学■
[想一想] 1.《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答案提示: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应当就是所谓“孔颜之乐”。而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这体现在传统儒学家的言行中。
2.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是“自胡来入我中国”? 答案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学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议一议] 1.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答案提示: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传统儒家思想不一致,所以被诬为“伪学”;而实际上他对儒学的发挥在本质上进一步适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发展,他的理学思想逐渐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2.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表明了他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我们今天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忧虑? 答案提示: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
[自我测评] 简要说明韩愈思想和宋明理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韩愈激烈地反对佛教和道教,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并最早提出重视太学,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韩愈的思想是宋明理学创立的先声,为理学创立打下了基础。
[材料阅读与分析]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王阳明所说的“良知”? 答案提示:“良知”的说法,出自孟子。王守仁借用“良知”一词,又指出“良知即是天理”(《与马子莘》,《明儒学案》卷一○),又是对孟子的发挥。他认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体者也。”“良知”就在人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他还强调“良知”就是基本的“是非之心”,“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所谓“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王守仁“致良知”的命题,是对朱熹“致知”命题的修正,然而更加明白简易,因此也容易获得更多的信徒。■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想一想] 1.李贽认为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我们今天应当怎样看待李贽的这一认识? 答案提示:李贽在这里强调的是坚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同时,主张承认个性的意见,也是有意义的。李贽所说“私”和“心”的关系,实际上也肯定了思想的独立性。
2.明清之际,从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百王之弊”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皆为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有的学者认为,上述命题不仅展示了思想家们丰富多彩的个性,也为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资源。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答案提示: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启发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材料阅读与思考]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于易白沙所代表的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影响? 答案提示:结合明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帝制的批判,予以说明。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议一议]
1.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我们在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时候,应当怎样理解鲁迅的话? 答案提示: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虽然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却阻碍了科技推广和进一步的发展,使近现代中国的科技落后于先进国家。
2.有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取得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成就? 答案提示:国家的统一;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
[自我测评] 简要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学成就和文化教育。
答案提示:以纸的发明为例,从现有资料看,纸的发明和普及是在汉代。应当启发学生通过课外阅读,重视纸向世界其他地区普及的历史过程。有关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应当提示学生注意相关发明对世界航海技术进步的意义。关于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有关论述。对于印刷术的发明,应启发学生通过相关课外资料说明问题。
[材料阅读与分析] 应该怎样理解李约瑟的这段话? 答案提示:儒家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二 中国古代艺术■
[想一想] 1.《淮南子•本经》中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 提示:“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巨大威力。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有关“仓颉作书”而导致异象的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的冲击,也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景仰和钦佩。
2.下面《韩诗外传》中记载的一则故事,请你读后谈谈自己的感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擗琴决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与鼓琴也。
提示:高山流水觅知音,是两千多年来广为传诵的一段友谊佳话。表现了对友情的一种美好而高尚的理解和追求。而其中的媒介,是音乐。可见,音乐可以表现人的思想,抒发人的情感,沟通人的心灵。音乐有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的神秘功效。3.为什么中国戏曲表演具有强烈的舞蹈美感?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中国的戏曲表演从艺术渊源来说,与舞蹈有紧密的文化联系。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戏曲产生和成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议一议] 1.在当今汉字输入有电脑、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值何在? 答案提示:有。中国传统书法不仅有传递知识文化的功能,还有修身养性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人们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有助于潜移默化增加自身修养,提高品德的功效。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舍弃的民族文化遗产。
2.下面这段文字蕴涵什么哲理?它仅仅说的是一种绘画艺术观点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
答案提示:董其昌的这段话,强调读书实践的结合,强调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人生,对于艺术创造的意义。这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艺术的观点,同时也包含着人生哲理。
3.为什么戏曲产生后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答案提示:戏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灵活,形式多样。表演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的诸多手段,因而受到民众的喜爱。市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戏曲的完善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统治者因个人喜好为基点的提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材料阅读与分析] 《乐记》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段话的意思是:音乐和政治是相通的。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答案提示:同意。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存在有所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议一议] 1.屈原所说的香草、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提示:屈原所说的香草和众芳,象征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有益社会的贤才。这段文字,姜亮夫的译文是:“我既种了九块地的兰蕊,又种了百亩的芳蕙。也种了五十亩的留夷与揭车,连马蹄香与白芷我也为你收集。”“我希望的是枝枝叶叶长得茂盛而美丽!等到了成熟之时我将量材采取。虽把我自己弄病倒了,又有甚么关系呢?我最哀痛的是这些众芳枯萎污秽!”(姜亮夫:《屈原赋今译》,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9页至第10页)袁梅的译文是:“我已栽种了春兰九畹,又种植了香蕙百亩。我一畦畦地栽种那留夷、揭车,又杂植那杜蘅与芳芷无数。”“希望它们枝叶繁茂,长得高大,待其长成之时,我将收获而归。虽则枯萎零落又有何妨,哀伤的是众芳竟然荒芜杂秽。”(袁梅:《屈原赋译注》,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5页至第6页)[想一想] 1.赋是一种延续相当久远的文体。你读过哪一时期哪位作家的赋?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时,不必受时代的限制。2.杜甫吟诗说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想一想其中的深意。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这样两个思路考虑:1.应当怎样看待逆境;2.应当怎样看待声名。
3.探究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思考当今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前景。
答案提示:元代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开封、大都、杭州等城市兴起以及勾栏瓦肆繁盛为杂剧提供了依据;农村的节日和庙会是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这样就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百姓怨怒已极,有口难言,要求在艺术上得到反映;元初废科举,许多文人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从事杂剧创作;元杂剧本身是—种很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这些都为元杂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今中国戏剧艺术能否有新的发展,除了经济条件而外,国人对民族文化是否真诚地重视,以及戏剧艺术本身的因时变革也是重要的因素。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习质疑]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在西方的冲击下才开始现代化的,结合林、魏的思想,评价一下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其实是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他们力图变革的思想还是积极的、主动的。
[想一想] 1.康有为为什么要借“托古改制”的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 答案提示:近代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和学说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但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为了寻求支持变革的合理依据,康有为就把孔子描述成一个主张“托古改制”的人,想利用孔子削弱反对势力。
[自我测评] 2.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康有为的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答案提示: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正确的。康有为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并不仅仅在于武器和—些民用工业,而是政治制度。所以,清政府购买和制造武器,设邮使、开矿务,都没能找到落后的真正原因。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就要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从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看,中国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的确也经历了—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先是学习制造武器,接着要改变政治制度,后来又要接受西方的文化。所以,康有为的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二 新文化运动■
[想一想] 1.为什么说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答案提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2.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思潮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提示:孔子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精神的象征,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的学说因帝王的推崇而定于一尊,皇权则借助孔子的学说而合法化。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眼里,孔子就是专制帝王的护身符,批判尊孔复古就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两回事,而且彼此没有多少关联,因为在他们看来,五四运动并不是由新文化运动直接引发的。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也不曾领导过五四运动。在他们看来,新文化运动只是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制造了一些便利的条件,而五四运动反过来使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和扩展。
但也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二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他们也坚持认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一回事。他们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独立存在的。胡适是这种看法的代表,在他看来,五四运动是一种学生爱国运动,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一场文化革新运动。相比之下,文化运动要比这种运动和社会运动更为重要一些。
有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在他们看来,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个方面,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对学生们的启蒙,也就很难说会有五四运动。冯友兰和周策纵是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周策纵还在他的《五四运动史》一书中对此予以详细的论述。他的理由如下:第一,那些鼓励大众游行、示威、罢课、罢市、罢工和抵制日货的领导人物,有不少正是那些提倡新文学、新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新兴分子。而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反对者则是中国固有传统的代言人,或自称为固有传统的代言人。其次,当时思想改革家的反军阀、反强权活动的根据,乃是早期一群知识分子所鼓吹普及的民主思想。由此看来,五四示威活动实在是那早两三年前就开始的新思想运动顺理成章的结果。第三,许多与示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学生领袖从一开始就觉得,五四的真精神并不只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对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他们活动的宗旨不只是要推翻军阀的统治;他们所关心的也不只限于外交问题。在示威事件发生以后,他们对社会和思想改革,与对爱国运动一般,付出了同样多的心血。结果自1919年到1920年间的运动给人最深刻而磨灭不了的印象,就是他们在思想界造成的革命和社会上引发的种种改革,这一切活动的中心思想则是对社会上、对思想上和政治的偶像破坏。所以,五四运动应该包括新文化运动。
[自我测评]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材料阅读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案提示: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想一想]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2)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
(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4)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5)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2.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不会参加工读互助团? 答案提示:此题可作为开放式问题,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有机渗透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里提供两种参考答案:(1)会参加。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用亲身实践检验和推进认识。
(2)不会参加:因为工读互助团不会成功。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没有严密组织基础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只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
[学习思考] 无政府主义为什么会在五四时期流行? 答案提示:(1)中国本来就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有传播无政府主义的土壤。
(2)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小生产者日益陷于破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感到绝望,他们反对专制,而无政府主义所主张的恐怖、暗杀等就成为他们选择的手段。
(3)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得到广泛传播,人们将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淆,无政府主义就大行其道了。
[自我测评] 1.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你怎么评价胡适的这种思想? 答案提示:生物进化有渐进和突变两种,用于解释社会发展就是改良和革命。胡适主张渐进、改良,有合理的一面,有许多社会问题不是通过革命就能得到解决。比如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使中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巨大进步;但是另一方面,胡适所处的时代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只有通过革命来解决,而改良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
2.从五四时期新思潮的引进来看,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充满了好感。想想这是为什么? 答案提示:可参考“想一想”1的答案。[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案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因为是胜利国而有所提高,充分说明北洋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作为协约国的成员国,中国曾派十五万华工前往法国挖战壕、当搬运工而参战,显示了中国劳工的力量(文中列举的官员、商人、议员等腐败的事件,说明这些人无法使中国强大。列举的劳工,包括知识分子的爱国行为,说明他们是中国的希望。)这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启发。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爆发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鼓舞,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注意同劳动人民的联系。认识到劳工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自我测评] 1.简述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答案提示: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完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实现平均地权的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
2.为什么说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从其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不仅表现在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适应时代的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的,而且还表现在孙中山的思想理论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建立民族独立的中国,完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完成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实现平均地权的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经过十几年奋斗,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工农民众决定性的表现,使孙中山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援助,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在民权主义中,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明确指出其含义: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和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和个人的自由权利。要建立一个最新式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的共和国。民权主义还强调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真正能够参加管理政权。在民生主义中,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新三民主义较之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孙中山和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为主体的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的发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以下材料,谈谈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它是孙中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因此又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它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测评]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毅然举起了武装起义的大旗。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严重挫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最卓越的贡献是: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坚持并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最完整的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说明。他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强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革命道路,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所探索出的这条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与确立时期?试结合史实说明。
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了新的理论研究。在陕北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阶段。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毛泽东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来进行,即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已经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并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课文,说一说毛泽东在文中说的“本本”指的什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是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什么倾向来说的? 答案提示:《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重要文章。毛泽东在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书籍,它对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本本主义”则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一度盛行的教条主义倾向。当时,中共临时中央不顾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的客观情况,片面照搬从巴黎公社到俄国十月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经验,主张“城市中心论”,这是一种教条主义,它使中国革命遭受到巨大损失。■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自我测评] 1.邓小平在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还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篇讲话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之后,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关键时期。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他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挠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说说你对“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提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逐步发展到城市的经济体制;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到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中国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和革命。它从实践上充分证明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内容上:“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方针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式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议一议]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文革”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大批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甚至被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原因是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说一说] 你知道在影视戏曲方面政府奖项的名称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名称吗?
答案提示:影视戏曲方面的政府奖项有:百花奖、金鸡奖、梅花奖等。《开国大典》获金鸡奖。
[自我测评]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哪两个高峰?简析产生这两个高峰的主要原因。答案提示:两个高峰:一个是指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
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中国从被西方人指为“东亚病夫”到确立世界体育大国地位的历程,写一篇随感。
答案提示:(1)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落后,国际地位低下,体育事业难以发展。(2)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基础薄弱,国际环境恶劣,中国体育历经波折,但地位有所提高。(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居世界前列。(4)从“东亚病夫”到世界体育大国的历程,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体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新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想一想]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答案提示: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始时期,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
2.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答案要点见相关“内容分析”。
[议一议] 比较“文化大革命”前后两个时期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 “文革”前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彻底改造旧教育体制,完成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文革”后的教育改革目的在于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发展现代教育,为社会主主义建设培养科技人才。从内容上看,“文革”前教育的发展注重基础教育,属于起步阶段,“文革”后教育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更为科学合理,“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更显示当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文革”后的教育发展方针的日趋成熟。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材料,说说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答案提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因此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主要内容”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想一想]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有哪些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答案提示:(1)原子能: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核国家,打破了少数大国的核垄断。(2)航天器:1970年,中国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太空研究和探索领域。(3)医学: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4)农业:1973年,袁隆平为首的科技攻关组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谈一谈] 请你查找资料,或访问相关专家,了解目前中国科技领域在哪些方面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并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提示:虽然建国以来中国科研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科研经费投入过低、科研人员比例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以及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等许多差距。无论是在许多尖端科研领域,还是在与社会生产直接相关的领域,中国科研水平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感想可以围绕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改革教育、重视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保护等方面来谈。(对于学生提供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应给予充分肯定)[自我测评] 1.联系时事,接着本文续写中国在各领域新近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答案提示:(两院院士评出的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家揭示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和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水稻示范田平均亩产达800多公斤;中国抗击非典科研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中国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全同金属纳米团簇取得突破性进展,在300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中成功实现纯铁块的表面氮化,研制成功一种新纳米材料——全同金属纳米团簇;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浮列车示范线并运行成功;三峡水库蓄水成功、永久船闸通航、首批发电机组全部投产;中国科技大学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为未来远距离量子通信等奠定了基础;中国百万亿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研制成功;中国科学院等离子所可控热核聚变实验研究获重大突破,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发现长着4个翅膀的恐龙,为鸟类飞行起源于树栖动物、经历了一个滑翔阶段的假说提供了关键性证据。
[材料阅读与思考] 1.你如何认识中国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海外华人的帮助和依靠自身力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在振兴科技的道路上,作为一个主权大国,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无疑是正确的。当然,海外华人在过去和现在,都给予了中国科技事业极大的支持,甚至是直接参与。随着国家吸引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的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实施,相信这一股热潮还会持续下去,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直接体现。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应当走自力更生和吸引海外华人、加强交流相结合的路子,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科技事业上少走弯路,而且更有利于中国科技事业融入世界和走向世界。
2.搜集整理相关事例,证明本文的论点:“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
答案提示: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基因技术应用;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核能开发与国防建设,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纳米技术运用等。其他可支持这一论点的事例均可。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议一议] 1.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黑格尔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你同意这个评价吗? 答案提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否定神的存在,肯定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
2.斯多亚学派与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系吗? 答案提示: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政治主张可以追溯到斯多亚学派所主张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读一读] 你能想出智者诡辩的特点吗? 答案提示: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自我测评] 从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再到斯多亚学派,西方的人文精神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答案提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首次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了人的尊贵与价值。接着,苏格拉底又提出了人要“认识你自己”这一至理名言,意在教导人们,人之所以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在于认识自己的理性和智慧。最后,斯多亚学派认为人具有与上帝共同的理性因而人人都具有同样的精神自由,由此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并无等级贵贱之分,由此西方古代的人文精神达到了高峰。
[材料阅读与思考] 1.根据斯多亚学派的主张和这段文献,你如何理解斯多亚学派的人类平等思想? 答案提示:斯多亚学派注重内心生活,把人类的精神特征置于首位。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发现了人都是平等的,从而产生了对人在类上的认同。他们不但将平等原则适用于奴隶,还将其运用于外邦人或野蛮人身上,是一种普世性的平等。2.斯多亚学派的人类平等理论与中国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思想有何区别? 答案提示: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是一种普世主义的平等观,它不仅适用于奴隶,还适用于外邦人和野蛮人,指出了人都应一律是平等的,而无所谓等级贵贱之分。而中国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思想,虽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伦理观,但其思想却是从君本位出发的,它所论及的人都是一种宗法制下的社会的、等级的人,因而隐含着等级观念的偏见。
[知识链接] 这种崇尚智慧的倾向与后来西方科学的发达有关系吗? 答案提示: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的发达与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热爱智慧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西方思想大抵上是属于主智主义的。在其古代,“哲学”一词,就是爱智慧的意思。正如像苏格拉底那样有着浓厚的伦理色彩的哲学家也提出了“知识就是德行”、“美德即知识”的口号。而且,在西方古代,哲学主要是指自然哲学,而即使是近代以来,它的哲学和自然科学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些伟大的哲学家,都是一些一流的科学家,如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等。西方的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注重探寻宇宙的奥秘,这无疑是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的。■二 人性的复苏■
[想一想] 1.“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运动从表面的含义来看,是一种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活动,是一种复古运动,但从其深层的含义看,它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次思想领域里的变革。这是因为,它是新兴市民阶级借复兴古代理性主义文化来反对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宗教文化的运动,是一场以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运动。
2.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发展变化? 答案提示: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理性。[议一议] 1.马丁•路德主张的“信仰得救”在当时的德国和欧洲意味着什么? 答案提示:“信仰得救”,即人只要认真研读圣经,在灵魂深处虔诚地信仰上帝,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承认与恩典,成为无罪、得救的、永生的人。而宗教律法、宗教礼仪以及各级神职人员都是多余的,根本无需这些中介。这样一来,也就从内部摧毁了教皇或教会作为精神权威存在的传统根基,把基督徒从天主教会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其反对罗马神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纲领提供了神学的依据和武器。
[自我测评] 宗教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答案提示:由路德首先发起的这场宗教改革,造成了基督教世界不可挽回的分裂,打破了基督教在欧洲一统天下的局面,意味着中世纪走向了终点。而在另一方面,伴随着宗教统治模式的瓦解,近代民族意识开始真正觉醒,民族国家迅速成长起来。它激发了人们恪守天职、勤俭生活、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世俗热情,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精神文化方面,宗教改革使人们放弃了中世纪统一教义的愿望,人们的思想由此得到解放,获得了独立思考的自由,从而造成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对象的理性主义时代崛起在欧洲,以上帝为一切尺度的信仰主义时代终于在历史的舞台上拉上了帷幕。
[材料阅读与思考] 1.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请你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的态度。
答案提示: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借,只不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而已。2.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你能回答马丁•路德对教皇持怎样的看法吗? 答案提示:路德在论纲中,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而是提出教皇并没有免除任何人罪恶的权力,因为免罪权属于上帝。论纲的意义也在于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三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议一议] 1.科学与理性是什么关系?是科学的发展导致对理性的崇拜呢?还是对理性的崇拜导致了科学的进步呢? 答案提示: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必然导致人们对社会的进步充满信心,随之而来的是对人类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只要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对人类理性的追求,又必将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由此,科学与理性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至于是谁导致谁的问题,正如争论“先有鸡蛋还是先有小鸡”一样毫无意义。
2.“理性是激情的奴隶。”你如何评价这句话? 答案提示:过分的理性必将导致非理性,从而走向浪漫主义,这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动,也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补充。
[自我测评] 什么是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提示:在哲学层面上,启蒙就是思想解放,是主体的觉醒,人的成熟。启蒙运动就是思想解放运动。浪漫主义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贡献和影响是:它极大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凸现了人的情感和个性;它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让人全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它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敬态度;它让人们善于发现发展中国家和所谓落后民族的长处,教导人们对不同文明胸怀一种宽容的心态。浪漫主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个人主义的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的混乱和无序;对现代科技的排斥和拒绝,文学作品中的无病呻吟和生活中的情感泛滥等等。
[材料阅读与思考] 1.如何解释和处理个人意见与国家法律和公共规章制度之间的关系呢? 答案提示:只有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共规章制度下运用个人自由,这一自由才可能有保障。2.在自由的含义中,你认为言论自由应该占据怎样的位置? 答案提示:言论自由是民众追求和表现自由的最直接途径,在自由的含义中应占据首位。■四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议一议] 1.“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案提示: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实乃天经地义,然而不合理的旧制度以及维护这一制度的专制暴君、贵族乃至僧侣却剥夺了这一神圣不可侵犯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将人们套在了枷锁之中。
2.康德的思想主张是否代表资产阶级的真正利益? 答案提示: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蕴涵着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表明了他及其所在的时代对和平与进步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想一想]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何区别?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追求的是现世幸福,其矛头主要是针对宗教的神权主义。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流是提出了以人的理性和社会必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体系,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与平等。其矛头直指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2.你知道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哪些吗?举出实例,并说明资本主义政体的实质。答案提示: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前者以英国为代表,后者又具体分为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分别以美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3.洛克的主张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联系?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提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正是现存的国王及其政府威胁了大多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的产物,因而人民奋起而推翻它,这正是洛克思想的实践。说明了思想启蒙在革命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读一读] 1.材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那些思想主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主要反映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以及分权思想。[自我测评] 1.你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与人类思想进步有何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必将冲破宗教与封建的藩篱,导致人类思想的进步。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就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人类中心论”,使人们对万能上帝的信仰发生动摇。
2.在启蒙运动中,众多的启蒙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何继承和发展? 答案提示:启蒙思想家在政治上,鼓吹“主权在民”理论,认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推翻它。在宗教上,主张信仰自由,反对政教合一。启蒙运动发源于英国,在法国达到了顶峰,而法国也继承了英国的启蒙思想,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理论上直接继承了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想,在哲学上汇合了大陆的理性主义和英国的经验主义,而平等原则更使他们的理论带有世俗化的特色。正是借助了这一点,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才能在广大人民当中,在比较广泛的领域里得到普及和发展。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想一想]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什么会引起人类认识上的巨大飞跃? 答案提示:①牛顿的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②适用于整个太阳系、一切天体运动以及宇宙中的所有物体。③使力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同时也在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④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
[议一议] 有人说,人类可以认识任何比已知更高一个层次上的事物,但我们永远不能认识宇宙的全部。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结合你了解的知识,谈谈支持你的观点的理由。
答案提示:正确。提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自我测评] 简述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影响:①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②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作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③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材料阅读与思考] 1.材料中说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同意。提示:用相对论的重要意义来说明。2.你如何看待1921年爱因斯坦获诺贝尔奖时所发生的事? 答案提示:①“科学无国界”精神:应尊重真理,而不应有任何歧视和偏见。②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犹太人身份和当时德国的反犹太气氛。■二 追寻生命的起源■
[想一想] 1.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原因有: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近代科学认识和方法还未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
2.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达尔文在考察中得出的结论和林耐的结论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给我们的启发是:科学探索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达尔文与林耐结论的不同之处在于:林耐认为生物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议一议] 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这种说法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对。说明理由时要联系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给神学的打击。如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它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延续亿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
[自我测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进化论怎样传入中国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4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国闻报》增刊上发表,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进化论传入中国,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阅读与思考] 1.上面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提示:反映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从出版后到20世纪以来遭到巨大的抵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宗教习惯的影响很大;科学的发展是艰难而曲折的;要学会分辨真理,相信科学。
2.从时代背景分析,你认为上面两段文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否存在差别?为什么? 答案提示:有差别。材料二中所表现的反对和抵制较之材料一要小一些。说明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世界观也在进步。■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议一议] 1.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用机器进行生产;实行工厂制管理;使用蒸汽机作动力。2.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从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等方面分析影响。如经济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3.“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 答案提示: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辛历程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依靠勤奋的努力。
[想一想] 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 答案提示: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柴油机、电报、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等。
[自我测评]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②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材料阅读与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个材料都提到棉纺织业的原因,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对19世纪中期的美国、中国和印度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棉纺织业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工业行业。美国:南方种植园大量种植棉花,大部分销往英国,美国北方新兴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南北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内战爆发。中国:鸦片战争,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印度:在英国棉纺织品的打击下,印度传统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
2.两个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都真实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真实。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工业生产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世界上占据了领先位置,同时也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
■四 向“距离”挑战■
[想一想] 1.你见过哪些交通工具?还听说过哪些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对未来的交通运输有什么新奇的设想吗? 答案提示:第一问可列举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地铁等交通工具;第二问可列举磁悬浮铁路、航天飞机等等;第三问可让学生进行开放性设想(略)。
2.你还知道哪些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成果呢? 答案提示:赫兹发现电磁波,无线通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为了纪念他,人们将电磁波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另外,电流单位“安培”、电压单位“伏特”、功率单位“瓦”、能量单位“焦耳”等,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议一议] 因特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请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从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如电子商务)、信息传递快捷(如电子邮件)、知识容量大等方面分析其优点;从网络空间虚拟性会导致人孤独、青少年对网络痴迷影响学习、网络中一些内容不健康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长时间上网影响身体健康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
[材料阅读与思考] 1.你认为专利制度是鼓励科学技术的发明还是鼓励发明人垄断科学技术成果,为什么? 答案提示: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如,鼓励科学技术的发明,因为它保护和承认发明人的发明成果及利益,有利于发明积极性的提高。
2.贝尔因其众多的发明成果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但他因此而获得专利,并建立公司来从事赢利的商业活动,这会影响你对他的尊敬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不会影响。理由是:①贝尔发明电话机紧密了世界的联系。②贝尔获得专利后建立公司,对普及电话和电话技术的继续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③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让科技转化成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想一想] 1.阅读拜伦的诗,体会诗人的精神。答案提示:拜伦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同时他还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并亲身参加了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最终死于军中。教科书中引用的诗句出自《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这是一首反映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生活及南欧一些国家民族斗争的长诗。透过诗句体现的是一种反侵略、反暴力、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感情。
[谈一谈] 你读过《巴黎圣母院》吗?结合雨果的话谈谈你对美与丑的看法。
答案提示:在《巴黎圣母院》中主要描述了三个主要人物:外表美丽且内心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外表体面但内心险恶卑劣的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外表丑陋但内心却善良纯真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此,所谓的美和丑都不仅仅是外在,更重要的是内在。美与丑始终都是并存的。
[议一议] 你是如何理解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的? 答案提示:这部油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行的“七月革命”。其中的女性形象象征着自由,她呼唤和引导起义者冲锋。她左边挥舞着手枪的少年和右边戴高筒帽子的大学生以及后面高举军刀的工人,都象征着革命的有生力量,他们冲出硝烟,踏着同伴的尸体勇往直前。这幅画歌颂了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斗争,鼓舞着人们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整幅画场面气势磅礴,用生动的人物造型,丰富炽烈的色彩烘托出一种斗志昂扬的气氛。
[自我测评] 请列举浪漫主义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答案提示:可从课文中总结。
[材料阅读与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本课中学的内容,简要分析一下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背景及欧洲出现大量浪漫主义作品的原因。答案提示:参见课文中的相应内容。■二 碰撞与冲突■
[想一想] 1.你能从这一时期作家的作品中归纳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吗? 答案提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与揭露,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第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题材上以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为主,强调真实地再现人物和景物。
2.你能分析一下民族乐派音乐产生的背景吗? 答案提示:可从课文中自行总结。[议一议] 你认为“思想者”在想什么? 答案提示:可让学生适当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再结合图片进行总结归纳。[自我测评] 1.B 2.你认为谁说得更正确?请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乙的看法更正确。在资本主义进行全球扩张的同时,给被侵略的国家、地区、民族带去了许多东西,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然而,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中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而任何国家、地区、民族要想取得发展都必须不断地在对外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文化也同样如此。因此,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材料阅读与思考] 通过上述材料,你知道为什么《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吗? 答案提示:《人间喜剧》由法国社会一个又一个悲剧组成,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三 打破隔离的坚冰■
[想一想] 1.请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特点。
答案提示: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欧美国家的文学继续发展,并且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美国,德莱塞和海明威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第二:除了欧美国家,这一时期亚、非、拉等国家的文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印度和日本。
2.请阅读鲁迅的《自嘲》,分析其中的含义。
答案提示:这首诗前四句揭露了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后四句抒写了作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这首诗文字风趣,而内容严肃,讽刺幽默中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不屈情怀。
[谈一谈] 请谈谈你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理解。答案提示:这幅画是毕加索为了抗议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轰炸而作的。反映了法西斯的残酷、野蛮,体现了毕加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抗法西斯的战斗精神。
[自我测评] 1.C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化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提示:略。可根据课文自行总结。
[材料阅读与思考]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工业革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提示:工业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外扩张,寻找广阔的殖民地,企图建立一个世界市场。正是这种扩张,加速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与交流,也促使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渗透与融合。
■四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议一议] 1.以中国绘画为例,谈一谈东西艺术的交流。
答案提示:中国绘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国外,有不少画家在学习中国的国画艺术。而在国内,则有一批著名的国画艺术家将国外的绘画艺术积极融入到自己的艺术风格中,开创了一种既保持独特中国风格,又吸收西方绘画特点的新的国画艺术形式。
3.你觉得电影和电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电影和电视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和电视以其特有的方式带给了人们欢乐,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世界。思想内涵深刻的电影电视艺术可以向人们宣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电影和电视也是国家进行政治宣传的好途径。因此,电影和电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人类带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新世纪。
[自我测评] 1.D 2.请谈谈“解冻文学”的主要特点。答案提示:“解冻文学”是50年代以后出现在苏联文坛上的一种文学流派。这种文学比较关心和重视人的价值,进一步发展了文坛上的人文主义倾向。作品突破了斯大林时期那种只描写工业成就、歌颂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材料阅读与思考]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现代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特点。答案提示:现代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流越来越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融合的同时,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科学技术对世界文学艺术交流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3.现代世界文学艺术的交流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第三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2分,40分;根据新课程标准,这部分是你应该记住的。拿满分吧!)
1、在原始社会时期,贫富分化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产品的积累B、交换的扩大C、生产力的发展D、剥削的产生
2、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B、门下省和尚书省C、政事堂和门下省D、中书省和尚书省
3、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法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C、皇权意识的增强D、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4、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
5、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列强在华利趋于一致D、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
6、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
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
7、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
是()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
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0、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
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联邦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平民的民主B、贵族的民主C、奴隶主的民主D、国民的民主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据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D、资产阶段缺乏斗争经验
13、“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
明()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14、“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恩格斯的这句话最
适合于对下列哪一项的评价()
A、法国的启蒙思想B、空想社会主义C、英国的宪章运动D、巴黎公社
15、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16、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B、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C、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D、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
17、“二战”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
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18、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是()
A、戴高乐B、阿登纳C、布莱尔D、施罗德
19、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结束后日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谋求成为政治大国B、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C、谋求成为军事大国D、有向海外派兵的可能
20、下列关于当今世界形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存在几大力量中心B、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C、形成了多极化格局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二)史实判断题(10分;有的说法教材中未必能找到,但根据所学知识,你完全可以推断。争取多拿分
哪!)
22、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
腾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此对话说明了()
①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 ②汉奸卖国贼的奴才嘴脸
③谈判中要有一定的策略 ④李鸿章以退为进的方法为保住清政权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3、2002年3月16日,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召见美国驻华大使,就美国政府允许台湾所谓“国防部
长”赴美“开会”向美国政府提出严正交涉。美国政府的这一行为()
①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 ②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③干涉了中国内政 ④改变了其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
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
湾的外交事务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5、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又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200
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访美,中美关系再现曙光。两国关系之所以出
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
B、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
C、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D、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决定的(三)史实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题10分,)
26、(10分)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7分)
27、(请回答:
(1)该图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2分)
(2)该图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一个什么原则?(4分)
(3)请简要指出图中三者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图中的权力中心在哪里?(4分)
28、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段讲话: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
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请回答:(1)尼克松这次讲话的意图及背景何在?(4分)
(2)他对未来的一些预见是否有道理?为什么?(6分)
(四)史料分析评论题(本大题共3题,29题必须要做,30、31题任选其中一题作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9月3日)材料二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的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死刑的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
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北京晨报》(2002年4月22日)
材料三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史:
第一次参拜:2001年8月13日第二次参拜:2002年4月21日
第三次参拜:2003年1月4日第四次参拜:2004年1月1日第五次参拜:2005年10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4分)
(2)根据材料二,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东条英机等战犯死刑,意义何在?为什么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处置是不彻底的?(4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严重影响?(4分)
(4)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政治启示?(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摘自1962年赫鲁晓夫至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摘自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摘自里根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3分)
(2)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5分)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2分)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对美苏争霸的认识。(5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答案 C A D C C B B D B D C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
5答案 B C C D A B C B C D C ADC A
二、简述题(20分)
26、答案:(10分)
(1)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3分)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教训,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并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道路。(7分)
27、答案:(10分)
(1)美国。(2分)
(2)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4分)
(3)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但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必须经参议院批准,但最高法院可宣布参议院的立法不合宪法。总之,三者相互制约,维持相对平衡。权力中心在总统。(4分)
28、(1)意图:改变肯尼迪时代美国的对外战略。主要背景:一是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二是苏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欧共体和日本的挑战。(4分)
(2)关于五个力量中心的预见是基本正确的。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可以证明。但多极格局的定型,将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平衡,而不仅仅是经济。(6分)
三、论从史出(30分)
29、答案:(15分)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6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3分)
30、答案:(15分)
(1)侵华战争: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策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任答两点,2分)
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数千万中国人;违背国际公法,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毁灭中国巨额财富。(任答两点,2分)
(2)①说明:靖国神社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然赞颂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者。
②意义: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和胜利。
③不彻底:美国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予起诉: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4分)
(3)①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滔天罪行。
②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有悖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4分)
(4)①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反映出日本政局日益“左”倾化和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其背景在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政治的长期混乱、动荡的状况。
②和平与发展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当前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
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落后就会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3分)
31、(1)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1分)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2分)
(2)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5分)
(3)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2分)
(4)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5分)
第四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云和中学周林仙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 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一课主要讲述了四部分内容,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文化发展;二是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摧残;三是改革开放时期文化的繁荣;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潮中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道路上的第一个高峰。文革十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文化一片凋零。改革开放时期,中共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文学艺术的发展春回大地,出现第二高峰,呈现繁荣景象,体育事业更是一枝独秀,跻身强国之列。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成就。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红色娘子军》是五十年代非常著名、广受赞誉的的芭蕾舞剧,也是中国最早的芭蕾舞剧。成长在21世纪的我们如何理解和欣赏历史文化?如何通过它来透视中国的历史发展?对于文化,我们有太多的感慨与见解。在我看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精神财富,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每个民族及其特定历史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状况。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贯穿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全过程之中,在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随着历史的演进,我们的民族文化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深厚、越来越强大。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始现代中国的文化之旅。
一、新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的表现:
(一)百花千卉共芬芳——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五六十年代)
A、文学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实际,赞扬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最可爱的人 ”成了志愿军的代称。
柳青《创业史》: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陕西省关中平原互助合作运动初期的农村生活。其以一个互助组的发展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的建立过程为脉络主线,生动地记叙和展示了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初期的生活面貌,从而揭示了这场革命中所引起的矛盾的广泛性和产生变化的深刻性。由此,可以说《创业史》真切地描绘了农村典型的现实图景,歌颂了梁生宝组织大伙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高尚境界与情怀,是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
问: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五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你们看过吗?雷锋之歌红岩红日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
B、戏剧:
《茶馆》,195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把老舍话剧的代表作 《茶馆》搬上舞台,受到戏剧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是一幅长卷式的展现社会生活的戏剧作品。它将我国1945年前半个世纪的历史现实纳入了这出剧中。记录了中国近五十年间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演变和中国民的觉醒过程。剧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千头万绪的历史事件,巨大的社会容量与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茶馆》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
问: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五六十年代的戏剧作品?
《蔡文姬》《文成公主》《龙须沟》《关汉卿》„„
C、电影《英雄儿女》“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上甘岭》《南征北战》《青春之歌》《地道战》《地雷战》《甲午风云》《小兵张嘎》„„
D、歌舞剧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描绘中华民族近几代历程为内容,形象概括了中共诞生到新中国成立28年间,中国人民走过的斗争历程,展现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解放战争,天安门前欢庆胜利等历史场景。是中华文艺空前集中展现的颠峰之作,是建国以来文艺演出的最大盛事之一,轰动全国,史无前例,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佳作。它磅礴的气势、优美的旋律和绚丽多资的表演艺术,在一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留下了广为传唱的一些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过渡:然而,历史似乎和人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它总是不能沿着直线前进,在螺旋式的冷幽默中,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令人震撼的所谓革命——文化大革命,在这一时期的文化领域有将是怎样的一场腥风血雨?
(二)风刀霜剑严相逼——“十年**”与文化凋零(东风无力百花残)
1、表现:
A、国家文物遭摧残(清华园、故宫—血泪宫、佛像破坏、家具是的帝王将相扣)
B、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田汉批斗和国歌改词,老舍,傅雷,吴晗)
C、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佛教经典,什么佛经,尽放狗屁)
【联系地方史】同学们知道在文革期间,云和的文化遭破坏的事情吗?(孔庙)
D、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样板戏流行。
(三)飞香走红满天春——新中国文化的第二高峰(大地春回百花放)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确实,78年冬天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大地春回,⑴文学创作再次出现勃勃生机。
矛盾文学奖(刘心武《钟鼓楼》、路遥《平凡的世界》农民子弟读书生活)
在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也日益多样化,出现从传统的民族形式到汲取外国作品表现手法的各种探索。
⑵影视艺术迅速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拍摄的故事片已达2000多部,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如《大决战》、《大转折》、《开国大典》等。
电视在我国起步较晚,始于1958年,但在文化事业中发展最快。电视剧后来居上,蔚为大观,《四世同堂》、《西游记》、《红楼梦》等相继在全国观众的聚焦中亮相。电视文艺精彩纷呈,尤其是每年的春节电视晚会,是全国老百姓的“文化年饭”。
【说一说】你知道在影视戏曲方面政府奖项的名称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名称吗?
百花奖、金鸡奖、梅花奖,获金鸡奖《开国大典》《焦裕禄》《可可西里》。
B、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体现了中国人的自尊和骄傲。
2001年7月13日: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的日子。北京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萨马兰奇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令华夏儿女无不欢心鼓舞。在08年奥运会倒计时472天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新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想一想】 新中国的文化事业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过程?
【想一想】 下面请同学结合自己阅读的有关文艺作品的内容,谈谈建国初期这些作品的特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问题探究】: 为什么新中国的文化能够如此繁荣?(多角度政治和经济)
A、社会环境的变化
政治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
经济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
B、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
C、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建设社会主的开展,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关于京剧是继承还是消灭的争论,1951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1956年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题材、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这种学术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3)作用
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社会中科学文化发展规律的方针)
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真实地再现了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原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议一议】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文艺事业遭到摧残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左倾、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文革期间,我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甚至迫害致死。文艺作品遭到封杀,仅留下“八个样板戏”,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总结经验,提出“二为”】
78年冬天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大地春回,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19年后的相聚。邓小平致辞。探讨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新思想;要勇于艺术创新。
三、自由论坛、探寻规律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同时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试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谈一下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四、历史升华——当好民族文化的守护神
从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中,反思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日益国际化却时日丧失民族本来的东西,引出姜昆的两会走笔。
综观时下的文化景观,可谓繁荣。但也有一些现象引起人们的反思:就作品而言,搞秀视听节目地毯式的“轰炸”、节目的随意性、创作的即时性,影响了作为艺术品的深度和厚度,与我们追求的经典和永恒相距甚远。就人才来说,有些青年人以极纯的热情刚接触民族文化艺术,想以传承人来投身事业,却一瞬间被“外面世界很精彩”诱惑而去。有的京剧演员唱了歌,曲艺演员演了小品,舞蹈演员走上了影视,戏曲作家成了电视栏目的撰稿者。老艺人身怀绝技,一腔热情寻找托艺之人,但有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竟拂袖而去。多少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地看到孩子们只知道张学友不知李时珍,四大发明居然写出了“筷子”的答案„„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已经边陲化了,已经成为了欧美文化的附属品,我们确实应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文化,但同时也更应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中华文明有博大的胸襟,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中国人一定要以中国的文化为荣,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不要让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远离我们,不要让我文化的经典束之高阁。
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至为宝贵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为民族,为将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民族文化守护神的职责!
联系读书节的宗旨,呼吁让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来让自己成为民族文化的守护神。
第五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七教案
专题七
一 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量子理论、相对论等基础知识。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学会观察,培养敏锐的洞察力。理解科学进步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提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近代物理学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为科学进步所作出的努力。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态度。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荆棘遍布,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增强毅力,树立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量子论的诞生;相对论的提出。难点:如何理解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像进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牛顿力学体系
1、牛顿力学产生前的学说(1)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静止。如:“推箱子”的例子
(2)伽利略的贡献——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力学体系
“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
(1)基本理论(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2)影响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彗星是神秘的,不吉利的灾星,根本不能用科学来说明。牛顿的好友哈雷用牛顿力学算出了1682年出现的彗星的轨道,指出它的回归周期是75—76年,由此预言它将在1758年再次出现。53年以后的1758年(当时哈雷已去世),这颗彗星果然如期出现。哈雷慧星的发现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性。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曾说:“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大国崛起》解说词
理论的综合: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 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实践的验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准确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根据这一定律,人们还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
二、量子力学
19世纪末,面对经典物理学近乎完美的发展,有的物理学家表示:“19世纪已经将物理大厦全部建成,今后物理学家只是修饰和完美这座大厦。”
量子论确实深奥难懂,甚至连量子论奠基人之一的玻尔都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
1、背景
经典物理学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体为研究对象的,一旦进入光速运动时,经典物理学的某些结论就变得不准确
2、量子理论(诞生、发展、意义)量子力学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
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从电脑,电视,手机到核能,航天,生物技术,几乎没有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
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也许全世界只有几十个人能完全理解他的真谛,但这并不能掩盖相对论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
关于相对论,有人说:这个形式简洁优美的理论蕴藏了太多令人惊讶的内容,100年来,人们时时从中悟出宇宙层出不穷的奥秘,直到今天,这里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被我们悟透。„„
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比喻。
为了对这一深奥的理论做通俗的说明,爱因斯坦曾经风趣地对一名男青年说:“我打个比方,比如你屁股坐在火炉上烤和坐在公园柳荫下与女士谈情说爱,那么,同样的时间你觉得哪一个更长?”男青年说:“当然坐在火炉上烤的时间觉得长久。”爱因斯坦说:“这就是我的相对论内容。”
1、狭义相对论
(1)提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相对性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
(2)主要内容 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3)意义
否认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奠定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2、广义相对论
(1)提出 1916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2)主要内容
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
(3)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3、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但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牛顿力学是相对论的一种特例(物体低速运动状态),包括在相对论体系中。
4、相对论建立的意义
相对论的现实意义举例——相对论能修正GPS(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也已普及化了,许多城市的公共汽车、出租车上都安装了它。早期的GPS接收器确定物体位置的误差是在15米范围内,这个误差可以用爱因斯坦相对论来修正。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揭示了空间、时间的可变性,时空的变化和时空结构同物质的运动和状态密不可分。这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课堂小结 物理学的发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实践出真知„„
板书设计
一、牛顿力学体系
1、牛顿力学产生前的学说
2、牛顿力学体系
二、量子力学
1、背景
2、量子理论(诞生、发展、意义)
三、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
2、广义相对论
3、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4、相对论建立的意义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课程标准: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认识的几种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并认识其根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培养预习的习惯和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就教学重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理解生物学的巨大进步,了解进化论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树立继承和发展科学的信念。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化论确立的历史条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难点:分析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幻灯片 女蜗补天设问:同学们,生命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思考作答,引入新课。)授新
一、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
主要观点:神创说;天外胚种论;自然发生说;化学进化说等。思考:中世纪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学说是什么?为什么?
(学说:神创说,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至高无上的创世神创造的。
原因:生产力落后,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生物知识缺乏;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宣扬神秘主义,推行愚民政策;宗教盛行,推行精神独裁。)
无论是天外胚种论还是自然发生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展示幻灯片)就是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也就是说这二种学说的依据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请同学们先阅读学案,简单了解一下这个跟林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伟大科学家的生平。然后通过教材,思考一下,达尔文进化论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进化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主要观点有哪些?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展示幻灯片:达尔文
情境一:曾经挑战宗教权威的哥白尼、布鲁诺,他们的命运如何?(生前受迫害,死后留芳名。)
设问:为什么达尔文挑战宗教权威却获得了巨大的“生前名”呢?(时代不同了)
(一)历史条件:
请同学们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分析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环境: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2)科学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3)自身实践:
达尔文的科学探索。
(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第二目: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
1.林耐制定动植物分类法 2.哈维建立血液循环理论 3.施莱登、施旺共创细胞学说 4.巴斯德奠定微生物学的基础
5.拉马克提出初步的进化论思想(奠定基础)
(投影显示六个科学家的头像和生卒年份。)
(二)确立标志:1859年《物种起源》的发表
情景二: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物种起源》。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许多个世纪的特创论。
设问:《物种起源》一书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热情?什么观点震撼了世界?(书中阐述的观点极大地冲击了特创论,生物进化论的提出震撼了全世界。)
(三)主要观点:
进化论主要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长颈鹿为例,向同学们介绍进化论的内涵。)
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 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设问:结合上述背景材料和教材有关达尔文科学探索过程的资料,达尔文的科学探索过程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达尔文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达尔文的自传中,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爱好科学──不厌深思──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四)发展和完善:赫胥黎发展进化论 情景三:人类起源大论战
1860年的英国牛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刚刚在上一年出版并引起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学术界内部亦有分歧。达尔文主义的著名斗士赫胥黎坚定地捍卫进化论,遭到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的讥讽,他责问道:我要请问一下坐在我的旁边,在我讲完以后会把我撕得粉碎的赫胥黎教授,请问“与猴子发生关系的是你祖父这一方,还是你祖母这一方?”面对这恶意中伤,赫胥黎从容不迫地先从科学事实方面进行驳斥,然后说:“我过去说过,现在再说一次,一个人没有理由因为猴子作他祖父而感到羞耻。在我的回忆中叫我感到羞耻的倒是这样一种人:他惯于信口雌黄,并且不满足于他自己活动范围里的那些令人怀疑的成就,却要粗暴地干涉他根本不理解的科学问题。所以他只能避开辩论的焦点,而用花言巧语和诡辩的辞令来转移听众的注意力,企图煽动一部分听众的宗教偏见来压倒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啊!”
投影显示:赫胥黎(1825——1895)
设问:赫胥黎认为真正羞耻的是什么事情?(没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确立,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五)进化论的社会影响:
(引导学生从进化论对宗教神学、自然科学和对中国的影响三方面归纳。)1.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2.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引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回顾严复与《天演论》,新文化运动与进化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危机。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著书翻译,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他们高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科学与宗教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的分歧:
(一)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同学们,为什么科学与在宗教在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上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呢?请大家展开讨论,3分钟后,各组推选一个代表准备接受提问。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提问并总结回答的结果。)
(二)根源: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人们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科学与宗教在认识论上的差异。
(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宗教神学还备受推崇。科学与宗教的认识分歧实质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三)科学与宗教的斗争
情景四:材料1 19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教育部竟明文规定,中学生物学课本除进化论外,必须还有神创论的内容,而且两者的页数要各占一半。在田纳西州,进化论被禁止讲授;南加罗来纳州,官方教科书上竟然不准提“进化”的术语和“达尔文”的名字。材料2 在美国,1981年阿肯色州通过一个法案,“公立学校可以用教进化论同样时间教创造论”。1982年美国自由公民联盟控告阿肯色州政府违宪,闹到最后,1987年7月19日美国高等法院7∶2票反对教创造论。
材料三 2007-05-05南方都市报报道:3日晚,美国共和党10名总统竞选人齐聚里根总统图书馆,举行首轮集体电视辩论。10人中有3人不认同进化论,而倾向于“智能设计论”。这种理论由宗教保守派推出,宣称生命由某种超级智慧设计,并非源于物种进化。
设问: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科学与宗教的斗争还将继续,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四、质疑进化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4知识链接:进化论还无法解决的三个理论问题。结合学案所提供的材料文章:“进化论,一个错误的信仰?”)问:为什么许多科学家为进化论奋斗几十年,越研究越发现进化的飘渺?是不是进化论错了?
(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权威,挑战权威,发散思维。)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近代生命科学的主要成果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生命的起源是什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解释了这个问题,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和接受。然而,时至今日,科学与宗教关于生命起源的争论尚未停止,而且还将继续下去。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争论?进化论到底需不需要完善和修改?希望大家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努力寻找答案。板书设计
一、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
主要观点:神创说;天外胚种论;自然发生说;化学进化说等。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科学与宗教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的分歧:
布置作业:探究学习课题主题:进化论对神学的影响
探究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科书内容,收集相关资料。
课后反思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内容标准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理解“蒸汽时代”概念。识记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理解“电气时代”的概念。识记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 丰富多彩。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过程与方法】可收集历代科学家对电探索的音像资料,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是几国几代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结果,激发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用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用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用历史比较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工业机器和动力的发明应用的学习,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教学过程
导入科教兴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专题四的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988年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根据预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引擎。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了三次工业革命中,该节介绍的主要是有关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授新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教师指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㈡瓦特改良蒸汽机 ⒈背景
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对动力的需要)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 ②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 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④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①(法)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②(英)塞维利发明蒸汽泵,无法普及
③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只能用于矿山抽水。
3、瓦特改良蒸汽机
⑴发明: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 材料一:恩格斯说:“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创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 材料二:“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⑵意义:① 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力”。②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蒸汽时代”。③推动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④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
A、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B、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过渡】第一次工业革命突出的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那么科学,特别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对人类文明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㈡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 ⑴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原理 ⑵1838年(俄)雅可比制成实用电动机 ⑶1867年(德)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⑷873年(比)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⑸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2、影响:推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展 ㈢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⑴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茨、戴姆勒各自制成汽油内燃机。⑵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2、影响: ⑴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 ⑵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㈣化学工业的建立 ⑴无机化学工业 ⑵有机化学工业
⑶1887年(瑞)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
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 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40年增至3000万吨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材料三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7%。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1.积极: 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材料1 “1830—1848年英国的新兴城市,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资料2:庞大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转,这位工人弯着腰,以固定的方式用扳手拧紧螺母。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零件,失去了自己的思维。虽然创造的财富增加了,工人们却失去了手工业时代曾经有过的自由。
资料3:大多数人认为,蒸汽等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恩格斯也说:“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创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但是,也有人对上述观点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蒸汽机发明后带来的工业高速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后果。
消极: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
1、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1)电子计算机的研制: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2)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不仅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数据处理、设计实验、自动控制、经营管理、信息传播、情报检索、通讯联络、教学 科研等方面。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使地球村成为真正的现实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有何认识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重视科技,正确利用科技。通过诺贝尔的事迹可以联系当今的比尔盖茨,得出科学创业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㈡瓦特改良蒸汽机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㈡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1.积极: 2.消极:
四、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
1、电脑与网络技术发明和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四、向“距离”挑战
课标要求了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明的概况;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感受信息时代带来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加深对“科学发展和人文关怀并重”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现与发明之间的关系。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带来的消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科技片等来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相关的判断分析,说明这些发明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能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了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继续探究试验,了解发明的原理和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学生讨论网络出现的进步作用与当今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而强化对科技进步作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巨大作用与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了解发明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树立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
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看一段精彩视频。(播放《丝路》视频)师:刚刚的视频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生: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师: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各依赖什么交通工具? 生:陆上--骆驼;海上船只。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但是,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这种交流方便吗?为什么不方便呢?(科技落后,交通不发达)
过渡:人类文明的交流、发展需要“缩短”空间距离。长期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不断地向 “距离”发起挑战,改变这样一种不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是如何向“距离”发起挑战的。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七专题第四节。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人类挑战距离,离不开交通工具的发明。下面我们一起看两组交通工具的图片,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看一看这两组图片主要有什么区别?(点击幻灯片)——(引导学生从动力、平面到立体方面归纳)
随着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由平面交通时代进入了立体交通时代。下面就请同学们具体了解这些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情况。
点击填一填立体交通的诞生图片。要求:当场填写,记忆。问: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和什么重大发明有关呢?(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内燃机发明和使用)
下面我们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击有填数字游戏的幻灯片)
二、大洋的电波
(过渡)立体交通大大“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那么,人类在通信方面又是怎样缩短时空距离的呢? 同样,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比一比古今通信方式各有哪些特点?(边说边点击幻灯片)生:古代(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
今天(速度快、距离远、信息量大)
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下面请同学们具体了解这些新通信工具的发明情况。
点击:填一填“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当场填写,记忆。提问一:电报、电话、无线电等发明是主要利用什么原理? 19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
提问二:无线电通讯技术主要是根据什么理论发明的? 电磁波理论(赫兹)
提问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技成果---安培A、伏特F、瓦特W、焦耳J、帕斯卡P 升华:也就是说,科学家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不断创新,才取得一系列重大发明的。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发明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什么呢?(电子计算机)
设问: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我们看一个视频,请大家看的时候注意思考。
点击超链接电子计算机的视频(提问产生的背景、特点)
通过提问,总结得出:科技发明往往是基于社会的某种需求或需要的前提,再经过科学家的艰难探索才得以出现的,而科技发明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那后来计算机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点击幻灯片)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合作探究三个问题。(点击幻灯片)那么,同学们了解互联网吗?点击知识延伸:改变世界的网络
师:说因特网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那么前三个传媒是什么呢? 生:报纸-第一传媒;广播-第二传媒;电视-第三传媒 大家能说一说互联网有哪些功能吗?(学生作答)
很好,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生活,改变了世界。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玩个游戏,请大家积极参与。游戏,师生活动。
进入材料:根据材料及刚才的游戏,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积极方面---消极方面----、态度)
师:我们来看看政府是如何在这方面进行规范引导的。这是全国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请一起朗读下,要善于,预备起——
点击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
链接:积极: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等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消极: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问:综合网络的利弊,我们对网络应该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趋利避害)
总结: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网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不能因为它的便利就忽视它的弊端,也不能因为它的弊端就否定它的一切。它是造福于人类,还是危害人类,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利用它。
其实不仅仅是网络,科技发明都是有利也有弊的。(点击本课结构图)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交通和通信方面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举例说明弊端)
(小结)这说明科技发明总是一把双刃剑。
课堂小结本节课是从哪几个方面讲述人类对距离的挑战的?(交通、通信、网络),取得了哪些成就?人类之所以能向“距离”发起挑战,靠的是什么?(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从此,人们“天涯若比邻”。
板书设计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二、大洋的电波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